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财务风险

创业财务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财务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业财务风险

创业财务风险范文第1篇

(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优点

1.创业板上市企业具有高创新性。第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价值就在于改进已有产品和服务、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明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创造并开拓新市场等(Schumpeter,1934)。第二,我国对申请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基本要求是“高成长、高科技、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新农业或者新商业模式”,以其独创性而“称霸”。

2.创业板上市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与稳定成熟期企业相比,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创造新价值,达到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管理层级较少,创业团队的管理层在面对频繁的市场变化和经营环境变化时,信息传递链条少,能够及时地进行管理转变,做出政策调整,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企业较强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更快地满足市场新需求。一旦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得到市场的认可,创业板上市企业凭借其创新性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快速成长。其成长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成熟企业。同时,在政府扶持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引导鼓励下,创业板上市企业往往能够快速发展,拥有良好的成长性。

3.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创业板上市企业不管从财务还是股本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较为宽松的要求,见表1。企业在创业板发行股票条件较为宽松,再加上高成长性,对于那些正处于创业初期、规模还不太大的企业来说创业板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无疑是直接融资渠道的最佳选择。

(二)创业板上市企业面临的问题

1.创业板上市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对于创业板上市企业来说,为了节约管理成本和提高决策效率,其组织结构通常采用集权制,管理层级少;成立时间短、管理团队积累的经验不足,企业规章制度中有关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发展成熟的创业板上市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经常进行自创新活动,需要随市场动态的环境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指导并监督创新项目的进行,因此其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仍然处于发展和变革之中。

2.创业板上市企业高创新性和高成长性带来的高风险。创业板上市企业也被称为风险企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新技术能否成功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能否得到市场认可,新技术能否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等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程度高,研发投入成本高,投放市场收益不确定,一段时间内不能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抗风险能力相比成熟企业较低,很容易招致财务风险

二、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创业板市场波动幅度大,创业板上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因此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处于核心地位(纳鹏杰,2009)。下面主要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可能面临的五大财务风险成因。

(一)投资风险

一方面,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成长性决定其与风险共存;另一方面,处于成长期的创业板上市企业,上市初期就是为了募集一定量的资金,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与主板上市企业相比,募集资金所投的项目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

(二)再融资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一般处于成长期,由于高成长性决定其后期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再融资问题将成为其核心问题。上市企业再融资的方式包括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由于其发展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再融资中出现资金来源困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此外,市场的金融工具品种及融资方式的变动也会增加企业再融资的不确定性。最后,企业自身的筹资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再融资风险增加。

(三)经营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处于成长初期,其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主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成熟企业相比不够强;其次,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普遍特点是规模小、业务单一、依赖大客户。经营过程中任何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及价值的变动,增加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风险的可能性,其面临的经营风险不可小觑,市场变化时也易受到冲击。

(四)流动性风险

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盈余资金的低效管理,可能致使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增加。如果企业严重依赖税收优惠政策,一旦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现金流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企业运营中的“应收账款挂账”构成了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潜伏着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五)收益分配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由于高成长性疯狂融资,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企业对其募集来的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导致了大笔闲置资金长时间存放于银行,使得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市盈率失去意义,无形中增加企业的未来收益分配风险。其次,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权集中,大股东为了套现极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现金分红,也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同时,企业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导致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也增加了收益分配风险。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很容易给这些本来就不太稳定的企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防控。

(一)建立健全创业板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创业板上市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企业的其他管理如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管理等密切相关,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向外扩散,“以点及面”地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创业板上市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保证其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规避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而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完善经理层激励机制等。首先,做到股权清晰、控股权适度分散、稳定;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企业的管理层也应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不断更新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其次,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营造防患于未然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树立全员财务风险意识

根据美国政府财务官协会(GFOA)(2004)的观点,任何真正全面的内部控制框架都必须具有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评价。处于首要位置的便是控制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一定是处理特定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而不是在真空中运行。在控制环境的诸多要素中,人又是控制环境的决定因素。除了管理层和治理层,它还需要引起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高度重视,此时,管理层应当积极主动,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通过领导力传递给公司中的每一位员工,在整个公司内营造一种重视财务风险防范的氛围,将财务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并协作建立起企业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

