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声乐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19-02
如今,音乐教育逐渐融入到素质教育中,社会对声乐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师范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声乐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视野的丰富,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服务。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会唱不会教,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难以胜任工作,这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问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就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
一、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为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采取小课形式,一名教师对人数固定的学生进行教学。优点是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差异,固定的教师教学使学生难兼采各家之长。另外,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够重视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很少,大多是讲座,或是毕业前进行突击教学。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学习过教学法,缺乏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学法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只注重理论,没有考虑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第三,声乐课除了要求课程的教学要严谨外,实践活动也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在反复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补充原有理论和技能的不足,促进综合发展。
第四,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于一体。因此,与以往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完善,至少包括人文、音乐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知识。
声乐教师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这指的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素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感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其人文精神和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支撑和服务于该核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知识、精神和方法。
声乐教师的技能代表其业务水平,包括资料的查阅、教学活动的设计、弹唱的示范、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组织等,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技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动作技能;二是内在的智能。在教学实践中,两种技能互相融合发挥作用。
二、声乐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完整的声乐教学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获取反馈信息。课前要对学生先天条件、思维方式、音乐悟性和音乐教育程度等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授课时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分详尽的声乐教学计划,如一个学期的训练标准和目的、技术要求和要点。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堂内容的准备,如课堂演唱曲目的风格、背景知识、作者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关声乐发展史、作者的谱曲特点等。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练内容。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课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承担者,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技能技巧,还要有全面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声乐教学的发展。
作为声乐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巧技能,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上辅导学生,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发音器官的特点、肺部与横膈膜等器官的特征、歌唱状态的调整、声域的区分、腔体共鸣与气息的关联、声音位置的高低以及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音乐的表现力、声音的判断等。
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要精准。示范演唱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向学生展示科学的歌唱方法,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技巧有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同时,可以感受和判断自己的演唱和训练正确与否。
声乐是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模仿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特而优美的音色。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演唱,对其出现的问题加以判断解决,如声乐位置的高低、腔体开合和情感的表达等。
第三,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交作用”,组成“学习共同体”。声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因此,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着经验共享者和讨论协商者的作用。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要互动与交流,师生参与,平等真诚对待,发挥合作精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成教学目标和自我超越。否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畏情绪,不愿意表露真实想法。
合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声乐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理解和熟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安排和设计好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课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基础会因人而异,个人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声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本文从课前教学的准备到课中的具体实施,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分析了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方案,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探索和运用各种教学法,渐渐发现和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声乐教学的研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5).
