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品牌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品牌;战略规划;育人途径;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55-02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高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得到学校管理层的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渐多样,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局面,但不少高校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地把校园文化活动看做学生活动,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外活动,是一种副产品,无足轻重,教师根本不参与。长此以往,校园文化活动就会丧失其文化育人的作用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学生人格修养、优化知识结构内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应着重策划一些贴近时代、贴近高校育人目标和中心工作、贴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富有大学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大型主题文化活动,通过精心设计和长远规划,实施品牌战略,以引导和教育学生塑造高尚品格、培养知识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以湖南工学院计算机文化艺术节为例,着重论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战略设计、规划与文化育人新途径的建构。

一、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设计理念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文化艺术节自学院升格开始举办,一年一届到现在已举办四届,从其开始之日起,就形成了它新颖的设计理念和长远构思。理念是高校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基础,是活动发展的力量基点。高校校园文化主题活动要形成文化品牌,其设计的理念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鲜明,特色突出。成功的高校校园文化,自身就代表了这所学校。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给人一种“哈佛就是哈佛”、“斯坦福就是斯坦福”的感觉。成功的计算机文化艺术节,自身就代表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创建出自己的特色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永恒追求。(2)形式优美,内涵丰富。在活动载体、活动宣传等形式上做足文章,加以美化艺术化,同时着重突出文化内涵的形成,二者有机结合,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就文化的包容性和弥散性来说,大学校园文化,更多的是指大学校园所特有的精神意识环境和思想观念氛围。” [1](3)内容系统,构思长远。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需要成系统,大构思。成系统是一个横向整合,大构思是一个纵向延续。成系统就是要精心设计和策划活动内容,让同学有可供参与的选择空间,大构思就是要长远规划活动计划、实施育人步骤,保证活动的连续深入,体现长效性、可持续性,逐步深入学生人心。(4)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离不开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参与和教师的积极指导,学生的参与度是活动成功的重要标志,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参与能力等特点逐步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的人格、文化涵养和整体凝聚力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积极帮助,师生互动,和谐共建。

二、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战略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是不能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快餐文化更容易让人精神空虚。校园文化活动应加强战略规划。我院从学院升格为本科后,每年一届开始举办计算机文化艺术节,这是学院翻开新的一页后的历史重建。负责活动组织的计算机系借学院的发展突显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史,计划至少用十年的时间,来搭建计算机科学的文化底蕴,逐步深入,打造文化品牌。

1.探索阶段,立足校园,树立品牌意识。以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应用水平为主。前四届是我院实现专科向本科教育转变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教师本科教育意识形成,学生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的重要过程,需要建章建制,规范运作,积累成果,产生品牌效应。通过设计广告设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系列大赛,开展丰富的计算机文化活动,建立品牌识别系统,建立兴趣小组和专业团队,寻求校企合作共建等活动,营造“学好计算机、用好计算机”的文化氛围。

2.提高阶段,走向社会,宣传品牌战略。以科技创新,校企共建、校校联办为主。计算机文化艺术节在通过四年的基础建设后,用三年时间完善提高,这一过程主要是突出科技发明、技术创新,并将科技成果转换成生产力的渐近过程。活动多以科技博览会、工作室创业等方式出现。逐步推进校企共建、区校合作、校校联办,营造科研文化氛围。

3.成熟阶段,服务社会,打造品牌文化。以科技与艺术、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为主。在计算机文化艺术节发展战略、指导力量、干部队伍、活动品牌、运作模式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以后,再用三年时间或更长时间引导学生作品成果化,服务社会,形成文化品牌。通过相关合作平台,搭建学生实践基地,并通过项目化管理和运作,形成基地化、专业化、项目化、日常化的育人长效机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要计算机文化艺术节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化多端,就能达到提高学生科技人文素质、培育求真务实精神的目的。

三、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育人功能新途径的建构

校园文化核心重在培养精神,营造氛围。“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一种与时俱进、注重特色、争创一流的精神,一种求真务实,为科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一种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精神。高校校园文化从外在看,是一种氛围。” [2] 学校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育人功能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计算机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举办,普及了计算机文化知识、引导了IT文化时尚和信息技术潮流,形成了竞赛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工作育人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目标。