(四)加强内部审核监督,强制信息披露

创业财务风险范文第2篇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基本分析与评价

的基本比率分析

在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时,我们往往要首先分析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扣除用现金支付本期经营活动的支出后,用“现金”偿还负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支付能力的评价用充足率来表示:

充足率=经营活动净额/负债偿付额+资本性支出额+股利(利润)支付额

笔者认为,“充足率”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分析的最基本比率指标。因为它涵盖了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中的负债偿付、投资活动中的资本性支出及股利支付,贯通了各项主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支付能力及风险。一般认为,该指标应大于1,并且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不能满足必要的运用及支出。例如:创业板某企业某年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净额为400万元,本年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200万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为250万元,对外分配利润为50万元,该企业的充足率为400/(200+250+50)=0.8。但如果就此得出企业经营收现能力较差,财务状况不好的结论,就有可能属于错误判断。原因如下:假如,该企业的“三项”支出数(200+250+50)不折不扣地完全是按计划支付的——债务全部偿还,内部投资项目全部到位,“红利”也全部分配给投资者,即使有20%的缺口,企业还能用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弥补这一不足,即使使用减少“现金”置存额的方法弥补,企业财务前景仍然乐观。但是如果债务的偿还,项目的投资以及“红利”的分配只完成了计划的50%,即(200+250+50)×50%=250万元,那么这个指标的数值将会提高到1.6(400/250),常规分析的结论将十分乐观。如果得出企业很充足,支付能力很强的结论,则又进入了财务分析的误区。因为该企业有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许多应支付的现金尚未支付,以后年度的压力将会增加,负担将会更加沉重,财务状况实际是不佳的。

对于上述指标评价,应结合企业内部决策的计划来进行,并与企业历年水平比较,与同行业水平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一般来讲,如果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充足率都大于1,则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满足偿债、扩大生产、分配利润等必要支出后还有盈余,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是良好的。那么,作为供应商来讲,可考虑与之赊销货物;作为投资者来讲,将来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赚取“红利”,进而增强继续投资于该企业的信心。

2.分析的基本评价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可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发现企业在经营与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当前、未来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业当前和以前各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它本身也有一些缺陷,诸如受信息不对称的限制、行业特点的差异性、公司所处生命周期及规模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差异及变化等,甚至有时会出现假账。为此,有些市场人士和一部分投资者甚至于全盘否定其作用。很显然,片面地强调或者全盘地否定都是不足取的。所以,在理性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财务报表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作出动态的行业性强的稳健分析。笔者认为,注意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表外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不失为弥补本身缺陷的一种好的方法。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分析

1.上市公司的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可列表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掌握本公司的各项活动中的变动规律、变动趋势、公司经营周期所处的阶段及异常变化等情况。其中:(1)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2)流出结构分析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3)流入流出比分析即分为经营活动的入流出比(此比值越大越好);投资活动现金的流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应小较好,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此比值应大较好);筹资活动的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较大较好)。财务分析者可以利用入和流出结构的历史比较和同业比较,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经营活动应是正数,投资活动是负数,筹资活动的应是正负相间的。如果上市公司经营的结构百分比具有代表性(可用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数),财务分析者还可根据它们和计划销售额来预测未来的经营。

2.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分析

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公司资产经过正常秩序,无重大损失地转化为现金以及公司债务契约或其他付现契约履行的能力,它是蕴涵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动态意义上的偿付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能反映流动性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流动资产重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化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也不能转为现金;应收账款会有一定的坏账发生。许多公司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而加大财务风险,导致最终破产。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所以必须用上市公司债务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其真实的偿债能力。主要分析指标包括:(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2)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上述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越快,流量越大,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内部控制合理有效,从而偿债能力与对外筹资能力就越强,公司流动性越好,抗风险能力越高。一般来说,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负债比不但可以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还可以预测出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如果该比率大于40% ,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而现金债务总额比是评估公司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预测公司破产的可靠指标。该指标越高,公司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对于处于高投资高融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资产流动性分析固然必要,但债务的比率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3.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

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资资源的比值。它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投入资源可以是主营业务收入、公司总资产、净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股本等。具体指标有: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大小,即销售收入的货款回收率,既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公司生产商品的市场畅销与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其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每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的资金流量,它通常高于每股收益,但不能替代每股收益。因为没有减去。它能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比值越大越好,可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评价上市公司资源配置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处于创业期到成长期,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折射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4.上市公司的财务弹性分析

