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普法教育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关心未成年身心健康成为了社会各界普法工作者的责任。作为执法机关,监狱亦担负着这样的责任。2015年在监狱党委的支持下,云南省女一监在全狱青年警察中选拔培养了普法宣传骨干,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各中小学校的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将法律进课堂活动作为爱心助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5月22日,在政治处主任丁莹的带领下,省女一监30名青年警察再次走进晋宁县夕阳乡民族小学,开展了以“放飞希望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法律进课堂暨爱心助学活动。
温馨的捐赠场景。晋宁县夕阳乡民族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当地农民收入微薄,许多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辍学。捐赠仪式开始,警察们将监狱捐赠的图书和文化体育用品送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六监区教导员马毅超将活动前一天监区警察的捐款送到了学校张书记的手中,仪式现场参加活动的警察还自发为学校贫困学生捐款。丁莹代表省女一监为孩子们送上祝福,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回报社会。张书记用他质朴的语言向省女一监表达了谢意。
受用的普法课堂。在学校大教室,省女一监的普法宣传骨干、90后警察金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真实案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小金警官从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人手,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了青少年中一些常见多发的犯罪现象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小金警官的讲述,让孩子们了解到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条例。讲座后学校张书记表示,省女一监的普法教育课弥补了学校对学生法律教育的缺口,有力推动校园安全工作开展,希望和监狱商定下一次普法教育课的时间。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根据全市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普法依法治理”教育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财务等科室同志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以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调演及法制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此外,学校都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后,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了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广大教师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搞有偿家教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近年来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组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党校、团校、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如师附小、安定小学等学校充分利用课堂、红领巾广播台、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政治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各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坚持在新生中普遍开展军训活动,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良好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成立少年警校,组织小交警上街执勤,学习交通法规,养成遵守交通法规良好习惯,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由于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我校学生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由于我们思想重视,措施扎实,青少年法制教育以及依法治校工作成效显著,我校多次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一)聘请法学专家进校园,进行专题讲座几年来,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以教学指导中心政法教研室为主导,邀请省内法学专家、教授、律师走进校园,为学校师生做专题法律讲座。2014年5月14日,邀请青海省法制办公室调研员孟繁勇同志为专兼职教师做了一场名为《全面推进中的我省法制政府建设》的学术讲座。孟繁勇老师分别以《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的实施及国务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决定为标志的四个发展阶段。重点讲解了青海省推进法制政府建设的十个切入点,青海省法制政府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孟繁勇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政府法制工作经验,深入浅出,受到现场聆听教师的热烈欢迎。这次讲座使广大教师对于我国的法制政府建设,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2012年为贯彻“十二五”时期依法治省工作纲要、省人大常委会决议和“六五”普法规划,为配合青海电大普法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校全体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教学指导中心依托“全省干部自主选学专题”,举办了《法治与人治的博弈智慧》《民法与生活》等法制讲座。《法治与人治的博弈智慧》由校教学指导中心付弘副教授主讲。付弘老师从人治到法治的博弈过程,讲到我国法治国家状态的形成,从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讲到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倡导“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人人依法行事,法律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支配了他们的处世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法制观念。《民法与生活》聘请了青海师范大学政法系教授杜文艳主讲。杜教授从民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中为我们讲解了生活中常遇见的法律问题,从所有权、债、无因管理等民法概念阐述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讲述了如何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让法律的专门问题走进课堂。法律正如空气、水或面包,须臾不能离开。法律是生活本质的呈现,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让每一个人知法、懂法、守法到自觉地维护法律,这是普法工作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的法制讲座的意义所在。
