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通信建设监理 核心网工程 项目管理 监理方法

1 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通信领域已进入3G时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成了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网络演进方向、移动通信核心网面临大量2/3G 融合改造,对于通信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监理特别是设备安装阶段和调测阶段做了一些探讨。

2 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设备安装阶段的监理

(1)机柜机架设备的安装必须正确,且符合安装工程设计要求。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按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2)级联网线、光纤应该从机柜上线槽或出线孔洞相对应并绑扎平直整齐。中继电缆E1信号线缆走线平直,按设计要求成端于DDF架。各种标签应根据要求打印并粘贴完毕,并且便于辨识和标记。

(3)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电缆放绑完毕后,应有盖板封住洞口,子口和盖板应用阻燃材料,其漆色宜与地板或墙壁的颜色一致。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走道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安装槽道应端正牢固,并与大列保持垂直,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

(4)布放电缆的规格、路由、截面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缆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电缆、信号电缆、用户电缆与中继电缆应分离布放。布放槽道电缆可以不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电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在活动地板地板下布放的电缆,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

(5)机房直流电源线的安装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源线的规格、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交换系统用的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靠,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列间馈电线采用架空敷设时,铜(铝)条应整齐平直,看不出有明显不平及锤痕。导线的固定方法和要求,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铜(铝)条馈电线在正线上涂有红色油漆标志,其他不同电压的电源线有不同颜色标志区分。安装好的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3 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软件调测阶段的监理

为了确保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的顺利竣工并正常运营,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和进度。监理要在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3.1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项目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内核区域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风险高。核心网建设联系整体网络结构,涉及计费系统,有一定风险性。建设过程中要强调安全生产。在割接入网和软调实施阶段一定要注重安全第一,避免通信事故的出现。核心网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年限长,联接全网运营,直接关系到地区通信保障。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自始自终地强调“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

3.2 坚持按照计划实施的原则

开始软调前,监理人员与厂家督导、调测人员、局方主管三方协调施工计划、对软调做技术和安全交底并形成工程倒排计划表。在具体的实施工程中,要提前做好按步骤进行的计划书,并且局方工程主管、调测工程师、监理三方审核批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协助调测工程师申请到相应的网络资源:信令点码、LSTP电路、网管计费端口分配、时钟电路分配等并做好资源录入和统计,以便申请电路进行调测。

3.3 预防和应急措施预案

设备加电之前要督促调测工程师确认设备上电条件是否具备、相应测试仪器仪表是否到位。机房的温度、湿度、管理是否具备设备运行条件。软件调测过程中发现工程坏缺件,应该及时分析原因并报三方主管。如无法解决,应该积极联系厂家协调及时发货替换,并追踪和向局方工程主管回报工作。

割接过程中,与局方项目主管沟通,确定割接时间,并要求厂家和软调施工单位准备割接方案,对割接具体步骤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准备是否充分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割接时,要严格遵守提前做好的割接方案的步骤进行。如割接时出现未成功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应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系统倒回的原则,进行倒回验证和倒回后路测回复原网运行。

3.4 遵循公正、公平的职业规范

处理问题过程中,应面对事实,尊重客观事实,正直地、公正地、不持任何偏见地、科学理性处理问题,做到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的态度。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第2篇

我国移动通信目前仍以极高的速度在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到2001年9月,我国电话用户从2000年9月的2亿户到目前已突破3亿户,即在1年之内增加用户1亿户。发展速度世界罕见。其中移动电话用户中国移动全球通用户为9580.2万用户,联通移动用户为3490万户,共计超过1.3亿户,普及率为10%,居世界第一位。据预测,到十五末期,我国电话用户将超过5亿户,普及率将达到40%。其中固定电话为2.4~2.8亿户,占世界总数的1/5,居世界第一位。移动电话为2.6~2.9亿户,占世界电话用户1/4,居世界第一。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用户数。届时,固定电话的用户普及率为18%,而移动通信的用户普及率为21%。中国将是名副其实的通信大国。

