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可高效整合科研优势资源,并通过团队协同创新,催生创新成果,在现代化科研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安徽地方高校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匮乏,学术成果不多,在合作研究、团队攻关、协同创新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将团队重点项目放在资源分配的关键环节,优先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要加大对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使其逐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积极搭建研究平台。高校应改善研究平台建设的条件,搭建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平台,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以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作为依托,组建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较强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三、聘请与培养团队带头人。要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学术成就卓越的带头人,以建设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质量团队。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培养基地,设立培养基金,为领军人才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四、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从科研创新团队产生科研成果到企业运用科研成果,要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要从团队中遴选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带入企业,协助企业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
推动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发展
宁夏“因黄河而存、由黄河而兴”。397公里的黄河流域宁夏段穿越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的10个市县(区),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3.2%,聚集了全区57%的人口和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全区90%的财政收入,是全区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水生态健康欠佳,生态系统脆弱。二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发展动力不足。三是生态保护欠账多,监管能力不足。为此,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机制。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系统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和工农业生产对流域水循环、生态系统等的影响,推动顶层设计的科学化、整体化、规范化。要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科学的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机制,创新有宁夏特色的黄河生态发展模式。
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与沿黄省区间的协同合作。要积极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发展规划,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协调治理、统筹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促进沿黄省区生态保护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加强与沿黄省区间合作;推动银川市融入重点城市经济圈,成为西部中心城市,带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生态保护治理措施,保障生态发展。要做好生态网络覆盖和防治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举措。一是要建立、完善流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流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赔偿磋商、生态修复的实施规则。二是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鼓励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
自2009年11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中国最后一个正在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内首个被明确定位为“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发展区,“高效、生态”是国家对该区域发展模式的核心定位。这是其区别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最大特点。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1]。所谓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不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其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评价尤为重要。
(二)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今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湿地管理应在以下若干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强化治理措施。
(1)加大治沙治碱力度,逐步改善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针对土地沙化,要从源头开始进行治理。就目前来看,遏制沙化土地扩张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在入海口地区上挖沙、降河、造地,把黄河下游降为地下河,把黄河河区沙质化土壤变成良田,在有水源之后,经过开发种植生态系统自然会得到保护。其二,引水冲沙,可以通过引莱州湾海水注入到黄河利津以下河段,造成水面和河床跌差,进而能够减少泥沙淤积,冲深河槽。另外,由于咸水、淡水的混合可能产生异重流,导致泥沙远离河口区。其三,当来水量足够时,要进行配套的生态工程建设,在沿海、沿河、沿路等地段设立防护林带,在滨海地区营造海浪防护林带,在沿河设风景防护林带,加强植被建设,搞好环境绿化,重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加强清淤工程和黄河流路的治理,防范风暴潮的侵蚀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河口地区的来沙量,切实搞好清淤工程。要设法推动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从根本上减少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量,同时在下游引洪放淤,疏通河道。通过有效的“疏”、“导”措施,加大输往三角洲滨海范围以外的沙量。其次,要尽可能扩大河口三角洲堆沙范围或空间,有计划地实施改道工程。要尽量扩大尾闾流路在三角洲入海的范围,并利用海洋蚀退的动力向外输沙,以减缓岸线的延伸。第三,加高加固三角洲沿岸堤防,并充分考虑风暴潮对黄河口延伸造成的影响,逐步建立包括保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系统在内的较为完善的风暴潮防护体系,还可考虑将防潮大堤与沿海公路相结合,不仅可以少占土地,还可以节省投资,而且也能提高防潮大堤的防护抗灾强度。
(3)合理引进淡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缩小水资源供需矛盾。一要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流动的多功能、多用途的实体资源,一条河流既不可能分割开发、治理,也不可能为单一目标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考虑当地局部利益和一时的利益,而应该从全局出发包括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发,统筹考虑黄河流域各行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和景观旅游等多方面对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为此,统筹规划和统一调度水资源,在黄河流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要加快兴建、加固骨干水库,切实搞好蓄水工程。针对黄河水干流水量60%集中在汛期的特点,在沿黄地带要因地制宜,多建水库,把汛期的水尽量蓄积起来,在黄河下游有计划地修建平原水库,相机引黄河汛期或冬季来水,做到以丰补缺,丰蓄枯用。通过积蓄黄河水,达到蓄淡压碱、有效遏制海水侵蚀之目的,维持湿地生态的良性发展。三要合理使用水源,限量开采地下水。针对沿黄地区地下水位高的特点,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法,尽量把现有的各引黄渠道尽量衬砌起来,减少渗漏。四要针对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必须认真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更有效地拦蓄降水,有利于缓解人畜饮水困难,提高土壤水分存贮,增强抗御旱灾能力。同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还能大大增加植被和作物的面积和生物产量,改水分无效蒸发为有效蒸腾,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蒋卫国,潘英姿,侯鹏,等.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 地理研究, 2009 (6): 1665-1672.
