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矿山;管理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些矿山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引入各种先进的工艺,并且还配置了许多新型的采矿设备,不但缩减了生产成本,还使得煤质与产量明显改善。为使得煤矿生产顺利进行,各家厂商开始关注机电设备的持续运转,将其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对于此,厂方需要专门根据机电设备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定期检修设备,在第一时间之内发现故障并作出处理,及时更换有关部件。本文从设备管理、设计管理、人力管理等方面阐明了矿山机电安全管理问题,然后分析了矿山机电设备的诊断技术,最后指出了故障诊断技术的运用,希望能够为矿山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发挥机电设备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矿山机电安全管理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关系到矿山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更关系着煤矿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设备、设计以及人力管理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备管理

这一个环节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性,属于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确保机电设备可以稳定、持续的运转,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机电设备的效率,降低其磨损率。对于公司而言,包括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构建起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其次,在第一时间之内找出安全隐患,然后做出科学的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维修。

将维修工作作为设备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保障机电设备可靠运转的主要手段,那么就要尽快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科学的诊断,这是做好维修工作的前提。设备管理过程中应当弄清楚设备状况,了解其具体的运行状态,经常性地对其进行检查,看其是不是可以顺利运行。同时,还需要构建设备管理账簿,认真记录机电设备的采购、运行、维修等各个相关环节的工作。然后,还需要妥善保存好其图纸、型号、使用说明书等各种基础资料。

(二)设计管理

提高设备设计水平措施设计的科学性是摆正煤矿质量的重中之重,所以,提高设计水平成为确保煤矿产量的前提条件。

首先,应当构建设备监督岗。为切实加强设备设计与监督工作的联系,设计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监督工作岗,以增进设计工作者和使用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第一时间之内了解设计进度,使设计更加科学。在具体的现实之中,考虑到矿山地质状况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运行时肯定会按照具体状态来适当变更设计,因此,需要相关监督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到现场进行考察,确定以后做出相应的变更指令,以不断改善设计质量。

其次,认真管理好设计审批关。关于矿井机电设备的设计,审批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审核制度来进行。最初是通过设计工作者对标准格式进行编写,然后由作业区负责操作的职工做出审核,把好使用的工艺关;接着通过地质主管从总体上审核工艺状况,把好适用关。对重点井及新工艺试验工艺再由总工进行审核。

(三)人力管理

切实强化技能培训,定期安排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接受岗位培训,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升。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种类较多,并且操作流程非常繁琐,施工的时候需要的技术比较多,所以,作业人员一定要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一定要熟练掌握其作业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避免由于未充分把握先进的工艺技术,而导致工作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所以,作业区需要对各个作业人员安排专门的培训教育:在他们上岗工作之前,针对全体职工,一定要安排全面的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技能、制度等各个方面。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当经常性地安排干部与普通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同时,还需要切实加强不同部门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不同部门的工作能够密切连接。

二、相关诊断技术

(一)构建数学模型

设备工作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技术参数,它们和设备工作状态以及故障根源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所以,务必要构建一个可以体现上述各种参数和设备安全运行的数学模型,利用它来反映设备状态和不同技术参数间的的联系。具体来说,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建模工作,这对设备的安全隐患、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采集技术

为能够提供基础数据,以方便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设备工作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相关技术,来准确地收集、测量设备的各种信号和参数。通常情况下,这个过程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完成,在收到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后,传感器接着会把许多危险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或者数据贮存器。

(三)信息处理技术

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资料,无法直接的、全部用于分析机电设备的工作情况,必须先要科学合理地甄别这些信息是否有价值。所以,应该通过相关方法来对它们进行转换,将它们变为计算机或者人们可以识别的、有用的数据资料,从而才能达到采集信息的目的。

(四)分析与识别技术

这主要是用来识别、分析机器处理后信息的方法。其把机电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以及安全运行的标准参数加以比较分析,利用这种方式来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发生的故障种类,然后,分析其根源所在。

三、故障诊断技术的运用

(一)主观诊断技术

即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者利用简单的检测仪器,再加上自身长期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故障维修经验,来简单地甄别与诊断故障的方法。

