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音方法

配音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配音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配音方法

配音方法范文第1篇

一、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需要生活化

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1、从生活环境中发现节奏感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在培养幼儿时我们应该时刻帮助引导他们发现并理解节奏。在自然界里,如流水的哗哗声、小羊的咩咩声、钟表的嘀哒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生活中,有炒菜声、洗碗声、街头的叫卖声等。通过这些幼儿身边的生活环境中的节奏声可启发引导孩子的节奏感。

2、通过语言环境培养节奏感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与交流思想的工具,音乐节奏的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因此,从小就让幼儿利用语言来学习节奏,不仅使幼儿容易掌握,而且富有生命力。在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后,可组织他们用语言来表现节奏。幼儿歌曲的歌词具有一定的韵律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节奏的表现。因此,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时,应该通过语言环境来培养。

二、通过律动培养幼儿节奏感

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动力。

通过律动教学还要提高幼儿音乐表现和感受能力。我们要结合幼儿熟悉的、模仿性强的、感兴趣的动作进行有意识地节奏训练。人的身体天生具有的本能节奏分别是:心脏跳动--无意识,呼息--无意识,但可受意念支配,行走--有意识。它们对节奏的学习,特别是身体节奏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行走是唯一完全受意念支配的节奏运动,同时它是儿童身体活动中的典型律动。因此,行走是儿童学习节奏的自然起点。

三、通过打击乐器培养幼儿节奏感

各种打击乐音色鲜明有特点,富于色彩性,容易激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用身体表现外,还可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打击乐器。首先让幼儿熟悉乐器的节奏,孩子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有清脆、浑厚,有长音、短音,教会幼儿配音时注意音量小的乐器多配碰铃、三角铁、串铃等,音量大的乐器少配大鼓、锣等,在节奏乐练习中,既可以培养节奏感,同时又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喜爱,提高幼儿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利用节奏乐,还为舞蹈、唱歌伴奏,造成非常生动活泼的局面,培养幼儿对集体活动的兴趣,训练幼儿在集体演奏时能互相协调一致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欲。

四、节奏感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节奏感首先是一种感知力,人对于声音音响具有聚合感知力,听火车运行发出的声音自然聚合成的一种节奏定式,到听钟表运行而发出的声音形成“嘀哒”节奏型,都是这种聚合感知力的体现。奥尔夫音乐教育利用人的这种潜能,将其诱发出来并进行训练,发展更为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鉴赏音乐的洞察力。这是音乐教学的入门,也是理解音乐的基础。当幼儿的感知能力加强,还会增强音乐记忆力。尤其节奏教学,并不像人们经常看到的就那么几种符号或简单的拍子,世界音乐宝库中的节奏,从最简单到最繁杂的,甚至还有恐怕一辈子找不到那种感觉的都有,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音乐中,人们创造的节奏丰富至极,是接受一般音乐教育的人所不想到的。人们常常在已熟悉比较简单的节奏之后要寻求更加细微,现加繁复的变化,而这些也使得人们的音乐感越加精细,越加丰富。通过节奏感的培养也为幼儿今后发展音乐表演技能奠定基础。在今后的音乐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配音方法范文第2篇

1、金银花养护时要在生长期3~5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2、还要将其种植在向阳处使它接受充足光照,并要在春秋每周施加薄肥一次。

3、还要及时进行枝叶的修剪,避免养分消耗过多,并可剪取健康枝条扦插在土壤中,从而让其生长旺盛。

(来源:文章屋网 )

配音方法范文第3篇

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美”的境界中,人的本质的确证和人的自由发展居于主导地位。‘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完美的展现。”投身教坛多年来结合实际,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观念转变实现自我

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实践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

首先,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一大群感情丰富对客观外界极有好奇心,极敏感的认知碰撞,得到情感交流,产生相互激励,师生由于教育工作结合认知碰撞,会使“教”与“学”双方受益。如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音乐艺术综合表现与创造能力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我快乐》《小鸟,请到这里来》《捉泥鳅》……

1.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从体验出发,激发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通过品尝不同味道的饮料产生不同的感受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2)运用生动的表情脸谱,激励学生创编动作和有节奏韵律的歌词。教学中,抓住“快乐、着急、幸福”,展开“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有表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引导;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伙伴

