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培训

音乐教学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学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教学培训

音乐教学培训范文第1篇

一、课堂教学合作的重要意义

“合作”的学习与运用,其范围之广、作用之大,包括家庭合作、课堂合作、社会合作等,而每一类合作又包括多种合作形式。以下,笔者主要阐述的是学生处于学习阶段时所涉及的音乐课堂合作及其形式。

1.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合作形式。从教学手段来分:游戏法、讨论法、互相纠错法、归纳总结法,从音乐表演形式来分:合唱、合奏、齐唱、齐奏等。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共性与个性

笔者将以“合唱”这一合作形式为例来阐述课堂教学合作意义之一,即在合作中发展学生共性与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中,个性则是共性的丰富表现。在合唱中,成员的共性及个性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而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状态。

3.有利于学会社会性的交往

合作,能不断与人为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学会怎样处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并通过学校这个小型社会的人际交往,去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倘若学生能够很好地扮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指挥服从者,同时演绎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指挥者与协调者,当他们脱离学校迈进职场,那些类似于与同事友好相处,快速完成领导的旨意之类的问题已不再陌生,会通过简易的小型社会人际关系来快速转化并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

二、学生存在的合作问题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音乐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在与学生接触、交流,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堂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本身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均存在问题。

1.当代独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出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性格特点: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这种孤僻性格特点是因成长环境养成的。因此,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那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手段、教学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将合作能力的培养贯彻落实到学生当中。

2.合唱教学中缺乏统一性与和谐性

中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合唱课的章节。而合唱所追求的统一性、和谐性能否在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中实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种统一性与谐和性,不仅需要学生整齐地、准确地演唱同一旋律,更需要音色的统一、节奏的统一,力度的统一,速度的统一,音质的统一,咬字与吐字的统一,情感表现的统一,以达到和声的和谐,声部的清晰,音量的均衡以及与伴奏的完美配合。

3.欣赏教学中缺乏互动与合作

中小学音乐课堂除“教唱”以外还有欣赏课。尤其是高中阶段,音乐欣赏占据主要地位。单一的音乐欣赏无形之中造成一种弊端:教师在讲台上单打独斗,滔滔不绝地讲解枯燥的音乐常识,学生只需负责用耳朵听、用眼睛看,与讲台上教师似隔层纸般不可融合。

三、提供多元的合作形式是解决合作问题的重要途径

初中音乐课堂中以教唱为主,而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主要以音乐欣赏为主。这样的课堂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反而将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扩大化。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过去往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针对当代中学生成长环境造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采用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行动交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与方法,提高自身合作能力,尽可能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音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师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同样,它也为学生学习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空间,让学生在与同龄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处理校园人际关系,并为较好地处理社会型人际关系提前做好准备。在合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学素养,提高排练技能技巧,扮好教师的合作者、决策者与参与者的角色。

音乐教学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各个农村中小学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职后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的素质,以助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培训内容太过于理论化就是典型问题之一。纵观如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的培训内容,大都以理论知识为主。同时,参与培训的培训者大都不熟悉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也不够了解,往往凭自己的想象进行培训内容的选择,很显然,这样“不接地气”的培训课程开设得再多,其能够带来的实际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

2.培训方式与现代专业知识结构脱节

现代音乐教学的知识体系与传统音乐的知识体系之间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异,很多新增加的内容都是应该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中体现出来的。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学校在这点上做得尚不到位。大多数农村音乐教师在职培训还是将培训内容集中在大家熟悉的那部分内容上。同时,在培训中,对概念内容抠得较死,而对应该进行实践操作的内容则显得相对较为忽视,这种与现代专业知识结构相脱节的培训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十分有限。

3.培训教学方式单一

在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方式单一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培训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位置,由于没有创新性和趣味性,参与培训的教师往往积极性很差,看似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经费进行在职培训,但是最终反馈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音乐教师对这种单一陈旧的培训方式并不“感冒”。

二、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

1.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在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培训者应该考虑的关键内容。培训者应该结合音乐这门学科的特点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特点,尽量使用灵活、多变且富有趣味性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培训者还应该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培训氛围,让培训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十分顺畅,在这种顺畅和谐的培训氛围中,双方的资源可实现共享,思想与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往往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带来全新的灵感和方法。