大体涉及到下列几个:直觉经验法、参数测量法、故障树分析法等。接下来本文将分别进行阐述。

所谓直觉经验法,顾名思义,即维修工作者利用感官以及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来判断故障种类与根源的技术手段。该技术具有便捷性的优势,非常便于应用,在那些小型、简单机电设备的故障检测与排查中较为适用,然而,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具有相对较低的可靠性。

所谓参数测量法,即测量获得回路中所需关键点处的工作参数,然后把它们和运行的正常值加以对比分析,利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参数是不是处于正常区间之中的技术。该技术对在线监测与定量预报非常适用。

故障树分析法即画出设备运行的故障树逻辑结构图,把主要故障放在故障树的顶端,然后画出小的故障的分支,以方便按照不同部件的标准数据来判断。这个技术在那些大型的、繁琐的机电设备的故障排查中较为适用,因这些故障较为复杂,这个技术能够确定其中的重点问题。

(二)客观诊断技术

仪器问题甄别技术主要按照设备的许多标准内部参数,和测得的实际数值加以比较分析,利用这种方法来做出判断。这个技术在简要分析故障的时候较为合适。

数学模型诊断技术是通过数学方法来处理故障,利用动态测试与传感器技术来测量机电设备的许多特征值,对采集到的数据实施建模分析、处理,然后利用相关信号来分析根源所在。这个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来模拟问题并作出分析,可相对公允、客观的体现故障源,并且利用不断改变模拟数据,来科学的分析故障,并给出相对可靠的判断标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生产过程中,必须切实加强管理和控制,同时逐渐改善作业质量,从而保证公司效率,这必须引起有关公司、政府主管机构的高度重视,一些矿山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投入很大,取得非常巨大的成绩,然而,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将会有更多的先进工艺与新型设备被引入到矿山生产之中,与此同时,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利用率肯定会日益提升。

参考文献:

[1] 姜美英. 浅析矿山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J]. 民营科技,2015,01:116.

[2] 王军开. 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检修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5,05:254-255.

[3] 肖磊. 矿山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探讨[J]. 能源与节能,2014,04:38-39+58.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设备管理;管理经验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18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426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是用电动机为原动机,水泵为工作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把水从低地形提高到几百米以上的高地形后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设置安装了许多种类不同的设备:主设备、辅助设备、控制设备、自动保护装置、测量装置、信号装置、输配电设备等。要使电力提灌工程很好地发挥效益,就必须依靠这样一个庞大的设备群长期、安全、经济地工作。那么如何使这个设备群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呢?关键是要抓好管理这个环节。要管理好机电设备,就必须以技术管理为核心,从种类、构造、性能、原理、功能、使用、可靠性、维修、故障等方面全面管理。下面就本人从事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践谈点体会。

1 机电设备的功能管理

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在提水过程中,各类设备所发挥出其本身效能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如变压器能改变电压,电动机能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水泵能将机械能转换为水的压力能等。基本功能反映的是机电设备的使用价值,如果丧失了基本功能,它也就不存在使用价值了,设备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那么如何对机电设备的功能进行管理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它的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例如按照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泵站现场测试规程》,对功率、转速、扬程、流量等进行定期测量,判断是否达到额定指标,如果低于额定指标则认为功能已经下降,就要通过维修手段来弥补,如果功能下降严重,各种维修手段都无法弥补,并且耗资太大时,则考虑更换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许多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有安全裕度,并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技术政策中尺寸选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使设备的功能有冗裕,即设备可能实现的最大功能大于铭牌额定功能,这是考虑设备可靠性而增加的,事实上所测定的指标已经有所下降的功能。

