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运行形势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关键时期,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目的是回顾总结全县前三个季度的
(二)从产业结构层面看: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一产不强、二产薄弱、三产虚高。在农业产业上,生猪“一县一业”受市场影响,还处于艰难的过渡时期,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和效益比较低下。在工业产业方面,企业规模小,骨干企业少,规模工业现价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与目标相差很大,矿产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建材公司按政策已经关闭,加之一些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自身融资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困难多,难度大。在第三产业上,主要依赖工资性增长带动消费增长,缺乏新的增长点的强势带动。
(三)从社会稳定层面看:自然灾害安全隐患较多,矿山安全必须随时引起高度警惕,道路交通安全任务艰巨,工程建设安全隐患较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能力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 (三)抓生猪产业,着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加。要把农村经济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基础,突出抓好生猪“一县一业”,各乡镇要以“双万”工程为抓手,加快生猪养殖万头村和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步伐,确保已经启动的13个万头村和10个万头养殖场在年底完成设施能力建设;要继续推广普及“**模式”,加快标准化圈舍建设步伐,确保完成8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化圈舍任务。县农业局和各乡镇要引导农民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信息,紧紧抓住生猪市场价格上扬的机遇,积极搞好生猪补栏,扩张养殖数量,确保新增7万头以上商品猪目标顺利实现。县产业办要搞好对生猪养殖户建设的验收考核,确保将奖扶资金尽早兑现到位,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生猪产业的信贷支持,从根本上解决生猪“一县一业”发展融资难题。要继续深入推进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确保完成土地流转1万亩任务,在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林改工作;同时,要加快培育林业市场,发展林业经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要积极搞好粮食秋收和药材销售,认真组织搞好小秋收工作,千方百计拓展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完成农民人均增收600元的任务。
(四)抓城镇建设,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要紧紧抓住文彩新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县文彩新区被列入全省107个重点镇建设之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扎实搞好文彩新区建设各项工作。县计划、财政、城建等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尽快按省上要求完善各类项目申报资料。要切实做好文彩新区过渡时期的管理,重点做好规划区内的土地管理,维护好生态环境。要迅速启动水利、电力、环保等专项规划,集中包装项目,争取建设资金。要制订完善新区开发所涉及的征地补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户籍管理、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措施。要在加快县城整体规划修编的前提下,推进县城重点工程建设,要克服一切困难,切实加快南江栈道建设,确保年内全面竣工,坚决杜绝城镇建设中的“半拉子”工程;要加快推进廉租房、柿子树坪小区、邮政大楼等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按期投用;要迅速启动县城主街道外墙美化装饰工程,提升县城品味。坚持以“双创”为抓手,加强城市管理,出重拳、下猛药,努力扭转屡治不见效的局面,实现标本兼治。要强化责任意识,以不出成效绝不罢休的责任意识,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对破坏城市形象、秩序的人和事出狠招、彻底根治,对执法不严、不公或是消极应付的,要敢于“打板子、摘帽子”,确保“双创”目标顺利实现,树立**良好对外形象。要加快推进集镇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7 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浙江、江苏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经济增速,占全国比重为22.3%,其中:上海市亿元,同比增长7.2%;浙江省亿元,同比增长7.4%;江苏省亿元,同比增长9.9%。
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推进港航发展工作,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1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外贸增速明显回落
201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扩大56.4%。我国外贸进出口变化主要特点是:(1)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加工贸易增速放缓;(2)贸易伙伴多元化进程延续: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平稳;(3)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回落到一半以下;(4)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降低;(5)进口商品结构良性变动:能源、资源产品和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6)贸易价格条件有所好转:进口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7)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小幅增长。浙江省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同比增长3.5%;江苏省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 水运需求平稳,水路货运量保持 较快增长
2012年上半年,全国水路运输总体运行平稳。水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去年同期稍有放缓。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1.98亿t,同比增长9.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10.2%。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路运输在全国经济和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9.148亿t,同比增长9.7%,占全国比重为41.62%,较去年同期提升0.0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2.754亿t,同比增长18.4%;浙江省完成3.405亿t,同比增长1.2%;江苏省完成2.989亿t,同比增长12.9%。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16.3%,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19.5%;浙江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5.3%;江苏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24.1%。
3 港口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增速 放缓