从中国移动通信终端市场的发展来看,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后3~5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2005年,移动终端的销售额可达到120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00年全球10%的手机是在中国制造的。移动市场对中国GDP所贡献的产值,到2005年将达到6000亿元,在全国GDP中占6%~8%。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包括三部分,即运营服务收入,手机终端销售的产值及运营商网络建设的投资。

国家决定,我国CDMA移动通信网络由联通负责建设和经营。它将达到5000亿元的整体市场规模。在十五期间联通投入CDMA项目的资金达1000亿元。国家计委决定,19家企业获得了生产CDMA手机的资格,它们是:波导、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方通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贵州振华、浪潮、海信、大连大显、南京普天、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以及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按照联通的规划,5年后CDMA手机用户将达4000万左右。

以上简单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但应该看到,世界先进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占人口总数的20%~65%之间,而对于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现在只占10%。因此,无庸置疑,在今后10年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移动通信仍将高速发展,形势大好。

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运营商的进入和产品低关税的涌入,将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当然,同时也会有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也会带来促进作用。审时度势,我们只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和策略迎接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总地看来,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对待。

第一,对于在我国目前也广为应用的2G和正在兴起的2.5G的发展,应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大力促进其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和占领现有的移动通信市场。

第二,WTO和3G同时到来,我们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兴利除弊,以积极的态度迎接WTO和3G的到来。

第三,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即制造业),仍然是发展我国移动通信带有根本性和战略的任务。及时开展关于未来新一代移动通信(或4G)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切不可轻易放过。

下面,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3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大力促进移动通信的推广应用

我国目前正处在2G的发展阶段,已有1.3亿用户,占世界第一位。但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移动主要发展GSM系统,现在已有9000万用户,很快将超过1亿用户。继续发展GSM无疑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有利方针。对于中国联通,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和发展CDMA网络,2001年将达到1550万用户容量。可以预期,今后10年它将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CDMA网有利于解决频率资源紧张、基本建设投资巨大和用户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等实际问题。我们2G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格局是GSM与CDMAIS-95平分秋色,同步发展,这对于各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

2.5G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中国移动GPRS网络的建设目前已覆盖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5个城市投入试商用,容量达到40万户。面临3G能为人们提供高达2Mbit/s的数据率和传送多媒体信息的挑战,人们致力于使2G采用一些改进技术以达到提高数据速率的目的。从而产生HSCSD、GPRS和EDGE等一系列GSM的演进技术,采用信包(分组)通信技术,可提供E-mail、ftp、电子商务等服务。目前运营商推出2.5G也是出于可以尽快满足市场对移动数据服务的需求。同时也为向3G过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目前已有爱立信、西门子等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出数款GPRS手机。厦新公司也推出一款GPRS手机--A8698。另外,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也纷纷出台自己的GPRS产品。但不必讳言,一个窄带系统用来传送宽带业务,即传送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是力不从心的,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在已推出GPRS手机的地区已出现了上网速度慢和影响电话通话的情况就是证明。因此,虽然2.5G有一定发展空间和时间,但终究是一种过渡技术,当人们需要在移动中大量传送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时,他们将很可能会选择具有宽带特性的3G系统。

总之,对国家来讲,无论是继续扩大2G的应用和发展2.5G,都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以避免顾此失彼,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移动通信的推广应用。

4兴利除弊,迎接进入WTO及3G的到来

我国加入WTO,这对于我国进一步开放、发展经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电信业,特别是移动通信的运营业和制造业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指的是我国面临国内外更为激烈的竞争。如果采取正确的措施和策略,我们将在竞争中取胜,求得更大的发展。所谓有利有弊,是指如果在竞争中有所失误,则将严重影响我国运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所谓利大于弊,指的是无论如何,国外资金、技术、产品、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大量流入,为我国移动通信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条件,总体上说,我们将赢得这场竞争。

