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管理数字化

健康管理数字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管理数字化

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第1篇

1 接诊便捷,流程清晰

数字化管理系统对体检接诊内容进行读卡扫描,接诊使用身份证读卡器,达到快速、准确录入体检家庭身份信息,体检全程使用条形码"一卡通",有效避免因手工录入造成的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的错录,同时通过网络连接可使各服务窗口及时、准确接收目标人群基础信息,目标人群在接诊时提前熟悉服务流程,按流程完成所有检查项目。

第一步,阅读和签订知情同意书。是全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程的开始;第二步,基本信息录入。将夫妇两人的二代身份证分别放到读卡器上扫描,则自动获取基本信息,医生只需询问夫妇结婚时间和户口性质,并选择对应选项,信息录入完成后,紧接着打印出一套身份识别的条形码贴在档案夹和孕前检查"一卡通"上。第三步,一般情况询问。出于隐私保护,夫妇两人分开检查。男性健康检查项目比较简单,除了一般情况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再行临床检验就全部结束了。女方则在女性检查室,医生用扫描枪扫描条形码后,系统就进入了受检女性的基本信息管理窗口,在电脑屏幕上瞬时显现受检女性的姓名等基本信息。医生按系统设置先后依次询问疾病史、用药史、孕育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一般情况,根据回答选择对应项。第四步,妇科B超检查。在一般情况询问检查结束后,受检女性就可以直接到B超室进行妇科影像学检查,条形码扫描后,检查结果将实时传入系统。第五步,临床检验。女性进行尿液、血液、分泌物等临床检验15项。以条形码确认信息,每台检验仪器均与系统相连,检验结果直接上传。对于手工操作的检验项目,体验结果出来后,医生只要扫描条形码就可以打开检验对象的个案基本信息库,进行录入上传,并通过LiS系统自动录入保存。第六步,体检评估。检查检验结束后,优生科工作人员集中对受检夫妇的检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系统自动对存在风险的检查项目进行提示,评估结果输入管理系统,打印出评估报告,档案也可打印。第七步,信息反馈。七个工作日后,无风险的受检家庭评估报告可通过电话告知,有风险的家庭电话通知后凭一卡通来站内接受面对面指导。第八步,跟踪随访。在受检家庭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后,由宣传员负责入户随访,对早孕和出生情况进行及时登记,上报随访表1次/月,由指导站审核后上传网络。

在未实现数字化管理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需要等待网络;②录入时间长;③体检者等候时间长;④检验及检查等各项设备与系统不能对接,检验及检查结果需要手工录入。

以往接诊通常需要等待网络,或采取手工纸制录入后再择时电子录入,在网上录入时间共需时间大约40min左右,现在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后,就算外网失联只要有内部服务器局网就可顺利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即时开展网上电子录入,在体检完成后,只需10min左右时间就能完成电子录入。

2 登记扫描,省时准确

各服务窗口和各工作站通过条形码扫描枪准确录入体检者个人信息。检验科所有设备以LiS系统使检验数据与系统相连,检验结果可以快速、准确直接上传,以前往往是通过先登记,在登记完成后再专人行电子录入,同时还要专门核对检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错录、漏录等现象,应用数字化管理后可以做到直接、快速、准确上传检验结果,工作效率较以往提高80%,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3 默认设置,方便群众

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部采取默认设置,在录入过程中只需对个别项目进行修改,这种方式可以节约目标人群在各窗口的等候时间,方便了优生体检家庭,防止出现把"好事"没有办"好"的现象。通过实现数字化管理,现在完成一对夫妻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程电子录入等待的时间由以往的50min左右短到20min左右,1w内就可拿到评估告知书,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4 效果明显,成本降低

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 档案 思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数字化档案必将成为今后档案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数字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图像或文本的过程。其基本的原则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并能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档案数字化是获取档案信息最为有效的途径

档案数字化的产生是档案保管、开发利用在21世纪信息数字化的产物,他的成长的过程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前提,更是为适应数字时代获取档案信息最为有效的途径。