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7.42亿t,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75亿t,同比增长8.4%;内河港口完成14.67亿t,同比增长4.6%。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稍微上升,为33.82%。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继续保持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2012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66亿t,同比增长2.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亿t,同比增长4.9%;内河港口完成0.46亿t,同比下降3.9%。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认真实施《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认真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加快,港口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长江沿岸港口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8.37%,较去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各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明显下滑,个别港口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增速最高的是苏州港太仓港区,增速为19%。长江沿岸港口镇江、苏州、泰州港的增长势头较好。
4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回落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畜牧、水产生产稳步增长。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 2 3 4 5 6 7 8 9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
1 2 3 4 5 6 7 8 9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元,同比增长 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
1 2 3 4 5 6 7 8 9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
1 2 3 4 5 6 7 8 9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 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二、几点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1 2 3 4 5 6 7 8 9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1 2 3 4 5 6 7 8 9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四)稳定出口促发展。虽然**市外贸依存度不高,但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和间接带动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以及国家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一是培育壮大进出口企业主体。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逐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素质,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帮助中小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在保住现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精心组织好各种展会活动的贸易促销,增加在手合同,扩大贸易量;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促销;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扩大网上贸易。
一、城市化经济与金融经济力定义
城市化经济,是指在城市化影响下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深层次含义来看,城市发展基础上的城市化经济,关键在于城市发展中经济的动态变化。新形势下,城市变化将居民原有的农村户口变为非农业户口,除了这些表面变化,更多的是城市变化效率、发展质量等城市内涵的变化,与传统城市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金融经济力,作为城市化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是指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活动不断向外扩张的正向作用力。从根本上来说,金融经济力是虚拟性金融促进经济朝着高效、正向方面运行的作用力,存在于城市化经济内部。其中金融活动作为金融经济力的重要主体,其外延较为丰富,如金融要素、金融市场及机构等[1]。在实践活动中,金融经济力不仅会对经济体制产生较强的影响力,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前者体现在市场、政府方面,后者涉及内部与外部性。城市化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力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与“市”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别。
二、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金融经济力产生的作用
金融经济力与城市化经济运行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前者对后者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是后者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持续、健康的城市化经济运行,能够为金融经济力积极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多机会。
(一)金融经济力对“城”产生的影响
土地作为“城”中的核心,城市化经济下,土地由原来的基本形式转变为资产化土地,其创造的价值表现形式为地租。地租波动除了会受到区位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影响。因此利率成为金融经济力调节城经济运行的关键点。除此之外,金融还会从其他途径对城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2]。详细来说,一是对房地产市场中,负载“城”要素的城市土地对生产、生活等产生影响,简单来说,金融市场体系成为调节“城”需求的关键性因素;二是基于分配理论,在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下,拓展投资渠道,为个人投资创造平台;但是重视金融支持,特别是金融服务范围,为城市土地流转市场等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二)金融经济力对“市”产生的影响
“市”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作为促进城市化经济均衡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当“市”供给大于或者小于市的需求,势必会出现不平衡现象。金融经济力通过内部、外部机制调整短期市经济运行,引导其由不平衡朝着平衡方向转变[3]。从内部机制上来看,如果城市处于封闭状态,那么“市”的经济运行将会由最初的市供求状态决定。
