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厂环境保护

电厂环境保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厂环境保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厂环境保护

电厂环境保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燃煤电厂环境保护;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燃煤发电是电力的主要来源。据2012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电力生产总量为47130.2×108(kW・h),其中火电发电量为38337.0×108(kW・h),约占总量的81.3%。中国是燃煤大国,煤炭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相对于石油等其他能源,煤炭的燃烧会产生更多的SO2和其他废气,所以被称为“不干净的能源”。

1、燃煤电厂环境保护现状

原能源部在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专门制定了《火力发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和内容深度规定》、《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等电力法规,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生产各个阶段都按环保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可以说从根本上使环境污染得以有效的控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同样在向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努力。

1.2、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燃煤锅炉脱硫技术的研究到现在已有百年的历史,据统计,世界上现有的SO2去除技术已有上百种,其中很多种脱硫技术相当成熟,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燃烧前脱硫技术主要有洗选、化学和生物等脱硫技术。燃烧中脱硫技术主要有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炉内喷钙技术,使用时往往与烟气脱硫联合使用。燃烧后脱硫也称烟气脱硫,是指对燃煤经过燃烧以后所产生的含有SO2的烟气进行处理的技术。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稳定性较好、安装费用较低等优点,是目前世界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

1.2、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现状

2010年我国排放了2274 万吨NOX,专家预测到 2020 年我国 NOX排放量将达到3000万吨,大气环境污染压力巨大。据统计,我国NOX的来源主要包括:燃煤火力电厂、机动车和工业炉窑。燃煤电厂排放的NOX占每年排放量的35%-40%,因此控制燃煤电厂排放的 NOX具有重要意义。

1.3、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现状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把汞污染控制纳入重点工作;2010年,《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设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除汞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示范工程;

1.4、CO2污染

美国环保局(EPA)在2010年4月底的报告指出,温室效应加剧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因素。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在过去30年全球碳排放的增量中,40%来自煤炭燃烧,31%和29%分别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世界上许多工业化国家正采取措施积极发展CO2排放控制技术。

2、燃煤电厂环境保护对策

2.1、燃煤厂脱硫技术概述

2.1.1、湿式镁法

脱硫技术湿法镁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原理是将MgO粉末加水熟化后生成Mg(OH)2浆液,以此吸收烟气中的SO2,副产物为含水亚硫酸镁和硫酸镁,可以作为复合肥料。该法已在日本、台湾、东南亚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在中小型热电厂是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脱硫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对镁法脱硫的研究还不深入,且缺乏在脱硫塔中控制亚硫酸镁氧化的有效手段,阻碍了再生技术的应用,因此国内使用的镁法烟气脱硫多采用最终产物为硫酸镁的工艺。

2.1.2、钠碱法脱硫技术

钠碱法是采用NaOH、Na2CO3或Na2SO3等钠金属碱盐的水溶液来吸收SO2。由于钠碱的阳离子是非挥发性的,与用氨水吸收相比,不存在吸收剂在脱硫过程中挥发并产生烟雾的问题。而且钠碱的价格相对钾碱更便宜,Na2SO3和NaHSO3的物理化学特性更适宜于结晶和加热解吸过程。钠碱法具有吸收能力强、选择性好、挥发性低和无毒等诸多优点,但由于钠碱价格较贵,致使脱硫成本提高而较难普及。

2.2、脱硝技术概述

针对燃煤电厂中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控制。燃烧中控制是指通过调整燃烧方式、生产工况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主要方法为低氮燃烧技术;燃烧后控制主要指的是烟气脱硝技术。

2.2.1、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主要包括:分级燃烧技术、浓淡型低 NOX燃烧器、烟气再循环 NOX燃烧器以及其他类型的低 NOX燃烧器。低氮燃烧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结构简单、经济有效、适合已有机组改造等特点。但一般情况,低氮燃烧技术氮氧化物去除效率不超过50%。