1.以技能竞赛为途径,竞赛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的核心内容是专业技能竞赛。目前,这项活动的专业竞赛主要有广告设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这些竞赛项目,不局限于学院,国家也有相应的竞赛项目,由于上下途径通畅,保障了活动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学生参与踊跃。通过举办相关专业竞赛,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深入交流,发现和培训了优秀专业人才,提高了学生专业竞争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就业信心,达到了竞赛育人效果。

2.以科研课题为契机,科研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和专业团队、工作室,分配教研室和教师作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课题或科技开发,或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科学精神,为科研育人提供队伍保障。

3.以校企共建为平台,实践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引入企业赞助与合作,学生成立相关技术工作室,进行科技志愿服务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建。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化管理和运作模式,形成了基地化、专业化、项目化、日常化的实践机制。为培育厚基础、重实践、精技术、强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提供可能。

4.以前沿对话为依托,文化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通过邀请知名学者、权威专家和企业领军人物、成功人士来校就科技前沿研究、发展趋势、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创业及成功经历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讲座、交流,通过倡导网络文明风气、科技博览、文化教育普及,均可营造浓厚学术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5.以规范运作为模式,工作育人。计算机文化艺术节从前期策划到活动实施,从宣传发动到总结提高,整个工作流程任务繁重,需要打造一个工作团队来不断对工作进行提炼和传承,基本可以实现学生干部梯队的建设和培养,同时在活动中积极倡导社团组织或班团组织来承办某一具体活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面和参与积极性,通过活动,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学生干部,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沉淀与传承的直接参与者和创造者。

主题活动的设计策划有如思想,可以指导行动,预测效果。校园文化活动只要紧跟时代步伐,始终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始终贴近广大学生,始终服务于社会发展建设,并在内部挖潜创新,提高层次,找准切入点,形成长效机制、打造精品并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定会达到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冒荣.校园文化和大学的文化精神[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4).

[2]盛宏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On College Culture Brand Strategy and Means of Educating Students

HE Xin-hua1, HU Kai2

(1.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421008, China;2.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3, China)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范文第2篇

传统的校报、校园广播、网络作为之前校园文化主要传播媒介,校党委宣传部借助这些宣传平台将党的方针政策、理想信念、先进文化、价值观念等在校园中进行传播和推广。作为大学校园的思想阵地、舆论宣传工具、文化交流平台,校园广播电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同时,保证了校园稳定,推进学校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了校园师生的文化素质,塑造良好大学形象,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校园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会进一步促使大学校园文化的繁荣。当下,文化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没有确定的模式,通过校园广播电视进行大学文化传播使大学生树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理念,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社会中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在进行以校园广播电视为载体的宣传时,要避免单纯的说教,要利用广播电视生动形象的传播语言,传播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贴近大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为他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大学文化建设对高校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大学文化是大学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智力资源,也是大学品牌价值的核心内容。大学文化依附大学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跟随大学理念的变革而不断演进和传承。大学文化的发展是和高等学校的历史紧密结合的,一所学校的大学文化形成和发展,既有宏观中国教育史发展的大背景的综合影响,也有每所学校发展的特定地域、环境和关键人物的影响,每所大学都是一部独特的、连续的人类文化记录簿,独特的文化品格则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识,也是一所大学生命力和活力所在。尽管各高校的大学文化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都可以分为大学文化的萌芽阶段、大学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大学文化建设繁荣阶段。作为学校重要的宣传媒介,校园广播电视的创作过程,也经历了“被动应对自觉记录主动策划”的发展演化过程。在大学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的内容都是高校广播电视媒体的内涵支撑,校园媒介文化的党性、先进性、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等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校园文化的面貌和精神实质。因此高校广播电视节目的理念和内容仍然是占据首要位置,把握好高品味的大学文化内涵,对提升节目质量,提高受众认可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四、高校广播电视媒体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研究1.创立广播电视特色文化品牌。从校园广播和电视两大媒体入手加强对栏目策划和设置的思考,研究节目设置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广播主要分为时事新闻类、国学经典赏析类以及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和感恩教育等进行专题报道;电视主要分三大类,分别是校史类专题、典型人物专题、以大型活动为载体的典型活动专题。注重深入挖掘题材,使栏目固定化、常态化。并使栏目策划贴近时代和生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会思考,辨别真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发挥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功能。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多元化趋向更加明显,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播电视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功能体现显得尤为重要。广播电视通过引导舆论导向起到辅助教育与教育塑造的功能。3.培养广播电视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大学的核心职能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广播电视台作为学校宣传单位之一,也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设立大学生记者团,让学生参与节目创作,使大学生群体对校园文化中的教育理念的理解、接收在在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从而获得了对教育理念的深刻认同和主动实践。不仅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帮助学校完成综合素质的和品格行为的指导。通过视听媒体的报道、分析和评论,校园文化才能够深入师生,同时,校园媒体在对校园文化的深入解释、评判和不断思考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使文化内涵得到师生们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潜移默化中濡养大学精神,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向先进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三、结语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范文第3篇

