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应对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并购 财务风险 支付手段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资源配置阶段,每一阶段都与财务紧密关联,在企业并购中,几乎每一阶段都面临着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决策予以应对,以使企业并购能够顺利进行。综上所述,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对并购的成功有着非常大的威胁,只有明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使并购顺利进行。对并购中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并购整合后增加竞争优势,又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投资环境。导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

(一)并购中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各阶段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带来财务风险。外部因素的可变性,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很难预测到企业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这样会增加并购的难度。

(二)对目标企业估价不准确

对目标企业估价不准确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对被并购方实际运营情况的认识与其自身的真实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有些企业对影响收购价格的信息不做披露,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资产情况、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加之目标企业隐瞒自身的负债、诉讼纠纷、以及资产潜在问题,造成并购方无法合理有效的估计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盈利潜力,企业无法有效的获得目标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及运营情况,无端增加了收购成本,最终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增加并购后的整合难度。

(三)并购支付方式不当

与目标企业确定了并购方式及定价模型后,就要确定并购的支付方式。可以说采用恰当的支付方式对并购后企业的运营及盈利情况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并购中支付方式的不当运用也会带来企业的财务风险。并购的支付手段有很多,常见的有现金支付、混合支付等,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会降低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对其进行选择。

(四)并购融资的不合理

企业正确的融资方法应该是具有融资能力的,并且具有恰当的融资结构。融资能力的大小表现在并购方利用多样的融资手段在短期内获取资金,使并购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其中应该注意的是企业既要按照双方合同规定的条款进行并购的程序,也要保证企业在并购后能够正常发展。即收购方如果在融资阶段就产生资金上的压力,则在并购后更会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融资时机的不恰当也会给企业并购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寻求一个正确的融资方式至关重要。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企业应对被并购方的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各个方面深刻的了解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降低评估风险,应认真调查被并购方的经营状况、自身资产、行业竞争能力等,使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认识更趋于真实情况。对目标企业的盈利潜力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并购不会因为出价过高而造成企业自身资金压力过大,增加财务风险。

(二)合理选择融资手段和支付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并购中的融资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如果企业只采用单一的融资手段会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所以企业应对并购中的融资方式混合使用,融资手段的正确选择有助于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自有财产是否充足、企业的资本结构,都是企业在并购中应考虑在内的;企业应尝试不同的支付手段,既可以优化资金的合理配置,又使企业的每一笔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利于企业并购的进行,为企业获取最大利益。

(三)做好并购后财务整合工作

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才能使企业产生预期的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并购方需要及时处置好目标企业的运营和债务情况,如果企业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目标企业的运营情况,可能会导致并购方亏损,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企业应当对并购后的整合给予高度重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充分发挥出企业并购的优势,才能降低财务风险,顺利完成企业并购。

参考文献:

[1]周丽玮.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现状问题 应对策略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随着经济竞争的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却普遍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顺利解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如何从企业内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状况按照预期的财务目标转化,这就要从公司治理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上着手,构建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系统。按照有效的控制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连续的监控与防范,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长久发展。

一、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内部产生的财务风险,多是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在企业面临的全部财务风险中占很大比例,并且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亦不可低估,务必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水平比较低,缺乏完善的内控监督体制。一些国有企业仅仅建立了经营成本内控制度,却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监督,这就间接导致了会计内控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再加上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这都导致了内控制度难以发挥真正作用。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是由审计机构得以实施的,但是一些企业的审计部门仅仅对会计的财务工作加以监督,忽视了其他管理部门与行政部门监督工作,这对于整个内控制度的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阻碍和制约作用。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薄弱,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一些国有企业尚未形成强烈的内控制度意识,企业法人没有针对这项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于内控工作缺乏较强的监督力度,使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健全的内控制度体系,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于企业内控制度不甚了解,误认为企业的内控制度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2.资金的使用成本比较高,经济效益却很低。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一般来说,要想提高企业的效益,就要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目前我国很多的国有企业的负债总额非常高,所以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只升不降,导致企业的亏损率提高,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逐年攀升。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1.可以通过实施风险导向的会计内部控制方式,增强内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国有企业实施风险导向的会计内部控制首先仔细确认企业想要实现什么样的会计目标,进而对实现这一目标各个具体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接着就要按照某种标准找到企业会计内部审计的重点,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整理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建议规划,然后经过后一阶段的具体审计,对风险控制的程度和效果进行科学的测试与评价。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在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出企业的会计年计划方案,计划工作准备得越充分,具体的审计工作执行的效果就越明显。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判断企业的发展方向,充分掌握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最终成效,了解企业近期的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变化,尤其是要掌握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序。