2.培训方法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该让自己的方法始终体现科学性和可行性,否则最终的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首先, 培训者应该从参训者的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一些有条件的培训者还可以亲自深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线,通过深入调研的方式了解实际情况,以便使自己的培训方式更加科学且具有针对性。其次,在培训中,培训者应该结合培训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各种培训课程的安排、考勤制度的完善等只有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下才能实现。最后,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大课培训形式,一对一的小课授课方式也同样可以用于培训体系中。

3.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

培训内容必须以教学实际为准,且在教学中充分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培训价值,并助力于教师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培训者应该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充分明确的认识,在进行教学学案制作的时候切忌使用一些“假大空”的内容,而是应该紧贴教学一线,让农村音乐教师通过培训真正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掌握教学方法。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在专业技能和基本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局限性,为了有效扭转这一现状,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十分重要。通过职后培训,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培训范文第3篇

一、音乐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是人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对美的享受,这两个因素是从演奏技巧引申而来,变成音乐表现力。真正演奏出音乐作品的情感,需要演奏者在动手的同时,发动自己的思维,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即音乐作品要想打动听众,首先要打动自己,与听众建立情感上的交流,让表演上升到另一个境界[1]。

音乐表现力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导师或听众可以从演奏者的弹奏中了解其学习成果,把音乐表现力作为评判的标准,即音乐演奏除了技巧外,也要有情感的表达,用情感与听众交流。其次,音乐表现力是音乐的灵魂。听众欣赏一首曲子时,内心会产生欢快或悲伤的情绪,这就是音乐表现力对听众的引导。听众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不是从音乐演奏技巧得到,而是与情感建立共鸣,而要表达出这一情感,演奏者必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的音乐表现力,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把握音乐的灵魂,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

二、钢琴英语表现力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越加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而钢琴正是家长的首要选择,作为孩子修身养性的工具,同时,也会让学生进入音乐院校学习,培养成专业的音乐人才。但因为缺少专业教师,或是教师教学水平较低,都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很难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同时,又因为有的钢琴教师责任意识较弱,教学活动过于敷衍,没有按照教学的要求教学,学生对钢琴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全面,致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较为片面,无法正确把握作品的核心,缺少音乐表现力。

(二)学生。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需要演奏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钢琴演奏的环境主要以室内大厅为主,有大量的观众,而演奏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突发因素,需要演奏者有良好的现场应变能力,应对不同的状况,同时,演奏者需要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展开联想。但学生演奏作品时,心理素质较差,临场发挥能力不足,致使未能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出现怯场的心理,演奏动作缺少美感,手臂僵硬,手指按键的力度与弹奏的速度不稳定,演奏状态很差[2]。

三、培养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性

音乐表现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情感加入演奏技巧,让其与音乐作品的主题契合,建立共鸣。钢琴演奏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演奏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专业的演奏技巧,同时又可以赏析文化,有丰富的表情,综合起来,即为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时,因为处于不同的时期与社会背景,会把自己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加入到作品中,即喜欢、厌恶、自己的希望等,寄托自己的情感,由此,演奏者需要用自己的演奏把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展示出来,传递给倾听者,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创造性的发挥是结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入多个演奏技巧,把演奏效果放到最大,在情境中找准作品的精髓,或是表达出作品没有的内涵。但这些成果的展示必须以演奏者自身的音乐表现力为前提。

钢琴教学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把它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善于用演奏表达,塑造出鲜活的音乐形象。虽然音乐院校内的一些学生可以演奏出作品的精髓,但只有少数,大部分学生依然很难做到,有些学生演奏时,身体过于僵硬,只是按照记忆机械式的弹奏,没有任何美感,有时甚至会出现漏音、弹奏错误的情况,甚至会面部表情单一,把紧张的神情呈现在脸上,脱离了音乐作品的主题[3]。这类情况的出现,其根本原因都是教师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力度不足,对此,各音乐院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培养与训练的方式,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四、音乐表现力培养与训练的途径