同样3G从CCIR提出到今天已15年了。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之争,应该是初见分晓的时候了。世界上各国对3G发展的必要性的共识也是不容质疑的。现在的问题是3G付诸实际商用是否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性能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目的和要求。我国对3G的发展应该说起步并不太晚,但决心不大,投资强度不大,动作力度也不大。在国家863计划和九五计划中均有所安排,也有了喜人的成果并提出了TD-SCDMA标准,但与国际上各大国相比,差距较大也是不能否认的。因而,大力发展3G,仍然是我国发展移动通信极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其出发点主要是:

(1)大力发展3G是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和占领未来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一次难得的机遇。

(2)应把发展3G与发展2G结合起来一同加以考虑,使二者既能满足当前国内市场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3)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问题是发展移动通信的根本性问题。应尽量采用先进的频谱利用率的系统。3G的基本技术是宽带CDMA技术,因而是有很大优势的。

(4)我国未来2G的发展可能是GSM与CDMAIS-95平分秋色,因而对于3G的三种主流技术:WCDMA、cdma2000及TD-SCDMA均应发展。

(5)我国发展3G应与建立生产制造业结合起来,并尽可能地注入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国家要加大投入,使移动通信真正成为国家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5发展未来新一代移动通信(4G),建立我国移动通信产业

3G尚未商用,为什么人们已开始关注发展4G呢?应该说,这种关注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代技术的发展,要经历提出、研究、实验、形成标准、批量生产直至最后到客户手里,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1G、2G、3G的发展都是如此。估计4G的发展没有10年时间是不行的。中国3G的应用估计可能要到2005年左右。到了2010年左右4G可能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一般认为,新一代的产品无论在技术上和应用上都应比老一代的产品有革命性的变革。因而4G要比3G有明显的进展。目前对4G虽然尚无明确的定义和规范,但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4G应比3G数据传输速率高一个数量级,达到20Mbit/s~150Gbit/s。

(2)主要采用更宽的频带,即以广带(Broadband)为基础的技术。

(3)应具有自适应系统分配和适应变化的业务流和信道条件,有很强的自组织性和灵活性。

(4)能综合多种网络结构,如固定、移动、广播网络,并能加以控制。

(5)能满足不同用户不同业务和码率的要求。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移动性;频率资源;信道容量;代价函数

目前,5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已初见端倪,相应的频谱需求预测研究也同时展开。这一轮新的频谱诉求,主要是针对即将召开的世界无线电大会(WRC15)。设备制造商和系统运营商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未来频谱需求进行研究判断,希望能够在WRC15上为未来的5G系统争取更大的频谱空间。比较集中的看法是:到2020年左右,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新增带宽1~2 GHz。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马可尼时代,无线电成为可用的远距离通信技术,早期的频谱使用并不是问题。实际上,对于频谱资源的争夺是近10多年来的事情,并且还伴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广泛使用而变得愈演愈烈。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真正需要的是终端和系统所传输的信息容量,而并不直接关心所占用的频谱带宽。所以,对用户和系统运营商而言,频谱需求是现象,容量需求才是本质。

电子器件和终端设备的技术进步、功能提升和价格下降,参与无线通信的人群持续增加、无线网络提供的业务更加丰富,都是频谱需求愈演愈烈的推动因素。到目前为止,摩尔定律一直有效,半导体工艺水平何时进入发展的平坦区尚不得而知。即便摩尔定律不再有效,器件和设备的制造成本还会下降。所以,流量需求的持续增加应该是常态。

频率的自然属性,决定了适用于移动通信的频谱供应不可避免地将要进入平坦区。需求持续增长,供应却趋于饱和,其差距的增长就必然地不可避免。通过改进无线传输技术而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差距,但按照香农信息理论能够提供的新增容量毕竟有限。所以,必须认识和揭示其中趋势性的基本规律,以求改变依赖频谱的容量增长方式。

