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类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
会计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通过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现代社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必然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本科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大背景下,许多高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如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统计、 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来都将《会计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在长达十多年的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与学的交流中,我一直在思索着。我认为,“结合专业特点,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下,优化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是一条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之本的《会计学》教学改革思路。
一、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和应用会计。培养“懂会计、用会计”的高素质人才是它的教学目标。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让非会计专业学生熟悉会计专门语言,了解会计信息生成机制,旨在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为其经营管理服务。
1、把握《会计学》课程和其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领会学习会计学对其专业的意义,突出会计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热情。
2、引领学生会计入门,熟悉会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方法,为后续的会计学习奠定基础。
3、让学生认识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了解会计工作流程和程序,为其学会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做准备。
4、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未来竞争能力,为将来就业和创新服务。
5、应用会计信息为经营管理服务。学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业绩评价和资金预算,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等管理决策服务。
二、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
在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设定为四个层次,把握每个层次的教学重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内容设计
(一)第一层次:会计入门部分
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同学是作为《会计学》课程的初学者,在这之前他们从未接触过会计,因此引领他们走入会计的大门是《会计学》课程的重要任务。会计入门部分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非会计专业同学要在短时间内对会计这个专门语言有一个整体认识,并树立起他们学习会计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在会计目标和职能的引领下,从会计对象出发,介绍会计六大要素到反映这六大会计要素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再从会计科目出发,到账户,最后具体介绍借贷记账法,包括它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的过程和试算平衡。
(二)第二层次:会计实务部分
以一个会计循环为例,从输入信息的会计凭证,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会计账薄,到最后输出信息的会计报表。对非会计专业同学,这部分的教学应淡化凭证填制、账薄分类、登记、审核等具体的操作方法,重点把握会计报表的内容和结构,突出会计报表反映的具体会计信息,并引导他们怎样通过凭证、账薄和报表来获取他们所需求的会计信息,让学生学会利用会计信息来解决本专业的相关问题。
(三)第三层次:财务会计部分
目前的《会计学》教材的财务会计部分是按照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来介绍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的方法,对非会计专业同学来说,这种介绍方法有一定难度,专业性太强,比较难懂。我们可以以一个具体单位的一个资金运动循环为例子来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如,以甲和乙两人共同投资的一家果酱厂为例,从果酱厂最初资金筹集开始,经过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以及生产原料的供应过程,到加工生产和销售过程,最后利润形成及分配的整个资金运动过程,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果酱厂每一个过程的具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可以饶有兴趣一环扣着一环地学习会计核算和会计控制过程,更深刻地理解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另外,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在财务会计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增添一些新的知识和元素,比如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知识可以贯穿于整个业务循环的讲解过程中。或者,我们可以在具体每一个业务过程中,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比如,筹资管理、资金耗费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资金预算等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拓宽了非会计专业同学的知识面,更让他们明白学有所用是《会计学》这门课的宗旨。
(四)第四层次:扩展知识部分
如何在《会计学》课程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收获更多有用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会计的热情和兴趣?扩展知识部分是一种很好的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它的运用更为灵活。如非会计专业同学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报表分析对他们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在介绍完《会计学》所有的课程内容后,专门开设一个会计报表分析专题,结合具体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取并分析会计报表传递的信息向管理决策服务。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多年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结合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提高《会计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上好第一节课,强调《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第一节课,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会计与经管类专业的内在相关性,突出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根据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特点、目标和任务,把《会计学》课程主要的授课内容以一条脉络清晰的主线告诉学生,让学生对《会计学》教学内容有个整体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2.把握每一节课的授课重点,要求学生当堂课的内容要理解清楚。对非会计专业,教师可以有效地把《会计学》内容的每一个重点章节以专题的形式来展示,同时每一个专题之间又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每一个专题开始的多媒体页面上归纳出重点的知识点,并用颜色标识出难点,并要求学生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要当堂理解清楚。
3.运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法是一条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根据专业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之前,精心设计好精简的、趣味性的、有代表性的小案例,起穿针引线作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或者在课堂中运用与与会计学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使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讨论相互融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积极地、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切实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施差异化教学,突出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例如,对同一内容会计报表这个专题,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授课方法不同。会计专业的同学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因此,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是其授课重点。而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对三张会计报表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强调会计报表的应用和分析,每一张报表之间的相互联系,每一张报表各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具有什么作用。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会计学》实践教学
