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环境的启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环境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1-0055-0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自然环境而言,在众多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旅游就是将美丽的自然“环境”卖给游客的一个过程。与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应该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二者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国外旅游环境保护的经验
(一)埃及:严格制订法规,注重环保教育
为避免埃及红海沿岸的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埃及政府及时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提出了打造“大红海海洋公园”的宏伟目标,以保证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83年,埃及政府颁布了第102号法令,划定了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的范围,并赋予埃及环境事务局按该法就旅游资源受到破坏时,与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协调的权力。法律还特别规定禁止任何可能导致保护区物种灭绝、受到破坏或生物及海洋和陆地的生物环境受到改变的情况发生。1994年,埃及政府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第4号法令,规定旅游开发项目实施之前,开发商必须获得当局环境影响评估的许可证。1999年,为了保护红海地区的旅游业,埃及旅游开发局制订了红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与此同时,埃及政府专门设立了一项亚喀巴湾国家旅游保护区基金,经费来自保护区的门票收入和对违反保护区的有关规定的罚没收入以及来自外国的捐助。这些收入不仅足够亚喀巴湾保护区的环保费用的支出,而且还有节余,成为埃及第一个自给自足的环保项目。
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为此,埃及旅游部门特别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自1989年起,亚喀巴湾旅游保护区就开始对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环保培训,使他们具备专业环保知识,以便能够胜任工作。埃及旅游部门还十分注意对保护区当地居民的教育工作,并加强财政支持,使人们成为保护区的主要信息来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主力军。埃及旅游开发局鼓励开发和营运商在旅馆内部和通往旅馆的沿途设置有关环保标志的提示牌,提醒游客注意保护环境。
(二)法国:设立保护区,形成保护屏障
法国享誉世界的旅游景点为数众多,枫丹白露便是其中一个历久不衰的旅游品牌。近年来,总人口为6000万的法国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作为自然风景区的枫丹白露林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在春季的高峰期有时一天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面对滚滚而来的游客潮,对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问题,法国旅游界专家人士在旅游业方面提出了“不伤害环境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等新的理念。有关当局已经对枫丹白露风景区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枫丹白露风景区从1930年5月即已注册;对枫丹白露城堡和其他古迹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枫丹白露林区为生物圈保护区;1999年,枫丹白露树林被列入“被保护树林”。这些措施把对枫丹白露林区的保护和向旅游者开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法国人将枫丹白露风景区长盛不衰地继续保持下去。
(三)澳大利亚:齐抓共管,保护生态环境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大利亚对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的合作管理方法,被世界旅游业引为范例。大堡礁是澳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同德国面积相当,拥有旅游、渔业、科研和土著文化等多种资源。每年游人达160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75年成立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负责该地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管理工作。管理局最主要的管理措施是把该地区按四个保护等级划分开,以便从松到严限制人类活动。例如法律禁止船只在当地胡乱停泊,以避免抛锚损害海底的珊瑚,很好地解决了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合作管理”的思路在2000年1月还促成了大堡礁旅游休闲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该委员会会员分别来自与大堡礁资源有联系的方方面面。会员通过这个平台共同评估大堡礁环保状况,提出各自对资源的使用要求,向管理局提出政策建议。大堡礁的“合作管理”不仅献计献策,还包括承担政策实施和监督的责任。各旅行社都反复叮嘱自己的游客:不可以乱丢垃圾,不得采集珊瑚,不能捉热带鱼作纪念等。另外,旅行社的导游同时也是当地的环境监测员,如果发现某处水域的水质变差,找到了新的海底生物,或看到某个景区的游人过多,他们都有责任及时向管理当局报告,管理局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1]
二、海南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差距
据统计,2007年海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和21.2%。其中,外国游客达59.31万人次,同比增长27.36%;旅游外汇收入达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3%。两位数的增长率也透射出海南开始迈入“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的时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问题
1.垃圾公害。由于游客流量过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可以说游人到哪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大量游人随身携带着各种塑料制的食品袋、一次性餐具等,这些极难分解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目前,在三亚市内只有部分酒店对垃圾分类处理。
2.水污染。它主要是由于一些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环境意识,在大量的工程兴建中、在日常经营工作中所产生并排出的含化学物质的废水。万宁市兴隆温泉旅游休闲区是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有大小宾馆酒店50多家,洗床单、洗碗碟大量使用洗衣粉、洗涤剂,但污水处理工艺上竟未设计除磷这一环节,导致下游市区十多万人口的万宁市城市饮水源地总磷超出3类水质标准,市民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外还包括部分旅游者在参与旅游项目如乘船、划船、漂流时不经意间对水资源所造成的污染;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如往水里乱扔废弃物、随意排泄等造成的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2]
3.噪音污染。导游手持扩音器召集游客的声音,不文明游客的高声喧哗,以及旅游风景区内商贩的大喊大叫,景区内保龄球的滚动声,某些娱乐场所的高分贝声响等都成为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