2.2.2、烟气脱硝技术

电厂燃煤锅炉常用的脱硝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炉内脱硝和烟气脱硝。炉内脱硝是指燃烧过程中抑制 NOX生成,,即低 NOX燃烧技术,属燃烧中控制技术;烟气脱硝是指对燃烧生成后的 NOX进行脱除,属燃烧后控制技术。电厂脱硝前期的脱硝技术以低 NOX燃烧技术开发为主,由于中国燃用煤种多、范围广,致使这些技术在应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此技术投资小,能够降低 NOX排放值的 30%~50% ,因此要进一步降低 NOX的排放,必须采用烟气脱硝技术。

由于低氮燃烧技术对燃煤锅炉产生氮氧化物的去除效率有限,已经不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进一步提升氮氧化物的去除效果需要对排放的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烟气脱硝工艺主要包括湿法和干法两大类。湿法有气相氧化液相吸收法(电子束照射法,选择性催化还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和炽热碳还原法及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分解法)和液相氧化吸收法。干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2.3、加强产业宏观调控和汞污染控制技术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费。严格环境准入,进一步提高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成效。编制燃煤电厂汞污染防治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可操作性强,效果良好,易于推广的燃煤电厂汞污染防治技术或技术组合。逐步建立与排放标准相匹配的环保政策要求体系,包括系统的脱除效率、总量控制、技术支撑等。另外,为了和火电厂汞排放标准出台相匹配,建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尽快补充修改单,增加汞的环境质量标准。通过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升汞污染控制水平实施煤炭清洁利用是积极应对汞减排的重要举措。建议重点推进选煤厂高效装备研制及先进洗煤技术的开发,促进燃煤汞源头减量;加快井下选煤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实现煤矿采选模式调整;开展褐煤干燥提质和低阶煤提质改性梯级利用成套技术研发及装备研制,为低质煤清洁利用提供保证。

2.4、CO2封存技术

在以往的研究中,比较受关注的是CO2封存技术,即对捕集得到的CO2进行封存以阻止这些CO2重返大气或者减缓重返大气的速率。目前主要的CO2封存技术有海洋存储、地质存储、化学固定等,其中CO2地质封存技术的发展在以往最受重视,该技术将捕集到的高纯度CO2注入地下深处具有适当封闭条件的地层中存储起来,利用地质结构的气密性永久封存CO2。然而近年来该技术由于其潜在的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无法解决而进展缓慢。CO2地质封存的目标地层深度一般超过1000m,注入地层的CO2会同地层中原有的岩石、地下水发生化学反应,并持续地增加地层的孔隙压力,这将破坏地层原始的应力、温度、渗透压力等物理化学平衡,其带来的长期地质影响难以估量。

3、结语

虽然电力体制改革让我国的电力发展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在今后的燃煤电厂环境保护上,应该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坚定不移的贯彻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并且研究高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实现我国工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证燃煤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燃煤电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林明.燃煤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电厂环境保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燃煤火力发电厂 环境保护政策 对比 研究 建议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耗电量大,燃煤火力发电厂煤炭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我国环保政策、法律等尚不够完善,要通过相关的环境政策防治污染,就要仿效或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谨慎、科学地做出政策完善。

1 当代环保理念的发展对燃煤火力发电厂提出的新要求

1.1 国际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燃煤火力发电厂不得不重视环境保护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环境保护开始成为国际性的议题,全球开始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起来,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截至目前,中国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已达50项。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安全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等。在这些国际公约实施后受到冲击的产业中,以火力发电厂、钢铁和石化最大。

1.2 国内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敦促燃煤火力发电厂不断改进环保行为

我国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制订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制定了1000多项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环保思路已从80年代的末端治理转化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全过程预防治理思路。《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环保政策中,对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环境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和准入门槛的抬高,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生产设备和企业将会实施惩罚性措施,并将予以淘汰。这些均为电力行业提供了指引方向。

