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实务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实物展示法
即借助凭证如发货票(或挂图)等实物形态的展示,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析“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时,老师可在课堂上利用挂图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张某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然后根据其上、下、左、右结构和栏目的内容,逐项推得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这种教学方法,与笼统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又可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范操作法
即通过教学人员或学生对某一会计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介绍“银行汇票结算业务办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模拟银行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教学:将一部分学生分为“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三组,其余学生旁听,由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办理“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各自应办理的手续,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核算手续进行系统的讲述。采用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沟通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相关对比法
即对相关教学内容,采取对比或对照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中,针对教材的内容及企业核算特点可采用以下两种对比方式:
1购进、销售对比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购买行为和销售行为,购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各自进行着商品购进或商品销售的核算。如果是作为供货方,则按销售方法进行核算;如果是购进方,则按购进方法进行核算。为了让学生掌握购销两个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据这一相关内容,在讲授时,把这两方面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的动态分析中,系统地掌握购进、销售核算方法。
2批发、零售对比
商业企业的商品流转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两个基本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是不同的,因而对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库存商品分别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后者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用相关对比法,在对比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这两种核算的前提条件、方法,账务处理的区别及要求。采取相关对比法,既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可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比喻、举例法
即通过比喻、列举实例,来达到教学目的或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列举经济业务实例,来讲授会计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拟想要阐释的另一事物,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转移。如在讲授“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关系”时,在进行基本原理讲述的基础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来比喻,并借助手势、语言的表达,来形象、生动地说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企业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二者的数额相等”的原理,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绘制图表法
即利用绘制的图表或直接在课堂板书的图表,来讲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比文字表达更为清晰。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可通过绘制会计核算程序图表,来讲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并把各种会计核算的记账程序图加以比较,可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即登记总账的依据。这样,既可使学生从清晰的图表中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同时又可使学生在图表的比较中掌握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丁字账户法
即以“丁”字形结构,来代替账户结构讲授教学内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账务处理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分录所列对应账户的结构和账户对应关系,又利于教师对具体账户结构的板书。如讲授“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时,在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以外,还可以用丁字形账户图示(核算程序图)来强化学生对所述账务处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作业讲评法
即在课堂上,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这门课程技术性、操作性强,作业练习量较大,而中专班学生入校前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肤浅,这样在作业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问题。教师一要筛选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利用电教手段在班级进行展示,组织全体学生分析错误类型、原因及纠错方法;其次,可以把财务管理中和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渗透到教学中,师生一道进行剖析、讲评,加深学生对其错误原因的认识,以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法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具体区别
3.大学院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4.财务会计实务学习心得总结
[关键词]会计专业技能 财务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55-0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会计教育已从重理论的教学理念向重实践应用转变,在开设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配备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以提高学生的财务综合能力,努力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顶岗实践,力争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一、从企业角度分析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一)对会计人员学历的要求
大多数小企业对学历并没有要求,大中型企业要求本科学历,个别企业需要研究生学历。这说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只要自身业务能力扎实,完全可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
(二)对会计人员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
会计岗位是企业的重要岗位,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会计人员是企业的管家,直接掌握财政大权,每天跟钱打交道,要有坚定的意志抑制各种诱惑,保持自身的廉洁。
会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枯燥繁杂,会计人员必须要克服种种不良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笔业务,对好每一笔账,管好每一分钱。
(三)对会计人员财务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
1.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
调查企业普遍认为会计人员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衡量的依据就是各种证书。绝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超过半数的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具备初级会计师资格。这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双证毕业”的要求是吻合的。
2.会计技能过硬,能够顶岗实践
为了自身的效益,企业迫切希望招聘到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的会计人员,降低对员工的培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数量少,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各种技能是否具备,就成了企业选择会计人员的考量依据。