和谐校园的建设主要是个人与个人、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校园中逐渐走向人格的成熟,最终达到“双赢”的道德教育。良好的VI视觉识别系统将学校的历史、教育理念、艺术设计结合在一起,能为学校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培养人文景观无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完善自己,进行情感陶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会影响人们对学校的信心和评价、有利于学校的公共关系的开展,增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和谐。VI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自身的凝聚力、使学生和教师的言行和校园形象达到统一,构建全新的视觉形象和校园的和谐。

视觉识别系统将办学理念、文化素养的整合,对在校师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师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追求,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统一校园的形象策划,涵盖着教学、育人、科研、管理各个方面,将各种规章制度穿插其中,体现着独特的大学文化,为师生的认知、规范、行为提供了范本,让学生养成好的品性,为良好校园环境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教育信息的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现代的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针、校园文化素养不能是单一的,都呈现了多元化、还要与时俱进。为建设“广东一流,全国知名”的民办高校,更要开拓创新,对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外要塑造品牌效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推广并提高校园形象。

2品牌效应:校园形象的推广

学校要在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本校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师资、良好校园形象形成自己的品牌,要有计划去培养品牌、保护品牌、延伸品牌,挖掘品牌的市场价值,得到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大学品牌形象包括校名、校徽、办学理念,人文素养、科研水平、方针政策等等,而VI视觉识别系统就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体现学校的发展历史、文化、各个专业的特质,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学校形象。良好的VI视觉识别系统能给大众最直观的感受,体现着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吸引大量的学生、人才、资金、企业的参与、其他教研机构的合作,拓宽了学校的外部合作环境,同时也会打响学校的品牌,提升了校园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理解以及传播。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校报 校园文化 关系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影响着师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有效传播校园文化,可以达到教育师生、感化师生、服务师生的目的,对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舆论的主要传播载体,校报承担着展现、传播和提升校园文化的责任。如何定位高校校报的功能、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入手,探析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报的使命

1.1高校校报的定位和作用。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1]可以说,高校校报是联结高校管理者、师生、校友等的纽带,是传承大学昨天、今天、明天文化的桥梁,对学校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报作为纸质媒介,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立足于校园、服务于师生,具有办报育人、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等功能[2],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发挥着倡导、宣传和谐发展理念,培育、弘扬和谐大学精神,引导、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3]等重要作用。

1.2传播校园文化意义重大。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所创造并能体现自身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是一所大学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学风校风在精神层面上的集中体现。[4]有研究认为,大学的育人过程实质就是文化育人。[5]这是因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含了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支柱和根基所在,体现着大学的综合实力。

校园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因此,有效传播校园文化,不但能够促使大学里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的健康形成,对大学生起到引导思想、熏陶情感和磨炼意志的作用,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大学形象。

1.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报的责任。

自现代大学诞生以来,校园文化便成为大学最鲜明最影响深远的形象要素,世界一流名校莫不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作为当前高校最主要的传媒平台,高校校报对校园文化传播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校报有责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承担起展现、传播和提升校园文化的责任。