1.3 打造环保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燃煤火力发电厂自身生存的唯一选择

从资源角度讲,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改变,煤炭消耗量将持续增长。因此,努力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控制火电厂污染,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发展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发电煤耗、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关停小火电机组、推进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效果显著。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的需求日渐增大,火力发电厂要可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转型成环保型企业。企业不仅要研究燃料选择、脱硫除氮降尘的先进工艺、生产和生活污水控制措施、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也要重视环境治理产生的成本控制,打造环保型绿色企业,也是燃煤火力发电厂今后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国内外燃煤火力发电厂环保政策对比

2.1 能源结构对比

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决定作用,煤炭依然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煤炭资源消费的绝对消费量这十年来不断上升,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依然是国第一位的基础能源。以百万吨石油当量为计量单位,中国煤炭消费量由2002年728.4上升到2012年1873.3,增加了2.6倍。美国煤炭消费量由2002年552下降到2012年437.8,减少了20%。随着美国更多地清洁能源发电,使得煤炭消费量逐年降低。而中国自2008年开始从煤炭的出口国转变为煤炭的净进口国。事实上,中国在2002年仅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30%,到了2012年,已经占到全球煤炭消费量的50%。这彰显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从中美两国的发电构成来看,美国的火力发电占到47%,油电和气电也占的比例较大,两者之和占到45%。而中国仅煤电就占到80%,其次是水电为17%,其余加起来不到4%。

此外,近几年,中国采取了“上小压大”的结构调整战略,大量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替代了煤耗高的小机组,中国的能耗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中国目前的煤耗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与美国相当

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

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治理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中美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进行了多次修订。我国目前执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是自1991年首次后,1996年、2003年两次修订后的第三次修订稿。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这个标准被称为“全世界最苛刻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该标准首次增加了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为的是促进火电大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也为未来中国与全球大气汞排放减排同步做好准备,并引导燃煤火电厂选择低汞煤。事实上,我国目前现有烟气净化装置具备脱汞效果,经过脱硫、脱硝、除尘协同控制后,汞的排放浓度能够满足限值要求。

电厂环境保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验收监测;现场勘察;环境管理检查;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X328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指环境监测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管理、运行及其效果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全面的检查与测试,是考核建设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验收监测工作包括现场勘察、环境管理检查、监测方案制定、现场监测与采样、实验室样品分析和报告编写等前后衔接的几个部分,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勘察与环境管理检查是整个验收监测工作中基础和关键的步骤,直接关系到监测方案制定和现场监测等后续工作能否全面、完整、客观、顺利地完成以及验收监测报告编写的质量。目前,国家关于现场勘察和环境管理检查相关的环保技术规范较少,本文结合环境监测单位的工作实际,就项目验收监测中现场勘察与环境管理检查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1 现场勘察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1.1 项目建设内容变更问题

核实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与初步设计、环评报告及批复等文件是否一致是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前期现场勘察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项目建设期比较长、市场情况变化比较大以及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的中小企业,项目变更是经常有的。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主要产品及原辅材料等均是建设内容现场勘查的重点,也是判断项目变更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项目存在变更,要根据变更的内容和程度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1.1 确认是否需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如果建设项目的主要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主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主要污染物处理工艺和设施发生变更,在调查变更情况之后要同环保主管部门及时沟通,确定是否属于重大项目变更,发生重大项目变更时,要终止项目验收监测,并告知企业需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

1.1.2 判断变更是否可行,报告增加相关内容

如不属重大变更,要进一步确定变更是否可行,判别标准主要是基于变更是否采用更先进工艺或以降低能耗、污染减排和更有利于保护环境为目的,同时在监测报告中要详细介绍生产工艺或主要设备变更的内容、变更的原因、变更后引起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的变化情况、企业应对这种变化原来设计的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进行了相应调整等内容。若变更不可行,也要终止项目验收监测,同时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并告知企业。

1.1.3 在环评文件基础上重新进行污染因素分析,补充监测方案

若变更可行,要按变更后的主要原辅材料的品种、成份、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的产生情况、主要污染因子、相应配套治理设施及流程、污染物排放去向、排放周期、及排放方式等进行污染因素分析。还要注意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增加由于项目变更而新增的污染物、排放口以及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监测,避免缺项。