3.具有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毕业生工作经验薄弱是个不争的事实,企业领导希望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分析处理,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其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尤其是在企业使用财务软件的情况下,财务分析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4.其他体现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
部分大中型企业还提出会计人员应具备4级以上大学英语水平,尤其是外贸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积极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软件记账,对会计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除以上能力要求之外,用人单位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要求能够体现企业的员工素质、处事能力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从会计毕业生角度分析
(一)就业岗位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能够找到与会计相关的职业,因为企业的性质多种多样,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成本核算、出纳和收银、会计、仓管、营销等岗位。
(二)对学校开设课程的看法
几乎所有的毕业生认为课程的开设应围绕岗位的情况,分岗位加强实践教学,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中。
(三)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
大多数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时具备的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有:1.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与实际工作有一些差异。因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学生很难找到实习单位进行分阶段的实习。2.沟通协调能力较差。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得到企业的赞赏,因为会计需要与税务、银行等部门进行沟通,为企业发展赢得外部发展条件。
三、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1.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具体开设的课程有:“会计基础实训”,作为会计工作的认识实习,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基础与实务”的内容运用到会计工作中,给学生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会计方法;“出纳理论与实务”,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包括点钞、书写、银行业务等;“会计综合实训”开设在“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之后,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把所学的财务会计的知识运用到实务中;“会计电算化实训”结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的运用。此外,在“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课程中,也加入了实践内容,指导学生完成纳税申报表,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等。
2.加强硬软件投资,给学生创造模拟会计工作环境
会计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会计实习基地难以实现。软件的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会计的工作流程,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将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票据。
3.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鼓励专业老师下企业了解真实的会计业务流程,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学生的能力,并且鼓励老师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结合岗位特点,提高操作技能(见右表)
(三)结合企业需要,引导学生取得资格证书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并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让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加具有竞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肯干的思想,又要有发展的眼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体系。
(四)利用会计专业社团,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会计天地是会计专业社团,建立的时间比较长,但一直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利用起来。会计社团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讲座、会计技能大赛等,为专业建设和专业学习提供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校园网上的会计模拟实训软件,配合课程教学积极主动参与训练,以赛促学,让学生切实提高会计技能,提高综合专业素质,提高综合竞争力。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学习的革命,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及时了解财经政策的变化,缩短学校教学内容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距离,做到与用人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会计综合业务能力,提升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家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会计专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中都明确和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老师,事实证明“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主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一、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高职教育形成了多方面的挑战,使高职教育面临日益复杂而艰难的任务,这就要求承担高职教育重任的“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当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业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外,还应通晓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心理,能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技能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因此“双师型”教师要特别强调以下这几方面的能力。
1.特殊教学能力。理论教学能力是身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作为高职会计“双师型”专业教师,一是能够通过专业调研、市场分析、走访实习生单位和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相应课程的调整,并根据实习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高职会计教师应具有主编自己所任教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并能指导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及毕业论文的能力;三是高职会计教师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能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和情景设置,突出重难点,有层次性、科学性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递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性。
2.专业技术能力。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会计教育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实际的生产过程、社会技术服务及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征紧密的结合起来。这就对我们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不同行业会计岗位及相关联岗位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及素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技能和职业知识,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以实际行业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真实的参与社会实践,掌握专业技能。
3.科研能力。对于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而言,科研能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因此“双师型”教师要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课程教材(讲义);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4.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既要在校园内与其他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又要在校外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往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实训等。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因此其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5.管理能力。教师不仅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内外实际和毕业设计的参与与组织管理者,这也就要求我们会计“双师型”教师要对各行各业的会计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行业问题一一解答。财税制度瞬息万变,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也要主动的补充和更新知识,对行业内的动态了如指掌,懂得企业的运作规律和各行业的生产流程,具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和参加各种会计竞赛的能力。
