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生的法律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的法律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的法律意识范文第1篇

现代社会,大学生犯罪的例子不再少数,给同学投毒,杀死同学肢解同学,拐骗同学等例子都曾经发生过,而且还在呈持续上升的状态在发生。这些事的发生,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下面就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做一下分析。

1. 法律观念淡薄

法律观念可以说是让人们知法懂法守法的前提,也是具有法律意识的第一步,但是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很多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好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而且很多大学生对法律认识不清,比如说大学生对权和法,违规、违法和犯罪界定不清等,导致很多学生在法律边缘的事件,比较盲目和模糊,容易误入歧途。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让大学生接受并理解法律,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法律所呈现的正义、公平和平等等价值观来约束大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的管理。

2. 法律知识不全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对法律知识不了解,就是不懂法。很难谈得上守法,更谈不上传播法律知识和拥护法律知识。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还不够,即使很多大学都安排了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但是很多学生认为那是一个可上可不上的课程,对就业什么的也没有帮助。这就造成法律学习的目标没有完成,在学校或者出了校门,走向社会,很多学生还是对法律认识浅薄,法律知识不全,在遇到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时候,不知道运用,有时候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经触犯了法律,自己也不知道。

学生的法律意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1涉及法律问题概述

兼职大学生权益屡屡遭受侵害已经成为社会领域内不争的事实:由于拖欠、克扣工资、缴纳押金、遭遇人身侵犯等原因,兼职者常常遭遇人身或财产的损失。

此外,调查发现兼职大学生权益受侵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这首先体现在兼职常常与网络联系起来,权益受侵事件变得更加隐蔽,也更具有不确定性。毕竟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多元、具有明显匿名性特征的虚拟空间内,许多规则难以发挥约束性作用。在调查中有兼职大学生这样表述“遭受了网络兼职骗局后,不知道该向谁维权”。由于缺乏证据、资金、法律知识,并且认识到互联网环境下维权难度之大后,权益受侵害的兼职大学生常常将此问题“不了了之”。

2兼职大学生体现出的法律意识

出现一系列法律问题的原因自然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但兼职大学生法律意识层面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调查中发现有如下意识:

2.1对法律的忽视心理

上文提到一些属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兼职,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您是否知道帮淘宝代刷信誉、代为删帖这类兼职是违法的?”问题,有58.2%的人不知道帮淘宝店家代刷信誉是违法的,只有不到一半的大学生知道其违法性。如果说在网络领域内相关法律仍不完善,兼职大学生缺少相关法律知识无可厚非的话,那么他们对于签订合同这项基本且常见的法律行为的不重视则引人深思。在“不签署合同的原因”一题中,有37.6%的人认为“合同用处不大”,17%的人表示“不想多此一举”。大学生原本是被赋予了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这一形象的群体,然而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其中一些人缺乏必要的契约意识与证据意识,为求一时方便而为日后制造隐患,这与他们本身高教育程度的形象构成一定的矛盾。

2.2法律工具主义心理

在提到“如有帮淘宝代刷信誉、代为删帖这类兼职,且薪酬可观,你是否愿意去做?”时,问卷结果表示,对从事兼职持“愿意”或“说不清”态度的人分别占据37.9%和33.6%。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尽管此类兼职违背了民法通则中“诚实守信”原则,但是许多兼职大学生愿意投身其中。除去上文提到的不了解其违法性的群体,我们必须承认一部分数量的大学生却是“知其违法而为之”。在他们的意识里,是否遵循法律要以权衡效益和成本为前提,既然做这些兼职可以获利,而在无形的网络世界内很少有人因这些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这些领域就不是不可涉足的“”。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下,法律规则没能内化个人理念,因此个体就很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忽视了道德上的要求。

2.3缺乏权利意识和自我救济意识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31%的学生选择终止兼职,14%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只有39% 的学生选择自我救济。如此之多的学生选择不作为的方式,可见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身边的法律工具来维护自身权益。在选择自我救济的途径上,又存在救济途径单一的问题,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考虑过寻找工商、劳动等行政监督机关。

3 对大学生兼职所涉及法律问题的建议

3.1健全与完善相关网络法律制度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更加受到质疑,内容的真实性受到大幅度的破坏。规范网络兼职市场,净化网络信息,首先必须要由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成。我国的网络立法相对滞后,无论在立法的数量上还是在立法的层次上,都与现实需求有不小的差距。并且有一大部分法律集中在部门规定层面上,只是对网络行为等提出规范措施,并没有配以严格的制裁手段和处罚,自然法律效力相对较弱。在内容方面,要具有针对性,对网络上的虚假招聘信息,从的监管到出现侵权或者违法问题后的处理都应该有相应立法,并有适当的刑罚。增加网络立法的权威,自然就会提高法律效力,以实现法律的规制引导功能。

学生的法律意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生;法律意识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而现代社会也是一个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不知法、不懂法,在当今社会是很难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对跨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更是如此。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以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己任。

