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案例的概念

教学案例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案例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案例的概念

教学案例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情境性教学 核心素养 生物学概念 群落的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11 - 0016 - 03

“情境性”是核心素养的特性之一,是指通过教育这一媒介使学生可以适应未来一切特定和未知的情境。核心素养可教可学,“情境性”同样可教可学。情境源于自然与生产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性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适应情境的能力。情境性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包括场景、环境、任务在内的真实或虚拟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适应情境、解决繁难问题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法。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教师采用情境性教学,促进学生构建核心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内容,进而在学科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群落的结构”是核心概念“生命系统”下的子概念,与现实关系密切,适用于情境性教学。下面将以“群落的结构”的概念为例阐述如何用情境性教学的方式构建生物学概念。

1 “群落的结构”教材分析

1.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前三章主要阐述个体水平上的内容,第四章“种群与群落”则是讲述群体水平上的内容。本节“群落的结构”是在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及数量的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包括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为下一节“群落的演替”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自然情境紧密相联,学生能够从真实问题中获取知识,并且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进行情境性教学的好素材。

1.2 教学分析

虽然人教版教材编排合理,但是单一遵循教材进行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将教学内容在顺序上加以调整:群落、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从本节内容看,许多知识点与现实环境、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利用情境性教学提供恰当的情境体验,使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愉快。教学情境分类复杂,根据学生体验的程度以及所创设情境的真实程度、呈现情境的方式可分为自然情境、实验情境、活动情境、虚拟性情境、实体情境、多媒体情境、本体情境、社会情境、科学史情境、故事化情境九种。本节则主要将自然情境、实验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体验情境、社会情境、故事化情境这六种情境交叉使用。

2 相关文献探讨

查阅中国知网收录的对“群落的结构”一节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的文献,选取其中三篇:① 高俊英(2012)建议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特点出发,重视用好教材,围绕“系统”这一科学主题组织与群落相关的知识,补充相关资料与生物学事实促进对群落概念与结构的理解。② 王芳(2012)基于生物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课外调查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以解读种间关系曲线图及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为重点组织教学,并将内容在教学顺序上做出了调整,按照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物种组成的顺序进行教学。③ 余宏凯(2015)提出运用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选择校园内一个具体群落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和分析群落的相关问题,建构群落的知识体系。

这三种教学策略各有优点,都有创设情境,但创设的情境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性,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关系不够密切,教学内容偏于局限在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讨论,缺乏应用。这使得这节课的内容成为零散的沙石,学生回忆时很难将沙石堆砌成房屋,不利于知识提取与迁移。基于此,建议建立“群落的结构”概念时,教师应围绕这一概念,运用情境性教学的方式,将知识与任务、现实自然、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更加贯通地理解核心知识,助其在头脑中形成锥型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提取和迁移,提升学生的情境适应能力。

3 基于情境性教学的方式建构生物学概念角度的教学建议

从学科观念和教学内容结构分析,将本节的概念定为“群落的结构是指构成群落的所有物种依据复杂的种间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生命系统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态结构”。概念中包含群落、物种、种间关系、结构等子概念,教师运用情境性教学创设合适的情境,并结合任务、问题情境将各子概念解释清楚后穿成一根线,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1) 自然情境体验,理解“群落”的概念。

单纯利用教材内容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变换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前,学生分组自主选择校园中的某一个花园或池塘,仔细观察并记录花园或池塘中的种群类别、各种群的生存空间。课上,师生交流花园或池塘中的种群类别,并由教师针对某一群落提问:各种群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将各种群看作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应该叫做什么?引出“群落”,并引导学生给群落下定义。

(2) 多媒体情境与自然、实验情境结合诠释“群落的物种组成”。

教师请学生说出所选群落中有哪些物种,比较不同群落之间物种的差异,总结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概念,即构成一个群落的所有物种,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随之,引出“丰富度”的概念,并播放学生对校园不同地方进行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结合最熟悉的校园录制的视频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融入到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概念。