4.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旅游活动和开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景区内超容量的游人活动造成的破坏。调查显示,游人过量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加快了古树名木的死亡速度,少数游客的蓄意破坏也不容忽视。另外,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猛,对海南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压力。如:海口市的滨海大道,从海口市区穿过海口湾直接横贯于黄金西海岸的沿线,长达38公里。由于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猛,按道路面积测算,滨海大道至少破坏了190万平方米的海岸原生态植被。专家人士分析认为,基本丧失了防风功能。三亚市为把三亚湾建成度假型房地产基地时也同样发生了生态破坏的问题,对原有的基岩、沙岸、珊瑚礁、红树林等海岸生态进行了大规模清除。此举却导致了三亚湾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明显。自2002年以来,三亚湾海岸线以平均1-2米/年的速度向近岸推移。
(二)法律问题
1.立法缺位。法律缺位是指应该有的法律或法律条款缺乏。我国的旅游立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海南还没有一部生态旅游的专门法律、法规,生态旅游依据的是其他非专门性法规,执行的是传统旅游中的相关规定,而且一些领域存在法律真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不少行为依然无法可依。例如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有所规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些法律法规显得越来越不适宜,对相关部门、行业的规范和约束逐渐失去法律效力。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者盲目建设,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2.立法层次低,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目前为止已出台的全国性旅游法律文件大都是行政法规和规章,但其中国务院制定的旅游行政法规并不多,大多是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行政规章。由于这些法规、规章的制定者在制定法律时,往往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制定的法规、规章缺乏与其他部门法律以及通用法律的协调,使得法律条文中的一些规定难以得到落实。旅游立法的低规格使旅游法律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法规,还属于一些“内部规定”,只是由有关主管机构执行,并未对公众公开,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为旅游执法活动增加了困难。目前我国旅游法律中很多是以“暂行条例”、“暂行规定”、“暂行办法”等形式存在,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等,既然是暂行,那么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变动。这种变动一方面说明法律显得不稳定,另一方面说明有些方面的规定适应性不强。这就使其对旅游活动的管理、规范、指导和保障作用等功能被大大削弱。[3]
3.执法不到位。旅游景区宏观管理和跨部门综合协调的法律依据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出多门,法出多门,互不衔接,执法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旅游执法不到位。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以及普及性大众教育中,生态保护尤其是生态旅游教育几乎还是空白,从客观上造成海南省一部分生态旅游执法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先天不足。《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虽然就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作了规定,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而在其它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规范中,则往往是就某一个部门,或者少数密切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做出规定。法律规范本身的缺陷至使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到位。[4]
三、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目前,海南省制定的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已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国家同意海南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那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步伐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一)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1.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污水防治法”,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加强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管理,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
2.建立生态旅游评价评估制度。根据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评价和评估;对旅游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评估;对规划和管理有效性的评估等。选择评估时应注意其是否具有相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敏感性等特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准思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使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管理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开发新的旅游区和在旅游区内兴建新的旅游景点及旅游接待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处置设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旅游区内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建设其他设施或项目,其污染物的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现有的上述项目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必须依法关闭、搬迁;对进行违法违章建设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多种渠道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海南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一是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二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三是要争取国债环保投资、利用外资、环境保护企业上市融资、“BOT(建设―运营―交付)”等多样化融资运作方式,实现污染治理设施的市场化运营,设立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基金;四是实施与环保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信贷优惠的金融政策,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推行试点排污权交易等,铸造多渠道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格局。
