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电信 无线物联网 无线网络 传感器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1 前言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络汇聚信息层的一项核心技术,也是物联网各个层面技术的集合,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是物联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3G无线通信和国际互联网等多种多媒体通信组合构成的新型网络架构,已经成为当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传感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电信是我国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之一,具备广阔的3G无线通信网络覆盖优势,该企业把传统电信的3G无线通信和新型的传感器网络进行有效的结合,有效推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物联网各个层面技术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当前中国电信技术发展的特点

2.1 覆盖的范围较广

(1)就目前的中国电信无线传感网络而言,该网络运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有效的避免了再铺设更多、更复杂的网络线路,并且能够以分布式的方式对网络系统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大幅度提升了网络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满足了无线传感网络对单个节点传感器的高精度要求。(2)在分布式传感网络中,由于传感器数量相对较多,而且布设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能够为中国电信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传感接入技术。(3)无线网络中具备大量的冗余节点能够有提升系统的容错性,并不断扩大网络监测的区域,让网络覆盖的范围更加广阔。

2.2 自组网络具备超强的灵活性

中国3G无线传输节点技术具备较强的自组织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协议和拓扑控制机制构建出可以对网络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无线网络系统,并且这种传感器网络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网络系统拓扑结构可以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环境发生的变化而自动进行调节,具备较强的灵活性。

2.3 可用性较好

在传统的网络项目铺设中,对于部分人类无法到的达区域或者的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通常都会因为需要的传感器数量太多和环境因素限制,致使网络维护和铺设工作具备超高的难度,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因其不易受到环境和传感器数量的限制,不仅可以降低中国电信企业在这部分区域建设的复杂性,降低网络铺设的难度,还能减少网络项目的维护成本[1]。

3 中国电信无线物联网络技术的应用实例

电信无线物联网络技术在电梯管理中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应急调度系统功能

(1)在电梯管理系统中,系统运用3G、音频视频及物联网等多项技术让管控中心可以对电梯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监控和采集,并在电梯运行出现问题时针对该问题进行应急处理。(2)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到的各种电梯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并依据数据评估和分析的结设计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让电梯管理系统实现了有效、长期的远程信息管理功能。(3)电梯出现紧急事故时,应急处置中心可以依据管理系统中的电子地图,第一时间找到发生问题的电梯位置,并进行定位和跟踪,通过系统对电梯的应急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控,确保电梯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3.2 实时监控系统功能

在电梯管理中,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达到对电梯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提高电梯管理的效率,确保电梯故障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并为故障处理方案提供有效的安全评估数据。在电梯管理系采集的电梯信息数据中主要包括:(1)电梯的基本信息,如出厂信息、检验信息及相关的技术参数等;(2)电梯的实时信息,如电梯的实际运行状态、楼层以及方向等;(3)电梯的故障信息,如电梯发生故障时的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并且在电梯故障处理结束之后,电梯管理系统会自动在平台中生成相关的报警记录,对电梯的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的时间以及故障检修完成后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详细的记录。

3.3 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电梯管理系统中的监控平台可以将电梯出现故障时轿厢内部的视频图像传输到应急处理中心,并将厢内的体情况在电视墙上直观的显示出来,便于调度值班人员与救援人员充分了解电梯内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合理的调度措施与救援方案。

3.4 决策分析系统功能

应急调度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对电梯设备的故障情况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记录、传输以及存储,是应急调度救援制定救援方案的重要数据支撑,也是系统进行评估决策分析的数据基础,直接关系着电梯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决策分析系统对每次应急处理记录与实时监控的图像进行保存,平台值班人员与救援人员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时,就可以依据以往的应急处理案例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电梯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分析系统依据系统中保存的电梯信息,对各个电梯的运行情况、品牌电梯的运行质量、救援人员的救援效率以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保养质量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并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在系统界面,便于中心人和领导查询与决策[2]。

4 结语

总之,无线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网络的思维和概念,创造出了更多的新型产业链条与商业模式,当前中国电信已经在新的市场机遇中加快了转型的脚步,逐步将3G无线信息通信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应用产品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为现代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各个领域的生产、运行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海顿新科致力于高危行业物联网应用,推出“现场作业许可管理系统”等产品,实现高危环境下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即时控制管理 。