1.2 验收监测范围确定

在环评文件中明确分期建设的项目,原则上应分期验收,但个别企业也有未分期申报验收的现象,根据实际情况可做整体验收。在现场勘察中如果发现应整体建设验收的项目由于市场、资金等原因减少建设内容或分期投产的,应在企业征得管理部门同意后进行分期验收。现场勘察时要确定好各期的建设内容和验收范围,注意在前期已经验收过的污染防治设施如果增加处理负荷的话,应重新对其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考核。另外,在线监测设备作为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一部分,其建设和运行效果比对监测考核也要纳入到验收监测工作当中。

1.3 进行排污口规范查,确定是否具备监测条件

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与否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而排污口没按规范建设是一些中小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场勘察时要注意确认废气排放筒和无组织排放源、废水外排口、噪声源等的具置,并根据监测规范并结合环环评文件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要求检查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情况,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责令企业整改后再进行现场监测。

2 环境管理检点内容

环境管理检查是对项目建设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目前基本是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监测部门来做,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环评批复落实情况、环保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的检查、环境管理工作检查、污染防治设施及在线监测仪器安装、运行情况检查、固废处理处置情况、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制度、卫生防护距离落实情况等,可以认为凡是监测数据不能反映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均属环境管理检查范畴。

2.1 环评批复落实情况检查

环评批复落实情况检查包括环评报告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主管部门环评批复意见的落实情况,其中重复的内容要事先归纳好再逐条对其落实程度和效果进行现场检查并体现在验收监测报告中,涉及项目环境监理的内容直接将环境监理报告相关结论作为附件以减少验收监测报告的重复赘述内容。

2.2 污染防治设施的日常运行情况和效果检查

验收监测期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和效果良好并不能代表其日常运行效果,要注意从操作人员培训、熟练程度、对操作人员的现场提问、各项操作规程的建立、药品物资的贮备和消耗、主要设备的备份、运行记录、在线或手工监测结果、建设和试运行期间是否发生及污染事故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其日常运行是否正常,处理效果是否达标。

2.3 危险废物管理、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工作检查

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检查中要注意对照建设单位在环保部门备案登记的内容进行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的核实,在报告中要给出其产生量同临时存放量和转移处置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对危险废物的厂内收集、运输及贮存设施的规范性、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运行记录等进行检查,危险废物的转移和处置要有转移联单、合同、发票及处置单位的资质证书等佐证材料。

2.4 环境管理检查结果在报告中的体现方式

环境管理检查的结果在验收监测报告中的体现方式最好是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以照片、图表、企业提供的固废处理处置协议、日常委托监测协议、企业内部与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文件和运行维护记录、环境监理报告结论、财务报表等作为附件佐证以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注意在报告中对所检查的内容进行客观如实反映即可,落实与否的结论由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现场核实后在验收会上给出。

3 其他容易忽视的问题

3.1 生产工况考核方法

在验收监测期间应监控各生产环节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成品量,并按设计的主要原辅材料用量、成品产量核算其生产负荷。但有些项目存在下列特殊情况需要在现场勘察与检查的基础上同企业协商确定工况考核方案:

3.1.1 生产能力能达到环评设计产量,但由于市场等原因试运行期间或短期内达不到生产负荷要求的,可与企业协商,在验收监测期间内生产负荷达到产量的75%以上;若长期达不到设计工况要求的应分阶段验收,并注明验收监测期间的实际生产工况及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工况。

3.1.2 医药和化工类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合成中间体和成品的过程时间较长,同时还存在多种产品共用一套生产设施的情况,此类项目的工况考核可以针对验收监测期间主要生产工段和主要产品进行,同时需要收集项目前一个月的生产记录作为其他产品生产工况的佐证。

3.1.3 大型机械加工类项目可能需要数月才能生产出几套大型产品设备,此类项目监测期间工况应考核主要产品零部件的生产工况或主要生产设备的运行负荷,同时收集该项目完成一批设备生产期间内的生产工况作为佐证。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同时给出项目验收监测前的月或季度产量与设计年产量进行比较,判断工况是否达到要求。

