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环境保护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环保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环境保护档案

环保部门应推行“一企一档”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所辖区域内实行“一企一档”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度, 以便于摸清本地区内企业的环境保护动态,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检查、监督、治理,摸清企业环境保护动态,帮助企业建立及开展环境保护档案工作。 同时,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的主体作用,由环境监察大队对企业环境保护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对企业环境保护监管中形成的监察、监测资料和治污设施运行管理方面的资料,准确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状态。

1、加强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 在强化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中,注重加强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的收集工作,尤其要做好审批项目环境保护档案和环境保护业务系统管理档案的收集,做到内容齐全、完整、准确、系统。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的名称、地理位置、邮政编码、企业注册的类型、企业经济发展概况、建成投产日期、企业投资规模、生产面积、原材料种类、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数量、污染物排放情况、危险废物处置情况等。 二是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材料。 即企业内部设立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制定的环境保护制度材料,包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划安排、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过程、环境保护设施(装置)设计施工资料,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制度要求等基本材料以及适用于本企业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及相关政策性文件。 三是企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材料。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及环评批复、排污许可证(减排总量和限定浓度)正本、副本、年检,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情况及自动监控系统;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生产工艺、生产设施,淘汰、技改和关停计划及落实情况;清洁生产情况(进展、验收等), 防范环境风险事故措施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演练组织实施方案、记录;环境风险事故总结材料,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协议或合同,排污费缴纳通知单及缴费收据,用水、用电、用煤等费用的登记材料以及污染源日常巡查记录表等。 四是企业环境保护监测控制材料。 包括企业环境保护评估文件规定的环境监控监测记录,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资料;企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自检报告 (运行台账、维护情况、监测计划及落实情况),地方环境保护监管机关依法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结果,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在线监测资料,分析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日常维护、计量记录以及限期治理或限期整改情况。

2、建立动态的企业环境保护档案数据库体系。 在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环境保护动态档案建设的同时,应将企业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数据库、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库、环境统计数据库、排污申报数据库建设纳入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的整体发展策略之中,并做好环境保护档案信息开发工作,实现基于数据库管理的环境保护档案整理输入、信息提取、加工分析、查询检索和数据输出,认真分析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环境保护数据信息资源的需求,随时提供环境保护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资源汇总形式,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连续的、具有可比性的企业环境保护数据资源。

3、开展编研工作,实现企业环境保护档案信息转化。 环境保护档案就来源讲,涉及到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生态、城乡建设等各个方面,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工作也是环境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积极地做好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的编研工作,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对所存档案资料进行筛选加工,使原本型知识形成二次文献,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对于控制环境恶化、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的资信水平。 加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而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的资信水平不失为其中一个有效举措。 国家环境保护监管机关应与企业联合行动,将违规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记入环境保护监管处罚登记体系作为长期监管的依据,并以此增加企业违法排污的成本。 各地方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可结合公众监督和在线监控等结果进行必要的排名,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环境资信状况,强化社会监督的力度,进而增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二、建设环境保护的动态档案

近年来,随着在线监测监控体系为环境保护档案增加了电子版的动态档案,为环保部门推动进一步的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节能减排指标统计对环保工作的要求不仅表现在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统计,还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校正。要使环境保护档案更好地为节能减排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作为环境保护档案的重要内容。建立污染源动态档案库,将排污申报内容纳入环保档案;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如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二氧化硫(SO2)的台账;完善地表水、空气环境质量档案;建立科学的与污染减排统计有关的其它 指 标 数 据 库 , 如 GDP产 污 强度、GDP值和新增工业源污染物削减量等指标。

2、同步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环境保护动态档案建设,将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数据库、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库、环境统计数据库、排污申报数据库有序纳入环境保护档案,建立连

续动态的数据库体系,为节能减排统计提供连续可比的数据资源。

3、全面做好环保档案接收与收集工作,尤其要做好审批项目环保档案和环保业务系统管理档案的收集,做到内容齐全。审批项目档案包括项目的各个环节内容,如项目申请、受理、立项、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等。项目审批有的工作内容不在一个部门完成,档案接收工作要按照不同部门收集,统一整合存档,以保证项目内容的完整性。要简化归档手续,方便部门移交,且便于项目内容的衔接。

4、坚持科技进步,继续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加强档案管理软件和计算机设备、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要积极创建各种专题信息数据库,加快环保档案数字化建设。同时要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促进电子档案报送接收,要从节约资源、信息共享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效率和环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5、要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工作,实现基于数据库管理的档案整理输入、信息提取、加工分析、查询检索和数据输出。要认真分析节能减排对环境数据信息资源的需求,随时提供节能减排需要的数据信息资源汇总形式,提高环保档案的利用水平。

三、总结

总的来说,环境保护档案记录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 加强对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 有利于环境保护部门查找及整改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急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马跃. 基层单位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要点探讨[J]. 海峡科学,2009,(06):83-84.