(3) 多媒体情境与故事化、社会情境相结合直击“群落的空间结构”。

中学正是培养学生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时期,教师可以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视频入手,使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使农林牧渔的种植、养殖达到最大效益?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张老伯承包了一个林场,并高效利用空间资源获得了高收益(此时播放某林场内植物类群的剪辑视频,并重点突出果树――草菇结构的种植原理、方法)。那么果树――草菇结构应用的原理是什么?(由此引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继续追问:果树、草菇的生长特点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种群之间因各自的生长特点而相互取长补短,明确群落的垂直结构,并总结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概念)。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某草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图片,并提出问题:水平结构有什么分布特点?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据此,总结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概念。

(4) 多媒体情境与自然、生活体验情境结合突破难点“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但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竞争与捕食。教师播放纪录片“仇家的对决”的剪辑纪录片,提出问题:非洲大草原,狮子大战猎豹。纪录片中狮子与猎豹为什么称作仇家?它们的关系是什么?继续播放“猎豹追赶羚羊”的视频,提出问题:猎豹与羚羊关系是什么?有初中知识做铺垫,学生很容易区分出竞争、捕食。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并提问: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讨论,师生总结竞争、捕食的概念以及特点。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蛔虫在人的肠道中生活”的详细资料,学生阅读、观察,师生交流:人与蛔虫的关系是什么?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中,对人体来说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对蛔虫而言呢?提供“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资料,分析这种生存现象属于共生关系,并给种间关系下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最后展示除寄生以外的三种关系曲线图,以方便学生理解。

(5) 社会情境与故事化情境相结合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创设任务情境:为进一步提高收益,张老伯又承包了一片鱼塘,他想通过水产品养殖提高收入。由于对水产品养殖不了解,张老伯只好求助专家帮助自己。如果你变身专家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所学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内容帮助张老伯制定一个合理高效的养殖计划。可考虑鱼的种类、鱼种之间的生存关系、鱼种栖息于不同的水层等。如果课堂时间不充足,则以上交作业的形式完成该设计方案。

(6) 自然情境回放,领悟“群落的结构”的概念。

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脑海里对于群落的知识尚不能形成一条主线,这时教师请学生尝试给“群落的结构”下定义。师生总结交流后,得出概念“群落的结构是指构成群落的所有物种依据复杂的种间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生命系统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和生态结构”。此时,再次指出群落的结构是指生命系统的结构,使学生明确一个系统要想正常运作就需要有多个部门(物种组成),各部门成员之间要通过相处(种间关系)形成一定的模式(结构)。

4 反思

核心素养具有“情境性”的重要特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使要学生能够适应一切的情境。在平时的常态课上,单纯讲授式的概念教学模式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过后较难在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之间建立联系。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站在“情境促情境”的角度,运用情境性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相关知识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景、构造有价值的任务、提出有探讨性的问题去解释生物学概念,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高度相关性,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俊英.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以“群落的结构”为例[J].中国教师,2012,15:70-72.

教学案例的概念范文第2篇

第一,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案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维度解读,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使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可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第二,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得失,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探索教改途径,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其看、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教学案例的内容贴近教师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易于传播、交流和研讨,因此,常把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引导教师研讨交流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教师分析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案例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驱动;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

嵌入式系统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将其嵌入到产品或设备中以实现其功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覆盖了包括消费类电子、智能家电、工业控制、通讯网络、仪器仪表、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1-2]。

与此同时,国家及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3]。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不少高校在信息技术类专业中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但课程的教学改革尚未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课程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从培养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才角度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是与实际脱节,培养的学生在嵌入式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利用规范的工程方法构建符合应用需求的系统能力,入职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3]。因此,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消除校企之间的鸿沟,提高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1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嵌入式系统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软硬件结合,可以说任何嵌入式系统都是软硬件协同设计的结果;二是面向应用,嵌入式系统是通过嵌入到具体的产品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而嵌入式系统作为课程,它是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课程,既包括比较复杂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又包括嵌入式软件设计,同时还涉及嵌入式应用开发中的一些工程经验和领域经验。另外嵌入式系统还有许多先行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组成原理等。这就要求嵌入式系统课程任课教师既要有比较扎实的嵌入式软硬件功底,同时具有比较丰富的嵌入式工程经验和行业背景。但现在大部分嵌入式系统教师在专业上要么偏硬(一般来自电子相关专业)、要么偏软(一般来自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丰富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经验,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工程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裁剪取舍,也不能充分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实际应用讲解,更多的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全盘照搬传授给学生,容易让学生觉得课程无用、无趣,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经过近十年的高校扩招,现在的大学本科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为大众教育,特别是对于二本、三本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普遍有兴趣广泛、思维灵活,但却不太习惯理论学习和思考、缺乏恒心和耐力、容易知难而退等特点。对于这些学生,如果采用传统的强调理论化、知识化的传授方法

