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降低财务风险

降低财务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降低财务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降低财务风险

降低财务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政治动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措施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降低财务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预算;财务风险;监控

    预算管理是采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调节、决策和目标控制的管理形式 ,是财务控制的先导 ,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于一身的一种现代监控手段。它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财务风险指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① 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资金运转失衡风险; ②教学成本增加带来的债务风险;③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风险。

    两者概念比较,不难看出预算管理与财务风险是计划与计划所产生的结果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预算管理可以控制并预防财务风险的出现,而财务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直接打乱财务总体计划的运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通过财务预算的有效实施抑制财务风险发生的若干途径。

    一、选择科学的适合自身的预算编制方法

    即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的预算模式。对于一般支出业务的计划可以用零基预算,比较简单明了,还有助于对当年支出收入的具体数据进行总结. 涉及到高校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高校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就可以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预算,可以弥补年度预算的缺陷并能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进而实现整体支出结构的优化。

    二、预算中经费分配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校中资金运转失衡风险的大小

    高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经费在每年预算中按部门按计划已有明确规定,预算一旦通过,各部门就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预算,不能超支,也不能挪用,有效控制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使财务收支维持平衡,遏制支出不足与过度浪费的现象。

    三、全面考虑预算中的收支,对投资风险控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期,高校加大扩招力度,单纯的认为扩招可以增加学校的事业收入,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但是,扩招对于高校来说就是一种投资,它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的经费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教学成本,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所以,不能一味的追求“收入”的增加,它所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投入必然会给学校带来相应的风险。

    四、预算中对贷款规模及方式的控制可以降低信贷风险

    高等学校在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多利用银行贷款解决问题.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高校缺乏勤俭办学的思想,不切实际地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存在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的过度举债现象。而且,现在还普遍存在贷款方式不科学的现象。高校银行贷款有两种,一种为项目贷款,周期长,风险可控性较强。另一种为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短、资金流动性强、资金利率较低、资金使用率高,负债成本相对较小。其中,我们要考虑的是高校贷款不论期限长短,最终都要通过现金来偿还,如果不考虑负债风险系数的大小,一味追求低成本,过多的选用第二种贷款方式,就会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在没有适当的现金保证情况下,就会形成还款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所以,贷款的筹集方式,数量及还款计划要在每年预算管理中做出详细科学的计算说明,做到“计划”与“实际”相辅相成。

    五、学费欠交数额直接关系到预算收入估计数的合理性

    如今,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扶助贫困生的政策,但是由于困难学生日益增多,经济危机的到来又使一部分家长失业待业,学校欠费现象只增不减,这就要求预算管理人员对学费交纳情况如实汇报,这样才能对学校的真实收入有所反映,不能因为忽视部分而影响整体,支出超出收入越多,越会给学校财务带来潜在的风险。

    六、预算的严格审批制度有效的控制了高校的决策风险

    如今,随着高校各种资金问题越演越烈,使学校决策阶层也越来越重视预算中各种数字的反映,他们的日常批示甚至是重要重大决定很大程度上是以预算指标为依据的,量力而行,作出切合实际并有效的决策,摆脱了原有的预算规预算,决策规决策,学校发展与现实条件脱节的不科学现象,有效的控制决策风险。

    七、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为便于全面掌握高校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宏观管理与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八、重视预算分析预算执行的促进作用

    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的后期工作,是对预算实施过程进行的总结与评价,包括支出与预算的比较、收入与预算的比较,相关因素的分析、评析的文字说明和合理的建议等。可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可行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使财务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九、规范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审批权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收费管理、电话费管理、水电费管理、招待费管理、差旅费管理、医疗费管理等,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总之,预算就是在做一项根本性工作,那就是把收入有计划的花出去,给学校带来最大的“利益”,这种利益就是让学校平稳发展并能逐步改进教学等总体指标,而把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

    参考文献:

    [1] 刘芳.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会计之友,2007

    [2] 张玉双.浅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J].经济师,2005

降低财务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集中监控

由于企业集团的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给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增加了难度。由于企业集团财务监控能力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使得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很大,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企业集团要不断完善财务监控模式,完善财务监控手段不断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一、企业集团在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集中管理下的财务公司对企业资金管理作用不强

在财务集中管理的情况下,企业集团都创建了财务公司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企业内部不同子公司的存款,使得财务公司的存款数额有效,在资源的来源上局限性比较大。另外,由于财务公司的性质决定了财务公司只能在资金市场进行短期筹资,使得财务公司的还款压力比较大,许多财务公司都在负债的情况下经营,不能满足企业集团的正常资金需求。由于财务公司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运用的监控不到位,造成长短期融资不合理,使得企业集团出现资金运用错位的现象,不利于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运用的监控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好的履行其职能。

