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市场营销,聚合营销,互联网,信息技术
前言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指出,从客户的观点来看,市场营销就是整个企业活动,而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又是市场营销中的核心策略。进入21世纪,网络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进步、网络用途进一步多元化以及人们对互联网使用的越来越频繁,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免费。但当今的消费者是传统消费者与数字消费者的聚合,他们的消费行为即包括采用传统的渠道也包括网络所提供的数字化渠道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因此,可以将聚合营销理解为在数字时代,基于消费者身上出现的新科技和人类持久的行为习惯的聚合,企业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新科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以及PDA个人数字处理助手等)、多渠道(网站和非网站、数字和传统)或多手段(交易营销手段和关系营销手段)的组合,建立、保持和加强与顾客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关系,使各方的利益得到满足和融合的一种社会过程与管理过程。
1.我国市场营销发展及现状
我国营销理念主要经过了以产定销、以销定产和以需定产三个阶段。虽然20世纪90年代按需定产的市场营销理念在中国兴起了,但由于正规的市场营销理念的传播和教育相对滞后,而且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错误的思维惯性,我国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简单地把推销就当成营销。到1995年后,因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大,很多企业才开始从推销导向向注重顾客导向发展;开始采用整合性的营销策略,并且注重采用整合营销传播IMC的理念;此外,我国企业越来越注重关系营销,把建立与消费者的长久关系作为自己营销建设上的重点。这表明虽然我国的现代营销路并不算长,但是我国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却是空前的,以致有学者感叹“中国营销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90年代后,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我国互联网基础的渐渐成熟,网络营销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网络营销大致经历了网络营销的混沌、应用和发展三个阶段。综观我国市场营销理念的发展和现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为聚合营销理念作为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网下与网上的营销理念在我国发展兴起提供了应用的背景。
2.聚合营销产生的动因分析
2.1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应用范围逐渐扩散到了民用。由此在90年代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互联网革命。近年因科学技术以及商业应用的驱动,互联网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人们对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和广泛。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于1986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1993年,主要实现了与互联网的电子邮件连接;第二阶段从1994年起,实现了与互联网的TCP/IP连接,开始提供互联网的全功能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表明: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网民数、
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8700万、363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了382216个、626600
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53941M;我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达到了49421824个。该报告还对历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上网计算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WWW站点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3630万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1.1%;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382216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5%;www站点数为626600个,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2%;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53941M,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90.3%。
通过上面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互联网的上网计算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WWW站点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有着显着的增长,尤其在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途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以及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等指标上现在的数据是10年前数据的几百上千倍。全球互联网和国内互联网的急剧发展给聚合营销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广大目标消费群基础,在需求驱动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最终又会使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当然,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还保持着许多传统的东西,人们的这种聚合状态正是聚合营销所强调的。
2.2网络经济的繁荣兴起与泡沫破碎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社会各界都认为随之而来的网络经济将取代传统经济成为国家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乐观地认为网络经济能够带来高效率,能够提供一种低价的交易成本,并带来经济制度的彻底改变。在我国,虽然互联网的历史比较短,网络经济热潮依然成为企业界、学术界以及政府各界人士最关注的焦点。从中国大陆第一网站——瀛海威的诞生,到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NASDAQ)首发上市所引起的一轮又一轮上市热潮;从“Dot-Com”以吸引“眼球”烧钱,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游戏以及电子竞技等新业务层出不穷。网络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每个国家都致力于大力发展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试图通过发展网络经济,强化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节约国民经济基本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0年3月,纳斯达克(NASDAQ)应声落地,自此网络经济的泡沫开始破碎。很多网络 公司想当然地认为通过互联网将购物过程变得更有效率就能让消费者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这些企业显然没有料到实际上很多的消费者是喜欢购物的体验。在网络经济繁荣的时期,网络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常常意识不到人们购买东西的原因,以及这些情绪是怎样影响他们采取哪种方式购买的。网络经济的繁荣与泡沫破碎为聚合营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时代背景。
2.3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是聚合营销产生的商业驱动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动权越来越大,并且随着我国进入WTO逐渐开放,曾经受到国家保护的众多行业、企业如何才能在“狼来了”的残酷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是很多企业商家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21世纪,市场营销显然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我们都知道“市场上的成功者是那些最能适应现行环境要求的公司——他们向真正需要购买的人提供商品”。免费。但在如此激烈的商业竞争下,企业需要做的是认识到在数字时代消费者的价值和购买行为已经有所改变,当然也不能像技术鼓吹者那样认为消费者已经完全改变,过去的营销策略、营销方法都不管用。企业应该明白当今的消费者是混合型的消费者。因此,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企业需要认真通过聚合营销理念去思考现在的消费者,并且创建一套全新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在这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中取得胜利。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是聚合营销理念的产生及应用的商业动因。
2.4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是聚合营销理念产生的技术动因。由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形成的现代信息技术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应用。在现代通讯技术上,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电子通讯还是光通讯,固定通讯还是移动通讯,在近年来都有了巨大的进步。而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上,由于空前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资,使其发展速度更是空前的。计算机芯片的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其磁盘的存储能力在不断扩大,以及输出输入的设备在不断丰富,但计算机的价格、体积以及重量却在显着下降。
我国的信息化虽然发展的时间没有发达国家长,但是同样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甚至发展速度更快。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研究分析资料:2002年12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比2001年增长12%;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2002年比2001年增长66.2%;B2C交易额2001年比2002年增长率9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市场规模、交易额还是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来讲,我国的信息化都在以空前的速度在发展,年增长率达到了60%以上。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为聚合营销理念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本身也构成了聚合营销理念产生的技术动因。