(三)金融经济力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针对城市化经济发展来说,只有“城”与“市”都处于均衡状态下,才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成为城市经济运行的终极目标。金融经济力作为关键性调节机制,在实践中,采取多元方式和方法,促使原有不可持续城、市非均衡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最终促进城市化经济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为城市化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经济力对城市土地供求、城市地租价格等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促使各项要素都能够实现均衡、持续性发展。简单来说,各方面利益主体对城市供求及需求行为能够达到制衡状态[4]。可见,金融经济力作为城市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支持,且能够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为和谐城市构建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三、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金融经济力发挥调节作用的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经济发展存在短缺、过渡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经济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亟待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调动地租调节能力
城市地租是金融经济力调节城市化经济的重要途径,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经济由非均衡性朝着均衡性方向发展。因此在促进城市化经济发展中,应重视城市地租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政府应努力创造更加优势的条件,建设城市金融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可以从制度、政策层面上入手,完善土地市场自由流转机制,采取多元投资品种、工具,以此来适应城市化经济运行趋势。另外,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如针对二者中任何一方均衡、而另一方不均衡,可以对资本市场交易顺畅存储进行投资,提高现有资金利用率,对城市地租机会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5]。或者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服务都能够发行差异化市政债券,以此来调节城市土地价格。
除了对地租的调节,还需要充分发挥宏观级差地租调节能力,促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区位之间、不同土地经济效益地租管理。宏观级差地租调节是促进城市化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城市化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
(二)创建包容性金融体系
金融经济力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质变到包容性成长的过程。其在促进城市化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城市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经济力调节能力建立在金融发展等基础之上[6]。因此在实践中,应顺势而为,在现有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构建并培育包容性金融体系,促使其能够发挥动力机制,促使金融体系能够由原有单一服务朝着普惠型服务方向发展,促使金融服务能够覆盖更为广泛的范围,真正意义上实现金融体系全面、包容目标。
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在普惠、共享基础之上,能够实现对弱势融资群体的关注力度,为其环节资金压力,接受来自正规金融体系的帮助和扶持,逐步消除不平等现象[7]。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加强对金融发展分配效率的研究,最大程度上激活金融经济力潜能,以便满足城市化本质需求。可见,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非常必要,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经济良性运行。
(三)发挥传导功能
1、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1-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313.32亿元,同比增长25.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工业经济将再次迈上新台阶。一是轻重工业快速协调发展。重轻工业比重为65.6:34.4。二是各经济类型企业稳定快速增长。三是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1-6月份,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063.39亿元,增长28.61%,占全省工业的82.9%。四是多数市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8月份,各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其中烟台、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6市增长30%以上。半岛城市群完成增加值5063.54亿元,增长25.2%。
2、经济效益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前8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44亿元,同比增长37.28%;实现利税2872.03亿元,增长46.46%;实现利润1782.75亿元,增长44.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3.29,提高26.6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1-8月份,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户数9.4%的2887户大中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省工业的58.5%、63.1%和61.4%。各市主要效益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水平。17个市中,有11个市主营业务收入前8个月超过1000亿元,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5市超过2000亿元。9个市利税、利润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重点行业生产效益总体上保持稳定较快增长。1-8月份,重点监测的14个重点行业中,有8个行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7个行业利润增长50%以上。从与上半年增长情况对比看,轻工、机械、化工、电子、纺织、汽车、建材等行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钢铁行业生产稳定增长,效益出现回升;黄金、有色行业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有所下降,生产效益出现波动。
4、规模以上企业继续增加。到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633户(我市1782户),比上年末增加3766户。从4月份开始,规模企业户数环比明显增加,4月份比上月增加646户,5月份增加212户,6月份增加1255户,7月份增加421户,8月份增加555户。各市规模以上企业都有不同程度增加,青岛、济宁、临沂、德州、聊城5市增加都在300户以上。其中青岛市800户。
5、电力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到8月末,全省装机容量达到4278万千瓦,比年初增加536万千瓦;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665小时,比去年同期下降33小时。1-8月份,全省累计完成发电量1518.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在经过8月中旬用电高峰后,全省电网运行平稳,9月19日最高负荷和日用电量分别为2429.1万千瓦和4.98亿千瓦时,分别为今年最高水平的85.2%和84.8%。
二、1-8月份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积完成工业增加值509.9亿元,同比增长23.89%,比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从增长特点看,重工业依旧是拉动我市工业发展的主力。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3.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1%,比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5.3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84个百分点。