2 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

2.1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首先决定于组成元件和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变化,也就是决定于构件和零部件在运转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在机械学中,零件构成构件、构件构成机构,机构构成机器),磨损使它们的点、线、面等几何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传递运载的品质;其次,由于零部件和构件在工作中过度变形、断裂、表面锈蚀和内部机械物理性质变化等导致的失效;最后,零部件材质低劣,安装、检修时误差影响,运转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变化,影响零部件、构件本身的可靠性。例如:(1)水泵轴承受传递载荷,在轴瓦内磨擦,要保持在规定时间内发挥正常功能。第一要求基本的质量指标全部合格,第二要求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即良好的、平稳的启动运行、限制倒转等;(2)水泵叶轮承受气蚀和冲刷,本身的材质和运行时间决定它的可靠性。

2.2 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1)电气设备的绝缘: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长期处在正常工作电压――额定电压下。但由于系统中某些参数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出现超过绝缘能力的电压使设备的绝缘击穿。又由于绝缘物受潮湿、污物、粉尘等侵害,使设备的绝缘强度下降;(2)导体的发热:电气设备的主导电回路长期通过额定工作电流,这时由于导体本身存在电阻和导体接头处的接触电阻,使导体发热,这些热量使导体绝缘老化,破坏电器性能;(3)电力系统的故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其中短路故障是最严重的一种,由于发热及动力等效应,可能使电气设备遭严重破坏。

根据类似特征,我们在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时,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绝缘问题,按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每年春检进行扎实细致的试验,发现薄弱环节立即消除。同时下功夫改善电气设备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对发热问题,在电气设备使用前把导体的接头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接触精度和光洁度,增大接触压力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接触质量,在运行中加强通风冷却,将导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对电力系统的故障,针对经常性发生的问题设法在预防性检修中加以消除;对于短路故障,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杜绝发生的一切隐患,另一方面要校验维护好自动保护装置,一旦短路发生,就要快速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出去。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就是在预计期限内不允许设备发生任何故障。可靠性管理的中心就是预防故障的发生,无故障设备就肯定可靠。所以平时加强保养维护,加强设备状态检查,在事故尚未出现之前就安排定期检修,以便消除隐患,并且通过试验测试仪器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试验和测试,然后将检查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通过空载试验来验证,从而得出具有置信度的可靠性结果。

3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机电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技术任务。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适时进行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间管理的首要大事。维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唯一途径。设备在运行中由于磨擦、冲击、振动、疲劳、锈蚀、断裂、变形、变质、潮湿、发热、老化等影响,都会使它的功能降低或丧失。维修它的目的就是完善设备系统,提高或恢复设备的功能。修理的本质就是在物质形态给予补偿的同时,也补偿了它的使用价值。维修的核心就是根据设备损坏情况,结合提水灌溉任务和作物生长的特点,对具体的设备选择正确的维修期限、维修方式和维修层次,安排维修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对维修技术、维修组织、物资材料供应等方面进行合理布局。返修、更换和改装是设备维修的三种形式,针对损坏的程度对症使用。根据修理的内容、范围、工作量可把维修分为大修、中修、小修、项修(专项维修)和改造等几种层次。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部或大部分解体,重点在于修复或更换基础大件。通过大修使其功能基本达到出厂水平;中修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小修是更换或修复即将失效的零部件或元器件;项修是专门针对发生故障或将发生故障的零部件,电气元件进行事先或事后修复的层次;设备改造是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布局改进,以提高其功能和可靠性的层次。电力提灌工程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运行时昼夜连续,不容间断,维修内容广泛,技术复杂、项目繁杂、环节众多、工序临乱、工种较多,因而吃透所有设备的状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规定适宜的修理期限、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制定正确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人员专责制的组织形式,工具器材的合理运用,修后质量的验收标准,通过维修所达到的目标等都要形成严格的制度。用制度来约束设备的维修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切维修工作都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在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上进行质量把关。树立人人重视维修质量,全员管理维修质量的良好风尚。

在设备使用阶段,维修管理工作有两个基本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是对维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以保证不间断地、最经济地按预定计划和要求进行维修工作,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总之,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拥有的资料进行预测,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以质量控制为关键,制定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为核心。

4 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

故障是设备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是设备在使用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它的危害使设备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功能。由于设备自身的原因,工作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设备的损坏是难免的。加上操作的偶然失误,都会造成设备的病态,所以故障管理就成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部分。高扬程提灌工程的设备故障,有下面四个类型:

