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PDCA循环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97-02

健康教育是当代护理手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时代的重要标志。外科围手术期的病人对现代治疗技术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逐渐增加,其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对围手术期疾病相关知识的渴求,对愈后康复的期望值亦日益提高,自我参与治疗护理过程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更加注重术后康复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以往把健康教育仅视作一项护理措施来实施的工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围手术期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教育需求”。PDCA循环管理是著名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1,2]。自2008年初我们在普外科及手术室系统地引用了PDCA循环法的工作程序规范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方法

在护理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可行性[3]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依据 PDCA循环法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估,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并重新评价,找出不足,逐渐改进完善。

1.1计划阶段(P)

1.1.1发现问题2007年底在医院反馈出院病人随诊满意率测评中,健康教育满意率偏低;科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五个环节指标(入院宣教,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心理活动,术后饮食、休息、活动、康复以及出院指导)问卷测评中,以病人能完全复述、部分复述和不能复述来判定健康教育效果。大部分病人仅能部分复述,完全复述率极低。有的措施不能落到实处,只停留在护理病历书写上。责任护士不同,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也显示出较大差别。

1.1.2查找原因对照所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如下:①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统一标准规范,护士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执行情况参差不齐。②由于护士的学识、执业年限以及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不一致等因素使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存在差别。③由于病人的年龄、机体状况、接受能力等原因限制使健康教育效果受到影响。④没有具体的健康教育技巧培训和评价标准。

1.1.3确定目标及制定计划根据上述情况针对各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宣教措施。①制定适合于本科病人的专科标准健康计划并装订成册,随时可查阅。②通过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使不同学历、不同执业年限的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达到较统一水平,要求责任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③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对于年龄大、接受力差的病人要反复宣教,直到病人能正确复述并遵照执行为止。④反复训练护士的宣教能力和沟通技巧,合理掌握运用宣教时机,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实行二级管理制度,责任护士对围手术期的病人进行全程反复的健康教育,护士长及时检查各环节的宣教效果,检查落实情况,定期监督考核,进行评价反馈。

1.2实施阶段(D)

2008年1月开始对普外科的常见疾病制定出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装订成册,组织学习,要求责任护士结合制定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病人的各个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按计划实施健康教育指导。

1.3 检查阶段(C)

1.3.1护士长对围手术期病人按“五环节”分阶段对每个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病人与医生、护士共同参与治疗护理过程,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1.3.2向每个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测评调查问卷,对病人反映的问题作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一项考核指标,对护士打出分数作为护士考核成绩累计记录并反馈给护士,以便更好地改进措施。

1.4处理阶段(A)

根据责任护士对围手术期每个环节的评估和采取的健康教育措施,检查落实情况。分析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选择效果好的病历,利用护理查房和质控工作会议进行总结交流,并纳入护士的操行评比记录。帮助低年资护士提高与病人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能力,全面提高健康教育的整体工作水平。

2小结

目前,PDCA管理法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质量管理。作为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它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对围手术期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片面性,既注重结果又讲究过程,使健康教育工作趋于科学化、标准化[4,5]。极大地丰富了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杜绝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病人主动参与全过程自我健康管理的机会,使护理人员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且便于执行、利于反馈,使健康教育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瑞英,金姚珍.PDCA循环管理在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A):17-18.

[2]薛文琳,黄凤莉,王培鹏. 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45.

[3]王仙.PDCA循环法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A):38-39.

[4]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5-187.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范文第2篇

委里高度重视,年“健康工程”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健康工程”有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意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家庭健康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加强宣传。

加强“五期”教育,委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开展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性病与艾滋病防治、药具发放与使用、生殖健康保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促进专项计划大型宣传活动。各镇乡制作了生殖健康知识专题片,深入镇乡街道、深入村居巡回放映,实施青春健康项目,为全区3500名中小学生、4000名青年农民工、200名大学生提供了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区计生协在7个街道和3所高校开展针对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暨生殖健康、性健康的科普讲座,培训120人次,培训生殖健康及性健康指导教师5名。全区有98%以上的家庭有一种生殖健康知识宣传资料,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5%

