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的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兴趣 阅读向导 阅读环境 阅读评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功底的形成,三分来自课内,七分来自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让学生置身书香环境、饱受书香熏陶已引起语文老师的广泛关注。为使学生把阅读成为平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兴趣是课外阅读的基石。因此,要让学生从“要我读”转变成“我要读”,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始。
一、做学生的阅读向导――激发兴趣
1.大声读给孩子听,引领孩子亲近书籍。
从孩子入学开始,一有空闲,我都会读绘本书给孩子听,在我读着《逃家小兔》、《可爱的鼠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书籍时,孩子进入了美妙的世界。老师读一本孩子们就会爱一本,回家后会叽叽喳喳地和家长讲起书中的故事。读书给孩子听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看书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当孩子在茫茫书海中寻觅时,我常会有意识地向孩子推荐书籍,并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在2011年的汶川地震纪念日到来时,我向学生推荐了秦文君的《云裳》。我首先把封面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读读书名,再结合封面图画展开猜测。然后,我给孩子们朗读了云裳和毛毛在地震发生后埋在废墟中互相鼓励的一段描写,当读到:“云裳听不到毛毛的声音了……”我戛然而止,让孩子进行猜测,孩子们渴望阅读这本书的情感自然流露,这时,我给孩子们发下这本年级漂流图书,惊喜地看到孩子们课余时间都在埋头阅读。我还用这样的方式向孩子们推荐了《大林和小林》、《夏洛的网》、《弯弯》、《草房子》等书籍,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有时,我会事先选好大家喜欢的一本书,让学生轮流读给大家听,从第一个学生开始一个章节或是一个故事,孩子们越读越流畅,越读越喜欢,越读参加的人越多,这样循环读下去,读完整本,在大声朗读中,孩子们变得兴趣盎然,实在令人惊喜。
2.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
对于教材中人物故事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课文,我引导学生从《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去查阅资料,拓展深化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有些文章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欲望,我会在孩子学完课文后推荐让学生深入阅读的其他书籍。在学了《狐假虎威》这篇文章后,学生喜欢读故事的情绪自然流露,于是我向学生推荐了《成语故事》。在学生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我带着学生走进了名著《水浒传》。这样的推荐一方面节省了学生查找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这些书我都读过了”,为学生树立了课外阅读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建设班级阅读环境――保持兴趣
教室就是孩子的阅览室,班级书柜是流动图书的主阵地,家长是阅读的汩汩清泉。
1.让图书流动起来。
在班级后面的书柜中有学校为孩子们配的营养套餐――课外书,还有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图书。首先,我与其他平行班级联系,开展学校配备的图书漂流活动,每月与一个班级进行图书交换,使孩子不断被一些新书吸引。其次,孩子自带的图书进行自由交换,当交换阅读了五本书时,我会给孩子发一张喜报,举行非常隆重的颁奖会,给每个得奖的孩子拍照,送上颁奖词,并且给予物质或是行为上的奖励,让孩子体味到阅读的成就感。
2.让班级的墙壁会说话。
我在班级的墙上开辟了“小蜜蜂书屋”展示角,孩子在阅读整本书后,用手抄报、读书卡的形式张贴自己的阅读收获,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使墙壁成了流动图书的舞台。学生能从大家的阅读展示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始终处于积极参与阅读的状态。
3.招聘故事爸爸、故事妈妈。
亲人的声音永远是最亲切的。我发动少部分家长进教室,当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我特别感动的是有位孩子的奶奶,她是奶奶辈中读书比较好的,她特别支持我,第一个报名。每次来她都会来与我交流:今天要讲哪个故事,用怎样的方法读。她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孩子们特别喜欢她,每次看到她都会叫她“故事奶奶”。
三、完善阅读评价体系――巩固兴趣
【关键词】提高;低年级;课外阅读;实效性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获取信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优秀与否取决于他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技能。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开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5万字。那么,如何把低年级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
一、转变家长观念,重视课外阅读
在农村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能读、能背课本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乖孩子。家长们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也很少去阅读书籍,他们全然不知,课内学习后还需要课外阅读。所以,转变家长们原有的狭隘的观念是搞好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孩子们踏进小学大门的第一天第一节课,我为孩子们展示了在他们书包中找不到的《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告诉他们,这就是课外阅读的课外书;在第一次对学生提要求时,我说“孩子们,你们的书包天天至少要带一本课外书。”在第一次家长会时,我告诉家长:“你们不仅要辅导孩子们的作业,还要督促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让家长们从孩子们一上学就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不久,识字量少,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用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就利用时间绘声绘色地为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自己也像老师一样自己读,自己讲,并把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形成读书的氛围。为了让孩子们读得更有劲,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三分中课外阅读交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除此,我还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如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小博士”、“智多星”等,使学生中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从书学到丰富的知识,才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课外阅读。
三、推荐课外读物,引导阅读方向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现在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阅读。农村家长和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免疫能力差,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推荐课外读物的工作。我认为,凡是对学生有教育性、益智性、趣味性的,不管是漫画,还是小人书,只要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如《睡前好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儿歌》、《日记起步》等等。
四、家校互动,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里进行,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孩子来讲,刚开始阅读有些困难,这就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孩子们上一年级时,我就让家长每天带头和孩子一起阅读,定期和孩子一起上书店购买课外书籍。二年级时,我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保证每个孩子每天应有30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家长每天督促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有些家长喜欢用提问抽查的方式,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不管哪种方式,只要家长做了,孩子们的阅读肯定就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落到了实处。为了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我专门设计了“课外阅读记载本”,让家长填写。主要内容有:读物名称____、阅读字数____、阅读时间____、家长签字____。在学校,除了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交流”外,我校还开设了每天20分钟的“读经典”,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家校互动,就把课外阅读做得实实在在。
五、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 2011.
