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移动基站维护与管理”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为了使课程建设更符合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本专业授课教师先后调研了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多个运营商现网3G移动基站,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对标移动通信岗位技能,融合通信企业技术培训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内涵建设,逐步实现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构建培养目标,以此搭建相关知识体系模块;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达到工作岗位所应掌握的技能目标;通过将课程单元转化为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明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采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本课程所要传授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1.以培养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专业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市场调研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我们了解到:在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包括:基站设计施工岗位及基站维护管理岗位。为了了解企业、岗位对知识、技能、能力需求,本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共同确定课程目标和任务,力争使教学内容真正面向岗位。由工作岗位定义了职业岗位要求,而职业岗位要求规范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校企合作,最终有的放矢地制定了“移动基站维护与管理”课程标准,从而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

2.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内容设计方案

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吻合,在“移动基站维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对相应岗位技术核心能力要素的提炼,将企业的职业标准融入到该课程中,整合课程内容,构建课程模块。

具体方法是先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再确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经过系统化思考梳理,确定本专业每个作业流程所需掌握的核心能力要素,从而构建对应每个核心能力对应模块的知识、技能、目标,如图1所示。

根据职业标准选择课程内容,再将课程单元内容落实为几个具体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明晰教学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从而进行以培养基站设计施工及基站维护管理岗位职业能力为落脚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整体设计,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面向岗位。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此搭建相关知识体系模块,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本课程设计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对应着明确的能力目标,培养适应企业需求,满足岗位任职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图1核心能力对应模块的知识、技能、目标

3.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方法

本课程教学过程充分面向岗位,采用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课堂教学,并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基地进行情境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示范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课程的反馈适当增加理论知识讲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基站网管工具的使用”任务单元设计为例,该教学环节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基站设备后台数据指示,进行设备日常管理以及排障或派遣故障处理人员上站作业;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先自主学习,在网管系统中,根据实训指导书,训练使用各种常用管理工具,后由教师提出具体任务验收学习效果的方式。并采用了小组竞争,助教式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学做相间,教学互动,使学生充分掌握移动基站网管的技能,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态度,并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4.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在课程中的落实

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在通信企业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本课程的兼职教师,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①学院为该课程配备的专职授课教师具备通信企业认证的移动通信技术高级工程师和企业培训师资质。

②在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中,均有企业技术人员按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移动通信专业人才需求,共同参与完成。此外,要该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即将电信工程企业的施工人员请进实训课堂,为学生示范按企业标准的施工操作;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运营企业在网设备机房,并请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企业对移动通信基站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及要求。

5.采用企业标准进行课程评价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建立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通信企业内培训项目之间的横、纵向比较与后续培训项目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通信类企业;研发人员;培训效果评估;评估指标设计;层次模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6-015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6.07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通信企业内研发人员的孜孜追求与不断创新正是通信企业的发展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研发员工的生产力与创新力,获取并保持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的双向沟通,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塑造优秀企业文化。但是,目前很多通信企业对于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培训效果评估,它作为企业培训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对于培训项目的选择、调整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性

培训评估是指对培训项目或培训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广义的培训评估体系一般由三个模块组成,即培训前期评估、培训实施过程评估及效果评估、培训评估结果反馈。

培训效果评估作为培训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培训评估体系中各评估环节的总结与归纳,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企业充分了解到培训投资的效果、培训对组织的贡献、员工的学习成果等重要信息。同时,培训效果评估还对于改进员工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活动顺利实施、改善培训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通信企业而言,开展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2 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模型与指标设计原则

2.1 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模型

参照柯克帕特里克的四个层次评估模型,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从反应层评估指标、学习层评估指标、行为层评估指标和结果层评估指标四个方面入手,每个层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各有优缺点。

2.2 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设计原则

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评估指标,即通过对什么进行评价来确定培训的效果。效果评估的指标是反映培训效果的指示器,指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培训效果是否理想。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和标准时,应该注重四个方面的原则:相关度、信度、区分度与可行性。