4.1 突发性的破坏故障

如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击穿、放电、起弧、烧毁设备本身的现象。

4.2 磨损性的危险故障

如大型电动机的轴瓦磨松后会发生扫膛的危险故障。

4.3 间断性的临时故障

它多半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如人工误操作,气温升高、载荷超量、小动物的危害等。消除这些外部干扰后,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4.4 固有薄弱性故障

在制造和维修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偏低,造成的先天不足,导致运行时所发生的故障。机电设备的故障管理,就是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检查、巡视、诊断、分析和评价。努力增大对故障的预防性,以便利用相应的手段。另外,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尽量寻找减少和延缓故障的办法。

5 结语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管理

1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定义

建筑设备是指在建筑物中,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管理功能的各种服务设施和装置。建筑设备功能的强弱、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建筑物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建筑包含了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设备或设施,它们为用户的工作、生活或生产提供必需的环境。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根据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智能建筑中的设备分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个功能的子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管理、控制或监视,它是一个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所有的设备及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统一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整个系统经济运行,并提供智能化管理。内容一般包括对空调系统、冷水机组、供热系统等设备或设施的控制和管理。

2自动化系统实施计划的制定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为智能建筑系统的重要系统之一。其采用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等众多设备进行实时测量、监视和全面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运行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因此要深入了解业主的各种需求,并据此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提出能满足其需求的智能建筑标准,使智能系统具有可靠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在了解业主需求后,征求业主对施工图纸的意见。要充分考虑业主装修的具体需求,尽量避免数据点、语音点的返工和增加,从而保证工期和质量。

3主要设备安装

3.1远程处理机的安装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可重构处理单元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3.2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在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数据显示通道(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3.3输入设备的安装输入设备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3.4输出设备的安装风阀箭头、电动阀门的箭头应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4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4.1配电装置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因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按图施工并规范验收。配电设备都比较先进,其生产厂家一般较具规模,具有电业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一般不会出现技术性问题。

4.2电力电缆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电缆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各类型号规格多,若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容易导致施工混乱,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信号电缆相互干扰。

4.3配电箱配电箱型号多,工作原理复杂,各专业又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受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技术;变电设备;管理水平

0 引言

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切实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优质化的变电设备管理技术能够充分提升电网运行的效率,使变电站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具备更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对我国部分变电站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探究,为我国今后的变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1 现代技术在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现代技术在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实践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例如,在人员考核以及工作巡视等环节,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率、全方位的检测与管理,有效提高巡视的位率,避免监察过程中出现漏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为变电设备营造了安全的运转环境,极大的完善了变电设备工作系统高效率、稳定安全的运转条件[1]。

(2)传统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监管系统不完善、巡查管理频频出现纰漏的情况,企业单位内部监管人员在对变电设备进行记录与调整的过程中,更会因各种人为因素而导致变电设备出现信息误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变电站单位的实际运营和发展。采用现代技术来开展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的效率,同时对传统人为管理及检测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实现24小时,全方位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在变电设备信息录入与问题情况检验的过程中更能充分避免问题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变电站设备的利用率[2]。

(3)传统的变电设备管理工作在实践环节,监管模式较为单一,在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上存在矛盾情况,对于变电设备的问题情况往往无法及时有效的加以处理和干预,严重降低了变电设备的运转效率。诸如平板电脑以及移动通信这样的现代化管理与巡视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图像化变电设备管理模式,在直观的图像化管理模式下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监管,确保设备运转资料的准确性,有效加强变电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的工作质量[3]。

2 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情况探究

(1)变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维护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妥善的对设备运转数据进行监控与管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与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维护工作的效果有关,因此,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逐步成为变电站单位诸多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我国部分变电站的设备管理工作当中,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相应的管理漏洞情况,这些问题情况致使变电设备的运转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极大的降低了变电站的发电效率[4]。同时,传统的变电站设备监管技术,在实践环节无法切实有效的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质量控制与调整。

