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排水 ;供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优化组合。

1、组合必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华北煤层积水盆地矿井水文地质特征显示立体注水结构,由液压连接的多层含水层组成连同各种内部或外部边界,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盆地的煤炭储量受到水的威胁。例如在凤峰,邢台,焦作,淄博,淮北,淮南煤炭,矿区预计煤炭储量受到水危害的威胁分别高达52%,71%,40%,60%,48%和90%,这很明显是因水灾害造成的矿井现象严重。(2)煤层下水爆发事故,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一些统计数据显示那里从1927年到1985年,共有17次水爆发生超过1立方米每秒的流量。(3)盆地煤矿区供水需求越来越难满足,原因不仅是因为干旱和半干旱的天气条件,还有大量的排水煤矿深度落后和非法开采水资源。像中国西部大片地区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荒漠化等其他很多生态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问题确保安全采矿,满足水资源需求,减缓步伐生态环境恶化,有必要研究排水,供水和生态环境保护[1]。

2、研究的最新状态和问题

一些家虽然对排水与供水相结合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他们的观念很简单,在研究中还有一些关于组合的理论与模式优缺点。中国的研究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矿井水。一个世纪以前,矿井开始被用作供水矿山,但当时的利用规模和效率相当有限。第二阶段是一个综合的阶段:利用矿井水来防止水灾害。

3、三位一体系统

三位一体系统结合了排水,供水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三位一体系统的整合与协调根据组合区分。该系统的整合意味着利用矿井和水泵下的排水水到地面上作为供水不同目的而不伤害生态环境质量。煤矿不仅是排水场,而且是供水来源。

系统的协调意味着为不同的供水渠建设一些供水来源,要确保地下水补给和生态环境质量。它提前拦截向地下充水的地下水,这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地下水,达到降低目标矿井中的地下水位,也有效降低了排水和水的成本治疗,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防范模式将地下水危害控制变为主动拦截。

为了三位一体系统的综合性,矿山和土地下的地表抽水井主要渗透到直接薄层岩溶含水层中采煤层,而对于系统的协调,浅层地表井主要为无渗透到非常厚的岩溶含水层。 因此,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系统涉及由不同内部边界液压连接的多层含水层。设立立体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是解决系统管理问题的先决条件[2]。

三位一体制度的管理不仅考虑到降低地下水的排水系统和安全操作,也注意到供水子系统的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变化子系统。 它们在整个组合系统中扮演着相同重要的角色。 它控制每个含水层的地下水头,以满足某些水头的安全并保证矿井和附近的一定数量的供水地区,但不得超过地下水的最低水位,这可能导致降低生态环境质量。

4、以矿井为例研究

基于这些问题,应考虑以下约束条件:

(1)含水层中地下水压力的安全采矿约束。共有三个典型行业的煤矿,即汉王矿,燕马庄矿,九里山矿。这些矿山的采矿水平升高是不同的,因为在中国科学定为汉王矿矿开采二级,燕山庄二矿开采二级,九里山矿为第一矿区。根据采矿经验,安全采矿状态下的地下水水位压力高度被认为是大约100-130米。因此,在三个管理步骤中,地下水位下降至少在三个矿井的含水层必须相当于安全的下降值防止矿井下的地下水危害,并保证其安全运行。(2)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约束。为了防止地下水泄漏从上部多孔含水层进入底部,然后进一步向下渗透污染了薄层石灰石含水层在,地下水的位置底部多孔含水层的头部必须保持一定的高度,即地下水的下降它不允许超过最大值。(3)含水层浅层地表井的地下水头约束。浅地表井应渗透含水层,以避免地质环境危害,如岩溶崩塌和深层岩溶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在含水层中,浅层地表水井不允许超过临界值。(4)含水层地下水源的工业供水约束。行业北部计划的火电厂所需的工业用水供应根据行业系统的综合设计,设计为1.5 m3 / s。为了满足水的需求,地下水源的工业用水量每个管理时间段的含水层必须至少等于1.5 m3 / s。(5)可用于抽象的地下水资源的最大限制。为了长期维持该地区地下水系统的平衡,避免任何因地下水头不断下降而造成有害结果。地下水的使用中不允许超过可用的地下水资源量。