二、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强化药具工作。

镇乡、街道全面推进“一证通”服务,一是为加强药具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年上半年新增加8个网点。实现流动人口药具服务全覆盖,镇乡、街道推进现有药具管理服务网络的规范化建设,指导群众普遍实行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为主的知情选择,提高了育龄群众对各种避孕节育措施及其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药具仓库改造达标;建立镇乡街道药具宣传服务室,配备村居药具发放箱,统一编印基层药具管理服务手册,实现药具发放“一箱清”联合民政部门,各社区设置药具宣传发放箱,设置安全套自动销售机。三是加快实施“千店万点工程”社会营销店设置药具免费发放点,药具免费发放点、社会营销店以及户外广告牌,均标示有国家统一设计的药具免费发放标识和药具社会营销“千店万点工程”标识。四是开展药具宣传服务。联合电信等部门,开设了药具服务咨询热线”药具服务声讯热线”由专家坐台解答或直接进行语音咨询;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设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公益广告。五是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对育龄群众讲清避孕节育措施的种类,各种措施的特点、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指导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提高了知晓率。六是畅通药具发放渠道。对药具基础设施建设、发放网络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增设了药具发放网点,药具发放渠道更加畅通。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开发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工具箱为基础,设计并初步实现了适用于中国县区级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针对中国县区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需求,将社会性别理念定量化、操作化、模型化、信息化,为县区级政府开展社会性别公平促进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咨询,促进决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8)04-0020-08

一、背景

198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社会性别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合作,不断进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实现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社会性别视角逐渐被引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之中。2006年中国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第六周期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项目(2006―2010年,以下简称第六周期)启动,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增强优质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利用”。

国际国内社会发展为社会性别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结合,实现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对于基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来说,社会性别是个新概念、新理念,而且社会性别促进工作,例如社会性别统计“统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需要跨部门合作、以先进的性别平等理念为先导以及以跨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具体的优质服务活动中,项目县很难自主地分析本县区的社会性别现状,发现优质服务中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设计社会性别促进策略,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决策支持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重塑公共管理,促进科学决策,为解决社会性别促进遇到的难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目前国内将社会性别理念定量化、操作化、模型化、信息化应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还很少。因此有必要适应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社会性别专家的知识和基层工作的优质服务实践相结合,开发一套操作性强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县区的能动性,使其能自主进行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促进决策科学化。本研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开发的社会性别促进工具箱,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构件化技术,着眼于县区政府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实践需求,建立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

二、工作基础和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社会性别课题组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支持下,在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本着概念本土化、成果实用化等原则,从2003年开始不断对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设计出一整套可供基层使用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工具箱。经过在浙江德清和在安徽居巢两年的试用和改进,2005年下半年在安徽居巢在工具箱指导下进行了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相结合的试干预。实践检验结果表明,在社会性别专家的指导下,基层县区能运用该工具箱评估本县区的社会性别公平现状,诊断原因,并设计干预行动计划。2006年至今,西安交大人口所与国际国内社会性别专家、优质服务管理评估专家、国家人口计生委以及第六周期项目县人口计生委合作,对工具箱不断进行改进和反复试用。县区对工具箱软件化的呼声很高。

一般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规划流程包括社会性别统计信息的收集、社会性别统计信息的处理(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设计)和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行动计划的输出。(见图1)其中,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设计是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咨询的核心。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评估县区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现状,社会性别公平诊断识别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是否具有社会性别视角。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基础上,决策者可以设定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干预措施,并评估措施的重要性,确定措施实施的优先次序,形成干预行动计划。

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工具箱为基础,从县区社会性别公平干预需求人手,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模型和方法,结合县区基层优质服务经验来评价、诊断社会性别公平和设计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策略,为决策者提供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决策依据。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要实现三个基本功能: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设计。这三个功能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评价和诊断是干预设计的基础,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评价、诊断或干预设计某一功能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这三个功能模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需要决策者在使用过程中依据本县区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注重决策者的参与和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模型管理,修正模型参数,增减指标,完善和重新生成更适合县区情况的模型。

