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炭运销 财务风险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117-01

财务风险一般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企业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虽然是一种不确定因素,但其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它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培养财务风险意识,进而有效地防范、规避、化解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煤炭运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体系的分析和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

1.关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报告财务风险是一项重要职责

现代企业的发展正逐步呈现出公司规模扩大化、管理层次多级化、经营区域广泛化、经营领域多元化、交易形式复杂化、公司管理软性化等特点,这些新特征的出现使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大,财务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关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和报告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责。

2.把握企业财务活动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特征

企业财务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财务收支活动。财务风险就是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企业财务风险从大的方面来分,一般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等。

2.1 筹资风险

主要表现为因举债成本过高、资金使用效益差、偿付能力不足,无法支付到期本金及利息,从而产生财务风险。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如果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势必加重企业成本负担,甚至诱发财务危机,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2.2 投资风险

主要表现为由于投资决策不科学、不规范,投资项目调研论证不充分或其他盲目行为,导致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3 现金流量风险

主要表现为由于市场疲软、产品滞销、应收帐款居高不下且呈现继续上升趋势、资金严重短缺、获利能力下滑或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企业现金流量出现问题,持续经营面临严重困难,这些困难和问题最终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生存。以上事项都属于现金流量风险因素,如果不加以管控,将会引发财务危机,对企业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4 资产损失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包括:①资金舞弊:贪污收入款项;盗取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②实物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大量实物资产无效占用,影响企业资金正常循环;③发生资产损失,出现不可接受的成本等;④资金支用过程中不受支付规定和审核流程约束,擅自支用或审批程序倒置等,也可导致资金安全风险的发生。

3.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3.1 财务风险信息的监测

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风险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

3.2 财务风险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

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风险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评估,确认全部的财务风险源,并为其排列了优先等级,就可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风险源。

3.3 财务风险预控

财务风险预控是指企业应针对引发财务风险的众多可能性因素,事先确定防范、应对措施和制定出各种财务风险处理预案,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尽量使财务风险的损失减低到最小。

4.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定位应是财务风险的识别者、评估者、确认者、报告者和风险管理的促进者。它的作用是发挥

内部审计增值的协调作用,利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识别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确认财务风险和报告财务风险,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障,推动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下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

5.会计人员应发挥熟悉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和分析、控制风险

企业会计人员应发挥熟悉本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和会计基础工作状况的优势,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看待财务风险。有时风险和机会往往是并存的,对于风险和机会的把握,需要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按照同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相一致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识别和深入地分析,并本着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加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中有一个“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这个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企业必须为追求较高收益而承担较大的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受较低的收益。在市场机会既定的情况下均衡就意味着:①收益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应选择风险最低的;风险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应选择收益最高的。②收益和风险不同的若干项目,收益最高的项目不一定最好,因为其风险也往往最高。现代风险管理已逐步从注重避让、减少损失,控制风险,以获取更大的企业目标转化,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取得创造价值和实现未来利润增长计划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权衡风险与收益时,应当以企业能够承受相应风险为前提,然后进行选择。

6.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培训,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就要使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从思想上克服自满情绪,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突破管理的常态思维,充分认识在市场运行过程中企业面对的内外经营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必须通过有效地财务风险管理加以预测、预防,化解或尽可能减少其损失。只有我们强化了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才能在实际中真正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进行定期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小组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还可以检测已拟订的财务风险应急方案是否充实、可行。

7.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制定风险管理应急预备方案

7.1 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

其基本目标是在企业一旦遭遇财务风险时,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财务风险的性质、程度及影响范围,并按照财务风险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果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求将财务风险危机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7.2 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应急预备方案,为以后发生财务风险能有效地应对做好准备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 财务风险 预警分析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3.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弥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效益 内部审计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提高,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趋复杂,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定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真正作用,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实现稳健持续经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当前多数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外部,但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淡薄的风险意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四)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重点内容

企业要树立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民主性,突出以下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内容,形成全过程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 加强筹融资风险管理

