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音乐教育叙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积极作用
流行音乐作为最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将其引入大初中音乐教学中必定会大大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初中音乐教学产生积极作用。然而,随着音乐的快速发展,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日渐趋于大众化。其中不乏有低俗、浅薄的流行歌曲,如果将此类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育中,必定会对初中生的欣赏角度、生活态度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现状
目前,引入流行音乐到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说明大部分音乐教学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很多初中学校却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音乐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上课时不能向学生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学习目标。第二,学校教务处没有针对流行音乐进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制定适合的、详细的教学计划与方法指导。导致教师讲课无计划、无重点、无目标。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
1.明确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来的前提。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们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首先,学会准确了解歌曲的含义。准确掌握歌曲是描写人、记叙事、还是表达期望、赞扬某种精神等等。例如,歌手周杰伦的一首流行歌曲《蜗牛》,真是一首描写蜗牛、赞美蜗牛的精神的正能量歌曲。第二,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和体验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们正确的音乐态度,以及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例如《蜗牛》中,蜗牛虽然小,却有远大的梦想,并且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坎坷,为了梦想,蜗牛都坚定的向上爬。正如它的歌词写到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第三,从流行音乐中学习、借鉴表达情感的方法。学习乐理知识,善于积累,学习作词、作曲的方法。
2.严格筛选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是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其中,严格筛选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是重中之重。对于流行音乐的筛选,需要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歌曲要有教育意义,能够对初中生的生活、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第二,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流行音乐需要选择一些切合初中生成长,符合初中生心理需求的音乐。使得学生们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得到一些有助于健康成长的引导。
3.多媒体教学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打造完美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通过它形式新颖、教学直观的优势,已经逐渐进入到课堂上去。在我们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上,也可以引进这个网络技术,将多媒体教学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获取音乐知识、丰富音乐阅历、提高音乐素养的渠道。二者共同辅助教学,让学生体验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热爱,更加加快、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也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举个例子,在引进学习歌手张韶涵的励志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歌曲的MV,使得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受到熏陶,多方面体会音乐的魅力,学习音乐的表现方式,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更牢靠。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作用
1.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流行音乐作为最受大众欢迎的音乐种类,将其引入到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来说必然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再配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势必可以迅速的使学生喜爱音乐课,从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2.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视野,培养音乐创造力。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们主要学习的仅仅是课本中的涉及的民族音乐以及传统音乐,对其他音乐种类的涉猎很少。在打压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同时,更严重阻碍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范围。因此,有效实施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来,一改课堂上清一色的传统歌曲,可以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充满活力;可以大大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视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音乐渔歌艺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71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音乐教育作为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音乐教育的资源宝库,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开发和利用当地音乐资源,创建校本教材,丰富音乐课堂。
一、渔歌文化融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1.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东渔歌历史悠久,古代D民们在海上捕鱼、回港避风、节庆、祭祀、婚丧等场合皆唱渔歌。渔民们从婴孩时开始,就听到妈妈在织着渔网的时候唱渔歌,等待男人归来;年岁稍长,就会在劳作和休息时跟着母亲哼唱,在婚丧嫁娶、祭祀节庆的时候,听到人们在歌声中唱出更多悲伤、喜悦、祈祷、调笑、轻诉;当长成一个正当年的小伙或姑娘时,就开始和意中人唱那对歌斗歌的调子。如今,惠东渔歌还顽强地生长在生活的角落、出现在报纸的油墨和电视的色彩里。沿海部分地区仍保留有唱渔歌的习俗,在婚嫁、亲人团聚、生日庆宴等场合,人们还会请来渔歌手。学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渔歌的保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渔歌引进中学音乐课堂,有利于渔歌的传承。教师整合与创新渔歌课程资源,发扬与传播渔歌中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了解渔歌文化,培养其热爱本土音乐的意识,激发民族情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丰富音乐教学模式