2、企业集团财务监控不能有效集中

目前,很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的集中程度不够,财务监控客体不能有效的统一。各个子公司企业独立为政,缺乏相互的联系和制约。企业集团不能有效的进行监控,子公司的在处理财务实务方面各行其是,只注重子公司自己的利益,不能与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相融合。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得集团公司缺少比较的监控能力,失去集团公司对个子公司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化组合,造成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不能发挥,给企业集团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3、企业集团财务监控结构不合理

随着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企业由委托人控制人,人控制企业经营的模式。由于经营模式的改变也使得企业的财务监控呈现多层次的财务监控,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集团在财务监控机构设置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财、会机构的分离,只是人员任用上初步分离,并没有制定有效的体系和各自规范的具体职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组织机构的建立。

4、企业集团财务监控体系不完善

企业集团要想真正实现对集团各个部门、分公司的监控,就必须建立立体式的监控体系。包括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的同时进行。其中企业集团的内部监控是一种自我监控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直接、全面更容易发现企业集团中所面临的财务问题,但是由于是一种自我监控,所以这种监控方式缺乏一定的刚性,随意性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加之企业集团不重视内部审计监控的完善,使得这种监控制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企业集团日常管理中,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财务监控,没有赋予部门足够的权威性,使得企业集团的监控只是一种事后评价,没起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5、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只注重事后监控

由于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发展状况的原因,许多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只侧重于事后的事件评价而不是事情的评估和预测。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集团在制定企业计划时,只注重收入、成本、利润等几个指标,而没有将各个指标进行细化,造成企业集团的各项预算不够完善和精确,给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带来困难,造成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运转情况企业集团没有合理依据进行有效监控。

二、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监控模式分析

1、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不同于集权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的财务集权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企业集团的分层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的,是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决策权进行等级的划分,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权最终归于母公司。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集团对于内部资源的合理调控和配置,实现集团内部的机构调整和优势互补。而企业集团的集中管理模式是对企业集团财务监控一体化的实现,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实现对财务会计的集中核算,将内所有财务数据集中到母公司,进行汇总和分析。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企业集团内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使得企业能够统一、合理对资金进行管理,发挥资金的集中优势,增强抵御财务风险能力。

2、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监控管理模式可行性

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监控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集团在搜集财务信息和传统信息方面更加及时和准确。通过网络的异地录入操作,使得集团总部可以获取整个企业集团不同部门和子公司的所有财务状况,可以进行统一的财务处理。生成财务报表,实现跨账簿、跨企业和多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其次,企业集团的集中监控已有很多的经验。企业集团的这种集中监控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国外已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吸取国外的成功模式经验,促进企业集团的监控模式发展。最后,信息一体化平台灵活多样可以有效满足企业集团实际需要。依据企业集团所处的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企业集团的信息一体化平台更加灵活。可供企业集团进行选择的信息一体化平台有:(1)实时集中方式,通过企业集团不同部门的权限设置建立实时的网络系统,进行信息集中管理。(2)定期集中管理方式,是只企业集团各成员可以定期保存财务数据,而后在规定日期进行汇总、分析的信息一体化平台。(3)混合集中方式,就是将实时集中方式与定期集中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适合于涉及行业比较多、规模巨大的企业集团。

三、企业集团在财务集中监控模式下完善监控的措施

1、完善企业集团的各项制度建设

首先,企业集团要完善企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法人治理机构的完善有效监控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重大决策的制定,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防止企业集团由一人决策现象的发生。其次,对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的人事管理进行改革。为了发挥财务监控的作用,就要赋予企业集团财务监控部门一定的权威性。保证对子公司进行监控的财务人员的人事权利由母公司进行控制,防止监控人员是子公司的附属品,存在利益关系影响监控的效益,保证财务监控人员的工作、职责能够正常开展。最后,对企业集团的财务会计制度要统一。企业集团要结合各个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统一的财务制度规范,保证企业财务制度的刚性,提高各个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完善财务集中监控的操作方式

企业集团要依据企业的特点采用有效的集中监控方式,形成对子公司有效监控的财务体系。在具体选择操作方式可以有以下四种:(1)授权控制方式,企业集团规定子公司的一定财务权限,包括对资产管理的权限和资金使用的权限,并根据财务权限进行对子公司的业务监控。(2)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企业集团通过与子公司协议制定各项指标,通过预算管理体系量化对子公司的责任和权力。预算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量化的指标规定了各子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对子公司进行监控,保证其各项责任和义务的履行。(3)会计核算方式,这种方式是财务集中管理和统一核算的方式,从会计核算上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监控。(4)审计控制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审计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执行和考核体系达到对子公司监控的目的。