3.1.4 污染防治设施作为项目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其运行工况同产品生产工况一样也需要进行监督考核。

3.2 验收监测数据的使用

验收监测在客观上是事先告知企业并在被监测企业配合下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生产工况达到正常工况的75%以上、污染防治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良好处理效果是验收监测的前提,所以验收监测结果往往好于日常监督监测结果,因此验收监测数据不应作为排污收费等日常监督性监测数据使用。

3.3 现场监测安全问题

除了排污口规范化中提到的安全保障措施外,在现场勘查中要注意向企业了解掌握其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区域和生产工段、化工等特殊行业的防爆、防火、防中毒、防静电等安全注意事项。在监测方案中要有相应章节向现场监测人员说明,以采取相应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并规定监测人员在企业的活动区域范围。必要时应请企业负责安全的技术人员对监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后再进入企业监测,确保现场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4 结 论

4.1 项目建设 内容发生变更时,要根据变更是否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并以降低能耗、污染减排和更有利于保护环境为目的来判断变更是否可行,同时应重新进行污染因素分析,补充监测方案。项目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时,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2 项目由于 市场、资金等原因减少建设内容或分期投产的,应进行分期验收。前期已经验收过的污染防治设施如果增加处理负荷的话,应重新对其运行效果进行监测考核。在线监测设备作为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一部分,要一并进行验收监测和考核。

4.3 项目长期 达不到设计工况要求的应分阶段验收。医药、化工、大型机械加工等特殊项目的工况监督除了要分别结合监测期间主要生产工段、主要生产设备和主要产品及零部件的工况进行判断外,还要将项目的月或季度产量与设计年产量进行比较,判断工况是否达到要求。

4.4 环境管理 检查要注重证据的搜集,在报告中要多用照片、图表、企业提供的固废处置协议、企业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文件和运行记录、环境监理报告结论等作为附件佐证。

4.5 为保证监 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排污口建设不符合监测规范要求的,应整改后再监测。对现场监测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0.

[2]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Z].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1.

[3]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4]张晓勇,张金池.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问题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06):115-117.

电厂环境保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力安全 防灾 环境保护技术 应用

一、浅析当下我国电力系统防灾及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到了全面的发展的阶段,对电网系统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随着电力运行事故不断频发,给电网系统运行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对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防灾及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自然灾害对电力运行安全的影响

众所周知,当面临一些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如高温、寒流、冰雹、暴雪等天气情况时,电力系统的运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运行稳定性降低,甚至造成电力中断等情况。同时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增加了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电力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增加了异常天气状况下电力灾害发生的几率。而通过对电力安全以往防御措施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经验分析发现,提高电网设备质量和气象播报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安全防灾措施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电网系统的不利影响。

1.2电力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多年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中主体是煤炭,其中燃煤二氧化硫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而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一定的环保技术应用,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降低,但是酸雨区域的范围却没有明显缩少,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主要原因是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另外颗粒物也是燃煤电厂排放的污染物之一。最近几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PM2.5超出正常范围值,甚至部分地区PM2.5经常会发生“爆表”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燃煤电厂排放物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主要因素之一。

二、探讨电力安全防灾机制的建立及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1、建立健全电力安全防灾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降低各种灾害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电厂应当建立健全电力安全防幕制。首先,建立电力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对电厂而言,完善的电力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电厂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建设管理指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和灾害评估系统等,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电厂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水平,提高对灾害的应变能力,为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础。另外电厂的技术人员还应当对每次的电力事故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电网运行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这因为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其次,建立管理机制。电厂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防灾减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管理机制的建立对降低灾害对电力运行的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第一,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建立对提高电力灾害预测的准确性以及防御措施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和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可以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反馈,降低了电力灾害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第二,防范机制。电厂在日常工作进行过程中应当定期召开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学习相关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防灾意识,为降低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提供基础。

