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即时通讯技术

即时通讯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即时通讯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即时通讯技术

即时通讯技术范文第1篇

在企业即时通讯市场中,腾讯RTX、微软LCS(前身OCS)、IBM Sametime、通软联合GoCom、点击科技GKE等产品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其中腾讯通过多年努力2008年企业用户已经超过10万家,用户人数接近600万,但由于近几年腾讯对RTX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占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活跃用户数的50%。IBM是全球范围内较早涉足企业即时通讯领域的服务商,国内多数跨国企业、大型集团都在使用其产品,用户份额达到14%。微软LCS在2008年也在市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为多种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用户份额达到11%。国内企业以通软联合、点击科技为较成功的企业IM服务商,着力在政府与制造业发力,分别占据了12%和8%的市场份额。

2008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特点

(1) 市场处于导入期

在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刚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时,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为这个新兴市场当头破了一盆冷水。受资本面的影响,许多潜在的需求无法得以有效释放,因此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陷入了缓慢发展的局面。尽管如此,该市场还远未成熟,仍然处于导入期。大厂商都保持观望的态度,而小厂商却无法支撑起整个市场的发展,中游厂商表现较活跃,成为维持市场增长的中流砥柱。从市场的长期发展看,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近两年的年均增幅接近20%,仍然属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活跃度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而逐渐增加。

市场的潜力需要有足够的用户需求来体现。从企业用户的需求看,2008年企业即时通讯需求比2007年有进一步提高,中国大、中型企业为降低企业通讯运营成本,并提高业务效率,已经更多的关注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全国500强企业中有80%允许即时通讯软件成为继电话、邮件后的又一沟通方式,部分企业采购了专业的企业级即时通讯解决方案,企业已经成为即时通讯工具的重要载体。这部分需求被金融危机放大的同时,又被抑制了,因此一旦经济秩序回复正常,这部分需求将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2) 2008年金融危机将促进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

2005年以来,随着国内外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进入,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出现端倪。腾讯受中国市场现状影响,推出RTX产品后逐步进入企业服务领域,虽然进展缓慢但也牢牢占据在该市场的一席之地。IBM通过Sametime7.5中文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IBM凭借多年在该领域的探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微软推出Office Communicator Server 2005并在2006年开始得到企业用户的关注,业务已进入正轨。通软联合、点击科技等企业推出各自的产品以来,逐步占据了中低端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即时通讯的又一股新兴力量;此外运营商和办公软件开发商也开始关注该市场,已经进入该市场。

尽管已经有初现端倪的市场竞争格局,但是经济环境在2008年下半年可谓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许多企业的销售均受重创。在这种局势下,势必有许多小型企业经不住风浪,被迫退出市场,有实力的企业销售情况会很差。这将促进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因为尽管整个市场规模没有大幅增加,但是2008年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市场份额,只要能在市场中保留自己的份额,以后一旦经济恢复,生存下来的企业就可以占据市场中的一席之地,而被淘汰的部分企业将无缘该市场。

(3) 高效、稳定、安全成为企业服务的重点

企业即时通讯作为专业的即时通讯服务,必须体现出与个人即时通讯产品的明显差异,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企业即时通讯产品以高效、稳定和安全作为其产品开发的重点。

在企业级应用中,即时通讯产品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力求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与企业办公软件相结合或成为其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专业化是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发展核心。

为实现企业间、企业与员工间沟通的高效性,企业即时通讯产品需要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产品,而是一个涵盖各种通讯手段的交流平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节约企业成本,提供工作效率。因此集成是即时通讯产品发展的必要手段。

安全对于企业即时通讯产品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述,它是企业选择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也直接关系到未来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速度。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

(1) 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将促进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于中小企业由政府组织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当前,政府的有关部门已经着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经验交流、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即时通讯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同样能从该政策中得到发展机会。

服务商市场开拓中,也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把企业即时通讯应用产品的开发作为软件开发的重点之一。政府积极促进企业提高认识,加深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内涵的理解,间接提高了企业对即时通讯应用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把即时通讯建设作为加速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2) 统一通信成为发展趋势