关键词:课程标准 阅读动机 评价机制 自主阅读能力
中国外交官学院、博士生导师素亚青曾指出:“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单凭几册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在一丝不苟地吃透精度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地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确实打好基础。既然广泛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培养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1.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2.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知识点的密度大,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3.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习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有时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喜欢阅读学生,由于知识面比较广,理解力强反应总是很快。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探索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何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1.激发阅读动机,形成阅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习缺乏动机,再好的教育也无法把一个学生变成一个有优秀的学习者,同样,阅读缺乏动力,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生注入内部动力,让学生运转起来,变为想阅读,要阅读,并最终真正地行动起来。经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地探索。笔者觉得可以从下面几点引发阅读动机。
(1)明确阅读目的。明确阅读目的就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理由有两点:①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得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②现阶段的阅读就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目的,便会主动地去实现,并会为之做出持久不懈的努力。
(2)选材要合适。要想学生主动地去读书,必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地就会读下去。当然选择的材料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材料太难,学生就会有挫败感而最终放弃阅读,但阅读材料太容易,他们又会觉得厌烦而最终失去兴趣,所以阅读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3)建立新型阅读评价机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日志来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并定期阅读并密切关注进步。如图:
阅读记录
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阅读材料名称_________
阅读材料字数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
2.把关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技巧,形成课外阅读能力
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要有目的地阅读,即要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能是“放羊式”的阅读。最好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书、人物传记、历史、地理知识、外国民俗风情及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材料,如:在阅读9AUnit5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udrey Hepburn 一文后让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在阅读9AUnit6 Detective stories一文后让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思想性强,内容健康;(2)材料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3)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4)文章体裁多样化;(5)语言地道、规范。读完后应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其不足也应激发、引导和帮助等。另外,教师还要授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以避免学生盲目阅读,耗时耗力又收效甚微。比如:①快速地浏览。不管生词的存在,把短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初步了解大意和时态。②巧妙的猜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在进一步精读的基础上,考虑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尽量准确地判断个别生词的含义。③独立的分析。对难度稍大的问题,要在反复精读短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找出答案。④准确捕捉主题句。根据问题划出短文中与之有关的句子,以便正确做题。⑤合乎逻辑的判断。对短文中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要根据短文内容,通过认真分析推断,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总之,要让学生感到进步,有成就感。
3.以写促读,培养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训练又可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因此,把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很有必要。
写作必须言之有物,所以离不开素材的积累,而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促进了阅读。教师可以把Free writing作为周末作业,字数在100左右,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性写作。教师可以用每天的Dailyreport来检查学生的Free writing,写得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给予指正。也可以把写得特别优秀的作品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供其他学生欣赏。另外,在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中都有一节写作课,教师可以就写作话题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一些好作品。
当然,以写促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课中出现的话题,设计一些同步写作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言训练中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给一些阅读文章,让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等。阅读和写作息息相关,在写作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阅读兴趣。
虽然笔者的探索培养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还在尝试阶段,但学生阅读能力较以前相比,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增加,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到喜欢英语课外阅读,而且积极主动去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英语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然而,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细水长流,贵在坚持,必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对策
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现在的初中生不喜欢阅读,好多学生以完成作业为目标,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语文学习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这种情况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语文课外阅读的新方法,从而将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造成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主要存在于下面几点。
一、阅读时间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做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社会、学校、家庭没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目前的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图书少或者图书不能充分被学生利用,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号召和引导。另外好多语文教师及家长自身的阅读状况难于承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担。教师、家长本身不是一个阅读的爱好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
三、学生兴趣的转移
目前初中生的课余时间大都花在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自己喜欢做的事上了。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要解决上述课外阅读中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观念问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要的是要做好几个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观念,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设标准的阅览室,配备多种多样能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求的图书;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多读书,只有自己知识丰富了,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够顺利进行;转变学生及其家长的观念,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制约因素。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必要地沟通,使家长真正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家长配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督促。
2.阅读方法问题。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方法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基本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己的各种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写体会、向别人转述等活动,以促进读、写、说能力的全面发展。
3.效果问题。
教师在布置好课外阅读任务后,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如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将自己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学生既积累了大量素材,又便于教师检查课外阅读。还可采用课前几分钟研究,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领会理解所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心理素质等,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4.兴趣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获得较大的成功;同时,这种愉快的精神感受又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使学习活动更加活跃、有效,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课外阅读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需求是广大语文教师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或推荐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差异、文化基础差异等因素,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去选用,避免只提供给学生纯文学的东西。
总之,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亟待提高,研究课外阅读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由此提高综合判断、分析等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人格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庆焕.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