3 某通信类企业研发人员培训效果评估指标设计

某通信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准备开展《提升GSM客户感知》培训项目。项目计划聘请企业外部的行业专家对公司的研发人员进行为期3天的技术培训。下面本文将结合本次培训项目,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具体设计与分析,并对体系内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设计。

3.1 反应层评估的指标设计

本次培训项目的反应评估主要以培训教师以及培训环境、机构、培训人员为对象进行效果评估,在培训结束的同时收集培训学员的第一主观印象。

由于反应评估的主观性较强,设计指标时应当采用更加全面、系统的指标,尽量避免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设计指标时应注意遵循相关性、可行性原则,剔除与学习成果和目标不相关的指标,评估标准应切实可行。

3.2 学习评估的指标设计

以通信研发人员为对象的培训,GSM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都是基础技能,所以在学习评估指标中应当重点考察这两者的培训效果。

工作态度决定了研发人员对通信技术的钻研与创新的能力,通过培训来改善通信企业研发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手段。工作态度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与行为观察的方法。

3.3 行为与结果评估的指标设计

在设计行为与结果评估的指标时,应注意结合设计原则中的信度与区分度。

信度是指成果的长期稳定性,只有信度较高的成果才能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产生长期和稳定的积极作用,所以行为与结果的评估应当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对于本次培训项目来说,提升GSM客户满意度是关键绩效目标,其评估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因而选择在培训结束三个月后开展行为与结果评估。区分度是员工绩效成果的差异化。在关键绩效指标设计中,如果其标准设定得过低,容易出现宽松误差,即多数人被评为优秀;如果标准设定得过高,则容易出现苛严误差,即多数人被评为不合格。本次培训通过对5个优秀科研人员的样本进行分析,将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升目标定为2%,即培训后提升2%的GSM客户满意度即视为优秀。

3.4 培训效果评估指标权重与评估结果

构建完整的培训效果指标体系需要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本次培训活动邀请7名公司技术与管理专家,利用德尔菲技术对整体培训效果指标体系与各个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培训结束三个月后,某通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研发部门的绩效信息进行收集,通过360度测评等多种评估手段对全体参加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通信企业研发人员的培训案例,结合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模型与指标设计标准,建立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确立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和权重,明确了培训效果评估各层次内的重点指标及关键绩效指标。

通信类企业可根据该指标体系以及文中提到的指标收集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各指标计分,依据权重得出总分,由此对不同受训者或不同培训项目的培训效果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对企业不同时期的培训效果进行纵向比较。同时,评估结果对通信企业后续的培训项目开发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2] [美]唐纳德 L.柯克帕特里克,詹姆斯 D.柯克帕特里克.奚卫华,林祝君,等译.如何做好培训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任维仓.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石油教育,2009,(2).

[4] 姜真,张福玲.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通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在不断的创新,这使得通信专业所涉及的领域更广阔、通信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也不断的完善。通信专业更具综合性、时效性、适用性,这不仅提高了通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难度,同时也对通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专业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合理地设置通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积极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全面培养通信专业学生的通信设备安装调试能力、通信网络规划设计能力、通信科学研究能力、通信科学创新能力和通信设备维护能力,因此,高校必需对通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 在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当中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信专业教学主要是培养高新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后,还需要合理的安排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践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增加的实践培训内容必须是与通信前沿有着较大联系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通信专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增强通信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实用性。

通常情况下,通信专业第一学年内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学习方向和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科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利用一些通信仪器设备和通信技术进行教学,并有目的性地增设相关的通信课程,例如EDA技术、MATLAB语言仿真、虚拟仪器等课程,并在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扩频通信、通信原理等相关课程中,引用LabVIEW与Matlab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三学年学生才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例如光传输、光接入、软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由优秀的教师和通信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教学内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通信工程案例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专业对施工的实际操作流程。第四学年可适当安排专业讲座,向学生介绍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情况,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把握就业市场走向,并顺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需要注意的是,通信专业学生参加实习的时间并不充裕,因此,学生在实习的同时可以善用实习时间完成毕业论文。

