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龄化社会的商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老龄化 商业健康保险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带来的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焦点。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给社会各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我们在直面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发掘潜藏的机遇。虽然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起步晚,至今仅有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从保费规模、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障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剧、疾病谱的变化,将使人们对健康保障的需求大量增加。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和机遇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自2000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85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3.7%,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2.38亿(详见表1),占总人口的16.4%,人口老龄化必将催生出对养老、疾病、护理保险等的巨大需求。
表1:2005~2030年世界老龄化人口增加数量前10国(单位:百万)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会从社会整体层面加速疾病谱比例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今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的影响时限也随着期望寿命的增加而不断延长,成为疾病负担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现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下,在医疗费用的支出上,个人自付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对慢性病人来说,长期检查、配药等造成的直接疾病负担以及由于慢性病而造成的失能等间接的疾病负担也居高不下,仅仅依靠社会医疗保障的支持还是难以逃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农村居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慢性病患病人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若能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发出适合这部分人群的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疾病相关险种,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会增加社会医疗数量,刺激医疗、养老等相关险种需求。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势必引起社会医疗需求递增,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的医疗需求将大幅提升。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特点,有大量老年人只能靠有限的社保来为自己的医疗费用买单。社保具有覆盖面广、保障低的特点,只能提供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保而不包的社保远不能解决现代人面临的养老和医疗压力,需要机制更加灵活的商业保险来补充社保的不足。
年龄及社会条件决定老年人亟待解决的就是安全和健康两大问题。传统的险种设定往往因为老年人出险率高、赔付金额大等原因而被排除在可保人群之外,这在规避保险公司风险的同时也损失了大量的商机。如果保险公司特别是健康保险公司能转变经营思路,从提高精算能力等专业化经营手段入手,开发新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养老和疾病等相关险种,紧紧抓住占总人口10%以上的老龄人口,在合理控制公司风险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公司规模和利润的双提升以及企业的突破性发展,并有机会借此率先成为行业龙头。
老龄人口增加会加大对医疗护理的服务需求。随着老年人平均寿命的提高、卧床护理周期的延长、病程的增加,以及养老观念的逐步转变,由过去的“生命养老”(延长寿命)向“品质养老”(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健康保障需求将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济状况的下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量的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必将增加针对长期护理和失能方面的健康保障需求,这应该是今后商业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中的一个机遇。
老龄化导致的家庭结构变化也促进了医疗护理需求的增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环境的改善以及异地就业人口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子女而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增加,“空巢”家庭(也称独居型老年家庭)大量产生,加之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比以往更为长寿,需要护理的周期也逐渐延长。因此,由专业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将成为未来养老的重要选择。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催生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必将产生全球最多的老龄人口,养老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的一大重要产业。根据国际经验及我国实际,养老产业的业态必将要有公立与私立的共同发展。基本养老产业的提供可以由国家和政府提供,但相对高端的养老服务应该由商业公司来补充。比如,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有高端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开发提供专业的长短期租赁公寓式养老服务,并可考虑配备住公寓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实现公寓内的健康医疗服务。而商业保险公司尤其是健康保险公司由于其具有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的相关经营和管理经验,在开发综合医疗、养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养老产业上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如能在起初就能参与整个养老产业体系的建设,开发出适合不同老年人需求、设施完善、理念先进、功能健全的新型养老服务项目,必定能找到健康保险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76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88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7%。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并且,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超过一个亿,独生子女父母将有很高的空巢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空巢老人的数目也会进一步增多,所以那些需要照料、需要被服务的老人的数目将会非常庞大。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
但是,我国还依旧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整个即将老龄化的社会必须要面对社会整体医疗资源不足的现实。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各种医疗服务产业将在市场强劲的需求下蓬勃生长。 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会暴露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更稳妥地解决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疗服务行业从业者需要积极思考的。
二、老龄人群面对的医疗服务产业及现状
1、老年医疗保险业
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但它的覆盖和保障能力有限,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的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年人或者其所在的雇佣企业可以参加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来补充其对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需求。例如有预防老年人常见意外情况的保险――意外伤害住院(老年人防摔)险,意外骨折险等。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特别是在自己年老体弱,经济收入减少时,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各式各类面向各种特定老年群体的险种的良性发展,将对整个社会都颇有益处。
2、社区养老服务业
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医疗服务业是建设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老年人和子女的同居率也急剧下降。单纯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社区-家庭为主要场所的社区医疗服务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医疗需求。老年人往往能到社区诊所等社区医疗设施处得到诊疗、康复、预防和保健等服务。但这之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老年社区医疗服务的资源不足。除缺乏政府部门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支持之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缺乏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机构往往存在资金短缺,随之而来又会出现人力资源匮乏和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社区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缺乏专业的老年社区医疗团队。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护理的服务需求是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并没有针对这些特点展开服务。例如,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疾病和卧床的老年人希望得到的是居家养老服务。他们需要社区医疗人员前往老年人家中,进行周期性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养老机构和养老产品制造业