通过对上述对影响因素、必要性等方面的分析,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加强其对音乐的感知[4]。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培养读谱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听觉,三是丰富学生的表情,四是注重弹唱练习,五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读谱能力。正确读谱,正确认识每个音符是弹奏一首曲子的基础,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语言,诠释作品,即只有尊重作品,按照音乐作品弹奏,才会具有表现力,忠实作品。其中,对忠实最直接的理解是遵循乐谱,理解音乐。

首先,读谱时要关注特定的标记,比如调号、奏法等,不可为了音符的正确演奏,忽略其他标记符号,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延长符号、休止符等,在乐谱中做上自己的标记,以便理解作品的感情,抓住精髓。

其次,学生要掌握正确的指法,正确的指法能够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顺利弹奏出一首曲子,而它也可以帮助其记住乐谱,做到了熟于心。钢琴教学实际进行时,必须要求学生按照乐谱要求的指法练习,多次重复,不可以改变其中的顺序,为作品顺利演奏提供保证。此外,可以先有学生自主分句,每个乐句都是作品独立的一部分,只有正确划分乐句的层次,才可以把握整个作品的风格,选择演奏时的音色、技巧等,增加学生的音乐表现力[5]。

(二)培养学生的听觉。钢琴艺术包含听觉艺术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觉对学生演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决定演奏后的效果。

首先,学生要重视试听练耳课,提高自己對声音的敏感度,培养综合听觉能力,分辨高音和低音,并进行不同声部的声音练习,形成节奏感。其次,引导学生用耳练琴,倾听自己的琴声,从琴声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自己的演奏还可以,只有以少部分的学生会关注是否有错音,或是音色最后的呈现效果。

学生有效辨析乐音,可以感受到各声部是否平衡,逐渐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培养音乐表现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或是其他乐器伴奏的演出,扩大声音的感知范围,增加自身音乐演奏的表现力。

(三)演奏时有丰富的表情。表情是音乐表现力必要的因素,跳出演奏技巧的范围。所以,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特别是节奏较快、旋律很强的曲目,有利于把握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关注课堂。旋律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可以了解到虽然贝多芬没有过多的面部表情,但他的演奏富有力度,有鲜明的对比,这是贝多芬演奏时的特点。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会对音乐表现力有直接的认识,感受到大家风范。以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选择这类的曲子,用快速弹奏展示出作品的豪放,力度分明,在适当的时间断开,再继续弹奏,形成弹奏的气势,或是用慢速演奏表示作品的平缓。此外,鼓励学生在乐谱上做标记,敢于尝试,强化自己的意识[6]。

(四)实现弹唱结合。钢琴作为一种演奏乐器,需要学生演奏时在内心歌唱,以投入自己的感情。要求教师展开弹唱结合的训练,这是因为歌唱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内心,可以是有声的歌唱,也可以是内心无言的歌唱,实现情景交融。

很多学生弹奏音乐作品时都可以顺利完成,但演唱时很难唱准,这会限制音乐表现力的提高。对此,教师教学生演唱练习前,要教授其系统的演唱技巧与知识,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同时,学生还要同时进行弹奏与演唱,并养成习惯,把握音准,增强学生内心的乐感,学生养成习惯后,更易激发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明确音乐作品的主题。

(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钢琴演奏出了音乐表现力外,也要加入人文素养,如果演奏者只是单纯的演奏作品,就只是弹奏乐器,缺少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钢琴演奏会与其他领域融合,加入其他元素,比如文学、美学等[7]。一位演奏者只有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深层次的理解音乐,让音乐更具感染力,因此,教师教授学生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要向其传递美学、文学等知识,把这些知识融入到钢琴演奏中,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入,为钢琴演奏打下文化基础。

音乐教学培训范文第4篇

一、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访问调查的方式,从201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以“国培计划——小学音乐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样本,访问并记录了60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现状、培训现状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具体调查如下。

1.培训教师的基本情况

(1)学历情况。接受访问的60名教师中,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教师为9人,占总人数的15%,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教师为11人,占总人数的18%,中专学历的教师为8人,占总人数的13%,包括电大、函授、自考等非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教师为28人,占总人数的47%,非全日制专科学历的教师为4人,占总人数的7%。(见表1)