(1)游戏 品尝甜、辣不同味道饮料,大胆地把自身的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2)创编歌词。我高兴,我高兴,我就拍拍手,看大家一起拍拍手。我伤心,我伤心,我就抹抹泪,看大家一起抹抹泪。我生气,我生气,我就跺跺脚,看大家一起跺跺脚。我害怕,我害怕,我就摆摆手,看大家一起摆摆手

(3)按节奏读歌词。

3.焕发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能力,他们愿意上台表演,还高兴的说悄悄话,唱第一段他们说;“我真快乐”,唱三段边拍肩膀边说,我真幸福,另一名学生说:“我也是”,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新的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探索发现、创编创新表现,享受美的全过程,师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学习掌握技能技巧,感受到音乐美在不断升华。形成一种迅速生出创意或意象,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了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三、提高修养服务教学

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爱心与公正;耐心与自制;虚心与创新;童心与合群等,这是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领略艺术殿堂的魅力。十余年,我始终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拜访我市艺术届名家,先后进修音乐教育,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专业培训、声乐演唱技巧……通过近几年的充电,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中能够得心应手,训练场上鼓镲齐鸣充分证实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无限动力,我的课深受学生喜爱,课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足以激荡起学生愉悦的涟漪,给他们一个充满爱意的目光,便会收获学生一脸灿烂的阳光,师生互动欢歌笑语充满课堂。

四、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

1.表演进课堂:学生善于聆听,通过记忆歌词,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

2.创编进课堂:鼓励学生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知识进行大胆迁移。

3.器乐进课堂: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简易打击乐器到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综合能力的再现,追求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之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和谐高效音乐课堂的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游戏、理论与知识、实践与能力及情感交流会产生一种高尚的师生情谊,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万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2]刘玲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个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

配音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温室栽培;温度;光照;湿度;气体;肥力;调控技术

    温室包括各类玻璃温室、PC板温室、膜温室等。国内外温室栽培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其中以荷兰、以色列、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发展最快,我国温室栽培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10多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许多栽培者在生产过程中对温室内环境因子调控技术掌握不到位[1-3],造成温室栽培没有发挥出应有效益,甚至亏本。因此,掌握温室内环境因子的调控技术是决定温室栽培成败的关键。

    1温室内温度调控技术

    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同化产物的运输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极端的高温与低温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使植株死亡。土壤温度对作物生育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地温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根系吸收营养和水分,而且还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采用温室的主要目的是在植物不适于露地栽培的季节进行栽培,因此温度就成为温室环境调控中的一个重要因子[4-6]。目前,对温度的控制主要有保温、加温和降温几个方面。

    1.1保温技术

    一是减少贯流放热和通风换气量。温室的散热有3种途径,即:经过覆盖材料的维护结构传热即贯流传热;通过缝隙露风的换气传热;与土壤热交换的地中传热。3种传热量分别占总散热量的70%~80%、10%~20%、10%以下。为了提高温室的保温能力,近年来主要采用外盖膜、内铺膜、起垄种植再加盖草席、草毡子、纸被或棉被以及建挡风墙等方法来保温。在选用覆盖物时,要注意尽量选用导热率低的材料。其保温原理为:减少向温室内表面的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减少覆盖材料自身的传导散热;减少温室外表面向大气的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减少覆盖面的露风而引起的对流传热。二是增大保温比。适当降低设施的高度,缩小夜间保护设施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设施内昼夜的气温和地温。三是增大地表热流量。通过增大保护设施的透光率、减少土壤蒸发以及设置防寒沟等,增加地表热流量。

    1.2加温技术

    加温的方法有酿热加温、电热加温、水暖加温、汽暖加温、暖风加温、太阳能储存系统加温等,根据作物种类和设施规模和类型选用。其中酿热加温利用的是酿热物(比如牲口粪便、稻草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太阳能加温系统是将棚内上部日照时出现的高温空气所截获的热能储存于地下以提高地温,当夜间气温低于地温时,储存于土壤中的能量可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太阳能储存系统的运用,温室内地温可提高1~2℃。