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基于两库的基本结构框架,结合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特点,采用矩阵结构框架。(见图2)它由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性都有独立的数据库、模型库。所有的数据库和模型库分别由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模型库管理子系统加以管理。决策咨询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为它服务,它调用模型库中的模型为县区的社会性别促进决策(现状评价、问题诊断、制定干预计划等)提供支持。人机界面具有用户与系统各个模块交互的能力。

(一)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存储与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有关的静态的社会性别统计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分性别的纵向历史数据,因此如无错误,存储之后不再改变。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包括五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1)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元数据表,用于存储直接收集来的评价指标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它收集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以来的县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相关的社会性别统计数据。

(2)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初始指标表,用于存储对原始数据简单计算处理后的社会性别统计指标。如果需要,可以直接调用,供初步决策参考。

(3)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阈值表,用于存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的阈值。

(4)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标

准化指标表,用于存储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对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的初始指标,根据其阈值判定其性质,采用线性插值法分别加进行标准化处理。

(5)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综合指数表,用于存储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合成和计算的社会性别公平综合评价指数,包括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横向公平指数、纵向公平指数、社会性别公平综合指数等。

2.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来进行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横向公平指的是所有人在一些基本权利和权益上是相同的,也即“底线公平”;纵向公平指的是在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还要对处于弱势的群体给予特殊的保护。

生命周期框架强调生殖健康是关系男性和女性一生的问题,生殖健康需求和服务要与两性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最高水平健康的权利。它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期(infancy and childhood,0-9岁)、青少年期(adolescence,10-19岁)、育龄期(Reproductive years,15-49岁)和后育龄期(Post-re-productive years,45岁以上)。

基于对中国生殖健康领域的基本认知,我们借鉴WHO的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框架,将社会性别理念纳入其中,结合生命周期框架,形成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框架,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反映了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见表1)在这里,横向公平指的是男女两性的相同的生殖健康需求都能够得到同等地满足;纵向公平指的是基于女性在生理和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对妇女特有的一些生殖健康需求(Women-Specific Needs)给予倾斜和满足。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为儿童期(0-9岁)、青少年期(10-19岁)、婚育期(20-49岁)、更老年期(45岁以上)。

基于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框架,我们对国内外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相关指标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按照有效性、可靠性、敏感性、可获得性等原则选取了能够反映中国县区级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的一些结果性指标,构建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婚育期为例,横向公平核心指标包括避孕现用率性别比、生育知识知晓率性别比、生殖健康检查率性别比等;纵向公平指标包括人工流产率、孕产妇死亡率、产前检查率等。

通过对横向公平指标简单有效的加权平均,形成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横向公平指数,测量在相对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两性之间的差距,体现了鼓励和促进男性参与的要求。通过对纵向公平指标简单有效的加权平均,形成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纵向公平指数,体现了在生理和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基础上,女性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社会性别公平综合指数是横向公平指数和纵向公平指数的综合值,综合反映一个县区的社会性别公平的程度。

横向公平指数[i,t]=∑横向指标[i,t]/N横[i,t]

(公式1)

纵向公平指数[i,t]=∑纵向指标[i,t]/N纵[i,t]

(公式2)

综合公平指数[i,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

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横[i,t]i+N纵[i,t])

(公式3)

横向公平指数[i,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N[i,t]

(公式4)

纵向公平指数[All,t]=∑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纵[i,t]

(公式5)

综合公平指数[All,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横[i,t]+N纵[i,t])

(公式6)

其中,i代表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All代表所有生命周期阶段,t代表t统计年,N横[i,t]代表t统计年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人群的横向公平指标个数,N纵[i,t]代表t统计年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人群的纵向公平指标个数。

3.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把评价模型和评价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分析判断在1994年以来的工作基础上,与理想的社会性别公平状况相比,县区当年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中的社会性别公平状况;同时,根据各年的指数值还可以判断出近十几年该县区社会性别公平状况的变化趋势。

(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存储进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所需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领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它包括四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1)社会性则公半诊断工作绩效表,用于存储收集来的与社会性别相关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绩效数据,可以是定性也可以是定量的。