[2]张晓伟.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综合能力培养[J].参花(下),2013(4).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素养培养;对策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摆在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面前的现实课题。笔者从事音乐教育专业专科教学近6年,通过教学及学生管理深刻的体会到,我校升格为高师后,受管理水平的限制,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分述如下。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据有关文献资料,发达国家的教师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对不同层次教师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而我校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不明确,原因在于现阶段学校仍未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将之视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不是儿童教育的专家,要求他们以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为主,等同于中学音乐教师甚至专业音乐教师。
首先,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身心健康的人,其热情和耐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创新性。简言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音乐教师,其知识结构应宽广而强调通识教育。第三,热爱小学教育工作,愿意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具备扎实稳固的专业思想。第四,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在教学中。最后,在教育理论方面,应该熟知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培养单位为了提髙就业率,淡化了培养目标,为学生在未来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其它工作奠定基础,以期完成上级规定的就业率指标。
二、生源素质整体较为低下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考试因为生源严重不足大幅降低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入学的成绩普遍较差,有的学校学生入学成绩竟然还达不到普通职业中学学生水平,这样的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无疑会影响未来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的小学,只有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师处于崇髙的地位,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小学音乐课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属于所谓的副科,不足以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报考音乐教育专业。日本和德国的基础教育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编制,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很高,这样即使入学要求很高,仍有许多人报考,给培养学校很大的选择余地。我国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釆取的重大措施之一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比例失衡、设置随意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甚至教师都普遍强调专业技能,忽视教育课程在培养音乐教师中的重要性。由于目前社会对音乐教师的价值评判标准仍然停留在教师的某项技能的水平是否高超上,教师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获得的认可远不能与其在技能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所得到的认可相比,这种价值评判标准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音乐教师培养单位的培养计划的制订。另外,学校对小学教育及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了解的不够充分也是一个原因。
2.课程设置有疏漏
据调查访谈部分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许多学生直到临近毕业仍然不能说出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如果从小学就开始认真学习音乐,就可以有一技之长,在以后的考试、就业中就可能多一种选择,这仍然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看待小学音乐教育的,无疑会造成教学中的技能至上,从而背离国家提倡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新理念。同时,师范学校的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小学生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必然认识不到自己将来所从事专业的价值,因此也就长期使音乐屈就于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之下。这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所从事专业的态度,难以使学生真正尊重音乐和音乐教育。
学校的小学音乐教师培养计划中没有设置中国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也没有涉及到关于世界音乐文化的课程,在未来的教学中,遇到让小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问题必然会感到处理有困难,教师就可能弱化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不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
3.课程内容偏离培养对象
从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角度看,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基本上延续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育类课程内容宽泛、适用的面太广等方面,从根本就脱离了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误认为只要掌握了成人軟唱的方法,以后教小学生是轻而易举的事.其实儿童歌唱发声与成人歌唱发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用成人歌唱发声的概念和方法来考虑和指导儿童歌唱发声,是不会获得明显效果的。同样,在合唱指挥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热衷于指挥的技巧,合唱曲的难度等技能方面的内容,忽略了合唱队的组织训练、合唱队员的选拔、童声合唱的发声方法等内容的学习;钢琴训练注重技巧,学生可以弹奏高难度的曲子却不能在教学中弹好即兴伴奏.
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多种技能,但并不一定要求教师具有非常高深的技巧,只要教师能够把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成功地让学生接受就可以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应该改变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学科专业技能的高精尖,而是貼近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比如钢琴课就应该加强即兴伴奏教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为简单的儿童歌曲配弹合乎歌曲风格的伴奏:声乐课在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尽快让学生接触儿童发声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成人与儿意发声的区别并在实践中验证:开设多种乐器的教学法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乐器演奏以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技能为教学服务等。
因为小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首先把小学生作为一个人放在关注的中心,懂得支配学生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同时必须具备综合的学科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教书和育人都得心应手。这些都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内容必须貼近未来教育教学的实际。
四、教育实习安排不够合理,实施不规范
从调査的情况看,学校的实习时间为八周左右,去掉一周的见习时间,学生的实习时间才六、七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让学生完成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转变,更谈不上全面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现在的教育实习都打着分散实习的旗号,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导致实习的指导与监管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环节就被忽视了。