海顿新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顿新科)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以构建更加健康、安全、环保的企业生产环境为己任,面向石油、化工、煤炭、电力、交通等企业,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综合管理以及健康、安全、环境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是中国HSE(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信息化产业的领军企业。海顿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占有中国EAM管理软件10.26%的市场份额,并成为SAP国内EAM领域唯一的解决方案伙伴。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并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高危行业HSE管理体系信息化的企业,海顿新科已承揽了多家国内顶级企业的物联网项目,同时在高危行业物联网领域取得了技术领先优势。

海顿新科坚持品牌建设,服务的上百家用户涵盖了石油、化工、煤炭、电力、交通、工程等资产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大中型企业,积累了高危行业的大量客户和行业知识资源,为物联网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海顿新科拥有物联网开发所需的强大研发团队。在质量体系建设方面,海顿新科获得了CMM(能力成熟度模型)3级资质。

海顿新科创新地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的生产安全管理技术相结合,应用到石油、化工、煤炭、电力、交通等行业中,并通过物联网系统的感知、互联互通及智能化,把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正常运行、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不合规流程”等实时管控层面。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通过此次长期合作,恩智浦将为宝矿集团提供全球最新的安全互联物联网技术支撑。新建的商业社区将于2017年完工,作为上海地标性城市综合体,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借助此次合作,双方也将在各自领域获得快速发展的新机会。

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Guido Dierick此次受荷兰政府邀请,全程参与马克・吕特首相访华。他表示:“作为欧洲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恩智浦在全球‘智慧生活,安全连结’解决方案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结合恩智浦最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与优秀的中国伙伴合作,协力建造大型智能商业社区。”

针对此次三方合作,恩智浦半导体中国区CEO兼全球市场销售资深副总裁郑力表示:“恩智浦耕耘中国市场已近三十年,获得了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此次与中国商业地产的战略合作是一次新的突破。通过部署安全互联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我们基本实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进程,这将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的标杆案例之一,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次战略合作将在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建成方圆一公里的智慧商业社区。通过NFC通讯、智能家居、社区照明、能源控制、安全监控等最新技术,应用于社区内的每幢办公楼、酒店、公寓、商场、高档住宅等物业平台。将解决方案融入各类场景之后,合作三方共同实现“智慧生活、安全连结”物联网体验。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支撑,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庭中的应用体现。当前网络和智能技术高速发展融合的背景下,智能家居作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无论是IT终端制造厂商、互联网运营商、服务商和传统家电制造商均把它视为新的增长爆发点。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来说明物联网的运用对智能家居系统技术进步、功能扩展、服务、达到满足人们对安全、舒适、方便和绿色环保的需求的作用。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应用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英文描述为“The Internet 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2]。物联网的基础核心仍旧是互联网,它在传统互联网人与物互通的基础上,实现物与物互通,是互联网发展的应用和业务层面的拓展。其主要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全面感知是指利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和采集物体信息;可靠传递是指通过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信息准确传递;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及智能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 年被提出,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出的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2005 年11 月17 日国际电信联盟《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重新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3],并对其进行了扩展,不仅局限于RFID技术。2009年1月28日,IBM 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美国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一个重点。此外,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一个核心产业[4]。2009年8月,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自此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5]。

物联网是在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及通信技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出现的,它是一种体现物与物之间新型关系,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二维码、无线数据通信等智能感知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具有智能化识别、控制与管理功能的网络系统,其中可能涉及多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装置、二维码扫描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各种传感器等。

物联网从产生之初到现在,已经被应用到众多领域,如智能交通、智能消防、工业检测、老人护理、食品溯源和情报搜集等。毫无疑问,物联网也将对智能家居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电必将为人们提供未来生活方式的全新解决方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家用电器中,可以使家电具有智能感知及信息网络功能,能使家庭中的家电设备之间信息交互、家电设备与产品和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信息交互,方便人们的日常家居生活,使生活方式更加合理,生活模式更舒适、健康、环保。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综合来看,物联网是一种实现物-物相连的智能网络,它主要依赖于智能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遥感技术、智能数据处理技术[5]等,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联网从产生之初到现在已经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如物流、交通、产品安全监测、路灯管理、智能电力[6]、医疗[7]等。智能家电与智能家庭的发展,用户新增的需求,使广大厂商和研究人员发现,智能家居也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8]IT终端制造厂商、互联网运营商、服务商和传统家电制造商正在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推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物联网技术使得家电在智能化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商品与设备的关联及设备之间的关联,展现出了一种更加智能化的便捷、健康、环保的家居场景。

