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管理的评价

健康管理的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管理的评价

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第1篇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积极地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北京丰台二七南社区65例2型糠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收到较好效果,现就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并管理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龄52-89岁,平均66.4岁。病程4个月-23年。均符合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者32例,胰岛素治疗者18例,15例为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

1.2 并发症或并存疾病 65例中无重要并发症或并存疾病者12例,占16%,并发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者53例,占84%。其中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脂)33例,脑血管病19例,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12例,视网膜病变8例。

1.3 方法测定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早中晚餐前及餐后2 h血糖,每周一次。以上4次测定结果均取平均值,每三个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1]一次。所有患者在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前均必须通过1个月观察,测定4次早中晚餐前及餐后2h血糖并取平均值作为对照组,测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对照组。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后每月血糖测定结果及每三个月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作为管理组。

1.4社区管理方法①建立专案,定期培训,定期随访,专人负责。②集中培训与健康教育相结合【2】,包括讲课,观看健康录像,发放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的宣传资料。③糖尿病患者定期互相交流活动经验。④定期上门随访与电话联系,患者自己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相结合,主要检验血糖情况、血压情况、血脂情况、饮食及体育锻炼【3】是否符合要求,用药情况(包括用药量、用药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每个病人根据血糖情况进引药物饮食、运动方面的调整。⑤每周一次测定早、中、晚三餐之餐前及餐后2h血糖并作记录。每三个月测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系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管理组空腹血糖比较对照组与患者在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管理组空腹血糖比较,早餐前血糖无明显差异性,中餐前和晚餐前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对照组与管理组餐后2h血糖比较对照组与患者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管理组餐后2 h血糖比较,早餐后2h血糖无显著性差异,中餐后2 h血糖和晚餐后2h血糖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对照组与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对照组与患者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 论

目前社区门诊对糖尿病的监测主要是监测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很少对一日三餐前后血糖进行动态观察与监测,并对各餐药物、饮食、运动等进行针对性指导与调整,这就造成了患者虽然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h血糖基本控制正常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明确血糖控制不理想。从本组观察中社区健康管理前与管理后早餐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控制状态的金指标,说明运用健康管理手段对糖尿病控制的有效性。糖尿病的治疗与监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的个性化指导与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连续观测与调整、医患之间信任的建立等。都是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手段。只有完善的健康管理机制、监测机制,运用方便快捷的监测手段,2型糖尿病才能得到持续、有效地控制及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尊永,钱荣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3-76, 398-415.

2.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4): 249-252.

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第2篇

2006年2月1日在我院随机抽取11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愿的原则,比较在建档前、后的自身对照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试验研究,对此110名研究对象进行医学强化干预,定期随访并观察1年;采取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①患者在健康档案建立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②患者在健康档案建立前后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③健康档案建立前后患者治疗糖尿病的费用。

干预方法:①定期进行随诊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指导患者调整药量;②定期开展讲座,讲述糖尿病的注意事项及用药原则;③患者之间,病友会交流经验;④对每个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设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⑤进行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统计学方法:数据由专人输入计算机,查对无误后进行描述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t检验,X2检验

结 果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建档前糖化血红蛋白>6.5%者88例,糖化血红蛋白<6.5%者56例,建档后糖化血红蛋白>6.5%者64例,糖化血红蛋白<6.5%者56例,建档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建档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治疗糖尿病的年均费用:建档前患者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费用为3200±145元,建档后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费用为3100±123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讨 论

建档前后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的原因:①经过建档后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重视病情,依从性好,坚持服药的结果;②对患有并发症的患者针对个体加用药物治疗,增加一部分医疗费用。③此研究的观察期限较短,因此对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的花费不足以明确说明。

在糖尿病的控制方面建立健康档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同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延缓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节省开支。对民众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包括让民众了解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使自己的健康问题;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早得到正确的干预措施,如锻炼、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民众的教育应着重放在糖调节受损和未诊病人的发现。一般而言,教育往往比人群筛选更为经济。一部分糖尿病病人被确诊后,未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教育,认为糖尿病并非是严重疾病,更不知道即使是轻微的血糖异常,也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往往造成治疗上的不配合。从而贻误病情。另外,传统的观点认为,临床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有关个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不属于他们的责任,而现在对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服务的态度信念认为临床医生除了诊断、治疗疾病外,还应承担起临床预防的任务。临床预防服务的提供能更好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研究中心梗、脑卒中的知晓率在建档前后有明显差异,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陈虾,邓晓燕,莫瑞豪,等.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要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6,7(4):574-577.

