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文第1篇

(1)需要较好的数学演算推理能力。例如概率论、傅立叶变换、卷积等数学知识在通信系统的理论推导中会频繁的使用。

(2)需要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通信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很难把简单的建模框图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联系起来。

(3)需要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知识体系结构复杂,综合性强,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难点,难以理清头绪。

比如“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与“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和“数字信号复用系统”的知识点都有着紧密联系。但是,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弱,自学能力不强,课程知识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消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难度。所以,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分析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实验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增加了仿真技术。

1“现代通信技术”理论教学教育改革

(1)教学内容的选择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实现过程和分析方法,但是模拟通信系统中的调幅、调频和调相的调制和解调技术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已讲过,因此“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数字通信原理为主,同时还要兼顾现有的先进的数字通信系统,如移动3G系统、移动4G系统等。

(2)教学方法的设计

“现代通信技术”的传统教学方法都是逐一介绍通信系统中各个关键技术的数学模型和原理,由于理论抽象、知识点零散,使学生学习起来很难有系统的概念,更不易将简单的系统框图与实际通信系统联系起来。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以线带点”的改革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即以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图作为学习的总线路图,图中方框为“点”,有向线段为“线”,如图1所示。在授课时始终以通信系统的模型图为基础,以图中的节点涉及的典型技术理论分析为重点,以信号的传输流程为主线,以线带点,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讲解通信技术的实现过程不应求全求深,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系统阐述数字通信技术中信源编码模块、信道编码模块、传输模块(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和同步模块等核心技术节点的说明以及每个节点在教材中的章节分配。其次,根据信号线的传输方向,对每个节点进行功能分析,例如,在调制器和解调器节点中应重点讲解数字调制技术2ASK、2FSK、2PSK、2DPSK的调制、解调、带宽分析、波形分析和抗噪声分析等内容,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要求学生掌握该节点基本理论、关键性能和指标以及分析方法。最后,教师应重点说明各节点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前后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同时将简单的系统框图与实际通信系统联系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图起来。

(3)引入SystemView仿真软件

SystemView仿真软件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软件。“现代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概念抽象,很多知识点单纯用口述很难直观的表达清楚,因此采用SystemView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在授课时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的仿真结果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清楚。比如在讲解AM调幅输出波形在改变调制指数的仿真波形时,如图2所示,教师通过调节参数来改变调制指数,学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到调制指数的改变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2“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教学教育改革

目前实验教学中大多是对已知原理进行验证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在实验箱上测试已预留好的测试点的数据、波形,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过程学生根本不考虑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学生往往是动手多、动脑少,甚至在没弄懂电路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并写出实验报告,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首先,对实验指导书进行修改,其中弱化复杂的计算,只需将各个模块的功能详细说明,引导学生能自主地对所做的实验内容的原理进行分析,并抽象出系统的框图,再利用模块连接实现功能。其次,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自行给定输入数据,比如HDB3的编译码,学生则自己随机给出编码的码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输出的码型和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编码规律是否一致。同时,当学生实验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按照“从后往前”的方式查找故障点,而不是简单地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实质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软件仿真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并与硬件实验相结合。在做硬件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应做好SystemView的仿真,然后将仿真结果在硬件实验实现,这种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同步进行的方式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对理论学习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3总结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文第2篇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社会逐渐走进了通信时代,电子通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对于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这门课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新课改中属于重要的教学改革课程,本文就针对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简单的浅析。

关键词: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0引言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是电子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通信贯穿着整个社会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就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使得所学能被所用。

1传统教学模式下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中的问题

1.1课堂教学存在滞后性

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较快,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是对诸多主流通信体系的介绍,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而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广泛、概念性较强,同时当代社会中的通信技术及通信系统革新速度快,相对来说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所以往往我们生活中已经开始使用新通信带来的方便时,我们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原地,这种滞后性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节。

1.2课程实验手段单一

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需要实验的辅助,毕竟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也是一门技能型学科,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强,可是我们往往受一些条件限制,在进行课程实验时只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且实验的侧重点也比较单一,不能系统的对典型通信技术进行实验,让学生不能在实验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容易造成学生积极性受挫,无法达到实验课程的目的。

1.3课程内容与其他科目联系不强

目前的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学习,就其内容来说与其他相关的学科联系并不强,显得有些独立,事实上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应该是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它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如果只是简单的教授学生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里的技术手段,对其内在不做详细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这门课程的内涵和深意的。