    1.3降温技术

    当外界气温升高时,为缓和温室内气温的继续升高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降温措施,目前温室的降温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换气降温。打开通风换气口或开启换气扇进行排气降温,在降低室温的同时,还可以排出湿气,补充二氧化碳。二是遮光降温。夏天光照太强时,可以用旧薄膜或旧薄膜加草帘、遮荫网等遮盖降温。三是屋面洒水降温。在设备顶部设有有孔管道,水分通过管道小孔喷于屋面,使得室内降温。四是屋内喷雾降温。一种是由温室侧底部向上喷雾,另一种是由大棚上部向下喷雾,应根据植物的种类来选用。

    2温室内光照调控技术

    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光照密不可分,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目前,温室内的光照仍以自然光照为主,但光照强度一般较弱,这是因为自然光要透过透明屋面覆盖材料才能进入温室内,这个过程中会由于覆盖材料吸收、反射、覆盖材料内表面结露的水珠折射、吸收等而降低透光率[7-9]。如果透明材料不清洁,使用时间长而染尘、老化等因素,其透光率甚至不足自然光的50%。因此,要尽量提高大棚内的光照,使之满足蔬菜花卉等设施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

    2.1合理设计温室结构,提高透光率

    一是合理设计。施工前选择好光照充足的建造场地;设计合理的建造方位和屋面坡(弧)度;尽量减少温室棚面龙骨的数量和表面积;选用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二是保持覆盖材料表面干净。经常清扫覆盖物表面,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率,提高棚内光照强度。三是减少覆盖物内表面结露。通过通风等措施减少覆盖膜内表面结露,防止光的折射,提高透光率。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不易产生结露的无滴膜,生产时应作为首选材料。四是延长棚面光照时间。在保温前提下,尽可能早揭晚盖外保温和内保温覆盖物,增加光照时间。双层膜温室,可将内层改为能拉开的活动膜,以利光照。五是合理密植。合理安排种植行向,以减少作物间的遮荫,密度不可过大;否则,作物在设施内会因高温、弱光发生徒长。作物行向以南北行向为好,没有“死阴影”。若是东西行,则行距要加大。单屋面温室的高栽培床要南低北高,防止前后遮荫。六是选用耐弱光品种。温室栽培时应选用耐弱光品种,同时加强植株管理,对于高秧作物通过及时整枝、打杈、插架等措施以防止上下叶片互相遮荫。七是采用地膜覆盖或挂反光幕(板)。地膜覆盖有利地下反光以增加植株下层光照。在温室内悬挂反光幕可使反光幕前光照增加40%~50%,有效范围达3m。八是利用有色膜改变光质。在光照充足的前提下,采用有色薄膜,人为创造某种光质,例满足某种作物或某个发育时期对该光质的需求,获得高产优质。例如紫色薄膜对菠菜有提高产量、推迟抽薹、延长上市时间的作用;黄色薄膜对黄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蓝色薄膜能提高香莱的维生素丙的含量。

    2.2遮光技术

    温室遮光20%~40%能使室内温度下降2~4℃。初夏中午前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超过作物光饱和点,对生育有影响时应进行遮光。遮光材料要求有一定的透光率、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吸收率。一是覆盖各种遮荫物。覆盖物有遮阳网、苇帘、竹帘等。二是玻璃面涂白。将玻璃面涂成白色可遮光50%~55%,降低室温3.5~5.0℃。三是屋面流水。使屋面安装的管道保持有水流,可遮光25%,遮光对夏季炎热地区蔬菜及花卉栽培尤为重要。

    2.3人工补光技术

    补光有调节开花期的日长补光和栽培补光,日长补光是为了抑制和促进作物花芽分化,调节开花期。而栽培补光主要是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据研究,当温室内床面上光照日总量小于100W/m2时,或光照时数不足4.5h/d时,就应进行人工补光。因此,在北方冬季很需要这种补光,但因成本高,国内主要用于育种、引种和育苗。人工补光的光源是电光源。对电光源有3点要求:一是要求有一定的强度。使墙面上光强在光补偿点以上和光饱和点以下。不同作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不同,所以应用时要因作物而定。二是要求光照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三是要求有一定的光谱能量分布和太阳光的连续光谱。可以模拟自然光照或采用类似作物生理辐射的光谱。