对教育实践环节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单位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应该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专家。这不是短短几周的时间可以完成的。另外,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数量较多,而周围的小学数量不足以容纳这些学生实习;分散实习后因为时间、人员以及经费的原因,又不可能指导、监管到位;实习学校则抱着不是自己的责任这个态度对待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也没有切实担负起指导和管理的责任,种种原因导致实习工作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主要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招生考试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延长并规范教育实习等方面,限于篇幅,另以专文形式以作详述。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Bennett Reimer).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2]王玲.浅谈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张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3).
[4]唐华生.扩招形势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J].云南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分级教学;曲目库
钢琴教学是高校音教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内容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在高校音教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学生演奏水平参差不齐是最常见也最突出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在进校时的水平上有最大化的提高,具备最实用的师范性钢琴综合素质是目前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尝试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实现钢琴分级教学。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目前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已被运用于外语、音乐的教学实践里。
1 钢琴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主要是一对多的小组课或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因材施教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目前艺术高考的现状,学生进校时的钢琴演奏水平差距拉大,实现分级教学是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迫切需要。
一方面由于艺术高考的特殊性,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基础就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经过从小的专业训练,而有的是培训机构短时间内突击培训的,他们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差别悬殊。另一方面随着各个高校在全国的跨省招生,招生政策也随之改变,招生考试内容中其他器乐可取代钢琴分数,有部分学习其他器乐的学生进校后钢琴基础完全为零,给我们钢琴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新难题。
由于教学进度难以统一,学生由于“吃不饱”或“跟不上”而产生积极性下滑,即兴伴奏能力弱,理论知识贫瘠,在实习阶段教学效果不佳等后果。这些都是地方高校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中的普遍性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在实践研究中探索一套符合音教专业具体情况、体现音教专业特点的钢琴分级教学办法,推动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
2010年举办的“凯撒堡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是全国音乐教学专业最高级别的赛事,它的新章程便是全国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风向标。新章程中规定,参赛选手不再是由学校选送,而是在该专业所有在校学生中抽签产生。它不是强调个人的优异突出,而是各个层次学生水平的普遍提升;不是学生某一专业的出类拔萃,而是更突出师范性的综合素质提高。这个风向标势推动全国音乐教育类钢琴分级教学探索研究。
2 钢琴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
2.1 科学分级,明确教学侧重点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科学分级,明确各级更具体的教学侧重点、形式。钢琴分级以学生进校后钢琴演奏水平摸底考试成绩为依据,同时强调每个学生级别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考试成绩有相应的晋级、降级政策。
表1
2.2 建立兼具师范性、多样性、实用性的分级教学曲目库
对学生科学分级后,要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更科学的教学规划,尽可能为每一位的学生拓展最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各级学生建立统一的曲目库。这是分级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在实践中最难以把握的难点。必须根据音教专业的自身特点,在编辑曲目库时突出师范性、多样性、实用性。
1)由于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往往只重视演奏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即兴伴奏能力培养。音教专业钢琴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该课程教学应注重和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因此各级别曲目库中必须融入歌曲伴奏、即兴伴奏、视奏与转调的内容,来强调钢琴教学师范性。
2)曲目库中作品的选用要有多样性,要涵盖各个时期、风格、流派、民族的代表作品,以适应学生演奏个性发展的需要。尤其需要加大中国钢琴作品的内容,弘扬民族音乐,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学生也反应在实习、就业过程中演奏中国作品比较容易受到社会的欢迎。
曲目库的实行有利于教师们集体备课,加强相互的交流学习。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后,曲目库可以进行更新,吐故纳新,淘汰不适合学生的内容;同时教师在不断学习提高中,将积累的新内容充实其中。
3)针对各级学生的教学侧重点和实际需要,在曲目库中收录实用性强的曲目类型。如歌曲伴奏、即兴伴奏、视奏与移调等。
2.3 设立与分级曲目库挂钩的考核方法
由于目前的教学难以适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部分学生因为“吃不饱”或“跟不上”而学琴积极性下滑,课题出勤率也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个别学生一学期只练了一首曲目来应付考试。这样教学内容难以落实,教学评估也无法证实反应出学生阶段性的进步。
分级教学实行后,每学期各级学生必须完成相应曲目库中的若干首作品,以平时单元测验和期中教学观摩的形式作为平时成绩,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同时将课题出勤率与平时成绩挂钩。这样能确保分级教学的实施落实,加强学生的曲目积累。期末考试在各级曲目库中选择两首采用二抽一的形式,曲目类型为独奏、四手联弹、双钢琴、歌曲即兴伴奏(必须考核转调弹奏)。
3 实行钢琴分级教学的意义
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目前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已被运用于外语、音乐的教学实践里。它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学校的教学管理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分级教学使学生将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各级学生有了适合自身水平的学习曲目库,积累更多的演奏作品、提高歌曲伴奏能力、拓宽理论视野,具备最实用的师范性钢琴综合素质。
2)分级教学解决了教师各类学生难以兼顾的问题,改变以往教师自行安排学生学习曲目的方式,更有利于规范教学、集体备课、加强交流。在曲目库的教学、更新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分级教学更利于规范化管理。钢琴教学具有艺术学科的特殊性,一般实行小组课或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形式,教学根据教学大纲自己安排学生演奏学习曲目,学生演奏一或两首曲目作为考试。分级曲目库针对一些弊端,学内容,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评估,实现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实行钢琴分级教学是教学实践的客观需求,在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可以在实践研究中探索其中规律性的共性,为推动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基础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蕾.浅谈新时期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2]马蕊.普通高校钢琴课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09(12).