关键词:信息化原因;数字化;网络普及;市场导向
引言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得到加强,并使得建筑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筑企业得以实现网上竞标、招标,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支出和成本的监控,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一)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客观原因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以人工计算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手工描绘工程图纸的设计方案以及单纯的依靠人工体力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以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施工方面,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市场经济环境对建筑施工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建筑施工信息化的主观原因
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了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以政府分配项目,建筑公司承包”的建筑施工模式,促使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对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投标竞争”的形式,以谋求在建筑施工领域有步骤有层次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进而促使建设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虽然国家在建筑领域内的这些改革,提高了我国建设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实际的市场竞争时,也遇到“投标中标难、回笼资金难、验收结算难、项目低价中标后成本控制难”的难题。并且,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竞争机制的还尚未完善,这一社会现实更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解决这四大难题的难度。由于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既然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改变市场竞争体制,为了寻求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从改善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入手,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创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经济结构、投资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体系。这四部分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促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施工企业中,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对建设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渠道,使施工企业从产值效益型转变为管理效益型的有效途径。
三、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一)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加强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也得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在国内建筑施工行业中,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已经渗入到了建设施工的资源配置、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建筑施工的人员利用、建筑施工的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其中,我国国内的很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打赢这场现代市场的信息战。更是充分地利用企业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不仅引进了先进的信息高新技术和设备,为施工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环境。并且,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建设施工企业更是注重了数字信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软件环境。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这不但为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众多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还为这一趋势的推动提供了必要性。谁先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谁就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机遇。
(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建筑施工能够得到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而且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来说,网络同样提供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信息交换方面,借助于内外部网络则实现了对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并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为便捷的检索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也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发展趋势。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操作性强、可复制和存档的便捷性也在建设施工企业的企业重组,企业合作中凸现出来。传统的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注重了“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整个建设施工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运用,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由于自身完善存档工作而保证企业高效的运转速度,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有效地信息,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也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实现,节约了建设施工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节约了企业资金。
(三)信息里用的科学化趋势加强
建筑施工企业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等方面。建筑施工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规模和种类的增加, 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 还可检索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与管理规定, 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此外, 检索结果还可加工为各种需要的格式输出, 支持办公自动化。在信息利用方面, 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 引入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深加工, 进一步产生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例如, 可提供工期、质量、成本分析工具软件, 分析比较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 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 发现质量通病并查找原因; 及时汇总成本, 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
(四)市场导向性趋势加强
施工建设企业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式,常常根据中标项目的水准完善市场价格数据库。与此同时,根据市场人工机械成本, 主材、周转材消耗水平建立市场定额库,进而修正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另外在建设施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企业技术资料储备。建立基于企业内部定额及市场价格基础上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标的、交易规则、业主、对手构成特定市场条件, 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投标人及投标技术、价格的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因素,对照企业成本价格, 得出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 再根据测算竞标对手出价范围, 结合几率分析判断修正报价。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拓展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以真正做到以市场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标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市场应对策略,促进建设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进高新信息,不仅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速度。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方杰;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科技资讯,2011(02)
[2] 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施工技术, 1998,(04) .