    3温室内湿度调控技术

    由于温室内土壤的蒸发和植株的蒸腾作用,使空气湿度明显高于露地。而湿度是影响温室栽培作物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湿度调控一是地膜覆盖。温室内覆地膜可使覆盖地面蒸发大大减少,从而达到保持土壤水分,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二是控制浇水。尤其在寒冷的季节,推行在地膜垄沟内暗灌,不仅有利于降低室内空气湿度、抑制病害发生,还能起到减少热能损耗、提高地温的作用。三是通风降湿。通过通风,可调节改善室内的湿度状况。但在通风降湿的同时,也降低了室内的温度,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要以保温为主,尽量减少通风次数与时间;春季则要适当加大通风量,以协调温室内的温度与湿度,缓解温度与湿度矛盾。另外,大型设施在进行周年生产时,到了高温季节还会遇到高温干燥、空气湿度不够的问题,要注意加湿。加湿的方法有喷雾加湿、湿帘加湿和温室内顶部安装喷雾系统,降温的同时也可加湿。

    4温室内气体调控技术

    4.1温室内气体的种类

    一是CO2。对温室作物影响最大的气体是CO2,它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其含量直接影响到设施栽培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空气中CO2的浓度一般为340~350mg/kg,远低于光合作用的适宜浓度

    (600~1200mg/kg)。而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中CO2主要来自大气,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活动、有机肥料的分解也可以释放一些CO2,但由此而来的CO2远远满足不了作物生长的需要,如果不及时补充CO2,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光合产物数量少,供应养分不足,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低,品质差,畸形果多,落花落果严重。因此,对温室大棚设施补充CO2,是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二是O2。土壤中的O2对作物影响较大,作物地上器官呼吸所需要的O2可以从空气中得到满足,根系需要的O2要从土壤中获得,缺氧时根系易腐烂,当土壤含氧量低于5%时,根系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吸收活动,甚至会使根系窒息而死亡。三是有害气体。温室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对作物产生毒害。如温室中施入未经腐熟的鸡禽粪等有机肥,再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H3,另外大量使用碳酸氢铵、尿素等氮素化肥,也会放出NH3、NO2。燃煤或燃烧沼气加温时会产生SO2、乙烯等。质量不好的农膜还会产生Cl2,这些气体如果不及时排出便会导致作物中毒。

配音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心态;心理倾向;思维琴弦;意志品质;良好习惯

多年的数学教学给我的体会是: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心理因素。要想使学生爱学习,首先必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心态大致可分为:(1)挫折和畏惧的学习心态。由于学习的盲目性,导致学习不努力,对平时所学的数学知识好像有印象但不深刻,只浮于皮毛。他们的考试成绩必然很差,这必然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长此以往,也就逐渐形成了一做题就头疼的消极厌烦情绪和畏惧数学的心理。(2)陈旧和低效的学习心态。部分学生往往保持着小学的学习方法,因而使原本十分沉重的学习负担变得更加沉重,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3)冷淡和厌学的学习心态。由于数学基础知识不过关或领悟能力较差等原因,形成厌学心态。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氛围,具体做法是:(1)重树学习信心,消除惧怕心理。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例,让学生感知数学对社会、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只有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才能树立远大理想。(2)创设学习环境,强化成功体验,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战胜困难的意义和兴趣。教师在课堂学习之外要引导学生读一些数学史,再现数学发展的进展和数学家的事迹,使学生从中吸取力量,得到教益。(3)因材施教,改进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水平,寻找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

二、强化心理倾向,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积极地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成效。

课堂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更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最适合学习的意境,唤起他们求得知识的强烈愿望。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们从各个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1)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和情趣,激发学生求知欲。(2)引发学生思维的动机,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3)运用音量、音速、手势、眼神和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和谐共振,形成最深刻印象,从而强化知识过程,感悟数学魅力。(4)探讨新、奇、趣、巧的问题或解答。

三、拨动思维琴弦,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为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一堂课如果引起了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不是负担、苦役,而是需要、是享受。因此,要使学生热爱学习,首先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个数学公式的推导,一个新的解题思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规律,都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酝酿出亢奋愉悦的情绪。

四、疏导心理过程,培养意志品质

学生能力的提高绝非是举手之劳的,他们要经过紧张、复杂的智力活动,克服遇到的许多困难。意志行为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首先,要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学习目标。一个人的理想越远大,学习目标越明确,克服困难的动力就越大。其次,在教学中应尽量提供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机会,在克服困难中使学生得到提高和锻炼。

五、重视习惯养成,培养优良性格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中学生自制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教师更要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的人。因此,对于中等生、学困生,要重视其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了解学生,才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