[2]柳尧翠,孙高峰,陆兆华.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保护档案管理[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03):13-14.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范文第2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认真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方针,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主要任务是:宣传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进本企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尽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第三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员工、领导都要认真、自觉学习、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倡车间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尽量消灭污染物,并认真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结构

第四条 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设置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机构,企业环保技术人员全面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测任务,改善企业环境状况,减少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协调企业与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第五条 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网,有企业领导和企业环保员组成,定期召开企业环保情况报告会和专题会议,负责贯彻会议决定,共同搞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 企业环境保护机构应配备必须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设置一名厂级领导来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指定若干名专职环保技术员,协助领导工作。环保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章 基本原则

第七条 企业环保工作由分管环保领导主管,搞好企业内的环保工作,并直接向企业负责人负责环保事项。

第八条 环保人员要重视防治“三废”污染,保护环境。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日常生产中去,实行生产环保一齐抓。

第九条 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周边环境和每个职工的身体健康及企业生产发展,企业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任何违反环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据事故程度追究责任。

第十条 防止“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有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车间都必须提出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企业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应及时给予安排解决。

第十一条 对环保设施、设备等要认真管理,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设施完好,运转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并确保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备量。

第十二条 在下达企业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把环保工作作为评定内容之一。

第十三条 凡新建、扩建、改造项目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排挤“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环保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 本企业环保机构职责:

1、在企业分管领导负责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企业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测试等。

2、负责组织制定环保长远规划和年度总结报告。

3、监督检查本厂执行“三废”治理情况,参加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工作,并参加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

4、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帐,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按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5、对员工进行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并对环保岗位进行培训考核。

第五章 奖励和惩罚

第十五条 凡本企业员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成绩明显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十六条 凡本企业员工玩忽职守,任意排放企业“三废”,造成污染环境事件,按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论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赔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范文第3篇

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思想认识要到位。我国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煤矿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矿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客观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持企业可持发展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运用环境保护这一职能,促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努力向经济发展高增长,能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目标迈进。

制度保障要到位。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做好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几年来,垞城矿通过工作实践,切实推进了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化进程。先后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环保工作经济责任制》、《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规定》、《地面文明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地面绿化管理规定》等14项环保管理制度,使全矿环保工作从宣传教育、工广绿化、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的运转、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等,全方位的推行了制度化、标准化管理。逐步建立并形成了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为企业依法保护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核算;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14-02

一、研究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促进我国环境的提升

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变化。产生环境问题的因素很多,市场失灵是最主要的,因为市场失灵的原因,企业相互之间往往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采用各种先进理念和各种经济技术手段,以保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环境为主要目的,核算企业在日常的经济生产过程中破坏环境等各方面的成本,让它们在企业劳务和企业成品中很好的内化,从而控制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污染,减少环境的成本,最终实现保护资源环境,维护生态发展的目标。

(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形象危机等问题,很多形象危机都是因为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特别是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意识提高了,企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已经被大众抵制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核算,可以很好的控制企业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成本核算当中,增强企业生产科学合理意识。通过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企业可以的控制成品的生产成本,减少污物排放,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竞争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企业才可以到达长期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为政府制定有关的环境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提高和完善我国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可以很好的对企业在日常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所额外增加的代价进行定量分析,较为直观的反映出稀有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社会环境污染的情况,更好的对我国企业部门进行环境经济效益的评估,分析各类企业影响区域环境污染情况,总结实践,根据实际情况,为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的制定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

二、我国在开展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我国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经过了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受限于企业环境成本回家核算模式落后、企业环境成本分配方式陈旧、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才稀缺以及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等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对我国开展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产生了很多的阻碍。

(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模式传统落后

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方式的进步,以往传统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那种传统而且常规的记录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日常业务以及各种相关事项的做法,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已经无知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了。在以往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很多企业还没有把因为自身进行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成本纳入到会计的核算范围当中,很多企业也没有考虑社会环境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预计企业生产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不科学合理性。

(二)企业环境成本分配方式陈旧混乱

以往的企业环境成本分配方式,没有考虑到现在的生产方式的问题,还是按照产量、人工数等方式来实施分配,引起了很多污染小的企业承担了很大的环境污染成本,而很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反而承担了比较小的环境污染成本,这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合理发展。还有在现在的很多企业中,他们很少采用作业成本法来分配企业的环境成本,这很不适应现在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成本动因的配置方面也不科学合理,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

(三)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才稀缺

由于我们的教育现状以及企业管理的一些问题,我国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人才还相当稀缺。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它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包括会计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等等,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很好的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科学合理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从现阶段来说,我们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员综合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很多技术没有学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

