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区经济市场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服务外包 人力资源 人力资产 人力资本 财务风险
一、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外包产业人力资源现状
在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的经济背景下,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国家鼓励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从业人员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据统计,2007~2010年期间,我国外包从业人数如图1所示:
(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人才需求
服务外包的业务类型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而其覆盖的行业包括:金融、制造、零售、教育、能源与公用事业、电信、公共和医疗卫生等。2008年,中国服务外包收入总额中,ITO占68%,BPO占29%,KPO占3%。可见,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还是以ITO为主。从事ITO服务外包业务应该具备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计算机技术。随着外包企业的发展,以及外包产业的结构调整,其业务也正逐步扩大到BPO与KPO。从事BPO与KPO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背景,熟悉发包方信息技术保密的相关规定,具备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和娴熟的外语沟通能力等。
2010年,我们对天津市范围内的27家服务外包企业进行了一项《关于“服务外包企业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24家企业所承接的外包业务为BPO或ITO;这些企业中对技术有需求的为20家;对外语要求达到中高级水平并认为会“经常使用”外语的为26家;另外,调查的信息显示,企业对员工的团队意识、有效沟通、时间管理以及自我激励等职业素养也提出了要求。
2.人才供给
长期以来,中国以其拥有数量丰富、成本低廉的人力资源成为众多发包国所青睐的服务外包目的地。中国在外包人才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供给储备丰富、人才综合素质较高、人才培训开展迅速以及人力成本优势明显4个方面。我国2010年的外包产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65万人,占当年外包产业总人数的70.9%。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埃森哲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研究报告》,49%的受访者认为,在2008年,“缺乏合适的人才”是制约服务提供商发展的首要障碍,超过排在第2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个百分点。
二、服务外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引发的风险
(一)人力成本支出过高引发的风险
1.人力培训的高成本引发的风险
人才培训被认为是缩短人才与外包岗位之间距离的有效途径。因此,很多服务外包企业通过第三方培训机构或者企业自办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根据《2008年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白皮书》中提供的年人均培训投入数据(如图2所示):
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必定增加其成本支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服务外包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成本因素,因此,过高的培训成本必定为企业带来较高的运营风险。另外,人员流失也会导致培训成本得不到补偿。
2.留住人才的高成本引发的风险
人员流失率高是外包产业人员管理的主要问题。根据《埃森哲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研究报告》,针对服务提供商面临的人才管理挑战中,23%的受访者选择“高流失率”,排名第3,位于“留住人才的高成本”、“缺乏工作经验”之后。另据资料显示,中国本地供应商每年的人员更替率是15%左右。《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72.5%的经营者选择“人工成本上升”,位居第1位。人力资源的流失带来的系列风险包括:培训成本得不到补偿;离职人员泄露商业机密;增加新员工入职培训成本;为降低人员流失率而增长的留住人才的成本等。另外,随着外包人员工作经验的增长,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工资薪酬才能降低人员的流失,而外包项目的周期较长,企业需要垫付工资,这又无疑将会增加企业资金流动的风险。
(二)人力资本核算制度缺失引发的风险
服务外包产业被认为是“人脑加电脑”的行业,在这一产业中,企业的全部资产是人力资源或是“人力资本”。人才作为企业的资源,作为构成其成本支出的第一要素,并未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用以对其进行专门核算,致使外包产业的资产中并未包含其人力资源的价值,这就带来目前制约外包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即由于缺乏足够的资产用作抵押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会导致人力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服务外包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服务外包企业应从人力成本控制与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两方面着手,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因素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一)建立外包人才引进与培训的良性机制
1.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外包人才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外包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缩短这种差距而开展的人员培训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面对这样的两难局势,目前逐步兴起的校企联合培养外包人才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外包企业的青睐,被认为是具有经济性且效果好的人才培养途径。2009年3月18日,教育部、商务部印发《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为外包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培养外包人才提供了政策引导。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等已经成为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典范。教育部和商务部从2010年6月开始在浙江和江苏两省开展地方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工作,为期4年。
2.有效利用企业并购的方式获取人才
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使得国内一些从事低端业务的中小服务外包企业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予以应对,退出外包市场,使得外包企业面临重新洗牌,必定带来外包人才资源的重新整合;另外,国内一些外包企业的发展壮大,人民币升值也使得外包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得以下降,也加速了这些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并购是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获得优秀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如2011年1月,东软集团收购医疗行业ERP领导厂商望海康信73.14%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东软的此次收购,除了实现规模扩张等之外,也收获了望海康信国内最优质的ERP医疗团队。
