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题配音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播音主持专业的根本属性为新闻性,播音创作离不开新闻性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和广播电视密切相关。影视配音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播音主持根本属性来展开,以广播电视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设置与广播电视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主要活跃在广播电视机构一线,日常工作内容主要以新闻播报,出境采访,节目主持及配音工作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和配音相关的主要是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专题节目配音及一些商业配音。在目前教学体系中对影视剧人物、广告配音及专题配音课课时安排较多,对新闻配音课时安排较少,与实际需求脱节,较少涉及音视频软件操作技能的提升及与音视频制作单位衔接交流的安排,对学生就业及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特点优势及目前影视配音人才需求实际,可建立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结合课程汇报展示、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培养贴近播音主持工作实际又强化专业技能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教学体系优化策略具体分析
2.1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节目不仅包括常见的时政新闻,还包括财经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及新闻评论等。在新闻节目中,除去出镜播音员负责导语播报外,新闻主体及结尾部分大都通过视频画面与配音结合来呈现,配音工作一般由播音员轮班或由专职配音员来完成,一般播音主持毕业生刚入职新闻栏目组也主要承担新闻节目的配音工作。虽然新闻配音内容在电视播音主持或新闻播音课程中有所提及,但侧重点更多是提升学生新闻播报水平,从配音角度讲授内容较少,加之学生新闻配音练习量不够,很难达到新闻配音的播出要求。在这门课程中,课程内容设置应该以新闻节目配音为主,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需求及学生就业发展。广告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声音作为电视广告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由所在媒体广告部或专业广告制作机构录制,一般都由播音员主持人配音播出。对于播音主持从业者来说,广告配音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所以增加广告配音课时量,加强对学生广告配音练习尤为重要。
2.2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
专题节目因为表现形式多样,且节目主题鲜明,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专题节目特别是纪录片对配音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需要丰富的配音实践及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大多数专题节目配音对于刚入职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难度较大。在影视配音课程中,应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适量对专题片配音进行理论阐述、示例讲解及例稿练习,让学生能够明晰专题片配音特点及掌握配音技巧、规律,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专题片配音奠定良好基础。影视剧人物配音因为影片选择面广,剧中角色众多,影视情节丰富细腻,对于增强学生语言表现能力、把握人物性格及锻炼声音的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影视配音的机会极少,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影视剧配音章节的学习可通过对不同类型影视剧进行练习,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为中心来进行教学。
2.3课程汇报展演、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
除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配音练习及回课指导外,可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专业汇报展演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对汇报展演中的作品进行反复练习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并通过作品选拔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练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如果课程汇报展演条件不成熟,也可以通过将学生作品制作成光盘或上传到视频网站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练习提高,还应该走出课堂,到配音制作专业机构进行观摩考察,并邀请一线配音人员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同时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专业讲座或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近一线,知晓自己自身水平与市场需求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有效地促使学生明确方向,主动学习。影视配音离不开音频、视频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抽出课时对学生进行音频、视频软件制作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配音学习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意识,即配音学习最核心的是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训练,不能完全依靠后期制作技术来提升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只有在配音水平较好的前提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 电视新闻制作; 素材编辑