三、完善我国环境成本核算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模式落后、企业环境成本分配方式陈旧混乱、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才稀缺等问题,为了更完善我国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与体系,本文认为可以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和完善。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全面提升与优化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准则以及制度

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很多行为都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约束,会计工作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在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当中,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加于规范和约束的并没有有效的建立,像《会计法》只是一般的指导性准则。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要使我国的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还没有的就要及时建立,以保障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在国家层面,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尽早通过法律程序,对稀有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对浪费自然资源的企业加以处罚,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更好的保护环境,优化资源配置。

(二)提高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不断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技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没有哪一门学科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或多或少都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也不例外,它也包含了工程学、会计学、环境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一般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通常会用到与环境相关的一些知识,比如排放量、能源节约等的核算方法,这些知识一般的企业会计人员他们并是了解,很难很好的完成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多的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使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借鉴与改进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成果,建立与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理论体系

我国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领域起步比较晚,在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方面都不够完善,国际上的一些国家早在我国之前已经开始注重这方面的研究了,无论是在知识理论体系上,还是在方法论框架上,都比我们国家的要成熟和完善很多。我国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在核算对象、计量方式、成本归集、分配方式等上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该很好的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先进的研究成果,适当的采用他们成功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四)转变以往的核算观念,全面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员素质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主体是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员,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经济技术直接关系到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成败,要做好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就必须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去做,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以往的核算观念,增加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全新的环境管理理念。其次就是加大对他们技术技能的培训,通过针对性知识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及时把握新知识,适应的运用到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当中去,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效率。

结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是一个国家层面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健康发展问题,各个战线上的企业公司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自觉提高对社会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自身做起,通过改进技术来降低企业环境成本,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国家层面上,应该积极和外国企业加强合作,借鉴与改进他们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结合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素敏(1975- ),女,海南人,本科学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马慧颖,蔡博.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及其对策明[J].财务与审计,2008,01:76-77.

[2]李淑萍,吕红.环境成本计量方法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32:298.

[3]黎志刚.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基本问题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企业环境保护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企业环境会计,亦称企业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会计的发展在“雾都”现象持续催化下急剧升温,也日渐走上历史舞台。很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已经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谁受益、谁承担”的经济原则,也已将环境要素融入到会计中,绿色会计应运而生。1992年葛家澍和李若山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环境会计理论》,首次将环境会计引入中国,但并未引起彻底的变革。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一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企业环境会计内容几乎空白;二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和模仿阶段,没有付诸实践,缺乏理论创新;三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尚未自成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和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已经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了“绿色”GDP的核算,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纠结挣扎。环境会计的对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尚不成熟,亟待及时规范统一,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环保理念滞后,环境会计发展受阻。我国企业尚未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低碳环保理论严重滞后,没有认识到环境会计对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仍然一味追逐利润,并未放眼于未来,尚未真正认识到环境会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另外,根据莫筠(2010)《环境报告使用者信息调查表》资料统计,我国企业环境报告主要使用者为政府机关,基本忽略了其他相关环境信息使用者需求,环境信息整体为宏观环境保护服务,微观环境成本很难体现,政府机关对对环境责任漠视的同时,企业对环境会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重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发展。(表1)

(二)环境会计研究不足,理论实践脱节严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与国外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在核算对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方面均有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已应用于实践,在检验中得到了不断修正。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基础理论方面涉及较少,重点集中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而且基本属于纯理论研究,与中国企业实际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同时,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研究缺乏统一性,仅针对本企业或本领域进行“拿来主义”,缺少研究创新,没有考虑中国企业实际,并且力量较为分散,没有明确的研究主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会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三)环境会计准则空白,核算体系尚未形成。国外环境会计起步较早,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构建成形,并且有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目标、假设、原则、计量、报告和披露等进行了初步统一规范。然而,我国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中,只有生物资产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两个准则与环境会计略有相关,对企业环境会计的规定几乎空白;在会计准则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愿披露过多环境会计信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且污染环境的企业,为逃避惩罚和博取名声,则会尽可能隐匿环境成本,直接影响相关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加上中国对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缺失,以及准则的空白,根本难以建构较为系统的中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四)环境会计法规欠缺,监管力度仍有短板。我国现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10多部环保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30多部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但这些法律法规涉及的基本是环境保护方面,对环境会计方面几乎不涉及,即使稍有涉及也是蜻蜓点水,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同时,我国不但缺乏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会计制度,更缺乏环境会计的审计法规和审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和披露等方面的监管仍是短板,力度明显不够,一味地注重环境保护,但忽略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环境会计信息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短期效益的影响,以及宏观层面对国家长远发展的制约。