6.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和教学是教师的两条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应该随着行业的变化,调查研究、收集各类行业资料设计出适合实际的案例,也可以把企业实际碰到的问题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并将这类课题引入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也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分析问题。
二、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必然是以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结构。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发展,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
(1)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科技开发、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的办学体系,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虽初具规模,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通过岗位实践锻炼使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仍然偏低。同时,由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生比超过1:20,甚至有的学校高达1:30,大多数任课教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同时又要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所以无暇参加专业实践培训,使会计教学与会计实务有些脱钩,影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2)师资培训经费不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政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专项经费投入普遍偏低,主要依靠自筹培训经费。而多数高职院校忙于扩大规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使原本有限的培训经费更加紧张,经费的紧缺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3)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师资队伍管理有待加强。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近年来各院校虽然有所重视,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总体来说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没有足够重视,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4)缺乏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尤其是中年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近几年,有些院校虽然硕士学位所占比重增大,但很多是通过业余进修的,没有通过严格正规的教学与学位考试,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并没有提高。同时,对于“双师型”教师而言,部分教师只是在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拥有讲师或副教授职称的同时,通过考试获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经济师”等资格证书,但缺乏到企业专业实践的经历,也不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可以说只是名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很难保障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1.制订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拥有讲师或副教授等职称证书;二是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师或经济师等资格证书,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相应的职业能力,具有丰富的会计核算能力与财务分析能力。所以,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双师型”教师的涵义,不能简单地将“双师型”教师等同于持有“双证书”或“双职称”的教师,不管该证书是否与本专业相关、以何种方式取得,也不管该教师是否具备与所持证书相对应的职业能力。
2.内培外引,加快“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对现有专业会计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制度,帮助会计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骨干会计教师和在职研究生的职业资格培训。“双师型”会计教师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学校工作实际。同时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求专业会计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提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会计教师一人双肩挑。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会计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提高专业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出台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引进高素质优秀人才,充实会计教师队伍,实现多渠道解决高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来源问题。积极引进相关企业高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会计教师基本条件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充实专业会计教师队伍,作为必要的补充。聘请企业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建设咨询,并担任兼职会计教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兼职会计教师网。通过这些,会计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管理一线的财务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并在和学校其他会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
3.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高职院校应在制度、资金、设备、保障等方面实行政策优惠。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学名师和优秀团队建设,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锻炼空间,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引进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的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脱产、半脱产等有效途径攻读学位。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外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参观、考察或做访问学者,使教师具有国际意识和视野,提升业务水平。
4.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为了尽快建立满足高职教育需要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学院应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对“双师素质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使“双师素质型”标准成为专业教师努力的方向.改变专业教师的工作环境,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为“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成立专业组织,制定和完善“双师素质型”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除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外,政府有关方面对学校从企业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评聘工程技术职称等方面,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总之,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关键在会计教师,而构建“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是职教办学的特色,只有具备了一支“高学历、业务精、技能尖”的“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使会计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高职教育,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纪平,余谦.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6)