1 非线性编辑系统节目素材的收集
1.1 视频部分
非线性编辑系统以硬盘和磁带的复合方式较为常见,电视节目的制作首先要对所取用的素材进行磁带和硬盘之间的转移,通过素材上传使得磁带以文件集合的形式存在,视频收集要进行素材的解压缩比例设置,素材数据率取决于解压缩比例,对硬盘空间的占用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图像质量和解压缩比例呈现反向相关关系,同磁盘占用比率则是正向相关。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模拟分量、数字SDI以及模拟复合进行输出入设定,因此接口兼容性良好,配合使用其他设备较为便捷,通常以录像机的输出模式进行系统输入状态确定,素材筛选过程则保证了录入时间的精简,而分镜头导向的素材段落剪切方便了专题制作的查找和抓取速度[1]。
1.2 音频部分
对于高质量的数字音频处理硬件的选取是基于配音工作站模式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特色,因此方便优质音频功能的提供和发挥,栏目的素材内容在配音工作站状态就可以被配音员录入[2],实现了实时视频内容查阅和节目回放搜索,相应的入点预卷和覆盖功能伴随实现,此外,相应的素材以提词器的形式进行调取,无纸化办公特色明显,浏览、配音以及提词工作在同一界面中就可以完成,效率成倍提高。
2 非线性编辑系统节目素材的制作
电视节目编辑的各个环节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发挥特点的舞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素材浏览过程中可以随意进行素材段抓取,快、慢以及正常速度的播放得以实现,实时定位的效果在编辑点定位工作时显示出色,时码定位以时间线为出发,使得编辑工作直观快速,素材修正以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长度和速度的控制进行定义,追加慢动作选项和时间线长度段的随意截取也极具特色。
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素材二次编辑工作,素材段落的二次组合模式实现随意调增,优势资源被保护,废片段落能够被删除,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不同内容的跨段落素材整合的组合和插入编辑实现二次利用,素材以数字格式储存的特点也方便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相同素材在不同专题中交叉混合利用的特点和偏好,图像质量得以控制,对于特殊技巧编辑功能的颠倒式整合甚至全部取代了传统的线性编辑特级平台,色彩、遮罩和DVE等转换运动方式在模板中被有效的提供出来[3]。
3 非线性编辑系统节目的素材输出和系统管理
特定的新闻专题节目在加工编辑工作完成之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对于节目输出的调试,计算机文件内容开始向录影机的磁带内容转换,这个环节也就是专题节目的下载,系统的输出状态是根据录影机不同格式的输出入模式进行确定划分的,以模拟分量和数字方式较为常见,一般输出之前的检查过程要求精细,一旦节目输出工作完毕,将不能进行重复修改,节目输出格式与计算机输出接口路径相同[4]。值得注意的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对节目专题进行随意、便捷的编辑的同时,编辑时间得以压缩,然而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即一些相关程度较低的工作量伴随增加,例如对于节目制作完成后的特殊效果编辑生成、数据整理与删除以及素材的硬盘录入等工作,为此,仅仅依靠一个强大的系统来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行提升是不能满足需要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也不可或缺。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的维持要依靠软硬件的日常维护以及对于硬盘数据资源的科学管理,例行的无效数据删除、素材筛选以及硬盘碎片整理、软件升级都是系统可持续、高效工作的必要条件,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运转效率贡献度还取决于硬盘有效转速,硬盘空间与素材输出入次数成反比,与存储效率正相关,定期的硬盘碎片整理就很有必要。
4 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电视新闻专题的优势和不足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平台是计算机的硬盘部分,因此对于声音和影像编辑、镜头顺序切换、画面增减加持以及节目的素材修改等工作而言,在编辑实现方面较之传统的磁带式加工具有便捷优势,能够复制高质量的视频信号,并且视频信号的复制效果不随复制次数的增多而衰减;多重特技效果编辑方面则避免了相位畸形变异和信号劣化现象,多代制图质量与母带具有相同效果;对于数字信号而言,避免了场或行的时间变异、群延时以及微分相位增益的积累失真,信号完整性的环境适应性大大增强,制作方法也便于掌握。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非线性编辑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在实践使用和操作方面上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对于磁带素材和成品编辑的下载、上载耗费时间过多,合理控制同期声的字幕处理效果差,设备的全状态利用率较低[5],系统运行的稳定程度不如传统设备好,一些突发性的系统故障常常对于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针对以上问题,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更新和改进工作还要进行加强,进而满足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标准要求。
总之,作为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领域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性质的飞跃,非线性编辑系统较好的体现了目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制作行业对于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整合的迫切需要,作为电视节目制作手法而方兴未艾,具有巨大的技术发展和改进空间,生命力十分旺盛,可以想象到的是,随着网络电视节目传播的新时代到来,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越性以及数字技术的便捷性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电视新闻制作的应用潜力还有待继续发掘。
参考文献
[1] 于聚义. 试谈新闻电视节目拍摄中的组织. 当代传播,2009(4):81-83.
[2] 李秀生.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报道. 新闻知识,2009(12): 65-66.
[3] 张先志. 浅析非新闻规律对新闻运作的影响. 郑州大学,2007(5).