与个人即时通讯需求相比,企业即时通讯要求融入更多的通信手段,单一的PC对PC消息传输必定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企业对效益的追求,导致企业对效率的要求不断增高,而信息的有效传达是确保企业内部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未来即时通讯服务商能够提供短信、邮件、电话、传真等多渠道的解决方案,以及支持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服务平台。

(3) 渠道萎缩,合作伙伴加强

渠道中除总、行业和区域分销商外,增值商和解决方案业务伙伴将成为未来企业即时通讯产品渠道的重要发展环节,在渠道建设中地位也将逐步提高,他们将成为服务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商对于企业即时通讯软件服务商来说不够稳定。首先,商有自己选择产品的权利;其次,服务商无法满足企业客户对技术不断调整的需求;再次,商会削弱服务商对客户的掌控能力,一旦客户存在技术需求,服务商难以直接、高效的提供服务,将直接导致客户对服务商产品的满意度。

即时通讯技术范文第2篇

多址通信:多个用户使用一个公共信道实现备用户间通信的方式。又称任意选址通信和多元联接。在多址通信的联接方式下,一个地点(地址)的通信设备可以同时与另外多个地点(地址)的通信设备相联接;参与多址通信的各个地点的通信设备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通信网。

在工程上,多址通信也称为点对多点通信。点对点通信(一个地点的通信设备只与另外一个指定地点的通信设备相联接)是多址通信的简单特例。按照信号的参量,多址通信的具体联接方式可以分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和空分多址等不同方式。频分多址的特点是给不同的地址分配不同的频率;时分多址的特点是给不同的地址分配不同的时隙位置;码分多址是给不同地址分配不同的码型;空分多址则是给不同地址分配不同的传输方位(空间)。多址与多路复用的含义不同:多址是指不同地点的通信站之间的联接关系;多路复用是指同一通信站内不同用户信号之间共用信道的关系。多址方式:在移动通信中,许多用户同时通话,以不同的移动信道分隔,防止相互干扰的技术方式称为多址方式。

主要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等方式。

1.频分多址——以频率来区分信道。它是一种最基本的多址接入方式,基于频率划分信道,其多址干扰主要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道干扰。(1)互调干扰——系统内由于非线性器件产生的各种组合频率成份落入本频道接受通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当干扰信号的强度足够大时,将会对有用信号造成损害,产生波形失真。

常用的减少互调干扰的方式主要有:合理规划载波中心频率,控制各载波中心频率的间隔,合理配置各载波频率的位置。尽可能提高系统的线性程度,减少发射机的互调和接收机的互调。(2)邻道干扰——相邻频道中存在的寄生辐射落入本频道接受通带内造成对有用信号的干扰。当邻道干扰强度足够大时,将会对有用信号造成损害;减少邻道干扰的方法主要有:加大频道间的保护间隔;合理进行频率规;严格规定收发信机的技术指标。(3)同频干扰——相同频率信道之间的干扰。在蜂窝系统中,同频干扰是指相邻区群中同频率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它与频率规划和蜂窝结构有关。

对蜂窝系统,减少同频道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合理规划频率。选择合适的蜂窝结构。采用功率控制技术。

2.时分多址——在一个无线频道上,按时间分割为若干个时隙,每个信道占用一个时隙,在规定的时隙内收发信号。时分多址只传数字信息,信息需经压缩和缓冲存储的过程,在实际使用时常FDMA/TDMA复分使用。TDMA较之FDMA具有通信口号质量高,保密较好,系统容量较大等优点,但它必须有精确的定时和同步以保证移动终端和基站间正常通信,技术上比较复杂。TDMA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每载频多路信道、利用突发脉冲序列传输、传输速率高、自适应均衡、传输开销大、对于新技术是开放的、共享设备的成本低、移动台设计较复杂。

3.码分多址一一采用扩频通信技术,每个用户具有特定的地址码(相当于扩频中的PN码),利用地址码相互之间的正交性(或准正交性)完成信道分离的任务。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用户在传输信息时所需要的信号不是靠频率和时隙来区分的,而是依靠每个用户特定的编码来加以辨别,或者是依靠信号的不同波段来加以辨别。如果从频道或者时隙方面来观察,那么大部分的CDMA信号之间是相互重叠一起的。接收模块用相关的设备可以在多个CDMA信号中赛选出与用户编码一致的信号并连接。其他与接受设备不同编码的信号将被排除在外。所以它们的存在类似于在信道中引入了噪声和干扰,通常称之为多址干扰。

