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实务研究

会计实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实务研究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1篇

一、当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现状分析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展不平衡

自2007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在我国会计研究者中刮起了一阵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狂潮,使得我国会计理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过于重视会计理论反而忽视了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导致了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会计实务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大量的理论研究不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状况,会计学者和专家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研究,反而忽视了会计理论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另外,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发生的热点问题上,忽视了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中的会计基本工作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从而使得我国出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会计实务混乱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引入西方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业中《会计法》的地位独一无二,相应的还有《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准则与会计核算制度》。虽然在理论上各个法律法规负责的各个岗位互相协调、各司其职,但是从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针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是十分匮乏。我国企业众多,规模有大有小,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特殊问题,一旦企业遇到这种特殊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就会比较随意的进行处理。所以我国现阶段会计实务十分混乱。例如,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在遵守一致性的原则下对会计事项处理可以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一种。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但在同时对于备选的方案限制的条件不严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很痛以被大企业利用,进行调整利润,从而违背了一致性的原则。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简单说就是低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多,中级或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十分紧缺,像ACCA、AIA等国际证书更是少之又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了会计实务活动开展的效果。所以,各个企业都要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行业从手工做账转变到会计电算化,加快了会计运算操作的效率。这也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有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具备电脑操作的能力,熟悉会计软件。

二、促进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提高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统一

我国会计企业众多,会计理论也多种多样,不仅不统一,甚至有的观点互相矛盾。会计行业的矛盾观点不像政治中的矛盾问题可以辩证的去分析。会计行业中的矛盾观点,应该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得出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论,而不是互相矛盾。现在,我国会计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行业,这就要求会计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去伪存真,摒弃错误的观念和理论,缩小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距,使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相结合,促进会计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二)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主要是关于两个方面。我国现阶段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也相对来说不完善,因为会计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的小的问题就会在最终结果上导致账目不清,无法真正的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对会计凭证弄虚作假,甚至逃税漏税,违法了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而使自身获得利益。这些行为违法了社会秩序,影响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会计人员在收到上级指示后对会计凭证进行弄虚作假的行为,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确保会计工作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

(三)会计理论研究具有客观性

首先,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会计研究者和专家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与实际相结合。另外,会计研究者和专家在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应该使理论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借鉴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会计理论,使会计理论得到更好的发展。根据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不同,适用于企业的会计理论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会计理论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基础上,客观的反应企业的运营状态。

(四)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

一方面,有效的会计理论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它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会计实务,对会计实务起到了一个指导的作用,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能够促进会计行业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伪存真,认真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改正会计理论的不足并发展会计理论,从而保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可执行性,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发展轨迹。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94-02

如今在很多的领域都应用了多项目管理,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为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基础。而如何将多项目管理应用到会计实务当中,让其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是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本文中,就针对多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且对我国的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究,找到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我国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

一、多项目管理概述

(一)多项目管理概念

多项目管理概念主要是指对多个项目进行同时的选择、评估以及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企业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并且能够让各个项目之间的资源相融合,最终能够很好地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多项目管理是一种典型的项目集群管理模式,一般来说,其可以分为两种管理方式,第一种就是项目群管理,也就是说将项目中具有共同特性的项目加以集群,再对这些群体进行统一式的管理,以此来创造大于个体项目综合的价值,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其能够为项目管理提供一个较好的管理模式,从而能够制定一个项目群管理的框架,缩小各个项目之间由于差异所存在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第二种就是项目组合管理,在这里需要对企业的各类项目进行探究,让能够实现互补的项目将其组合在一起最终构成项目组合,再对这些项目组合进行管理从而能够让风险最大程度地分散,让企业遭受损失的概率大大减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多项目管理相比于单项目管理来说,其不再是单单对一个项目进行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其项目之间加以组合从而能够让项目之间的资源加以调整,让其能够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其最先考虑的是企业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针对这个目的找到其应该做的环节和步骤,再一步一步开展最终达到整体目的。