3.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培养人才
国家为了鼓励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各地方政府,尤其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也出台了配套的政策,这其中,不乏关于外包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优惠政策。2009年4月7日,财政部、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2009年度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提到“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学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每人不超过45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培训的业务人才,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等;再如,2009年3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印发《关于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作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到“对软件设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机动作业的职工,经批准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和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经批准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
(二)建立服务外包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体系
中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借助该优势为服务外包企业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点。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便起源于美国,此后,国内外理论界对其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等问题,但终因价值计量难点、成本效益原则等原因未纳入财务会计系统中。但是,也有学者提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环境的研究”,如今,服务外包因其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特征已经对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该体系应包含对于人力资本的价值核算与资产管理。
1.人力资产价值
(1)人力资产的初始计量
会计中,资产被界定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企业拥有的机器设备、货币资金据此被划分为企业的资产。人力资本具备资产的特征,应该归类为企业的资产,而核心问题是人力资产的价值评估问题。从理论角度分析,资产的价值应该为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理论界,计量人力资产价值的方法包括:①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的折现法;②工资报酬法;③随机报酬法等。其中,由巴鲁克・列夫和阿巴・施瓦茨在1971年提出的工资报酬法认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应是其未来收入的贴现值,更为符合资产的定义,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在进行人力资产估价时,还应考虑从事ITO、BPO、KPO等不同类型外包业务的外包企业人员结构。
(2)人力资产的后续计量
与其他资产一样,人力资产也存在着后续的核算,如因培训、教育支出、薪酬支出的核算以及因各种原因下人员离职的人力资产减少的核算等。其中,培训、教育等支出会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提升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应当予以资本化,即计入人力资产价值;而薪酬只是为了保证职工正常为企业服务所发生支出,应当予以费用化。
2.人力资本管理
资本的特征在于能够带来增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较之物力资本增值能力的优势愈发明显。因此外包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机制,一方面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值;另一方面,对于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进行评价与考核。
(1)人力资本增值
“人”较之“物”的区别在于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在服务外包产业中,人作为第一要素的作用越发显现,因此,在该产业中,“人”被认为是最值钱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如何实现“人尽其才”,关键在于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①留人:增加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即保持信息的有效沟通,使得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外包产业及企业的发展前景,从而确立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②育人:通过多种途径对员工开展培训,包括劳动技能、技术培训,外语能力培训,以及服务外包行业培训等,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岗位适应能力,与产业发展俱进;③用人:企业应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团队协作的增值能力。
(2)人力资本评价
服务外包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人力部门应协同制定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对于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进行评价,进而使得人力资源会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该体系的评价目标是关注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因此,评价指标是关键。服务外包企业可以按照承接的外包项目,评价以下指标:
人力资产报酬率=项目净利润/人力资产价值
人力成本利润率=项目利润总额/工资薪酬总额
通过以上指标,评价人力资产的获利能力和人力成本的负担水平。为企业开展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等活动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代购;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
近几年消费者对于海外商品需求愈来愈高,随着职业代购人和一些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使得跨境电商进口业务迅速发展起来。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按照进出境货物流向可分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方面,根据进口商品销售所依赖的平台分为保税区自建的平台如宁波保税区的跨境贸易平台;垂直代购平台如蜜芽宝贝等;第三方平台如天猫全球购、京东全球购;海淘如在梅西百货、Bluefly的官网直接选购;通过微博或微信进行海外代购的个人代购平台。
