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配音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机械基础》 课程兴趣 教学策略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实践经验不足,对中职学生而言,这门课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摸索的问题。教研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与经验分享,收获颇多。
一、问题研究
在机械教研组活动中,针对如何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老师们根据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深刻的讨论。
黄老师:汤菁为2011年级机电1班的学生,她是一名性格内敛平静的女孩,学习很用功,文化课成绩也很好,但是《机械基础》的成绩很不理想。
针对这样的情况,黄老师找汤菁谈心,学生也道出心中的想法:(1)自己对机械专业不感兴趣,但是爸爸是做机械工程的,所以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接手他的事业,可是自己尝试下来,还是对这些不感兴趣。(2)在听课的过程中认为很困难,尽管上课逼着自己去听、去记,但是对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依旧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对这门课完全失去兴趣与信心,考试成绩便可想而知。
对于这种现象,谭老师认为,学生只有在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念头与动力。要使他们真正爱上所学专业,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很重要的。针对谭老师的观点,我们对2011级机电班进行问卷调查:“你对机械专业感兴趣吗?”“你为什么要选择机械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学生对机械专业没有任何兴趣,我们将这些对机械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月考成绩及平时的作业与笔记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的《机械基础》考试成绩不理想,对于这种状况下产生的结果,大家达成共识。
二、策略分享
我们将这次教研活动中讨论的结果与达成的共识落实到《机械基础》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培养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兴趣。
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以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而自豪。我们要让他们了解机械的发展史,了解机械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由古至今的机械实例,以及对机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学生眼睛里流露出强烈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这说明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是切实可行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2.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必然显著。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手段理解和把握一些概念和理论,这样就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各种机械的运动形成,学生初学时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其中的运动和力的传递情况,若利用形象化教具,就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再适时引导。
《机械基础》课程中,仅靠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决这一难点。如《平面连杆机构》,自制的铰链四杆机构的操作和讲解,虽然能直观地表达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但讲到其基本性质、急回运动、极限位置、死点位置及机构的演化时力不从心,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以上方案的具体实施效果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些方案的讨论与制定过程看,《机械基础》这门课教与学的研究,应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学习乐趣,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家秀.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3.
[2]佚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思考.中华硕博网,2.
[3]许佩群.浅析《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易起论文,18.
关键词 国培 小学音乐 课程 教学
“国培计划”的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此项目是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提出并实施,意在通过短期集中模式培训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以此培养区域专业学科带头人,有效发挥“种子”作用,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中,针对小学音乐学科的培训共包含“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三个项目,其整体培训目标都是为帮助不同地区地域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而制定。然而,不同项目的参训群体具有城乡差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和教学需求等方面,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上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本文主要以“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参训教师自身情况和需求出发,探讨培训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的措施方法。
一、全面解析“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内容
培训课程是整个培训项目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是建立承办培训单位良好口碑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其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特别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以此进一步规范“国培计划”的项目管理,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课程标准》以学科发展为前提,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三方面对培训单位提出指导性实施意见和要求。此外,《课程标准》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内容,进一步确定课程设置的指导方向、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1.课程目标定位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群体基本来自国内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地市级以上单位,通过教育部层面从当地学校选取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和突出业绩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针对这部分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需要注重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前沿性和科学性,以此区别于其他两个培训项目。同时,该培训项目还将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让来自不同省市的优秀骨干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若要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氛围,培训目标一定要定位准确、具体和客观,这既是在充分考虑培训需求基础上所要达到的前期成果,又是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课程的有力依据。
首先,树立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师道德观。《标准》里明确提出“提高音乐学科教学中践行师德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设定了“模范教师师德报告”、“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等专题。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学员对教师职业的深入理解,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落实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培训过程中可开设“国学与教育”等相关专题讲座,对于整个培训将起到引领作用。
其次,完善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前沿知识与教学科研知识四方面。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需要加强音乐常识的理解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可开设“中西音史知识”、“当代音乐感知”等相关专题讲座;在专业技能知识方面,可针对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专业技能进行专题培训,如合唱、课堂器乐等;在专业前沿知识方面,应该灌输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学员了解学科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这将对教学带来莫大启示;在教学科研知识方面,强调“教研相长”、“科研兴教”的理念,引导学员将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