[3] 高友弟. 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 现代商贸工业, 2007,(10)
[4] 张奇伟; 浅谈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
[5] 甘雄锋. 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09)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得到加强,并使得建筑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筑企业得以实现网上竞标、招标,这不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支出和成本的监控,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
1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1.1 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客观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的以人工计算工程造价的计算方式、手工描绘工程图纸的设计方案以及单纯的依靠人工体力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以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建筑施工方面,引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是市场经济环境对建筑施工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2 建筑施工信息化的主观原因
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了增强国内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以政府分配项目,建筑公司承包”的建筑施工模式,促使我国的建筑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对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了“投标竞争”的形式,以谋求在建筑施工领域有步骤有层次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进而促使建设施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虽然国家在建筑领域内的这些改革,提高了我国建设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参与实际的市场竞争时,也遇到“投标中标难、回笼资金难、验收结算难、项目低价中标后成本控制难”的难题。并且,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竞争机制的还尚未完善,这一社会现实更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解决这四大难题的难度。由于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既然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改变市场竞争体制,为了寻求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从改善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入手,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创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经济结构、投资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的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体系。这四部分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促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施工企业中,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对建设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渠道,使施工企业从产值效益型转变为管理效益型的有效途径。 2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2.1 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加强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在国内建筑施工行业中,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已经渗入到了建设施工的资源配置、建筑施工的财政管理、建筑施工的人员利用、建筑施工的日常安排等各个方面。其中,我国国内的很多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商机,打赢这场现代市场的信息战。更是充分地利用企业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建筑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不仅引进了先进的信息高新技术和设备,为施工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硬件环境。并且,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建设施工企业更是注重了数字信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软件环境。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这不但为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众多生产经营部门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还为这一趋势的推动提供了必要性。谁先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谁就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机遇。
2.2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建筑施工能够得到更便捷的信息数据支撑,而且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来说,网络同样提供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有效途径。此外,在信息交换方面,借助于内外部网络则实现了对建筑施工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并且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为便捷的检索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和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也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发展趋势。
网络及电子商务的操作性强、可复制和存档的便捷性也在建设施工企业的企业重组,企业合作中凸现出来。传统的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注重了“人”的主观地位,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整个建设施工企业无法正常运行。而网络及电子商务的运用,加强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由于自身完善存档工作而保证企业高效的运转速度,也能在短时间内,综合有效地信息,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也降低了人的主观重要性。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实现,节约了建设施工企业出门洽谈业务的经费,节约了企业资金。
2.3 信息使用的科学化趋势加强