1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与方法
1.1跟踪拍摄的必要手段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与其他形象片、宣传片不同,其表现对象及内容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又真实的反映现实。因此,为了追求影片内容的真实性,面对被拍摄对象不可预测的新情况及人物、事件的变化发展,摄制人员在无法人为干涉其变化发展的情况下,必须在现场进行跟踪拍摄,这样才能抓住事件重要的情节,使事件进展脉络清晰。另外,有些纪实性专题片还拥有一些感人细节,而这些细节要想通过电视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也必须靠摄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并进行跟踪拍摄或随时抓拍来实现。在《丹江纪事》这部纪实性专题片中,南阳移民为了南水北调舍弃家园、含泪搬迁以及落户新家、当地联姻的感人故事情节,即是摄制人员在现场跟踪并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抓拍到的场景,体现了南阳移民牺牲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电视传播给观众,感人肺腑。
1.2交友拍摄的方法运用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手段有很多种,而交友拍摄是完美表现纪录片真实性和艺术性的最佳方法,是当前纪实性专题片拍摄的有效手段。交友拍摄即是在进行拍摄前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情感交流,使双方建立起一定的熟识度和情感,这样就会减轻被采访对镜头的陌生感和戒备心理,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从而真实的流露出最为真实的情感,便于摄制人员拍到自然、生动、客观的画面。拍摄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门心灵交流的艺术,尤其对于纪实性专题片拍摄来说,摄制人员与被访问人物双方袒露胸襟、彼此信赖就会消除禁忌,这样的拍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到最真实珍贵的镜头。
1.3娴熟的摄像技巧
对于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来说,摄制人员娴熟的摄像技巧和准确到位是促进电视画面更好表现影片内容的关键所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既包含基本的新闻性质,又具有其自身的生活真实的视觉语言,因此,就需要摄制人员极其娴熟的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手段来实现视觉语言的表达,通过熟练地运用各种电视摄制设备,正确控制画面曝光,调节画面影调,并把被拍摄对象的形状、体积、色彩、质地及其在运动变化过程记录下来,进而在电视荧幕上得到真实的再现,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
2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手段
2.1设置悬念,构建戏剧冲突
一直以来,制约我国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海外发展的最大因素在于:我国纪实性专题片在讲述故事时缺乏悬念等叙事技巧的运用。因此,近年来我国纪实性专题片的创作加强了对悬念叙事的设置和研究,以提升其海外发展水平。悬念叙事运用在纪实性专题片中,使其自身未知的发展过程通过悬念的设置更加能引发人们对未知事情的好奇与渴望,产生期待的心理,增强感染力。在新时期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编者常以故事为核心,在故事开始或故事情节展开之前设置悬念,通过悬念的设置推进故事的结构发展,在《百年人-日招魂》中,第一集导视为全集设置了较大的描述性话语的悬念,使得观众对丁惟汾的人生充满好奇,勾起观众无限的想象。
2.2科学进行声画分立的处理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与普通电视片一样,其制作过程中,声、乐、画三者是独立的,为了配合画面内容其声与乐可以随意加减和拖移,对于真实性很强的纪实性专题片来说,科学进行声画分立的处理尤为重要。其高带制作中有两项音频道及一项视频道,通过播放音乐最终与画面配合制成节目。纪实性专题片在制作时,要注意其合成音频的选用,一般选用2音频道上的音频。如果采用单声道复制,声、乐便可以做分离和改动,但音频一旦合成,就不能再进行分离。此外,画面也可进行切换,在保持音乐完整的情况下,剪切、增换画面,保持画面的整体效果。
2.3引用同期声,增强感染力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作为一门试听艺术,其画面和声音是其最重要的传播介质。因此,同期声作为其声音传播的重要内容,能更鲜明的表达立场,为观众提供考察事件真实源头的切入点。因此,现代纪实性专题片制作要广泛应用同期声,并使之与画面形成有机的整体。针对不同类型的纪实性专题片,声音更能体现出形态结构,其同期声成分越多,其纪实特征就越明显。此外,同期声是最自然真实的声音,并承载了较多的信息量,能更真实地记录现实,传达现实意义。
2.4利用解说词,深化主题
从上文了解到,声音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解说词作为其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画面自然的组合起来,表现出带有规律性的声画语言结构,并对其故事的叙事起作用,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在制作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时,要积极广泛的利用解说词,对于纪实性风格强烈的专题片,要重点在表达人或物的存在状态中利用平易近人的解说词;对于思辨性较强的专题片则应利用强大逻辑功能的话语解说词,使之与画面整合,充满理性。另外,在纪实性专题片中其配音配乐的选择会对影片节奏产生影响,在不影响影片结构、表现方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解说词根据画面节奏及音乐节奏进行分割调整,从而减少画面与音乐的冲击,达到声画同步。