码分多址蜂窝通信系统有如下特点:(1)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无线信道,用户信号的区分只是所用码型的不同。因此,CDMA蜂窝通信系统具有软容量,或者说软过载特性。(2)CDMA蜂窝通信系统具有软切换能力。(3)CDMA蜂窝通信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人类对话的不连续特性,实现话音激活技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4)CDMA蜂窝通信系统以扩频技术为基础,因而它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和具有保密性等优点。

4.空分多址——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从而实现多址通信的方式。目前有多种方法利用来自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阵列的数据,其中较先进的一种方法称为空分多址(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在基站中,SDMA不断调整无线环境,为每位用户提供优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在网络中,这种先进的基站性能可以用来增加基站覆盖范围,从而降低网络成本,提高系统容量,最终达到提高频率利用的目的。SDMA可以与任何空间调制方式或频段兼容,因此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即时通讯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

一、引言

新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于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领域当中体现出了价值。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即需要能够做好技术的应用把握,使其更好的为我们实际工作开展提供服务。

二、技术应用分析

(一)技术应用需求在网络通讯技术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对时间、空间与地域方面的限制进行打破,对信息实时共享目标进行实现,为具体工作、生活实现宝贵时间的节约。就目前来说,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在各行业当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有工矿企业、地质勘测、农业生产等方面,通过计算机通知软件行动命令的下达,能够对大量的资源进行节约。在社会行业发展,也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与实时定位目标,在对资源、时间有效节约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近年来,不仅企业在发展当中对于网络通讯技术具有了较高的依赖性,其也在发展当中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

(二)系统设计需求在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在不断成熟当中,也将在社会各行业当中应用。对于不同行业的通讯需求,即需要能够充分结合实际做好对应操作系统的制定,以此实现在具体生产生活当中的合理应用。在实际系统设计当中,需要能够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为系统软件做好专属应用软件接口的设计,以此更好的完成服务工作;第二,要做好行业专属数据处理中心的设计,以此对日常数据传输需求进行满足。在设计完成后,即可以通过软件对用户操作界面、接口进行设计,应用传输信息传输数据,对信息的传输共享进行实现。在系统设计当中,也需要设计好系统控制命令,对于不同指令,做好对应命令与快捷键的设计。对于这部分内容来说,都是具体系统设计当中的关键部分,对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未来发展应用具有影响。

(三)实际生活应用在现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网络通讯技术也具有了更多的应用。在生活当中,人们可以通过通讯软件的应用实现远程通讯目标,包括有邮箱、QQ与微信等,这部分软件都是实际生活中网络通讯技术的具体应用。其中,QQ、微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最为主要的通讯软件,可以在计算机、手机客户端同时登陆与互动,不会受到地域、时间与空间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的根据需求进行沟通交流、视频聊天与文件传输。同时,在网络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也为创业人群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人们可以通过微信信息、资金转账与货品交易。可以说,这部分条件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也成为了现今生活当中关键的交流沟通方式。

(四)保障信息安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网络通讯技术已经在传统生产行业当中得到了渗透与应用,如工业、农业与工矿企业等。如在采矿企业远程处理系统当中,该技术则能够根据管理系统设定的命令进行样本采集、实时监控、空气检测与信息同步回传等工作,并使用计算机系统以详细的方式进行分析,对地下作业过程当中的氧气浓度、安全系数、矿石情况与湿度等进行掌握,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做好上述工作交接后,计算机数据库即可以结合实施数据精确开展测算,同时优化项目设计,保证在以后工作中能够以安全、高效的方式进行,为企业稳定发展做出保障。