第三,培养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习惯。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就建立在“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中重组知识结构,才能得出对教学有帮助的心得经验和方式方法。设立此目标可从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开始,以论坛交流的形式针对某个典型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教学亮点及失误进行讲解,让学员形成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习惯,以此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最后,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找准专业发展方向。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注重个性发展”五个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从职业意识观念、自身业务水平、教育教学反思三方面寻求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通过此目标的设立,帮助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使小学音乐学科建设逐渐走向强势领域。
“国培计划”并非单纯在于培训教师,而是参训者经历培训之后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课程目标定位需要紧扣《标准》,这对培训成效和教师培训后的辐射作用具有很大影响。
2.课程模块与维度分析
课程设置必须在课程模块与维度的框架下安排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占整个培训的60%以上,此外,还可参照《标准》自主设置教学专题。整个培训课程体系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展开,在明确课程目标之后,需要对课程模块与维度做出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为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使培训课程具备涵盖面广、结构性优、针对性强的特点。
(1)优化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及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并表达出来,其宗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标准》中“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与“学生发展知识”教学模块正是为优化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育思想所设定,参训教师均具有一线工作经验,根据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已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育理念。三类模块意在对参训教师现有教育思想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得小学音乐专业与学科得到长足发展。
(2)强化教学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基本教学技能、整体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情趣三方面。具体说来,基本教学技能应该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即声乐、钢琴、合唱排练、指挥等,舞台表演能力――即歌唱表演、乐器演奏表演等,教学创造能力――即歌曲创作、器乐编配等,现代化设备应用能力――即电脑音乐制作、网络搜索等;整体音乐素养需要通过紧跟前沿教育理念、丰富教学语言、均衡专业发展等方面得以提升,这与基本教学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有一定关系;音乐审美情趣分别指音乐审美情操和音乐审美趣味,教师的音乐审美经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取向。
(3)提升研修水平
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均衡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针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推进综合改革等具体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成效。《标准》中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三大课程模块便是基于这方面考虑而设定,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之后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引导。
通过以上解析,能够清晰认识到课程模块是为课程目标设定,二者是整个培训计划的关键要素,其设定既要考虑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又要关注教师自身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保证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小学音乐教师需求的课程构思
“国培计划”作为引领性、示范性的国家级大规模培训项目,特别重视培训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为了构架高效率、高质量、高规格的培训课程,使参训教师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在培训前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需求调查。从各地市选的学员大部分是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课堂教学经验,并在演唱、演奏、创作等专业技能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自2011年版《音乐课标准》实施以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到教学方法陈旧、综合教学能力较弱等因素导致的教学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提升科研水平以及掌握实际培训能力。总之,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需要注重培训主题鲜明、课程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践。
1.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国培计划”小学音乐学科的各项培训项目都有时间限制,属于集中培训、短期培训,因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活动并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是设置课程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培训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培训主题,突出培训重点,做到高效培训。全面考察小学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针对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重点加以突破,按照学员需求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的培训时间通常在十天左右,培训内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明确重点解决问题,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扩展教学内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较弱的情况,这将制约教师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可拟定以“提升钢琴即兴演奏能力”为主题的培训,以此帮助学员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此外,也可同时关照多个重点解决问题,如“‘创、演、研’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主要强调创作、表演与研究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总而言之,培训主题与重点教学内容需要建立在学员的需求之上,做到“有的放矢”。
2.结构合理、按需施教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课程结构是指培训课程模块的构成及其内部配比关系;中观课程结构是指课程模块之下的课程专题及其内部配比关系;微观课程结构则是指每门课程专题内部的配比关系。培训课程需要对这三个层面进行合理设计,微观层面属于开设课程专家对自己课程把握程度的范畴,因此要重点考虑宏观课程结构与中观课程结构。宏观层面,三大课程维度分别所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根据培训单位的侧重点不同,每个维度的比例应该有所不同,如单一主题培训可在某一个维度上增加课程比重,综合能力培训则需要合理均分每个维度的课程数量;中观层面,三大维度下共包含13个课程模块,培训单位根据学员需求可能选择单一主题培训或综合能力培训,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要加强课程专题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培训前做好培训内容的分配与协调工作,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相互脱节、重复以及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情况。
3.理论引领、强化实践
