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音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音乐教育

浅谈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每一段音乐都代表着作者内心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不同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正确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但是怎样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美的教育呢?首先音乐不是应试教育,它强调的不是严密的逻辑,我们应该发挥出音乐教学中独特的情感效应。情感教育一直存在于教学当中,时刻都具有强烈的感情,感动着学生。音乐教学十分重要,是情感教育中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完成音乐养成教育的重要路径。这是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在情感表达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功能。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情感的体验更加重要,更加直接,所造成的反应也更加明显。

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很容易在音乐教育当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音乐教育就必须既具有理性的认知,又要有感性的一面,而这种感性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己本身的音乐素养、情感表达,因为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以上几点都说明在情感教育中,音乐教学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音乐教学要在理性的基础上产生深刻认知

跟其他学科一样,音乐也具备教育人的功能,它不只是纯艺术。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音乐体验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音乐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 方向性原则

这是音乐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它要求在对音乐教学进行评价时必须把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清是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还是个别优秀尖子生的音乐教学;看音乐教学实施的是基本素质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教育或专业技术教育;看音乐教学是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还是激发了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方向性原则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一条总的原则,它统领和规定了音乐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以及方式、方法。

1.2 全面性原则

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影响音乐教学的综合效果。因此,评价音乐教学就要从系统的、全面的角度出发,对音乐教育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评价。反映在教学对象上,就是教学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即是否真正使每一个教育对象都得到了发展;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是否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正确、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即是否在创作、唱歌、器乐、欣赏、音乐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取得了成果;反映在教学途径上,就要求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全面衡量;反映在学生的音乐发展上,就要看学生的音乐态度是否积极,兴趣是否浓厚,感受、表现、创作音乐的能力等各方面是否都取得了进步。

1.3 鼓励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这既关系到整个音乐教育的成败,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首先离不开外界(包括教师、家长、学校等)对他的鼓励,特别是对他在音乐鉴赏和音乐表现方面所表现出的创造性的鼓励和欣赏。

2 音乐教育如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1 音乐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

有人说:要想让别人感动,首先应打动自己,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由音乐教师精心设计、布置一个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极大兴趣的环境,在这里音乐教师就像一个演员,用自己的演技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表演中的重要环节。唱歌过程中,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在力度、速度等方面作出对比,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不同情感的歌曲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使本来就极具美感的音乐锦上添花。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情感优势,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2.2 通过作者内心情感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作品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每一首作品都代表了作者当时不一样的内心世界和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蕴含在了音乐里。我们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教材,引导学生对作品背景、创作意境、风俗人情等进行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之前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处境,并通过作品的内涵来了解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和理解这些音乐。如果只是单调地进行教学,学生永远只会表面上按部就班地学习,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不会明白优秀的作品为什么会优秀,更不明白音乐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我们教师经常会通过作品内涵情感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进步,这样他们的感情会越来越丰富,情感会越来越细腻,人格也会越来越完善,这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他们带来莫大的益处,这才是音乐教育真正该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2.3 增强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音乐情感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学生,主要是在教唱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己的演唱中感受自我。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之前一系列的学习,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在沟通中掌握哪些歌是他们喜欢的,是愿意将自己投身到作者情感中去唱的,愿意真心地去体会音乐的美感的,然后给予他们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选择自己能感受到情感的歌曲,自己发现难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3 结语

让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学生高尚的情操,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基地。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名负责任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音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把情感教育放在音乐教学的首要地位,运用动人的歌声和活跃的教学方式深入学生的内心。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它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充实,它还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更加高尚。情感体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生活,友善地待人,平和地看待周围的事物,热爱所有美的事物,珍惜每一次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9(l).

[2] 许枫.浅谈初中音乐课的情境教学[J].教育评论,2000(5).

浅谈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作用;德智体美;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47-01

一、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最深处”(卜拉图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例如:由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就产生了震撼世界的力量。同时,音乐教育的另一基本特征是审美性。这种审美性质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由于音乐不是表现事物本身,而是直接抒发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活动灵活、准确、细腻,是主观情感的审美体验。作曲家在批评某些人,只按乐曲解释来感受音乐时,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耳朵和心灵带去听音乐。”不能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就像欣赏绘画而不直接观赏绘画,欣赏戏剧而不直接看戏一样,是不可能真正获得审美体验的。

音乐作为学校教育之一,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史记》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被排在第二位。这说明了孔子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这种审美教育是一个情感、意志、认知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渗透、交融的教育,从而达到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尽管许多非艺术学科,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美教育。