2 在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当中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通信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有层次、有目的的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然后基于学生需求,为各个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以确保各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能更加切实有效地提升通信?R凳导?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的性质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调整。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进行相关考核时,也需要以实践考核为主,然后设置适当的基础理论考核,综合的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信专业需大量地增加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购买,从而为学生的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开放性实验室,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构建虚拟实验平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软件仿真实验、通信原理虚拟实验等。对于学习过程当中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专业竞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通信技能竞赛等,并根据相关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辅导。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竞赛成果也应被纳入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在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当中构建全新的通信网络平台

在高科技网络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紧密地结合通信工程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变动。因此,通信专业院校可以和当地的通信专业培训机构或是优秀的企业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新通信网络平台,不断地加深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交流力度。就一般情况而言,高校往往拥有优秀的通信师资队伍、教学体系也较为完善、基础理论较为扎实,能够在理论教学环节取得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缺乏设备仪器、实践环境较差等原因,想要仅凭一己之力提升通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仍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缺乏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高校通信专业应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将通信技术培训机构和企业引进学校,共同办学,利用培训机构或企业的先进设备仪器,再加上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到校上课,弥补学校师资缺乏工程经验的不足,学校的实践教学定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另外,高校可增加与通信专业培训机构或通信企业的合作交流,双方的教职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以全面培养更适应于企业生产的优秀人才为目的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的优化,从而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优秀企业主要从事通信相关的生产和研发,具有较丰富的核心技术和实践经验,但因为企业多以生产为主,因此,在通信人才的专业培训和周期培养方面较为薄弱。学校通信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按照相关的要求为企业输送优秀的通信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能够为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远程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并通过网络平台快速、及时传达生产和科研过程中的信息,双方的核心科研成果和其他资源得以共享,教育培养质量也因此能够获得更让人满意的结果。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3G WLAN LTE 业务分布规律 演进策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以及财政部于2008年5月联合《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1月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移动市场跨入3G时代。3G牌照分别为中国移动获得基于TD-SCDMA演进的3G牌照,中国电信为基于CDMA2000 1x的3G牌照,中国联通为基于WCDMA演进的3G牌照。由于各种3G演进技术、产业链成熟性以及市场占有率之间的差异,因此各运营商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提高网络容量,疏导热点数据流量,改善用户体验,其3G无线网络在向LTE演进过程中有必要引入吞吐量更高、产业链更成熟的无线宽带技术。

1 移动业务发展趋势及分布规律

从移动业务开展最早的美国三大运营商(SPRINT、Verizon和AT&T)近年移动业务收入结构来看,移动数据业务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收入占比不断提高,移动语音业务已经饱和。欧洲移动数据业务从2007年初占比不足50%上升到2008年7月的80%以上,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猛。对于国内电信市场,三大电信运营商2008年的年报透露出,我国移动业务市场也呈现出语音业务逐步饱和,移动数据业务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非话业务对收入贡献逐年增大的局面。据CNNIC报告,在2009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55亿,占网民总数的45.9%,半年内增长32.1%,手机网民快速增长。上述数据均表明,移动数据业务是3G业务竞争的关键。

根据日本NTT DoCoMo统计,2G网络的室内话务量占比超过70%,香港SUNDAY统计的3G网络的室内话务量占比高于50%。由于移动数据业务主要发生在室内,3G数据业务在室内的占比将会更高。因此,3G网络将面临热点高数据业务流量的压力。

通过对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3G网络及WLAN网络数据业务流量的分析表明,3G网络数据业务流量的分布具备以下规律:一是移动数据业务在时间分布上与语音业务的不同,其忙时一般在22:00;二是移动数据业务流量分布在地域、基站、扇区以及用户之间极不均衡。移动数据业务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密集市区、发达市区等区域,尤其是密集市区的CBD、商业中心、办公区域以及年轻人集中的校园等;移动数据业务主要分布于热点区域的部分基站和部分扇区,20%基站承担了70%以上的数据业务流量,少数基站的负荷超过60%;一个基站的某个扇区忙时数据流量可超过几百兆,而在另一个扇区的数据流量却为0;激活用户和连接的忙时平均数据流量都在100MB~500MB之间,高话务基站的流量大多来自少数几个用户。由于我国3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都还处于初期,3G用户规模较小,统计的数据无法确切反映用户群的行为,3G业务规模发展之后,对热点网络容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包括吞吐量、并发用户处理能力以及网络对干扰的抑制能力等。