渔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实现了音乐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创新,将渔歌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体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教师带领学生到渔村实地采风,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体验音乐来自于民间,搜集音乐素材,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统渔歌音乐搬进课堂,丰富了音乐教育模式,保护和发展了渔歌音乐。
二、渔歌文化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措施
1.整合与创新课堂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渔歌音乐文化,大胆创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创新,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即兴音乐表演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惠东渔歌歌词深入浅出,通过叙事、叙人、叙物、叙情来表达人与人的情感,语言纯朴、修辞简练、源于生活,均为渔民对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应指导学生为渔歌旋律编歌词。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教师应指导学生为渔歌歌词作曲,启发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教学渔歌情歌时,教师鼓励学生演唱情歌,让学生为歌曲编舞或即兴伴奏,享受渔歌的美感,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探索、感受惠东的民俗民风,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在原始渔歌的基础上改编创新教学内容,与中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
2.在体验中感受渔歌的艺术美
音乐课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审美活动,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陶醉于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生活。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播放有关渔歌的视频,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多层次了解渔歌文化,形象、直观地感受,通过学唱、演奏渔歌,给学生视听感受,体会渔歌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
3.加强课外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惠东的风俗人情和地理文化中,组织学生对渔歌调查研究,打破课堂教学有限的空间,开放探究环境。例如,在教学渔歌时,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渔歌形成的地理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聘请艺人到学校进行渔歌表演,讲解渔歌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渔歌音乐艺术,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欣赏渔歌的艺术魅力,认识到音乐与劳动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成立惠东渔歌业余歌唱队,组织开展渔歌对唱比赛,组建渔歌创作小组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总之,惠东渔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传承着惠东的历史和文化,将渔歌作为音乐资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提高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吴英莲.试析惠东渔歌[N].韶关学院学报,2011(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各个出版社纷纷编辑出版了新课标音乐教材,声乐作品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在教材中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呈现方式,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都体现着新时期的特点及对音乐学科的人文关注。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教学阶段,也是音乐教学起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一生的音乐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声乐作品不同方式、层次展现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版本的音乐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版本,本文将对比分析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对声乐作品教学的展示,来展现两种教材对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教材编写方式。
一、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声乐作品总体比较
1、教材中声乐作品比例与曲目分析
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小学音乐课标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进行编写的,这一编写方式决定了声乐作品的选择要符合教材确立的人文主题。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一、二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三、四、五年级每册包含8个单元,六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一、二年级每册包含10个单元,三年级每册包含9个单元,四、五年级每册包含8个单元,六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从单元的设置上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将六个年级分成了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作为一个学段;三、四、五作为一个学段;六年级单独作为一个学段。人音版教材将六个年级分成四个学段:一、二年级作为一个学段;三年级作为一个学段;四、五年级作为一个学段;六年级作为一个学段。
不同的单元数目影响到两个版本教材对声乐作品总数和内容的选择,在两个版本教材中,声乐作品选用的统计如下:
人教版一年级声乐作品共42首,占一年级所选曲目的79%;二年级声乐作品为45首,占二年级所选曲目的73%;三年级声乐作品为43首,占三年级所选曲目的71%;四年级声乐作品为33首,占四年级所选曲目的62%;五年级声乐作品为30首,占五年级所选曲目的66%;六年级声乐作品为36首,占六年级所选曲目的70%。
人音版一年级声乐作品共52首,占一年级所选曲目的66%;二年级声乐作品为55首,占二年级所选曲目的69%;三年级声乐作品为56首,占三年级所选曲目的73%;四年级声乐作品为49首,占四年级所选曲目的72%;五年级声乐作品为52首,占五年级所选曲目的76%;六年级声乐作品为32首,占六年级所选曲目的72%。
两个版本教材六个年级声乐作品的统计数字说明声乐作品在两个版本教材中都占有着超过60%的比例,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
2、教材中声乐作品题材与体裁比较分析
除部分曲目相同外,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选用的声乐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共性,相同的题材包括:友谊、游戏、爱祖国、爱家乡、动物、植物、劳动、节日、乐器及与音乐相关内容、自然界、儿童生活(童趣、童年、梦想等)、人物、童话、动画、亲情、思想教育(礼貌、尊师、和平、环保)、革命歌曲、群众歌曲、军队军人。不同的题材包括:人音版教材将时间作为一个题材进行表现,作品为《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人教版教材将奥运作为一个题材进行表现,作品为《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手拉手》《巴塞罗那》,还有一部分作品表现了一些具体的事物,如作品《北京的桥》《桥》《少林少林》《中国功夫》等。
在体裁上,人教版和人音版选用的声乐作品主要包括原创作品、民歌、童谣、儿歌、歌剧、音乐剧、舞剧、戏曲、古曲几类,在不同年级侧重点有所不同,笔者将童谣、儿歌归入民歌类别,将两个版本教材不同年级的声乐作品进行了体裁数量统计。
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对不同体裁声乐作品的选择各有千秋,人教版涉及的种类更多一些,舞剧、音乐剧、古曲作品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并没有选用。
3、教材中声乐作品演唱形式及合唱作品比较