2、运用先进环境保护技术,降低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硫污染一直是燃煤电厂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我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用于改善电厂生产设备,如高效烟气脱硫、除尘、脱销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二氧化硫、烟尘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而降低了电力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我国大部分电厂使用的多为常规小电机组,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方保护主义、电力供求矛盾等影响导致这些小电机组仍旧在使用,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各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机组设备,如超超临界机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机组等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另外还应当将一些污染大、耗能高的小机组进行关闭处理,因地制宜,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一些新型洁净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力度,为从根源上解决电力生产污染问题提供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电力安全防灾和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电力企业研究的重点问题,各电力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电力设备,降低电力灾害发生的概率,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电厂环境保护范文第5篇

关键词: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因此燃煤电厂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污染来源之一,这种情况下燃煤电厂实施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成为一条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主要结合当前我国燃煤电厂的主要发展情况,针对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

1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从物质流分析、生态经济效率两个层面上着手构建该体系,首先,物质流分析可以作为构建行业、企业、区域及国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理论经验丰富,以物质流分析为出发点,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的研究对象,其中涉及到的指标体系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都可以归纳到资源消耗、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基于生态经济效率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重点强调循环经济中经济效率、生态效率的实施。现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有关该体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主要是指对循环经济的再利用、资源化,其基本过程是利用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及资源消耗等构建指标体系,或者以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将循环经济及其评价看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度对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当前有关中国循环经济指标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分为省级区域、城市两种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常需要从城市经济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2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物质流分析

定量分析物质流动是物质流分析的核心所在,旨在通过定量分析了解社会经济体系中物质的流量及流向。一般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建立物质流管理,具体来说需要通过调控物质流方向与流量,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来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从这一方面来看,它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宗旨存在一致性,物质流分析为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物质流分析与管理都作为循环经济中的核心调控方式而存在。燃煤发电厂主要有燃煤供给系统、蒸汽系统、电气系统等设备,燃煤发电系统主要包括燃烧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纵观燃煤电厂生产流程、物质流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生产中有大量污染物排出,这些废气、废渣及分成等污染物均来自燃烧的过程中,可见在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燃耗系统是产生污染物的主要环节,同时它也是事实循环经济以及进行循环经济评价的关键环节。燃煤电厂物质流河段主要对碳和硫进行分析,按照生产流程进行核算,计算物质流平衡账户添加平衡项。

2.2构建的基本原则

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下面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体系的构建必须全面、准确、客观的反映出物质利用情况,符合可持续发展宗旨的同时避免指标之间重叠,进而将评价指标、评价目标有机联系到一起,形成层次分明的整体;(2)可操作性原则。体系建立时应尽可能的选择容易获取数据、便于计算、可以综合反映电厂发展水平的指标,这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才能更强;(3)资源利用原则。驯化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模式,其主要特征在于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所以利用该指标体系可以综合反映出电厂的资源利用效率;(4)政策相关性原则。各燃煤电厂的生产技术水平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同时也存在一定共性,面对各种燃煤电厂中存在的问题,指标体系中应同时包含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生产力等相关指标;(5)敏感性原则。应用该指标体系可以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因此指标的敏感性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有效性。

2.3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燃煤电厂各项经济活动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应用其也可以对燃煤电厂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为参照,本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出发点,同时注意对我国燃煤电厂的具体情况、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结语

综上,燃煤电厂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肩负着非常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一方面要着力调整能源结构,以降低能源结构中燃煤电厂及其他火电厂的比重,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电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建立起有效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从最大程度上减少煤电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最终推动发电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元生,宋河,汤新发,田丽霞,万有为.基于G_1-GRA的火电厂综合性能评价模型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02):99-102.[2017-08-11].

[2]贾国柱,刘圣国,孟楷越.基于改进DEA模型的建筑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04):14-21.[2017-08-11].

[3]赵永椿,马斯鸣,杨建平,张军营,郑楚光.燃煤电厂污染物超净排放的发展及现状[J].煤炭学报,2015,40(11):2629-2640.[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