这种情况不仅考虑了有效的保证优势矿井下人工浮游井和安全稳定的供水优势,也注重安全保障率低的矿山下的救援井下供水和大面积钻井。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含水层的浅层地表井不但可以按计划为火力发电厂提供供水,也可以发挥对底层含水层进行脱水的重要作用,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矿山。如果矿山下的排水系统运行正常,这种情况就可以完全提供矿井下人工浮游井的有效脱水功能,使三位一体系统正常运行。但是,如果排水系统由于意外事故必须突然停止,这种情况仍然可以充分利用陆面抽水井和浅层地表井,并提高其排水率,以弥补三位一体制供水暂时不足,造成经济损失减少[3]。

5、结论

(1)排水,供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组合研究在生态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解决供水不平衡与发展的各地供水来源和保护弱生态环境。(2)组合研究不仅涉及技术管理,也受到经济效益,社会,生态,环境质量的约束。(3)组合模式首次打破长期以来现有的封闭情况,政府部门在其下排水,供水生态环境保护从地质调查阶段到管理评估工作。经济上可以省去重复的地质调查和特别评估工作,节省了大量资金;在技术上,使用一个模型以弥补干扰并相互影响的地下水渗流场,保证计算精度高的预测、管理和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范文第2篇

在美国开发中西部进程中,有两个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时期:一是1860-1890年,这一时期开发西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皮货贸易、土地投机以及奴隶主庄园的扩张。二是1930-1970年,在大规模开发时期内,美国联邦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关中、西部开发的法律和政策,极大地加快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的速度。

19世纪中叶,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西部农业开发者,除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土地开发政策外,还陆续颁发了《沙漠土地法》、《鼓励西部植树法》等法律。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明确了只要在西部地区植树、种草或修筑灌溉沟渠达到一定面积和一定时间,就可以免费或低价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土地开垦和农业的发展。从1836年到1985年,美国中西部新开垦的耕地面积为2.45亿英亩,相当于原有耕地面积(1.6亿英亩)的1.53倍。随着耕地的增加,粮食产量倍增;玉米由1934~1938年期间的平均每年1061.3万t,增加到1989年的1亿9120万t,增加了约17倍;小麦由1934~1938年期间的平均每年389.5万t,增加到1989年的5540.7万t,增加了14.2倍;大豆由1934~1938年期间的平均每年23.3万t,增加到1989年的5244万t,增加了224倍。使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美国主要畜产品的平均年产量:1961~1965年期间,肉类335.28万t,牛奶1139.9万t,鸡蛋78.4万t。到了1989年,肉类(不含鸡肉)、牛奶、鸡蛋的平均年产量,分别增加到1818.9万t、6543.2万t、397.4万t,分别比1961~1965年期间增加4.43倍、4.74倍、4.07倍。

但是,大规模的垦荒活动,在中、西部开发初期,一些农场主为了获得更加丰厚的农牧业利润,对那里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使该地区的农地、水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失去平衡。

2农业生产与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在美国,由于农业的开发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水资源枯竭,盐害,水质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等等。

下面讨论在美国由于农业开发引起的土壤侵蚀、水资源枯竭、盐害、水质污染4个方面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2.1土壤侵蚀

美国联邦农业部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农业生产力低下的土壤侵蚀面积达6900万英亩,约占耕地总面积3亿4500万英亩的20%。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长期不断地种植较单一的农作物的耕地,即不实行轮作、不实行休耕的农地,机械化大农场。此外,美国政府以往的农产品价格扶持政策、增加农户收入的各项优惠政策,导致农户以垦荒的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产量,维持较高水平的收入。

由于对土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由于受风和水的侵蚀,美国全国的农地每年土壤流失量高达27亿-31亿t;造成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耕地面积达1亿1800万英亩。

2.2一些主要农业生产地区水资源枯竭

根据美国联邦农业部的统计资料:1949年美国可灌溉耕地面积为2500万英亩,到了1978年则增加到了5000万英亩,稍后减少到了现在的4500万英亩,其中包括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1200万英亩可灌溉耕地和1340万英亩地下水位下降的耕地,分布在北部平原、南部平原、丘陵地区、太平洋沿岸的17个州;例如,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中央的溪谷地区,地下水位的降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另据美国联邦农业部的调查,1980-1984年,有1400万英亩的可灌溉耕地的地下水位每年下降0.5~5.0英尺。