(二)制作多种形式的媒体课件,随时随地走进法律课堂自2013年,青海电大利用微课资源,让学习者享有更丰富、便捷、简单的学习法律的途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微课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法学教研室先后做了约50个微课资源,可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
(三)把法律文化带进“市民学校”,实现服务社会的教育宗旨2011年7月,西宁市委宣传部与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主办社区“市民学校”,展开了以宣讲为主要形式的普法教育。西宁市辖区内约有102个社区,每个社区以居住范围组建了不等的市民学校。1.社区。在社区,年迈的老人,关心子女赡养义务;无业的妇女,关心在家庭里的地位和保障;残障人士,关心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如果对于这些人每年都用一成不变的完成普法试卷的方法普法,他们不会对法律有概念和好感。他们通过电视、录像、网络能够了解国家法律,然而,国家法律对于他们不同的诉求,能给他们什么,只有面对面的解答和告慰才能做到。2.学校。学校是法治宣讲的不能忽视的阵地。青少年以接受新的事物为主要知识来源。那么,多种媒体给他们所提供的法律概念,该如何消化和理解?通过对法律的解读,培养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完成成千上万的试题更有效。我们的宣讲走进校园,进入课堂,围绕培养和谐社会的新一代建设者,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为重点,组织青少年学习宪法,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权益保护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他们培养成崇尚法律、依法行为的新人。3.企业。企业职工是社会经济的促进者。他们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所关心的是他们的劳动权益。法律宣讲进厂矿,进企业,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法》进行解读,围绕公平、有序、协调发展,让他们懂得在争取权利的同时必须以良好的行为履行义务。4.社会特殊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及社会服刑人员,是社区不和谐、不稳定的最大隐患。对这些人进行普法教育,更重要的可能是必须是宣讲者能够成为让他们信任的人和可以接受的人。
二、对青海电大法律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一)课堂面授趋向观念引导,实现“自我内化”后外在表现事实表明,在当前任何一个国家,公民的法律认知度都还未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能做到人人知法守法。究其原因,普通公众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分工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更多的忙于生计,无暇深入研讨法律文献和考察法制的运转,即使在切身遇到某些法律事务和法律问题时,很多公民宁愿以交换的方式换取法律服务,也不愿亲自增加时间和投入去深入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因此,在为建立现代法律秩序而进行的普法教育中,传播新的法律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律的基本原理及精神,比向公众灌输大量的法律条文更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普法教育中,一方面注重公民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突出法治观念与法治精神的教化和培养,为法治建设的大厦支撑起“骨架”。
第一,学校的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经过我区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努力,我区的教育工作已经在各项硬件、软件以及师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指标也已经达到了教育强区的水平,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还存在偏重书本知识教育,而对学生思想和法制教育相对重视不足的偏向,使得法制教育并未深入到学生的教学计划里面去,导致部分学生在法制观念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同时,以成绩区分学生等级的倾向还普遍存在于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理念中,这对部分成绩欠佳的学生自尊心造成了伤害,进而使这些学生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等的情绪。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有待改善的地方。
第二,复杂的社会环境是潜藏青少年犯罪诱因的温床。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我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老城区,除了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的商业住宅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城乡结合部,人员管理在客观上还存在一些盲点。同时,我区由于历史因素,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比较大,这些客观条件实际上都构成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稳定因素,容易潜藏各种的犯罪诱因。
第三,家庭教育存在偏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标准、生活观念正在不断改变,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婚姻关系的观念也在不断在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结构性残缺,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家庭环境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影响。退一步说,即使有一个健全的家庭结构,但由于部分家庭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或是容易对青少年过分溺爱、放任,使青少年养成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等性格;又或是过分严厉苛刻,使青少年形成孤僻、自卑、敏感、愤世嫉俗等心理,一但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的沾染,就容易造成其道德行为、价值判定等的偏差,进而更容易被诱滑入犯罪的泥潭。