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都是传输信息的有效方式。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地点没有传输线缆的约束,而且可以移动,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灵活性。然而,用户在获取无线通信灵活性便利的同时,需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文章从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特征分析入手,提出移动性代价模型,从代价的角度分析移动性与传输容量之间的转换关系[1]。

1 无线信道与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与有线信道的共同属性,都是提供信息的传输通道。信道特征的差异完全来自于传输介质。有线通信的传输介质是线缆,通常采用玻璃纤维、金属材料等材质制作而成。无线信道的传输介质是自由空间,在非真空的环境下会受到大气、水汽和尘埃等因素的影响。与传输距离相比,这些因素的影响比较微弱,在后续的讨论中予以忽略。

有线信道传输容量大,信道状态稳定,路径损耗低。无线信道传输相对容量较低,信道状态受环境的影响很大,路径损耗低大。所以,信道的差异是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差异的根源,见表1。

无线信道除了具有反射、散射、绕射、多经叠加和时变等特性外,与传输距离相关的路径损耗是影响信道容量的主要因素。在自由空间的大尺度衰落下,传播路径损耗为

2 移动性代价模型

无线信道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通信的灵活性,以移动性表征。在获取灵活性的同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合理使用与设计通信系统,移动性代价是一个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些代价体现在信道带宽、通信容量、能量能耗、能量效率等一些因素中。

根据第1节中的分析,无线通信最基本的特点是其移动性以及为此必须付出的相应代价。香农第二定理给出了信道容量、信道带宽、发送功率和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作为系统资源,信道带宽与发送功率终归是有限的,所以香农公式实际上已经给出了信道容量与通信距离之间的互换关系。

如果把频谱功率等系统资源概括抽象为代价,就得到了描述移动性、容量和代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就是移动性代价概念的来源和模型的基础[2]。

如果把接收机信噪比用发送功率、传输距离等参数表示,香农第二定理可以表达为,

式中W为信道带宽,Pt为发送功率,gout为天线增益,ηPA为功放效率,N0为噪声谱密度,r为传输距离,α为路径衰减因子。

3 无线资源的合理使用

移动通信运营商对移动用户的数据通信计费,目前通常采用基于通信流量的计费制度。从图3可以看出,流量计费制度对有线通信没有问题,因为有线通信对传输距离不是很敏感。但是,这种计费方法对无线通信则很不合适。按照代价模型,同样的传输速率下,不同传输距离下传输代价的差距非常大。

在移动通信广泛使用的早期,频谱资源供需矛盾还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以流量为主导的计费方式因为简单易行尚可以接受。但是,参与通信的人群越多,通信流量越大,通信资源稀缺的矛盾就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流量计费机制就过于粗放。

因而,出于代价因素的频谱资源精细化使用就必将成为趋势。从移动距离的角度看,以公路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系统按照运输距离收费,与无线通信的移动性代价是相同的原理。按通信的本来价值收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正确消费,避免稀缺资源的滥用[3]。

表2给出了在不同覆盖距离下,无线通信速率与发送功率之间的一些关系。

从表2中看出,大尺度覆盖环境,高速率使用需要付出巨大的功率代价。大尺度覆盖与小尺度覆盖合理分工,在速率使用上相互补充。据此,一个典型的覆盖原则是,在广域的蜂窝覆盖环境下主要应满足语音及低速数据应用需求;而2 Mbit/s以上的高速数据业务主要应通过热点覆盖和局域无线接入来实现。根据系统代价制订的计费机制,应当能够反映出来对用户使用无线资源的新导向。

4 无线通信有线化

无线流量需求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这是因为随着器件和设备的进步、价格降低,参与通信活动的人群和通信量会持续增加。从系统侧看,适用于移动通信的频段是有限的,即便全部提供给运营商使用,频谱供应的持续增加也不可能维持下去。如果不改变频谱使用的思路,无线通信频谱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将愈来愈大,如图7所示。