2 周晓伟,袁丽华,杨郄,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服务现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6,7(4):597-599.

控烟到底难在哪里(2)

最大难点:文明习惯尚难形成

我国约有3.5亿吸烟者,是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我国每年归因于吸烟的死亡人数为100万,在全球位列第一。

让很多控烟界人士头疼的是,“在一些城市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禁烟标志形同虚设,甚至在一些星级酒店的大堂、电梯内还是有人抽烟”。

有人测试,“在公共场所你是否敢于劝阻吸烟”。仅三成人士回答“敢”,而其中有一半的人承认“失败过”。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人希望在“无烟餐馆”进餐,75%的人希望办公室是“无烟环境”,89%的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仍有52%的人在公共场所或家里“被动吸烟”。

调查显示,困扰人们的最大问题是,不吸烟的人没有充分的理由阻止他人吸烟,而吸烟的人没有良好的不在他人面前吸烟的习惯。专家解释,国人良好的文明习惯尚未养成,吸烟者没有形成尊重他人健康权利的意识。

最迫切问题:税收该如何取舍

有人说,中国控烟面临的最难办的问题是税收问题。因为烟草业提供的税收一直是政府的一大经济支柱。

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区家庭健康评估;系统化管理;干预;社区家庭功能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72-03

社区家庭健康支持系统是以家庭为中心,以家庭成员为对象,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功能评估为依据,向家庭提供集评估、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1,2]。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构建幸福家庭、和谐社区;提供医患互动交流新的平台,让医患融为一体,共享快乐与健康,构建真正的和谐医患关系[3,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所在地福田区的翠海社区家庭和碧海云天社区家庭为对象,两个社区家庭均包含各种家庭类型。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300户家庭,即随机抽取常住、暂住家庭各150户,然后按随机数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第一,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筛选:入户调查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等;健康行为,如吸烟、喝酒、饮食习惯、行为、运动、就医行为等;临床资料,如过去病史、个人史(药物过敏、月经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和心理评估等指标,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筛选出存在或潜在疾病的人员,采取“S-O-A-P”形式,对其进行描述。第二,评估分析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由上一步的操作可以了解社区家庭的主要健康问题、家庭功能、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总量、需求分布状况、所需的服务类型及服务的利用现况,从而策划社区家庭健康干预方案。第三,社区家庭健康干预方案的实施: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干预,如24 h热线健康咨询、全科医生电话预约出诊、上门诊治常见疾病;设立网上交流平台;组建社区家庭互助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拓展活动等。

对干预组进行上述各个步骤,对对照组只做到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健康筛选并进行适当的社区健康教育,进行为期1年(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社区综合性干预,另外对两组分别以FACES、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

1.3 观察指标

以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以及社区家庭功能评估得分、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评估得分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衡量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各种指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比较

将干预前后两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对各种指标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干预后两组间三个指标均P <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前后结果对比

将干预前后两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指标数值变化不大,而干预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对各种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干预后两组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进行比较,P < 0.05,即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析P < 0.01,即具有显著性差异。

2.3 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对比

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两组做《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调查分析,综合得分情况作出汇总,见表3。由表3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得分情况变化不大,而干预组社区家庭功能评估得分均提高20%,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评估得分均提高2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社区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干预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这与关于社区家庭系统化管理的文献报道一致[5]。由此可知,社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对社区家庭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全程疾病干预和家庭健康管理,建立了健全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医学保健干预措施,消除各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行为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社区居民的患病率,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规范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健康水平。

社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强调社区范围的照顾,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保健。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事业发展也有很大差异,其卫生资源、主要的卫生问题也不尽相同,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卫生交替阶段。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有可能成为社区所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应立足于社区,着眼于人群,控制疾病的流行,而慢性疾病应将重点放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及卫生健康质量的目的[6]。故此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成为建立社区健康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健康档案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全面、基础的资料,使医生可以全面了解居民个体及其家庭问题,做出正确临床决策[7]。据相关报道指出[8],社区健康管理系统为社区医生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服务提供了保障,从而更好地实现慢病管理,普及和推广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健康档案为社区诊断提供了依据,能够了解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掌握社区的疾病分类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出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能够更多地了解社区居民的综合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9,10]。另外,提高了社区服务站日常工作的效率,使其更加方便、快捷、规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俊峰,陈洪波,朱晓萍,等. 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638-640.