来讲授嵌入式系统课程,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魅力,无法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不能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老师自说自话,学生我行我事。最后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感到是一无所获,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即使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尽管他们能够硬着头皮学完课程,并且还可以做到考试成绩优良,但他们获得的只是应付考试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应付考试还行,但要真正面对一个实际的嵌入式应用开发问题,仍然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最后的问题来自教材方面。尽管近年来嵌入式系统教材出了很多,但大多都是以知识点来组织相关的章节,相互照抄,内容生硬,很少融入作者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缺乏相关的工程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分析讨论,学生也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并加以具体应用。文献[3]是目前ARM嵌入式系统课程最为成功的教材之一,其配套课件、实验资源都非常全面,但其教学内容大多以芯片描述方法来表述,很少启发扩展内容和工程案例,适合工程人员查阅,却不适合刚接受该门课程的学生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嵌入式系统教学经验,探讨基于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改革。

2嵌入式系统教学中案例设计思路

案例教学法以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实践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4]。

为了解决嵌入式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有用、有趣、建立学生自信”为指导思想[5],积极探索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大量引入活泼生动的教学案例和相关的工程应用。通过这些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化解课程的教学难点,减少学生学习课程时的挫折感;强调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贯通课程的知识点,建立嵌入式系统整体概念,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承上启下,强调课程之间联系,并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2.1通过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4]。兴趣是学好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案例,让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

例如,在讲授PWM知识时,我们引入“两只老虎”播放控制的教学案例,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寄存器、分频、占空比等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而且可以欣赏到一段美妙的音乐。特别是当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完全可以利用PWM相关知识来编写代码实现音乐播放的时候,他们对所学的内容立即会变得兴趣盎然,甚至跃跃欲试。这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成功也就水到渠成。

2.2通过教学案例化解课程中的教学难点

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涉及到不少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会碰到一些障碍。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原理融入到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中,就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引脚连接模块”的时候,由于学生暂时对GPIO、UART、PWM、I2C等概念还没有接触了解,这个时候,如果给学生讲解如何通过引脚功能选择寄存器的设置来控制引脚作为GPIO、UART0的发送功能或PWM输出功能,学生肯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会从心里头产生畏惧感,丧失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这个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让你选明星”的教学案例,用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四大天王这些同学感兴趣而且熟悉的明星来代替GPIO、UART、PWM、I2C等抽象概念,并设计了相应的软件芯片,让学生模拟引脚功能选择寄存器的设置来选择相应的明星。这样通过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不仅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清除了初学时过多抽象的概念给学生造成的学习障碍。

例如,在学习“向量中断控制器”这一章节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看看你能不能当 CPU?”的游戏教学案例,由一个同学充当CPU,多个同学充当不同的中断源,通过多个步骤的游戏训练,同学们对中断源及其中断通道号、中断使能、中断触发、中断响应方法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很清晰的了解,而且在教学案例互动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3通过教学案例联系工程实际,突出课程实践意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实践工程案例,一则可以让学生建立这门课程“有用”的概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则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工程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UART相关内容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从PC机传输汉字点阵或图片到 ARM实验平台显示”的教学案例,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分析和讨论,同学们不仅明白了UART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而且也能体会这一小小教学案例的工程实际背景。随后联系到放置在路口、广场、车站等的 LED 大屏幕显示屏的显示内容传输更新的时候,他们就体会到了这个教学案例的工程意义。

当然,对于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教学案例需要根据教学的特点适当加以简化,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2.4通过教学案例贯通整门课程所学的知识