WLAN网络数据业务的分布规律与3G数据业务的分布规律相同。80%以上的数据业务集中在1%热点上;在地域上则分布于密集城区、城区,市郊流量少;高价值的热点以政企楼宇、连锁餐饮、宾馆酒店、校园以及高档楼盘为主,热点功能区域主要集中在会议室、校园宿舍、候机厅等客户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

23G、WLAN及其演进技术的性能比较

目前,无线宽带技术包括3G及其演进技术、WiMAX以及802.11g/n等。WiMAX包括固定WiMAX和移动WiMAX,我国仅开展了少量固定WiMAX应用,移动WiMAX未分配频率,因此,移动WiMAX在国内未得到应用。在3G及其演进技术中,TD-SCDMA演进路径与HSPA基本一致,即HSDPAHSPAHSPA+,CDMA2000 1X的演进路径则为EV-DO Rev.A(以下简称DOA)EV-DO Rev.B(以下简称DOB),国内运营商都已宣布3G网络将向LTE演进。WLAN演进路径为802.11g802.11n。3G、WLAN及其演进技术的性能如图1所示。

全球已大规模商用的3G技术包括TD-HSDPA、DOA、HSPA均为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研发阶段就对移动性(如切换、寻呼、漫游、注册等)、覆盖能力、接入安全性以及组网能力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因此,在移动性、覆盖能力、安全性、组网能力以及服务质量(QoS)等方面,3G显然优于WLAN,如在密集市区、市区,3G覆盖范围为500~1000米,WLAN仅为50~100米,一般不超过50米。WLAN使用频段为2.4GHz和5.8GHz,其中,2.4GHz频段为开放频段,划分为13个信道,为避免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一般仅使用CH1、CH6和CH11等三个信道;5.8GHz频段有5个可用信道(20MHz)。单信道的吞吐量在20Mbps(802.11g),因此,每个AP忙时吞吐量约为70Gb。在实际商用环境中,忙时吞吐量约为30Gb~40Gb,仍然远高于3G吞吐量(例如,一个S111的DOA基站忙时吞吐量约为13Gb~20Gb,每载波平均吞吐量取1.2Mbps~1.8Mbps)。在基站中心区域范围内(

3G演进技术的性能与系统所用的关键技术(包括高阶调制、MIMO、多载波捆绑、干扰抑制等)密切相关。多码传送的HSPA峰值速率为14.4Mbps,使用高阶调制和2×2 MIMO技术的HSPA+峰值速率分别为21Mbps和28Mbps,若同时采用高阶调制和2×2 MIMO技术,则峰值速率可达42Mbps。Phase I 3xDOB的峰值速率是DOA的3倍即9.3Mbps,Phase II 3xDOB(高阶调制)的峰值速率则为14.7Mbps,最多支持捆绑15个DOA载波,而采用2×2 MIMO和高阶调制技术的4xDO的峰值速率可达32Mbps。从频谱效率来看,DOB的频谱效率与DOA相比并无质的提高,其单载波性能与DOA相同,但是3xDOB能带来较大的多用户增益,从而改善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的体验。采用OFDM、2×2 MIMO以及20MHz带宽的LTE峰值速率可达300Mbps。802.11n采用了多载波绑定、OFDM、MIMO、短保护间隔、帧聚合等技术,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如采用MIMO技术20MHz带宽的802.11n峰值速率超过100Mbps,采用40MHz带宽、2×2 MIMO和保护间隔为400ns的802.11n吞吐量可到600Mbps。因此,虽然WLAN在大规模组网能力、无线资源控制、安全性以及QoS控制等方面有待改善,但是从吞吐量及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来看,802.11g/n是解决热点区域3G网络容量不足的重要手段。