受自然属性的约束,可用频段增量有限,频谱供应最终将趋于常数。因此,频谱带宽必将成为一个稳定的常数,移动性代价模型同样可以描述系统容量与频谱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模型中的代价。按照移动性代价模型,影响系统容量的可变因素就转化为通信距离。根据式(5),可以通过缩短通信距离来换取系统容量。

无线覆盖半径越小,移动用户就越接近有线网络。当可移动半径趋于零时,无线通信退化为有线通信。无线覆盖半径缩小的这样一种过程,我们称之为无线通信有线化,如图8所示。

无线通信缩小覆盖半径r来提高系统容量,实际上是利用了空间正交性的频率复用概念。有线通信通过增加缆线数量来提高系统容量,也是利用线缆在空间上的正交性。两者异曲同工,都可抽象为从正交空间获取容量的倍增,如图9所示。

缩小无线覆盖半径来换取系统容量的增加,主要约束将不再是电波传播的自然属性,而是网络架构、干扰控制等技术约束。从原则上讲,只要技术上能够做到,覆盖半径可以一直缩小下去,系统容量就可以一直提高。这就将自然属性的约束转换为技术约束了。技术进步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而自然属性是不可人为改变的。无线通信有线化的核心,是改变依赖频谱的容量增长方式。

5 结束语

无线信道特征决定了无线通信过程的灵活属性,这是无线通信相对于有线通信的核心价值所在。但是,无线系统通信需求为其灵活性特征付出巨大的代价,主要来源于无线信道的衰减特性。在无线通信系统应用的早期,参与通信的人群和对通信容量的要求都十分有限,无线资源的矛盾不甚突出。但是,随着各方面的技术进步,参与通信的人群和通信容量需求急剧增加,无线资源的供需矛盾变得十分突出,而且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对无线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与使用已成为通信业界必然的发展趋势。

文章采用无线覆盖的距离来定义用户的移动性,以香农信息论为基础,提出了无线通信的移动性代价模型。移动性代价模型的主要意义在于,揭示了移动距离、通信容量和资源代价之间的转换关系。按照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个主要的结论:

(1)无线资源的消耗与距离有关,应当建立合理的通信计费机制以遵循无线通信的自然规律以及价值规律。

(2)系统容量与覆盖距离可以相互转化,从而改变系统容量对频谱资源的依赖关系。

(3)在新频谱资源增长进入平坦区的情况下,以短覆盖距离为特征的无线通信有线化将成为提高系统容量的主要方向。

对于移动通信系统而言,可用的频段有限,频谱资源的约束是一种无法逾越的自然约束。根据移动性代价模型提出的无线通信有线化方向,将移动性转换为系统容量,所面临的主要是技术约束。技术约束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而获得一些重大的突破,与频谱资源的自然约束有着根本的不同。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第4篇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3G手机业务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3G手机用户数约有1亿,超过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80%。①日本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未止步,NTT公司宣布将于2010年推出准4G的LTE手机宽带服务。日本3G运营商之一EMobile公司CEO千本生在他的新书《挑战型经营》中指出:“一直以来的趋势是将固定电话的功能转移到手机上,而今后,电脑化的移动通信设备将成为历史的必然。ADSL带来的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必将促进为移动通信的腾飞插上翅膀,那就是移动通信的宽带(Broadband)技术。”②

截至2008年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了1.18亿,由于手机终端与网络等各方面的限制,人们通过手机上网能做的事情还十分有限。尽管如此,手机上网人数还是达到1.18亿,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期待,也预示了移动宽带的巨大市场潜力。随着3G网络的普及,一场移动宽带带来的信息传播革命即将展开。