(2)我国现有的变电设备管理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较为单一、通常只能应用于一种或者简单的设备问题情况当中。传统变电设备管理技术更存在严重的认识问题,对于新技术应用存在严重不足,对于设备管理存在不到位与随意性的情况,这些问题因素直接导致变电设备在实践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情况,极大的降低了变电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探究,这些问题因素在很大程度反映了变电站设备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相关负责人在运营与管理岗位上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效用,致使设备操作员工及巡视监管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随意性。在没有明确约束与管理的环境中开展监管工作 [5]。

3 现代技术在变电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3.1 充分利用我国现阶段的新型应用技术

针对国内部分变电站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变电设备管理问题,单位负责人与管理部门应积极予以改善和创新,在变电设备的管理与巡查过程中积极采用我国现阶段的创新型技术,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变电设备的管理水平。

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积极对固有变电设备管理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利用我国现阶段的新型应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践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根据我国电网与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在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制定出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图片影像资料,充分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对变电设备进行巡查与监管,并且将这些资料数据记录成表格,为之后的变电设备管理提供有效参考。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数控系统,在变电设备的各个监管环节安置数控管理装置,进一步提升变电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使工作人员在工作室内能够实现设备的远程操控与管理工作。通过运用这些创新型的应用技术,工作人员能够极大的促使变电设备管理工作实现业绩与工作效率的新突破,有效提升变电站单位的运营质量。

3.2 优化固有的变电设备管理制度

针对国内部分变电站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变电设备管理问题,单位负责人与管理部门应积极予以改善和创新,在变电设备的管理与巡查过程中对固有变电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优化,采用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智能点评考核模式,充分提升变电设备管理制度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使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受到正确的约束与引导,有效提高变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变电设备管理人员作为变电站单位实践工作中的先锋军,在日常工作中应对变电设备可能存在的损坏、问题现象进行调查及监管,切实有效的提高变电设备运转的安全性。然而,在我国部分变电站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变电设备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约束,致使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存在随意性,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更会导致变电设备人员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缺漏,致使变电设备的维护与巡查工作出现隐患情况,这些问题一旦发生而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时,就会导致变电设备出现运转安全事故问题,轻者导致变电设备无法充分发挥效用,严重者还会导致变电设备出现泄漏与瘫痪等危害性较大的安全事故问题,致使企业单位的实际经济利益受到损害。通过对我国部分变电站电力设备的监管情况进行探究与调查,单位负责人员及管理部门在优化变电设备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根据传统变电设备管理工作容易出现问题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创新方法,在实践环节主要采用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智能点评考核模式,在切实有效的加强单位管理制度的同时,利用绩效奖励以及点评提升的手段,使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加强自身监管力度的同时,能够获得充分的物质保障,以此逐步提升变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设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效用,积极完善变电设备的管理与巡察工作,为更好地提升变电设备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变电站管理人员更应该积极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变电设备的安全性管理工作营造更加优质化的开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才新.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和前景[J].中国电力,2012,12(09):23-24.

[2]李云峰,张勇.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2010,23(07):23-25.

[3]郑淮,陈海波,杨凌辉,等.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J].华东电力,2013,12(07):33-25.

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 招标管理 操作过程 问题 优化 建议

一、机电设备招标概述

招标是招标人通过公开方式提出交易条件,跟投标人达成合作的一种采购行为。按照竞争开放程度,招标可以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按照招标标的可以分为货物招标、工程招标和服务招标。我国的机电招标属于货物招标。

在1992―1999年中,我国机电招投标管理和流程才逐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2001年出台,规范了招投标市场的秩序。总体来说招标质量随着投标法的出台不断提高。但是还是存在招投标中的商业贿赂和腐败等行为。2001年之后,机电招标投标不仅在国内全面发展,在国际上也取得一定成就。

国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和操作现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既呈现除了繁荣发展的趋势,也暴露了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我国招标活动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经常出现虚假招标、串通投标、骗取中标等问题。不管是市场规范还是招标从业人员素质都和我国机电设备行业发展速度不匹配。如何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是现在我国机电招投标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我要想机电设备投标商能够在市场环境中自由竞争,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优秀管理政策和操作手段,更好地完善招投标制度。