2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对于上述中提到的存在于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改革来解决问题,即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改革实验教学,具体改革如下。

2.1改革教学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技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都在快速发展,造成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发展,已经远远跟不上本学科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课程的教学内容远落后于技术的实际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严重的脱节于社会需求,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急需转变。改革要从细节做起,首先我们不能在把教学的眼光只停留在一本书、一套教学课件上,应该要通过一些现代通信手段,把一些新知识新技能通过一些专题讲座等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来,向学生讲诉新的知识领域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把书本进行改革,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材涵盖了模拟、数字、数据等通信内容,涉及到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等方面,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所需,结合教学大纲,对不同的领域进行不同的教材编著,把教材内容细分,这样可以使不同专业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知识,让系统丰富起来。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集中讲授数据通信、程控交换等计算机通信网知识,而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通信系统的新原理等知识。又比如:自动化、测控类学生可选取较为基础的教材学习,在讲授各类典型通信技术前保证其获取一定通信预备知识,讲授过程中多侧重于系统级的专业内容介绍。

2.2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覆盖范围广、教学内容新颖的课程,可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却很单一,只是侧重于概念的讲解与传授,对学生的教学就是概念性知识记牢,掌握的只是知识而不是知识结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你告诉他学习的结果不如教会他学习的方法。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的掌握了解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这门课程的真正内涵和知识,而不是只是学会一个框架,对其内容却一知半解,这样是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的形式是可以多样性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对于新知识的讲解可以由一些生活例子或者是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引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其在提问中了解熟识新知识,并且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能更好的传授新知识。比如:在介绍无线接入技术的过程中专题介绍Wi-Fi技术、在介绍移动通信的课程中专题介绍移动4G/5G技术的发展动态等等。这些现代电子通信技能是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很快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景中,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应用来掌握其理论知识特点,对课程的深化有很好的作用。对于教学方法中专题讲座的模式,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对书本外的新知识也很好奇,讲座过程中主动发言、提问的学生很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改往日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哈欠连天的沉闷情况。

2.3改革实验教学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不只是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同时它也是一门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科目。那么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不能被忽略,虽然我们很多时候做实验都会受到一些条件限制,使得实验教学变得形式化,起不到真正实验教学的目的。我们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上对于学生锻炼的机会小,且实验费用高,对于典型通信系统的特征也不能通过实验证明,因此我们就要多采用一些仿真手段来进行模拟化教学,通过仿真软件的介入,来弥补实验器材不足的缺陷,也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以此来实现实验教学的实践目的。模拟软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硬件实施上很多的不足,我们可以简单的了解一下软件实施的几个步骤:(1)根据实验课程的内容汇总所需的硬件设备有哪些,并提取这些设备的关键参数,比如接口数据的格式、通信速率、数据处理流程等;(2)根据硬件的关键参数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即用方程或函数来表示硬件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输入输出过程;(3)将我们建立的数学模型输入到仿真软件当中,并利用软件来计算数学模型,从而模拟硬件的处理过程,并获取最后的数据结果;(4)利用数理统计或图表的方式对获取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看是否与预期的实验结果一致,如果不一致,还要进一步分析原因;(5)由指导老师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现代的实验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只依靠硬件设备来完成实验,更多的引用了许多现代的模拟软件介入,这样不但可以节约一定的实验成本,同时也更利于实现实验目的。

3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时代在发展,一层不变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才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作为新时期下的新课程,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有着自身的教学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就要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提出后,更应该得到关注与重视。现代通信技术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课程,学科覆盖面极为广泛,它和许多工科专业都有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和分类,把课程内容细致化,同时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将现代化教学方式灵活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拘泥于现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要强,只有自己先接受了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体现出来,不能只是为了教而教。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博可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激发学生们的反思,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的方式不是通用的,它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的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这样才能把改革的效果作用于实践中。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中没有特别复杂的计算和推导,学习的重点在于是通信系统的框图、各部分的功能、工作流程及相关的协议,主要包括通信系统概述、交换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等,学生不能只以公式学习为主,这样就会给学习增加困难,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学习的障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的学习思路教会给学生,而不是只是教会其书本知识,要知道方法永远比结果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有些是靠自身就能解决的,有些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说我现在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等对于学科的疑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多找一些有经验的社会人士或者教师自身的经验来解答学生的问题,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学的在社会上都会应用到什么地方,他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以此来让学生更乐于去接受教育,同时也能很多程度的激发学习的热情。现代电子通信技术教学的改革,一方面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对于学生的未来有了更系统的规划,是很有利的改革,当然改革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有找到符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荐,教育的逐步科学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项目,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是紧跟着时展步伐的一门课程,它的教学改革就需要根据时展和学生就业的方向进行有计划、有创新的改革,使得学生能从教学改革中获得更加有用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庞雪莲 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文元.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与展望[J].信息通信.2015(03).