二、音乐教育是德育不可忽视的一种特殊手段

列宁说:“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音乐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例如:在《国歌》的教育中,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对《国歌》音调中雄壮、庄严、气势磅礴情绪的感受,再进行学校升旗的场面、国际体育比赛中升旗的场面的联想,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内心体会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神圣力量,以及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又如:利用课外活动排练合唱曲《祖国颂》学生在演唱的同时,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它的词曲结合得是那样的完美,再加上合唱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给人气势磅礴,优美清醇的感觉,百唱不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由于合唱要求声部谐和、均衡、音准、节奏正确,还要处理好领唱与合唱、主旋律与其他声部的关系等,因而又使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和自觉纪律的教育。又如:幼儿园有两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一分钱》、《小娃娃跌倒了》,由于曲调南有情趣和生活气息,不用解释,小朋友就能懂得其中的意思,这就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受到了社会公德教育。这甚至比专门上思想品德效果还来得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智力开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和声等多种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并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激发人们的美感。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及乐理知识的讲解,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也就获得了知识,增强了记忆,丰富了想象,也就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器乐(如钢琴)的过程中,既要用眼看谱,又要用十个手指弹琴键,还要用脚踏板,同时还要准确地把曲谱上的表情记号与自己的情感用琴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多种器官同步训练,使左右脑都得到了均等的锻练,因而对人的智力开发及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诸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还有,学生在唱歌教学中,也同样能受到智力方面的训练。例如,我在教学生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时,首先要求学生用轻柔、连贯、保持高位置的声音旋律作发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声音的轻柔、连贯、又要注意保持发声的高位置,这就使学生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器官等多种器官处于积极的联合运动状态,使得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再要求学生用自己歌声渲染气氛,描绘意境,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对体育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首先,音乐中的节奏练习、舞蹈训练,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及敏捷的反应能力,这为提高体育项目的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早有研究表明,音乐能使人体健康,还可以治病。音乐可使已经疲劳的肢体得到休息,解除运动后的疲劳,使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音乐能鼓舞斗志,振奋体育比赛时的精神,音乐还能在多项体育比赛中起统一动作,指挥动作的作用,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国标舞、健美操等。

五、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商;音乐教育

现代社会人们都渴望有一番作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们更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但一个人要获取成功总要具备一些成功的要素,其中情商的概念和作用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成功要素的认识。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智力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而大量的学者通过对智商与情商的比较研究发现,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企业家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学得的知识和技术,85%是靠他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能力”。

一、情商定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戈尔曼是当代世界情商研究领域的权威,根据他的研究情商就是情绪商数,情绪智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智、明智、理性等,主要是指人的信心、恒心、毅力、忍耐、抗挫力、合作精神等心理素质。他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绪一种情感的能力,具体可分为五大能力: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处理能力[1]。

二、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情商素质

由于传统上对智商主导成功的偏见,成功人士就是高智商的精英;在教育方面也形成了强调“智力开发”,培养“尖子生”的局面。但教育的结果怎么样呢?这正是这些年教育界反思的事情。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由于精神、情绪、性格在早期没有很好的发展,上大学后面临新的环境不能很好的适应,面对竞争、挫折与失败,内心承受力差、情感脆弱、有些存在心理疾病甚至走向自杀。高校心理疾病患者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精神、心理处于“亚健康”者更是数量惊人。这些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由于合作能力差,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给自己和同事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麻烦,并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事业发展机遇。我们看到另外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表现智力平平,成绩也差,跨入社会后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脱颖而出成为“成功人士”。对智力是否是决定人们成功的因素,美国曾进行长期而卓越的调查。美国有心理学家曾对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持续三十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有的成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2]。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智商因素只占20%,出身、环境、机遇等占20%,情商占60%[3]。

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学科、专业、工作的交叉性也越来越强。很多研究、工作是要在集体的协作才能出成果,个人的成功需要有较好的人脉关系和打理人脉的处理能力,因此无论是集体做事还是个人成功都需要具有合作精神、交际能力、有恒心、毅力和宽容、忍耐的精神。相反一个不合群、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孤芳自赏的“高智力”人才,仅靠自力是很难把事情做圆满的。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情商高的人常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乐观外向,擅长社交,较少悲伤,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生活快乐但不逾矩,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常能乐在其中。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者的素质和自身的幸福。

三、音乐对大学生情商培育的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的力量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为可能[4]。”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一种最善于表达并激感的艺术形式。良好的音乐教育会对大学生的意识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情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来了解。

1、音乐能增强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

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成功、成就、升迁等15%是因为我们的技能,而85%是因为我们具有正确的情绪。戈尔曼认为,人的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生存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音乐对于人的性格和气质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庄重的音乐能让人变得安静,激昂的音乐能让人变得开朗,温柔的音乐能让人远离暴力,雄壮的音乐能振奋人的勇气和力量。

根据《音乐本草》的调理方法,当人处于忧郁、愤怒、悲哀、忧思、紧张、焦躁等精神状态时,选用某些乐曲能进行有效的调理。如年轻人做事情难免遭受挫折,倾听交响乐曲“悲怆”、“命运”或我国革命歌曲《红梅赞》、《游击队之歌》都会深深地感动和鼓舞听者,这些乐曲都表现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能极大地增强听者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并提高自信心和耐挫力。