2.5整合包装
整合包装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制作的最后阶段,通常包含对影响资料的抠像、合成处理以及对影响资料的校色与调色处理两个方面。首先,对影像资料进行抠像、合成处理的作用是使无法同时出现在同一时空的拍摄对象和环境整体同一,通过仪器设备对画面抠像、合成的美化,达到拟真的效果。其次,对影响资料进行校色与调色处理,可以对前期拍摄的画面色彩进行修正,使影像风格一致;同时通过调色 处理还能使影像画面富有色彩感情,这样能传达给观众视觉美感的享受。
3结论
我国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经历了新闻纪录片到专题纪录片的时代,从萌芽期到成熟发展期,电视创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创新,尤其在其拍摄与制作过程中,电视创作者更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从本文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是一项高难度的艺术创作形式,一部优秀的纪实性专题片不仅要求在拍摄过程中寻找技巧与方法,还要在制作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声、画、乐等处理,要创造性、艺术性、全方位地把握纪实性专题片的结构,通过现代化科技的应用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使影片主题升华,吸引更多的观众,并不断与国际化电视产业接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配;CV;广播剧;兴起
1概论中国现代网络配音
广播剧并不是一个新兴事物,早在半导体收音机在中国大陆普及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种大众传媒艺术。而自从电视机的普及到现在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其走向没落,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个视觉艺术早已占领人们的娱乐时间的时代,广播剧这种只凭借声音来传达情感,表现故事的艺术手段真的应该被淘汰么?不,他将以更加适应现今的传播和制作的方式存活下来并走入中兴。
(1)中国现代网络配音的起源。网络配音,简称网配,2010年度新文化类词语,是一种新兴的行业,它是配音公司或录音棚与配音员合作,为各地配音需求者提供配音服务,并以互联网为桥梁开展业务。网络配音,特指参与网络广播剧配音的网友(以年轻的学生群体为主),绝大多数没有专业背景,仅仅凭着一股对用声音讲故事的热情而参与配音,其中制作成品以影视剧重配,自制视频配音,以及广播剧为主。其中又以广播剧最为普遍。由于社团数量众多、规模庞大而形成了“网配圈”,为更多网友参与配音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催生了日后众多杰出的网配作品。
(2)传统广播剧的没落与新生。进入互联网时代,声音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正在进行着一场产业化的竞争和革新,在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声音的革命”中,电台等传统媒体正面临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崛起和冲击。
《刑警803》是上海台经典的广播剧品牌节目,2009年,依托该剧的社会影响力整合资源发展起来的广播剧场《迷案剧场》,成为全国第一档以悬疑推理风格为主的类型化日播剧场,推出至今,收听率虽然有涨有跌。《刑警803》虽然广受欢迎,其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生产数量,每年只能推出六十集左右。
(3)现代广播剧将以怎样的形式走进都市生活。1934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读物在美国诞生。如今在美国,大约有8000万人利用上下班的开车时间欣赏有声读物,平均每周“听”书时间达三四个小时。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声读物的市场份额达到25亿美元。约有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时代华纳有声读物出版公司副总裁托马斯曾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至少1亿年轻人喜欢收听有声读物,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一倍。”而广播剧和其他有声读物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可以互相融合,创造出一种适合网络播出、受到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新的“有声剧”模式。其实,这种融合和尝试已经开始了,小说剧是其中一种,微广播剧又是一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更多新样式涌现出来。
2传统广播剧与网络配音的区分
目前我国国内专业的广播剧制作团队与网配相比制作产量较低,在广播剧选材上比较单一,目前英模题材扎堆现象明显;娱乐性较为薄弱。在商业推广方面相较于日本也略显薄弱,我国的配音演员一般隐于幕后,而日本近年则趋向于配音演员偶像化,产业化,商业化;从单一的销售声音,发展到全方位的立体营销;在剧目的选择方面也是对观众投其所好。网络配音目前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性,由于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制作目的更为纯粹,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使得剧目完成后具有灵魂。