3 3G、WLAN及其演进技术的成熟性

虽然各种3G及演进技术的性能相近,但是各种技术的研发进程和商用部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从终端供应商、网络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等的数量和实力以及用户在市场所占份额等等来考察各种无线宽带技术的成熟性。

3G、WLAN及其演进技术的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GSA和CDG的数据,WCDMA/HSPA在全球120个国家中有近300个运营商,200多家制造商,用户2.84亿,占3G市场72%;DOA在全球有65个商用网络,37个在建网络,共计102个网络,由于DOA专利技术都掌握在高通公司,业者进入门槛极高,使得DOA产业链的发展步履维艰,含EV/DO Rev.0的市场占有率低于30%,并且主要集中在亚太和北美地区;TD-HSPA则得到了中国最有实力运营商中国移动的支持,由于起步较晚,中移动公布的2009年中报显示,3G用户不足100万。WLAN进入门槛低,产业链最为成熟。近几年,WLAN不仅成为中小企业、家庭等作为有线宽带解决最后50米接入的重要手段,被各大运营商广泛应用于解决热点区域网络容量瓶颈,而且还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产品,包括数字电视、机顶盒、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上网设备、游戏机以及移动手机等,WLAN已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准配置,在2008年带WLAN的移动手机数量达到5600万部,增长52%;笔记本、移动上网设备等达到1.44亿部,增长23%;相机、音乐播放器等便携消费电子产品达到7100万部,增长33%。据ABI公司预测,配置WiFi的移动终端在2009年将达1.41亿部,2014年可达5.2亿部。

在3G演进技术中,性能相近的DOB版本的研发及商用进度都远落后于HSPA,这与CDMA专利仅掌握在一家公司中并据此收取高额专利费提高业者进入门槛不无关系。支持DOB的芯片CSM6800和CSM6850则未量产,其中CSM6800仅支持2载波捆绑,CSM6850支持4载波捆绑。DOB制造商(主要是终端厂家)更少,商用终端款式更是凤毛麟角,全球CDMA运营商中仅中国电信计划开展DOB试验,KDDI仅表达了意向;意大利TIM宣布于2009年下半年部署峰值速率达28Mbps的HSDPA+;从产业发展历史来看,一个运营商的力量无法推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何况3G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WLAN从802.11g演进到802.11n,虽然802.11n规范还处于草案阶段(预计2009年下半年完成规范制定),并且正式版本兼容草案规范。市场有大量款式的终端支持(629款),英特尔芯片也已支持802.11n,商用部署远快于DOB,产业链也更为成熟。

LTE则在未来演进中受到了主流运营商、制造商的热烈追捧,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并且进展迅速,Verizon宣布于2009年8月14日在LTE试验网上成功进行了基于分组的语音呼叫。因此,虽然LTE达到商用水平还需要完成大量工作,但是如果各大运营商、设备及终端提供商能够潜心研发,LTE大规模商用部署时间仍可能于2012年进行大规模商用部署。

4 3G网络的演进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移动数据业务在时间、地域、不同用途建筑以及在建筑物内的功能区上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时间上主要分布于晚上,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密集市区、市区等地域的校园、办公楼宇、宾馆酒店以及连锁餐饮等建筑内,并且业务流量大多集中在会议室、候机厅和学生宿舍等范围较小的区域。高吞吐量、小覆盖范围的WLAN技术非常适合解决这些热点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

目前,已商用的3G及其演进技术无法满足热点的业务发展需求。3G及其演进技术通过多载波捆绑、高阶调制以及MIMO等技术提高吞吐量,性能的提升需要更多的频率资源,但是3G频率资源非常有限,如CDMA网络可用于EV-DO网络的载波不超过3个。从多年移动网络运营情况来看,通常高语音业务的区域也是数据业务热点,因此,在热点区域,频率资源更为紧张。若启用多个频段,则影响终端的研发(多频、多模),网络部署更加困难(不同频段覆盖能力不同、异频切换等),从而影响业务的发展和推广。3G基站吞吐量不足以应对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如一个S111基站(DOA)的忙时吞吐量仅为13Gb~20Gb,目前商用网络中某些基站忙时负荷已经超过60%。3G演进技术由于研发进度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满足热点容量需求。如DOB无论在性能上还是研发进度上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3x DoB基站(S111)吞吐量和覆盖能力与9x DOA基站(S333)相当,虽然其多用户增益可以改善用户体验,但是DOB并未提高每个载波的频谱效率,物理吞吐量没有提升,更加致命的是DOB在市场上应用者寥寥,高门槛使得终端研发者望而却步。因此,从DOA到DOB的演进既分散了运营商有限的可以投入DOA运营的资源,也缩窄了产业空间,把运营商从产业链的“一级公路”引向了“乡间小路”,非常不利于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综上,引入DOB缺乏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力。