每当听者通过音乐调解情绪后,他们也会发现极端的情绪容易造成言行上的错误,而错误的结果会继续加剧极端的情绪,甚至失控导致精神疾病;而情绪稳定则能理智、从容地生活、工作、学习,做事方向正确,形势发展顺利,这些反过来会更利于维护情绪稳定。因此控制、调解自身情绪甚为重要,而音乐能帮助人调解情绪,更能帮助人增强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因此情商大师戈尔曼说:“情商高者,能清醒了解自己的情感,敏锐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的情绪变化,能在生活各个层面都占尽优势。情商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善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能力[5]。”

2、音乐能实现自我激励

音乐往往是通过生动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净化和升华。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某个目标,不怕困难,在行动中不断地调节个人的心理过程。因此音乐的激励有利于锻炼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些乐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志愿军战歌》等雄浑嘹亮的声音能够给人以极大的激励,鼓舞人战胜困难,从而有利于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能使人在事业、工作、学习方面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实现自我激励。音乐不仅实现自我激励还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和成功的乐趣。

3、音乐教育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高智商的人善于发现机会,而高情商的人则是善于抓住机会。很多机会是通过人际交往和人脉关系发现和传递的。在工作和事业中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来铺展成功的道路,因此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很多音乐演奏是具有组织性的集体活动,如乐队伴奏。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集体精神、合作精神,放弃自我为中心而以集体为中心。在活动中培养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精神。只有提高与同事的共事能力才能让乐队工作有序展开,从而让音乐完美展现。

四、总结

根据音乐对与情商的关系,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挥锻炼情商的作用,进行有意识的情商培养,促进大学生情商的提高,为国家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四有”新人。(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著,《情感智商》,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版,第5—7页

[2]张运成著,《非智力因素与成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3]杨智诚著,《情商教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页

浅谈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 早期音乐教育 重要性

前言

在2l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加速增长,把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早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么早期音乐教育则更应该贯穿其中。经过长时期的研究发现,儿童智力开发与学习音乐有着重要联系。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所以说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始终是音乐,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音乐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由此,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极为重要,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是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一、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应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共同组成的。而在0-6岁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实施音乐教育的同时仍然存在着重技能轻感受的现象,导致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唱歌、跳舞或乐器才算是接受音乐教育,而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此外,在有些家庭中,虽然认识到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但并未付诸行动,只寄希望于学校和社会,再加上有的父母自身音乐素质不高,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辅导,就造成了家庭音乐教育的缺失。除了家庭教育之外,社会上也有很多教学机构,而对于这类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比如师资、设备等要求,所以这也需家长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挑选一些正规的教学机构进行学习。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重视体验感受音乐,父母双方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除功利思想,让孩子在自然、快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能够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想象则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合理的情节、激发儿童的兴趣、营造他们的想象空间。要鼓励儿童大胆并多角度地去思考,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儿童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让儿童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用肢体。还要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在学习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更需要培养他们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还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师也要善于把握儿童的创作时机、激发儿童捕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还要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二)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儿童欣赏音乐时,会潜移默化地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儿童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培养儿童的音乐记忆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创造音乐活动的基础。在培养儿童的音乐记忆力时,每天应让儿童重复唱一些歌曲或跳一些舞蹈。一般重复3~4回,大部分儿童就能够记住了。但由于儿童遗忘的很快,尤其在短时间内遗忘很多,后期逐渐减少,所以要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进行重复练习,这样就可避免遗忘。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成人应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记忆训练。

(三)音乐教育能够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儿童通过感知,将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便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儿童的情绪体验和感知能力。这些情感体验会使孩子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更容易产生心理的共鸣。音乐对于儿童情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促使他们更好地认知、学习其它学科。儿童经常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会更容易感到心情愉悦,内心平静。这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人文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施以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

环境是塑造和强化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让儿童处在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之中,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一生都致力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他主张儿童出生时就给他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从小听好的音乐,在反复的聆听和接触中产生自然的习惯和动力。比如,在家中我们可以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聆听音乐,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与体验音乐,除此之外,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跳舞,让孩子随着音乐摆动,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拍,也可以放一些古典音乐给孩子听,家长也可哼唱一些摇篮曲、儿歌或民歌给孩子听,使儿童充分的接触音乐。即便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音乐运用进去,利用音乐的情境把儿童带入活动之中。