[2]吴海英.对建设“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刘素婷.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3)
[4]胡娟.江西省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企业导报.2010(8)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公司;工学结合
1 目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题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以职业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财经类的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几乎所有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有1~3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这也可以看出企业十分注重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校内模拟的“检验型”实训和校外企业参观的“松散型”实训。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实际工作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资料涉及企业的机密信息,企业往往由于担心商业机密资料外泄而拒绝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所以很多学校的校外企业参观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很难见到真正的账目。所以引财务公司进驻学校,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就尤为重要。
创建校内财务公司就是引社会上的财务公司进入学校,财务公司既是员工上班的地方,也是免费让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地方。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的会计咨询公司对外承揽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培训等业务,并以此为平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全真会计职业技能训练。创建校内财务公司是集学生学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为一体,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有机体。
2 创建校内财务公司的过程
(一)寻找合适的财务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可以合作的财务公司,譬如: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这些公司会计专业性强,1-4月份业务又多,他们也需要一些会计专业生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会计事务。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财务公司应接受学生的实训、实习,并能给学生一些会计实务上的帮助,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校内真账实验室。
(二)双方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校内财务公司和学校的专业老师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校内的实训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共同创建校内仿真实训室,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见到真实的支票、发票等,老师可以复印票据供学生练习填写,创建真实的实训环境,完成实践性教学;第二步,安排学生在校企合作成立的财务公司,参与企业记账业务,让学生进行真实业务为基础的生产性实训;第三步,接受毕业前的学生进人财务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和顶岗工作。这样,学生能够真正的实现技能型、应用型的结合,为将来进入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三)安排财务公司的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加强企业对教学的指导。学校应引进更多有工作经验的专家任兼职教师。会计工作是一项规范、严谨、精密的工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让财务中心的专家走进课堂,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深化校企合作。
3 建立校内财务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及地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及省教委多次文件: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示范性实训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实训基地。例如:教育部2006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教育部2011年《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二)对财务公司极具吸引力。财务公司的启动及运作资金需要量在2万至3万元左右,再加上学校提供办公场地,广大师生员工又是最好的广告宣传者,虽说要接受学生的实习,但好多优秀的学生经过稍微的培训,就可以支撑起整个财务公司的业务。比如为一些企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事务,这些都对财务公司具有吸引力。
(三)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和重要性,导致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常常流于表面形式,而如果在校园内引进会计公司,能够接受老师及学生的实习,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4 引财务公司进校是一项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提升了学校形象。校内建立财务公司,是有名又有实的实训基地,而且该实习基地非常稳定,学校不用每年为学生找实习单位而犯愁,同时有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及家长也有吸引力,学校的生源也会越来越好。
(二)降低了财务公司的成本。由学校提供经营场所和部分资金,降低了财务公司的开业成本;安排学生和老师担任记账、报税等工作,而付给老师和学生的薪水相对全职工作人员来说较低,降低了财务公司的人工成本。另外,顶岗实习学生能帮助企业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企业还能在顶岗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企业队伍。
(三)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师参与财务公司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会计专业能力,锻炼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员工和会计业务的接触,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手段,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得到了技能;从优秀毕业生中吸收员工,企业得到了人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学校得到了发展。所以,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审计市场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19-02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将资源重点投入到某个或某几个特定行业,凭借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行业积累的行业知识和行业审计经验而明显区别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并逐渐成为某个或某几个特定行业的行业专家的过程。
行业专门化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某种或少数几种行业的审计业务中培育了特殊专长,在这些行业的审计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是会计师事务所基于对行业知识和行业审计专长的高度重视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战略和市场竞争策略。由于可以同时为事务所提供差异化的能力和规模竞争优势,行业专门化已成为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种主要竞争战略。随着行业专门化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行业专门化使得审计服务成为一种有差异的产品,其产生和发展也是由于审计市场有对这种差异产品的需求所致。
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资源的行业市场占有率低
对于采掘业类企业,审计该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达17家,其中有11家都只拥有一家该行业的客户,每个事务所平均只占有1.6家客户资源。在该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只拥有其中的6家客户资源,市场占有率为21.43%。在制造业,共有1 476家上市公司,行业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其中的203家,客户资源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3.75%。在综合类,上市公司8l家,而参与该行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就达34家,平均每家不到2.4家客户资源,市场排名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拥有其中的14家,客户资源占有率只有18.52%左右,其他行业的客户资源拥有量也较低。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普遍不高,这意味着以行业细分的审计市场的市场结构依然是高度分散竞争的,市场集中度很低。客户资源在特定行业审计市场的占有率低,其直接后果是行业审计从业经验不高,行业审计专长难以培育,因而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敢在特定行业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