二、智能家居系统概述

目前,智能家居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者概念,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智能家居(英文: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能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012年4月5日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智能化委员会《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分类指导手册》把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共分为二十个分类包含了:控制主机(集中控制器)、智能照明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家庭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系统、对讲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电锁门禁、智能遮阳(电动窗帘)、暖通空调系统、太阳能与节能设备、自动抄表、智能家居软件、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厨卫电视系统、运动与健康监测、花草自动浇灌、宠物照看与动物管制。

由此可知,智能家居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融合了网络信息技术(有线、无线)、智能家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将家庭平台上与信息相关的信息设备、智能家电和家庭安保装置,通过综合布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这些功能都是通过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家庭网络控制来实现的,通过家庭总线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并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通连。智能家居系统通过网络化的综合管理家中设备,来创造一个优质、高效、舒适、安全、便利、节能、健康、环保的居住生活环境空间。[9]

笔者认为智能家居强调的是整体的环境,包括健康环境、人机互动的环境、安全的环境、经济的环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整体环境的创造。

健康的环境包含舒适的温度、优质的空气、适宜的水温等;人机互动的环境主要指智能化的体验、便捷的人机互动的界面和高集成度的人工智能应用;安全的环境包括家庭安防监控和网络环境自身的安全;经济的环境主要体现在系统本身的经济合理(如系统价格)及家庭应用的经济合理(如节水、节电、扩展方便)。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感知层面、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物联网常见的感知技术包括RFID 技术、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摄像头、gps 等;进行网络传输的技术主要包括3G、Wi-Fi、蓝牙、接入网等;计算技术主要是指进行海量数据处理的技术包括数据挖掘和数据推送。网络层面包含电信运营(移动、有线、卫星通信网络等)、物联网运营(信息中心、管理中心等)、平台、软件、系统设备、系统集成及终端设备。应用层面包含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家居、远程医疗、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工业监控、绿色农业、资源管理等。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包含了家居环境控制、家庭安防、智能家电等多个领域,一个完全的智能家居系统按照前文所述包含了20个子系统。在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用户可以将家用电器之间组成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然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家庭中的设备、产品进行监控;在家电或者产品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网络自动进行短信、电话等智能报警;家用电器能够智能地记录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利用数据挖掘、情境感知等技术为用户进行合理的信息推送,实现人与家电、环境、产品的自然交互。

物联网技术贯穿智能家居从终端设备的研发、系统集成及运行到用户使用的全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的核心技术是通讯或控制协议,涉及硬件接口和软件协议两部分,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无线与有线技术。

有线技术包含了RS485、IEEE802.3(Ethernet)、EIB/KNX、LonWorks、X- 10、PLC-BUS、CresNet,AXLink 等。其中X-10,PLC-BUS 是专门针对智能家居行业制定的通讯技术。X-10电力线载波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产生,在我国2000年前后引入并开始推广,该技术可以在电力线上通讯,免于智能家居系统部署的时候另外布线。该技术对电网运行环境依赖性较高,由于设备成本、技术稳定性及信息安全等问题市场局面一直难于打开。PLC-BUS 提高了一定的通讯稳定性,但是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的质量,对电网环境的依赖性仍旧很强,使用成本和信息安全的问题无法根本性解决。尽管电力线载波技术已经有40多年的技术积淀,但是由于成本和技术瓶颈,智能家居产品在有线技术开发方面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暂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许这也是今天多种有线技术并存的原因。