建筑施工企业统一的工期信息可分别为生产计划、材料供应、预算等方面。建筑施工统计部门从各自的需要出发进行检索,而数据库规模和种类的增加, 使施工人员不但可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自身的信息, 还可检索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与管理规定, 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此外, 检索结果还可加工为各种需要的格式输出, 支持办公自动化。在信息利用方面, 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 引入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深加工, 进一步产生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例如, 可提供工期、质量、成本分析工具软件, 分析比较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 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 发现质量通病并查找原因; 及时汇总成本, 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
2.4 市场导向性趋势加强
施工建设企业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式,常常根据中标项目的水准完善市场价格数据库。与此同时,根据市场人工机械成本, 主材、周转材消耗水平建立市场定额库,进而修正企业内部定额数据库,另外在建设施工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企业技术资料储备。建立基于企业内部定额及市场价格基础上的投标报价分析决策系统;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在不同标的、交易规则、业主、对手构成特定市场条件, 分析不同市场环境对投标人及投标技术、价格的影响, 分析价格变动因素,对照企业成本价格, 得出工程结算利润的变动规律, 再根据测算竞标对手出价范围, 结合几率分析判断修正报价。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拓展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以真正做到以市场发展为企业发展的标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市场应对策略,促进建设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进高新技术,不仅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速度。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在此背景下,中国品牌将会迎来数字经济的新时代,新品牌将会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在数字经济“风口”上,如何塑造品牌?如何创新?成为企业家和品牌专家新的课题,我们决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正如说“不进则退”。在数字经济时代里,新、老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老品牌将面临数字经济新的业态冲击,比如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信用本位、消费创富等数字经济新业态,以及创新品牌的激烈竞争,但也会迎来新的机遇。
在新的“风口”上,老品牌可以华丽转身,重新焕发新的活力;新品牌凭着新技术和新模式,迅速占领目标市场,成就自己品牌。在第四次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导者,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万多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如今中国企业面临着“海阔天空任鸟飞”的千载难逢机会,它与世界品牌企业同歌共舞,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如,传统的空调行业,节能环保、智能化是发展大趋势。物联网的出现,万物互联互通,传统的空调面临着智能化更新换代,将会迎来新的蓝海,同时,它所产生的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又可以提升客服水平,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有人说“数据是新的石油,是本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为此,大数据将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人民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经济数字化,是新时代的“风口”,也是品牌建设的新课题。
比如,如何精准品牌定位?如何大数据营销?如何整合创新发展等新模式,随着品牌生态的改变,也会全新改变,品牌更迭将会更快、更短,新老品牌竞争面临同一个“风口”竞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会颠覆很多传统理论,品牌出现“早、高、短、快”等特点。
又比如,共享单车摩拜品牌,载着共享经济的春风,不到一年时间,迅速 打开品牌知名度,品牌传播速度十分快。而竞争品牌小蓝单车,从品牌建立再到品牌倒下也不过一年时间,可见,“速度”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正如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数字经济时代,品牌竞争容不得半点闪失,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在竞争中修正,只有在品牌成立之前,一切都要“预”,否者,很容易“废”呀!由此看来,发挥长板效应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法宝,让品牌优势发展到极致,在市场竞争中独立鸡群,尽管品牌仍然有很多非致命短板,在新风口下,“补短板”的传统理论将会颠覆。
我们知道,在信息化及创新发展的推动下,笔者认为,第四次全球化将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新时代,信用本位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它将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国家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表现为包容性竞争,合作共赢是必然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为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发展的态势。同时,从 全球来看,经过三年多的深度调整,虽然IT产业遭受了暂时的挫折,但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 势没有变,支撑IT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网民、网站、网络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可以说,全球IT产业正在走出谷底,进入全面复苏的转折期。这些趋好的外部环境态势均给 中国IT产业的进一步高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政府对IT产业和IT应用大力扶持
在信息化建设给中国传统行业改造带来成效的鼓励下,中国政府将对IT产业和IT应用给 予进一步的扶持。例如,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外企业在华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等活动的同时,也 将鼓励中国电子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和承包工程,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尽快 解决上网人数相对较少、电话普及率不高、上网计算机数量不多等问题,中国政府将采取切 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推动互联网的普及。同时,国家各部委也相继提出 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