[2]彭益书,杨瑞东.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地球与环境, 2014 (1): 68-81.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 86(1): 47-59.
ndicators, 2006, 6(3): 525-542.
[5]胡志新,胡维平,陈永根,等.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J].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4): 28-32.
[6]袁军,吕宪国. 湿地功能评价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 2004 (2): 153-160.
[7]袁军,吕宪国. 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林业科学, 2005 (4): 1-6.
[8]汪朝辉,王克林,许联芳.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4): 63-64.
[9]郝文渊,李文博,王忠斌,等. 西藏拉萨河谷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5): 95-99.
埃布罗河中游河道及河岸生态系统评价
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新闻分析:今年黄河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黄河防洪工程影像资料规范化探索
保加利亚黑海沿海地区的供水问题及对策
浅议堤防道路维修养护方法与工艺
浅析坝岸水下根石探测新技术的应用
关于组建黄河机械化抢险队的构思
陈雷主持会商研究部署汛后重点工作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推行节水用水新模式
陈雷会商部署当前和下一阶段防汛抗旱工作
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压力增大
JZL-350型两用铅丝笼缝合机的研制与应用
小水库加固中的渗流分析及防渗方案选取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浅议悬立式水尺在水位观测中的应用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多功能黄河险工险情报警器设备研制与应用
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形成新模式
黄河干流各河段治理开发保护的功能与任务
黄河又遇枯水年今冬明春黄河水调形势严峻
浅谈黄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探索与思考
基层水利普查档案专项验收工作全面完成
浅析堤顶沥青路面破坏成因及维修方法
国家防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和防汛工作
论黄河长治久安之三:黄河下游径流和泥沙
黄河禹门口以上干流统一高程系统项目启动
应用技术类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确定年度水量调度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原阳黄河滚河防护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对构建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黄河机淤固堤工程解决机淤土场难题的办法
建设俄罗斯贝加尔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浅析堤防管涌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呈现总体向好趋势
加强治黄队伍建设构建职工教育大格局
气候变化对美国西南部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黄河泥砂资源作为建筑材料开采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水文站在站资料整编质量
黄河下游滩区乡级迁安救护预案探索与应用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县级黄河防大汛工作调度流程的研究及应用
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
郓城黄河防汛备石储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多功能新型机淤工程尾水排放管的研制与应用
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做好控导工程险情抢护工作的几点看法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has brought economic takeoff in china, and promote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leading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优势;劣势
Key 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economic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39-01
0引言
山东省于2008年4月和9月先后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区规划》和《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支持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本文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劣势,提出了几项促进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区域范围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以黄河历史冲击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形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东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占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1]
2黄河三角洲的优势
①土地资源丰富。是黄河三角洲最具特色的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是黄河三角洲别具吸引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②区域地理位置优越。黄河三角洲作为环渤海圈的一部分,北接天津滨海新区,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经济圈,而且是连接中国东部和西部的中间地带,也是华东华南向华北过度的中间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③自然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分别为50亿吨和560亿立方米。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盐化工基地。旅游,风能,地热等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燃料。④旅游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这里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⑤历史文化丰富。a.黄河三角洲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有着灿烂的文化,广饶县傅家遗址,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2]。b.广饶是一代兵圣孙子的故里。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此地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如此历史悠久的文化,更加丰富了旅游资源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⑥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家政府的重视为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国家的巨额投资及政策倾斜,技术支持都将给黄河三角洲带来全新的面目。
3黄河三角洲的劣势