2.3盐害

美国西部的干旱地区,是“灌溉农业区”,引起盐害的危险性极高。在这里不但有钠盐,还有钙盐、镁盐等各种盐类。加利福尼亚州受盐害最严重,加州的中部及南部帝国峡谷等主要农业区,降水极少,在那里若不进行灌溉,进行农业生产是不可能的。那里灌溉用水的水源是:地下水、圣礼河水、科罗拉多河水。因为科罗拉多河水含盐,加州中部、南部地区的土壤也含盐,所以,用含盐的水灌溉农田导致了耕地表面盐分过度积累,农作物因受盐害而枯死,耕地也逐渐变成了荒漠。现在,对此采取的对策是:用自动撒水器撒大量的水来希释盐分,使盐分流入地下。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时间一长,地下水盐分含量增高,当盐分含量高的地下水位上升到农作物的根系部位时,就会导致农作物枯死;或用盐分较高的地下水灌溉农田使农作物枯死。为解决这些问题,也曾采用抽水机抽取地下水的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但是,盐分较高的水,向何处排放?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例如,为降低地下水位,曾将盐分较高的地下水排放到Gustafson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发生了水鸟和水生植物受害事件,如水生动、植物生长畸形,以水生动物为食的水鸟因吃了这里的畸形动物也生长畸形,水鸟不下蛋,或生了蛋也孵不出小鸟。由于发生了这类事件,排水处于被禁止状态。如果在今后的10年中,这里仍禁止排放地下水,随着含盐分较高的地下水位的上升,将有100万英亩的耕作,因盐害而充耕,变为荒漠。到目前为止,含盐分较高的地下水的排放问题仍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2.4水质污染

由于农业开发、生产活动而引起的水质污染,是众多损害大而且涉及范围广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之一。水质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地表土流失,这些流失的地表土沉积在湖底或河底,恶化有关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此外,美国的农民为扩大耕作面积,将湿地转化为农田,也使那里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就农业生产而言,大量使用氮和磷随地表水流失到河流及湖泊中,使河水及湖水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杀虫剂会使水生动、植物产生畸形,乃至死亡。据美国联邦农业部的调查资料显示:在美国,流入河流湖泊地表水的水质污染物约有50%来自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由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造成的。其中有50%-70%为氮和磷,主要来源于耕地上的化肥与围栏育肥方式所聚集的家畜粪便。水质污染不仅使地表水质恶化,而且对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也有重大影响。如果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化学物质一旦污染了地下水,就会污染整个地下水水脉。地下水质污染,危及着农业生产地区人口总数的97%,占美国总人口50%的居民健康。因为,这些居民要饮用地下水,所以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3美国的农业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面对农业生产、开发资源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注重与农业生产、开发相关的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耕地、水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法规和长期计划,特别是联邦政府1985年制定的“农地保护计划”,大规模地实施退耕还草、退耕植树、或休耕;到1990年共将1亿1800万英亩的农地纳入,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1农业立法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美国联邦政府于1985年修订了农业法,修订后的农业法的主要内容是:①为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政府对农民支付农产品出口补助金;②为减少农产品库存积压,扩大农户对农产品市场的选择权(交易条件、方式等);③通过实施农地保护计划(CRP),贯彻对农地进行保护的方针。此外,该法还包含了有关资源、环境保护的条款、草地保护、沼泽地保护等条款,制定这些条款的目标是:持续地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保护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为实现该目标,政府制定了长期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即与该法相辅相成。

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再次修订了农业法。修订后的农业法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农地、水等资源的保护及水质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系统保护、食品安全性保障对策,以保证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保证向消费者供给“绿色”的农产品。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农业法中还增添了关于“持续农业”和推行新的耕作方法的条款。

修订后的《农业法》,沿袭了食品安全保障法的方针,增加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该法的主要政策目标是:市场理论的应用;提高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农地、水资源)。该法由9项条款组成,有关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条款是第2项和第7项。

3.2农地保护计划

就其内容来看,可以说是荒漠化防治计划。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农业生产给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在容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实行有计划的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及休耕(如种植以改良土壤为目的的豆科植物等),即在美国联邦农业部的监督下,对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耕地,实行为期10年的休耕或永久性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同时,作为补偿,由联邦农业部每年向该计划的参加者(农户),支付一定数量的补助金(按每英亩一定的单价乘以退耕、休耕地面积的方法计算,并被称为地租,下同):联邦农业部退耕还草或退耕还林的农民支付树木和草的种植费用总额一半的补助金(一次性的补助)。