1.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一次实质性突破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工作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从封闭的、以档案实体管理为主的档案管理方式向开放的、以信息管理数字化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将极大推动档案事业的现代化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档案事业与社会更紧密的结合。

2.档案数字化是国家信息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将伴随着国家、社会、时代的信息建设发展而不断进步与创新。由于档案本身的特殊性,即档案的政治性、历史性、文化性,以及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责任和角色,使得档案信息必然成为国家信息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决定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在是会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开发利用、满足社会利用需求方面,与国家其他的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相比较更要在管理规范、制定标准、技术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3.档案的信息数字化是一项服务社会的高科技工程

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间概念,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使得社会资源通过信息的数字化实现了共享,因而凸现出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具有高科技知识含量的大文化工程。为此,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和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关注,理应得到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与保障。

4.档案信息数字化要有严格的标准、统一的规范

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使之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及时共享,其目标实现的基础必须首先完成档案信息数字化技术指标标准化、规范化,借鉴数字图书馆信息数字化的实践经验和规律,制订出符合档案信息数字化方法、数字化信息利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最终保证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资源能够有效、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社会的信息化是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基础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关系档案事业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在档案期建设中作用日益凸显。

档案作为记录历史发展的真实凭证,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档案载体已几经变迁,由石刻、青铜铭文、铁卷、丝绸、布、竹筒、木牍、纸、直至演变为现在的数字形式,档案载体的每一次变更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示,也是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推动力量。进入信息化社会后,计算机使用率日益普及,电子数据存储、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依托计算机技术管理、存储、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前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应运而生,各级档案部门围绕档案数字化建设正在酝酿和进行着一场关系档案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变革。

当前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项工作中,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其便于管理,查找便捷的用电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乐于的一种方式,其生命力和发展的后劲将是传统档案所无法比拟的,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只有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变化,把人民群众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一步发扬光大,整个档案事业才更具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必须在整个档案工作中把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档案基础工作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三、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项准备工作

1.做好思想转变准备工作,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要破除“重设备购置、轻服务研究”等做法,树立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馆藏模式向档案信息中心模式过渡。使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于社会建设和发展,变被动服务为“面向社会、多方联系”的主动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功能,积极主动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

2.做好技术标准准备工作,确保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

随着新型载体档案的广泛出现,建立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已经刻不容缓,如统计标准、著录标准、标引规则标准、计算机数据库设置标准、新型档案信息载体格式与转换标准、计算机硬件设备标准等。

3.做好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夯实档案数字化建设基础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构建中,数据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每一个档案工作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著录规则和细则;二是掌握标引工具并熟悉档案;三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次审校等。在搞好传统载体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要、珍贵、易损、利用频率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著录标引;另一方面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开发规范、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并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环节的监督、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

4.做好信息资源开发准备工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安全、科学和适用的原则,分步骤建立完善的内部局域网,积极参与政府上网工程,积极稳妥地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的档案信息网站,通过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密切档案部门之间以及档案部门与社会的联系,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王刚.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J].中国档案报.2000.547.

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第3篇

摘 要 当前,国民体质逐年下降,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甚至猝死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改善国民体质,我国推出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人民的体质健康测试。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以社区居民的体质测试数据为基础,以促进社区居民体质健康为目标,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宗旨,依托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起来的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的管理系统。它将体质健康测试与个人体质健康评价、运动干预处方和体质健康信息的跟踪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改善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数字化 体质健康档案 建设

居民体质健康档案中储存了每一次体质健康测试的体质健康信息,为了解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为提供有效的疾病预防、保健和体质健康促进等服务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将以网络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建立为核心,对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的内涵及建设内容等问题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建设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查找和输出等进行了研读和借鉴。2.专家访谈法:采用专家访谈法对社区居民对体质健康档案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对社区居民、社区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访谈。3.逻辑分析法:采用逻辑分析法,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社区居民数字化体制健康档案的内涵

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以社区居民个人体质健康状况为核心、依托于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将涵盖社区居民基本资料、每次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等各种体质健康相关因素的记录文件以二进制数字编码形成档案信息库,进行电脑存档的管理系统。使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直接传播,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利用服务。