①土地质量差,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农作物产量低,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恢复治理的难度大。其土地质量差,生态环境脆弱却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因素。②淡水资源短缺。黄河三角洲属于淡水贫乏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低,地下水含盐量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贫乏的淡水资源限制了该地的发展空间。③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2006年,东营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048元)约为滨州市(22398元)的3.3倍,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同时作为环渤海圈的黄河三角洲与京津地区的区域合作水平低,处于明显落后状态,经济差距大。④区域竞争激烈,黄河三角洲处于不利地位。黄河三角洲的周边经济地区,京津冀经济圈,胶东半岛,济南经济圈,以及南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都比黄河三角洲高,在引进外资,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处于优势。⑤人才相对缺乏。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本身欠发达,同时又面临着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抽离效应”的影响,是黄河三角洲更不利于网络人才。没有高技术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发展。⑥产业结构不合理。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产业比重大,而且缺乏科技化,产业化。第三产业的比重低,而且服务业不发达,产业结构层次低,不合理,缺少经济发展的活力。
4建议和措施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设施不发达限制经济发展,所以要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②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加强与胶东半岛的合作交流,进而加强与东北也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日资,韩资,争取加强与韩国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黄河三角洲的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黄河三角洲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带动全省乃至全国的龙头地区。纵观中外,区域经济合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黄河三角洲内部要加强互助合作,实现人才,资金,和资源的交流使用。④引进高水平人才。黄河三角洲因为缺乏人才导致经济结构层次低,科技水平低,这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大力引进人才,为引进人才要舍得投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黄河三角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民俗资源。⑥优化产业结构。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第三产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比重低,不利于发展该地区的循环经济,致使经济发展缺少活力。[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引进人才技术等,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⑦借鉴长江三角洲及主教三角洲的经验教训。黄河三角洲作为最后一个有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虽然目前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两个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少走很多弯路,更加高速的实现经济发展。
5结论
经济的发展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要抓住机会,做好黄河三角洲的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等一系列优势,克服其不利因素。要加强黄河三角洲与其他经济区域的联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把黄河三角洲建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发达地区,也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区规划[Z].
[2]袁之舜,杨景亮.试论东营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现实可行性[J].民俗研究,1992(4).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甘南州;生态立州
Abstract:Nuclear and Radiation in Gannan Prefecture of Gansu Gannan,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of the management station 747,000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creasing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ng, natural ecosystems continue the destruction of increased pollution sources, pollutants increased gradually expand the scope of pollutio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armers' income, and destruction of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has shaken the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Gannan Prefecture due to its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is equally worrying.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e the Gannan Prefectur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ing the main problem, and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Keywords: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annan Prefecture; ecological statehood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甘南州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在1100―4920米之间, 年平均气温在1-13℃,森林覆盖率约22%。
甘南州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境内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比较复杂。西北部碌曲、玛曲、迭部三县及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部分地方地势高亢,相对平坦,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长冬无夏,草场面积大,是黄河、大夏河、洮河等河流的主要水源补给区或发源地,畜牧业相对发达。其中在碌曲、玛曲、夏河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为41.8万公顷,是黄河上游的“蓄水池”和绿色生态屏障。东南部舟曲、迭部两县山大沟深,海拔在1100―4920米之间,气候特征明显,白龙江贯穿全境,水能资源丰富,是甘肃省的主要林区之一。东北部临潭、卓尼及夏河三县部分地方,丘陵起伏,气候温和,农牧林交错,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
二、甘南州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湿地环境恶化
湿地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湿沼旱化,冻土消融、冻土层变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减少,并伴随着超载放牧,鼠害破坏等原因,甘南湿地面积逐年萎缩,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沼泽低湿草甸植被逐渐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盐碱化严重,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直接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和草地植被破坏严重
甘南藏族自治州属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林牧交错区,境内草原面积达到70%以上,林地面积达到25%,是甘肃省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但由于长期农村能源短缺,农牧民生活燃料的大部分依靠砍伐森林、焚烧畜粪、秸杆、草皮,对草原和森林植被的破坏日益加剧,林线后移,森林面积和蓄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加剧农村生态破坏
一方面,地表失稳、地表水资源失衡、水质污染,水土流失与泥石流,以及土地资源的理化结构和生产力造成的严重破坏等。另一方面,公路建设环保措施不到位,造成局部区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尤其是在水电、矿山、公路开发项目中,企业重建设、轻环保,重经济指标、轻环境保护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四)农牧区环境卫生差