所谓财务弹性是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叫财务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以经营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具体指标包括: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该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自给率越高,对外借资金依赖性越小,财务风险越小。此指标达到1时,说明公司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公司有一定的成长潜力。若小于1 ,则说明公司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财务杠杆,但会加大公司财务风险。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此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公司运用股利分配政策的余地越大。

以上两个比率越大,说明上市公司财务弹性越大,适应各种环境和资金需求的灵活性越强,抗风险的能力越大。这种抗风险能力的分析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来说特别重要。

5.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是企业公开报告收益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离差程度。它是完整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的综合。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收益的比例关系。由于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主要受到会计政策的变化和选择,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间,公司对自行列支成本的选择,以及管理者的财务决策等因素的影响,评价公司收益质量的财务比率是营运指数。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其中:经营应得现金是指经营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可以通过计算营运指数对公司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有些项目如折旧、资产摊销、信用政策等虽不影响经营活动的但会影响公司的损益,使当期会计收益与经营活动不一致,但是两者应大体相近。

因此,若营运指数大于或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收益质量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收益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收益质量较差,有虚盈实亏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分析会计方法或会计估计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理财措施,改变企业的营销策略,提高公司的收益质量。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和控制手段选择

1.上市公司的风险

从目前创业板上市资源的情况看,上市公司大量集中在新技术、新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这些企业的发展历史不长,经营的稳定性整体上低于主板公司,经营风险较大,投资风险也大于主板的。 此外,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主打概念“两高六新”中的技术创新,其在面对市场时,科技转化为产品存不确定性;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管离职,技术有外泄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在带来巨大机遇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

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股价变现时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撮合成交的速度。因为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发行的股数少,且公司经营不稳定,从理论上讲,股本较小的企业,往往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变现难度也较大,如果想要及时兑现,则需要价格让利的幅度更大。

3.估值风险

创业板市场上的企业,无形资产比重高、成长性好、经营不确定性大,主板市场中传统的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市盈率(PE)等估值指标在创业板上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果简单地将主板市场的投资策略、分析方法复制到创业板企业中去,投资风险会被放大。此外,创业板市场还会涌现一些行业划分更细更专业的企业,投资者要想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些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

4.操作风险

创业板交易规则与主板市场相比有所不同。在活跃市场的同时,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弹性大大增加,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高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投资者很有必要在投资创业板之前认真学习创业板的交易规则。

5.信息不对称和理解偏差风险

除了传统主板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诚信风险,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殊,技术含量比较高,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有相当的难度,难以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6.盲目炒作风险

创业板市场设立初期,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难免出现短暂的过度“繁荣”,盲目追高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此外,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水平有限,不能以投资组合来规避单个企业的非系统性风险。所以,过度投机炒作不仅对于投资者来说容易引发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对创业板市场长久发展不利。

7.退市风险

创业财务风险范文第3篇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充裕资金保证,而且主要资金都来源于自有资金,来源渠道十分单一。现在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有奖学金、在校做兼职收入等,这些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一般不够,不足部分一般是向家人要,或者向亲朋好友借,基本没有其他办法。大学生的融资手段受限主要是他们的信用等级无法评定和拥有的资产规模有限,所以无法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

(二)资金应用缺乏合理安排 有些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并不多,可为何没有持续经营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有些资金是不能动的,否则会使企业失去很好的发展机会。一位大学生在大学城开网店,公司的定单每天基本上维持在30~50 单,日常资金量比较稳定。有一次物流公司因油费上升要提价5~10%,否则不发货,公司把原有20%的浮游资金用来拓展其他业务,结果一时筹不到足额资金,因规模小和物流公司没有任何议价能力,结果公司的信用等级急跌,后来该公司牺牲其他业务来重整网店,但此时已经失去很大的市场份额。可见对一个资金紧缺的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公司而言,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

(三)缺乏成本意识 现在大学生一般都学过一些财务知识,知道一些有关成本的概念,但在实际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创业初期缺乏全盘成本意识。在创业过程中有几个项目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是房租、水电、交通和通讯费;其次是广告费用;最后是人工费。随着公司业务的展开还有许多其他费用。可见公司的成本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因为成本压缩就是利润。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资金的来源单一,如何寻找更多资金来源是很多创业者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有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常见有向银行举债或向债权人发行债券两种形式,权益性融资表现为发行股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也可以借鉴上市公司的一些做法。