[2]郭蓉.“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5).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移动通信 课改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性质、课改定位及方向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通信和电子相关专业近年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计算机通信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课程知识在通信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通信和电子专业的其它课程不同的是,移动通信技术涉及许多软件和硬件知识,跟实际通信过程联系紧密,并且随着通信行业的大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中技术、术语日新月异,概念、术语、缩略语繁多。根据笔者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现就移动通信技术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段、内容选取、技能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课改浅谈,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2 明晰教学目标,注重技能培养

现今,高职院校在讲授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时,大多沿用了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侧重于移动无线网络原理的介绍,而缺少现行移动通信设备的学习使用等移动通信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因此,由笔者教学经验得出的总结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移动通信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人员。

3 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

3.1 加强多媒体动画、视频录像等辅助计算机教学手段的使用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抽象理论内容的理解过程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授课内容,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述移动无线网络接口协议与信令工作流程时,把接口协议组成和信令工作流程做成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其工作机制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加深学习记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讲述移动通信设备的施工安装过程时,通过播放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施工过程视频录像,使学生详细了解施工安装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问题,并熟悉一些施工过程专业术语、缩略语等,这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

3.2 以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教师一味讲理论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多替学生着想”,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授课内容。比如:在讲述移动通信网络协议标准的工作过程时,可以通过引用生动的比喻或者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例子来进行辅助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述移动无线接入网的工作原理时,将2G的GSM与2.5G的CDMA95相联系,与WCDMA、CDMA2000、TDSCDMA相比较,突出3G网络的优势;在讲述移动通信分层信息传递的实质时,跟两位语言不同的哲学家的交流过程相类比,说明其工作过程的相似性;在讲述移动数据交换工作原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这三种交换工作过程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可以选择大家熟知的电话和邮政这两种通讯方式来进行比喻说明。

3.3 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

技能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述移动通信网络相关概念时,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充分感觉到工作实践少不了理论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讲述天线信号覆盖问题时,可以结合灯光等常见实物的工作状态来类比性讲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述信令协议格式时, 通过演示电脑抓包分析软件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信令网络各层协议单元的报文结构,从而使学生突破对抽象协议“摸不着、看不懂”的感觉,而对信令协议有一个全面具体的掌握;在讲解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主设备的电路单板配置时,使用组装电脑的例子来讲解,使学生了解RNC和NODEB的硬件配置就跟个人电脑配置相似的,根据用户要求包括规模大小、功能类型等去备置硬件单板,以完成整机安装。

4 适当选择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移动通信技术涉及很广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讲实践中,要合理选取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多讲一些跟工作实践结合密切的知识点,而少讲实践中不用或者少用的内容。比如:对于大多数通信专业学生来说无线电通信方面的知识是难点,因为无线电通信理论性太强,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很难从事无线电通信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就是说这方面的知识跟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联系不大。因此该部分内容不应成为课程重点;由于在移动通信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天线覆盖范围等,因此在讲解电磁波和天线内容时,就要突出其传播特性以及电磁波辐射和天线覆盖的工作原理,还有掌握天线工作参数等;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方面着重讲授我国现行3G所用的三种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设备为例来深入讲解基站设备的工作原理;在3G网络关键技术部分,可以重点介绍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在RNC系统结构部分,重点掌握RNC和NODEB系统的硬件及功能组成、各个单板的功能作用、数据流向、配置和组网。在无线网络设计方面,重点掌握无线室内室外分布覆盖系统的解决方案,无线勘测等。

5 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实操技能

在课程学习中期或者末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电信运行商移动通信主机房进行参观见习,对应理论课程学习内容,详细掌握一些实际运行的移动通信设备的组成及其工作状况。对于课程实验的开设,需要充分考虑与移动通信工程实践的结合,以达到让每一个实验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在课程安排中增加实验学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议设置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为1:1(即理论授课32 学时,实验32 学时),并在暑期或大三下学期安排三个月的生产实习或六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掌握一门移动通信类的就业技能。通过加强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确实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对知识的实操应用能力。不仅使其掌握从通信线缆制作到布线施工,再到3G无线接入网的硬件连接和测试,并完成对RNC、NODEB硬件单板的基本备置,而且掌握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OMC的配置和管理,最终完成整个移动通信网中核心接入网设置的全过程。