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它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经过传播逐步被大学人和社会大众所认同。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而校报又是校园内的主流媒体。因此,通过校报不但可以向广大师生和校外人士展现学校良好的形象、提升学校美誉度,校园文化本身为校报提供的报道资源也为扩大校报的影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众多研究认为,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它引导舆论、启迪心灵、熏陶品德的功能。[6]从办报实践看,如果将校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看作一个单向过程,只强调其推动、引导作用,往往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只有理清了校报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办报过程中充分发挥校报这一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高校校报和校园文化都具有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整体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实践证明,校园文化是启发智慧、增进智慧、健康身心、获取新知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使他们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最终的依托之一。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中指出:“高校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办报育人的方针是高校校报的首要功能,也是高校校报的立报之本。由此可见,高校校报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由此可见,校园文化与高校校报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即以育人为目的。因此,高校校报的宣传报道既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引导大学生成才,又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策划重点选题,开展深度报道,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很好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同时,要打造精品、彰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2.2高校校报是传播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

就内涵结构而言,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7]与之相应的,建设校园文化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作为当前高校最主要的传媒平台,校报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一工程中发挥作用,承担起展现、传播和提升校园文化的责任。

2.2.1传承、弘扬大学精神,引导、推动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进步。校园文化深刻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及作为主观的大学人的精神轨迹与作为客观的大学组织的发展轨迹。高校校报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桥梁和重要载体,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宣传大学的发展理念,又要培育、弘扬大学精神,以引导、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步。

2.2.2传达管理者决定、决议,推动大学物质文化的建设。高校校报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师生行为规范等决定、决议及时地传达贯彻到基层的师生中,发挥着宣传动员、教育鼓舞和推动工作的良好作风,并使之变成师生的实际行动。

2.2.3展现校园景象,推进大学物质文化的建设。校园中有型的景观是承载校园文化与传统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校报及时跟踪报道主题广场、雕塑等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新闻事件,将反映、传播和弘扬学校历史传统的物质文化展现在师生面前,增强其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

2.2.4挖掘、塑造和传播师生员工中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和突出成就,推动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是大学人内在精神状态的外在体现。高校校报对师生员工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等总结和提炼,策划相应的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可以为广大师生日后的行为树立榜样。

2.3校园文化为提高校报影响力提供素材。

高校校报既要引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又要积极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果,报道师生取得的最新成就,反映学校的新风貌,展示师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激发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校报对和谐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报道,不但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动态的展现,而且为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扩大校报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以《华东理工大学周报》为例,校报对学校“思想学术节”、“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三大节日的关注和系列报道,既丰富了报纸本身的信息量,又因贴近师生而引起读者关注;开办“校史钩沉”栏目,定期刊登介绍学校历史的文章,在帮助师生了解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大学精神,熟悉学校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更好地传播校园文化和精神的同时,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文化内涵。

3.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途径

如前所述,校报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传播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因传播校园文化而提高自身影响力。在以后的实践操作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形式,促进校报和校园文化的共同发展呢?我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报道以人为本、构筑读者群体思想文化表达平台、策划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深度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等,都是深化校报基本职能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3.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以人为本。

高校校报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的主阵地之一,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耳目喉舌,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起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学的本质和文化特性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高校校报在引导、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为学校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高校校报的宣传报道还要以人为本。这是因为,高校师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高校校报的主要受众。在办报过程中,既要展现报纸的人文气质、文化品位,又要发挥文化引导和服务功能,加强人文关怀,使高校校报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师生员工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推动者、创造者,要潜移默化地传播校园文化,引导读者自觉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

3.2构筑读者群体思想文化表达平台。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部分。在这一点上,校报要广开言路,让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全体师生表达思想动态,阐述观点。如根据版面的性质设置言论栏目,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管理者立足全局,结合时政热点对校园形势进行评述、把握舆论导向,又有师生抒发在教学、学习、科研中的感悟,及时传播积极的思想动态和经验方法等。

《华东理工大学周报》除精心策划刊发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周五谈”栏目外,还设置有刊发具有大学生自身特色言论的“校园时评”栏目;《中国石油大学报》则有“本周评论”和“不吐不快”两个栏目相互呼应。类似栏目在校报中多有成功的应用,形式各异但目标统一,都在于深入校园文化的思想领域,构筑争鸣的平台,体现着校园文化互动的深度。