TD-SCDMA虽然演进路线与HSPA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目前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产业链还在培育之中,研发进程也落后于HSPA。所以,对于获得基于TD-SCDMA和CDMA2000技术的3G牌照的运营商,如果不引入其他技术手段,仅仅依靠DOA、TD-HSPA显然无法与WCDMA/HSPA竞争,而DOB、HSPA+等3G演进技术提升性能的主要手段是高阶调制、多载波捆绑和MIMO,其成熟性还有待检验,商用网络部署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此外,我国3G网络建设处于刚刚起步,覆盖广度、深度以及网络质量都有待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完善和优化,3G业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短期内引入3G演进技术(DOB、TD-HSPA+、HSPA+)缺乏技术和市场双重驱动力,低成本的成熟的WLAN技术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中国移动宣布在2010年开展TD-LTE试验,Verizon宣布于2009年8月14日在LTE试验网上成功进行了基于分组的语音呼叫等,无不预示着LTE商用部署进程的不断加速,因此,无论是性能、技术成熟性、市场需求、产业链开放性以及保护投资等方面看,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应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3G精品网络的建设及业务发展上,引入高吞吐量、小覆盖范围、低成本和产业链成熟的WLAN网络作为3G网络补充,实施跨越式发展,跳过3G演进技术(如DOB、TD-HSPA+和HSPA+)阶段,全力推动LTE商用进程,尽快向产业链更为开放的LTE演进,是运营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对于HSPA网络,引入高阶调制的峰值速率达21Mbps的HSPA+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择,此时则不一定引入WLAN网络。国内运营商3G网络演进策略建议如图2所示,其中,3G网络用于支持广泛而连续的中高速数据业务的广覆盖,WLAN网络作为3G网络的补充,重点解决热点的网络容量瓶颈,以提供热点高速数据业务的深度覆盖。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虽然技术处于不断演进发展之中,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无线宽带技术处于共存状态,多种接入方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接入方式,终端则以多模方式接入的网络。如CDMA2000 1X、DOA、WLAN(802.11g/n)将同时存在,在未来向LTE演进时,2G/3G技术将与LTE共存。4G是否能在无线宽带技术方面一统天下,取决于4G商用时市场需求和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博弈,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4G技术成熟,多种接入方式仍将共存相当长的时间。

5 结论

移动数据业务的分布在时间、地域、基站以及用户之间的分布都是极不均衡的。由于技术成熟性、产业空间等原因,TD-HSPA、DOB无论在研发进程、商用化进程、性能等方面都远落后HSPA,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由于3G频率有限,每载波的吞吐量有限,使得3G网络无法满足在密集市区、发达市区、校园以及大型公共场所等数据热点区域的容量需求,因此,运营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优化3G网络(DOA、TD-HSPA和HSPA),在向LTE演进过程中引入WLAN网络作为3G网络的补充,以3G+WLAN混合组网解决热点3G网络容量不足和高速数据业务体验的问题,从而促进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应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完善3G网络和发展3G业务上,实施3G网络的跨越式发展,跳过TD-HSPA+、DOB和HSPA+等3G演进技术阶段,以WLAN网络作为补充,直接向产业链更为开放的LTE/TD-LTE演进,并合力推动LTE商用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09.

[2]CDG. CDMA2000 Market Statistics[R]. 2009.

[3]GSA. GSM/3G Market Statistics[R]. 2009.