三、技术应用条件

(一)通讯基础支持要想对网络通讯技术的良好应用进行实现,对于通讯通道支持具有较高的要求,该基础条件情况也将直接对通讯技术应用情况产生影响。就目前来说,我国城市当中的网络通讯环境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无线网络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对于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起到了积极的加快效果。同时,在新技术应用中,也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能够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进行聊天、分享信息、浏览新闻。在对人们生活产生变化的同时,对于新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应用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整个过程中,网络是重要的关键与基础,在高速网络接入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相关功能需求。

(二)终端接口设备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当中,接口、终端设备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传输当中的纽带与桥梁,通过两者的完善配备,才能够对通讯传输、数据传输目标进行实现,通过简单接口设备的应用,即能够具有简单的通讯效果,通过终端与接口设备的配合性应用,则能够对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发展中,网络终端也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且具有了更为强大的功能,相关终端设备也已经遍布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

(三)转换设备在网络通讯技术应用过程当中,转换设备也是重要的条件,在通讯设备数据传输中,需要以转换设备在计算机终端上进行良好的体现。如转换设备在运行当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则将会对通讯效果产生影响,无法获得良好的技术应用效果。

(四)计算机控制软件在网络通讯技术终端当中,计算机控制软件非常重要,对于网络通讯技术具有控制作用,通过不同命令的输入,对不同通讯需求进行实现。同时,计算机控制软件的方式有多种,在具体通讯当中,则可以结合实际通讯需求做好控制软件的选择,对具体的通讯协议、传输方式进行设定。

即时通讯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港口;通讯技术;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周围经济活动也出现了频繁发展,与之就出现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蓬勃兴起,而作为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推进器与连接器的港口,它联结着陆运和水运两大基本运输方式,因此可见现代港口特别是大型枢纽港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这样就使得港口码头的运作和管理慢慢地就与整个交通运输和仓储配送的大链条融合在一起。在这种形式下,港口通讯技术在港口的应用就使得港口运作更加顺利和高效率。

一、通讯技术对港口的重要性

通讯是为信息服务的,通讯技术的任务就是要高速度、高质量、准确、及时、安全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形式的信息。目前,存在的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系统跟踪管理已逐步成为现代港口的现代物流活动主要的服务内容,它涉及的功能很多也很广。特别值得提到是有线、无线通信系统技术对港口调度、生产的重要性,例如程控电话调度通信系统、无线对讲集群调度通信系统等等都对港口货运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功能能够准确、快捷的实现与通讯技术是分不开的。

二、港口通讯技术的应用

目前,煤炭在港口的装卸越来越频繁,船舶运输越来越繁忙、集装箱干线班轮的吨位越造越大,航速也越来越快,挂港越来越集中,这就使得现代化的煤炭在港口的装卸、船舶的运输以及集装箱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由于一些港区腹地小、狭长、道路堵塞矛盾突出,甚至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这就使得船舶迟到、滞留泊位以及争占泊位等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带来的安全管理及综合调度任务繁重。在这种背景下,要建设统一的“港口调度及安全监控平台”,而平台的建设背后需要通讯技术作为其有力后盾,从而来完成港口生产调度、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动态跟踪、视频监控的一体化系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港口的效率。

(一)要有统一的基础网络通讯

完善基础网络通讯系统,主要包括:采用的技术手段,确定的网络覆盖范围,网络分类及网速;网络通讯安全设计;主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以及其它网络设备配置。

(二)要有统一的体系标准

还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生产指挥管理体系。众所周知,生产调度与安全系统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辐射指挥通信、图像监控、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企业管理流程的整合与再造等。因此必须建设同一个通讯体系,并且还要以信息化手段,搭建统一的指挥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用编码标准,从而来确保平台建设的统一和规范。

(三)要有统一的应用平台

“港口调度与安全监控平台”一般是由 4 个主题应用系统组成:港口调度系统、船舶动态与港口生产监控地理信息系统、港口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而这 4 个系统之间可相互调用,都需要强有力的通讯系统才能够使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应用平台。