一方面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另一方面,其情绪易偏激、冲动,办事容易意气用事,教育困难。我国又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各种阴暗现象以及腐朽思潮泛滥,容易使中学生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走向歧径。目前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近日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在押犯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犯罪总体趋势仍呈上升态势,从这一点便充分说明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之迫切。

分析一些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差及违法犯罪之根本原因,并非其不知法,因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不少的法律知识内容。他们知法却没有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包括人们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以及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等。法律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法律知识多的人,并不必然法律意识就强,有些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仍然违法犯罪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传授法律知识不是目的,只是增强法律意识的手段。

因此,作为中学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学校的条件设备,根据学生的实际,多形式、多渠道、灵活多样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在课堂上应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社会舆论、司法部门都片面地过分强调青少年权利的保护,忽视义务的履行。而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只是保护绝大多数遵纪守法、履行义务的人的权利,并非无条件地保护任何人的一切权利,权利人滥用权利或不履行法定义务,其权利的行使就必然要受到限制!而我国也不例外。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贯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青少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单纯地理论说教很难让他们信服。学生的这种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拓宽渠道,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育。

二、多种渠道,强化教育效果

1.开展现身说法

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信服。例如,请失足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听后,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原来课堂与牢房仅有一步之遥,今后要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决不做违法的事。由此可见,这种教育形式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引起思想的震撼与变化。

2.召开以提高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甚至对某些结论持有否定态度。因此,我认为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可相互质疑、批驳。教师在旁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可帮助学生澄清疑惑,对所讲内容有较全面且深刻的认识。

3.情境感受,在活动中提高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和以往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不同,它不是被动地作为客体的学习,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活动中是以主体的方式存在的,是主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因此他们有兴趣加入到活动中来,对活动采取的态度是认真的、积极的、肯定的。因此,各种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对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观看录像《青少年犯罪启示录》,学生们非常地震惊,看到录像中那一张张曾经纯真的却被丑恶扭曲的脸,看到他们失去自由之后的无奈,听着他们铁窗内的哭诉,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个让“母亲”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又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学生的法律意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也开始了新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法制建设已经逐渐成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标准,加强个人法律意识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中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极不成熟,容易冲动、感情用事,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若在此阶段对学生开展法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不仅能防止学生因冲动而出现犯罪的现象,更能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贯彻职业教育方针

近年来,中职教育目标已经不再只注重于技能教育,更多教学精力在如何教会学生做人之上,这也表明中职教育不再只是单纯地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对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作用。

(三)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参与工作时,年龄大致在18岁左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且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足够的就业心理准备,这意味着中职学生参与工作所要签署的合同、协议等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且这些问题都与法律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法律教学与管理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掌握法律知识,将法律作为对社会行为的约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之中。

二、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正确认识法律教育

与专业的法律教育相比,中职法律教学只是一门简单的辅助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开展的课程,为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法律教育与中职教学需进行结合,以更好地展现法律教育的作用。如今,现代化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每个学科之间都有了紧密联系,单纯的一门学科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需求,只有一才多能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检验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强化学校民主法则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平台,只有强化学校的民主法则,做到依法办事、民主办事,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树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减少校园不良现象的发生。另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提高学校领导的法制观念和决策能力,让其将法律建设与校园建设进行结合,以保障师生的利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律学习环境。

(三)提高教师法律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将法制教育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教师日常培训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队伍法律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教师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一定影响,无论教师、学生,亦或是学校领导,都是一个平等的主体,因此,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另外,对于教师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学校一定要采用严格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体现依法治校的意义。

学生的法律意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08-01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定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人们只有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方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中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当遵从这一发展需要,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从而健康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把握思想品德学科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进行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教育,实现法律意识培养由浅入深、循序发展

法律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规则与秩序意识,学生只有认识规则、遵守秩序,方能够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展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教育,在课程导入、教学渗透、日常交流等多个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重视法律意识。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规则与秩序》,笔者没有急于进入课堂教学流程,而是随机抽8个学生上台,让每个学生随意从课文中选择一段文字以不同的方言、语速、音量和语调同时进行朗读,台下的学生聆听。“七嘴八舌”式的朗读使得课堂一片嘈杂。笔者把握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混乱不堪、嘈杂散乱的状态?”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很快就意识到这是因为缺少“规则”导致“秩序”混乱。这样导入课堂,自然地将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内容引出,使学生能够明白遵守规则与法律的重要性。

教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需要在日常行为中慢慢地渗透,一点一滴地进行培养。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过马路的过程中,以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相关交通规则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笔者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还开展了“遵规守纪向我看”活动。

二、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法律知识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能,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来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法律初探》,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常用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其形成基本的认知和印象。接着,笔者用“知识竞答”的形式来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教师提问,小组抢答”“小组之间竞答”“小组内部竞答”等多种形式的问答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在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小品《公交车故事》(偷盗案例)、情景剧《保护自我》(青少年保护案例)、案例演示《我的物品你别动》(物权法案例)等引入课堂,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随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审判”,提升了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最后,笔者组织“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围绕“道德与法律的效力谁更大?”“未成年人是否需要法律照顾?”等辩题开展辩论。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三、课堂引导与课外延伸并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要注重课堂层面的引导,同时也要注重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