它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记录过程,通过详细完整的体质健康记录,可以对居民多次体质健康测试中身体成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等多项素质测量结果进行跟踪服务。它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现状以及历次体质健康测试测量结果等预测社区居民未来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实施运动干预和危机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二)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的建设内容

1.社区居民基本资料模块

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了解社区居民的基础健康状况,因此此处的基本资料仅指影响居民体质健康促进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居民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住址和兴趣爱好等[3];生活习惯,如是否饮酒,是否吸烟,是否经常锻炼等;身体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营养状况和既往病史等。

2.社区居民体质健康动态模块

这一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每一次社区居民体质测试的结果与评价,将体质测试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居民,让社区居民对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了解,以激发居民资助锻炼的积极性[4]。同时,可根据居民每一次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做长期的跟踪观察,对比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以研究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是为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监控和预警,因此在此模块可以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的儿童等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并加强对该模块特殊人群的监管,并随时对其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4.体质健康知识普及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体质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对体质健康的认识,让居民了解自身身体素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等各项素质及身体成分等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居民科学健身的积极性[5]。在该模块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制作有关体质健康知识和科学锻炼的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让居民可以选择适宜于自身健康状况的锻炼方法有助于提高居民身体锻炼的实效性,进而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档案就是以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它具有数字化、保密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2.社区居民数字化体质健康档案是跟踪了解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应当主要包含以下模块:居民基本资料模块、居民体质健康动态模块、高危人群管理模块和体质健康知识普及模块。

(二)建议

1.居民体质健康档案由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的转变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这种转变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意识,尽快适应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水平。

2.建立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档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测试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提高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水平均有实质性的帮助。但是针对建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社会、居民以及建档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和克服。

参考文献:

[ ] 郑涛.高效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2] 王翠芳.高体育档案人员素质,促进体育档案数字化建设[J].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07-108.

[3] 李丽.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J].经营与管理.2012.06:37-38.

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字化医院;护理人才;教育内容;培养方式;虚拟实验室

20世纪有许多重大的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但没有一项技术的影响像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影响那样深、那样广。今天,数字化的概念已经深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数字化地球、数字化校园到数字化医院等无所不在。尤其是数字化医院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医疗管理方式和医护人员培养方式变革的重要动力。

数字化是在信息化基础上发展和出现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内涵有所不同。信息化强调的是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应用,核心是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数字化强调的是复杂物体或事物的数字化描述、传递和分析,核心是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技术,通过仿真模拟、评估优化和可视化技术,达到精确预测和科学决策的目的。由于数字化技术具有可视觉性、可控性、集成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产生了很多创新的医疗方法和工具,尤其是数字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使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和医护人员的培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结合数字化医院的创新发展方向,重点讨论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培养模式的变革问题,目的是探讨提高护理人员培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1 数字化医院的探索和发展

数字化医院(digital hospital)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从2001年开始了数字化医院的探索研究[1-2]。目前一些大医院的临床作业基本上都实现了无纸化运行,病人看病的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以及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和图像采集等信息都完整地保存在医院的统一数据库中,并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和共享。另外,护士们每天每刻测量的病人体温、脉搏、血压等数据,都输入到电脑,并自动形成图形曲线,按每个时段提供可视化显示,使病人的各项指标、生命体征和变化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信息传递和相互交流的环境。

未来几年内,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医院的建成和发展,我国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医疗信息网络系统。每位患者到医院看病可以不必再带病历,只要通过含有姓名和密码的智能卡,就能够快速从数据库中的个人健康档案中获得患者的病情、过敏史、检查结果、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具体信息。所以数字化医院将打破医院的围墙界限,从点向面辐射,向社区延伸,促进医疗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小医院门厅冷落”的现象。

另外。数字化医院工作环境和工具可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医生早期参与治疗,贯彻防治为主的思想,并且促进医院体制从医疗型向保健医疗型医院的转变,这是体现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 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护理人员的培养