在声乐作品教学中,声乐的不同演唱形式是一个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体现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声音组合方式是培养学生体会音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进行声部配合及和声感觉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选用的声乐作品涉及到了基本的声乐演唱形式,在不同年级以相应的作品进行展示,以唱歌和欣赏两种方式进行表现,从独唱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多声部声乐作品及声乐演唱的各种形式。
在两个版本教材声乐作品的唱歌教学中,独唱都是唱歌教学的主体。此外,二、三声部合唱教学也是教学重点,用以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人音版教材中没有涉及三声部合唱教学,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人教版教材对轮唱作品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两个版本涉及的演唱形式大体相同,以独唱、领唱加合唱、领唱加齐唱、二重唱、无伴奏合唱为主,人教版教材又选取了男声四重唱作品作为欣赏曲目;人音版教材选取了合唱与乐队作品作为欣赏曲目。
对合唱作品的选择,两个版本教材各有侧重,引入的年级也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没有选用合唱作品;人音版教材则从一年级起就选用了部分合唱作品进行欣赏。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多声部唱歌教学;人音版教材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以轮唱作品导入合唱教学。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两个版本教材中,声乐作品都占据了最大的比重,以唱歌和欣赏两种方式进行呈现。在声乐作品的曲目选择、题材体裁及对演唱形式的教学中具有共性,又各有侧重。
二、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唱歌教学展示的比较
在音乐教材中,声乐作品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将声乐作品涉及到的音乐的表现要素、作品背景等音乐知识进行展示,来完成声乐作品教学的不同要求。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中实践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对唱歌教学的要求可以归结为音色、节奏、音高、力度、速度、演唱姿势及方法、识别伴奏能力等几个方面,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这些方面都予以了展示,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各自特色。
1、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节奏的展示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骼,更是唱歌教学的基础内容,只有准确地掌握节奏,才能够将歌曲的本来面貌展示出来。小学阶段是节奏教学的重要阶段,将完成大多数节奏型的学习任务。在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节奏教学进行着不同方式的诠释。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节奏的呈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用不同的动物叫声代表不同节奏进行节奏教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26:
这种设计方式,将节奏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将节奏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20:
这种设计方式,将节奏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注重了节奏教学的可操作性,通过具体实践掌握节奏。
(3)将节奏教学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P30: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以节奏教学为主体,通过语言、乐器不同节奏的配合巩固对x学生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节奏的呈现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用跑、走等肢体动作与节奏教学相结合。
这种设计方式是用肢体动作的律动和节奏相结合,通过肢体动作的韵律感受节奏的律动。
(2)用读歌词的方式表现节奏教学。
用一个格子表现一个小节,将小节内的歌词列在格子里,通过读歌词表现节奏的变化,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节奏教学方式。
(3)将读歌词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用读歌词和器乐配伴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节奏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点和配合度,加深对节奏的感性认识。
(4)通过在唱歌教学中寻找固定节奏型的方式对节奏教学进行表现。
2、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音高的展示
音高是唱歌教学的根本,熟悉音高、唱准音高才能进行歌唱。音高教学同样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六年的学习应该对音高有准确地感知,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音高的呈现方式有:
(1)用插图表现音的走向,进行音高感性教学的呈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11:
(2)将音高教学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24:
(3)将音高教学与音乐游戏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P13:
(4)将音乐教学与创编活动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5: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音高的呈现方式有:
(1)用插图表现音的走向,进行音高的感性教学。
(2)在音符的符头中标记音高,将识谱与音高教学相结合,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P8:
(3)将音高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4)将音高教学与创编活动相结合,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3:用“mi,sol,la”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找出歌谱中的d0音,涂上红色,mi音,s01音涂上蓝色,并跟琴唱准这三个音。
(5)用手势表现音的高低。
虽然人教版和人音版两种教材在音高教学中的表现方法有各自特点,总体的目的都是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让学生对音高有感性认识,利用不同的活动、游戏使用音高、熟悉音高,为唱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力度的展示
力度是音乐的表现要素之一,对力度的感知及对力度表现内容的了解,是唱歌教学的一个重点。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力度的呈现方式有:
(1)唱歌教学中,用动作表现不同的力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9:
(2)对歌曲中具有明确力度对比的片段进行强调,并结合游戏加强对力度的认识,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P20:
(3)结合歌曲,为旋律设计力度变化,用活动的形式对力度进行应用,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13: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力度的呈现方式有:
(1)对歌曲中具有明确力度对比的片段进行强调,通过演唱歌曲了解力度的定义,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40:
(2)配合唱歌教学,用图形表现力度的变化,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44:
(3)学习歌曲后,为歌曲标记力度记号,加强对力度作用的认识,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P26习题为:唱会歌曲后,试用力度记号来标记,以表达欢乐地童心。
4、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发声方法的展示