养老服务机构通过资金来源可分为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两种。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以民政部门旗下的养老院为主。而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是有偿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者老年公寓。目前,我国在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仅占老年群体的百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的模式。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因为条件所限不能入住床位有限的公立机构,而民办养老院高昂的费用又让老人承受不起。这是因为我国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复合需求(休养、护理、医疗、交流)得不到满足;也因为养老机构自身盈利困难,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和人员进行更多的服务和管理。
养老产品制造业有着广泛商机。大多数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对老年生活辅助用品具有强烈的需求。在老花镜、助听器、拐杖等常见辅具之外,基于医用功能的养老辅具也越来越多。此外,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文化用品也层出不穷,例如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手机,有按键少、菜单结构明晰,增加实体按键等优点,方便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养老产品制造业中占据最大份额的是保健品制造。各大保健品通常利用各地生态食品等资源,进行合理提取和精深加工,向老年人提供适销对路、有利健康、安全无害的可食用产品。但是不少产品夸大了使用疗效并使用不法手段售卖,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三、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产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增大
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患病几率要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也会提高。这就导致老年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2、用作老龄人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人口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患病几率较高,导致医疗保障资金迅速增加。社会各界用于老年人医疗服务的费用也在大幅度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支出也是十分可观的。中国目前离退休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的,致使国家和社会的承受力已经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产生的压力将会更为严重,从而,将社会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使得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发生变化
传统的医疗服务行业是以治疗或预防传染性疾病和多发病为主,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和劳动力成年人口。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和意外事故的存活率都有了明显提高,人类平均生存的寿命大大提高了,一般人都可以顺利存活到老年阶段。根据一般规律,老年人口的发病率要高于其它年龄组人口,并且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向高龄化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医疗服务行业的重心必然向老年人群体方面转移。近年来,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威胁,老龄人口对长期保健服务和预防医疗的需求增加,必将促使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向这方面转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十二五;目标;规划发展
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伴随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交织期。老龄化现象对多数者而言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不可避免的,社会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需求也将急剧增加,而老龄事业发展更是任重道远。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百年预测数据,2010年我国60岁以上之老龄总数约1.7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未来25年间每年年均将璔长0.3-0.6%,至2035年60岁以上总人数约3.9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27%。再继续15年至2050年,这一人口数约4.34亿人,比重为31%。
这一波庞大老令化人口所将带来的问题或机会,早已成为产官学研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掌握十二五对产业的规划目标与原则方向,将协助使关注该领域者不偏离方向而创造出符合这一市场的需求商机。
一、十二五老龄事业规划目标与原则
老龄社会的到来,将使整体环境包括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与体制等方面都会因人口结构的改变而调整或补强。目前我国在老龄社会转变中,仍有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与服务网络建设不足、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且供给不足、没有清晰的自费市场规范、老龄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等等问题,因此十二五相对十一五规划,在老龄事业发展目标与任务方面更加深入与具体化。以下将归纳整理十二五老龄事业主要发展目标与原则。
(一)主要发展目标
1.健全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初步实现全国老年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险。
2.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普遍建立健康档案。
3.建立以居家为基础、小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小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4.全面推行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的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划标准。
5.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
6.加强老年社会的管理工作。各地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80%的退休者纳入小区管理服务对象,基层老龄协会覆盖达80%,老年志愿者数量达老年人口的10%以上等等。
(二)基本原则
1.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2.兼顾短中长期发展。
3.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4.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5.因地制宜地开展老龄工作,注重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政策的支持与资源分配。
6.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并重。
二、十二五老龄事业的主要发展任务
根据十二五老龄事业规划目标与原则,进一步具体化老龄事业在这一期间的任务。以下将以归纳要点的方式,提供几个主要方面的发展任务。
(一)在老年社会保障方面
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完善老年人优惠方法,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惠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
(二)在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方面
建立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与团队: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提供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居家康复护理等服务。
展开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组织老年人定期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开展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
(三)在老龄服务方面
1.大力发展小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小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小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发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小区照料服务。
2.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增加财政投入与社会筹资力度,加速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等养老机构,并促进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与完善,能有更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管理。
(四)在老年人生活环境方面
1.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建设。
2.适应老龄化的要求,完善涉老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实施监督制度。
3.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4.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小区。
(五)在老龄产业上
1.完善老龄产业政策:制定、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贷款、投资等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老龄产业,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2.加强老年旅游服务工作:开发符合老年需求、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道路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提供老年人旅游的导游讲解、线路安排等特色服务。
3.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制定老年产品质量标准,加强老龄产业市场监督管理。
三、结论
我国于"十二五"期间将开始面临大批人口进入老龄情况,但不管社会氛围与文化,或是制度与机制,甚至是现有的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老年住宅、老年服务体系等都面临未曾着有的考验。而因应第一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国务院也加速老龄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做为全国各政府机关做为其养老规划与发展的执行依据。
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中长期发展为框架,主要目标希望能做到平衡城乡养老,包括基本养老保障,以基层卫生单位提供老龄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档案建立,以居家为基础、小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等等。具体化发展目标的任务项目,包括老年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家庭建设、生活服务、生活环境、产品与服务、精神文化等等。
参考文献:
[1]王洪梅.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J].特区经济,2010,06.