会计的本质源于实践,《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在编制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大纲时,应当充分安排实践教学的课时,处理好实践教学的课时与课堂授课的关系。其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从账务处理程序中把握会计核算的内在规律,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它的实践教学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财务会计部分例举的具体实例,除了上机模拟从凭证、账薄至报表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还要组织学生对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讨论,读懂会计报表所传递出来的直接和间接的信息。最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通过具体的财务数据来分析它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对整个学期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做个综合总结。并生动形象地让学生明白会计如何作为一种专门的工具,怎样更好地为经济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尚华,龚建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0(2)
关键词 课程体系 项目化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2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major curriculum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can not adapt to the students future career needs, to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alysis the cognitive law of the career needs and learning, the modular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connection between, form the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hrough the proj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teaching, through knowledge and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 project; modularization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这样一个现实: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IT类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加大,每年IT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一个庞大的数字,大量的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大量毕业生却不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有效途径,解决庞大的毕业生就业群体与就业岗位之间不对称的问题。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项目化模块化研究”旨在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缩小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学生的职业规划需要从进校开始,贯穿始终,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明确――当前所学课程和所学知识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地位。
下面我们以软件测试技术专业为例,从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分析出发,结合IT职业岗位分析,研究如何将课程体系模块化,如何以项目化的方式组织教学。
1 课程体系模块化
课程体系模块化是指,将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编制成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差异的几种模块,各相近专业可以按照需要选择适用的课程模块,再加上少量自己开发的课程,组合成专业教学计划。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不但能及时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
我校软件测试技术专业,从专业的特征出发,以构建合理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为目标,以专业知识认知过程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为着眼点,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及课程结构。
1.1 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
我校软件测试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武汉都市圈、“1+8”城市圈的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的企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所需的系统基础知识,具备软件测试环境装配、调试、使用、维护及测试工具的操作、测试用例设计动手能力,能从事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管理、软件开发、软件产品售前售后服务、技术文档编制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专业领域的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下的人才培养规格,如表1所示。
根据近五年毕业跟踪调查,软件测试技术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主要为软件测试、软件开发、软件服务三个方向。三个方向的毕业生规格有一定的差异。
1.2 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前面得到的人才目标规格,以及专业技术领域的要求,我们拟定出六大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课程的模块化有助于教学过程中紧扣目标,各课程之间有效衔接。
2 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集知识、体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课程项目,以项目为媒介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将职业体验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以“Java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为实现课程目标,该课程设计了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桌面游戏“捕鱼达人”,让学生对Java高级的七个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第二个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强化认知,增强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该课程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模拟软件开发小组(公司),制定相应的公司管理说明,如表2所示;将业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评定标准。
通过项目化学习、项目化管理,学生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习过程中的互助作用,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3 结语
以上我们主要从课程建设方面,以软件测试技术专业为例,对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提升计算机类职业教育的实效,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职业教育的“实惠”。这样的改革还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姜荣,丛迎,曲桂.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3(2).
[2] 杨丽君,辛和金.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及提升策略[J].中国市场,2014(17).
[3] 熊安锋,阳军,殷遇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4(16).
【关键词】经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探讨
一、《基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目前《基础会计学》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其他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对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他们熟悉会计职业、掌握基础会计操作方法的重要工具,也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但是对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不太重视,也缺乏学习兴趣。
(2)会计核算的方法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会计核算方法包括7个方面:设置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对初学会计的学生要熟练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本课程涉及的概念及专业术语也较多,比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权责发生制等概念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在初学时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借贷记账法下各个账户借、贷方向不同的登记等知识,在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缺乏实践环节,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把握不全面。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多,老师为在有限的课时内把相关内容讲授清楚,无力顾及实践环节的操作,而有的学校把会计实践单独开设了一本课程,放在后期的学习中,导致在本课程里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环节,但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如果只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讲解,即机械、抽象,又不利于理解。尤其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充分理解,融会贯通。
