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龄化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2003年开始,新建和改建县福利院1家,乡镇敬老院8家,民办托老所4家,全县养老机构共有床位630张。通过几年努力,全县已有151名农村“五保”和30名城镇“三无”对象实现了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了99.3%和100%。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开始,在高亭镇育才、蓬莱等社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生活困难的高龄、残疾、孤寡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了低偿服务,在秀山乡开展了“空巢”老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立了“空巢”老人服务中心,为全乡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代购物品等服务项目,2009年我县被省老龄委评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然而,就全社会老年人需求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供求不平衡
目前公有和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仅为老龄人口的1.69%,与国际通行的5%—7%和需求比例6%—8%及市政府要求的3%差距较大。目前全县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464名,入住率最高100%,最低38%,平均为73.6%。
2、民办托老所发育不全
我县现有民办托老所4家,床位195张,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条件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弱,管理落后的现象。
3、就医难
由于乡镇和行政村撤并,社区范围大,偏远社区医疗服务所条件相对差、设备落后、医务人员业务弱,看病难问题突出,个别住人小岛无医疗服务所。
4、社区服务工作难以到位
老年人分散居住,各自为家,原一行政村或一个岙口居住几户、十几个人家,老年人之间缺乏交流,缺乏相互照顾,尤其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困难更大,而社区服务工作又难以到位。由于观念、场所、资金等问题,区域集中自养工作难开展。
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实际、体现特色的集中收养及“居家养老”等形式的社会化养老路子成为必需。
二、原因分析
1、落后的养老观念和弱化的家庭赡养功能。一是县里在不同时期出台了多个养老保障政策,老年人青壮年时有钱不接受,老年时无钱接受,导致无钱自养;偏远小岛多为以捕鱼为生,近几年渔况不好,成本增加,收入减少,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亏本,子女无钱赡养父母,家庭赡养功能在弱化。二是生活自给自足和故土难离。小岛生活有地可种,有鱼可捕,有螺可拾,生活能自给,养老离不开这些赖以生存的条件;几十年生活在一个地方,习惯于现状生活。不愿离开故土。东剑集中供养点床位50张,入住29人,入住率58%。
2、过高的准入门槛和政策的滞后。养老服务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周期长,回报率低,而目前准入门槛过高,优惠扶持政策较少,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慢,目前我县4家托老所均未达到工商营业注册和民政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
3、心有余而力不足和服务到不了位。我县东剑、渔山、鼠浪等岛原为一个乡镇,现撤并为一岛一社区,如东剑社区,现居住不到一千人,分布在长达近20公里几十个岙口区域,交通不便,社区服务难到位;社区医疗服务所原为乡镇医院,现原医疗器械不能使用,以打针、配药为主,鼠浪岛搬迁前只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由于体制和政策原因,难以维持,小衢岛没有医生。现小岛上居住的多为老年人,有病难治,社区和卫生部门难能为力。
三、几点建议
1、健全机制,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组织在政府,工作在乡镇,落实在村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明确职责,上下联动,逐年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国有养老机构为示范,以兴办民办养老机构为导向,以农村区域性集中养老点为延伸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
2、统筹安排,明确养老服务收养任务。要制定和完善“县老年人设施设置规划”和“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意见”。乡镇敬老院在改建、扩建的基础上确保“五保”和“三无”老人的集中供养,有条件的收养其他低保、贫困、残疾老年人;县社会福利院和长涂、高亭、衢山等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民办养老院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等途径,实行市场化运作,集中收养有自费能力的城乡老人;通过对乡镇、行政村撤并后遗留的学校、办公用房、医院等房屋改造,设置若干集中居住点,收养“大岛建、小岛迁”工作中遗留的老年人和拆迁工作中政策不能享受、自身无能力安置的原租住、借住老年人及其他居住偏僻、生活不方便的空巢老人。盘活养老机构资源,改变不平衡状况,提高入住率;对城镇社区居家养老对象,推出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咨询服务、医疗保健、修理清洗、精神慰藉等项目,采取上门照料和日托服务形式,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
3、要加快小岛迁大岛建步伐,出台优惠政策,结合项目开发,实施整体搬迁,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小岛老龄化问题;要加快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宣传,积极引导参保;要强化子女赡养老人意识;在偏远小岛,村落建立医疗档案,加强医疗巡回并形成制度。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当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时,就意味着该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当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中国占了30%;2011年发展中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平均是5.2%,中国高出该数值3.9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处于明显的超高状态。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每年增长800万,到2015年将突破2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
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包括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两种趋势,底部老龄化是指在低生育率人口增长环境中,人口金字塔的底部相对缩减,儿童人口占比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占比相应提升;而顶部老龄化是指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使人口金字塔的顶部相对加重,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加。据国家计生委的报告,自从1991年以来,我国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8左右的水平,低于2.1的国际生育率水平。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我国人均寿命为73岁,相对于20年前提高了5岁;同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少年人口占比正在加速减少。低生育率和寿命延长两个方面演绎的结果是,中国老龄化的步伐一路提速。
问题的关键在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的方向性特征完全不同,中国老龄化社会表现出了“未富先老”的基本生态。观察发现,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均在5000到1万美元;而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只有806美元。即使是今天,人均GDP也只有5000多美元。这就意味着,我国居民自身承担老龄化的风险能力十分脆弱,在老龄化人口数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所承担的养老金负担将格外沉重。由德意志银行和中银国际等牵头完成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另据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
“人口就是命运。”用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孔德的名言来描述中国经济再恰当不过。应当承认,正是过去30年中每年高达1000万的劳动力供给量所产生的“人口红利”,使中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然而,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预测,到2015年,中国会出现劳动人口供需的“刘易斯拐点”,每年会减少劳动力近800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人口红利”10年后将进入“关窗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背景 中国城镇 养老金支付能力 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的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虽然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伴随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也不容忽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日益加剧,在降低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加大了政府的养老保险资金支付压力,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严重的政府财务亏损现象。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提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可以在有效确保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基本利益的同时,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
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我国老龄人口数目十分巨大,并且随着实践的推移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正逐步的呈现出“快速老龄化”趋势。根据我国人口调查局的第五次人口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的数目在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其增长速度也在逐年递增。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老龄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预测,截止到2051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呈现出最为严重的形式――每平均十个人就会有三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1]。
(二)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出城乡二次元化的特点
我国城市和乡镇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差距相对较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地区,相比较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乡地区,其所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2]。
(三)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出现了“未富先老”问题
很多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发展水平也十分的完善,因而能够良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生产力降低的问题。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此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因此“未富先老”问题也就分外具有严峻性。
开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我国所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我国老龄人口数目十分巨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出城乡二次元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城镇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出现了“未富先老”问题。通过探究可知,我国当下所呈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其问题的解决的重要性不容忽视[3]。
二、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
在明确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后,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中的养老保险金额在逐年的递增,为政府财政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的难度也在逐步的加剧[4]。