要认真分析不同筹融资形式的风险,评价筹融资的条件和因素,建立健全筹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确保筹融资工作全过程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 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要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动态风险监测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加强投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切实做好企业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重点控制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

(三) 加强运营风险管理

要突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对外担保、对外借款、重大采购、金融衍生品业务等重要财务事项及重大经济活动的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三、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 加强预算考核环节的风险管理

第一,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绩效考核的多重标准),妥善解决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企业的业绩评价一定要与预算的目标体系有良好的协调关系。这样,预算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比较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避免考核中的意见分歧和讨价还价。国内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年末对各子公司进行预算考核时发现,各子公司在预算报告中都认为其完成了预算的主要目标(收入、利润),但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集团合并的财务报表却显示巨额亏损。主要原因就在于预算目标的定义不清晰,以及各子公司的业绩操纵。例如收入确认,在财务会计上是有严格的确认条件的,但在一些子公司预算报告中,只要与客户签订了合同,产品已经发出就确认为收入(而不管是否收到客户的验收单),甚至将一些产品尚未发送到客户手中的订单也全部确认为收入。在子公司的预算报告中,资产的减值也未能正确地计提,与财务报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金额有较大的差异。还有一些子公司为完成利润目标,缩减广告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渠道开拓支出,延迟机器设备的更新或修理以减少相关费用,所有这些行为,不仅会造成虚盈实亏,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第二,明确预算考核的内容。预算考核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预算目标考核;二是预算体系运行情况考核。预算目标的考核应侧重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包括收入、利润、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以及研究与开发、广告宣传、渠道拓展等长期指标。

(二)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审计部门应该增配专职审计人员,按照有利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原则,专门负责对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并对每次检查对象和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处理意见,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审计部门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成本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执行反馈情况进行合理修改。各项制度建立之后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贯彻执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监督、控制和指导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管理控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员工录用、培训、特殊岗位员工保证、考勤、加班、请休假、劳动保护、员工奖惩、保险及福利待遇、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企业要逐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发放薪酬,根据业绩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构发放奖金;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三) 优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根据自身实际和不同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和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第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财务信息化的实时监控功能、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第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和完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等多种措施,有效揭示企业财务或经营指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第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建设。企业要进一步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要按照合理合规、全面有效和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和程序,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工作中要加强信息沟通和

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运行,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格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责任。

(四)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领导

企业是承担财务风险损失的主体,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经营决策机构对财务风险管理全面负责,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及时处理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负责人按照分工负责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负责协调财务、内审等业务部门的风险防控工作。内部要明确相应部门和专业人员承担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明确内部财务风险监管职责,建立权责分明、各负其责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职能部门和个人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务风险管理业务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做好有关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五) 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处理报告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状况分析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财务风险测评,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时报告本单位决策层,同时向企业财务部报备,为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保障。风险评估报告要全面分析和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及时研究制定最佳风险管理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手段,通过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等方法,对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研究出改进和解决的措施办法;对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要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予以有效防范。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原则 规避措施

国际上通行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狭义的财务风险,即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企业资金困难,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而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是财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从企业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

1. 外部原因。企业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来自于企业外部宏观环境,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2. 内部原因。企业风险产生的内容原因是指企业自身影响,主要是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企业的财务活动是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联系纽带,又是众多管理工作中的一环,因此经营策略的改变必然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导致财务风险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自身经营决策失误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如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供销体系的调整、重大的资本运营等这些事项的变化都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二、全面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1. 风险与报酬对等原则。一般而言,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低风险只能获得低收益,高风险则往往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要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以求取得合理的平衡。例如:从债务融资决策来看,虽然扩大债务融资数量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可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使企业的股权资本的盈利有所增加,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但也有其所对应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东利益。因此,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实际上是在一定条件下,使财务杠杆的有利效应(提高企业价值)与不利效应(增加风险程度)取得合理平衡的资本组合比例。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权衡利弊、比较得失,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整体优化原则。根据系统原则,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应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有关问题。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一个灵敏、高效的监控体系,在动态中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3. 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相结合原则。财务风险管理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能够从长远利益、当前利益的角度控制和监督风险,从而保持长期有效的发展。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要考虑当前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要考虑长期的发展,在长期活动中加入风险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较长时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使中小企业在尽可能低的风险基础上保持平稳持续发展。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1. 风险分散。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从概率统计来看,企业中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品在是时间、空间、利润上可以相互补充抵消,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大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 风险回避。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的时候,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发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承担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3. 风险转移。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金,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一些特定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出售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和购买方。总之,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可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 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在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同时又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对于财务风险和风险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预警风险的机制和防范化解的措施。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内控体系建设