降低财务风险范文第4篇

财务预警是在广泛拥有财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实时分析、监测与预测,准确客观反映医院经营情况、医院财务状况,及时对医院各环节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规避医院财务危机的发生。本文通过对财务预警系统内涵、作用、预警指标的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构建医院财务监督预警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医院财务预警系统对降低医院管理风险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医院管理风险;应用性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一体化市场进程的加快,医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其运行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加上现阶段我国部分医疗决策者管理素质、水平的弱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不能有效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可能使本已发展滞后的医院陷入更为严重的危机。财务危机常表现为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建立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通过对敏感性财务指标风险的监控,能够有效地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1 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

医院财务预警是在广泛拥有财务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分析、监测、预测财务指标,准确客观反映医院经营情况、以及医院财务状况,及时对医院各环节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以规避医院财务危机的发生。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具备信息收集、预知危机、控制危机三大功能。通过收集与医院相关的国家政策、行业动态、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比对分析,从而作出是否预警的判断。一旦发出预警信息,医院决策层就应采用必要的手段,以便及时化解财务危机,防范财务风险。

2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应用性

2.1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财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基础

预警与监测相辅相成,两都互为依存。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测和预警系统,首先应仔细分析系统内环境、目标、结构、功能以及环境、目标、结构、功能与监测和预警系统之间动态关系,加以科学的理论考证与实证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财务比率指标并慎重选择。预警指标的选择原则上应保证指标灵敏性、有效性、超前性、稳定性。灵敏性就是财务比率指标可以准确反应出财务运行的主要方面;有效性和超前性就是选择的财务比率指标既能反应出当前的财务状况而又不受期影响;稳定性是指选择的财务比率指标在不同状态下,其变化幅度、预警标准有相对稳定的可执行性。

2.2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分析责任报告制度

通过对敏感性财务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研究,财务经营监测预警系统将对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作出预警判断。通过对经营运行过程的有效监测,及时判断当前医院经济运行状况,从而作出目前医院财务状况属于何种景气状态、以及即将面临的景气状态,如果发现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危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就会通过对财务比率指标的比对,查找诱发财务风险的根源,建议医院决策层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经营财务状况受到进一步恶化。相对而言,资本、负债资产、投资方向是整个监测预警的重点,目的在于有效优化医院经营结构,使其运营保持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2.3构建财务监测预警指标

医院财务经营活动实际上表现为医院与外部环境间的人员、资金、物质、信息的一种互动交流,而表现于财务报表上主要为医院资金运动。而医院的资金运动的主要反映形式就是医院编制的会计报表,这也成为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监测预警指标就显得成为必要。常见的医院会计报表包括医疗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药品收支明细表、科室成本核算效益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现金流量表、损溢表等等。承担起监测预警系统中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等预警功能。

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在医院主要包括毛利率、利润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反应出医院正常获利水平;偿债能力预警指标常应用的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已获利息倍数、资金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等等,为偿债能力的一些量化评价指标;营运能力预警指标包括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 应收医疗款周转率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医院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存货周转率实际是指货品的周转时间,一般意义上来说,周转时间越短,医院存货管理能力就越高,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由于医院流动资金过少、或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存货水平下降。因此应结合市场变化、医院实际保持合理的存货周转率。

3 结论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运营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资金筹集、使用、分配、清偿等各个方面,财务管理机构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资金的筹措、使用与监管等等都属于医院财务管理的范畴。作为医院财务部门,应承担起执行者与实施者的角色,建立有效合理的财务监督预警系统,也是责无旁贷的工作,而加强财务监督预警信息系统对降低医院管理风险的应用性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构建预防财务风险的屏障,也能够极大降低医院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伍大春.医院经营创新投资与财务风险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2,21(8):39-40

[2]黄少瑜,肖昱华.加强和规范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J].中医药管理,2009,8:729-780.

[3]方鹏骞,张佳慧,董四平.非营利性医院资金运营效率和财务风险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0(3):15-16

[4]赵晋艳,孙培生.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意见[J].会计之友, 2008(23):24-25

[5]韩琼.股份制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财务通讯:综合(中):2011,11:150-151

[6]孙晓阳,周绿林,詹祥.基于ERP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3,13:40-41

降低财务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技术方法;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既是现在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一、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一)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另外,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

(二)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三)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 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

(五)多角化风险控制法。即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利润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商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补充或抵消,以弥补因某一方面的损失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制度

(一)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关系到全局的大事来抓,遵循经济规律,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正本清源,综合治理,走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之路,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约束机制,减少行政干预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创造前提条件。

(二)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健全内控体系

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四) 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地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提高管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六)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