3.3策划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深度新闻报道。

高校校报的受众群体相对集中,师生的参与意识较强,新闻报道策划较易实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报采编人员可结合时政热点、学校的中心工作、有影响力的学生活动等具体事件,策划有针对性的、系列化的、有影响力的报道,强化校报宣传对受众的舆论引导功能。

3.4办报育人,引导学生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校报的办报主体也是人,校报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归根结底是人的互动。从当前各高校校报的体制结构上来看,通过办报的过程培养人才,通过培养的人才加强校报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是一条可行且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参与校报采编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记者自身的成长使其能够更好地报道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在校报工作之外,他们也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活跃参与者,甚至创造者。学生记者作为学生的代表,作品与报道角度更贴近学生,而广大学生也对学生记者的文章更感兴趣、更信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校园文化传播的受众面。

总的来说,高校校报与校园文化的良性互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各校校报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正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值得我们努力与期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

[2]张勤.试论高校校报的功能与特色[J].新闻知识,2005,(11):83-84.

[3]王淑芹.高校校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4):91-92.

[4]谢和平.弘扬校园文化强化育人为本[J].中国高教研究,2010,(8):23.

[5]庄东红,黄景忠.校园文化建构与人才培养[J].教育评论,2010,(6):13.

校园文化品牌策划范文第5篇

影像是文化的引子,文化是影像的延伸。“校同影像季”活动的本质是对个性、青春、时尚、活力的校园文化进行映射,让品牌借助精神的翅膀,进发出深入人心的力量。

影像文化激发品牌活力

以影像为媒介,以活动为落地手段,“校园影像季”掀起校园影像文化热潮。针对校园人群的喜好特点,爱奇艺邀请深受学生欢迎的众多人气明星参与“校园影像季”活动,陈翔、李霄云、刘心、许飞、王野、王栎鑫、王艺沽、苏妙玲和苏醒等新生代偶像现场表演,更有伊利巧乐兹代言人罗志祥和Angelababy点燃激情。

“校园影像季”活动受到全国各地大学生的欢迎,是今年大学校园声势浩大的主题活动,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参与。据不完全统计,仅新浪微博关于“校园影像季”的讨论就多达近30万条,而且其中多条盘踞高校BBS热门话题榜,媒体对此报道的文章多达数百篇。

据爱奇艺销售策划总监邓亮介绍,15-2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是创造、体验和传播校园文化的主力。伴随视频的普及化发展,校园影像活力洋溢,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这是“校园影像季”得以波澜壮阔深入高校的深层次原因。

爱奇艺“校园影像季”活动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也为钟情于此的品牌打开了灵感之门。4月9日,伊利巧乐兹宣布与爱奇艺进行独家战略合作,作为“校同影像季”活动的独家冠名商,启动“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大型整合营销活动。

伊利巧乐兹相关负责人向《新营销》记者介绍说,今年伊利巧乐兹将品牌主张由“体验惊喜的感觉”调整为更有性格特征的“喜欢你,没道理”,更好地诠释90后群体的个性态度,展现他们大胆率真、重视内心感受、崇尚自我的性格,更加符合目标人群的心理和行为。

娱乐营销是伊利巧乐兹主要采用的营销方式,自2007年起,巧乐兹品牌就确立了娱乐营销路线,与网络平台和电视媒体合作开展互动活动。2012年,伊利巧乐兹首次与视频媒体进行营销合作,对娱乐营销模式进行升级。

“视频媒体不仅可以将现有的视频内容进行最大化传播,同时可以吸引目标人群参与视频内容创作,并制造热点话题。”基于此,巧乐兹在对媒体影响力、媒体优势、受众匹配度、推广资源优势、预估推广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后,从众多视频网站中选定爱奇艺作为合作伙伴。

“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活动作为品牌娱乐营销的切入点备受企业关注。邓亮透露,正是依托爱奇艺“校同影像季”高校大型活动平台,以定制微电影为中心,基于爱奇艺站内推广、公关媒体传播、SNS传播等形式的一系列娱乐整合营销方案,伊利巧乐兹最终选择了爱奇艺,进行“独家战略合作”。