农村环境卫生差,垃圾、生活污水污染突出。居住环境没有实行人畜分离,没有统一的垃圾堆放点和处理场所,垃圾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农村居民的集聚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
(五)化肥、农药污染加剧
我国农药利用率仅为30%左右,有的还不到10%,大量的农药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不仅农业产品受到严重污染,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水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威胁。甘南州也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引起污染的现象。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带来了明显的危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危害也很大;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所含化学元素比例失调,打破了原有平衡。
三、甘南州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甘南州自然条件恶劣,能源短缺问题突出
有史以来,由于甘南州大部分地区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信息闭塞,主要以农牧、林业为主,经济结构简单,加上干旱、霜冻、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天然林保护、游牧民定居等工程实施后,从根本上还没有解决农牧民群众放牧难、燃料难、建房难、增收难的问题。
由于长期农村能源短缺,农牧民生活燃料的大部分依靠砍伐森林,由此也造成了森林和草原植被的严重破坏。
(二)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形成
甘南生态地位重要而独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已经发挥,受益地区主要在下游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但长期以来,投资、担责及建设管护任务均由上游承担,形成了“公众受益,少数负担;下游受益,上游负担”的不合理现象。
(三)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滞后形成反差
由于甘南州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上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品的政府购买机制等尚未形成,这对国土面积大、经济总量小、生态脆弱、环保任务繁重的甘南而言,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制约。
(四)公众环保意识亟待进一步加强
甘南州属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收入门路少,加上农牧民科技素质较低,环保意识淡薄,致使群众偷砍盗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滥铲滥挖藏中药材、冬虫夏草破坏草原的现象屡禁不止,牧民群众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五)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难度大
农村环境问题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困难。甘南州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而且如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立法处于空白,现行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有的管理体制很难对农村环境实施有效管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环保管理机构和队伍。
(六)农村环境保护缺乏充足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 农村环境保护社会整体投入不足,大多数乡镇没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沟, 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 特别是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缺乏投资渠道, 政策上缺乏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加上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强、回报率低的领域, 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 而甘南多为国家级贫困县, 无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大力推行生态立州战略
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其中包括:
对重点领域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启动实施国家天保二期和藏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全面提升甘南林业生态价值与服务功能。加强玛曲、尕海等重点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切实抓好舟曲灾后重建生态恢复治理。
推动全州国民经济向生态经济方向转型
促进高原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发展,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和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限制化肥农药使用,严禁违规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严禁高污染企业进入甘南。重点强化格萨尔、忠曲、早子沟金矿等尾矿坝及废弃物综合治理。
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培育和发展生态林业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推进以确权发证,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把林权落实到林农,建立“林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推进果园,种苗,木材,森林旅游产业工程建设,力争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特色鲜明的林产品基地,构建品种丰富,规模可观,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
(二)集中力量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是导致农村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妥善解
决农村燃料缺口问题将会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的恶性循环,无法实现既定的封
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要积极深化甘南藏区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从藏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出发,以太阳能开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解决项目户生活用能短缺的问题,逐步改变项目户生活用能方式,优化用能结构,提高项目户生活质量,促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农村生态安全和环保教育,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牢固树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思想。要把环境与健康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帮助农牧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快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国家正在研究起草《生态补偿条例》,根据《生态补偿条例》,我们要进一步细化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流域和生态功能区等各领域的实施细则。区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补偿范围。对于跨地区、跨区域,关系到全国的公共产品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由中央政府提供补偿经费。对于地方性公共产品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由省级政府提供补偿经费。以流域生态补偿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地区之间的横向补助、对口支援和项目协作等多样化的补偿方式。
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最终实现。农村生态环
境建设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