发声练习是培养良好音色来进行歌唱的主要环节,以往的音乐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会设计单独的发声练习对声音进行训练。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尽量避免枯燥的基础练习,从学生的兴趣人手进行教材编写,这给发声练习的编写带来很大难度,很多教材中不再编写独立的发声练习,人音版教材中就没再设计独立的发声练习。在人教版教材中对发声练习进行了巧妙地设计,体现出编写者对声乐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视,也体现出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在人教版教材中,将发声练习冠以新的方式,融入了教材中所学歌曲的内容,用灵活的形式进行了展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练习《阿爸回来了》。
此处,编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歌曲《小螺号》的内容,设计了表现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发声练习,非常鲜活、形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双基教学的目的。但比较可惜,这种设计方式也并未能在人教版教材中得以延续,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用多样化的理念对发声练习进行设计的难度和必要性。
5、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展示
有关唱歌教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唱歌的正确姿势、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等,是对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的简单介绍。在这方面,人教社小学教材中没有用特别的方式对唱歌的姿势及人声的分类进行表现,有所欠缺。但对部分演唱形式用结合唱歌教学、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的方式予以了表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3对唱歌作品的要求为:请你设计领唱、齐唱。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唱歌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呈现主要用讲解和图片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37:
三、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展示的比较
欣赏教学在课程标准中是属于感受与鉴赏的部分。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对于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课程标准中对感受与鉴赏的论述是从四个方面展开的,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流派与风格,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也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1、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展示
在小学阶段声乐作品欣赏的教学中,针对音乐表现要素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能听辨童声、不同形式的女声和男声;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呈现。
(1)听辨童声、不同形式的女声和男声。
这一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来完成的,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在整套教材中对演唱形式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本篇文章已在第一点的整体分析部分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论述。
(2)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
人教版教材对这项内容的展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用歌表演的方式结合唱歌教学,完成体态与音乐律动的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15页《彝家娃娃真幸福》就是一首歌表演作品。
②用欣赏音乐、随音乐做律动的方式引导体态教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 7页《健康歌》的教学要求为: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边唱边律动。
③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动作创编表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P20《嘎妞妞》的欣赏教学中提出:用动作表演你想象中的嘎妞妞。
人音版教材对这项内容的展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对欣赏作品中的主题进行哼唱,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7出示了欣赏曲目《彩桥架到台湾岛》的主题,要求跟随录音一起演唱主题。
②结合欣赏曲目做表演,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2欣赏歌曲《采茶舞曲》中要求:用自己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采茶舞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节拍、音高、速度、强弱都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欣赏教学了解这些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熟悉不同节拍的特点,对进一步学习音乐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教材在声乐作品的欣赏中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这些音乐基本要素:
①结合练习,熟悉作品中的节奏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7的欣赏教学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X・XX|XX X-|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请你模仿这种节奏,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给同学们听。
②用表格的形式对比总结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
③结合欣赏曲目,对节拍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展示。
人音版教材在声乐作品的欣赏中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这些音乐基本要素:
④结合欣赏的作品,用习题的形式比较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
⑤用画图形谱的方式熟悉所欣赏曲目的主题。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了解音乐作品主题的演变方式、结构的构成方式对整体把握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欣赏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小学阶段声乐作品涉及的结构主要以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为主,学习不同段落的划分方式和曲式表达方式,感知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和表现手法是这一阶段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主体。
人教版教材主要采取结合不同的欣赏曲目,用提问的方式对乐曲结构教学进行诠释,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8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的提问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比较一下,它与《爱的奉献》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人音版教材的展示方式更多样一些,主要有:
①结合欣赏曲目,提出为作品划分段落的问题,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19欣赏歌曲《东方明珠》的问题为:根据歌曲《东方明珠》速度和演唱形式的变化,应划分几个段落?你能用动作表示吗?