(1)制作团队。传统广播剧有着专业的编剧,策划,配音演员,后期制作和严格的制作周期。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剧本的创作上,在制作形式上更接近于影视剧配音,专业的策划及配音演员,专业的录音棚,专业的后期制作设备和制作人员,以上一切都需要高额的成本。网络配音从形成至今,其发展的基础建立在普通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热爱上,没有经济利益的制约。编剧,策划,配音演员,后期,美工,这些人组成一个小剧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相互之间没有见过面,通过网络团队语音通信平台来完成对剧目的理解完善与修改,最后制作出来的成品仅在相应的专门论坛上,仅供交流,不做商用。
(2)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它是所有演职人员进行创作的凭据和依托。网络配音广播剧和传统广播剧的剧本有很大的区别:
1)作为传统广播剧的代表,在《刑警803》中,开篇的第一段:【狗叫声,村民轻声议论】;【老妇人】:大兄弟啊!【老头】:唉!【老妇人】:出什么事了?这半夜三更的?【老头】:听说老李头出事了。【老妇人】:什么?【老头】:让人给杀了……【老妇人】:老李头?【老头】:额……【老妇人】:让人给杀了? 【老头】:是啊!【老妇人】:谁干的这事啊……
2)网配剧《Crossing》――15章:【潘多拉】:(推门进来)你醒了……睡了那么久,饿不饿?【卢平】:(习惯性地去握她的手,温和地笑了)我这次睡到黄昏才醒?昨天晚上,我有没有……【潘多拉】:(在床沿坐下,戒指闪光)你很安静。他的狼毒药剂非常有效。【卢平】:(宽慰地松了口气,然后很认真地说)我饿了。【潘多拉】:(把手抽回来)那我去热一下炖汤给你…… 【卢平】:(看到潘多拉把手抽走,起身离开房间,顿时心里一寒)潘多拉……
从以上两个剧本可以看出,因为网络配音的录音、收音形式的特殊性,他的剧本更加详细,每一句对白,编剧都会给出相应的情感、场景以及动作提示从而方便配音演员理解剧本,更好的表达情感。
(3)职能分工。在传统广播电台的广播剧节目中,剧本的选择主要是靠导演来完成。导演作为全剧组的统帅者要充分地、深刻地理解剧本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传统广播剧的导演在广播电台文艺部门应该是专职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生产供播出用的广播剧节目。导演要关心剧本的思想内容如何,剧本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明确,主题是否深刻,对当前现实生活有无推动的意义,对广大听众能否产生一定的审美愉悦,等等。在网络广播剧的制作剧组中,往往由策划来担任这一角色,而导演只负责督导。网络配音的策划只做自己喜欢的剧目,带着对剧本的热爱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享受整个制作过程和制作成果。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发招募工作人员的帖子,会有同样喜欢这个剧本的配音演员和剧组其他成员和他组成临时的剧组,而这种模式称为个人剧;另一种模式是社团内部制作,一个大的社团内部会有固定的导演,后期和配音演员,他们会制作社团内部讨论后集体决定要制作的剧目。
(4)听众。一部广播剧的录制最终目的是提供给电台播出和供听众欣赏。听众在收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教益,获得美的享受。我国收听受众相对单一,一般是司机或者视力有障碍人士,但是随着生活节奏地加快,都市白领对于业余时间的运用也出现局限,很多时候只能使用耳机,但是这些人普遍没有收听广播的习惯。这使得传统广播剧的传播受到局限。都市白领在上班时间以及回到家里大多都对着电脑,造成眼部疲劳。很多人对影视剧的观看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听觉方面相对空白,许多人的选择仅仅只是音乐和新闻,广播剧的故事性和娱乐性可以更加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3网络配音团队核心人员的个人修养
(1)策划。在录制广播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最艰难的、最劳心费力的是策划。他必须带着极强的责任心,全程协调整个制作过程,他必须与剧作者、演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工作。策划要站在听众的立场来对成品进行全面的考核,一旦发现有不合理与不和谐的地方,要进行修改或重新制作。
(2)配音演员。著名配音演员陈浩说:首先,普通话得说的好,第二就是你有很好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最后还要具备一个技巧,就是能对的上所配人物的口型。在配角色的时候,会把很多情绪放进去,还包括很多很激烈的动作,对于这些情绪的表达,配音技巧就是看到他哭我就哭,看到他笑我就笑,只不过你语言的能力能不能左右你的声带,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日本配音已经形成一个从教育培训到衍生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而在缺乏良好土壤的中国,只有坚持自己的专业,并不断吸取国内外优秀配音员的经验,才能创造出这么多风格迥异的音色来塑造人物。
(3)后期音效师。广播剧也是音响艺术,要创作一部较完美的广播剧,必须有一个总体艺术音响的设计蓝图。按照广播剧主题思想的要求和人物个性的矛盾发展需要,编排戏剧情节的音响方案。音响效果直接影响到广播剧的品质和艺术效果,不能完全靠剧本的提示加些音响效果,要有自己的创意,要根据剧情,创作出编剧没有写出来的音响效果来。