《脆皮情书》:微电影的力量

与网络上常见的微电影项目不同,伊利巧乐兹与爱奇艺在确定了微电影的营销环境和条件后,才种下微电影的种子。邓亮说,微电影的运用不应被割裂对待,找准它在整个营销活动中的角色和能够发挥的作用更重要。“与伊利巧乐兹合作的案例在资源整合运用方面有着很强的代表性,我们以微电影为结合点,贯穿‘校园影像季’的主线,对线上和线下所有的资源进行联动和整合。正因为如此,这粒名为《脆皮情书》的微电影种子,最终迎来了夏花灿烂的动人时刻。”

这是一个动人的校园爱情故事。校园里的一次匿名告白,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连接到一起。爱情可以盲目,却不能匿名。当新生代人气偶像陆翊和陈翔出演的两位主人公终于告白,观众不禁莞尔,世界上最莫名奇妙的两个字就是“喜欢”。紧扣校园影像文化,这部巧妙融入伊利巧乐兹品牌理念的主题定制微电影《脆皮情书》,触动了一颗颗年轻的心。

围绕这粒微电影种子,依托“校园影像季”大型校园活动平台,伊利巧乐兹与爱奇艺详细规划了项目的每个阶段,让年轻人与《脆皮情书》产生紧密的联系,确保这部微电影更具传播力。

线上,伊利巧乐兹在爱奇艺网站推出“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主题页面。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展校园“人气明星”作品征集及海选活动;线下,进入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杭州五大城市的大学校园,邀请知名导演、艺人作为评委,以演唱会形式进行复赛、决赛,通过激烈的PK,选出获胜选手,邀请他们与明星一起演出《脆皮情书》微电影。而资源整合更是贯穿了全过程,通过站内广告投放、多层次的线上互动活动、广泛的媒体报道和SNS口碑传播,为微电影主导的“校园影像季”活动聚集人气。

针对活跃的校园目标人群,伊利巧乐兹借助爱奇艺的媒体资源,组织了一系列互动性强的活动。例如,在百度贴吧的爱奇艺吧、爱奇艺官方微博、站内的“奇谈”社区等,开展抢票活动。由于演唱会有很多明星演出,而这些明星的粉丝主要聚集在微博和百度贴吧里,因此互动效果非常好。比如,在成都站校园活动现场,每10个观看演唱会的同学中就有4人来自于爱奇艺官方微博、百度贴吧开展的赠票活动,往往是某个人首先“发现”该活动,分享在微博、空间,然后引来同学、朋友“跟风”参与。落地在爱奇艺“奇谈”平台的则是一个“俏皮情话”征选活动,“奇谈”平台类似于豆瓣,讨论性和互动性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7万多人留言参与互动。

此外,“校园影像季”也是爱奇艺第二季品牌季“青春绽放季”中的一个环节。“青春绽放季”品牌专区中,加入伊利巧乐兹与爱奇艺合作的“校园影像季”入口。通过与爱奇艺品牌季推广资源衔接,伊利巧乐兹对年轻目标受众进行更广泛的覆盖。

截至6月底的一个月时间内,《脆皮情书》的播放量已超过3000万次。目前,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印证着校园影像文化强劲的传播力。

让精神力量深入人心

无论是线上微电影《脆皮情书》,还是线下“校园影像季”高校活动,其内涵都与伊利巧乐兹“喜欢你没道理”的定位高度呼应,与其背后对校园文化和受众的群体特点密切相关,体现出强烈的互动色彩。

据邓亮介绍,微电影的不少演员来自于“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原创校园微电影演员比赛。在活动现场,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Box、舞曲、爵士混搭R&B的演唱、朗诵、经典电影桥段现场秀等,甚至有选手玩借位亲吻、秀成都方言、当野蛮女友,通过诸多创意激发现场观众的热情。

现场明星积极配合,也增强了“校园影像季”活动的互动性。比如在成都站校园活动现场,微博大屏幕跳出一条微博一“马上就要上台啦!成都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一就是由明星“宅男女神”Angelababy现场发出的,此举瞬间让现场气氛爆棚,迅速被转发4000多次,引来评论近3000条。而主持人顺势请出Angelababy,她不仅与演员同台演出,还邀请粉丝上台做互动游戏,与粉丝一起拍照。兴致勃勃的罗志祥则把自己在活动现场的照片发到微博上,被转发8000多次,引来评论8000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