[4]Wi-Fi Alliance and In-Stat. WiFi Market Statistics[R]. 2009.

[5]Qualcomm. HSPA+ R8 and R9[S]. 2009.

[6]Qualcomm. LTE Release 8 and beyond[R]. 2009.

[7]Qualcomm. EV-DO Rev. B[R]. 2009.

移动通信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创新案例之一:CDMA

CDMA技术是上世纪由美国高通公司最先研发出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在美国本身尚未对此进行产业化和商业化尝试、前途未卜、风险很大的情况下,韩国政府在详细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1993年做出了引进该项技术并努力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抉择,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功。

韩国政府和企业在消化、吸收乃至创新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是CDMA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在创新方面给予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

政府作为决策者,在CDMA开发的全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它把CDMA列入“国策性”研发项目,明确提出了要创世界一流产业和一流产品的发展目标。为此,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发展CDMA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技术开发、标准化和服务运营商许可等一系列系统集成政策,集中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全力支持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活动,为CDMA的成功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内外合作,官民协同,全力攻关

在高通公司开发的总计53项CDMA技术专利中,韩国仅引进7项,其余大部分靠自己完成。开发初期,韩国与美国高通公司开展合作研究,重点从事终端机及MTSO的设计和开发。同时,由官方研发机构“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牵头,以招标方式吸收三星电子、LG通信和现代电子等企业组成联合攻关组,形成官民互动、风险共担的联合开发体系,重点进行商业应用技术开发,从而加速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并培养了自己的创新人才。在强力的攻关阶段,情报通信部长官经常深入现场考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院、所长与研究人员同吃、同住,亲自参与研发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保障了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对研发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情报通信部通盘掌管和指导研发活动;由政府、研发机构和企业人士组成“项目管理组”,监控研发进程和质量;吸收TDX程控交换机研发人员参与,使其研发经验和诀窍在CDMA研发中得到应用,研发少走了不少弯路;诱导生产企业和服务运营商参与,使研发活动和生产及服务结合紧密,加速了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与产业资源部主导下同期进行的GSM终端机开发形成竞争关系,在“比比谁更快、更好”的压力下加速研发,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并缩短了研发周期。CDMA进入商业化运作后,政府引入竞争机制,选定5家公司开展商业化服务。政府还前瞻性地选定了同步式IMT―2000的运营商,为CDMA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扩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大力推动CDMA技术及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韩国政府和民间对CDMA投入的资金已高达6兆韩元。研发过程中投入的人才超过千人,参与研发企业的人力投入甚至占雇员总数的15―20%。政府支持企业开辟国外市场,在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官民合作开展CDMA外交,诱导其它国家采用CDMA方式,借以扩大市场空间。在国外市场营销方面,由单纯的手机等设备出口转向网络设计和商业化服务运营,营业范围不断拓宽。

创新案例之二:钢铁工业(韩国浦项制铁)

纵观韩国钢铁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模仿、80年代改良和90年代直至今日的创新三个发展阶段。引用韩国学者自己的总结,即为“复制式模仿”、“创造性模仿”和“创新”三个阶段。大多数学者认为,这实际上也是韩国整个产业发展所经历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一、上世纪70年代钢铁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引进、消化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

创业初期实行“拿来主义”,自己没有技术,只能学人家,目标是迅速建厂并形成产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此,韩国从日本进口了最先进的钢铁设备,并分批分期组派技术人员到日本“新日铁”和“日本钢管”等企业接受培训和现场观摩,很快学习和掌握了设备操作和生产技术。同时,浦项制铁还招聘日本专家来厂做现场指导,从中掌握了部分自动化控制和产品质量技术;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加班加点,一一解决投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依靠日本设备、技术和企业顽强的创业精神,1973年浦项制铁年产103万吨的一号高炉建成投产;其后第二至第四高炉又相继建成投产,使浦项制铁的钢铁年产能一跃提高到850万吨,成为排在世界第11位的大型钢厂,部分技术指标和生产效率甚至超过了除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此间,在消化、吸收日本技术的同时,也对设备和工艺做过部分改良,但真正意义上的研发基本空白,产品仍以普通钢材为主。