二、提高《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时,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要预先告知学生讨论的内容,要告知学生资料搜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保证课堂讨论质量。在具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保证课堂讨论在合理范围之内展开,避免由于讨论内容的无约束性,导致内容偏离主体的现象,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梳理逻辑思路,为今后的讨论活动提供可借鉴资料。比如关于增值税的核算,可以先布置学生查阅增值税的税目,了解增值税是针对什么行业征收,税率是多少,增值税的征纳方式,进项税和销项税如何抵扣,偷逃增值税的手段及法律后果等,内容很丰富,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在课堂上的讨论中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对增值税的核算也就可以轻松掌握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2)运用形象思维理解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的7大核算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复式借贷记账方法,初学会计学的同学容易混淆借贷记账方向,鉴于此,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借助会计等式的基本方向便于理解不同账户的记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开设“T”型账户,一边记增加,另一边就记录减少,同时引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左边为“借”右边为“贷”,这是固定的,而哪一边记录增减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记账方向不同,正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下面以会计等式为例说明记账方向的记忆。会计等式如下: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其中等式左边的要素是同种性质的,反映的是资源在企业的具体存在形态,没耗费之前是企业的资产,耗费后就转变成费用了,所以也可以说“资产是没有耗费的费用,费用是耗费了的资产”,它们是同种性质的,所以记账方向相同。对资产、费用开设“T”型账户,左边为“借”、右边为“贷”,看等式,资产、费用位于等式左边,为与它们所处的位置相当,当它们增加时就登记在左边,相反当它们减少是就只能登记在另一边即右边,而“T”型账户的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资产、费用在等式左边的位置形象的记忆,它们在左边,所以是左(借)记增加,右(贷)记减少,如图所示:
同理,等式右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三类要素是同种性质的,它们反映的是企业资源的来源,可能是向银行借款而来,形成企业负债;可能是投资者投入,形成企业所有者权益;还可能是发生了销售,取得收入。所以它们的记账方向相同,又因为它们处于等式的右边,为与它们所处的位置相当,当它们增加时就登记在右边,相反当它们减少是就只能登记在另一边即左边,而“T”型账户的右边是“贷”方,左边是“借”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在等式右边的位置形象的记忆,它们在右边,所以是右(贷)记增加,左(借)记减少,如图所示。因此,只要把各要素在等式中所处的位置记清楚,根据各要素的位置就可以判定其增减应记入的借贷方向,当然,还需要对会计科目所属的性质分清楚,才能熟练运用。
(2)加强课堂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关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核算业务等内容,均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学方式来实现。特别是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等内容,其可行性操作较强。可以给出一套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生实际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最后再编制报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准确理解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填写要素,理解其填写规则。对于填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改错,印象较为深刻;对于操作流程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课程整合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将会计课程列入其中,就其实施教学的效果来看,尚未能达到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会计课程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二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是教材体系不完善,四是教学过程重理论完整性,轻实践应用性,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其开设的相关会计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针对专业特点,明确会计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专业特点的差异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与方向,并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中。从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看,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不是培养会计专业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经贸管理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这需要的是学生把握会计核算能力。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这需要学生具备会计信息的使用能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培养他们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培养他们产生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看懂企业财务报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全面看懂财务分析报告,能理解和应用(而不是提供)会计信息,理解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针对各专业特点组织实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
二、实施课程整合,有效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在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从课程整合出发,合理传授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过去很多高职院校中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往往都是分别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或者由于课时的限制只开设其中的两门甚至一门,教师授课基本按照会计专业的大纲、教案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其结果不是课时不足,就是囫囵吞枣,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通过我们对非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
在高职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中,相关的会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将其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会计技能教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认识会计。本章主要从会计信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出发,导出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应遵循的会计原则和会计规范等基本知识。第二章会计循环,从经济活动出发,对会计等式、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与账簿、试算平衡、结帐等进行介绍,第三章借贷记账法。从各专业特点出发,介绍应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学生能对借贷记账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对基本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第四章财务会计报告。向学生介绍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认识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理解会计报表对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的独特作用,为学生能够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打好基础。第五章会计实践。从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产生的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一个会计循环的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企业会计实务有一个全面真实、形象具体的认识,从而加深会计技能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第六章企业会计报表综合分析。本章是非会计专业学习会计课程最终目标的综合体现,从企业会计报表实例出发,向学生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企业业绩评价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筹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成本费用、收入与利润的管理,掌握财务控制、企业业绩与财务分析的技能,本章技能重点放在企业业绩与财务分析上,使学生学会通过财务分析全面做好企业业绩分析。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工作实践,掌握基本的会计工作技能,从而全面认识会计与其专业的关系,实现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2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实施有效的整合之外,在教学环节上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改变过去一贯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环节设置。在每章节理论教学中,设置单项技能实训,在一个会计循环的理论教学结束后,给学生以两周的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技能实训结束后再向学生介绍会计报表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与管理,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核心教学过程。在设计会计实训实践教学环节时要注重针对性,采取循序渐进、综合强化、不断提高的原则。整个实训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单项模拟实训、学生分组进行自主会计模拟练习、院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演练。
知识模块单项实训,在这一环节,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施相应的实训项目,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加以评价。这一过程与理论教学穿插实施,每完成一个环节的理论教学,即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分组自主会计实战演练。在实训教学中将3—5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在教学中由老师安排学生的会计角色进行单项技能联合实战演练,完成相应的会计岗位任务。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随时与各小组学生保持联系并做现场的岗位实战指导。