[2]陈旭峰,钱民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东南学术,2011,03.
关键词:老龄化;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2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时,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我国政府在12000年10月9宣布正式进入到老龄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 ,有着明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趋势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绝对值为世界之最。到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人已达2.22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到顶部老龄化(老年人口增长加速)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形势越发严峻。
三是我国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最少也在3000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
尤为严重的是,我国老年抚养比呈持续快速上升。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也称为老龄人口抚养系数,简称老年系数。计算公式为:老年系数= 65岁以上人口数 / 15-64岁人口数 * 100%
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国家统计局新近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增至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社会老龄化加剧,也意味着老年抚养比继续上升,经济发展的压力增强。(见图1)
四是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从静态看,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愈益突出。
五是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人口学认为,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我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2030―2035年全球将进入中度老龄社会,2050―2055年将进入高度老龄社会。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2亿,占人口总比重的16.1%,2020年将达到2.43亿,占人口总比重将达20%;2025年将突破3亿,2040年将达到4.09亿,占人口总比重将达26.53%,2050年前后将达到4.34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将占届时世界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很严峻。
二、老龄产业的的经济价值分析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增长、社会保障等构成重大挑战,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在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推动形成新的综合产业――老龄产业(即银发产业)。
根据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和深层需求,可以将老龄产业分成三个产业: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
其中,本位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老年房地产、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服饰、老年食品、老年医疗等;
相关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供应链上的专业家具、专业设施、专业易耗品等;老年护理服务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劳务派遣、老年护理专业用品、治疗和康复器械等;老年人深层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医疗保健、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
衍生产业包括: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等资本市场。
本位产业、相关产业、衍生产业之间相互补充,可以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共同促进银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外的老龄产业体系已涵盖制造、建筑、医疗卫生、信息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娱乐和教育等诸多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能够为老年人带来福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老年群体所需的各种服务中,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刚性的。然而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在GDP中的占比,不但远低于美国的17.8%,而且未达经合组织经济体(OECD)平均水平10%,差距很大。所以,医疗保健行业在中国不但发展空间可观而且成长速度会惊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升级,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包括养老护理服务在内的医疗保健需求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中国社会的加速老龄化,不但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根本变革,而且孕育着巨大的产业经济价值,具有长期增长空间。老龄产业毫无疑问是一个朝阳产业,潜力无穷。
(一)养老设施和机构: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1.69亿,养老床位总数约为25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14.8张,即占比为1.48%;到2015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老人约2.22亿,养老床位总数约为669.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30.3张,即占比为3.03%,我国养老设施和机构建设增长很快。
国际标准这一比例一般为5%~7%。要达到5%的比例,至2050年,中国养老床位数应达到2170万张,即还缺少1500万张床位。有专家指出,平均每个床位所需的投资额50万~60万元,因此未来30多年,据保守估计,我国在养老院建设上将产生出超过75000多亿元的市场,
2016年 7月6日,民政部公布了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0张。今后,我国还将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速度,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国际标准的差距。这意味着,从政府层面已发出明确信息,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无疑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老年护理服务:我国人口目前的平均寿命是76岁,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可健康存活平均约为10年,因此约有6年需要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长期护理服务。
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22亿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000多万人,有专家做了推算:假设以给半自理状态的老人(按70岁以上老人占比50%计算)每天提供5小时护理服务,给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提供15小时护理来估算,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服务每天就有7亿小时的需求,到2040年老年长期护理服务每天的需求总量则将超过14亿小时。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需要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护理服务时间也会延长,这一数据只会有增无减。假设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服务实现完全市场化,以护理费为每小时7元来计算,长期护理的年产值目前就超过17885亿元,到了2040年则将达40000亿元(不考虑价格上涨因素)。
