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搞笑配音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阿杰,网名ketsu,从网络配音转入专业配音的国内第一人,也是729网络配音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其声音清朗华丽。代表作:《阴阳师》、《搞笑漫画日和之世界末日》、《宫•锁心玉》、《欢喜婆婆俏媳妇》和《歌舞青春3》。
罗嘉玲,香港知名配音员,2010年2月荣获Yahoo Hong Kong主办的首届“Y!ou Judge Talent” 配音大赛冠军。她的音域非常广,无论是少女、老人、动物等都能模仿。代表作:《樱桃小丸子》、《哈姆太郎》和《通灵王》。
枫仔,动漫爱好者,曾负责策划广州YACA动漫协会(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动漫画协会、中国首个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民间组织)第一届声优大赛,并获得第二届声优大赛冠军。代表作:《高达seed》和《叛逆的鲁鲁修》。
龙吟,知名配音人,草根娱乐节目《龙颜大悦》的导演兼首席配音。2009年,他在天涯论坛发起“百种语调朗诵诗歌《我爱我的祖国》”活动,获包括中央台在内的500多家媒体关注。代表作:网络游戏《古剑奇谭》和广播剧《雁舞西风》。
3月6日下午1点,香港工会联合会(朗屏)配音班正式开班。
30多个学生兴致勃勃地坐在下面,听导师表演“声音过山车”。大部分学生都是年轻人,但也有六名中年男女。
“给卡通片配音,我们有时候需要夸张一些,让声线发生高低有致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出效果。”导师罗嘉玲讲解道,“例如要表现角色急切征求意见时,我们会问‘得()唔()得()(行不行)?’。字与字之间的声调切换要干净利索,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接着,轮到学生逐个练习发声――用不同的声调喊出自己的名字。
“马日升(低音,软弱无力)……马日升(中音,软弱无力)……马日升(高音,软弱无力)……”
“马同学,发声的时候要让你的‘六块腹肌’硬起来――感觉得到你的腹部是胀的,否则声音就不够厚实啦。”罗嘉玲作出指导。
课堂上,你不会听到深奥的配音专业名词(如丹田运气、声腔震动),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独特声线遭到嘲笑,快乐学习和共同进步是罗嘉玲配音班的宗旨。因此自十多年前开设以来,配音班就受到了众多香港“声迷”的欢迎。
学习配音的热潮不仅限于香港。今年2月,浙江传媒学院开设影视配音专业,计划招收35人。这是继北京电影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同济大学之后,第四所开设配音专业的高校。在民间,多家教育机构的配音班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入行:一切从动漫开始
阿杰:别人追“星”,我却追“声”
小时候,大家都会追某个明星,我也不能免俗,只是,我追的是“声”――配音员。当时“辽艺”制作的卡通片,片尾字幕都没有把配音员与角色对应地标示出来,只有一个总名单。我从小就对声音比较敏感,只要看过几次卡通片后,就能根据每个角色的戏份,把它与字幕中出现的配音员名字对应起来。比如《聪明的一休》里,一休是王晓燕,长老是方树桥,将军是陈大千。在这种“认声”的游戏中,我获得了很多乐趣。
后来,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者,于2005年7月29日组建了“729网络配音组”,开始做一些作品。起初,我们配得比较多的是广播剧,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不用跟着画面对口型,而且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阴阳师》广播剧系列便是我们配音组的代表作,我在里面出演主角安倍晴明。第一次配音,我不敢马虎应对,于是找了很多关于安倍晴明的资料来看,了解他的个人气质。只有把角色揣摩透了,才好用声音来演绎。
这个系列推出后在网上大获好评,我也因此开始被大众认识。2006年,朋友带我去拜访一个从事专业配音的老师。后来,那位老师打电话给我,帮我介绍了几个角色。就这样,我慢慢进入专业配音这个领域。还记得我第一部参与配音的片子叫《明宫夕照》,但我当时连个角色都没有,只是负责配背景音。刚开始很难熬,因为大多数时间只能从旁学习,偶尔才有一两句配音,用行内话说,我当时只是个“群杂”。但熬过之后,机会就慢慢多起来了。
枫仔:动漫为我打开了配音之门
我是广州人,因此关于配音的记忆都与香港的卡通片有关。《多啦A梦》就是最好的代表,林保全先生可爱的声音演绎,到现在仍让我难以忘怀。
真正接触配音,要从我进入本地的动漫圈说起。我是学美术出身的,1998年夏天,我进入了本地最早建立的动漫机构――YACA动漫协会实习。进入那里后,我开始接触动漫圈子,也认识了一些喜欢配音的朋友。当时,卡通片《机动战士高达seed》在日本热播,可它还没有粤语配音。我突发奇想,就试着做了好几段配音,除了给男主角基拉配音外,我还配了女主角的声音,然后把它们放到YACA漫协的网络平台上。没想到,不少网友听了后都感到很喜欢,有的朋友在漫展中见到我,还要让我现场演绎几句。