二、我国机电设备招标出现的问题

1、缺乏相应法律法规

我国的招标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健全、合理、系统的法律法规。现在的招标法律法规不能有效指导招标实践活动,也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自由市场竞争环境。

2、多部门交叉管理

在我国现在招投标是由9个部门进行管理,包括发改、水利、交通、经贸、铁道、民航、信息产业、商务部门。国家招投标法只有一部,但是地方招投标法规和文件都各自形成一套标准。各个行政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中也有相互交叉、条文矛盾、标准不统一的局面。这都给招投标管理带来了麻烦。招标机构要向多个部门申领资质证书才能开展招标业务,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让招投标人产生混乱。有些地方具有地方保护政策,制定不公平的评判标准,在这种行业垄断的现象下,招投标机构就很难申领到资质证书。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不规范、不健全的招投标管理机制弊端越来越明显得暴露出来,妨碍了招投标市场的有序、合理竞争。

3、招标服务不完善

招标服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缺乏相应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秩序。而且我国对招标服务和壮大没有相应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构,也没有为它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4、评标、定标不合理

我国评标、定标本来就缺乏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系统或者方法。特别是在机电设备资格审查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都采用资格后审的方法。虽然这种凡是能够减少审查环节,节省经济费用,缩短招投标过程,有利于良性竞争。但是招投标过多时会造成工作量的加大。而技术含量较高、标准不同于的机电设备通常采用资格预审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轻评审时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投标单位的合格率。它的弊端就是延长了招投标的时间,增加了双方资格预审的费用。在现实操作中通常结合这两者的优势进行合理分配。

招标方经常在技术、专利产品等方面限制某些投标人的资格审查,这种行为是歧视行为。在《机电产品国家招标投标实施办法》中就明确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设立歧视性条款或不合理的要求排斥潜在的投标人”

开标议价的行为仍然存在,很多单位还是看重报价高低,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成透明底极低的议标。

三、优化机电设备招投标的措施

1、建立完善系统法制现在招投标线性法律还不健全,条款中有明显的漏洞、规定模糊、标准不完善。有的法律法规脱离实际,当理论用于世间的时候常常操作性不强。所以建立一个健全的招投标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分开,同时要防范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一旦.发现腐败行为,要进行严格惩治。

2、为了统一招投标管理标准,避免多头管理,消除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可以采取联席会议制。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指定派送,形成一个新的评价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招投标活动。这种方式既能分散各部门的权利,又能使各部门的工作照常运转,提高了招投标的效率。同时加强部门合作意识,在招投标过程中积极沟通,努力协调。

3、完善招标机构服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和市场为机电设备招标商创造一定的条件,使招标商的发展有一个肥沃的土地;二是招标机构本身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自己的大力宣传,多大招标投资业务。对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有原则、有素质、有思想的优质的人。

4、采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评标方法。评估方法有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全寿命费用评标价法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运用该方法进行设备、材料采购评标时先确定一个统一的设备评审寿命期,然后再根据各投标书的实际情况,在各投标报价上加上该年限内所发生的费用的净现值,再减去寿命期末设备残值的净现值,就可得到评标价格。最低投标价法即把价格作为评标的唯一尺度,将合同授予报价最低的投标者的一种评标方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的标价。在机电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条件相似时可以很容易进行比较。中标人以评标价格最低者为准。这种方式适用于功能、性能、工艺都比较成熟的机电产品。

综合评估法在招标中运用比较广泛,但是指标的权重设定比较重要。将评定各要素按预定的方法换算成相应的价格,在原投标报价上增加或减少该值而形成评标价格,并以该评标价确定中标单位的方法,主要用于小批量的机电设备采购招标评标中,评标标准一定要清晰、客观、量化。

四、总结

中国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机电设备招标迎来了新的形式。我国招投标制度在引进国外的制度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特色和国情,形成自有独立、完整的宏观体系。在实践中,要加强机电招标的管理,从招标各个操作环节入手,把握招标的公平性原则。

参考文献:

[1]赵松芬,浅析机电设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招标,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