这表明全国的专业护理需要1亿个专兼职护理员。再加上养老服务业涉及面广,可吸纳的就业岗位多种多样,包括护理员、生理理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这些岗位如果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将有效缓解当前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
当然在现实中,很多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由家庭成员承担。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随着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质,老少两代人都更加希望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传统的大家庭式的居住方式越来越为小家庭所取代。特别是中国目前“80后”的一代,未来面临的是1对4、1对6的抚养局面,“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在未来势必加速增加。这些都显示了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市场的需求在持续、快速地增长中。养老护理服务业是一个未来在中国极具前景的行业。
(三)相关产业:在来自于老年人深层次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等相关产业中,这几年尤其明显的是老年旅游、老年趣味修养的培训市场的火爆,在杭州、绍兴这样的城市里都出现了老年培训班爆满的现象。很多旅行社发现,近年来老年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日本许多城市还有专为老人而设的游戏厅,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成了游戏厅的消费主力,商家专为老年人推出了能玩象棋、麻将、赛马、推钱币机、这些简单游戏的游戏机,甚至还请人设计了‘怀旧游戏’来满足老年人回忆愿望。有些游戏厅每天都会为老人们免费准备茶点、纸巾、盖膝盖的毯子等。他们还会专为老人开设游戏讲座,为老人讲授玩游戏的技巧和方法。
我国商家应从这些做法中得到启迪,在政府的规范与引导下,挖掘与激发老年娱乐的巨大商业利润。
(四)衍生产业:在中国,老年衍生产业的发展还很滞后,老年储蓄的投资理财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权产品等,几乎在中国市场上还找不到相应的产品。在任何一家证券交易所,银发一族所占的比例均居高不下,这反映出老年人有理财需求,但是目前,真正适合老年人的投资理财产品并不多。老人理财首要的是保本并且有稳定收益。在中国处于长期通胀通道的大环境下,要能够跑赢CPI,才算是老人理财的成功。以国债、保本型理财产品、信贷产品为首选的保守型理财产品,可供老年人理财选择的余地并不多。这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待开发市场。同时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CPI的上升而降低,政府也应积极支持老年金融“板块”的健康发展。
同样,保险行业的产品开发也有着巨大的空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群会渐渐成为保险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根据老年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开发“对口味”的保险产品,这也会是一个有着很大开发空间的市场。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已成功地走向市场,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三倍,己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相比而言,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政府应对发展老龄产业高度重视,制订发展老龄产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以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加入到开发老龄产业中来。使得老龄产业既对GDP形成贡献,也为政府减压。政府应早规划早管理,对老龄产业设定行业准入门槛,予以规范,使老龄产业健康发展,成为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产生原因以及老龄化巨大商机解读[D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4,2.
[2]银发经济成经济新增长点 养老服务市场投资潜力分析[DB/OL].中国投资咨询网,2015,1,07.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1]2011年以后的30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据预测,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社会进入深度老龄。由于老年人的各器官机能退化的生理特点和慢性病长年缠身,经常会辗转于不同的医疗机构寻求医疗护理服务。
二、延续护理及其模式
延续护理正是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由一地转往另一地,或在同一地点接受不同层次的服务时,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及延续性,通过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达到降低卫生服务利用和改善健康预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2]
国外发展了许多延续护理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从医院到家庭的模式有护理转移干预模式(the Care Transitions Intervention,CTI)、延续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老年人安全转移优化效果模式(Better Outcomes for Olderadultsthrough Safe Transitions,BOOST)、重新设计的出院模式(Re-Engineered Discharge,RED)。[3]CTI模式由经过培训的高级实践护士、注册护士、社区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组成转移辅导员,通过出院前的医院内访视和出院后的家庭访视和家访后随访,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药物自我管理和书写健康记录,让患者尽早识别和有效应对危险因素,重视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作用。TCM模式用于协调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由高级实践护士领导的多学科专业团队对患者进行个案管理。BOOST模式通过提供资源、优化出院过程,减少老年人非计划性再住院。模式的参与者有药师、护士、老年学家与患者的支持者。RED模式,护士与临床药师协作对出院患者进行教育及调整药物,以减少成年患者的再住院率、急诊就诊率和医疗费用。该模式中,Bickmore等发明了“虚拟护士”智能对话系统,能模拟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用于医院内患者的用药教育。
日本通过成立医疗机构中的社区医疗链接部门、访问护理科以及社区访问护理站,采取出院协调和家庭访视,实现为老年人的延续护理服务。社区医疗链接部门负责为往来于医院、诊所、养老设施和家庭的老年患者进行必要的联络和协调。设立于社区的访问护理站一般由护士来管理和运营,主要职责是与社区诊所或医疗机构中的社区医疗链接部门的医务人员配合协作,依据医嘱为出院后的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介入。[4]
三、延续护理的产业需求
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将使延续护理需求与日俱增,其产业需求首先会带来护理人力资源的变革,延续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是以延续护理护士为核心建立的多学科团队。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入,具备资格的护士将可以开办护理机构,在老龄化背景下,开办延续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延续护理服务或转介时的协作护理将可能成为未来延续护理产业化标志之一。延续护理将成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关医疗设备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