数字化医院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全新医院形态,建立的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平台促进了传统护理文化与现代信息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很多方面对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通过数字化医院中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护士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掌上电脑(pda)和患者手上的二维条码腕带,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2]。护士在患者床旁只要扫描患者腕带条码,并观察病情和采集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则这些信息就将自动、实时地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生成相应的记录单和患者及护士的姓名。若给患者用药或输液时,则需要扫描用药签条码,并且只有在患者的姓名与用药签条码完全匹配时,方能执行用药或输血、输液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字化医院环境下不仅减轻了护士烦琐的工作量,而且也降低了护理工作出现差错的几率,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快捷和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

数字化医院环境下护理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的转变给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式提

了挑战,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培养和提高方面。为了适应数字化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要具有更好的健康服务意识、计算机使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为此,我们在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护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并积极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护理信息课程内容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教学实践活动要力争多样化的目标,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性的增加以及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护理人员的信息化教育内容必须综合考虑上述护理工作模式和工具的变化,包括护理事务处理的无纸化、护理工作的流程化和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等,以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高水平护理信息应用人才队伍的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医院工作环境的转变和医院体制从医疗型向保健医疗型医院的转变,护理工作的思维和模式也在转变。在新形势下,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输液、铺床、给药等常规护理任务,护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为主的理念,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工具,为病人提供所需的一切健康服务,包括住院中的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关怀和教育等。面对这些重大变化,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摆在护理工作者和护理培养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3 采用新型的数字化护理实践教学模式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的变革,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来是护理人员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实验环节,这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员的有效手段。但护理实验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生理实验,药理实验,病理生理实验等,实现这些不同实验所需要设施的费用很高,而且还涉及实验时间、地点、设备和临床病历的限制等问题,甚至有时还涉及到对病人身体重复操作所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interaction)、沉浸性(immers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可为学生提供一种高度逼真、自然的虚拟病房、虚拟病人、虚拟人体功能模型和虚拟仪器等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可以随意利用虚拟交互设备对虚拟人体的功能模型进行操作,例如在模拟人类真实血管的手臂模型上进行抽血的操作演练,当操作不符合规范时,会产生反馈叫声,并实时地在屏幕上观察操作的真实过程和效果[3]。这种工作方式改变了传统实物实验室和实物基本技能训练的工作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实验成本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由此可见,虚拟现实技术将给护理的实践教育和实习训练带来巨大变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1为国外虚拟人体模型的应用。

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护理实习的积极性,我校在护理演练基地也建立了护理虚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实质上是一种基于web技术、数字化建模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也是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功能的数字化和虚拟化描述方式。在虚拟实验室中,备有国际一流的挪威laerda成人综合护理模型,可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二十二项。学生既可以在虚拟实验台上动手操作,通过旋转或移动对象查看其细节结构及属性变化,又可自主设计实验,分解实验步骤,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了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虚拟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诊断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已将数字化情景模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手术的护理教学中,根据统计,80.1%-94.6%的学生认为虚拟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提高学习兴趣、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有较大的帮助,85%教师认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较快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4-6]。考虑到目前对护理人员需求的急速增加和临床教师的相对不足,将传统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与新型的虚拟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教学实践方式。

4 结 论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医院的出现和发展,同时也导致医院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本文在分析数字化医院护理工作模式

变革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学校的工作,重点探讨了护理人员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为适应数字化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要具有更好的健康服务意识、计算机使用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同时提出护理信息课程内容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实用性,教学实践活动要力争多样化的目标。最后介绍了虚拟实验室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刚荣.国内外数字化医院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09,7(38):1161- 1163.

[2] 吴凯红.掌上电脑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8(23):103- 104.

[3] 何锦发,贾宏丽,曹育玲.我院数字化护理实践教学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7,(7):60- 62.

[4] 杨秀霞,王晓丹,杨兵,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7):12- 14.