2007年,YACA漫协想搭建一个声优交流平台。因为我已经在动漫圈里小有名气,他们邀请我负责第一届声优大赛的筹备工作。为了把大赛办好,我自己担任主持工作,并且配了好几个角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参赛者。比赛后,不少观众都跟我说,希望这个活动能继续办下去,发展成为“追声族”的大本营。这次活动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深入了解到配音的魅力。
业界评估:作为一个依附型行业,配音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漫产业和影视产业的发展。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成熟,相关的配音行业也自成规模。声优有所属的事务所和经纪人,除了担任动画、影视剧和广播节目的配音工作外,一些知名声优还会出唱片、接广告、演影视剧。当地的声优学校、培训班也发展成热门产业,而且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性的声优大赛。但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还没有真正蓬来,这导致了配音业的发展处于瓶颈状态。
练习:发声不仅仅需要爱
龙吟:广告牌也是练习配音的好材料
我从小就对配音感兴趣,当时的梦想就是要当播音员。为此,我高考时还报了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可没有考上。也许是我的声音底子还不错,2008年,朋友介绍我做商业配音。说实话,我虽然喜欢配音,但一点基础都没有,连基本功的绕口令都说不好。所以刚开始配得特别烂,没赚到几个钱。
于是,自己就在网上到处搜索跟配音有关的信息。那时候,天涯社区里聚集了一批喜欢网络配音的人。在加入他们的Q群和讨论组后,我才发现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一些朋友会不定时地配音任务,然后组织大家尝试。为了尽快提高自身水平,我很积极地领任务,然后一个人在家里拼命练习。群里的人都很愿意教你,比如说,他们会指导你怎样通过变声以获得特别的效果,或者是一些吐字、语速的技巧。整个网配圈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很浓。
我有个习惯,就是看到一段文字就会把它读出来,所以广告牌、指示牌、宣传单等都会被我当作是练习发音的材料。因为配音员的行业特点就是如此,拿到文稿就得马上演绎,准备时间很少。关于那个“百种语调朗诵诗歌《我爱我的祖国》”事件,其实也是我的一次练习而已。当时在天涯社区看到这首诗歌,我觉得还不错,就想着录一段朗诵。第一遍,我是按正常的朗诵标准来演绎的,结果网友听了后,觉得我的朗诵字正腔圆,还给它封了个“CCTV音”的称号。有些网友建议我尝试其他版本,于是,我又录制了伦敦音、绵羊音、电视购物版、京剧念白配音等多个版本,竟然越来越受欢迎。最后,这次活动居然诞生了200多个版本。既能与大家互动交流,又能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是网络配音让我最满足的地方。
罗嘉玲:懂得养声比经常练习更重要
配音员最担心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失声了。我们是靠声音吃饭的,要是患个感冒或者声带受损,那就意味着你那段时间将颗粒无收。所以,懂得养护自己的声音十分重要。
因为想尽快出人头地,很多刚入行的配音员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去练声。这样的动机是好的,但如果做得太过,就会适得其反了。我认识的一位男配音员,本来有一把比较沉厚的男低音,但是他为了想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有中年男人的魅力,就去抽烟、喝酒,希望用这些刺激物来改变。起初,冒险带来的效果还不错,他确实也得到了很多片约,可久了之后,他的喉咙就经常发炎,而他最原始的声音也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不主张新人用过激的方法来“磨练”自己的声音,还是要循序渐进。
要保护好声音,不等于说就不能去KTV唱歌,但飙歌是要避免的。尽管你有天籁的声音,但像陈奕迅的《浮夸》、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等需要声嘶力竭的歌曲,还是不唱为妙。另外,饮食也是值得注意的。做配音这行,冷饮和辛辣物都是禁忌,因为这些食物都会对声带造成不良的刺激。要滋润声带,最好是喝暖的蜜糖水。
业界评估:配音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想在行里有所成就,就必须拓展自己的声线表演技巧。除了参加专业的配音培训班之外,对配音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加入网络配音的讨论组,跟随有经验的人士学习。同时,配音员因为经常要用夸张的声线来演绎不同的角色,声带长期劳损,有可能患上慢性咽喉炎等职业病。因此,保养声带是配音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工作:戴着镣铐跳舞
阿杰:在有限空间内发挥无限可能