(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也开始呈现出猛烈的扩张趋势,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问题将严重的阻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开展当下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加剧,使得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养老资金缺口问题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逐步的凸显,为我国的经济的高速的、持久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是我国开展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5]。
三、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
针对于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可以将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公共财政治理模式,加强对于公共财政投入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提升对于“民生状况”的关注程度,开展公共财政建设工作,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展问题。
第二,创建全面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也可以有效的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三,提升养老保险金所具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降低养老保险金所存在的风险性,有效的实现公民利益的稳定性的保障。
第四,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把提前退休关。
第五,提升《养老保险法》这一法律规章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养老保险法》的颁布和有效实施,可以为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实施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主要的方式实施环节可分为:加强对于公共财政投入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创建全面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养老保险金所具备的保值性和增值性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严把提前退休关以及提升《养老保险法》这一法律规章的建设工作的开展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五点。通过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的有效实施,可以真正的实现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的全面的、有效的解决,促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良的发展前景。
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现状,进而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探究。最后针对于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问题,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开展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分析,完善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机制,提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镇养老金支付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是我国进行长期的、可持续性的、高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宋凤轩,赵艳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浅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0,10:29-30+78.
[2]胡宏伟,肖伊雪,郭牧琦.中国养老财政支出与负担研究述评[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7-14.
[3]蔡晓珊,陈和.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及应对措施[J].探求,2016,04:74-8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诸多影响。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指出,人口老龄化会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也将挑战公共政策,并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公共政策作出相应调整。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按照联合国人口报告的标准,老龄社会分为进入、深度和超级三个阶段,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或65岁以上占到7%,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至调查结束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当时已进入老龄化的门槛。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比10.1%。从以上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呈加速度上升的状态,并且形势日益严峻。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经济效益等也具有一定的刺激与促进。具体来说:
2.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始终是社会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国内外人口老龄化情况及研究来看,其确实对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消极影响。一是会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生产率。有效劳动力供给是确保经济发民的基本保障,人口红利是我国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则会导致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使我国丧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二是会制约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懂技术、有文化、掌握多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支撑。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必然伴随着大量劳动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的减弱,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城市老龄化,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大量外流,这就使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整体下滑,不利于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障碍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缓慢也必将全面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四是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深入,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抚养比将越来越大,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必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内地劳动年龄人口总抚养比2010年为34.2%,而2014年则达到38.1%。五是会影响税收政策和政府财政支出。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劳动力的减少,相应的就会减少纳税人的比例,而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收入,只能提高税收,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同时,政府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幅增加用于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服务的财政支出,从而减少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六是会减少社会储蓄。社会储蓄是经济建设投资的基本保障,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老年人收入的减少,其更倾向于消费,从而导致社会储蓄的减少,并引起社会投资的减少,而影响经济发展。
2.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会拉动老年消费领域的发展。老年人消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吃、穿、用、精神享受等方面均不同于年轻人。老龄化的加剧会使这方面的需求愈加迫切,从而拉动老年人消费品、家政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和保健器械、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二是促进消费品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政府、社会、家庭在养老保障的投入不断增加,消费市场规模和经济结构也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老年人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使老年产业不断发展,促进了所涵盖的医疗保健、老年人用品、护理、文化产业等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3结语
从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来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因此,广大社会工作者应全面、科学地对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传钧.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
[2]白洪鸽,梁硕轩.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养老保障制度;养老服务体系;劳动力资源短缺;老龄产业
我国在1999年已经进人了老龄化社会,虽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出不可低估的态势。从现在开始,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对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21世纪初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 97%,同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约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亚洲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日本用了24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我国只需25年或26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 6%,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比例只有3. 7%;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为7. 0%,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为303255人,其人口比例为5. 6% ;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7. 9%,而齐齐哈尔市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 2%。虽然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较全国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比全国快。预计到2010年时齐齐哈尔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9. 1 %,到2020年时将达到14. 3%。
3.区域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差异较大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预计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在2005年进人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人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如日本在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和10%时,人均GDP分别为1967美元和11335美元。我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为6. 96%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2005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时,人均GDP也仅为3000美元。闭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齐齐哈尔市的GDP更是在全国平均值以下,齐齐哈尔市2000年老龄人口达到5. 6%时人均GDP为590美元,2003年时人均GDP也只有780美元,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预计在160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