(三)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也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瓶颈,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加大培养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的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院校培养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快培养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二是鼓励海外著名旅游人才培训机构进入海南,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旅游职业或管理培训中心;三是要引进高水平、熟悉国际规则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市场营销和涉外旅游等专门人才,引进掌握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仿真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四是积极实施借脑工程,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搞好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拓展、酒店管理和职业培训,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五是旅行社要开展国际旅游业务对接,根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开展“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语言、国学修养和个人环保意识,培养储备专业旅游人才。[5]
(四)严格立法,增强环境执法监管
1.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旅游环境实况,制定出台生态旅游等地方性法规,主要针对海南省现有海洋、海岸线和各种公园、森林、特别保护区、野生鸟兽、古建筑和文物以及在城市绿化、防治污染等方面,积极推动以生活型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
2.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格执法。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景区管委会县级人民政府职权,成立景区综合执法局,将公安、工商、物价、税务、城建、交通、路政、林业、环保、质检等职能由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既可以精简机构,又符合景区管理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另外,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贯彻执行。
3.合理配备执法监管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管。在执法人员配备上,要选择那些懂法律、懂政策、懂旅游、懂管理、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作为执法监管的专业人员。同时在林业、农业、环保、景区、景点等部门和地区聘任一批兼职旅游执法监管员。在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监管上,不单是旅游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过程前和过程后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文同爱,郑荷花.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J].时代法学,2005,(1).
[2]石长波,赵炎,吕洁华.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宏观规划[J].商业研究,2004,(3).
[3]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庞少静.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护,2004,(9).
[5]谭立.中国环保投融资机制的新格局[J].环境保护,2002,(8).
Experience of Foreign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lightenment for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Island
XU Dao-shun1;XU Xinyin2
(1.Haikou Central Sub-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Haikou 570105,China;
2.Nanning Central Sub-Branch,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Nanning 530021,China)
关键词:环境保护规划 石化企业 建议
康菲渤海漏油事件、大连福佳大化PX事件、镇海炼化扩建引发、雾霾天气引发的全国油品质量大讨论,环境问题将石化企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环境问题导致企业停工停产、新建扩建项目撤销、甚至厂址搬迁的案例屡见不鲜,环境问题业已成为石化企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履行企业环境责任,是新时期石化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协调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规划对现代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局性布置,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和较大的范围发挥作用,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是开展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的先导和依据,有利于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环境效益,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随着石化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不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或制定规划应付公事的现象逐渐减少,做好环境保护规划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环境保护规划怎样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指导石化企业开展环保工作的依据,笔者提出应重点关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同行们商榷。
1.与企业发展规划相融合
环境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融合,有利于协调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发展规划只有从更高层次上,将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环保任务或措施与其他专业规划提出的发展任务相协调融合,才能形成既利于企业发展、又实现环境保护的最佳方案。如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新工艺及低毒、低污染原材料,厂址搬迁、装置异地建设等方案,既涉及环境保护,又涉及生产、建设、经营、技术、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得到相关专业部门的认可才能使环境保护规划切实落到实处。
环境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融合有利于推动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以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脱硫脱硝为例,此项污染治理工程涉及资金落实、技术选择、施工建设等工作,需要企业计划、技术、生产、设备、环保、财务等部门的配合,发展规划将其纳入,通盘考虑、综合平衡,有利于企业统一布置、统一平衡、统一调度、统一检查,最终使治理工程得以落实。
环境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融合有利于落实企业环境战略。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环境理念是企业环境战略的体现,发展规划对其进行肯定,对于提高企业领导及各部门员工的环保责任意识,从而自觉落实环保任务,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目前有些企业的环境保护规划仅片面的考虑了环境问题,没有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甚至与企业的发展相矛盾。这样的环境保护规划成了环保部门和环保管理人员的规划,不能起到协调环保与发展的作用,不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终将成为一纸空文。
2.突出污染治理重点