很多人会觉得配音很好玩,因为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话虽如此,但真正做起来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卡通片和真人影视作品就很不一样。为卡通片配音,配音员可以不太受画面限制,只要注意配合角色的开闭口动作就好了;但为真人影视作品配音,你得观察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然后根据观察所得来演绎声音。当一个配音员,不能光有好的嗓音,更重要的是表现力。一个角色,有的人配出来的效果像在朗诵,而另一个人配出来的效果就很自然。光有动听的声音,你只能去当播音员。
配音员经常要配不同的剧种,这就很考验个人的创造能力了。以日剧为例,日本人经常说“谢谢”,可这个“谢谢”在日语里要发8个音,角色的嘴巴要开合8次。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加字,在保证意思不变的情况下配合人物的口型。一般我们都会说“真的是非常地感谢!”或“真的是太感谢你啦!”这已经是最基本的了,除此之外,配音员还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为其设置符合身份的台词,而又不能违反口型的配对原则。所以我们只能在各种限制中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另一个困难的地方在于,个人的说话习惯有时候会影响角色的发挥。有些配音员平时多是配一些高贵公子的角色,而一旦要为山野村夫的角色配音就反应不过来,这在业内是一种大忌。配音员需要面对各种类型的角色,如果只局限于某种类型,那你的发展路子就很窄。
罗嘉玲:客户的挑剔有时会让你抓狂
身为自由身配音员的好处是,我除了可以像签约配音员那样为卡通片和影视作品配音,还可以接受一些广告商或教育机构的邀请,为其录制宣传声带,这样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在香港,目前为一个广告配音的收入大概在300~1000港元左右。报酬虽然不多,但如果配音员的口碑不错,他还是可以获得多家商家邀请,获得不错的薪水。然而,配音员很多时候都要面对客户的挑剔。
我曾经帮某航空公司录制电话声带,其实就一句话:“某航空公司真诚为你提供优质服务。”我去到配音棚,第一遍用比较平稳的声音说了,心想这样的效果还是可以的。但客户听了之后不是很满意,他建议说,“你能否用一种温柔的声音再演绎一遍?”既然客户提出建议,我也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再录一遍。然而,客户还没满意,他又提出“你的演绎是温柔的,不过我希望可以正式一点,你能否再试试?”无奈,我又再尝试一遍。“这一遍比前两遍好多了,但我认为你还可以把声速放慢些……”我心里恨不得想说,不如你来为我演绎一下,怎么把各种要求融进配音里好了。结果,那次配音用了将近一小时。
业界评估:配音员能拿到的薪酬并不高。在日本,工薪阶层的年薪约为300万日元,但在5年前公布的日本声优年收入排行榜上,大多数知名声优的年收入都在300万日元以下。在国内,配音员的待遇十几年如一日,没多大改善。配音员出身的张涵予曾透露,“15年前,配电影是300~500元左右;15年后,海外大片配主角也不过1000~2000元左右。”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很多配音员往往需要出去兼职(如为广告配音等)才能维持生计。
业内:并不是人人都会“声声”相惜
罗嘉玲:争当主角,洁身自好
在配音业内,千万不要自贬身价。一套电视剧,配主角和配配角的收入差不多,但我绝对会选择配主角。配配角的工作会相对轻松,可一旦你选择了配角,就意味着别人也能替代你的位置,你以后想配主角就难多了。
由于薪水不稳定,有些配音员甚至会去给配音以增加收入。但这样做其实等于自毁前途,把自己陷入了低俗的境地中。商家或导演一般都不会选择这些配音员给自己的商品和影视作品配音,害怕有损企业和个人形象。所以,我一直坚持洁身自好,这也是为什么我可以获得香港教育局、各大出版社的青睐。健康的形象对配音员来说也很重要。
枫仔:威胁并不来自明星和字幕组
近年来,一些明星也涉足配音业,像吴君如和黄秋生为《麦兜的故事》配音,何炅为《熊猫总动员》配音等;而网络字幕组的兴起也让更多人选择看原声作品。不过,这些对配音员来说都不算带来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明星拍的片子,很多时候都要配音员重新配音,这是因为片子在拍摄过程中的收音效果很难控制,而且有些明星的声音确实不好听。只要你有一定的实力,在这个市场里还是能站得住脚。至于字幕组,他们只是负责翻译文字,方便上网的观众收看原声作品。但目前,大多数人还是会通过电视机收看影视作品,所以我们依然有大量的片源。
威胁配音员生存的,其实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影视制作方和不专业的配音团队。由于经费有限,一些影视剧制作方会聘请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三流团队配音。另外,一些地方电视台在引入电视剧的时候,都要重新配一次音。他们美其名曰是本土化策略,但实际上也是受利益的驱动。因为直接引入一部没有配过音的影视剧,比去购买配好音的影视剧要便宜;有时候,重新配音后的花费也比购买配好音的影视剧的费用要低。长期以往,精品的配音作品就少有人问津,配音员的激情也大受打击。
业界评估:配音行业需要百花齐放,但配音员却不希望自己的蛋糕被别人分去,这正是配音行业里的一个悖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寄望于国内动漫产业和影视行业规范有序的发展和政府、社会对配音业的重视和扶持。
(感谢729配音组组长程涵、陈家亮和唢呐的姐姐提供采访协助。)