[2] 陶海琦,陈惠芳,孙丽艳. 健康管理平台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84-2385.

[3] 卢若艳,郑振佺. 福州市某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医学与社会,2010,23(9):53-54.

[4] 韩文珊,王宪斌,幕小燕,等.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效果评价[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128-129.

[5] 赵燕华. 社区家庭健康评估及系统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93-94.

[6] 黄荣杰,刘唐威,戴霞. 社区高血压病人网络化随访管理血压达标研究[J]. 广西医学,2012,34(1):53-54.

[7] 邓文清,谢小培. 社区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5-6,11.

[8] 范国琴. 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42-44,46.

[9] 范群,刘建华,李学信,等. 社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01,4(8):638-639.

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护理;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得了该病的患者身体中的血糖含量会比普通人高[1]。目前在临床上对于糖尿患者的护理还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为主[2],为此,本文就对其中的护理方法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将两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糖尿病患者:女性糖尿病患者=16:14;年龄在48~70岁,平均年龄(61.80±5.20)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22±0.30)年。

观察组:男性糖尿病患者:女性糖尿病患者=18:12。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61.30±5.30)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6.52±0.10)年。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不存在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实验将对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使用常规的糖尿病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使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方法,具体如下。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施行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有:①合理安排患者饮食,避免患者食用含糖分过高的甜食,如蛋糕、饮料、糖果等;②随时对患者血糖含量进行检测,并观察血糖含量的数据变化;③给予糖尿病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安抚患者情绪。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实行全程教育模式护理方法,主要有:①为糖尿病患者建立管理有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并配备专业的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②护士需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2次/w或者不定期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讲并教育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要点,和包括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临床表现的特点、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的正确注射等;③护士还需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病况为患者制定出一份有针对性的活动锻炼方案,并指导、陪同患者一起进行锻炼;④定期每1次/2w,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举行关于糖尿病知识的知识竞答活动,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检验教育的成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60例糖尿病患者在护理结束后,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数据。并根据数据结果将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良好、一般、差三个标准。

良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控制在3.9~6mol浓度;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控制在6~7mol浓度;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在7mol浓度及以上。

总有效率=(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此外,还要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发放一份"糖尿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用以检测糖尿病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护理得来的有关糖尿病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护理结束后,从糖尿患者的血糖浓度指标来看,其中,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56.67%,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93.33%(P

此外,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还通过"糖尿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了填写,结果显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满意率为53.33%(16/30),而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满意率为93.33%(28/30)(P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已经是一种普遍及多发疾病,而患糖尿病的原因主要与患者身体中的胰岛素分泌缺少或者是患者的生物作用受损有关[3],且患了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导致其身体中的各个组织如: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还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得了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一少"则是表示患者的体重会有所减少[4]。此外,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还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患者有长期食用高热量、高糖分食品的饮食习惯,则可能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对糖尿病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缺点就是,患者学不到更多关于糖尿病的护理知识,患者仅仅依靠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的方法来对糖尿病进行护理,是远远不够的。

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其使用全程教育模式方法进行护理的好处是,不仅可以让患者掌握到一些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患者的病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患者是很有意义的,且在全程教育模式中含有的灵活性和规律性特点,还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加系统、全面地对糖尿病的知识加以了解、深刻认识、这样一来,对患者掌握知识就有针对性强、效率高的优点[5]。不仅如此,全程教育模式中的"运动锻炼计划",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对康复疾病亦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69-2171.

[2]钟建英,李莉,郭琴,等.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9):1801-1803.

[3]范健,石修碧,陈钢,等.糖尿病护理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3.