教育理论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从中抽象概括出构成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要素及其规律,以指导和规范学科教育和发展的系统性的陈述。“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理论引领的方式让学员开拓专业视野,为学员指明专业发展方向,将科学、前沿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一项学员与专家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以上是设置培训课程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做到理念与专业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员需求出发,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培训的成果,因此,探索出科学、合理、规范的“国培计划”课程模块c内容,能够有效解决学员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小学音乐学科发展的培训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员在“自主、探究、创新”的培训过程中,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保障小学音乐学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姣姣.教师培训课程研究的新视角――以11份“国培计划”课程方案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
一、工作目标
从20**年开始到2010年,计划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100家,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
二、产业定位
(一)技术政策定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单纯的商业经营性企业除外。
(二)技术产业定位。根据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认定条件
(一)法人资格认定:必须依法在本县登记注册,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符合环保要求的经济实体。
(二)投资规模认定:设备投资首期规模在30万元以上,且占总投资的30%以上,有规范健全的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
(三)科技含量认定:企业所投项目属已产业化的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科研项目的必须有经相关科研机构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立项、鉴定的相关文件和证明;通过转让获得的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必须有合法授让证明。
(四)科技人才认定:企业经营者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科技创新,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
四、认定程序
(一)成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科技局、财政局、经贸委、信用联社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负责制定实施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的政策措施,对各乡镇(含开发区,下同)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考核。
(二)县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实行企业自主申报,常年受理、分批认定的办法。
(三)要求认定的企业应向所在乡镇或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乡镇或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办公室根据具体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和科技咨询机构建立科技项目评估小组,主要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内容》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投资规模、市场前景等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办法是对项目审查并提供鉴别、评估报告等基础材料。
(五)领导小组按照评估小组的评估结果,进行审定。
五、优惠政策
(一)设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型企业购置设备和购买技术的补助,以及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作的考核奖励。
(二)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新购置的设备投资,凭设备购置合同、购货发票、付款凭证、入库单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三)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购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其他高新技术并已形成生产能力的,凭技术贸易合同、付款凭证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四)对新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当年入库企业所得税超过上年入库企业所得税的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对新引进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两年给予50%奖励。
(五)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或推荐申报上级科技项目,并对照有关条件由县科技三项经费予以支持。
(六)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优先向金融部门推荐获得贷款支持,并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补助。
(七)在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中,以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入股,成果价值折价占注册资本比例经省科技厅审核和资产评估机构认定,其所占比例最高可达70%。
由于音乐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是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解决目前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和改革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高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拟就“音乐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探讨音乐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思路。
一、与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颁发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到教材编写、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与当前的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树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第一,所使用的教材必须是近年来出版的,以《标准》所提出的音乐教育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导,贯彻、体现《标准》系统理论的教材。第二,教材的内容和所提供的信息应及时体现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情况。第三,教学中应该把体现当前音乐课程改革的音乐教学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并结合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这些年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比赛,比赛优胜者的录像所制作的DVD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第四,组织学生分批到中学见习或观摩中学音乐课教学比赛。
二、与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协同教学
1 使学生明确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究竟是当演员还是当教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许多学生总是把自己所谓的专业(声乐或器乐)放在第一位,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上舞台当音乐家的梦想。另一方面,一些技能技巧课的教师(特别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总是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标准和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在专业方面有所成就。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结果是学生的专业程度既没有达到上舞台的水平,又不知道怎样把专业技能用于音乐教学,缺乏音乐教学能力。
2 把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的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教学主要是从音乐本体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之后,如何运用于中学的音乐教育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例如,要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中学器乐教学实践,把一些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声乐作品给学生进行自弹自唱的课堂实践,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这种协同教学的形式教学生把学习的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综合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
三、增加“中学音乐教材教法”的内容