农地保护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农地土壤侵蚀量,防止荒漠化蔓延。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五个较具体的目的:①通过农地保护计划的实施,长期保持美国农业的食品及天然纤维的生产能力;②减少由农业生产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质的数量;③改善水资源质量;④保护野生动、植物;⑤通过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方法,抑制农产品生产过剩,通过总量控制来保证农户增加收入(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

根据联邦政府统计,1989年联邦农业部对大约6300万英亩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耕地实施农地保护计划管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达8亿t;到1990年,联邦农业部对容易发生土壤侵蚀的1亿1800万英亩耕地,实施农地保护计划管理。

在美国,实施农地保护计划管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阻力。例如,是参加会减少收入的农地保护计划(CRP)、还是维持以前那种较大耕作面积的农业生产活动之间进行选择时,农民更偏好后者。

在实施农地保护计划的区域内,如果农户不参加农地保护计划,则取消该农户享受政府扶持及参加联邦农业部“农产品计划”的资格。

到了1996年,最初实施农地保护计划的耕地(休耕、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已经过了10年的保护期,也就是说已经失去了向农业部领取地租的资格,一部分休耕的农地可以从新进行农作物种植了。但是,拥有这些耕地的主人,必须严格遵守1985年及1990年修改后的农业法中有关农地保护的条款来耕作。否则,他们将不得不同农业部的“农产品计划”说“再见”了。那些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农地,则永久地退出农作物的生产。

3.3防止水质污染对策

1987年美国颁布并实施的《水质法》、《水质净化法》,根据该法的规定,各地方(州)政府有义务每年向联邦政府报告关于缓解农业水源水质污染问题的对策及成果。1988年美国联邦农业部公布了“土壤、水资源保护全国计划”及“区域水资源水质净化计划”,并通过该计划的落实,管理着全国22个区域性水资源水质净化计划的实施。现在看来,全国各地的农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证明,上述各项法律和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4耕作方法的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3.4.1可持续农业

所谓“可持续农业”,一般是指“能够持续地利用资源进行农业再生产或能够进行资源的再利用,把农药、化学废料的投入量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在实现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农产品(食品)的同时,保持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和收益性的耕作方式及其农业管理体系。”

实现可持续农业的手段是:①改革现行的农业种植、养殖体系中不利于农地、水等资源保护的部分;②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方式;③促进家畜粪尿等农家有机肥料及豆科植物等绿肥的利用;④实施保护农地、水资源的保护性耕作方式;⑤采用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复合经营模式。

通过上述手段来防止土壤侵蚀、荒漠化蔓延、水资源水质污染的目的,并且在保护农地、水等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生产,提供安全的(卫生的)农产品。

3.4.2关于“保护性耕作方法”

集约型持续单作经营方式农业,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导致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水质污染。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环境现状;问题;处理措施;未来前景

一、引言

水利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以(陆地)水为核心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毗邻的内部多种生态物种土地、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城乡聚落、人工设施。

我们从这个概念中就可以看出,水利生态环境主要指的是以水为核心,包含多种自然和人工的因素,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与长远发展。水的生态、资源和经济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一个整体和谐、稳定的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实践活动,势必改变区域的水文过程、环境状态,打破原有的水量平衡、能量平衡及生态平衡关系。而这种旧平衡的破坏和新平衡的产生势必引发水生态环境多种多样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城市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水生态环境和城市水利空间的影响已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全面的辨识水利工程建设究竟会影响到哪些关键因素,对每个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通过有效的科学决策,扬长避短,优化工程布局,解决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环境问的矛盾,确保我国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

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可谓是历史悠久,科技领先。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工程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整个都江堰工程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总体说来,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环境建设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数千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对以后的生态水利都发挥着重要影响。

三、我国的水利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也越来越增多,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生存环境都产生了严重影响,现状堪忧。

首先,水利工程的兴建,在自然环境中,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改变原本天然的河道水体及水文条件,而这个变化必将会引起水库库区及坝址下游地区水文水环境变化。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导致水库的辐射、热力和动力特征与陆地是显著不同的,通过水结构本身、周边湿地以及水面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形成独特的局部气候状况,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局部小气候。