②用颜色或线条表现段落。
⑧结合听音练习熟悉所欣赏作品的主题。
2、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展示
正确感知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是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两个版本教材中,这项内容的展示多是以语言提示的方式来完成的。
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20欣赏《月亮月光光》的要求为:静静地欣赏《月亮月光光》,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
人音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5欣赏《我们多么幸福》提问为:歌曲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到兴高采烈?
3、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展示
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包括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及表现特征,区分表演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并能记住部分作品的主题是课标对小学音乐阶段声乐作品欣赏教学提出的标准。
人教版和人音版多是以课后习题方式对欣赏教学进行扩展,来体现作品的体裁教学或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24欣赏歌曲《嘎达梅林》的习题为:对比欣赏钢琴改编的《嘎达梅林》,说说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你带来的感受。
人音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P1 7的习题采用为所欣赏作品选择体裁的方式对音乐体裁进行展示:
4、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展示
中西方音乐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很多具有独特风格或象征时代精神的流派,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了解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修养、扩大学生的艺术视角。
人教版教材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呈现方式为:
(1)结合欣赏教学,用课后习题的方式提出音乐流派与风格的问题,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15欣赏《说大话》的习题为:欣赏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与《说大话》后,请谈谈你对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感受。
(2)将同一题材的声乐作品编入教材同一单元内,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风格的多样性,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P8与P9,教材对同是表现奥运题材的《手拉手》和《巴塞罗那》进行了对比欣赏,总结音乐风格的变化。
人音版教材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呈现方式为用习题的方式结合欣赏曲目,对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定义,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40:
实际上,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未在小学阶段对音乐流派内容进行具体展示,将相关知识留为初中阶段教学内容。
四、综述
通过对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声乐作品总体情况、声乐作品的唱歌教学及欣赏教学内容的比较和分析,总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在内容安排上,人教版教材一、二年级安排的单元数量少于人音版教材,高年级基本相同。这体现了两个版本在低年级编写理念的不同,人教版教材考虑到儿童刚刚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在单元数量上有所控制,曲目数量也比较适应这一学段的教学;人音版教材考虑到学生低年龄段对事物好奇的心理,安排了较多的单元主题,虽内容更鲜活多样,但教学内容过多,不易完成。
2、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在作品题材与体裁选择方面具有着共性,这说明两个版本教材对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相同的认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范畴有整体的共性把握。
3、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对合唱作品的教学有所差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没有加入合唱作品,人音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选取了合唱作品作为欣赏曲目。一年级是学生刚刚接触正规音乐教育的年级,对很多音乐要素还不了解,在一年级进行合唱作品的欣赏未必会有实际意义。
4、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在声乐作品唱歌及欣赏教学的表现方式上各有特色。但从整体上看,都具有唱歌教学的呈现方式更为主动、实践性强的特点,而欣赏教学多从课后练习的方式进行整体呈现,这也反映出欣赏教学在高年级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