(4)海报与宣传。目前的网络广播剧制作环境中,有极大一部分剧组对剧目时使用的海报和网页编辑不太重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海报相当于是一部广播剧的外包装,优秀的海报和剧贴编辑会使不熟悉剧组和剧本的听众对剧有一个良好的初步的认识,据调查显示,90%的听众对于不熟悉的故事是否下载收听的重要依据就是海报,多数听众表示优秀的海报会成为他们下载收听剧目的动力。
4网络配音制作中呈现出的问题
目前为止,网络配音广播剧剧本多以小说改编为主,少有原创。改编方式多数都以原小说为基础,将对话摘出,使故事情节流畅即可,甚少出现在故事结构上大刀阔斧式的改编。当然,这与原小说作者的授权范围也有关系。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网络广播剧制作完成后,听众表示听不懂或者听不下去。编剧太过于依赖小说原本,导致失去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听众的能力。如何竭尽所能制造悬念成为了编剧要攻克的重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尝试电影、电视剧乃至新闻专题片的叙事方式,使普通的故事也悬念层出,引人入胜。
现在网络剧配音演员的录音形式其实并不利于相互切磋演技,更有的配音演员完全不听剧,他们只享受这个平台带给他们的高人气和虚荣感,玩票性质大于专业性质,作为一个前期工作人员,我特别希望可以把剧组的演员约在一起讨论一下个人对剧本的理解,并且达成共识,但是就这样一个基本的愿望在目前这个以兴趣为联系的工作组中也是极难实现的,网络既给了我们便利,也带给了我们麻烦,缺失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法律合约的约束,网络中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脆弱,这就要求策划有极强的协调能力,不厌其烦的去联系多方相关人员,尽量避免在创作的过程中闭门造车。而剧组成员没有经济的约束,使得一些没有责任心的人无法坚持完成剧目,所以网配圈里未完成的作品也数不胜数。因为主要创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偏低,使得作品的种类多为言情,不能给作品以精神层面上的高于情爱的社会意义,立意较浅薄,娱乐大于反思。如何引导成为目前最大的问题。
5总结
总而言之,网络配音发展至今,已呈现与商配交融之势,不乏专业的配音演员隐于其中,每天都会有四五部作品,其中不乏精品。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文化思潮欣欣向荣,信息传递如飞,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每天都有新人加入,逢年过节更是井喷一般,从制作团队、制作模式到后期技术都可以说已成熟。这是一个最差的时代,除了少数突破之作仍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大多数还是原地打转,自娱自乐,整个圈子良莠不齐,提升动力不足。网络是自由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于是一批又一批自身品位提高却得不到满足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新人进来,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就是这样一幅永远朝气蓬勃的画面,永远在喷涌,却没有人去挤这个瓶颈。
参考文献:
[1] 庞井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R].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12:35.
[2] 汪流.电影编剧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8.
[3] 崔小萍.崔小萍广播剧选集[C].秀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
文明风采竞赛给了我一束
自信的阳光
回想起参赛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出彩,我收集了大量名人名家的演讲视频,一遍又一遍地学习、观摩,然后对着镜子练习口型、神态、语言节奏、情绪的掌控。有时为了克服一个小毛病,我还请同学、请老师看我演讲,指出演讲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全国获奖,我心理素质好了、上场演讲不怯场了;语言组织能力强了,演讲技巧提高了,我终于发现我也是有特长的,还是有优点的。随着校赛、省赛、国赛一次次获奖,让我在家长面前、老师面前、同学面前都越来越自信,正是有了自信这一束阳光,让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成功的渴望,我的职校生活开始越来越精彩。
文明风采比赛让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成长
为了把文明风采竞赛组织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相对应的学生社团,把有兴趣、有才艺的同学组织起来,按照文明风采参赛要求,进行专门培训;撰写演讲稿时,从收集资料到成文、到再三修改,不知不觉让我们的文字功底有了很大提高;我们把我们的排练成果还送到附近社区、敬老院、展览馆、街头广场、其他学校,在进行公益服务、慰问演出的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参赛前后那段时间,老师、同学,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种催人奋进的集体荣誉感,激励着我们为班级争光、为社团争光、为学校争光。以我们“群音汇演讲社”为例,3年来,我们社团光是江苏省演讲一等奖就有28人次,前2年演讲获得国奖32人次;被南京市和江苏省评为首批优秀学生社团。
文明风采竞赛给我们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