临近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学到的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案例和知识点,缺乏一条“彩线”把整个嵌入系统的相关知识、技术串联起来,不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来看待课程所学的知识,更谈不上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个综合的教学案例来贯通整门课程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完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课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打地鼠》嵌入式游戏设计综合教学案例,该教学案例既涉及到嵌入式硬件相关资源的应用,如蜂鸣器、键盘、显示屏、数码管、定时器、中断等,又涉及到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的各个环节,如任务划分、任务优先级设计、任务间同步、任务间数据通信等。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教学案例,既将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学的知识贯通起来,也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嵌入式游戏的步骤和相关技巧。

2.5通过教学案例承上启下,强化课程之间联系

一门课程结束后,在许多学生的概念中就意味着该门课程的彻底结束,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经常孤立地讲授一门课程,并不试图引导学生去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5]。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我们强调通过教学案例来承担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嵌入式系统教学实践中,适当结合学生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特别是“数字逻辑设计及其应用”课程的知识,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也复习以前所学课程知识,进一步深化数字逻辑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做到相关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和扩展能力。

例如,在讲授GPIO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跑马灯控制”的教学案例,要求通过GPIO控制74138控制接口电路,进而实现多个LED显示控制。这里的GPIO是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知识,而74138控制接口电路是数字逻辑设计中学过的。

例如,当讲授到定时器一节,我们设计一个“测量电容器容量”的教学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利用555电路所具有电容和数字频率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即:555电路工作在多谐振荡器模式下,当电路中的电阻确定时,电容值和其产生的方波信号周期成正比关系,来实现数字电容测量仪器。这里方波信号的周期可以由嵌入式系统的定时器知识实现,而555电路就是数字逻辑设计中的经典知识内容。

2.6通过教学案例为学生课程设计提供启发和素材

课程设计作为综合、设计、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学生不知道课程设计要做什么?或者不知道课程设计如何动手。通过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选题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如何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启发和思路。特别是我们在课程案例设计的时候,都为学生预留了一些扩展空间,给学生留下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挑战性的课题。

3嵌入式系统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案例的设计应当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引入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以它作为载体来传授课程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进而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案例的设计应当遵循“有用、有趣、建立学生自信”的原则。“有用”意味着教学案例应尽量来源于嵌入式工程实践,案例所涵盖的一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对于学生今后的嵌入式应用开发有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有趣”意味着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自信”就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对来源于工程实践的真实项目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让学生易于学习、参与、模仿,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3) 教学案例的设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和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教师在案例示范教学和讨论时应多提供几种思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开放、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策划和安排,课堂中巧妙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案例驱动教学的更高形式是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要求通过一个或几个项目来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项目选题、教师要求、课程考核均提出了新的挑战。

4结语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从2008年开始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驱动教学,经过两年多

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甚至是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精神都有明显增强;受教学案例的启发,学生积极开展课程设计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课程设计作品,并在一些嵌入式相关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一项,“ZLG杯”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两项、优胜奖三项,等等;不少学生毕业后都顺利地走上了嵌入式技术开发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担当了产品技术开发管理职位。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驱动嵌入式系统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在运作上难度较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有规律性的方案。老师需要在吃透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嵌入式开发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案例素材,设计理想的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也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思考设计,在课后的学生辅导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作为一种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义德,汤书森,张北斗,等.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高等理科教育,2004(8):23-25.

[2] 周立功,王祖麟,陈明计,等.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 3版.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2.

[3] 罗嗣海,周立功,王祖麟. 新型校企合作培养零适应期应用型人才探讨:以江西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为例[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57-60.

[4] 渠丽岩.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谈案例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9(18):93-95

[5] 邓春健,李文生,杨亮,等. “ARM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3):94-96.

[6] 俸皓. 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30):29-31.

Innovation of Case Driven Teaching for Embedded System

LI Wensheng, DENG Chunjian, LÜ 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Zhongsh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528402, China)

教学案例的概念范文第4篇

一、设计问题

中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深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并取得建设性教学成果,首先要灵活设计教学问题,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在案例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打开案例教学大门,为案例教学模式的成功奠定基A.从当前中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来看,学生之间的个体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案例教学课堂中发现问题本质,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问题的设计,以此提高学生们在案例教学课堂中的适应能力.问题的设计必须要能够体现出每一个知识点的挖掘与形成过程,将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大脑中,引导学生去逐步阅读、思考、探究、归纳、总结题目,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案例研究能力.