2.对企业存量的资金进行必要的优化,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是要增强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在企业日常经营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资金使用的时间观与价值观,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增大资金的利用率,争取在比较短的生产运营周期中,完成负债资金的增值任务。有些国有企业的负债程度更高,如果不能及时偿还到期的债务,会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重重阻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进一步演化为财务危机。所以企业在面对随时随地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的时候,最好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监测,更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的生成。

其次是要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最后是要不断拓宽国有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货款回收的速度,为企业的资金积累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诸如企业自身的信誉问题,市场的实际需求,客户的满意程度等,要布置灵活的销售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快速将所有货款收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财务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是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要提高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水平,完善的内控监督体制,并提高对企业存量资金的管理水平,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此同时要不断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增强资金的流动与周转速度,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智锋.论国有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风险行业有两句名言:第一句是“从事经济的人都时刻面临着风险”;第二句是“风险可能就发生在春风得意时”。只要是一个从事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人或机构,无论站在债权人、投资人、管理者或合作伙伴的任意角度,都要随时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打交道。2002年连续发生的“安然”、“世界通讯”等财务欺诈事件,和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国美内斗事件,都为广大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财务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风险简言之就是事件的未来不确定性。企业主要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失败会使风险显化,并表现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有:偿债风险:不能按期收回负债款并取得预期收益,而面临无力偿还债务或另行筹资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信誉程度,还可能因资金链条断裂,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利率变动风险:由于负债受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贷款利率增长时,导致公司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支付利息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降低了银行贷款的能力,抵减了预期收益。严重的财务风险将导致企业产生大量的资产流出。资本经营风险:如在证券市场交易股票、债券、期货等行为,在非证券市场,进行股权投资、收购、兼合并、重组等资本运营,对外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行为,对公司或个人进行信用担保或抵押担保引发或有负债的大额产生。企业赊销信用风险:企业大规模赊销货物或提供劳务累积了巨大的信用交易风险,账款拖欠现象严重,客户破产风险存在,应收帐款中的坏帐大幅度上升,信用成本率高,企业利润被严重吞噬,潜在亏损增大,甚而被拖垮。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股东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关键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公司的市场价值与治理质量缺乏相关性等,安然公司的破产就凸显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存在诸如治理结构中股东监督苍白,外部市场体系对董事的监管脆弱及滞后等缺陷。(2)资本结构不合理。目前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比例过高。股权融资就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的资本,这种融资方式资金成本较低,但由于其不在税前列支费用,进而就起不到“财务杠杆”的作用,况且目前我国很多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成为了上市公司,在股改时设置了“大小非解禁”的时间表,使一些法人股在股市低迷时通过减持套现,更加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风险控制意识,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目前企业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不少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认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4)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失效。目前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有:风险意识较弱,大部分公司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大多数公司没有进行过完整的或完全没有进行过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待加强。缺乏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执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缺乏硬性的监督检查机制要求,没有与考核机制相关联,由此,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郑州亚细亚商场悄然关门,内部控制缺陷就是主要原因之一。(5)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及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首先,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又要支付大量保管费用,导致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对长期库存,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再次,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预算、投资核算、材料验收入库、存货盘库、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或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形成财务风险。最后,企业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集团企业母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6)企业盲目赊销,面临较大信用风险。据统计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平均回款期为90.3天,远远高于国际上发达国家45天的水平,更严重的是应收帐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过大,平均在40%~50%之间。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只重视市场和销售,只看中市场增长率、客户数量,不重视客户质量和风险防范。二是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就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发生拖欠甚至倒闭破产。三是有些客户由于维持信用交易、获得银行信贷额度、管理者逃避经营责任等多重原因而对自身公开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粉饰,掩盖了真实信息。四是一些企业缺乏系统的风险监控程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因此还不能有效地识别客户的信用风险。五是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具备专业信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不多。

三、如何警惕和提前预测企业财务风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非常必要。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包括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主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和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财务人员不应只是提供财务数据和信息支持者的角色,而应该时刻关注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应对,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例如,运用经营净现金与全部负债之比的指标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偿债风险状况,现金比率在40%~80%之间,表明经营稳定、资金运转良好,现金比率在100%以上,说明虽然没有偿债风险,但降低了获利能力。现金比率在20%以下,表明资金紧张,有可能现金周转极度困难,偿债风险巨大。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得出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是现金比率低于30%时,企业偿债风险将加大,企业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如何防范和应对财务风险