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购买海外商品。首先是海外代购,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寻找从事海外代购的商家,或者从微信或者微博中选择从事代购的个人。这种购买形式下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比较低的价格,但风险比较高。首先是商品是正品的风险。即使商家或个人提供给消费者EMS单号,消费者很难肯定自己的商品在这个包裹之中;所谓的专柜验货只是个噱头,很多专柜表示无法提供此类服务。其次是物流风险,未正常履行报关手续,在进关的时候,存在着被海关扣押需要缴纳关税的风险第三是售后的风险,假如出现问题,消费者只能在购买入口维权,无法通过有效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种途径是海淘,直接去国(境)外网站淘货。根据规定目前所有的“海淘”都可以被纳入到“直购进口”与“网购保税”这两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模式中,如果正常报关,将不存在走私的风险。这种形式下需要消费者掌握一定的海外网站淘货的资源,并具有相应的甄别能力。这也造成了以下风险:物流风险,到货速度较慢,而且运输中商品有被破坏、掉包甚至运丢的风险;网站商品需要消费者有较高的能力去鉴别,最重要的是海淘购物的售后无法完全保障。第三种是在跨境平台购买。目前跨境电商平台的主要模式为“网购保税”,即跨境电商企业通过集中海外采购,统一由海外发至国内保税仓库,当消费者购买时由物流公司直接从保税仓库配送。这种平台的优点在于:海关、外管、检验检疫、财税等部门等会随企业一起入驻园区,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一切都变得透明合法,商品的品质得到保障;由于试点的货物保税暂存模式,消费者能非常快捷地收到商品,也能满足消费者快速退换货的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售后服务问题。这种形式下,购买安全,售后有保障,但是价格可能对比其他两种模式没有优势,会稍高;在集中采购模式,产品种类相对于自由式的海淘和代购比较少,消费者可选择余地比较小。
2015年底,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457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的时候仅为3.65亿元。鉴于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获得所需消费品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途径,尽管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的规模较小,但在政策鼓励和各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的形势下,发展潜力巨大。
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迅速发展,离不开所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首先是居民收入的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人们对品质高档、品牌高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众多奢侈品的需求日渐增加,国内的商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内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现象频出,例如近几年频频被曝光的各种奶粉问题,从含有三聚氰胺、塑化剂到活虫事件,近期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粉,众多消费者转向国外进口。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品牌产品的购买需求越来越旺盛。其次是国内外相同产品的价格差异。由于国际品牌商品进口时面临高额的关税,用于销售时还需缴纳17%的增值税,还需通过层层渠道商,商品价格成本增加,国外品牌产品国内售价显著高于境外,有的甚至高出几倍。还有很多品牌在国内没有专卖店或者仅有几家,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这就给以较低价格提供丰富的国际品牌产品的海外代购带来了一定的市场空间。第三是全球及国内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这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生存土壤和发展平台。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电子商务进行购物已经成为生活习惯。同时支付和物流的便捷性的提升,第三方的支付成熟和跨境支付的完善都有助于保护资金安全及保证交易的顺利完成和物流业的便利、国际物流环境比以前更加的开放,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安全性和速度都有保障,使得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突破了发展的瓶颈;最后是政府对于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近年来,跨境电商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积极围绕综合法律法规、信息监管、支付清算、通关、物流保税、电子认证、纠纷解决、经营者行为、示范试点等标准规范和配套管理制度层面,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政策环境不断完善。这样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发展。
现在国内做海外代购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其中鱼龙混杂,很大一部分人打着海外代购的旗号,销售的却是国内生产的赝品来牟取暴利。面对众多平台和众多卖家,消费者该怎么做选择?
第一,选择合适的平台。在价格差异不大且品类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选择官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或者信誉良好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如跨境通、1号海淘、亚马逊直邮等以及垂直电商平台,如经营母婴产品的蜜芽宝贝等。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应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应信息,从中获得一些真实可靠的购买经验。
第二,如果在电商平台无法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可灵活的选择海外代购。在选择海外代购的个人或商家时,应仔细甄别。首先看他们每天的宣传,做正品的商家每天的信息、产品会比较一致,很少掺杂非正规品牌的商品。其次,应注意商品的价格,切勿贪图便宜。考虑商品到手中的最终成本,选择正当的代购商家,拒绝低价诱惑。最后,尽可能的能够与在海外进行代购的人进行实时沟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是正品。
鉴于国内的消费环境在短时间内无法作出根本性的改变,对于生活质量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消费也会越来越多元化,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将会保持快速发展,在政策刺激下,不同形式的海外商品进口平台将迎来一个调整期和快速增长期。消费者在面对众多的平台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可靠的购物平台,增强自身的识别能力,并运用各种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政府应在提供跨境电子商务宽松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加强监管力度,同时协调各相关部门优化商品进出口程序,既要监控又要高效,对从事海外代购不走海关程序并逃税行为的不法商家加强惩罚力度。第三方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监管,及时取缔售假行为。(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涛.跨境网购中海关监管职能的完善与发展.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2):61-69.
[2]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中国与全球化.2014(5):68-74.
[3]张宏楠.海外代购的市场机遇与挑战分析.商业流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