日本的3G普及之路

日本的3G业务开展较早,于2000年6月以招投标方式颁发3G牌照,并于同年12月颁发3G许可证,获得许可证的移动运营商分别为NTT DoCoMo、KDDI和J-Phone(现Vodafone k.k)。获得牌照后,这三大巨头纷纷推出3G业务。2001年10月,日本移动通信巨头之一NTT DoCoMo在东京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3G网络服务FOMA(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3G的普及之路是艰辛的,到2002年7月,该公司的3G用户只有12.7万户,而此时该公司的2G用户超过4176万。日本另一家移动通信巨头KDDI于2002年4月推出3G服务,展开了艰苦而残酷的竞争。2005年,日本又发放了两张WCDMA制式的3G许可证,分别被软银(Softbank)和EMobile获得。软银通过收购Vodafone进入日本3G市场,EMobile则于2007年3月开通WCDMA商用网络,各移动通信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种竞争也大大推进了日本3G业务的普及,使百姓能以低廉的价格获得高质的服务。

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2003年9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7860万,其中3G用户为1328万,占16.9%;2004年,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8384万,其中3G用户达2494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9.7%。2005年3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8700万,其中3G用户达3196万,占37.6%;2006年12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9494万,其中3G用户达6322万,占66.6%;2007年3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9672万,其中3G用户达6991万,占72.3%;2008年3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1.0272亿,其中3G用户为8810万,占85.8%。③当前,日本3G用户约为1亿人,这在总人口为1.25亿的日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比例。

3G改变信息传播格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3G服务在日本已经得到普及,从2G到3G的转变也已基本完成,“手机用户”的概念已基本等同于“3G用户”的概念。超过1亿日本3G用户通过手机访问网络、发送电子邮件、管理个人博客、进行视频通话、收看电视节目,还有实时导航、网上购物、在线游戏、手机钱包等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2008年日本“iResearch”公司对500名手机用户的调查统计显示,每天用手机上网10分钟以内的超过30%,每天用手机上网10~60分钟的超过40%,超过1小时的近20%。④而另一项统计显示,每天通过手机登陆博客和SNS的手机用户超过60%,这个比例在低于19岁以下的女性中更是超过80%。⑤如果这些人在今后继续保持这种生活习惯的话,手机博客用户还会继续快速增长。

对3G技术最通俗、简单的理解,便是将国际互联网与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综合运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将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全世界的各个细枝末节。3G网络在中国普及之前的今天,中国网民人数达2.98亿,居世界首位;而手机用户的数字更是惊人,超过6亿,更是毫无疑问地占据全球首位。可以预见,手机用户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其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3G,他们几乎可以与电脑终端的网民一样和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今后,网民一词将由两个部分构成:通过电脑上网的“电脑网民”和通过手机上网的“手机网民”,使整个网络传播布局产生重大变化。

在网络中,网民既信息,是信息生产者,也接受信息,是信息消费者。网民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将极大地增加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数量,这就给各类业务的服务商提供了很大的舞台。3G服务将创造更多的网络信息生产者,同时也创造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消费者。中间的流通媒介便是3G网络。3G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不仅将改变全球的信息传播格局,在我国国内,互联网与手机的结合,将创造更大数量的网民。“电脑网民”和“手机网民”将共同组成更加庞大的群体,将会对中国的网络舆论产生巨大影响。

网民激增的国际政治意义

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电脑网民”依然会持续高速增长,随着3G业务的普及,“手机网民”会急速飙升,使中国网民总数出现爆炸性膨胀。目前中国手机用户超过6亿,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即便这6亿中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用户转向3G的话,也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可以预见,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中国网民总数达到6亿、7亿,也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

在商品流通领域,消费者就是商品的“选民”。其实,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作为“选民”的每一个消费者,他们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代表着他们向该种商品投下了选票。一直以来,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品牌都意识到中国市场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关系中,因经济和市场利益作出一定外交让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当前作为巨大市场的中国和巨大经济体的中国,对世界政治和外交格局都会产生影响。市场和经济都可以成为外交资源,在处理国际政治的过程中都会成为重要的财富。