环境保护规划不是理想化的产物,它必须对应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支持能力[1]。我国多数石化企业建设时间较早、建设初期条件艰苦,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所以更关注生产能力,造成环境保护基础薄弱、环保设计标准不健全、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差、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防渗工程缺失、装置密封性差等众多问题。一次性解决所有环境问题不现实,不仅企业的经济能力不允许,治理技术也存在局限。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抓住主要矛盾,设立重点项目,优先解决迫切环境问题,逐步提高环保水平。企业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项目的确立应综合考虑国家政策要求、企业环境现状、投资能力和技术成熟性。重点项目的部署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系统开展综合整治,有利于保障措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面面俱到的环境保护规划,不仅无法使所有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分散了企业的力量,导致治理结果差强人意,严重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3.注重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转变的先进理念。它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消减,通过原材料替换和生产工艺革新,实现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是未来污染控制的方向。将清洁生产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体现了从源头治理污染、提升企业环境保护水平的战略选择。
清洁生产是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和标准的逐步严格,石化企业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实现环保合法运行的难度不断增大。以二氧化硫为例,在石化企业普遍实施锅炉烟气脱硫后,用天然气代替煤作为燃料,从源头削减二氧化硫产生,是企业下一步应对更严格排放标准、实现二氧化硫总量持续削减的途径。
石化行业是国家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行业,石化企业是我国最早一批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但是现在仍有很多企业仅仅把清洁生产作为应付国家要求的形式,而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的强有力手段。在环境保护规划中对清洁生产工作进行部署,是强化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
4.发挥环境管理作用
污染治理工程是见效快的环境保护措施,但企业环境保护规划片面强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是不可取的。良好的环境管理,可以强化职能部门协作、提升员工环保责任心、降低环保投资、最大程度地发挥污染治理设施效益。企业在环境保护规划中对环境管理进行部署,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以环保组织机构为例,由于国家的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环保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环保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环保组织机构和日常管理相对薄弱,乃至环境保护工作陷入被动。建立环保岗位职责制和部门配置规范,实现企业环保管理按照实际需要动态配备人员,对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是实现企业环境保护目标的组织保证。
5.反映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
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应紧跟国家环境形势,反映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将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与公众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是对公众生活影响最大的问题,也将成为国家下一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因此,在企业环境保护规划中反映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也是企业避免环境保护工作出现被动局面的有效措施。目前,公众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包括PM2.5污染、环境风险防范、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保护等,石化企业应在环境保护规划中有所体现,开展前期调查评估、先导性试验或建设示范工程,为下一阶段污染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6.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基础建设
完整、准确的资料获取是规划科学、可行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现阶段,企业环境信息冗杂,存在指标空白、数据缺失、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部分资料甚至存在虚假、错误,这对企业的环境评价和环境预测都有较大影响,不利于分析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环境保护目标。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环保统计工作,建立科学、统一的标准,推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尚未建立监督机制。为保证环境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落实,建议企业建立制度,采取适当的方法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行评估、追踪,评估结果作为各部门和企业领导的考核奖惩依据。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提升和规划作用的强化。
于是地球变得高傲了,变得瞧不起别人了。他对月亮说:“瞧你!头上光凸凸的,难看死了!”对金星说:“瞧你!穷死了,连件像样的外套也没有”……
又过了很久,从远方来了一颗星球,他问地球:“请问,你认识一个叫地球的吗?”地球骄傲地说:“我就是啊!”可是他仔细打量地球之后说:“别骗人了!传说中的地球可是美丽异常啊!于是就走远了。
难道我不漂亮吗?地球想。他抬头望银河里自己的身影,看到的是一个头发已稀稀落落;穿着一身乌黑乌黑的连衣裙,劣迹斑斑;一身纱衣倒不如说是一块破布,零零落落。天!这是我吗?事实证明,这就是我,那个已经变得很丑的地球。
于是地球又去找太阳。太阳问地球:“孩子,你知道吗?有一种叫做人类的生物,你现在的样子也是他们造成的!”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听到的,“没错,就是他们,无止尽地抽你的血液,使你的头发脱落,又把你的纱衣撕裂了……”听着太阳毫无玩笑意思的脸庞,我彻底崩溃了。谁来救救我?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人类对地球的过度索取,是人类正在吞食自己种下的恶果。既然是我们人类把地球的环境弄糟了,我们就有责任恢复地球的本来面貌。37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同年的联合国大会,把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并且每年都有一个主题。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xxxx”,为呼应这一主题,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xxxx”。
因此,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已经行动起来了。这几年开展的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就是我们为保护环境作出的努力,是体现环保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保护校园环境做起。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成为“苏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这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所取得到成绩。现在,我们又朝着“国家级绿色学校”前进,更深入地开展环保活动。