过硬的专业素质是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基础。在新课改形势下,一专多能是对未来音乐教师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学习中声乐、舞蹈、即兴伴奏、合唱指挥、音乐基础知识通常是最基础的。唱歌是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最受学生喜爱。教师的美妙歌声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每名音乐生都要熟悉各种歌唱方法的要求,有过硬的歌唱技艺。钢琴是音乐教学的普及乐器,音乐老师能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情绪要求编配伴奏,并能即兴弹奏是上好音乐课的基础。同时还要掌握手风琴、电子琴及中外管弦乐器等两件以上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能组织合唱、小型乐队、舞蹈排练、音乐创编等音乐活动,以适应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需要。
二、需要具有剖析教材的能力
剖析教材的能力是从教能力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分析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教师要在深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编辑好知识的逻辑关系,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抓住重点,突出难点,选择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深化、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在美好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三、需要具有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学活动所进行的整体策划和具体的安排,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优秀的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地确立教学目标、并艺术化地设计好教学过程,突出学生本位,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参与、互动、合作的开放式活动中去感受、理解音乐,收获音乐教学的成果。
四、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授课的金钥匙,音乐虽然是一门情感类艺术学科,教师不是全凭语言教学。但是音乐教师的语言还是要规范,开场语和导语要有感染性和趣味性;提问语要精确富有启发性;评价语和激励语要真诚、生动;音乐具有的非语性特点,使得听者需要靠感悟体验来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非讲不可时,词语要简明扼要,与音乐作品的感情表达保持一致,富有强烈感彩的引语能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音乐情境。
五、需要具有熟练操作教学工具的能力
论文摘要: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任,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仍需进行深入的思考。
多年来,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从现在的课程建设的整体上来看,基本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分析
1.实际教学还是没有完全脱离音乐学院培养专业表演人才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的学科类课程中音乐技能类课程过多,音乐学理论类课程不足。音乐教育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理当更加注重理论课的教授,而在实际设置的课程中涉及音乐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的比重过小。
2.教育实践类课程单一,甚至脱离实践。比如以教育实习来说,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一次性完成,时间为4~8周不等,多数为6周,内容是教授中学音乐课。学生在实习前由于实践太少,所以仅从理论层次对于教育活动的认识出发不可能单方面地提高未来音乐教师职业前期的学科教学水平。
3.教材内容单一,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常有必要整改、充实和完善上课的内容和教材等。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有必要和有义务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与符合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音乐教材,把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二、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新的设想
1.课程设置。首先,需要对技能课进行改革,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技能课的学习中,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演唱或演奏几首作品,更应当从理论上让学生们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演唱(演奏),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只有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了,他们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次,改变以往课程的单一性。就拿声乐、钢琴两门专业课来说,长期以来就是相互分离的,这就造成声乐专业的学生不能弹伴奏,甚至于不能在钢琴上视谱,而钢琴专业的学生又不能演唱。这种能唱不能弹、能弹不能唱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开设一种配套的课程,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使二者有机结合。再次,就是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仅仅依赖于音乐学科教学法和普修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这会造成作为今后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学生不甚了解或完全不了解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学生。最后,就是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实践类课程不仅仅是指舞台实践或教育实习,还应体现在学生每个学期的学生实践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实地的旁听学习,教师应及时掌握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动态,以及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模拟教学活动等。
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当前很多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涉猎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更加直观。比如在教唱《龙船调》这首作品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峡江情歌》和《新龙船调》的演唱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具有同样音乐元素的歌曲。而且同样一首歌,教师可以提供多个歌手的演唱视频,让学生对比地去看不同艺术家的表演及演唱风格,提高音乐鉴赏力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3.教学形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可以改变一下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回课的形式来上课。可以同级学生互相上课、听课,或者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上课,等等,教师在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4.教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应包括戏剧、歌剧、舞剧等与音乐有关的一切门类,同时还应包括音像资料。教材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技能训练功能等。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原则
1.课程结构以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内容创新为原则。也就是说教学要想创新,首先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教学思维意识敢于创新,思维要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将学生看做是存储燃料的罐子,教师只是负责给被当做“罐子”的学生灌输燃料,不给他们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因此要想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音乐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革新,弄清对“创新”的认识,教师只有自身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志品质。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2.课程设置要以紧跟时代步伐、母语文化为本、多元文化并重为导向。音乐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音乐学科与教学艺术结合最密切的科学,音乐教学要创新,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音乐信息和文化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教学动态,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观念。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创新,应该着重于关注“创新”的发展价值,要看到学生在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就能使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可能。也只有在此前提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性教学,我们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在学到东西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整体思路要坚持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标。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技能的发展上。教师要转变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教师要从基础教育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出发,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之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培养出复合型声乐人才。也使得我们的声乐课适应新的音乐教育形势,稳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为高校声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
[4]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3).
[5]李津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结构改革设想[J].中国音乐教育,2007(12).
[6]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