浅谈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大学生

音乐是早于文字的一种表达人类情感的方式。早在远古时期,没有语言文字出现的情形下,人类对大自然的情感表现产生了物与物之间的声音现象,如动物之间以声音振动来表达情感,感悟了人类,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声音的交流。通过音调、音频的变化开始了最早的人类表达形式——音乐(声音振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开始发挥不可替代的感性与理性相融汇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不仅仅教育我们美的知识和技能,还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以美育的形象性、吸引性、情感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之得以提升,同时影响个人对未来的审美价值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具有德育功能,它在无形中进入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净化人的心灵,让人感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丑,从而引导人的道德行为。

一、古代先哲对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阐释

无论是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还是在西方的教育史中,都有教育家论到音乐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在第二位,他认为乐是道德的一种表达形式,他提出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念。《乐记·乐本篇》:“乐者,通伦理者也”。《荀子·乐论》:“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古代名著阐述的思想,为我国认识音乐与德育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西方国家的教育家音乐家也对音乐与德育的关系做出了许多好的评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应是人的教育”。席勒曾说过:“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上述无论是教育家还是名人名家,对于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通过作者对于他们的理解,认为音乐教育是融入在德育中的融通了感性因素的教育形式。同时音乐教育以它的美感滋养着不同时期的人们,使其感受道德的美好。

二、中外高校和学者对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认识

近代音乐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实施。以美国为例,1967年美国哈弗大学创立“零点项目”,即应用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把音乐课程作为六大核心课程之一。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把音乐作为人的智能之一。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在获得学士学位所修满的360学分中必须有72学分是普通音乐课程。美国众多高校教育思想:提倡多元化校园文化,反对智育第一,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教育家姚思源先生曾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面向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教育,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教育,它最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音乐教育不单单是少数人的技能训练,它已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途径之一。”齐易、张文川认为,“艺术教育除了包括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外,还包括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这种非审美功能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如情爱的、科学的、伦理的、政治的等等,注重强调给予生活的满足、认识和教化。”王次炤提出:“音乐具有倾向性,它主要表现在音乐对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上,这种影响并非是直接的,而是以感情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某种社会需要。”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美的教育,还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走进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无形中促进了大学生的审美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等等的人生问题上得到全面发展。

三、音乐审美性对大学生的塑造

1.音乐审美性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引导

音乐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共存的表现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充分体现。德育是理性的,内容具有强制的感觉。音乐则使理性和感性相互渗透,潜移默化的陶冶人的情怀。在高校实行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在音乐课程中,让大学生欣赏《国歌》、《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在他们心中就会激荡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音乐的塑造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起抽象的说教生动自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感悟、思考和理解,在音乐欣赏中去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借助音乐的辅助功能来解决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就相对简单了。

2.音乐审美性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

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让学生懂得社会美和自然美。音乐的感化功能引导着青年。音乐对于人是有感染力的,在不同的情境中音乐对于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音乐可以将他们带入自身与他人的世界中,以旋律的美感表达自己的心声。大学生正是处于青年时期,在学校中开始学习接触自身从没有接触过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情感上心理上需要承受一些问题与烦恼,那么好的音乐就能调节大学生的情绪,使其心情平静,理解生活,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例如,《朋友》、《我的未来不是梦》、《从头再来》等歌曲激发学生对于友谊的珍惜,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于挫折的坦然,这类的歌曲伴随着大学生成长的人生,指引着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和平的年代,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道德,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未来。就像我国《礼记·乐记》中所说:“治世之音安以和,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与社会政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是国家的有用之才。因此,国家更加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而音乐教育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教育。

3.音乐审美性规范大学生道德

音乐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当今社会“诚信”严重缺失,“诚信”问题在大学生的行为中也明显的表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诚”的意义,“信”的重要?感受到心灵的“诚”、形象的“诚”?音乐教育是理想的形式。大学生可以在健康的音乐欣赏中陶冶情操,流露感情,激发精神,鼓舞士气,提高诚信自觉性。优雅动情的音乐使人身临其境,浸入心扉,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真诚,感受到它的美丽。那么,相反,伪音乐的噪音会使人心神不定,烦躁不堪,会使学生放任自流,缺乏真诚。这就需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音乐教育,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认知、欣赏、感受,使他们在美丽动听的音乐中体会人生的美好,人性的真实,人格的魅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我们要以自己最动情、最动听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用真诚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的诚信德行,我们在走向社会以后,才能够用真正的‘诚信’去处事待人,开拓美好的明天。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渗透在德育之中,美的音乐教育对于德育具有辅助功能。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也是社会意识形态。音乐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具有感化性和规范性作用。音乐教育以鲜明的审美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以情感人,教育我们正确面对人生,以自身的美来净化人的心灵,从而使人在生活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李万军.浅谈音乐的德育功能[J].时代教育,2008(9).

[2]邵义光.试论音乐的德育存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56.

[3]邢红梅.音乐育人功能浅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

[4]邹力宏.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5]张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影响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张又丹.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机遇与保障机制——对大学排名前100强的调查解读.人民音乐,2006.

[7]孙凌云.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