伴随80后成长的声优们
普通话配音员
乔榛代表角色:《偷天陷阱》的麦克、《狮子王》的豹子巴克拉、《哈利波特》系列的邓布利多校长。
王晓燕代表角色:《美少女战士》的小兔、《七龙珠》的孙悟空、《聪明的一休》的一休、《足球小子》的大空翼和《灌篮高手》的彩子。
金锋代表角色:《蜘蛛侠》的托贝•马奎尔、《危情二十四小时》的雷奥,内地演员钟汉良和保剑锋的常任配音员。
季冠霖代表角色:《倚天屠龙记》的赵敏和周芷若、《赤壁(下)》的小乔、《阿凡达》的奈蒂莉等。
粤语配音员
卢素娟代表角色:《多啦A梦》的大雄、《名侦探柯南》的柯南、《棋魂》的筒井和《忍者乱太郎》的乱太郎。
林保全代表角色:《多啦A梦》的多啦A梦、《名侦探柯南》的目暮警官,内地演员王刚的常任配音员。
郑丽丽代表角色:《樱桃小丸子》的小丸子、《美少女战士》的爱野美奈子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美雪。
苏强文代表角色:《钢之炼金术师》的莱•马斯丹,日本演员木村拓哉、中国台湾演员周渝民、内地演员黄晓明等帅哥的常任配音员。
辑 / 曾美芬
罗嘉玲在表演“一人多声道”
1.扮演坏人
2.扮演暗器飞出
3.扮演老太婆
4.扮演溺水
阿杰的部分配音角色
《金大班》盛月如
《宫•锁心玉》二阿哥胤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一套 播出时间:9月12日
实话实说的选题一直紧随社会热点,本期主题“‘批评教育 ’难在哪儿?”再次掀起荧屏内外讨论热潮。“火药味儿”在本期节目中成为“亮点”:马未都认为“批评”与“赏识”都很重要,孩子做错事有必要进行“批评”与“惩戒”。代言“赏识教育”的教师任小艾认为没做过中小学老师的马未都“站着说话不腰疼。”马未都反唇相讥:“你说怕麻烦那我没办法。”
点评:
“实话”是该节目的精华所在,但在电视节目中让嘉宾就一些敏感话题说真话并不容易,让他们针锋相对擦出火药味儿更是很难。故此,从节目的热度、精彩度来说,本期节目可圈可点。但较为遗憾的是两位嘉宾学识素养差别较大,大多时候的交锋不是因为思想的火花而是因为不能同级对话的“鸡同鸭讲”。(隋晓琳)
《周末不加班》
播出频道:江苏卫视 播出时间:9月12日
江苏卫视新推出的一档职场体验综艺秀。节目每期选取一个职业,并邀请此领域中的精英参与节目。本期节目邀请了DJ界的名人伍洲彤、春晓、查可欣、万峰,四人在舞台上表现了多才多艺的一面。伍洲彤献上一曲《十年》、春晓重现在《无极》中的精彩配音,查可欣则玩起了抒情摇滚。
点评:
节目以每位嘉宾的职场故事为主线,集滑稽短剧、明星访谈于一身。主持人阿雅、李响、申东靖、李承铉的四人组合风格各异,可塑性强。不过作为新节目,各位主持人的配合,以及对节目节奏的把握还略欠火候。(刘静)
《中华达人》
播出频道:山东卫视 播出时间:9月18日
节目是吴宗宪脱口秀+各路民间奇人的绝活表演。台下司马南等嘉宾与主持人的斗嘴较劲也增添了新的看点。舞台紧凑,效果热闹非凡,几次穿帮不但没有影响整体效果,反而意外成了“宪哥”调侃的调料。现场导演的功力颇为不俗。
点评:
“宪哥”的搞笑功夫即使来到内地收敛了五成,也足以折腾出足够的笑点。台湾制作人张志鹏,转战山东卫视后对内地的尺度把握更加透彻,节目虽没有太多新意,但足够热闹。(韦志刚)
《旅游新时空》
播出频道:云南卫视 播出时间:9月13日
节目这次带来了更具诱惑性的行程,带领观众开始了一段让人垂涎的美食之旅。节目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胃口。几个年轻的主持人在镜头前夸张但并不做作的表现,让这些只能看不能尝的美食一遍遍的观众的味蕾。
点评:
生活类节目本来就不容易出彩,能做到亲切近人兼有娱乐效果,并不容易。用娱乐节目的技巧来做生活节目,这样的尝试至少目前很成功。几位主持人清新自然的表现也让人对其发展空间有更多期待。(韦志刚)
《超级访问》
播出频道:BTV财经 播出日期:9月20日
本期《超级访问》邀请到成立10年的演唱组合羽泉做客。节目打破了固有的访问形式,把节目的主持大权交给两位嘉宾羽泉。而李静、戴军则首次以嘉宾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回忆10年来的点滴趣事。
第一,设计导语――引趣。
有道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足见课堂导语的重要性。导语就是开场白,导语设计即是导课的艺术。好的导语往往能渲染出一种气氛。烘托出一种情境。精心设计的导语更能一下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求知欲,给人一种新鲜感。怎样设计导语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诗句名言、相关故事、相关问题、抒情独白、设置悬念、看图绘画、谜语对联、即兴表演等方式,如小品演员一上场就先拌出一个包袱,吊起观众的兴趣。老师上课也不妨先来点“包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一开头就感到有趣可学,心随课“动”。例如说明文和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不受学生的欢迎,其原因就在于枯燥无味。如《中国石拱桥》可先提出一个什么是桥的问题引入讨论归纲纳导入新课,《死海不死》可用文中的一个故事导入新课,其他科普说明文可从当今的科技发展切入新课。我相信充满情趣的导语势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课堂幽默――点趣。