同样,在没有国界的网络世界,每一个网民都可以被看作“选民”。对于一个网站,他们可以选择浏览还是不浏览,籍此便可以影响某些全球性议题。评估网站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点击量。点击一个网站,就等于为该网站投了票。为了提高点击量,网站经营者必须考虑可能的受众立场和倾向,起码要避免被大量网民抵制。除语言、文化和个人偏好等因素影响外,在互联网中,全世界网民是平等的。网络影响跨越国界,每个作为商品的网络信息面向的是包括电脑网民和手机网民在内的全球网民。庞大的中国网民数量,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在全球网络传播中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全球的网络舆论。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受阻等事件中,中国网民的影响力已经得到初步体现,随着3G手机网民的加入,中国互联网舆论的世界影响力将会急速上升。

数量如此庞大的网民,在接受海量信息时,多元化、碎片化是趋势和方向。但这么多网民中,若有较大比例的一部分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立场趋于一致的话,将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对这种合力的引导,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和课题。管理不当,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引导得好,可以汇集民意,保护国家利益。

3G引爆博客影响力

随着3G业务的普及,在日本,通过手机管理和浏览博客的人远远超出通过电脑管理和浏览博客者。日本InfoPLANT公司(后被雅虎收购)于2007年对37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20.1%的日本手机用户每天浏览博客和SNS的频率超过4次,而通过电脑浏览博客和SNS每天超过4次者仅为9.1%;22.4%的手机用户每天浏览博客和SNS每天超过4次的频率为2~3次,这个数字也大大高于电脑用户的13.7%;每天通过手机浏览一次博客和SNS的为19.1%,通过电脑浏览者为22.2%。也就是说,每天都会通过手机浏览博客和SNS的手机用户达61.6%之多,大大超过通过电脑浏览的45%。⑥在中国,不久的将来,3G手机网民很可能会超越电脑网民,可以预见,随着我国3G业务的普及,博客数量将极大地增加。更多的人会选择随时随地用手机更新自己的博客。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将手机拍的照片直接上传到自己的博客,随时随地留下记录。

日本总务省2008年2月的统计显示,在互联网上公开的日本国内的博客总数约为1690万之多,博客登载信息条数为13.5亿。该调查还统计了每个月新设博客的数量推移(如下图)。可见,2004年至2005年增速最快,每月新增博客数量达4000万~5000万之多。⑦如前所述,在日本,通过手机登陆和浏览博客的人数超过通过电脑登陆和浏览博客的人。而2005年前后正是日本3G迅速普及的时期,博客增长图形与日本3G用户增长趋势不谋而合。这恰好可以说明,3G的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博客数量,促进了博客的发展。

作为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特点的一种新媒体,博客的发展轨迹预示了网络媒体巨大的潜力。在我国,2003年,以“木子美”为网名的女性网络在网上发表的《遗情书》,让广大网民认识了博客。1998年时全世界只有30多个博客;2003年末,中国博客的数量不过1万而已。⑧有报告说,当前中国博客数量已经超过1亿。博客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开始影响舆论,尤其是博客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成为网络影响舆论的重要方式。2009年元宵节央视新址配楼发生大火,博客就在此信息的传播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G的普及将改变人们管理和浏览博客的方式。更多的博客用户会通过手机更新博客内容,也会通过手机浏览他人博客。手机博客将成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的新媒介,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博客中“把关人”角色弱化,引导网络舆论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3G业务的普及,将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和通信,极大地改变舆论传播格局,也将带动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我们在对此充满期待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3G将给舆论传播带来的各种挑战。

注释:

①钱铮:《日本3G手机业务何以发展迅猛》,新华网,2009年1月4日,news.省略/internet/2009-01/04/content_10601848.htm