(五)环境会计披露不足,潜在风险依然较大。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已有20多载,但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与欧美、日韩国家差距依旧。由于我国对环境会计的重视不够,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自觉性,包括上市公司也是强制下做有限披露,且披露内容五花八门,标准不一,随行性较大,缺乏同业可比性;企业一般倾向于披露利好环境会计信息,且披露连续性较差,同时也缺少必要的社会公众监督,更缺少“第三方”的民间审计,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难以估量,潜在风险较大。

(六)环境会计人才匮乏,专业素质欠佳。一是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仍停留在环境保护层次;二是我国尚未形成环境会计的核算体系,环境会计从业人员只是略懂环境知识,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处理仅是以财务会计报告附注的形式进行简单披露,仍停留在传统会计核算层面;三是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会计专业,所谓的环境会计从业人员均是名不副实,专业素质自然欠佳。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发展策略

(一)提高低碳环保认识,重视落实环境会计。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首要影响因素就是环保意识。在举国提倡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塑造良好无形商誉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切实将环境要素纳入到会计核算中,肩负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改变传统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转为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目标(含环境责任目标),进而为打造百年公司奠定基础;同时,我国政府也要积极转变环保观念,既关注宏观环境保护,也要重视落实推广环境会计,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将环境会计发展提上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层级,广为宣传,强化落实,形成无意识“条件反射”,我国环境会计发展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图1)

(二)加强理论研究深度,注重理论实务衔接。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足,缺乏深度,亟待由政府牵头和引导,由会计、经济、环境、统计、法律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组成研究小组,统一研究力量,准确界定环境会计的涵义与环境会计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借鉴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环境会计实际,合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理论框架体系;同时,注重环境会计实践应用研究,明确研究主线,因地制宜地进行实践研究创新,在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等方面进行独到的变革,尤其是计量方法方面,注重货币计量标准的同时,融入实物计量标准,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无缝衔接,并在实践中不断整改修订,推陈出新,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尽早赶超国外水平,为未来发展积累环境资本。

(三)构建环境会计准则,切实完善核算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内容几乎没有涉猎,环境会计的发展缺少具体必要的应用指南,尚未构建成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国际碳排放标准在不断提高,各国对低碳发展模式也已经达成共识,足见环境与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唇亡齿寒的紧密关系,及时制定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准则,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已是势在必行。首先,要对环境会计核算要素、核算方法、账务处理和报告形式等在基本准则中做出统一规定;其次,在具体准则中,对相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内容做出具体的核算规定和操作流程;再者,在应用指南中对环境会计的特殊事项和复杂问题等进行详解,如自然资源的采用货币计量还是实物计量的问题等,为环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灵活运用提供相应的处理依据;最后,以《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为参考,通过财政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文――《企业环境会计准则》,提高权威性和可执行力,进而构建完善系统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四)强化环境会计法规,提高多方监管力度。环境会计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后盾,同时强化落实,提高多方监管力度,方能得到快速而高效的发展。首先,加快制定出台环境会计相关专门法律法规,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进行自我创新,为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统一的系统的法律准绳,并保证具有较高可操作性;其次,以《企业环境会计准则》为基础,构建环境会计相关审计法规和审计制度,强化环境会计审计,提升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再者,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多方联合监管,以财政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深抓落实,加大监管力度,同时结合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必将会使我国环境会计的法规和监管现状有明显改观。

(五)延展披露广度深度,提升抵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延展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防止有限披露,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披露内容和披露标准,提升披露可比性;其次,要优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外部环境,加强法律规范、政府监管、环境审计和社会监督,提升环境会计信息可信度,实施“绿色税收”的奖惩制度,形成披露惯性;再者,要进行宏观披露与微观披露相结合,满足不同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最后,要实施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相结合制度,既以企业财务报告形式予以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又以独立环境报告形式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要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强调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提高企业信誉度,提升企业抵抗环境责任风险及未来经营风险的能力。

(六)深化环境人才培养,提高环境专业素质。首先,要深化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可以以企业财务人员为基础,转变传统会计观念,加强环境会计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综合会计能力和会计专业素质,为环境会计的发展当好“先锋队”;其次,可以在高等院校开设环境会计专业,通过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环境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框架结构,为未来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提供“生力军”;再者,在会计相关资格考试(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中,融入环境相关知识,提升其环境会计专业素质,为以后开展较为高质量的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会计审计“添砖加瓦”。

四、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必然需要低碳模式的企业环境会计。面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对比国外环境会计的发展轨迹,我们的路途依然遥远。眼下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会计研究,注重实践效用,制定准则法规,构建核算体系,严格信息披露,鼓励公众参与,提高监管力度,深化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地推动低碳环境会计发展,为企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会计”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倩.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