在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的活动中,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绿色班队”。这些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活动。同学们无论在黑板报的刊出还是学习园地的布置,都能体现出浓浓的环保之情。还积极开展环保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像三(3)中队在上星期四就举行了一个“我环保,我快乐”的主题队会。他们通过朗诵、快板、小品和环保故事,展示了对环保的热情,还以“环保公约”的形式,表示了环保的决心。
【摘要】移动通讯基站设施的建设能推动人类沟通方式变革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设施,它的存在不可避免产生电磁辐射,从而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及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移动通讯基站设施定期环境检测工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P键词】移动通讯基站设施 定期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 重要性
随着移动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非常大的便利。人们在充分地享受移动通信为人们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会慢慢的对它的电磁辐射的环境方面的影响进行关注。
一、移动通讯基站的概述
移动通信基站会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域中利用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站。在GSM网络当中,基站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明显,它会直接对GSM网络的通信质量产生影响。移动通讯基站是不可避免产生电磁辐射的,而电磁辐射对环境也存在着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移动通信基站设施定期环境监测的办法
对移动通讯基站设施的定期环境监测工作来说,主要是对它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监测,在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设立一定的监测点,这点一般分布在以发射天线作为中心,以50m作为半径的范围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处,在具体设定的过程当中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来说,这些点位的布置会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来对监测点位进行选择。移动通讯基站来说,它的天线发射一般都是定向的天线,因此它的监测点位的设置应该选择在天线的主瓣方向内。如果它的发射天线是架设在楼顶的基站,那么就应该在楼顶工作可活动的范围当中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
三、移动通讯基站设施定期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来说有比较大的危害,它的危害主要在热效应、非热效应和致癌致畸等几个方面有着体现。
首先,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在辐射比较强的区域当中,辐射的功率密度一般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所吸收的辐射就会转换成热能。当人体对这些热能的吸收超过了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导致人体的温度出现明显的上升,最终造成人体的损伤甚至引起生理功能上的紊乱。例如白内障、男性生殖系统障碍和其他热损伤是由于热效应所导致。
其次,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不大的时候,长时间的被人们进行照射,虽然不会引起人们体温的明显升高,但是也会使人出现烦躁、头晕、记忆力衰退、脱发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会在人们远离辐射源之后会慢慢的恢复。
再者,是电磁辐射的致癌致畸变作用,也被人们称之为累积效应,它是一种电磁辐射的远期效应。因为前面两种效应对人体进行作用之后对人体的伤害还没有来得及自我修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如果再一次受到电磁波的辐射,就容易在伤害上出现积累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使得人体中的染色体出现畸变,最终诱发癌症,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可以发现,如果人们长期处在电磁辐射当中,女性内分泌和生殖机能都会受到影响,会对人体的生殖细胞或者沼气胚胎的发育产生危害。近些年来,移动通讯基站设施所产生的电磁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切,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的重视。
(二)移动通讯基站设施定期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实时掌控数据,及时控制电磁辐射。对移动通讯基站的设施展开定期的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它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定期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实时地对电磁波辐射的数据进行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所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地对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控制,确保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处在一个可控的健康范围中,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影响和伤害。
(2)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开展环境保护。由于移动通讯基站的设施建设是必须的,它在人类的通讯和发展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环境监测的定期开展,可以帮助人们及时的发现环境中的问题,从而通过对电磁辐射的处理对设备的合理调整,开展环境的保护工作,确保人们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群众来说,他们对移动基站的建设非常抵触,甚至会在移动基站的建设过程中出现阻挠施工破坏设备的现象,最终会和施工人员产生冲突或者造成基站不能够如期地建成,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被迫拆除,阻碍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也受到了影响。对移动通讯基站来说,开展定期的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是对居民抵触情绪的一个有效消除手段,同时也能够在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民, 张永富, 张金明.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的讨论[J].辐射防护通讯, 2002, (3).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
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增大了城市的环境的压力。因此人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方面,不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危害到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1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水资源污染与空气污染逐渐的增加,工厂排出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空气的污染,从而导致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工厂排放的污水,流到河中,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导致河内的鱼虾、水植物大量的死亡,人们在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后,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容易产生疾病。