首先,创业者可以通过适度的负债。由于大学生的资产规模有限和信用等级不好评估,所以获得银行信贷额度是很难的,这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贷款政策。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商业信用,比如在进料时不用现款提货,尽量争取更长的信用期限,这样就相当于获取一笔无息贷款;在卖自己的商品或提供劳务时可以采用现金折扣的形式,可以吸引客户提前还款,加速资金的回笼速度。在创业初期所需要的设备或固定资产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获得,比如需要一台设备,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对一个初始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是天文数字,但没有设备又无法正常运营。这里可与合作方签一份租赁协议。最好是签一份经营性租赁协议,目的是自己有大量的现金时,可以买一个性能更完善的设备。

其次,通过设立股份的形式筹集资金。对于一个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有创业的头脑外,还要有一个团结的团队,这样就可以分散很多风险。在创业初期团队成员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股本,这时一定要以现金的形式进行入股,其他形式在此时很难评估,而且在创业初期现金特别紧张。在企业试营业之前这段时间里,原始股东每个月的工资不进行现金支付,而增加各自的股本,这样大家就可以同舟共济,极大提高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

最后,对一个初始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资金节流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平时的资金节约使用,会给企业日常的运营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专款专用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错误地认为,创业时就是缺钱,缺钱是大多数创业者失败的重要理由。实际上缺钱是一个结果,如果在创业过程中合理规划资金应用可能就不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在创业阶段资金链断裂是常态,因为这个时候企业没有现金流入,资金循环是单向的,所以资金链断裂后很难修复。上市公司则具有强大的资金链修复能力,因为它有大量的现金流入公司,可以及时补充现金的缺口。这样看来,在初始创业时必须有“专款专用”的意识,否则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如何做到“专款专用”?首先要做一份资金计划报告单,对资金用途做一个合理规划,比如投资固定资产的资金必须足额,否则企业无法开张,要保持一定量的浮游资金作为预防性和交易性需要。最忌讳的是不可以把短期的资金作为长期投资使用,因为长期投资的回收期长且速度慢,很容易使资金链断裂。也不可以把长期资金作为短期资金使用,因为这样的资金成本较大。

(三)加强成本控制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成本有时候考虑不全面,导致入不敷出。创业初期的成本主要包括房屋租赁中介费用和租金、基本设备采购、人员招聘、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等费用,这些成本有些是可控成本,有些是不可控成本,其中可控成本又分为可控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创业初期一定要核算可控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为创业者通过对这些费用的控制可以提升盈利能力。在可控变动成本中员工工资和材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大,如果没有考虑到成本就很容易出现工人怠工和库存积压的现象。调查发现资金链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成本意识,有时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度调查,就购买大量材料,投料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没有销路,增加产成品的库存压力,过剩产能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当期的成本,很快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且是不可修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外资的注入或整体转让,否则这家企业就倒闭了。总之,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在创业准备阶段就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创业过程中提高生存能力,从而在企业正常运营阶段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创业财务风险范文第4篇

(一)出资人之间财务目标不一致

创新型企业因为研发的需要,往往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创新型公司一般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但随着国内证券市场开通创业板块,降低上市门槛,不少创新型企业通过上市来获得融资,也就相对于之前,产生了更多的股东,尤其产生了流通性股东和非流通性股东的差异。对于流通股的股东来说,他们的财务目标在于股票价格如何实现上扬;而对于持有非流通股股东来说,他们的财务目标却在于如何实现净资产的升值,这两种股东的财务目标并不一致。根据目前创新型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决定了其必然受到力量较大一方( 非流通股股东) 的控制。因此在保护持有流通股的股东利益的问题上,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二)监事会的财务监控机制失效

一是监事会成员的任免机制方面。法律规定了监事会的成员通过股东大会和职工大会选举产生。就制度设计而言,董事会、监事会人员是分离而且相对独立的,但事实上并非不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董事会上掌控了股东大会的监事选举,导致了被监督人选举监督人的现象;另外,监事会主席、监事的职位升迁及薪酬待遇,也是要由董事长、总经理来决定,这种利益冲突,大大削弱了监事会的独立性。因此,我国公司监事任免机制的设计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这种任免机制,造成了日后不可能真正的监控提名当选监事的董事会管理层。