“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熟悉、研究中学音乐教材,学会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营造教学。要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学音乐教材每一单元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以突出审美目标和情感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还有知识技能目标,由于知识技能目标是以暗线的形式隐含在审美的过程中,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梨园金曲”,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以鉴赏、实践的形式感受京剧独特的唱腔和神韵,培养学生对京剧和民族音乐的情感,还要在审美和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京剧的行当、行头、唱腔、板式、伴奏乐器等基本知识,并初步体验演唱京剧的基本方法。
笔者建议要让每一个学生以中学音乐教材为依据,自己设计一至三节音乐课,以教案的形式进行交流、点评,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把“中学音乐教材教法”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类课程单独开设。
四、增设预备实习内容
所谓预备实习是指在“音乐教学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方法的学习,组织学生分批、分散地到中学进行教学片段的实践。相对在课堂内面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实践来说,由于预备实习面对的是中学生,所以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对于学生感受、体会中学的音乐教学实际,寻找中学音乐教师的感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提高预备实习的质量,建议教师让学生在校内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再到中学进行实践,并且要对学生的预备实习准备工作进行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撰写预备实习教案,选择生动、科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组织试讲,进行预备实习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工作等。
五、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音乐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授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笔者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学校做访问学者时,在旁听的所有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发现,课堂上教师很少讲授理论,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每个小组都把各自的设计成果在课堂内展示,展示之后以自评、互评、他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投入,进步很快。
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论”课程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教学中所讲的理论与教学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来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1 “分解实践形式”。该形式就是让学生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这种形式可用于对某一教案中的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实践,也可在讲授不同内容的音乐教学方法时采用。
2 “微型实践形式”。所谓“微型实践”就是把一节课不同环节中内容重复的部分省略。例如,教唱歌曲环节只教唱一遍(省略后面的几遍),作品鉴赏时省略复听作品部分,这样既让学生较为完整地实践了一节课,又节约了时间。一般来说,“微型实践形式”需要20-35分钟时间。
3 “仿真实践形式”。该形式是让学生根据教案完整地上一节45分钟的课。课堂礼仪和教学过程完全模拟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求其他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和回答问题等方面以中学生的角色参与。由于“仿真实践形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对实践者的素质要求高一些,建议让教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来采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兴趣 情感 意志
正文 :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是指对智慧活动起发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调节等诸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识过程有直接制约作用,它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在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在教学中不断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会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和实验中,倘若我们能够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化学教学中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部因素。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知倾向。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动机越明确,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
1、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等,引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强烈的学习求知状态,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苯的教学中,可以先介绍一下凯库勒的科学故事。
2、重新审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转变实验教学思维,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实验探索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二)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三)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有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反映了学生们的惰性和无可奈何。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学生学习兴趣
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板书较多,而这些内容一般都在课本上,当然板书可以使学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让学生记忆深刻,但是大量时间浪费在板书上,学生接触其他的信息量明显少,教师最多讲几个例子说明道理,显的空洞、乏味,效率低,但多媒体教学明显在这方面克服了其不足。使学生能接触感知大量有用信息,事业开阔,知识趣味性,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很好的增强了政治的生命力。
综合应用材料、图片、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而形象。而应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这样使抽象化为具体,理性中有感性。教师费尽口舌也难讲清楚的东西。多媒体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便很容易地让学生领会。重难点便很容易突破。
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化学史上灿烂的篇章,化学家的轶闻趣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晚会;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化学小论文等,使学生爱学、乐学。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学习和需要的关系。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
首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欲使“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应以友善、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宽容大度的办法解决偶发事件,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授知识。情感教学的很重要一点还在课堂外,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你自己。教师只有向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的杰作――钟乳石、石笋等的形成而构成的壮丽景观,培养学生的美感等。抓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以及对化学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的赞美等感情脉搏,不断强化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带着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而坚强的意志又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利用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险困苦、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的实例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韧不拨的毅力,培养刻苦求学的精神。
教师还可以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对当地水样土样的测试,环境污染的监测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锻炼,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