语文是交际工具。事实证明生活中具有幽默感的人是最受欢迎的。语文教师除了应有点幽默的语言艺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堂语言大有讲究,幽默机智的语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有增添课堂情趣。教师在课堂上适时一幽,妙语成趣,犹如注入一剂兴奋剂,定受学生欢迎。课堂中的幽默从哪里来?它来自生活积累,来自于书籍阅读,来自于课堂机智。但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状态,不能是低俗的搞笑。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实话实说》栏目中的幽默风趣我很欣赏,他既能自然地引出观众的话来,又能恰当地幽默一下。还有相声表演用的“插科打诨”的技巧,我们不妨借用一点到课堂上来,让课堂充满笑声。总之,语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幽默艺术。
第三,课堂延伸――增趣。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课堂只是“小语文”,课堂仅是“小课堂”,课本只是个例子,社会生活才是“大语文大课堂”。限于小天地,难免生厌。但若将课本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趣,特别是联系生活体会,情感体验,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课堂不再枯燥,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例如说明文的教学,学生一般不感兴趣,教学时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常用的说明书,可以带他们实地参观增强感性认识,甚至可以把课堂也搬到室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他们肯定会感到有意思。学习《中国石拱桥》可否先组织学生参观几座石拱桥;学习《春》,可否让学生到室外身临其境?诸如此类,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既能延伸课堂,又能拓展知识,课堂应不会单调了吧。
第四,穿插活动――插趣。
语文课不是一味地说教传授知识而已,必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有机地穿插语文活动,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活”起来,诸如讲故事、演讲赛、辩论会、猜谜语、做实验、编课本剧、情景模拟等。例如文言文教学,许多学生都感到枯燥难学。如能根据内容,以适应的活动形式来补充课堂,效果会更好些。在文言文教学中,多数要求培养语感,这自然就离不开朗读教学。教学中可设计角色朗读,赛读赛背,模拟对话,编课本剧等形式丰富课堂。《公输》可设计角色表演朗读,《唐睢不辱使命》可设计课本剧表演使学生觉得文言文不再乏味。
独一无二的故事 前期策划
拍摄一部爱情电影,离不开创作剧本,在这过程中和新人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我们是为了完成新人的电影梦想,也是为了还原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导演接触到新人开始,就必须细心地在聊天过程中捕捉他们爱情之路上的精彩和可展示在镜头上的故事题材,而且还要循序渐进地引导新人慢慢回忆。鉴于爱情电影短片的意义和纪念价值,可以推荐客户按7:3的比例来筹备剧本,即70%的内容为真实的感情经历,30%的为虚构的浪漫情节。客户需要向导演提供部分他们的故事素材,或者直接提供简易的文字脚本,然后由导演创作或修改成正规的电影剧本。
确定类型风格
当在和客户商定剧本的时候,一般会提前给予新人几种模式参考,可以拿一些常见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类型来举例,让新人明白最终成片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 搞笑型
如果新人能够夸张地进行表演,并且两人都属于外向性格,则可以朝喜剧的方向来策划剧本。尤其是如今的“80后”新人很多极具创意,渴望在爱情电影中有所突破,颠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充分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艺,能够让亲朋好友开怀大笑是他们的目标。
目前这样风格的爱情电影中,有的新人会把发生在自己恋爱过程中的糗事放大和扮演,利用一些夸张的道具,新人把表情言语进行夸张。有的新人热衷古装或者神话剧形式,设计穿梭时空等情节,亲身体验一把《古今大战秦俑情》的浪漫。
>>温情型
这一类型适合新人的爱情经历比较坎坷,故事中能挖掘出很多感人的章节。通过打温情牌,导演可以设计一些感人的戏。这些真实的恋爱故事,虽然重新演绎,但仍然能给新人以当初交往的深刻回忆,也能让不熟悉新人恋爱史的亲朋好友通过观看影片,内心发出由衷的祝福。不过此类型影片对于演员的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有适量的台词来完善故事。
>> 偶像剧型
这一类型适合对于故事本身追求真实度不高的客户,就是把画面拍好看,忽略情节,附带肉麻的台词及刻意的不规则构图来达到一些特别的艺术效果。