信息产业部提出了200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快大公司战略,在重大项目实施、政府 采购、双软认证、信息化推进、对外援助、产业发展基金等方面优先扶持对产业发展有明显 带动作用的大公司,尽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跨国公司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争取在 三五年内有3~5家电子信息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和全球IT100强。
国家财务部等相关部委提出的《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中指出,在扶持国产软件、优 先采购国产软件的原则下,2004年中国政府软件采购额将超过90亿元。另外,对软件产品出 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软件企业可以享受软件自营出口权。
中国IT市场将持续增长
展望2004年,各类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存储技术在IT厂商的 大力推动下将全面升级换代,从而为IT应用的普及和深化提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同时,由 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球IT产业趋好,IT应用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增长。但应该指出的 是,中国IT市场的需求增长仍属于平稳增长阶段,不会出现迅猛增长的情况,基本上还是需 求总量增长15%~20%,但IT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所以中国IT市场的实际增长(总金额) 在12%~15%左右。2004年IT市场将依然是热点不断,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包括:
(1) PC机
2004年,PC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PC机总产量将达到3000万台以上(其中笔 记本电脑将达800万台以上),显示器产品国内市场需求约为1650万台。迅驰产品将于2004 年上半年逐步取代奔腾4型CPU而成为移动市场的主流,从而为PC机市场的竞争带来新的亮点 。
(2) IC卡
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第二代身份证项目,10亿张IC卡身份证将在几年的时间里发行完毕 ,这将为IC卡市场带来几百亿的商机;EMV标准的出台将带动中国约6亿张银行磁条卡向IC卡 的升级;同时未来几年电子智能标签等新应用也都将推动IC卡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金卡工 程的深入开展使得IC卡芯片成为中国半导体市场中迅速增长的新亮点。
(3) 数字城市
“十五”期间将有200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总投入将超过100亿元。2004年,以电 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数字城市的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政府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城市“一卡通”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电子政 务外包等方面。
(4) 应用软件
2004年,我国软件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除办公软件外,多数应用软件将向行业解决方案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应用软件产品从通用 型软件向专用型软件转型。同时,应用软件出口也随着对外代工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发展 。
(5) 数字电视
2004年,广播电视系统将在特大型城市中推广,其对应的传输模式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 号方向变化,这给数字电视系统从信号传输到终端接收(包括机顶盒、数字电视等)均将带 来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单位对商用显示设备的需求的大规模提升,2004年背投电 视、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也将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彩电行业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2004年中国IT产业的发展趋势
1.结构性矛盾的突破是中国IT产业的工作重点
虽然中国IT产业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IT制造 业、软件业的比例失调;软件、芯片等高技术产品的瓶颈依然制约产业发展;地区仍存在发 展不平衡等结构性矛盾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整体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所以,2004年中 国IT产业解决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思路将是通过技术升级来争取IT技术标准的制定;通过研发 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来迅速升级中国IT技术体系;通过建设各地专业IT产业群形成各自的细 分IT产业体系。
2. 品牌集中是IT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除电信运营业务等少数IT业务外,中国IT产业已基本完全向国际厂商开放。国外厂商在 本国IT市场相对饱和时,纷纷强化了对中国IT市场的开发力度。目前,国外主流IT厂商基本 已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其工作重点已从生产要素的输入向深入的市场竞争方面转 移,通过有计划的投入来获取相关的资源(特别人才资源),以达到近期占据中国IT市场一 席之地的目的。“强者通吃”已是中国IT市场的基本格局,面对国外厂商加大的品牌影响的 竞争压力,国内IT产业正在改变小而散的现状,向品牌集中化的方向转化。
3. 要素整合是中国IT产业增强实力的主要途径
中国IT产业总体规模尚难以与美日等国相匹敌。去年中国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约合69 1亿美元,相当于IBM同年营业收入(831亿美元)的83%。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IT产业要 想实现快速平稳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现有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这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包括 在技术创新、持续盈利能力、信息化水平、员工素质、管理体制、质量保障、交货期和售后 服务等方面的整合。并以此为契机争取中国IT产业从“量的扩张”阶段向“质的提升”阶段 升级。
4. 持续的创新体系成为国内IT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中国IT产业的技术含量整体还不高(如2002年中国百强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 的比例为3.8%,而Cisco的这一比例则为25.3%)。同时,目前由于大量中国IT技术人才流 向了国外或在华的国外企业中(目前信息科学方面,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的80%是外国企业 ),对于国内IT企业技术含量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实力相对弱小的中 国IT产业的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升级,除需要大力对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进行资源投入外,还 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持续的创新体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