② [日]千本生:《挑战型经营》,经济界出版社,2008年10月

③综合日本总务省历年统计

④2008年iResearch公司的调查,省略/profile/pro_3/002769.省略/index.php?/news/comments/20070605_blog_sns_by_phone/

⑥网络调查公司infoPLANT的调查,news.省略/article/detail/3187862/

⑦日本总务省情报通信政策研究所(IICP)调查研究部有关博客现状的调查结果,2008年7月

⑧张蓉赵新利:《论博客现象对“把关人”理论的挑战》,《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从中国进入3G时代引入,重点探讨了3G时代下营销的新特点和新模型,直复营销的基本内涵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3G时展为直复营销带来的新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3G;直复营销;发展

1中国进入3G时代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2009年1月7日14:30,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2直复营销概述

2.1直复营销的内涵

许多人从不同角度给直复营销下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美国直复营销协会下的定义,直复营销是指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而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互相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直复营销的内涵是整体供应链的优化其一是建立与客户的联盟,通过各种媒体与客户随时保持互动了解客户订单的最新需求,争取在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的要求其二是建立一套客户联系的渠道,由客户直接向公司发订单,公司按单生产,其三是实现各环节的零库存,以信息代替存货,保证低成本运作。直复营销的核心优势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采集客户信息并迅速反应、快速传递客户信息、产品设计、备件采购、产品装酒己、减少材料库存到物济酒己送的系统优化。

2.2直复营销的类型

①直接邮购营销。直接邮购营销是指经营者自身或委托广告公司制作宣传信函,分发给目标顾客,引起顾客对商品的兴趣,再通过信函或其他媒体进行订货和发货,最终完成销售行为的营销过程。②目录营销。目录营销是指经营者编制商品目录,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分发到顾客手中,由此接受订货并发货的销售行为。目录营销实际上是从邮购营销演化而来的,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目录营销适用于经营一条或多条完整产品线的企业。③电话营销。电话营销是指经营者通过电话向顾客提供商品与服务信息,顾客再借助电话提出交易要求的营销行为。④电视营销。电视营销是指营销者购买一定时段的电视时间,播放某些产品的录像,介绍功能,告示价格,从而使顾客产生购买意向并最终达成交易的行为。其实质是电视广告的延伸。

33G时代下直复营销新发展

3.1拓宽直复营销的渠道

3G时代里,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高速网络带来的便利,人们可以利用手机订阅对自己有用的电视购物节目,而不用再担心错过时间,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搜索到更多的购物信息,并可以轻松便捷的订购,因此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直复营销的渠道,而且使渠道的覆盖面也拓宽了,使商家能够更好地利用消费者的浏览习惯来定向地为消费者提供订购服务。

3.2增多直复营销的回馈信息

由于直复营销是厂商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从而完成销售,因此消费者的回馈信息将对厂商下一步的销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3G时代下,就是让人们可以无时无刻地与网络无限联通,在这样的环境下,厂商就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方式来激发消费者提供反馈信息,而手机的普及和网路的发达可以使消费者很容易的就完成这些信息的反馈。

3.3加强顾客对直复营销的认同

由于直复营销在中国大陆还不是主流的营销方式,因此在大众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戒备,而当大家都在利用3G方便的订购自己喜爱的产品时候,直复营销将能够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更多的印象,而这种便利性和低成本也定会受到大众的欢迎的,从而对直复营销的认同感也加强了。

3.4催生新的直复营销模式

随着3G时代的来临,直复营销也会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在此变化过程中也会出新新的特点,而随着人们的消费方式的改变一定会催生新的直复营销模式。例如:等直复营销在中国已成一定气候之后,那些专门从事直复营销的企业就可以建立一些联盟,一起推出相应的广告策略,建立顾客档案库等。

4结语

由此可见,3G时代将为直复营销带来新的发展,而随着大家网络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直复营销也将会有新的看法,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直复营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矿业工程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光学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