无线技术包含了RFID 智能识别技术、蓝牙(Bluetooth)、WiFi、Zigbee、ZWave、Enocean等。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计技术,它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数据读写并识别特定目标,具有无接触、识别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识别多个物体等优点。RFID 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发展至今被认为是自动识别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识别效果最好、最重要的一项技术。[8] WiFi作为低成本、最易与互联网连接的智能家居技术解决方案被广为应用。ZigBee ZigBee 技术的特点包括:低功耗、成本低、低速率、时延短、高容量、工作可靠、高安全等。ZigBee的设计可用于支持特定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部署。应用规范和ZigBee 的堆栈相连,让制造商更快、更容易地推出特别针对某些应用的无线产品。可用的应用规范包括家庭自动化、智能能源、通信、医疗、远程控制(RF4CE,或称消费电子射频)、建筑自动化和零售服务。Z-Wave主要针对家庭和小型商用建筑的监控和控制,广泛适用于照明控制、安全和气候控制。其它应用包括烟雾探测器、门锁、安全传感器、家电和远程控制。[10]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来说稳定性、可拓展性(灵活性)、安全性及经济性都是重要衡量指标。目前为止,无论是有线技术还是无线技术都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技术标准。有线技术基于专用通讯线缆,某种程度上来说其稳定性较好,但是可拓展性较差(系统扩展、改良需要重新布线)、成本高也是其难以跨越的门槛。与之相比无线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可拓展性(灵活性)及经济性方面都具有优势。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两者各有千秋,都在不断发展完善。

四、国内智能家居的现状和问题

智能家居在中国经历了近6 年的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缓慢,主要是因为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发技术短期内也不成熟。[9]目前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主要的成果还是反映在智能化的摄像头、电视、电冰箱、传感器、手机、空调、医疗设备、穿戴设备等一系列终端产品,及一些分散的智能家庭控制子系统的研究上,比如,三表抄送系统、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窗帘控制系统等。以“智能家居”系统作为产品目前仍没有在市场上大规模出现,基本停留在概念阶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不断融入智能家居,其内容发展越来越丰富,想象空间越来越大。但由于早期开发技术的不成熟,智能家居发展至今仍没有普及,在技术、需求、经济适用性等方面仍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1.技术层面

如上文所述,由于稳定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拓展性等原因,当前无论有线技术还是无线技术都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技术标准,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由于没有开放的协议、统一的接口和数据库,使得技术协调和系统整合比较困难。各设备之间、子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使得各个子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且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较差,难以实现真正智能化,也给系统集成商、服务运营商和客户使用带来困扰。

笔者认为,当前网络和智能技术高速发展融合背景下,智能家居作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互联网相关企业无论IT终端制造厂商、互联网运营商,还是服务商和传统家电制造商均把它视为新的增长爆发点。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驱动下,各种技术创新、改良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相关标准的建立、接口的统一,需要一个适应淘汰的过程。它无法由哪个组织或部门单独完成,需要在市场竞合过程中由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相关协会等组织在用户的认可下共同努力实现。

2.需求和经济适用层面

目前,智能家居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和经济适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较为单一(受技术等原因限制)且价格高昂。笔者认为任何产品成功最核心的原因,是建立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对于智能家居而言,客户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时效性、经济合理性等特点。如前文所述,智能家居强调的是整体的环境,包括健康环境、人机互动的环境、安全的环境、经济的环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整体环境的创造。要满足上述需求,智能家居产品在技术满足的前提下,要能够做到解决方案多样化、系统扩展便利化、用户体验简单化、产品成本最低化。解决方案多样化与系统扩展便利化是指,系统方案灵活多样,既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也可以分部、分步提供。从客户角度来说,最好能够与不同品牌的系统解决方案兼容。客户经过初步体验后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在增加新系统或改良现有系统时不会给客户造成过多不便。用户体验简单化是指产品的控制界面或人机交互界面应想用户所想,尽可能的“傻瓜”与智能,尽最大可能的从用户角度出发。产品成本最低化是指在保证质量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生产、开发成本,在合理的利润空间下投放市场。否则完美但溢价过高的产品是很难得到用户认同的。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的简要分析认为,智能家居强调的是整体的环境,包括健康环境、人机互动的环境、安全的环境、经济的环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整体环境的创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需要从技术层面、满足用户需求和经济适用改善提高着手。技术层面的提高目前主要需要完成标准的建立和接口的统一,在市场竞合的过程中由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相关协会等组织在用户的认可下共同努力实现。需求和经济适用层面,需要企业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提高。使物联网的运用在智能家居系统技术进步、功能扩展、服务方面,最终达到满足人们对安全、舒适、方便和绿色环保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ATZORI L, IERA A, MORABITO 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J]. Computer Net?works,Elsevier B.V., 2010, 54(15): 2787-2805.