二、上世纪80年代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重,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浦项制铁的发展壮大,引起发达国家的警觉,技术引进受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明显地要靠自主创新。因此,企业在继续有选择地购置先进设备的同时,通过大量收集和分析各种文献资料,经常派团出国考察,与国外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研究人员互访、举办技术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从中大量接触、了解和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情报和信息。与此同时,它加紧积蓄和培植自主开发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苦心研发先进技术。措施包括:成立企业技术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浦项工科大学,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发和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业余培训,扩大出国进修和留学,大量招聘高级技术人才入社,以充实企业研发实力;对研发有功人员给予重奖等。

创新努力的结果,使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也使设备的国产化比率由创业初期的12.5%提高到63.1%。依靠优越于日本的作业技术,其产品价格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热轧产品的质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从而,实现了钢铁技术由单纯模仿到部分创新的阶段性飞跃。

三、上世纪90年代进入全新的技术创新年代

为适应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浦项制铁加速了创新准备,制定了中长期技术发展战略和计划。研发着眼点由解决现有问题而转向未来发展需求上,在继续从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和降低成本等技术开发的同时,重点开展下一代革新钢铁技术和基础技术研发,研发已步入世界前沿。目标是赶超日本,跻身世界钢铁强国行列。

在模仿和追击阶段,有现成的研发对象和目标,有国外成功的先例,故成功把握大。而属探索性和前瞻性的下一代革新钢铁技术的开发,工艺设计、设备制作、工厂作业等三大阶段所需的核心技术,均需自己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一切都要从头做起,目标的设定和课题本身就是难题。因此,浦项制铁在创新方面投入了更大精力,这一时期的主要做法是:人才、资金向高技术研发项目大幅倾斜;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外信息;整合内外资源联合攻关。结果,到上世纪90年代末,它在产能上已超过新日铁,成为世界第一大钢厂;在价格竞争方面继续保持优势,产品质量、品种也达到可与日本一争高下的水平,钢铁大国的面貌进一步显现。此间最大的收获是:建立起了系统和高效率的创新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具备了系统集成技术的开发能力,连续推出了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其中许多成果达到了连日本都要反过来学习的程度。

进入新世纪,浦项制铁制定了“中长期技术开发计划”,以传统技术和战略产品技术为中心,选定12个战略课题进行研发,重点开发高性能特殊钢。预计,浦项制铁在新世纪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

创新案例三:高速铁路

韩国通过引进法国技术兴建的高速铁,于2004年12月投入商业化运行,成为继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之后,第五个拥有高速铁的国家。

一、以有利于创新发展和市场准入的条件签署协议

韩国引进高速铁技术,既为满足本国所需,更瞄准的是国际市场。因此,它把实现国产化和拥有开辟国际市场的权利,作为首要的引进条件。目的是在法国提供的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研制出更先进的韩国型高速铁技术并将其培植成新的出口创汇型产业。经长期交涉和协商,韩国于1994年6月以十分有利的条件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合同。其中明确规定法方须转让所有高速铁技术,其中包括车辆、接触线和列车控制装置等核心技术及运营维修技术等;允许韩国使用相关知识产权和开辟国际市场;允许韩国实现总造价50%的国产化指标。这些条件,为韩国依靠法国技术开发出自己的高速铁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尽快学习和掌握核心技术,为二次开发创造条件

合同签订后,韩方派遣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到法国接受技术培训,系统学习电力、信号、土木、轨道等系统接口技术;另派出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人员到法国工厂接受在岗培训,接受制造技术传授;主管高速铁项目的韩国铁路设施公团质量监督人员赴法国制造厂,参与车辆质量监督、测试和试运行,从中掌握运行技术和经验。与此同时,韩国铁路设施公团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共同进行系统设计。从1994―1998年的4年间,韩国获取的设计、制造、测试方面的技术资料多达数十万页;在法国和韩国接受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约有2000人,为二次开发奠定了技术和人才上的基础条件。

三、开发研制韩国型的高速铁系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