(二)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对多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主要拥有以下四个特点:

1.战略性:在开展多项目管理的时候,应该针对企业的当前状况制定其应该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其首要工作就是站在决策的层面上对公司的行为加以决策,最终制定一定的战略目标,这也就说明了多项目管理是具有战略性的。

2.动态性:多项目管理开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以此来保证多项目管理能够让各个资源更高地互相融合,让资源结构得以调整,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最佳资源利用率:多项目管理能够将项目之间的各种资源加以融合,并且根据各个项目中的资源所需情况加以分配,最终能够对资源进行协调合理分配,让项目之间实现最优组合,取得更大的利益,让资源利用率能够最优。

4.组合整合性:在传统的项目管理当中,项目与项目之间是分割的,这就导致各个项目部门之间很少有交流,这就让其整体不能够实现统一,而在多项目管理当中,其能够让各个项目加以结合,让每个部门都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中工作,最终实现信息共享,并且提高整个团队的合作能力,实现有效的沟通。

二、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将多项目管理应用在会计实务当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项目所耗费的成本,这就需要在应用多项目管理的时候要将注意力大量地放在成本这方面,也就是说,在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对各个项目的成本有一个非常好的了解,然后在开展多项目管理的时候需要结合各个项目之间的成本情况来加以研究,以此来达到多项目的成本最低的目的。另外,单一的项目开展时候,在其会计实务处理的时候其风险是比较高,而通过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多项目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风险,最终能够达到风险管理目的,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提高其竞争力。

(二)设立专门的多项目管理经理

就会计实务处理而言,其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要求,而在开展项目管理的时候,其也需要根据外部情况对项目管理有一个较好的调整,这也就是说,多项目管理也需要专业性人才来针对其加以管理。所以在开展多项目管理的时候,应该设立专门的多项目管理经理,让其针对多项目管理做出一个较好的管理决策,最终提高其管理水平,也为企业的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打造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让多项目管理能够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除此以外,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应用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对其相关会计处理人才进行培训,这是由于社会的发展非常得快,其外部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所以需要对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技能进行更新,以此来提高多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会计实务处理能力。

(三)加大对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重视程度

虽然近几年来,很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对其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处理的应用,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对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重视程度还比较低,这就让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多项目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最终导致了多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较低。与此同时,对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会让多项目管理在其真正应用中所能够遵循的相关理论非常少,这都是由于对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应用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对其的相关理论研究也非常少而造成的,这就严重阻碍了我国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让其发展停留在一个阶段,不能够大幅度地得以提升。

三、多项目管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对策

(一)优先级管理

在多个项目的情况下,其中肯定会有等级的区分,也就是说项目有的非常重要需要紧急开展,而有的则可以将其放一放,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在对这些项目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时候,应该注重优先级管理,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以及其紧急程度来进行层次划分,再对其进行划分之后,能够根据各个项目的优先顺序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项目在实行的时候能够遵循每个项目的实现原则进行,最终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及会计实务处理水平。但是与此同时,对于有的项目来说,是不需要进行优先级排序的,其能够直接开展风险管理,无论将其插在任何中间都是可以的,这都需要依照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以及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实施进行。

(二)利用相关者的综合分析

在对多个项目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看到其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对其加以探究从而找到各个项目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要看到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各个项目的利益者的主次区别,也就是说要根据项目的特性区分出主利益者与次利益者,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利益关系制定不同的项目管理政策,另外,在制定项目的启动时间会计处理的时候也应该注重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不能够将各个不同利益层面的项目同时开展。

(三)注重组织结构的安排

会计实务的多项目管理应用处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组织结构的安排,也就是说,在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其主要是针对多项目管理中的不同职责所设立的,所以在开展会计实务处理的时候应该注重组织结构的安排,针对不同的组织结构设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中权责一致的会计监督情况,并且在最终的会计处理结果中加以反映。除此以外,还应该设立专门的会计实务中应用多项目管理的职位,让其能够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处理,最终提高多项目管理水平,并且提高企业的会计实务处理水平。