1.控制负债比例,防范筹融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流转的起点,过度举债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环境变化、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资金运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而产生企业筹资方面的风险。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经营和投资决策失误。(2)适度举债,确定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率,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使综合资金成本达到最低。(3)防范因“应付账款”过大,交易恶化,给企业带来的诉讼风险。

2.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企业需要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证券投资、对外投资决策,防止发生投资亏损、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资产减值和资金沉淀的情况。完善投资时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论证,充分了解所投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风险模型测试,同其他类似项目进行对比研究,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和适度的接受风险。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减少信用损失,控制资金回收风险。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长期和连续性地动态跟踪,并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的变动,谨慎签订合同,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找到信用风险产生的关键业务环节:(1)识别信用良好的客户。(2)确定信用条件。(3)签约,获得债务保障。(4)货款跟踪,加强监控。(5)积极催收早期拖欠的货款,这是企业最好的催收机会。(6)发生长期拖欠,应作危机处理,采取积极、有效的追讨手段。

4.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构建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内控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构建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机制,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分析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工作流程中都存在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涵盖了规避该业务流程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即查漏补缺,事后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

5.强化培训,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和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要始终贯彻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把风险控制贯穿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业务环节的每一个员工都在评估和排除风险,使企业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促进“要我防范”向“我要防范”转变,以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发挥团队防范效应。

总之,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要做到的是经营与风险共存,在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蒲小雷.《必须警惕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应提前预测》.中国经济网.2011(5)

[2]王保林.《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范文第4篇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方面我国还缺乏相关经验,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

由于农产品中养殖业具有时间长、见效慢、成本高的特征,而且养殖业的产品(如肉、奶等)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市场需求因素非常大,而且在筹资途径方面,渠道较为狭窄,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管理中产生的财务风险

由于农产品中养殖业的产品的基本上是鲜活产品,具有保质期短、损耗大、周转快等特点,所以一定数量的存货对于保障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正常运营来说非常重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存货过少,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甚至导致无法按时交货而产生违约行为;如果存货过多,又会造成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占用企业的资金,而且易变质损耗,给企业资金链造成极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怎样保证合理的存货量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农产品加工企业筹资结构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农产品加工企业筹资的渠道多种多样,不同的筹资渠道风险也不一样,如何制定合理的筹资方案,分散因集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是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一环。有的企业筹资渠道较为单一,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一旦这个渠道出现问题,那对整个企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要充分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在本地募集资金。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融资能力有限,企业募集资金大部分靠商业贷款或民间借贷,这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承担农产品价格变动中存在的风险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主要是由企业所加工农产品的价格与农产品生产原料的价格决定的,而农产品价格经常不太稳定,变化非常快,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风险规避方式,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市场价格变化风险。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在对原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合理的采购,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在公司内部财务部门加强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加以督查,从总体上提高资金循环效率。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落实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

1.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者及财务人员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企业内部要经常开展各类财务培训,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财务风险的教育,让员工能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加强他们对这些风险的防范意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树立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形成企业员工上下一心,共同防范财务风险的良好氛围。

2.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任何企业从产生财务风险,进而导致企业破产,这一从量变到质变地过程,其实是企业财务风险长期积累地过程,认真分析企业破产地原因,仔细研究企业的历史数据,从财务数据中不难发现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蛛丝马迹。所以建立适合企业的预警机制,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地关键点是:(1)建立和健全各类内控制度,保证企业规范、有序地开展经营工作。(2)结合战略目标和市场编制预算,定期进行各类横向、纵向指标的比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偏差、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继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途径主要是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在权益融资过程中,企业主要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来吸纳社会资金,所以,一旦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预期达不到股东的理想预期时,股东便会大量抛售股票导致企业股价大幅度下跌,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以及加大企业再融资的难度。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时,受利息与债务期限结构影响较大,如果企业出现问题,不能正常运转,就会出现企业没办法按时还本付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

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想降低融资风险,可以考虑采用期权方式,发行可转换债券,一来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来可以在市场预期较好时发行股票,降低财务风险。可转换债券与股票相比,可以让企业在股价较高时推迟卖出股票,等到市场行情低迷,企业股价被低估时再使用股权融资就不太妥当,会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