6 结论及展望

总之,课程改革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从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不断突出教学重点,不断加强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实操应用技能,并为其后续的学习升造或者工作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教改项目:通信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0910

参考文献

[1] 张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教育探索,2007(9).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45-04

1 前言

教育技术相关理论认为,要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辅助资源。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获得快速发展,由于它具有教学内容多媒体化与网络化、教材组织超文本化、教学过程个别化和具有交互性等优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在各科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价值就体现在效率的提高上。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即计算机课堂)中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又具有其特殊的一面:同时体现了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和学生学习价值。教师应如何抓住这一双重价值,使计算机多媒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现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通过与众多学科的对比,分析小学计算机课堂的特殊性,从而探究在小学计算机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能在何种方式下获得最为有效的应用。

2 计算机课堂上计算机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由表1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十分高,甚至在绝大多数课堂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操作手段,对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引、学生学习的评价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无论是从多媒体的使用几率还是方式上,都远远高于其他科目。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是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堂的。

可见,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价值体现程度,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课程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辅助应用的实际教学价值体现了为教学服务的便利性、促进性和协,而应用的方式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应用误区

1)以辅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4)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5)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6)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正确的应用方式:适当合理,用得恰到好处 要想使得计算机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中的使用体现为教学服务的便利性、促进性和协,要注意三点。

1)直接性。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演示应该是对教学任务目标最直接的反映,应该避免拐弯抹角的简单知识复杂化。现代的技术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结合,演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

2)实效性。保证学生有效的操作时间和效率,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交流要确保实效性。

3)合作性。计算机课堂中对知识的探索和运用体现在合作上,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在机器与人员之间合理组合与协调的基础上。

3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价值的体现

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教学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介质体现的是工具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是在一般教学基础上的又一特殊体现。在中小学计算机课堂中,这一特殊教学o助手段本身又是一种知识性的内容,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在课堂上恰当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整节课的辅助,就能够使得课堂教学获得成功,而这只是片面的。作为一节信息技术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计算机某一功能的使用。这使得计算机多媒体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同时还扮演着知识性任务的角色。一节优质的课堂需要结合这种特殊的双重价值,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使用价值。如何利用好这种特殊价值资源?下面将结合“网上搜索”这节课进行探讨。

“网上搜索”是深圳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因特网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网上搜索。

知识性价值即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及关键字的搜索,经历网上搜索的过程。

结合这节课的知识性价值,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体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价值,采取如下做法。

思路:创设奥运主题情境,以“奥运相关信息的搜索”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图1所示主线下经历4个环节,而在各个环节中设计多媒体辅助。各环节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说明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整节课通过设计现实主题与互动交流的环节,计算机多媒体作为贯穿课堂的辅助线,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其中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多媒体辅助之上的,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是作为一种工具,学生利用这种工具的便利,学习这种工具的使用便利。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是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计算机多媒体的几次出现,都有效地围绕这一问题情境。而不同的富有变化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形式都是从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结构出发,促使他们在设定的方式下乐于尝试、乐于体验、乐于创造,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因此,可以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所体现的价值应概括为图2所示。

如何采取更有效和直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价值体现在“能用电脑为我们服务”?需要一个正确的教学应用导向和明确有效的任务驱动,这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价值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可以对比一下英国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指有效地分析、处理与呈现信息和模拟、检测与控制事件,包括:使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解决问题;使用信息资源与信息工具支持各种背景下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3]。

《英国中小学通信技术教育》指出,在信息通信技术课程中,学习者获取和应用如下的知识与技能:

1)信息的质量(quality)和可信度(reliability),并且怎么样获取和综合正在大量繁殖的信息;

2)使用一系列信息通信技术的趋于复杂的任务;

3)信息通信技术怎么样能够在其他学科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判断什么时候和怎么样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并且清楚信息通信技术的局限性;

4)在外部世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可以看出,在如今的计算机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一个需要体现的是让学生感悟到“电脑的便利性”,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信息搜索和处理繁杂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也能够有一套有效的评价方式去检验这样的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导向使学生在有效的任务驱动下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究,并培养计算机学科的人文素养。从学生能力的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把握的“度”:

1)处理问题、正确运用服务资源的能力――简单的课件制作演示;

2)合作、探究的能力――适时的演示操作,小组合作模式,还学生自主的探究空间;

3)经历成功的过程――及时的评价和学生成果的展示,以及分享成功经历;

4)感受与信息任务相关的生活情节――从生活入手,在生活情境中提炼最直接的多媒体辅助途径。

计算机评价系统的采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效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关键。同样以“网上搜索”这节课为例,本节课引入电脑系统填写“小组汇报记录单”,真正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师―生互相评价、沟通。

小学计算机课堂评价――课题:网上搜索

1.本节课,计算机为你提供了哪些服务?