(四)建立并且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在开展会计实务处理的时候,需要依据相关的项目管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以及相关的处理,最终能够得出会计处理结果,所以在应用多项目管理的时候,应该建立并且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项目管理信息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完善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大大地提高会计实务处理水平,让其能够迅速地找到相关的信息并且对其加以处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借助计算机等各种工具,让其能够很好地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化,最终提高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提高会计实务处理水平。

四、结语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3篇

一、《综合会计实务》课程定位

《综合会计实务》是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其前续课程——会计基本方法与技术、工商企业业务处理、成本核算实务、会计信息化、纳税业务处理、财务管理等的有机地、立体地、实践地结合,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和会计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与促进作用。因此该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块,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其中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会计职业通用能力、会计职业基础能力、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和会计职业发展能力。本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应该为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基本实践技能培养、会计核算能力培养和会计管理能力培养,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财经法规的运用,认知会计职业环境,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具体见图1。可以说《综合会计实务》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重要的一环。

二、《综合会计实务》课程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本科《综合会计实务》课程,普遍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效果不佳情况,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长期以来高校重视学术理论研究、轻教学实践研究。(2)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成绩为主体的“学校导向型”会计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尺度单一、与社会需要脱节是其主要弊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需要。(3)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较低,模拟实验材料内容单一,只注重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性,校外会计实践环节薄弱等,所以会计实践教学须建立一套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所突破。(4)实践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核算,实践教学方法是模拟实验,缺乏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实践教学手段多采用手工技术,故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情况,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提出了会计本科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网络技术的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相促进而又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考评方式、“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在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整体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互融的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围绕一个中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紧跟两个方向(就业市场要求——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企业管理发展新动向——经济一体化与管理信息化),“三位一体”(集实践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具体内容应包括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课程、建立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观点是从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出发,认为应该通过增加校外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采用老师引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式、倡导新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项目导向下的会计岗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根据会计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要求,设立教学项目,每个会计工作岗位组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形成一个教学单元(或学习情境);确定会计岗位能力目标(学习情境目标);根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确定应学习的会计核算理论与实践知识。首先按照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即出纳岗位、财务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投资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设立八个教学项目;按照会计岗位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载体,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确定教学环节,以会计业务实际操作为主线,构建融合教学模式。

(五)“嵌入式”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模式是以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将价值观和专业认同、知识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的培养嵌入到整个专业胜任能力培养过程中,使会计教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会计教学模式。

三、《综合会计实务》课程实施现状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合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企业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企业的合并已经被明确的划分为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类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统一的控制之下进行的企业合并,简单来说如集团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资产重置与重组,严格意义上来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和并不能够算做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买方付出资金全部接纳卖方的一切资产、企业债务、产品效益以及市场份额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前后的最终控制权会发生彻底转变,简单来说,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除去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之外的其他企业合并。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财务特点分析

由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存在着诸多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想要切实加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就必须加强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特点的有效分析。

(一)性质不同。企业合并的性质不同是非同一控制下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集团企业内部股东权益的重组与重构,从性质上来说不属于一种交易行为。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是一种切切实实的卖方与买方的交易行为,买方通过购买获取对卖方的全权控制。

(二)资产及股权处理方式不同。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合并过程中的净资产或者企业股权入账基础是按照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处理的。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需要对合并中出现的净资产或股权进行公允价值处理,在将净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的同时还要将股权作为合并成本计入合并之后的初始成本当中。

(三)商誉处理方式不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始至终都不会涉及到企业商誉的处理或者确认。但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所支付的购买成本一般来讲,都会比被购买方所能够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所占份额更多一些。