如今的新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大量的日剧、韩剧,以及本土偶像剧,很多女孩子从小就梦想生活中出现偶像剧中那样的白马王子,这种类型的爱情电影正好可以帮她圆这样一个偶像剧之梦。一对新人用一部画面精美、温馨浪漫的偶像剧拉开自己人生新的篇章,让人一生难忘。
建立剧组
剧本有了,风格确定了,应该组建剧组,剧组成员就要明确分工,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一个简单的剧组需要导演、摄像、灯光等,根据客户的需要还可以配备剧照师、录音师、化妆师等。
尤其现在高清数字摄像机和全高清的单反相机视频拍摄越来越普及,化妆师更是不能缺少的人物,不仅能够弥补新人外形的瑕疵,特别为了拍摄的效果在打灯的情况下,没有化妆师的妙笔,特写镜头常常会暴露很多问题,这是标清时代很多摄像师很少考虑的问题。
剧照师这一职位往往为人所忽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一定要有,不仅有些照片可以充当爱情电影的素材,而且精心拍摄、构图独到的照片可以最终用来设计成海报、光盘面,还可以作为爱情电影的拍摄花絮在博客、微博上分享。
服装造型及场景选择
爱情电影既然称之为电影,剧组就是一个临时为新人造梦的工厂,虽然可能电影不长,但是服装也要考虑周详,比如符合情节在时间、空间、人物身份上的要求。当拍摄新人在大学中相恋,这时候服装和造型就要考虑到符合大学生的身份,新人要找一些休闲装和学生装。同时如果拍摄时涉及到反季节拍摄,更是要注意不要穿帮,并穿上代表该季节的服装,这样才会更加逼真。
如果爱情电影中有古装成分,或者新人想表现父母亲年轻的那个时代,那就更要在服装造型上下工夫。当然这个时候剧组中的化妆师和道具师就会去专业影视基地,租用这些服装道具,同时新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从家里和亲朋好友那里搜罗一些有意思的道具。
至于场景根据剧本也要尽可能丰富一些,部分场景应该具有特殊的纪念价值,如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或者是求婚的场景还原等。咖啡厅、电影院、校园、飞机场、地铁、游轮,只要符合新人的故事需要都可以为我所用,或许今后的爱情电影里会出现更多国外的标志性建筑,如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想得到。
众星捧月般的拍摄
>> 分镜头
由于成本原因,很多情况下不能实现细节化布景,大部分镜头只能因地制宜,所以前期看场地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场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机位,然后在脑海里构图,并做成分镜头脚本和摄像师沟通。为了保证拍摄素材的充足性,摄像师一般在所有的场景里都会拍摄全景和特写,以备缺少或切换镜头时用。做分镜头要考虑转场效果,这样剪辑会比较流畅好看,而且也显得专业和有创意。其实很多新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电影,很多时候导演可以考虑模仿一些电影桥段,另外在分镜头的步骤里,我们还要提前考虑一些特效的制作,贯穿在影片当中,使作品更有技术含量。
>> 指导新人
新人第一次上镜,肯定会很紧张,担心自己在镜头上的表现。导演要学会告诉他们:这部电影是独一无二的,是否上镜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只要在导演的指导下自然地表演,就一定会对你自己的故事有很精彩的诠释。
也有新人很害羞,特别是被工作人员围观着拍戏,总表现得不自然。这时候,导演和工作人员要鼓励他们,说些支持他们的话。
剧本的拍摄进程安排是有秘诀的,简单轻松的表演安排在前面,比较困难需要表情上有演绎的镜头留在最后。经验告诉我们,新人越拍到后面越放松,也越兴奋。这时候拍像求婚这样的戏最容易出感觉。
成本核算
剧组的工作人员配备不同,收费也不同。另外拍摄的周期,剧本的长度,辅助器材的使用等都是产生费用差异的因素。
爱情电影的成本大致分为:
> 人工成本
> 设备损耗
> 外聘人员(化妆等)
> 部分场地需要租赁
> 道具(如鲜花、气球)
> 后期制作的成本等
>> 灯光和录音技巧
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实际上,微电影概念的兴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微电影也是在多种视频类型的基础上不断借鉴、交叉、融合才成长起来。微电影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沿袭了其前身的特点。
微电影起源之——视频广告短片
这种类型的微电影最初尝试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八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推出八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每部都制作精良。电影的故事性与广告的宣传性结合,使其在很多方面都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广告表达方式。国内的视频广告短片也纷纷效仿。2005年,百度的三则视频广告在网络上受到追捧,在第12届中国广告节上,第一次将代表中国广告创意最高荣誉的全场大奖颁给了其中的《唐伯虎篇》。