院外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阶段,学生被安排到学院的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业进行综合实训,一般以小组的形式独立顶岗。对于这样的顶岗综合实训一般时间的安排跟相关专业的毕业实习相结合,所有开设会计课程的非会计专业,在其顶岗实习期间,要求进行至少两周以上的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班级安排两周的综合会计岗位模拟实战实训。对于顶岗实训的效果评价由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评判,对于综合会计岗位模拟实战实训效果由学院老师进行评判。
三、稳定师资队伍,强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材建设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任务一般都由会计专业教师承担,然而,从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会计专业配备的师资队伍比较强,而对非会计专业却重视不够。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略知一些会计概念,会看会计报表就可以了,他们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只是将会计专业的课程加以简化,忽略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甚至有些高职院校还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当成了新进青年教师上课的“试验田”,敷衍了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使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其实,要做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并非易事。首先,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学时少、时间紧、内容要精选,其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从一开始的高度就与会计专业不同,它站在管理的高度而非核算的高度来进行教学。所以,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理应由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最好教师还拥有所教专业的专业背景或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要求。
[关键词]:《国际贸易业务分类和资质管理》 应用型本科 “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与精英教育偏重学术型人才培养不同,大众教育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也应按照应用型体系来进行建设或设置。
GB/T 28158-201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推荐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将国际贸易业务人员职业类别分为国际贸易业务运营类、单证类、财会类和翻译类四种,并对各职业类别规定了相应的职业资质要求和管理机制。该“标准”不仅为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引了方向,也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应用型本科是将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有效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它更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而相比高职教育,它培养的人才又有更高的学历层次。“模块化”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形式,已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本文基于“标准”构建了国贸专业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二、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按照“标准”中职业资质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的培养方向应具备专业化、实践性与应用型的特征。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与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该课程体系内容包括以下4个模块。
1.基础能力模块
基础能力模块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主要培养以下能力和素质:
(1)职业道德与政治思想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设置的课程主要有:思修、毛邓、形势与政策等。
(2)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包括的课程主要有:大学体育等。
(3)心理素质与自律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和抗压、受挫能力,课程主要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等。
(4)语言及人际能力。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课程或活动主要有:大学英语、各种讲座及社团活动等。
(5)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拥有高度的安全与环保意识。设置的课程或活动主要有:消防演练、环保讲座等。
(6)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经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具备将经济问题量化为数学的能力,包括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经济学、经济数学等。
2.职业能力模块
职业能力模块以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兼顾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能力有:
(1)商务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信息的获取、与客户及对手有效沟通、商务谈判、理解国际商务文化、现代商务礼仪、化解矛盾与危机的能力,课程主要有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谈判等。
(2)外贸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利用外贸英语函电建立业务关系、获取订单、进行交易磋商的能力,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读写、商务英语口语、外贸函电等。
3.专业技能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以职业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主要目标是力求符合“标准”国际贸易职业资质管理中的岗位要求,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
(1)国际贸易单证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交易磋商、订立外贸合同、信用证及外贸单证阅读翻译与缮制能力,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训等。
(2)办理国际货物运输、报关报检及物流管理能力。使学生具备为进出口货物选择合理运输方式、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货物运输的能力,为进出口货物合理投保的能力,报关报检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精通国际物流业务、具有国际物流运作组织能力,包括的课程主要有: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海运运输实务、国际空运运输实务、现代物流概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报关与报检实务等。
(3)国际(外贸)结算能力。使学生具备对国际贸易业务进行核算、分析、预测和控制的能力,具备出口退税及相关核算的能力,包括的课程主要有: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会计学、外贸会计等。
(4)外贸跟单能力。使学生具备根据外贸订单对货物从生产到出运进行全程跟踪的能力,包括寻找客户、设定目标、传播信息、推销产品、提供服务、收集信息、分配产品及承担各类单证的运转,包括的课程主要有: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等。
(5)营销策划及管理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直接销售的能力及客户管理等能力,包括的课程主要有:应用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等。
(6)电子商务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及运营特点,具备维护电子商务网站、网络营销、网络运营及电子商务创业的能力,包括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工作实战等。
(7)专业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寻找客户、贸易磋商、签订合同的能力,组织履约、报关报检、制单装运、核销退税、处理争议,办理进出口实务操作和管理全过程的综合性工作的能力,包括的课程有国际贸易流程模拟等。
4.专业提升及拓展模块
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型较强的特点,因而需要精简理论课程,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向应用型培养模式转变。可探索性的对传统的、偏重理论的本科课程(如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等)进行“改革试水”,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要求适当精简教学内容,缩减教学课时,并转换教学方式,如采取讲座、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写论文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部分核心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等可根据学生的意愿及英语水平,开设双语选修课。此外,还可通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上岗前的训练,最终形成“零距离”就业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重视应用、重视实践的特点。
三、结语
教育部在2014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基于《国际贸易业务分类和资质管理》标准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体现了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建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13,(5).
[2]罗明.衔接国贸资质管理国家标准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探索.大学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