三、港口通讯技术的发展

在进入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由中央控制中心的主站 PLC就成为 SIEMENS S5—115U,它还包括 10 个单机的工作站,而这10 个单机工作站也都是使用的 S5 系列。这些子站与中央控制中心通过 S5 通讯模块可以实现点对点有线直接通讯。在那个年代,由于设备刚竣工并且在生产量小时还算可以满足其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以及任务量逐步提高,就常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它的主要问题在于主站和各分站相距分散太远,虽然我们使用了屏蔽措施,但效果依然不是特别还,因为它还是经常容易受到众多大电流、高压以及强脉冲现场信号的干扰,这些干扰导致了通讯误码率高,这就使得信号延迟现象经常出现。

到了 20 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们从控制中心主站开始升级,而各站 PLC 逐步升级成为 SIEMENS S7—400,而 CP441 就是那时与之相适应的通讯模板。虽然分站间与主站还是使用 RS232点对点的有线通讯,但我们在 windows 平台上使用了 STEP7 的编程工具,它在配置通讯模块、定量检测通讯指标以及排除通讯故障等诸多方面功不可没。随着通讯模块的可靠性不断加强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再加上 CPU 模块在速度以及精度方面的强力支持,这一切就使得通讯质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高,这些方面的显著提高不论是从控制中心计算机屏幕收到各分站信号的及时程度,还是从装卸流程启停速度上都可以得到反映。目前,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无线产品空前的丰富,但从使用环境、性能等综合考虑,传输介质为 2.4 拍赫的无线系列产品成为主要在港口广泛使用的无线产品,它的优点在于该系列产品具有传输距离为十公里范围以内,并且还可以实现在信号覆盖范围内设备的漫游功能,而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传输电波不管是反射还是直线接收都可使用在像港口这类移动设备多布线不容易做到的场合。此外,此类产品的传输最高速率已经可以达到11 兆/秒,这个速度意味着它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港口对于数据通讯的需要。2.4G 拍赫为公共的频道,因此它在使用时没必要向无线电管委会单独申报,该类通讯产品还可以实施对传输数据采用三十二位数据的加密工作,从而完全可以保证数据通讯的安全可靠性。

众所周知,由于港口所处的位置及调度的工作性质,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无时无刻都在与外部业务伙伴保持一种畅通的联络方式,而与此同时,它又必须处理好与内部的相关业务部门相互沟通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港口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通讯技术,才能真正建立一个集成化开放型信息系统,从而才能真正发挥港口调度的指挥、联络、协调以及服务作用,从而不断提高港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未来港口通讯技术的展望

通讯技术在 20 世纪得到飞速发展,21 世纪的港口通讯技术将向着全程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综合运输枢纽作用的港口,显而易见,它在整个运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组织和指挥港口生产的最重要的调度部门,它在整个港口生产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这一切就决定了其在港口现代信息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因此,整个港口现代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设好港口调度通讯网络系统。目前,随着港口调度通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未来的调度系统将会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更佳显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来随着通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交换的速度、范围、信息量和便捷程度都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它将会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将建立在图形化、可视化的基础上,来实现用户界面更加直观、更加友好。

(3)使其更加深入地加工港口调度所涉及的所有数据,使其更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和港外客户决策以及统计等的需要。

(4)未来的港口调度通讯系统除了实现常规指挥、调度港口装卸等工作作业之外,它还将不断加强其对外部环境的信息服务功能。例如,可以为远程的客户申请泊位、查询船舶动态、查询装卸进度以及库场状况查询等等优良的服务。

五、经验总结

总而言之,港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通讯技术就是影响港口物流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目前通讯技术在港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使通讯技术更好的为港口服务,这样才能使港口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应建伟.无线传输通讯方式在港口设备上的应用[J].港口装卸,2005

即时通讯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线通讯;现状;趋势;管理

近年来在科技的推动下,通讯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短短的三四年间从最初的2G业务逐渐发展到3G业务,甚至4G业务也已经开始普及发展。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信息时代下人们生活工作的通讯效率。并且在未来的科技推动下,无线通讯技术还将会得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通讯行业的管理模式也必然会发生改变,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下本文就重点对无线通讯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与管理进行浅谈。

1、无线通讯技术现状

基于近年来的无线通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无线通讯的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以移动通讯的3G、4G技术为主要的通讯技术,除此之外,蓝牙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IFI技术、WIMAX技术、NFC技术等等也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无线通讯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互,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