2006年初,阿里巴巴和雅虎联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邀请知名导演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围绕“雅虎搜索”创作视频广告短片。在7—10分钟的时间内,三位导演运用了各自擅长的电影风格,陈凯歌的《阿虎篇》充满了人文色彩,张纪中的《前世今生》延续了他一贯的武侠风,冯小刚的《跪族篇》则继续诙谐幽默。这三部短片不仅是广告,更是出色的艺术短片。而真正借“微电影”新概念进行营销的则是凯迪拉克于2010年底拍摄的广告微电影《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利用调虎离山计脱险的故事。全剧场面宏大,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而本片也以史上首部“微电影”概念引发网民关注,短片播出后不久,在百度百科查询微电影定义的就有3万余人次,“微电影”一词开始在网络流行。2011年初,雪佛兰的广告微电影《老男孩》的爆红,直接将微电影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微电影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了一大批电影和视频爱好者。一时间,在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强烈的“微电影”风。
特点一:摆脱不掉的广告气质。微电影的风靡是商业利益驱动的直接结果。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限广令”,针对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时间、长度以及广告类型等作出一系列规定。限广令的对广告微电影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广告商来说,视频网站上动辄几百万的点击量,以及低廉的制作发行成本显然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广告是微电影产生的源动力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微电影就是广告的高级形式。从我国网民的实际情况来看,免费服务始终是受众的惯性思维,所以目前微电影还没有具体的收费模式。而要在激烈竞争的电影市场站稳脚跟,只能通过广告商的投入,来与广告互相扶持共同前进。相对传统的广告植入,受众更愿意在故事化的情境里自然地接受商品和品牌。所以广告微电影可以有效地影响观众的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提升品牌美誉度与忠诚度。也正因为如此,微电影目前已经成为各企业厂家和广告商的宠儿。
特点二:短而精的广告化制作手法。传统的影视广告时长一般分为5秒、10秒、15秒、30秒不等。微电影广告追求电影画面的唯美以及广告的宣传作用,因此都是时间短、质量精,时长根据故事内容可展开到30分钟,也可精简为30秒,既适宜深度情感体验,又可简洁明了地推荐商品或品牌。微电影广告仍然是电影,不同的是,商品成为了整个电影的第一角色或是线索。为了增加广告信息的故事性,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品牌形象、理念的渗透和推广,能够更好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广告微电影的故事内容都深度地贴近生活,以日常生活形态作为切入点,很自然地再现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把商品融入某种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从而缩短消费者与广告的心理距离。如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的广告,就是以过年回家为主题,打动了无数离家在外的游子心,完整版全片时长9分48秒,讲述了一个关于过年团聚的温情故事。其精简版则分别以三个孩子为线索将其分成三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在30秒以内,都是一则独立的广告。
微电影起源之——网络草根短剧
2003年左右,央视新闻评论部春节团拜会的保留节目《大史记》系列在网络上流行,其中《分家在十月》,讲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闹分家之际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其母本取自两部前苏联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使用原有电影镜头,只对配音部分进行改动。此后,草根电影爱好者的恶搞拼贴视频在网络上大行其道。2006年初,胡戈截取电影《无极》中的画面,并借用《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及其主持人的镜头和片段,通过重新组合和配音,制作了20分钟的搞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网民的追捧,并在当时形成了一个热点社会话题。虽然此时的网络短剧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拼贴手法粗糙,而且大部分的画面都是截取其他的影视作品,并非亲自拍摄。后来《鸟笼山剿匪记》和《小强历险记》可以称为完全意义上的短片作品了,这些短片的爆红也刺激了网络个人影像的发展,个人化的创意视频开始在网络兴起。2007年初,中国最大的草根电影剧组——“成都草根剧组”成立,团队从3人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DV团队。他们倡导原创不恶搞,其拍摄的电影《别摸我》成为国内第一部进入院线放映的草根电影。团队化的制作方式,也大大提高了短片的质量。