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第5篇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和管理技术的进步,对康复科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实施,新技术学习、应用和推广,学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目前康复专业治疗人员匮乏,治疗技术的不规范,缺乏可行的治疗管理标准,很多先进医学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后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传统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大量数据的保存、交流和研究,难以满足当今医院规范化管理、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医疗信息系统如HIS、LIS、PACS、EMR等发展迅速,以满足医院目前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基本需要。作为康复医学发展目前信息系统还较为缺乏,因此建立一套与医院同步发展的康复数字化平台解决应用信息系统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改善医疗质量、完善治疗记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设计技术路线

康复管理数字化平台基于C/S架构开发,在VisualStudio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使用的开发语言为C#/.NET,充分体现了模块化与组件式开发的基本思想。客户端使用了基于WPF技术的Prism框架,并通过其中的MEF模型进行了依赖注入处理,使得客户端的各个模块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加载。客户端运行平台采用Windows7Professional。服务端通过WCF技术进行服务部署。数据库访问层使用了EnittyFramework框架,通过代码先行的方式,能整体降低系统的代码量并提高数据访问层对不同数据库的兼容能力。服务器软件运行平台为客户端运行平台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R2和WindwosServer2008Enterprise。

2.1系统总流程图

如图1所示。刍议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文/沈万松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和管理技术的进步,对康复科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实施,满足医院目前数字化医院发展的基本需要,建立一套与医院同步发展的康复数字化平台解决应用信息系统规范康复治疗流程、改善医疗质量、完善治疗记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2康复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设计

2.3C/S构架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飞快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C/S(Client/Server)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对在医院行业成功开发一套康复管理系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许多医疗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S形式的两层结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于应用程序的处理任务分解和分布,有多个CPU并行处理分工完成,所以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2)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数据安全性较高。(3)C/S结构的软件是建立在医院信息系统专用局域网(LAN)基础上的,C/S结构在医院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且医疗数据对外属于保密,采用C/S结构更为安全。

技术

.NET技术就是指由微软公司开发的MicrosoftXMLWebservices的平台。.NET平台是有Microsoft推出的全新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可以用来构建和运行新一代MicrosoftWindows和Web应用程序。它建立在开放体系结构基础上,集Microsoft在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成就于一身。.NETFramework是一个开发和运行环境,它使得不同的编程语言(如和C#等)和运行库能够无缝地协同工作,简化开发和部署各种网络集成应用程序或独立应用程序。

2.5SQL2008R2数据库

SQLServer2008R2关系型数据库,因为本系统的整体部署平台为WINDOWS平台,使用的整个开发语言框架也是来自微软的.NET框架,使用的多种技术皆出自微软,所以选用SQLServer2008是顺理成章的一个选择。SQLServer2008R2与SQLServer2005相比较,在性能、稳定性、易用性方便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并提供了集成服务、分析服务、报表服务及与OFFICE2007完美结合等新特点。

3功能模块设计

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模块主要由配置管理、健康卡、信息登记、电子病历、康复医嘱、康复评定、报表统计、排班、专家知识库、接口组成。

3.1配置管理

使用对象为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的后台管理,包括数据库配置,服务器地址配置,系统用户及用户组的管理与维护,不同用户组及不同用户的权限管理。

3.2健康卡

使用对象可为登记护士,也可以医生本人,健康卡中主要是存储了病人标识,通过刷卡来实现病人信息的快速检索。

3.3信息登记

使用对象可为登记护士,也可为医生本人,主要负责新到病人的信息登记,以及病人信息的归档管理。此处可以通过HIS接口与特定的HIS系统进行数据直接获取。

3.4电子病历

使用对象为医生或者治疗师,可以在此处针对某个病人进行主诉是、病史及其它病历相关信息的录入与管理,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对治疗情况进行可以建立病历模板,可以对既往所有病历进行归档管理。

3.5康复医嘱

使用对象为医生及治疗师,医生通过医嘱模块,可以针对某个病人,根据其病情,进行下医嘱的操作。治疗师根据医生对某病人所下医嘱,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并将治疗过程进行记录。

3.6康复评定

使用对象为医生及治疗师,评定操作可以发生在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在每一次评定时,可以通过该模块选择相应的量表,进行评定,评定完成后生成评定报告,进行归档管理。