二是监事会成员结构方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监事应当具备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者相关的工作经验。监事会的成员和结构应该保证监事会能够独立而且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但是,我国创新型企业受整体环境的影响,对于监事会人员的选拔往往不能按章进行,技能水平的缺失使监事会的工作呈现纸上谈兵的特点。

三是对监事会成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目前,缺乏对监事会成员进行必要的激励和约束的措施很普遍,同时也普遍的缺乏对监事业绩的进行有效评估的评估体系。目前现实的情况就是大部分公司的监事领取的报酬不高,与经理层比较而言,报酬要低得多,股权激励计划也没有针对监事。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董事会、管理层掌控着监事的报酬、申领监控费用,对监事工作的考核结果和其职务、薪金的升降并不相关,监事“监”与“不监”没有多少区别,其监督效果甚微。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违规或侵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况下,监事会常常以不知情进行推脱,这也从侧面说明,约束监事会缺乏有力的机制。

(三)内审效能有限

虽然目前针对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但总体而言,企业的内审环境不太乐观。不少企业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和作用的充分认识,内部审计部门在许多企业中被把看做是非创造价值部门,它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在内部审计工作上投入足够的资源;有的企业对内部审计怀有畏惧心理,持有怀疑态度,对内部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因此缺乏对内审工作的足够重视造成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目前在大多数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意义上的账簿、报表审计。内审部门的注意力仍局限于查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监督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充分的涉及其他经营或管理领域,因此就也没有办法对企业各种风险的进行综合判断及综合治理,也无法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二、创新型企业财务风险监控机制的有效应用对策

(一)财务目标协同化

财务目标协同化应做到出资人财务目标一致。股份的非流通导致了上市公司股东财务目标和利益发生差异。实行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由市场来决定股票持有人的利益和财富。同时,鉴于目前我国国有股权的特殊性,为了加强国有股股东对股价的关注和依附程度,在股票全流通后,以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国有股价值的增值幅度为主要依据的管理和经营层考核评价机制应当被建立起来。为了使董事和经理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经营和管理效率对其利益甚至是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就应当对国有股持股单位和所委派的董事以及董事会聘任的经理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财务监控效能发挥

赋予监事会对董事、经理薪酬的建议权和对董事的提名权,以监事会名义召集临时股东大会权,享有在法定条件下代表公司权,在公司预算中将监事会业务经费单列,由监事会掌管,用于支付监事调研、聘请外部审计、律师机构以及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职工进行交流等费用。监事会应该拥有对独立董事提名和解聘的否决权。赋予监事会内部审计的权力。解聘或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提案应由监事会提出。

(三)研发资金有效投入

建立有效的研发资金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应立足于市场。首先,要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明确企业研发活动中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建立经营者风险决策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以健全的奖惩体系为前提,鼓励研发人员在公平竞争中进行研发资金的经营管理活动并享受风险经营的收益,同时,要确保研发人员能够担负起风险责任,承担风险损失。其次,企业要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在研发资金管理活动中,实时监控企业的潜在风险。使财务预警系统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对财务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立刻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确保研发资金的有效投入。

(四)内审效能充分运用

一是改变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方式。首先,内部审计应该突破传统方式中的单纯的、事后审计,发挥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积极作用,从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为了逐步实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需要通 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实时操作平台。在对现有的传统审计方法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逐步开发拓展新的审计方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经济计量模型等量化分析评价方法,找出真正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使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得到提高。二是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为了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要求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主要是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实际操作,有人负责指导监督,有人员负责考核,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并能分清责任。■

参考文献

[1] 曹跃杰. 创新型企业特征初探.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J],2012(01):21-26.