2、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0.14亿元,同比增长30.38%;实现利税162.86亿元,同比增长31.61%,其中利润78.25亿元,同比增长30.6%,三项指标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8.47、17.26、16.34个百分点,高于生产增幅6.49-7.7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4.05%,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3.08%,同比提高6.7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5次,同比加快0.21次,资产负债率为65.21%,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经济贡献进一步增大。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42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8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12.9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1.73亿元,利税79亿元,利润46.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1.76%、47.63%、48.51%和59.2%;增幅分别为29.94%、34.1%、38.42%和39.72%;分别拉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11.92、15.79、17.72和21.98个百分点。
4、六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截至8月底,全市过亿元企业达到207家,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3.2亿元,同比增长30.69%;实现利税118.3亿元,同比增长27.96%;其中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24.85%。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287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3.5亿元,实现利税134.2亿元,其中利润63.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07%、81.04%和82.38%。
5、煤电供求基本协调。截至8月末,我市重点用煤企业累计购进煤炭700.2万吨,消耗675.27万吨,重点用煤企业煤炭库存46.26万吨,比年初增加3.61万吨。8月份全市电网最大负荷为286.2万千瓦,1-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110.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其中工业累计用电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5.4%。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宏观调控对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次调控,重点是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关键在于控制固定投资的过快增长。这对重化工业占很大比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我省工业来讲,将面临投资增长回落的挑战,将面临信贷紧缩的挑战,面临用地收紧成本上升的挑战,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处于回落趋势,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我省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工业等行业主要产品面临的产能扩张与需求回落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生产效益将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对全省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减弱。二是企业资金供给更趋紧张。今年以来,国家分别两次连续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定向票据,银行信贷不断紧缩,企业资金供给形势趋紧,部分大企业出现项目建设基金和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资金供应更趋困难。三是进一步收紧土地“闸门”,将使工业用地需求与用地计划的矛盾更加突出,新项目落地更加困难,影响项目上马和后期项目储备。深化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改革将使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有很大提高,势必影响工业投资成本。四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对部分重点行业、企业项目规划和建设设置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投资和发展。同时,国家贸易政策由以往鼓励出口转向更加注重进出口的平衡,这将与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等相关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出口的进一步增长,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行业如轻工、纺织,以及正迅速成长的机电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二)部分行业、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下滑、内部管理不善、资金运转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亏损增加。到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70.16亿元,比去年全年69.54亿元的水平高0.62亿元;同比增长48.41%,增幅比上半年上升9.78个百分点。从亏损情况看:一是重工业亏损增幅高于轻工业。主要受炼油行业亏损增加的影响,8月末,重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48.12亿元,占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的68.6%,同比增长53.58%;轻工业达到22.04亿元,占全省的31.4%,增长38.26%。二是中央企业亏损增长高于地方企业。8月末,中央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8.95亿元,占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的27%,同比增长2.13倍;地方企业达到51.22亿元,占全省的73%,增长24.27%。三是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亏损合计占全省9成以上。四是多数市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较高。8月末,全省17个市中,亏损额主要集中在**(8.04亿元)、青岛(26.88亿元)、淄博(17.03亿元)3市,3市合计亏损51.96亿元,占全省的74.05%。五是亏损大户占全省亏损额比重较高,微亏和处于亏损边缘的微利企业较多。8月末,全省前100户亏损企业亏损额合计4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2.7%。亏损额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1448户,50~100万元的有411户,两类企业合计1859户,占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户数的68.9%。利润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8564户,50~100万元有4363户,两类企业合计12927户,占全省规模以上盈利企业户数的46.3%。
(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上调,企业增支减利因素增多。受电价、油价、水价及银行利率上调的影响,企业成本将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