比如,在数学教材必修一《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设计了灵活、巧妙的课堂问题.首先,依据本节课对函数基本性质的教学要求,我将一些典型的基本函数展示给学生,以此为案例教学课堂做好理论铺垫.接着,就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分别结合数学案例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函数基本性质的内涵与推导原理.例如,在单调性的讲解中,我以案例“函数f(x)=x2-|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进行讲解,学生们在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增强.

二、增强案例可行性

在中学数学案例教学课堂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可行性是案例教学课堂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处.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立足教学实际,结合中学数学教材,进行可行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创造,切实提高整个案例教学课堂的可行性.那么,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升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投入到数学课堂案例中,其次教师要让教学案例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逐步激发出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最后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将课堂任务融入教学案例中,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任务必须符合学生们的实际能力,让学生们在案例教学课堂上逐步树立自信.

比如,在数学教材必修四《平面向量》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首先对教材中“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进行认知了解,然后从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平面向量的理论背景、平面向量的生活实际运用等三方面出发进行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方面,我通过书本上的典型例题进行结合性讲学,教材中的例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能够准确帮助学生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在平面向量的理论背景方面,我则结合数学史进行了数学思想案例的选择运用与探究,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平面向量这一数学理论在什么样的问题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在平面向量的生活实际运用方面,我所选择的应用题案例,以实际生活背景为基础,提高学生们的理论实际运用能力.

三、加强过程性案例的使用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们沉浸在数学案例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引导他们针对相应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理论进行思考与挖掘.因此,中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过程性教学案例的使用,并适当提高每一个教学案例的挑战性,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自主理解、自主探究和自主记忆能力.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们去主动学习,因而一定要通过过程性教学案例让学生们沉浸在案例教学氛围中,实现质的飞跃.

教学案例的概念范文第5篇

1.1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的概念。所谓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此外,设计的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一定要是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感悟或者启示,在此要突出案例教学的真实性要求,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的是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还原疑难情景,创设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况。[1]

1.2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设计者要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复思考,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案例。

1.2.1教学案例标题、背景以及问题设计。教学案例的标题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选取此案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来做代表,或者可以纵观整个事件,提炼出事件主题来拟题。在事件分析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案例真实发生时的背景情况,包括当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介绍事件的缘起,并大致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地点、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重点在于说明此案例发生是否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在设计问题方面,案例应当具体鲜明的呈现出问题的缘起、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案例中的问题应当阐明主题,并且要在德育课程教育中“以生为主”的生本教育方式,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来进一步明确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全面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2.2教学案例过程以结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发现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学习内容,突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中的一些疑难情景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要展现出德育措施具体的实施结果,根据教师与学生不同的体会与反应进一步总结分析。[2]切不可想当然的解决问题,德育课程除了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与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动脑思考程度的一个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反馈,从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没有彻底被解决;一些案例能不能真正的关注学生所需;学生是不是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有效的消化吸收等。

2.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

2.1德育课程授课对象分析。德育课程面对的学生涉及专业广泛,学生表现也不尽相同。一些学生因为对于德育课程认识不足,所以较为缺乏信心,更有甚者认为技工学校旨在学习技能,而忽视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另外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德育课程教学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一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于物质享受追求较高,相对来说做事情吃苦能力较弱,缺乏恒心与毅力;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能力弱,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知故犯。

2.2德育课教学内容分折。技工学校的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入学时间等情况,大致分为三部分: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第一册德育教材;以“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为主的第二册德育教材以及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为主的第三册德育教材。大致来讲这些教材的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整体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都有着完善的作用。[3]

3.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示范

3.1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案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案例对教师提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就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从而设计出与教学案例实际相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者,分析讲授整个案例内容。通过教师自主的准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授这个案例,可以使得学生们树立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最根本在于集体主义原则”的理念,从而对职业道德规范理解更加透彻。

3.2互动交流式教学案例。“生本”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要灵活的利用这种交互交流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小结

德育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教师应当明确德育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基本情况以及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的反复思考,设计出最佳的案例,促进技工学校学生产生对德育课程的积极兴趣,并提高其整体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孙锦媛 单位: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