[2] 陈亮. 软件企业财务风险与监控系统构建[J]. 当代经济. 2008(04) :6-9

[3] 郭韬,史竹青 创新型企业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9):18-23

创业财务风险范文第5篇

一航运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进行风险防范。风险管理主要是经济部门的职责,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应用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实现风险控制和风险最小化。航运业是高风险行业,全面识别和跟踪风险、并积极采取应对机制才能取得持续发展,风险管理这一概念已经渗透到航运业之中,帮助航运业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一)航运业风险的特点

1航运业的财务风险首先具有客观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航运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只能尽量的去识别出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进行风险应对策略。航运业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承受策略,但是航运业做不到风险消灭。

2财务风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航运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需要通过未来事件的发展趋势才能确定,航运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面临企业可能会应对的各种风险。

3航运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损失性。

财务风险必定会有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没有损失的可能的话,那么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就是没有意义的。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的宗旨就是将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最小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人员方面的伤亡,还会给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极大的冲击。

(二)航运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航运业首先面临的是筹资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航运业无法偿还到期的本金或者到期的资本成本的风险。筹资风险可以划分为偿还的风险和清算的风险,当航运业的资金结构不符合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决策没有科学性或者在筹资的事前和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都会产生筹资的风险。船队规模过大造成巨大经营压力:船舶置入成本在企业成本结构中占比重较高,固定成本过高将急剧增加企业经营压力;

航运业在生产经营之中还要面临着战略决策风险,它主要包括规划决策风险和多元化经营决策风险。船队规模过大造成现金流紧张:船舶保有成本大,船队规模过大易引发企业现金流紧张;船队规模过大风险高发:目前船价低迷,容易诱发航运企业投资冲动;而运价预计在中短期还将继续下探,行业景气前景不甚明朗,进一步增大了船队规划决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航运业在和客户进行交易的过程之中会产生资金的回收风险。客户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会导致航运业无法及时收到资金,航运业资金周转不灵;如果客户破产或者清算,企业将无法收回其全部的欠款,企业就会形成呆账或者坏账,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

航运业在经营成果的分配上还面临着剩余收益分配的风险。收益分配政策影响着企业下次所需资本垫资时的资金来源,它会制约资本价值的规模。此外,航运业还面临着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影响着航运业的生产和运营。

二航运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策略探究

(一)筹资风险的管理

航运业要把负债的规模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航运业的借款数额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部门规章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航运业还应该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偿债能力水平,确保企业的对项目的选择、对市场的预计、对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率有一个完美的预计,保证企业的负债水平在合理的程度上。

航运业对企业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比例选择上要仔细斟酌。只有确保负债结构的合理规模,才能确保负债的适度性。合理的负债结构对于航运业安排资金的使用、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都有极大的作用。航运业要合理的安排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比例,保证短期内偿债能力和长期内的资本变现能力。

航运业要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公司应该尽可能的争取多个筹资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避免过于依赖某一个金融机构,这样有利于企业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也方便企业进行dylw.net 学术参考网多家比较,把企业的筹资成本降到最低。

航运业还应该时刻关注着利率和汇率的变化。风险管理人员要时刻把握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预测利率的变化趋势,在预计利率上涨之时,要尽可能的进行长期、固定利率的筹资,在预测利率下降之时,把目前的借款偿还,并在以后进行短期的借款。风险管理人员还应该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筹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管理

航运业在风险投资之前,要经过认真的论证和考察,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航运业要仔细的进行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分析,把企业面临的政府风险、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和竞争对手的情况都一一考察清楚。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出具可行性分析报告,把企业进行项目投资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都陈述清楚,给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最大的信息帮助。

航运业在生产经营之中应该注重投资风险的管理。航运业可以把闲置资金投资于风险小的项目之中,以平衡企业对于高风险项目的投资;航运业还要时刻对国内外市场的状况进行调研,保证企业能够持有市场情况的第一手信息;航运业还应该时刻关注利率的变化,为项目的现金流量做出最准确的预计。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

航运业要选择好合适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财务状况良好、诚信度较高的客户,企业可以采取赊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在结算时也可以允许客户进行分期结算、商业汇票的方式进行结算;财务状况堪忧、诚信有污点的客户,航运业要尽可能采取现金收款的方式进行销售,结算时可以要求客户提供支票和汇兑的方式结算。

航运业也要制定合适的收账政策,保证货款的及时回收,对于那些逾期仍未结清的欠款的客户,财务人员要加紧催收。企业还应该货款回收的可能性,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认真的预计坏账的可能和坏账的金额。

参考文献

[1]孟旭东.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国水运[J].2010-4

[2]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财经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