特点一:娱人娱己的恶搞精神。恶搞起源于日本,进入网络时代后,恶搞文化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最初受欢迎的《大史记》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美轮美奂的精致画面,他们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娱人娱己的恶搞精神。从一个人的娱乐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从一群人的娱乐方式可以判断一个时代的脚步。而这些恶搞作品往往正在以冷嘲热讽的姿态来解构真实残酷的现实生活,如《红领巾》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红领巾所带有的强烈的符号意义;《雷锋侠》充满黑色幽默式的荒诞,没有让我们捧腹大笑,反而是其强烈的反讽意味和现实意义让我们产生共鸣。
特点二:互动参与的口碑传播。最初经典的网络短剧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等进行的口碑传播。而微博、SNS等社交网络的普及,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轻松有利的途径。微电影的主要传播途径正是在网络围观基础上进行互动参与的口碑传播。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观众的互动参与更加深入,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互联网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多个自主参与的平台,受众充分体验了参与的。《老男孩》过亿的点击率,也主要是靠网友在开心网、豆瓣网等社区网络的分享与口碑宣传。正是通过观众对众多环节的逐一参与,微电影得以迅速传播。
微电影起源之——电影短片
电影短片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已产生,早期的电影几乎都是短片。短片类型丰富,形式也各有不同,是电影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种形式,它既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个种类。短片也是影视专业的训练手段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蒲剑表示,微电影的形式在电影教学中早就属常规内容。学生们的想象力、创意,正是目前传统电影创作中普遍缺乏的,微电影的形式给了创作者很大的发挥空间。2001年伍仕贤打造的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也被看作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
电影短片作为学院电影人的练习手法之一,其最大的意义就是形势和内容上不断革新的探索精神。形式上的就是对视听语言的实验,在画面摄影、视觉特效和剪辑技巧方面研究电影实在未知的可能性,探索适合平板电脑、MP4、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微电影语言。王小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上担任评委时曾说过,短片“可以开拓导演思路,探索电影语言的可能性”,在内容上要不断开拓新的题材和类型,更加贴合时代脚步。此外,微电影还需要进行商业价值的探索。微电影的市场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微电影的制作还没有走向产业化,盈利模式也相对单一。如何将微电影与新播出平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成为微电影亟待破解的课题。
微电影是微时代下新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微电影已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网络的一种主流应用。但是,微电影只有形成规范化、产业化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因此,微电影需要在继承其前身的视频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特质,才能让微电影这一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应。
(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 济南大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