(四)合并当年净利润计算方式不同。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合并当年的净利润等于参与合并的各企业当年净收益的总和,计算相对简单。而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当年净利润计算就显得更为复杂。它是由被合并企业自合并之日之后的净利润中的合并企业相应股权份额部分加上合并企业当年实际净利润之和构成的。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会计实务处理工作应该包括确定价值、确定合并成本以及有效处理合并差额等几个部分。

(一)确定价值。这里所谓的确定价值也就是要确定可辨认净资产的价值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因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一种交易行为,是合并方通过购买获取被合并方一切资产、债务、股权及其他方面利益的交易行为。所以再价值确认过程中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而不能使用账面价值,比避免账实不符等不利于合并方自身利益维护的问题。在确定价值之后要准确取得净资产与股权价值。首先合并方要被合并方可辨认的净资产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入账。其次合并方如采用控股合并的方式进行合并的要将合并企业的股权自合并当日起按照投资初始成本进行入账,从而有效取得被合并方的股权份额。

(二)确定合并成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确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实务处理内容。合并成本的确定应该从合并日也就是购买日当日开始进行,合并方要对自己为获得被合并方一切资产、债务以及其他方面权益、证券等的公允价值进行有效计算,然后计入合并成本当中。

在进行合并交易时合并方所付出的一切费用和产生的相关支出也要及时进行合并成本计入。同时要注意一点,对于购买被合并方所发行的债权或者其他债务时所产生的手续费、成本支出不能直接进行计入,而是要将相关债务的初始金额、债权发行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来进行债权发行收入抵减。

如果自购买日开始,购买方预计到未来某一时期可能会产生与购买行为相关的成本支出的,或者合并过程中合并双方就未来某时期成本支出进行了事前约定的,这一部分金额也要进行合并成本计入。

企业合并所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企业合并的发生时间处于当期期末阶段,在当期期末阶段的可辨认资产、企业负债以及购买成本的计算都可能变得不稳定,因此购买方应当及时进行暂时价值的确认工作,并以公允价值对合并交易进行及时确认。而暂时价值的确认如在未来一年内发生的调整或变动,那么这一部分被调整内容也应该被视为在合并时间发生当日所进行的调整。

(三)合并差额处理。合并差额是指购买方所支付的购买费用与所购买而来的可辨认净资产或者股权收益的公允价值之间存在的差额,购买费用一般来说不会与所购买而来的净资产和股权的公允价值完全相同,都会出现或高或低的差异,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合并差额处理,以确保会计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首先,当合并成本大于公允价值时,购买方一方面将被购买企业可以进行辨认的净资产以及股权以公允价值计量入账,另一方面将合并成本中超出购买公允价值的部分进行合并商誉处理。

当合并交易中购买方所支付的购买成本小于购买所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以及股权利益的公允价值时,超出部分应进行当期损益处理。而且当确实出现购买成本小于被购买方资产、股权公允价值时一方面必须进行净资产、股权收益等环节的进一步复查核实,另一方面也要对合并成本进行复查与核实,如果反复确认核实的情况下仍然认定为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以及股权收益公允价值时,就应该将其差异计入当期损益。

参考文献:

[1]周凤.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之差异比较.会计之友,2009.

会计实务研究范文第5篇

一、密切跟踪会计改革进程,积极推动金融会计业务创新发展

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是与当前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相适应的。一方面,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为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总体上看,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正在走向不同区域、国家间的互溶,国际间趋同的趋势明显,人民银行会计也不能例外,也必然会趋同于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的通用标准。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必然是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向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通用标准趋同进程中的发展,是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人民银行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的脉络,积极适应国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吸收国内外、人民银行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完善会计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做好会计工作。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已经是既成事实并将继续深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金融业会计实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很多方面需要做出调整,人民银行履行职责也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变化。一是在解读金融数据方面,需要考虑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报表数据的影响,这对于人民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开展金融研究都是特别重要的。二是在落实会计工作职责方面。按照“三定”方案,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有协助商业银行完善会计制度的职责,随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大量建立,会计部门有必要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用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三是在人民银行会计标准改革方面。下一步企业会计准则的很多方面也要在人民银行应用,很多方面对完善人民银行现行会计标准有借鉴意义。这也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者需要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因此,广大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必须要有更加宽广的会计视野,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断跟踪研究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完善知识储备,强化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服务。