第四,青少年本身也存在素质不高,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弱点。当然,这与青少年本身未受到足够的正确教育熏陶、涉世不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而正是这些特点,使青少年往往成为犯罪集团主要的诱使对象。
因此,加大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端正其价值认定准则,从根本上加强青少年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是防止青少年走上歧路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对青少年的普法工作还不能仅仅依赖“教育”作为唯一手段,更要从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入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刘志伟博士对国内外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知识的获得途径都离不开电视、电影、书刊等传播媒体,非主流甚至于地下的传播媒体尤其能够迎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青少年的普法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离不开一个健康社会环境的营造,这些条件对青少年普法工作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鉴于青少年群体特殊的性格心理特征,对青少年普法工作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讲究科学方式,增强互动性,不能以单纯的家长式宣教方式进行;第二,要尽可能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重视,使普法工作深入到每个学校与家庭,从而形成立体的青少年普法体系,使普法工作全面有效地落实到青少年身上;第三,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适当的形式,防止引起普法对象的逆反心理,使普法对象实现从“要我接受”到“我要接受”的转变。根据青少年的社会活动特点,应该从建立两个沟通渠道、三条防线入手,组成全方位的青少年普法体系以开展我区的青少年普法工作,工作重点应放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上,以“防”为主。
首先,两个沟通渠道是指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执法、司法等机关部门两条沟通渠道。
第一条是从家庭到学校的沟通渠道,使家长们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开展社区法制宣传等形式,把学校的法制教育与家庭、社区的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互补不足,互通信息,密切跟踪青少年的学习、思想动向,争取把青少年犯罪纠正在萌芽阶段。
第二条是从学校到执法、司法等机关部门的沟通渠道,通过学校与有关政法机关的有机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优化校园周边的环境,加强校园的法制教育力量。学校可以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手抄报比赛、模拟法庭活动、法律宣传漫画节等活动,使学生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侵蚀,提高青少年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与意识;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加强学生与学校、区有关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强化彼此之间的感情基础,促进有效的交流、高效的教育,使青少年普法工作形成一个坚固的有机体系。
其次,三条防线是指通过构筑具体的家庭、政法单位、校园三条防线,使青少年普法的各项工作具体化、细节化,实现把防范青少年犯罪、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道防线是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第一所学校,作为青少年第一任老师,家庭、家长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决定青少年本身素质高低的第一个因素。要避免我区青少年的法律教育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的情况出现,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广大家长的法制教育,通过强化父母们的守法、护法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父母们的法律素质;再通过家长这个渠道不断向青少年灌输法律意识。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由区政法部门、社区以及学校组成的帮教防线。通过政法部门、社区以及学校三方面互相配合,充分挖掘教育宣传力量,建立我区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学校、街道社区的普法合作关系,形成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普法力量,通过开展广泛生动的普法活动,使学生通过诸如参观少管所、学习分析青少年犯案人员的犯案经历等活动,使青少年切身地感受到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工委委员带头学习,深入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投入到“两型”社会建设中去,组织好五老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骨干培训,抓好宣讲。对干部群众、青少年进行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宣讲,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xx届三中全会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xx届三中全会任务上来,自觉做“六个走在前列”的践行者、主力军。
二、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坚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青少年立德做人的教育;
2、坚持用活的案例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
3、坚持德育实践常态化教育;
4、坚持开展用雷锋精神学雷锋活动;
5、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青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认真抓好活动阵地建设
1、用制度管理好现有的青少年活动阵地;
2、用好社会、学校、驻委单位的文化资源;活动阵地共建共享;
3、加强对楼栋关协活动阵地建设。
四、继续做好为青少年服务工作
1、对孤儿、残疾青少年、失智青少年、沉迷网吧青少年、单亲家庭青少年、特困家庭青少年进行重点帮扶,做到无辍学、无犯罪。
2、加强对双职工子女放学后的管理;
3、加强对绿色网吧的管理;
4、开办家长学校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分析本社区青少年身心健康情况,组织家长听专题报告、青少年心理健康,做到有帮教疏导,协助家庭预防青少年在叛逆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5、组织青少年开展喜闻乐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五、继续开展争创“五好”关工委活动
1、按照“五好关工委”要求,选好配强关工委班子,继续扩大“五老”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