(二)行业客户资源分散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客户资源相当分散,行业专业化水平未普遍形成,行业专业化经营这一经营策略尚未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度重视。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服务于同一行业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特征的大量客户,无法在单个领域积累足够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因不具有行业审计资源的规模效应而导致了经验曲线的缺乏,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行业从事审计业务,其初始专用性投资成本不能合理进行分摊,在边际成本不能有效降低的情况下,竞争优势难以形成。
(三)缺乏对审计质量的有效需求
我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且仅有30余年短暂历史。中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运行机制,缺乏对审计质量的有效需求,这成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追求高审计质量的最根本的现实障碍。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在很多方面带有非常强的政府痕迹,上市资格、新股定价、增发、保牌都要面临政府的严格管制,上市公司的很多行为不是面对市场,而是面对政府和相应的管制机构,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审计服务需求成为一种取悦政府管制的行为,而不是一种自发的市场需要。
(四)国内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低
从审计市场结构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很低,竞争激烈,属于委托方掌握主动权的买方市场,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迫于竞争的压力急于争夺客户,而放弃了经营战略方向的长远考虑。另外,我国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业务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而特定地域内的客户资源毕竟有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发展。
(五)缺少对独立审计的质量要求
从会计师事务所自身来看,根据相关法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是由董事会提名,然后报经股东大会批准。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突出问题是董事会被大股东或内部人控制,再加上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缺位造成的对管理层监管的淡漠,致使国有股权被管理当局所操纵,这样,被审计者就成为委托者,缺少了对独立审计的质量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不会选择具有高审计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更不会重视事务所是不是具备行业专长,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缺失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不能带来审计收费溢价,会计师事务所也便不具有培育行业专长的动机。
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的发展对策
(一)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集中行业客户资源
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架构,科学地组织各部门和人员去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共同目标,才能从组织架构上为审计质量提供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设置和调整组织架构。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行特征并参照国内外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的设置情况,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架构设计要遵循依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征和发展目标,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信息通畅、提高运行效率和控制有效、培养行业专长的原则,具体的模式不是唯一的。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组织架构以直线制为主,会导致事务所本身权责不明确。应将直线职能型组织架构进行一定范围的修正,使中间层次的审计部门从传统的按业务类型进行混合管理方式转化为按行业服务线进行管理的方式,这样除了能保持原有直线职能型组织架构的信息通畅优势外,更主要的是建立行业审计专家部门。
(二)对专门化的行业进行专用性投资,建立品牌效应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其专用性投资就是其品牌资本或品牌声誉。审计声誉是一项机会成本很高的品牌专用性资产,具有一种来自于特定审计服务的较高专用性准则,除非价值受到重大损失,否则便不能从现有用途或事务所重新配置到其他地方。
对专门化的行业进行专用性投资建立品牌效应。可利用学习曲线加强了解某些特定行业,积累行业审计经验,丰富行业审计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并占据更大的审计市场份额,进而在该行业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事务所知名度。
(三)慎重选择专门化的行业
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门化前,要对行业进行细致的分析。不仅要研究行业当前的状况,还要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是金融危机过后,很多行业面临大洗牌,有些看似优质行业实则潜力有所下降。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行业的法律风险,以降低固有的审计风险。
(四)注重行业专门化人才的培养与激励
人力资源是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事务所要培养一个优秀的行业专门化人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并可以与国际CPA进行定期人才交流,学习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成熟后,还需要建立有力的激励和考核制度才能留住人才,并保证其工作效率,为事务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CPA必须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奖励和升职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保障。如建立业绩考评制度,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考核、评比,并依次进行奖励。应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比如员工提出了优秀的建议、考取了更优秀的职称等应予以奖励。还应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发展过程中的自身建设,培育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的意识。
(五)发展培育有效审计市场
1.促进形成高集中度的审计市场结构
在高集中度的审计市场中,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占据了不同行业中较大的市场份额,就会注重对相应行业的投资。同时可以避免在具有较多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下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现象,从而可以避免审计市场的混乱。
2.培育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审计行业专门化的动因就是为了获得审计溢价收入,通过行业专门化这种差异化战略提升事务所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我国的现行体制下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或者说是需求的程度不高,会计师事务所也就失去了发展行业专门化的动力。因此,发展行业专门化应该从根本着手,提高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六)加强审计市场监管
要优化审计市场结构,促进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审计市场的正常运行,而审计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定的市场监管。对审计市场的监管将以深化行业诚信建设,巩固和扩大执业质量检查制度改革成果,推动新审计准则和内控审计指引贯彻实施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理论与实践,强化风险导向检查理念的应用,规范系统风险检查程序,关注小型事务所检查工作的特点,切实增强检查手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行业监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推动事务所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执业质量和系统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Bikki Jaggi,Ferdinand A.Gul,Thomas Sing Chiu Lau.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 Accounting [J].Accounting
Horizons,2012,24-28.
[2] 陈丽红,张龙平.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研究述评及展望[J].会计研究,2011,(11):132-144.
[3] 陈翔.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4):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