[2] MIORANDI D, SICARI S, DE PELLEGRINIF,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Vision, applicationsand research challenges[J]. Ad Hoc Networks,Elsevier B.V., 2012, 10(7): 1497-1516.

[3]陈海明, 崔莉, 谢开斌. 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 计算机学报, 2013,36(1): 168-198.

[4] 钱志鸿, 王义君.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 2012, 16(5): 1023-1029.

[5] 韩卫国, 雷英敏.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 2011, 6: 98-99.

[6] XIAO-DAN Z, SHU-JIE Y U E, WEI-MINW. The review of RFlD applications in globalpostal[C]//2006, 13(4).

[7] LIN J, SEDIGH S, MILLER A. A GeneralFramework for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De?pendability in Cyber-Physical Systems: A Pro?posal for Doctoral Research[C]//2009 33rd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Ieee, 2009: 668-671.

[8]祁文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管理模型设计与验证.

[9]郭之成.浅谈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都已经充斥每个人的生活。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计算、数据汇聚为“云管端”这一新信息架构,而移动互联网作为管道中的关键一环,愈发显出其重要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已经从2G语音通信时代进入到4G畅享高速网络时代。目前,pre-5G的商用和5G的研究已经开始,其中,4G LTE技术带来的变革尤其具有革命性意义,OFDM调制技术的引入、高效的传输编码技术、更加简化的网络架构,产生了带宽、灵活度、传输效率等性能的巨大提升,造就了人们对无线通信的更多依赖。而5G技术一方面沿着4G LTE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地通过引入新的调制、天线、组网技术来提升频谱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内的数据吞吐量;另一方面更把目标投入了高频段新的广阔频谱和应用场景汇总,基本上是要囊括一切无线接入应用场景,这必将催生一大批新的移动应用和生产生活模式。 

采用LTE技术的无线覆盖方案是未来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传统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相比传统有线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具有无需布线安装便捷,用户接入方便并使用灵活,经济节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传输速率高等优点。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多方面优点,使其在无论是覆盖小至几个用户的局域网,还是大至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上都有应用。在医院、商店和学校等公共场合,都有无线局域网的身影。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客户端经常不能连上网络,经常掉线;可能无法获得IP地址;可能在多用户使用同个AP产生速度极慢的现象;若一个AP出现故障,将会大面积的使信号处于盲区等诸多问题。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上本身是作为以太网络的无线接入扩展,因此在空口上对于多用户缺少统一的调度协调,对于多个AP之间也不存在统一的调度协调,再加之过分追求速度和低成本而牺牲了很多移动速度、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保证,因此在应用到具有大带宽、多用户、移动特性的公共场所时,难免弊端频现。 

目前,大部分企业专用网络领域均采用无线局域网覆盖方式,而企业专用网络不同于社会公共无线热点,它对于带宽、可靠性、多用户、移动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需求。只是长期受限于频谱、网络规模、设备成本等各方面因素,企业专用网络大多只能采用无线局域网的解决方案。不过,随着万物互联急速发展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和相关硬件平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有大量新的频谱资源进行释放。采用LTE技术来改进现有的以无线局域网标准为主的企业专用网络必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针对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LTE技术的无线覆盖方案,提供具有传输距离、移动性、并发用户数和可靠性优势的无线接入设备将会获得市场的青睐。不过,对于广大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机会,更是一次挑战,如果没有无线通信领域的长期积累,也将无法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中兴无线通讯芯片:高移动性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纵观国内的芯片企业,中兴微电子可能会是这个市场中的一匹黑马。中兴微电子于2003年注册成立,前身是中兴通讯于1996年成立的IC设计部,已拥有19年的IC研发历史。根据官方消息,中兴微电子现有研发人员约2000人,在深圳、西安、南京、上海、美国均设有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共申请IC专利超过2000件。公司每年将营收的30%用于研发投入,2015年销售规模已跻身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前三。 

中兴微电子多年来为中兴通讯供应通信芯片,在无线通讯芯片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从而使得其可以将标准商用网络的服务经验拿来为广大企业客户所用,为他们提供长距离、大带宽、高移动性的定制化的芯片解决方案,将无线最前沿技术应用于专用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AI文章写作

高效、专业、量身定制满意为止!

开始体验

相关期刊更多

智能物联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明胶科学与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