为加强对W集团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集团公司召开了《W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实施》的动员大会,总经理在会上做了动员报告,并做了具体布置。成立W集团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集团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组长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担任;成员由集团公司副总担任,

下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办公室(简称内控办),负责制度起草、培训、宣贯等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审计部,办公室主任由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担任,成员由集团公司各部门部长担任,包括:经营、财务、销售、技改规划、物流、采购、技术中心、信息化、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以便于制度的交叉起草、疏理,有利于将企业各业务环节的风险类型更好地涵盖其中。

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布置和要求,也制定了各自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子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修订与完善各公司内控制度。同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二、加强中高层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内控体系的认识

集团公司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对中高层领导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形式为:

1.内部自行组织培训

根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组织管理人员内部进行培训,形式为集团公司统一进行培训,各子公司自行组织培训、各部门自行组织培训三种形式。

2.送专干人员到外部进行培训

参加了市财政局、国家国资委、证监局等部门组织的专门内部控制制度培训,培训采用现场分组互动、竞赛、打分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实行分级培训,既有公司高管的理念、思路培训,也有中层干部、专兼干的实务培训。

3.聘请专家进行培训

为系统学习内部控制制度的专业知识,公司举行中高层领导干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培训班。

三、疏理、完善和起草内部控制制度,编制《内部控制风险目录》和《重点业务权限手册》,优化制度体系建设

我们将制度建设定位为制度优化,融入到内控体系建设实施过程中,这次制度建设立足于强化风险控制、分清管理职责、整合业务归口、规范管理授权,形成了以流程为纽带,自上而下统筹、自下而上支撑的制度架构。制度分为集团层面、控股子公司层面、其他各子公司层面。集团层面:统筹管理,分清职责,明确原则,适用于全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层面:细化管理,落实职责,规范流程。其他各子公司层面:满足各单位自我管理需要。

为了保证这些制度的质量,由集团公司内控办系统收集、梳理目前正在执行的各种管理制度,确定待修订、起草的制度目录,确定每项制度起草的牵头单位和会审会签单位。每项制度都由各部部长亲自起草、修改、完善,所有制度都反复讨论、修改多次,最终再由各系统领导审核把关签署下发,真正构筑起了科学、简洁、实用、高效的制度体系。

经过两年的努力,W集团公司完成了流程梳理、流程穿行、制度修订、手册编制等工作,2014年集团14个部门共起草内部控制制度131个,经过一年时间的执行、测试,2015年又重新修改、完善(包括补充、增减、合并),目前已汇编成册内部控制制度90个,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营销信用管理、采购物流管理、财务经营管理、对外投资及技术改造、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行政管理、职业健康管理10大项,主要加强了对汇率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库存风险、采购价格风险、重大合同法律风险、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资金结算风险等七大风险的监督。

控股子公司共起草内部控制制度94个9大项,编制各项业务的《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图》、《业务流程控制表》,明确各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点及如何控制;编制《内部控制矩阵表》,明确各业务流程及子流程的流程目标、控制点,控制点发生频率及类型,控制点负责部门,流程清楚、目标清楚、责任清楚。

四、与信息化相结合,强化信息化的控制功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强调,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应当将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