(2)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准则表,用于存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工作绩效高低的评价准则,并提供对应等级的百分制打分建议。

(3)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指标表,用于存储县区决策者根据工作绩效和评价准则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个主要工作领域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打分结果。

(4)社会性别公平诊断综合指标表,用于存储合成计算得到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个主要工作领域的综合得分,如公民权益领域综合得分、知情选择领域综合得分等,以便发现和识别社会性别工作比较薄弱的优质服务领域。

2.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

人口委员会(Population Council)在对社区层(community-based)的生殖健康研究中,提出一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数据收集策略来测量女性生

殖健康的新方法,这一方法不但关注女性健康状态,而且关注健康或不健康的经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生殖健康项目的“过程一结果”概念框架(In-put-Output-Outcome-Impact Framework)。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借鉴“过程-结果”框架,结合第六周期实施方案,针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7个主要工作领域中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社会性别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来确定各个工作领域的社会社别公平问题。(诊断框架见表2)由于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结果和影响在短时期内很难观察和测量到变化,且结果和影响指标很难与当前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单项工作建立联系,因此主要采用对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观察和测量。而结果和影响则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中采用纵向历史数据给予更科学的评估。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包括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7个主要工作领域的35项指标。这35项核心指标是在工具箱的研究基础上,与社会性别专家、管理评估专家和基层优质服务专家合作,采用专家评估法逐步发展而来。县区决策者和管理者根据本县区在这些领域的工作情况,参照诊断指标清单给每个指标设定的打分标准,自主进行打分。每个指标值的区间为[0,100]。某指标的得分在80分以上,建议总结相应的工作经验,查漏补缺;60-79分,建议调整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方法;59分以下则需要改进相应的工作。

各领域单个指标的得分结果根据公式9加总平均,计算各领域综合指标得分。由于采用均值法,所以领域综合指标得分区间也在[0,100]。若某领域的得分在80分以上,建议总结该领域的工作经验,查漏补缺;60分-79分,建议调整该领域的工作措施和方法;59分以下则需要改进领域的工作。

第i工作领域综合指标得分=∑第i个领域单个指标得分/Ni

(公式7)

其中,i=1,…,7,N代表第i个领域的诊断指标个数。

由于每个县区的情况不同,在每个领域设置5个关键指标进行诊断评估的同时,根据灵活l生和开放性的设计原则,可以通过模型管理,可以增减各个领域的诊断指标。例如有些指标,例如向艾滋病患者提供救助,向留守妇女和儿童提供救助等,如果县区没有该指标所涉及的人群,则该指标视为缺失。在处理时,这些指标不计分,也不计入所在领域的指标数。相反,如果县区决策者可以针对本县区重点建设的工作领域或特色领域,在专家的指导下,发展该领域的诊断指标。在计算领域综合指标得分,计人相应的指标数。

3.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把诊断模型和诊断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根据各项指标得分和领域得分,按照诊断标准,判断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和领域内具体工作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三)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存储设计社会性别公平干预行动计划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它包括4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1)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目标措施生成表,用于存储基层决策者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结果发现的社会性别问题,设定的干预目标,以及为解决问题、实现干预目标所采取的干预措施。

(2)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重要性准则表,用于存储判定干预措施重要程度的准则。措施重要性主要有三个判定指标:效果(费用效益比),分为高、中、低三等;可行性(措施实施的可能或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中等、难三等;风险(领导的支持度),分为高、中、低三等。

(3)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重要程度表,用于存储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干预措施的重要程度的各项判定指标的打分结果。

(4)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优先次序表,用于存储按重要程度排定好的干预措施。

2.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

IGWG(the Interagency Gender Working Group)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营养(Population,Health,Nutrition,PHN)与社会性别问题的多年研究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将社会性别整合进PHN规划的框架(a Framework for Incorporating Gender Into PHN Programming)。这个框架主要采取三步骤在项目中整合社会性别:(1)识别社会性别问题;(2)采取一系列活动,解决社会性别问题;(3)设置评估指标,检查活动效果。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借鉴IGWG的框架,采用半结构化的质性模型设计,充分发挥基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经验、智慧和自主性,来设计将社会性别视角和理念融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干预行动方案。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的结果,确定干预目标和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建议决策者和管理者采用参与式的方法,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干预方法、活动或措施,并设置评估指标。(干预框架见表3)