森林的破坏和减少,直接影响了空气的湿度,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洪涝等等。人口的不断增加,衣、食、住、行成为了人们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自己的私欲需要,大量的砍伐树木,使得森林数量和面积不断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也就随之而来。近几年连续的发生自然灾害,这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积少成多的体现,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已经对人们有警醒作用,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地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有用的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与集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了。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而且还污染土地,垃圾长时间的堆放会产生有毒和有害的物质,会污染到空气和水源,会对我们的人体和生活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因为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产生有害气体,发散到空气中去,从而污染环境空气;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会下渗入土壤中,从而污染水资源;垃圾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会引发人体疾病。垃圾堆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招引蚊子、苍蝇、老鼠等有害动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源泉,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生活垃圾。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私家车逐渐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私家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不断的增加,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不断地恶化。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物也不断增加,而随着高科技产物的增加,石油的用量也随之加大,导致了石油资源减少,如航空业的发展,铁路业的兴起等等。
2 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加大宣传
在过年过节或有重大喜事的时候,我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烟花爆竹的品种、花样不断的增加。这些烟花爆竹在给节日和各种庆典活动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威胁,尤其是多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措施实施的不严格和不完善,使得全国各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燃放烟花爆竹很容易引起火灾,对人们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危害。燃放烟花爆竹的另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污染环境,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和碎纸片,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甚至不燃放烟花爆竹。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的提高,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也随之下降,但是有的地方如农村等地,还在延续这个传统,所以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来控制和制止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宣传部门也可以加强农村宣传力度,对人们讲解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是不对的,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也会照成危害。
2.2增加造林面积
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空气湿度下降、全球变暖等,为了防止和预防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就要进行大量的植树造林。众所周知,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阻挡或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空气的污染;植物还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让人们的心情更加开朗,心胸更加的阔达。林木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多的宝贵资源。
2.3保护好人类自然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现代化社会的脚步也逐渐加快,现代高科技建筑和信息化的建筑也逐渐增加,有很多都是替代了传统的建筑,使得古时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逐渐减少。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所以,保护好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在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把自然与文化遗产放在首要的位置。
2.4加强工厂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处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工厂在作业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均会污染环境。所以处理好工厂排放的废水与废气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排放气体处安放尾气处理装置,在排放废水的地方加置污水处理装置,使流到河中的废水变成干净的淡水,没有污染并对鱼虾类没有危害。同时,应做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尽量避免长期堆存,从而产生次生污染,污染周围环境。
2.5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去商场购物,很多的商场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家把买的东西拿出后,把塑料袋随意的扔掉,但是被扔掉的塑料袋并没有马上消失。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塑料袋都是随处可见的,如果遇到刮风天气,塑料袋会漂浮在空中,随风起舞,它们会降落在树枝上或者河流中并且一直存在,它们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塑料袋从生产到处理,整个过程都会造成大量资源的耗费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经研究,每个塑料袋在地下自然分解要用到200年以上,而且会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质,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也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吃掉,导致动物死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乘公交车出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是越来越多,但是,汽车排放的废气会在空中形成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候会带有黄褐色,这种雾会刺激人们的眼睛,会对人的眼睛造成疼痛或流泪,这种雾气积少成多后,会使人们的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也会造成车祸或者飞机坠毁事件。所以,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结束语: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依据,是城市发展建设,社会进步,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奎.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期对策初探[L],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