以目前已经广为覆盖的3G技术为例,其已经基本上完全取代了2G技术,并且正在逐渐被4G技术所取代。但无论如何,在现阶段,3G技术无疑是最主要的移动通讯技术,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全球的3G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远远超过了10亿,是移动通讯中的主力军。

再以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为例,也是当前无线通讯的主要手段。与其他无线通讯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与问题。即在其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规范使用带来一定不利影响。目前使用最多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4类,分别为MMDS、LMDS、红外光通讯技术以及卫星宽带接入技术。这4类技术各具特色与缺陷,使用的范围也存在一定差异。

当然,目前的无线通讯技术并不仅仅只有这几类,还有蓝牙技术、UWB技术等,这些技术也在一定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蓝牙技术,其能够实现语言的无线通讯,且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有着全球统一的使用规范,成本低,但其信号的覆盖范围 有限,只适合在短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无线语言通讯传输。而UWB技术作为无线载波技术,其使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实现窄脉冲的信号传递,其系统较为简单,但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没有3G技术的应用范围广。

2、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

2.1.1 3G技术的特点与创新。3G技术目前已经覆盖到电脑和手机等多项通讯设备上。3G技术的优势在于高效率的模拟仿真功能,它可以对相应的传输数据信息进行控制。在创新上也要更注重这一优势。

2.1.2 WiMax技术的特点与创新。虽然这技术较晚在市场上推广,但是它能正常使用的阶段可以达到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超远距离的信号传输是WiMax技术的最大优势,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频率利用率较低、复用性较小。创新中要注意发展优势,改进缺陷。

2.1.3 MMDS技术的特点与创新。这种无线通信技术在目前是比较广泛的应用的,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除此之外,MMDS技术能够运用的一般都是在200MHz之内的窄带,这就给MMDS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机会。

2.1.4集群技术的特点与创新。集群技术的优势有:抗信道能力强、频谱效率高等,集群技术能正确处理好通讯网络传输的数据讯息,满足了高速率通讯的要求。

2.2实现未来无线网络的融合

根据目前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满足不同用户对无线通讯网络的需求,未来无线通讯网络的结构将向接互相融合的趋势发展。在多种无线通讯网络的崛起的趋势下,促进3G、WLAM、WIMAX等各种无线通讯等各种无线通讯技术有机的融合。但是由于移动网络宽带技术不足和无线通讯的宽带需求相互矛盾,不同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共存的矛盾,不同地域分布的用户需求不同的矛盾,所以决定了的各种无线通讯技术需要互相融合。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采取无线通讯大融合是共赢的。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补给自身技术的不足,综合布局,达到解决不同地域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达到强化无线通讯网络的整体综合能力。

2.3提高无线通讯技术之间的互补

不同的通讯技术有不同的接人速度、不同的适用区域和不同的覆盖范围,而且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也有不同的优势。比如3G、UWB和WLAN等都可以实现互补。比如3G适合强漫游的移动和广域覆盖的需求,UWB技术则适合实现近距离超高速的传输,而WLAN则适合中距离高速数据的数据接入。因此,在发展未来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时,应推进网络的一体化进程,选择多元化建网的接人手段,促进业务多元化和市场细分,实现移动通讯的均衡发展。

3、无线通讯的管理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无线通讯技术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来帮助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无线通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若不加强对无线通讯的管理,则会影响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秩序,还可能被有心人士利用来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无线通讯的管理,以促使无线通讯事业稳定发展。在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无线通讯的管理水平:

3.1加强无线通讯网络各种技术之间的互补性。根据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进行有目的的互补,达到网络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实现不同用户的对通讯技术的不同要求。

3.2转变无线网络的结构,实现无线通信网络的综合化和多样化。从而推进新兴通讯网络与传统网络的有机结合,提升无线通讯网络的利用率。 3.3确定现代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目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情况下,宽带化是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宽带的应用也会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和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数据交换技术和光纤传输技术,我们一定会目前有线网络宽带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无线网络宽带化,提高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使无线网络宽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的无线通讯事业发展中,无线通讯技术必须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另外,还要注重对无线通讯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规范化管理,使无线通讯技术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