在设计干预行动计划时,根据干预措施的预期实施效果、可行性及风险等三个方面,设置评判指标,分别赋予1-3分。3级赋分方法参见表4。基层决策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重要性的评判指标,或为不同的重要性评判指标赋不同的权重。每项措施根据重要性指标的打分结果,简单加总,根据总分高低有效地判断其优先次序。干预措施得分越高,则优先次序越靠前,相应地在干预行动计划中措施越早实行。

3.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把干预模型和干预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对决策者设定的干预措施,辅助决策者判断其重要性,进行优先次序排序,输出初始的干预行动计划。

(四)人机界面

人机界而采用尽可能灵活和友好界面,直观简洁地把决策者所需的大多数的决策支持能力合为一体。用户通过对话窗口,可以自主选择访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块、诊断模块或干预设计模块,以便为决策提供帮助。

人机界面还提供数据输入和信息输出,可以查询县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结果,以及干预行动计划草案。其中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结果可以选择图形或表格的方式进行输出显示。图形显示模块可以输出自1994年以来的各项社会性别指标的变化趋势,也可以输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社会性别公平指数的变化趋势。

此外,人机界面还提供专家知识帮助,运用简洁形象的图片和文字来介绍社会性别的基本知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基本知识、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关键环节等专家知识。

四、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系列简体中文版操作平台,使用可视化编程技术,全部代码用Visual Basic 6.0编写,采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使用Active控件实现界面和媒体的合成,可独立在Windows XP中运行。运行时界面以模块窗口和下拉式菜单形式完成各系统功能的调用。

五、小结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范文第4篇

资料与方法2006~2008年收治COPD患者12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患者自愿并积极配合参加问卷调查,男82例,女38例;平均63.7±7.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8例,初中以上42例。方法:⑴自我管理教育内容:包括饮食和用药指导、呼吸训练方法、运动量自我监测方法、并发症预防、心理调节、复诊时间等。⑵自我管理教育实施程序:①成立由总护士长、科室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组成的专科疾病自我管理教育小组,有总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及主管医生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和护理措施,利用查房的机会,对患者进行评估;责任护士每天负责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及护理措施的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小组每周组织1次专科疾病讲座。②在出院前要对COPD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综合评价分析,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知识层次、职业性质等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呼吸操的训练手册并示范呼吸肌训练方法,建立COPD自我护理日志,记录各阶段的训练方法、时间及康复预防指导。③出院前责任护士要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掌握的应重点进行指导;向患者发放自制的联心卡,上面注明科室及小组成员的联系电话;出院后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及治疗和护理中的问题要及时修改,必要时进行家庭指导。④追踪干预和持续教育,3个月来院复查时,了解患者家庭康复知识及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下一阶段的康复计划,复诊后的各种检查结果及康复计划记录在COPD自我护理日志中。

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0例患者出院前后有效排痰、氧疗、用药知识、呼吸肌训练、饮食等5个方面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每题以完全掌握5分,基本掌握3分,不掌握1分。得分≥18分为完全掌握,<18分为不掌握。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表示。

结果

本组出院3个月后,对COPD疾病各项知识的掌握均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自我管理教育强化了患者主动参与意识:自我管理是指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3]。

COPD急性期在医院治疗和护理的时间短暂,出院后往往脱离了护理人员的监管,因此患者出院后治疗、服药、饮食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定期随访、评估调整、追踪干预及3个月的问卷调查,使专科疾病的宣教方式从单纯灌输式向计划、评价式双向交流转变,使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发作时的症状判断,向连续不间断的模式发展。本组对120例COPD患者出院前后治疗、护理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体现了自我管理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及有效性,收到了满意效果,COPD患者再入院率明显降低。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范文第5篇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6%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6%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5%

⑹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乡卫生院对高危孕产妇早发现的作用,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随访和转诊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与上级取得联系,做好转诊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五、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本乡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六、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乡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