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个性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state and personality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Methods 6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from Kangning Hospital were test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sults (1)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 total scores and scores of all subscal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ational norm (P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latives;mental health;personality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之一,患者家属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广受关注。精神分裂症作为应激源,不近给家属带来了经济压力,社会对病人的偏见和歧视,以及患者工作能力丧失, 均使大部分家庭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痛苦[1]。但此类研究结果不一。此外,对患者家属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探讨,尚不多见。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间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预后和康复,亦有积极作用,故开展本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9年1月20010年12月在山东省荣成市康宁医院住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60例。均为患者的一级家属或配偶。其中男30 例, 女30 例;年龄: 25~ 62岁,平均年龄 (39. 2±7.6) 岁。家属与患者的关系为,患者父母26例, 系患者子女17例, 系患者配偶8例, 系患者兄妹9 例。

1.2 入组标准

(1) 患者经2 名主治医师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 3)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 家属年龄≥16岁, 近期除患者患病外无其他重大生活事件史, 无精神病史、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史。

1.3 工具和方法

1.3.1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共90 个条目。按5级记分,1~5 分分别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心理问题判定标准:SCL-90 总分大于160 ,或阳性项目数大于 43 ,或任一因子分大于 2 分,可考虑筛查阳性,提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2]:包括85道题目,包括三个分量表(E、N、P)和一个效度分量表(L)。E为内外向,N为神经质, P为精神质,L为测谎。

1.3.2 方法:随机抽取被试。采用定式问卷,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由被试独立完成问卷。填表前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消除其顾虑。如不能理解题意,应予以解释,征得同意后现场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与全国常模比较。

1.4 统计分析:

在SPSS12.0上建立数据库,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 90 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显示,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和总分都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P

表1 SCL- 90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X±s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家属阳性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表明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受到影响。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得分,以及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国内常模,与患者预后不佳、复发率高有关,这些事件给家属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3-4]。本研究对象平均39.2岁。他们不仅要照顾患者,还要忙于工作学习,并且承担其它的家庭责任,承受着较重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导致其心理经常处理应激状态,引起睡眠障碍和躯体化症状。目前社会对精神分裂症仍存在一定的偏见,家属难免会产生自卑和羞怯之感,并且对患者能否康复,在求学、择业、婚姻、社交等方面是否会受到歧视也有顾虑。慢性的心理压力使其感到恐惧、孤独、紧张不安,或躯体不适、睡眠障碍。久而久之,部分患者家属则会出现偏执、强迫、敌对等心理倾向[5]。

女性家属在躯体化、抑郁、恐怖、强迫因子及总分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由于承载较多的社会角色,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其经济和心理的压力均较高,并由于存在一定的生物易感性,所以更易出现躯体不适,情绪悲观沮丧,或紧张不安。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强迫观念或行为。从而导致使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家属,并可能影响其工作效率,以及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6-7]。

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显示,神经质N分和SCL-90各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此分高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易怒、强迫、人际冲突,该维度高分者具有交感神经过度活跃的特点,感觉阈限较低,敏感性高,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恐惧,躯体化等心理问题。精神质P分与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有显著正相关。高分表示行为孤僻,情感冷漠,好斗,喜欢干奇特的事且不顾危险,适应外部环境困难。本研究显示,精神质和神经质与患者家属心理症状分呈显著的正相关,显示精神质倾向愈明显,情绪愈倾向于不稳定或情绪状态不佳,其心理健康状况愈差。掩饰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显示患者家属掩饰性低,合作、直率或是社会化不成熟[8]。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除了患者患病和经济压力以及社会歧视影响,家属的人格特点也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当然,不排除患者亲属存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因而,应对精神分裂患者家属个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及社会适应[9-10]。参考文献

[1]李梅香,李宁,马振武.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30-43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27

[4]范卫星,张载福,杨致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控制感、家庭环境及心理健康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3):294-296

[5]孙凤环,李玉鸿。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8-20

[6]张彩珍,江长旺.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现代中西医结合杂,2008,17(36):5669-5670

[7]赵向辉,马淑香.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不同家庭成员对比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136-138

[8]沈涛,周荣山,孙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1):49-51

[9]李红丽,吴江颖。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47-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