A.网上搜索 B.邮件发送 C.网上下载 D.网页浏览

2.小林想在网上搜索中国的民族歌曲,可是找到的却是中国的民族图片,问题出在哪里?

……

10.在小组合作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环节?你的合作感言是什么?

而对于该门课程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系统知识,也有一套综合的目标水平评价:不同等级中都划定了难度渐增的结果目标。这些均包含了信息技术技能所应达到的5个基本方面的要求: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并使之实现;交换与分享信息;在工作进程中不断地对内容进行回顾、修改和评价;扩展学习宽度的能力。这样的计算机评价系统的设计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说是课堂的延伸。

4 结语

综合以上的探索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计算机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能在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下,通过多样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最为有效的应用,给信息技术课堂以最高效益的支持。这些课堂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面向任务的课程设计――多媒体辅助任务的完成。给出一定的任务,由学生自己探索或通过与他人协作等手段来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或协作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有所用。

2)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形式和方式多样化的多媒体辅助。注重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精神发展是通过帮助学生讨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局限性(如计算机能否创造),使学生更加人文化;道德发展是通过收集信息,思考一些道德主题(如获取个人信息问题),认识到在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需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必要性等。

3)注重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还学生自主空间,保证人―机交流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信息化社会,信息大量存在,真实信息与劣质信息同时并存,因此,要分辨信息的真伪,就迫切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了解和分辨真实和劣质的信息,理解劣质信息可能带来的后果。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要求,提出主动学习的教学目标。

4)小组协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一些设备和信息资源的使用,强调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其他科目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应用来支持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如在设计课程中,学生既可以手工绘制图纸、手工制作实物模型,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来帮助设计,利用计算机模拟来完成作品O计。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世界寻找资料,通过数据处理功能和多媒体功能进行英语、艺术、音乐等科目的学习。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其他科目中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笔者相信,这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是以学生利用为主导的又一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EB/OL].http://dfes.gov.uk.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资源;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3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组建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数字化学校的建设,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必然。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利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 现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枯燥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采取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课程内容多为网络原理、工作过程或结论,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概念众多,理论复杂,知识体系结构陈旧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既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又有通信技术方面的,所以概念众多,理论较复杂。另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更新快,而大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实践教学环节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现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偏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网络实验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网络理论的理解。而在实际教学中,网络实验因为硬件、软件种种局限无法顺利开展。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软件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视频教学录像、题库、软件素材等,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功能,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化的数字化学习,真正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改革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概念、原理、工作过程大都比较抽象,单纯用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帮助学生来理解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协议等相关知识。比如利用投影仪,使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将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DNS的解析过程等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而网线的制作和局域网的组建等内容也可以使用图片或录像来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程网站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繁杂,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际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划分成熟练掌握和一般了解两个目标层次,如学生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网络工具和建立、配置网络,包括Unix/Linux系统的简单应用、Internet浏览器使用、建立对等网、Web和FTP服务器的安装与测试等。而对于其它较为高级和复杂的网络应用操作技能则作一般要求,或者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讲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另外,在信息化时代,书本教材已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利用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中的在线课堂、教学辅导、作业与讲评、IP课件、课程论坛等功能模块,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并不断进行更新补充,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学习阶段,便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学校提供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备有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三层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等先进网络设备。实验的内容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验教程,并由有经验的教师编写相关实验指导书,对每个实验的目的、有关知识点、步骤、注意事项等作明确的说明,同时也制作一些实验的视频录像,将这些内容全部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参考。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熟记相关的配置命令,利用虚拟网络实验软件,通过校园局域网形式向学生开放,学生在网上练习并将相关配置发给教师进行评讲,充分利用了网络学习资源,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如在线课堂提问等,占10%)、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10%)、实验完成情况(占30%)。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发了学习和发现的兴趣,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也促进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