而城市人们的水里生存环境由于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产生的变化是十分巨大的影响。水库是给人们供水的水利系统,为了方便城市用水,大都建在距离人群较近的郊区,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库区水位抬高,在夏季雨水多的时间段,还可能会导致部分历史、文化、考古和宗教性遗址被淹没或毁坏因此不得不进行搬迁。同时,由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导致水位升高,淹没人们居住的土地,从而引起大量非愿移民。大量的移民搬w、流动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动,引起城市、乡镇区位的大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大调整,这不仅将带来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随着搬迁人数的增加,也会带来复杂的生态问题。移民的生产、生活的妥善安置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关系到移民和安置区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富强,比如我国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耗时长久,涉及范围广,从长江源头到中游下游均有居民需要搬迁,从生产到生活、学习、工作都需要妥善安置,对我国的统筹安排,应急处理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四、改善措施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自然和城市水利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切实解决水环境保护的矛盾与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早在2000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提出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在自然生态方面要注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到全水利流域统筹兼顾,对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开源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在一些缺水的水利环境源头,建立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管制制度,确保流域生态用水。在一些发生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超采的流域和地区,应停止新的加重水平衡失调的蓄水、引水和灌溉工程。

对于城市用水来说,必须要做到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做到采水过程的采补平衡;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规定地下水的禁采区,抓紧清理不合理的抽水设施,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和地下真空区域,减少对城市居住环境的破坏。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海河流域现有综合规划是1986年编制的,已经难以适应现今流域 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站在新的制高点上进行修编。结合流域当今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阐述了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指出了规划修编工作围绕流域发展与管理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海河流域是我国 政治 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

规划修编要重点把握以下八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坚持人与 自然 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的可持续 发展 。三是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四是坚持流域水利发展与区域 经济 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强化流域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五是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统筹考虑流域各方面对水利需求的同时,牢牢抓住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防洪保安要求高的特点,在规划中着重解决生态环境修复、供水和防洪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六是坚持协调统一的原则。妥善协调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水利规划与其它行业规划的关系。WWW.133229.COM七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现行规划是修订的基础.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八是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的原则。规划修编力求体现先进性、 科学 性、经济性,并应重视采用新思路、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提出新成果,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三、围绕流域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突出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

流域综合规划应对流域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发电、航运、岸线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各项任务,进行全面规划,结合海河流域特点和实际,海河流域综合规划要突出解决以下四方面重大问题。

1.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安全高效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通过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沟通流域水系,组成海河流域“二纵六横”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合理配置引江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引黄水以及非常规水等多水源.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受水区和非受水区用水,城市和 农村 用水。

按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提出主要省际河流水量分配规划方案.加大农业节水、 工业 节水和城市节水力度,统筹灌溉规划、城乡供水规划,以及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建议规划等,保障饮水安全、粮食安全。

2.维护河流健康,构建清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

确立河流生态功能,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目标,确定基本生态水量,开展北运河等生态修复试点,保障白洋淀、七里海等重要湿地生态用水。

以京津等大中城市水源地、省界缓冲区、地下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提出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及分阶段目标,提出地下水限采方案,建立完善的水质水量监控体系。

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拟定官厅和密云水库上游、太行山等重点区的水土保持方案。

3.实施洪水管理,构建人水和谐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建立较完善的防洪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沟通水系、相机调度,注重洪水资源利用。加强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防治、洪水资源利用和岸线利用规划,制定不同标准下的洪水资源利用方案及措施,提出洪水调度方案调整意见。

4.加强综合管理,构建有序可行的水管理能力保障体系

提高流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健全流域水法规体系,完善规划体系,建立新型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高效的协商机制。完善水利应急机制,积极调处和预防以晋冀豫漳河上游和京津冀晋省界地区为重点的水事纠纷。加强水利信息化.提高水利行业自身管理能力。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范文第5篇

1、 本项目的建设是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伊宁市地属西部地区,本项目建设是以保护城区和伊犁河下游生态环境为目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创建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达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抢抓机遇,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2、 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目前,城区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排入受纳水体后,直接污染了地表河流,随着有毒、有害物质的入渗,间接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人民的身体产生直接的危害,有些有机物会在人体积累以致于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水质的恶化还带来其他负面的影响,第一,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恶臭气体,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第二,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日渐衰弱,水生生物日益减少,鱼类、虾类无法存活,或有毒物质积累于鱼虾体内从而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其污水排放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如果不尽快扩建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已达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运行,逐步增加的污水量得不到解决,必将造成该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投资环境,不利于伊宁市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3 、本项目的建设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本项目通过对伊犁河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将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伊宁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高度和谐,从而可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统一。从长远和全局出发,为伊宁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潜力。

4 、本项目的建设是小城市建设的需要。 随着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势必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为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必须先行治污,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