(2)年龄结构。60名教师中,24~30岁12人,占总人数的20%;31~40岁45人,占总人数的75%;41~50岁3人,占总人数的5%。(见表2)

(3)专、兼职情况。60名教师中专职音乐教师有39人,占总人数的65%;兼职音乐教师21人,占总人数的35%。(见表3)

2.教学现状

受访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缺憾,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理念。教师们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更多的音乐知识,因此应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以音乐为本体,而是以音乐为载体进行素质教育。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对此,很多老师认识不足。

(2)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90%的教师以弹唱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为主,使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单,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受欢迎的程度不高。

(3)教学效果。由于受访教师对新课标认识得不够深入,知识层面普遍较为狭窄,专业业务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兼职教师,之前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加之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致使教学内容相对贫乏,教学设计缺乏新意,教学实施能力欠缺,因此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培训情况

在接受访问的60名教师中,有85%的教师之前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而97%的教师希望今后多进行此类提升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训,100%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对此次培训的期望值很高。

(1)培训内容的模块设置。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共分为五个模块。受访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见表4)

(2)培训方式的模块设置。考虑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处于偏远地区、教学方式落后等特殊性,本次培训精心设计了培训目标和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和教学实战观摩来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的提升,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见表5)

二、 河北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培训政策具有倾向性

当前,河北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虽然从农村小学以及上一级主管部门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但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经访问调查,与主干课教师培训相比,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受关注的程度比较低,参训机会和经费的支出比较少。

2.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

现今,河北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都由上一级培训单位或高等学校来负责。因为对农村小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制定培训目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时往往忽视城乡差异,以自身为中心,使培训缺乏针对性。

3.培训课程参与性不够

在培训中,大部分课程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缺乏台下听课教师的参与,听课教师以“听”为主,缺少与讲课教师的互动。

4.培训缺乏实效性

由于广大农村小学缺少专用的音乐教室、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培训教师素质又有待提高,音乐教师经过培训后,由于个人及硬件条件的制约,很难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造成培训缺乏实效性。

三、 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1.相关部门应转变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鼓励在职教师接受培训

应加强对农村小学及上一级主管部门的督导、管理,使他们真正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全面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并支持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

2.培训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

相关部门应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培训方案,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块。

3.培训理念新颖,培训方式安排合理,培训内容形式多样

在培训中体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农村音乐教师的参与感。“教”的方式从“讲授为主”,转化为“参与式活动”为主;“学”的方式从“听讲”为主,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活动为主。依据农村教师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形式多样,层层递进。这样既开阔了农村教师的学术视野,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4.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化教师队伍,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提升这些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培训教师所学习到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能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潘健.小学教师培养模式问题与抉择.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均逸,邰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音乐教学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培训;音乐教师;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9-01

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校本培训应追求创新。“‘大而统一’的培训模式单一、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完成校本培训的任务。校本培训是提高音乐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如下:(1)个别学校还未把校本培训工作放到应有位置。(2)音乐教师“充电”意识不强,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欠缺。

(3)学校规模相对较小,音乐学科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相互交流、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校本培训应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名师“请进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典课例、常州市名师大课堂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揣摩大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大师学习。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也可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既可让音乐教师亲身感受名师的风采,又能解决学校资短缺的问题。

二、骨干引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

三、音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进行研究,扬长避短,探索一些适用的组织管理方式、培训模式、反馈交流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期望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网上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互反思。

四、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学校也要引导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积累教学经验,使之不断升华,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审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举办教育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反思论坛,展示教学反思后的教学效果,汇编教师反思案例等方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逐渐将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育之链。

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好校本培训必须加强领导,领导要重视校本培训。

2、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 在安排校本培训过程中,不能过重增加教师工作量。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所以,学校要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给教师个人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更深刻独到的感悟、体会、理解和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广大教师中、甚至音乐教师中还存在着音乐课是“副课”思想。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进修机会少,兼课多;自身素质跟不上,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在教学中只能勉强对付上节音乐课。

鉴于此,音乐教师,只有实行同伴互助,提高专业能力的培训模式,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在研究实施新课程方案中,加强对“师资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