二、构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有效促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会计人员加强沟通交流能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解决。搭建好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会计人员交换专业工作心得,探讨专业疑难问题,比较专业水平差距,这无疑对于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设高水平会计队伍都有重要意义。

搭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必须多从资源整合角度做文章。一是要强化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会计交流和人民银行行内部门间的会计交流。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有广泛联系,不仅银行账户、支付清算、票据交换、资金融通等方面有实际的业务关系,会计标准上也有相通的地方,会计管理手段上更有广泛的相似性,会计部门之间、会计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双方依职责做好会计工作。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间需要不断加强会计交流,会计部门与相近业务部门之间,会计部门与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研究等职能部门之间,都有很多会计问题需要沟通交流。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培训机制。培训工作应逐步实现几个转变:培训范围由主要对会计主管培训转变为面向一线会计人员培训;培训手段要由现场培训转变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培训;培训师资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内部人员转变成主要为机构外专家学者;培训内容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专业管理知识转变成主要为会计综合业务知识。实现这些转变,可以使更多的会计人员受益,使专业工作理念得到提升。同时,基层行要从强化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角度,附之以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要完善以会代训机制、会计论坛机制、讲演会计制度机制、业务技能演练机制,使会计人员的思想动起来、丰富起来、完善起来。三是要建立会计人员专业问题研究机制。目前,人民银行聚集了一大批高学历会计专门人才,要组织这些人员广泛参与问题研究,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管理等方面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选题开展深入的研究,要鼓励会计人员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四是要充分利用好人民银行目前已经建立完善起来的信息交流系统,在内联网上开辟网络论坛专区,积极引导会计人员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观点,开展交流。

三、进一步强化“大会计”理念,拓展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新渠道

开展会计研究、加强会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必须要有“大会计”观,将其纳入会计综合统一管理范畴精心规划组织。加强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是人民银行近年来会计工作总的基调。会计基本制度出台后,人民银行各级行建立会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普遍强化了会计综合管理。但会计综合管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各级行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行会计综合管理手段的特色不够突出。三是各类检查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多种问题。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当前会计研究和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热点。

实践表明,会计综合管理要随着会计管理要求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加强,必须常抓不懈;会计综合管理做得好,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高,反之,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不可能高。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在不同的阶段,会计综合管理目标不同、内涵不同,工作手段上也会存在差异。目前,在多个部门横向并存的状态下,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协调不同部门间的会计工作关系,打造各部门共同接受的会计基础工作环境。下一步,随着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优化完善和人民银行会计标准的改革,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解决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问题,真正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全面提升会计反映能力和会计分析水平。

认识清楚会计综合管理的这样一个进程,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研究是有意义的。第一,这表明我们加强会计综合管理要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根本性目标。因而,要紧紧围绕会计基础工作做文章,提高分析反映水平,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第二,这表明我们目前所从事的会计综合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们已经在会计检查、会计辅导、会计培训、会计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要在会计论坛、会计基础环境建设、会计信息管理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三,这表明我们坚持强调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是现实而迫切的。会计综合管理中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提高会计反映和分析水平也有赖于我们不断深化的会计研究。我们要通过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会计工作深化发展。

四、建立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推进会计管理创新

近年来,人民银行重视会计研究工作,每年都有一定研究成果涌现,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还需要加强。主要表现是,一些研究成果停留在对会计一般性问题的归纳总结上,是会计人员对当前人民银行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缺乏应用价值;一些研究成果过于理想化,完全超脱了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人民银行目前的会计工作无法应用这类成果;一些研究成果纯粹是理论概念的堆砌,对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有益,但对会计实务没有实践指导作用;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虽然对提升当前的会计实务工作是有益的,但成果应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