3.7报表统计

使用对象为科室主任或其它管理层或者所有的医生以及治疗师,根据需求制定统计报表格式,进行数据筛选与抽取,生成特定的报表,以辅助医生进行科研工作或者管理层进行业务管理。

3.8接口

本模块为系统的一个后台模块,主要负责与医院HIS信息系统进行接口进行数据互通,以从HIS系统直接导入病人或者病历,以及与电子病历系统导入医嘱等。

3.9排班模块

使用对象为康复科助理(或类似角色),排班的对象主要针对治疗师,可以将各个病人按时间段分配至不同的治疗师,最后形成以天或者以周为单位的排班表格,通过外接显示大屏展示给治疗师及病人。

3.10专家知识库

专家知识库是一个包含了康复医学相关知识、技术的数据库。专家知识库里面囊括了康复专家们的学术知识,对相关康复技术指导,对相关病种治疗的指导意见以及对康复知识的一些帮助说明等等内容,是康复数字化平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康复界的医师都可以通过它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技术。专家知识库对医院开展康复科目具有极大的指导、学习、帮助等作用,包括康复知识录入、知识归档、知识检索查阅等三大部分。

4应用目标和发展优势

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信息系统是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它着眼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学科的发展趋势,为解决现代康复治疗复杂的信息存储和通讯处理而设计的。它是综合运用先进的康复临床医学治疗方法、计算机信息智能处理功能、高速的互联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智能卡存储标识技术,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实现了康复治疗、治疗跟踪和结果评估。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治疗过程,病人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病情不断变化,就需要一套能实时、全面记录病人数字平台系统,为康复医务人员提供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康复数字化管理系统是为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为核心服务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完整的康复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以获得康复治疗操作和信息记录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新技术的运用,服务于临床、教学和科研,促进康复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根据康复医学科发展需求,为康复医学科发展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治疗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康复医学科的治疗提供可参照性、指导性和溯源性。在康复数字化平台上建立专家知识库和新技术交流平台,为医疗机构间新技术、新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提供平台,提高新技术传播效率,为新技术的传播节约大量培训所需的人力物力,快速提升康复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实现远程康复医疗创造条件。在康复数字化平台上建立一套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康复病人因流动造成的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梯级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现状,保证康复治疗的延续性、溯源性。为不同的康复医疗机构建立一个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交流平台,保证康复病人治疗的溯源性和延续性。解决康复诊疗信息孤岛问题,加快中医康复领域的数字化进程,更有效的与医保体系接轨,推进康复医学的发展,使纷繁复杂的中医辩证施治变得高效、快捷和方便。通过使用康复数字化平台,将会给医院临床康复带来以下发展优势:图2:系统业务流程图①建立以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标准的临床康复路径,规范康复治疗,确保康复治疗的完整性。②通过数字化平台应用各种通用评估量表,为评估操作过程提供及时在线帮助,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为医务人员对评估结果进行实时对比和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平台。③通过应用康复数字化平台,为医师、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建立实时在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治疗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④为康复医学科提供新技术学习和在线治疗技术帮助功能,为治疗实施提供全程指导,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⑤建立卡载式的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方式,详细记录和跟踪患者治疗情况,方便病人双向转诊,节约患者治疗时间和费用;实现康复医疗机构间治疗技术沟通和交流,确保治疗方案的溯源性和延续性;病人通过健康卡卡号查询相关病症的在线健康指导信息,提高康复治疗有效率。

5结语

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作为医疗信息化软件平台,给医师们提供了许多病例数据模板,在线数据查询,并且可以根据平时的诊断自己建立符合个性化的需求的康复数据模板,为康复医师及科室护士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分析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同时也是有利于提升医护业务水平,收治更多的患者,从而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疗水平。

作者:沈万松 单位: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马玉春,汪文彬,李应勇.基于TCP客户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测试软件的设计[J].软件.2014(04)

[2]潘翠环,于瑞,李胜活,陈艳.康复治疗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及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探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