4.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完善资金回收风险控制体系

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殊性,他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很多都是大宗农产品或大额资金的周转,所以,一个企业的信用是影响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管理,这是企业对资金进行回收的重要环节。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存在预算管理与信用管理不足的情况,这是因为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不懂得怎样实施预算管理与信用管理。要想加强企?I的信用管理一定要在工作中建立健全企业的客户信用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用管理政策,降低企业的坏账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还要加强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管理,让企业和优秀的合作者之间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实行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提高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以供应链为基础达成双赢的合作模式,加深企业间的友谊与合作关系。

财务风险应对策略范文第5篇

投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因为其本身存在风险性也会给企业的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在我国的当前环境中,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投资的风险性要进行更好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要想减少这种风险的存在就要从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对风险类型做分析,最后找出金融投资风险的对应性措施。

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金融投资风险的分析

企业金融投资主要是在企业的金融市场当中恩能够从事金融投资的行为,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也是在金融投资的活动中一些不确定的收益,可能是收益,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是本金的损失或者不确定的变化。金融投资风险存在于企业投资的全过程当中,但是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一直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金融投资也会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此可以看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金融风险投资,有几种类型,主要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含金融市场中的政策风险以及波动性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内部金融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操作风险,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等等,一般来讲,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都是指内部风险。以下对风险的具体类型进行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分先投资的类型

金融投资人在操作方面的风险。金融投资操作人员在金融活动过程中处于重要性的位置,因此操作人员的素养和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以及对整个企业的市场情况都决定了金融风险的发生程度。很多企业在安排相关人员做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操作人员的基本素养进行考察,也缺乏投资前的培训以及实际的锻炼,这样非常容易让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种种问题和失误,由此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被降低。

金融投资决策的机制风险。很多企业在金融投资的决策上存在漏洞,以此让企业的金融产品选择也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益,甚至有些企业对金融投资决策也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最后出现的问题是资本的有去无回。很多企业对这个问题会有所忽视,仅仅想到的和看到的都是高额的收益,并且盲目的跟随其他企业进行金融市场的投资,投资的决策需要按照已有的程序办事,如果企业对金融投资的期望过高,就需要深入到专业的机构或者投资咨询中心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通过投资审议,在不了解具体金融产品的情况下,盲目的投资,会导致风险的发生和财产的损失。

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不健全。企业金融风险的控制机制不是十分健全,这样非常容易让企业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风险是伴随着整个投资活动始终的,风险一旦发生,企业所面临的灾难就是不可估量的,经济上也会备受打击。很多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是十分完善和健全,因此在日常的金融投资过程中,就缺少有效的管理,也没有更加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忽视了企业的资产管理问题。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

完善金融投资人员的岗位职责。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每一个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做到职责清晰,各司其职是企业应该完善的一个工作方面,在金融投资方面也不例外。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可以从岗位的职责、权限入手分析,例如,将经理和副经理以及分析人员、操作人员等等的职业更加清晰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资金的管理都需要做好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也不能让同一个部门的人员办理所有的金融交易活动,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不能去办理金融投资业务。另外,作为企业的金融投资分析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判断能力。

企业金融投资决策制度的制定。授权审批制度就是按照企业金融投资的金额对不同的机构进行审批,若是遇到了一些投资上金额比较大的投资项目,那么就需要经过董事会议的讨论以后才能实施原有的投资计划。这项投资计划也需要根据讨论人员的集体建议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投资决策机制体系当中的投资追责制度,责任的追究能够让投资人员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也能够让其在投资当中更加细心,更加认真。企业投资所获得效益以及亏损和投资决策人之间的利益要联系在一起,一旦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人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害,并且在此过程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若是对投资决策,董事会存在不同的意见,存在明显的分歧,就需要将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建议记录下来,通过每一个人签字确认的形式,在投资结果明朗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绩效或者责任的追究。

除此之外,每一种金融投资项目在决策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汇报以及审批,企业在主管投资的部门和人员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日期向企业董事会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做投资的报告。在报告中需要对本期的投资情况作详细的记录,主要有金融投资的类型,具体的盈亏情况以及投资最后所得的效果或者结果,还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估测和罗列[1]。

金融风险投管理体系的完善。首先,企业的每一个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层中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性意识,在企业的内部也需要建立起合乎金融管理以及对金融风险进行投资的应急体系。 其次,还需要构建起较为科学的规范的金融管理体系,有效的考虑到金融投资、金融产品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将风险合理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构建金融投资决策责任体系,强化对投资主体的管理力度,并且还需要对金融风险的应对体系进行完善,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损失进行规范化的管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