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案例教学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68-02
一、引言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探索新的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成为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上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独立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每种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取得的效果与医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仍然有一定差距。
二、构建的意义
生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长期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传统的“理论+实践”这一“1+1”模式已跟不上职业教育的需求,它使教学内容彼此独立,欠缺针对性,理论与临床脱节,学生学习呈现“疲态”。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从“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这一链条式层层递进教学流程的构建和实施作深入阐述,以期能更好地取长补短,缩小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进而向高职医学培养目标靠近。
三、模块的构建
(一)构建所需平台
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及数据中心接入能力不断完善,已构建完成一个覆盖全校区、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多途径接入、多业务融合的校园“天使之城”网络学习空间。
2.移动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化环境下,移动电话在学生中的普及将使其成为发送教学资源和开展学习活动的天然选择。我院积极推动移动学习的应用探索,开展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与研究,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3.“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校园网,我院于2005年初启动“健康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的建设,已分人体科学与健康、家庭保健与急救、食品药品安全与健康三个项目已经完成,为学生开展科普宣教、社区服务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模块建设
1.“案例分析”模块的构建。“案例分析”这一模块的构建包括教师对案例的选取、学生课前分组讨论、课堂上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这四个环节。
教师选用、设计案例要紧扣生理学的教学大纲,围绕生理学基础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案例的选取应完整、典型,既有知识的系统性,又有教学的便利性。如呼吸系统这一章节,可以“气胸”、“CO中毒及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三个案例作为引领;又如血液这一章节,可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ABO血型与临床输血”等案例为引导;再如消化系统,可以“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案例为切入点,然后再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链接和拓展。
课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依托学院提供的网络平台认真阅读教师提供的案例,主动上网查阅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提交报告,阐述该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阐述完毕之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被质疑的小组需要对疑问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除了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亦参与其中,对问题进行适当点评,以便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思路上来。此环节可根据相应章节的课时数分网络讨论和课堂讨论两种形式进行。
案例的选取遵循以“案例分析”为引领,以“够用为度”为原则,打破“章”、“节”界限,改变循序渐进、条框式教学,对生理学原有的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精简课堂讲授部分的内容,在重点和难点处着重引入案例教学的内容,做到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案例分析”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2.“情景教学”模块的构建。“情景教学”模块的构建就是生理学虚拟仿真实训室的组建和相关软件的配置。“情景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实践情景,提供一个虚拟、仿真的实践平台进行仿真实践。学生在机能学仿真虚拟实验室中可虚拟实验环境,查看实验对象、实验试剂、实验器材、实验介绍、实验步骤、仿真实战及仿真实验,并可以对实验进行自定义,模拟各种药物对动物呼吸、血压、泌尿、张力等影响。该系统对实验波形可以进行标尺度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压缩处理和速度控制等,模拟显示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可以对药物进行换洗,并可自定义药物的疗效。该模块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为其后的动物、人体实践作好准备。
3.“实践体验”模块的构建。“实践体验”包括校内的动物、人体实训、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等,是真正将学生所学应用到现实中,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可利用机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室,进行相关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依托“健康科普基地”平台、社区服务、临床见习等,实现从“模拟”到“实境”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系统化实训体系。
四、“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教学”流程的整合
“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看似是三个独立的教学模块环节,实则在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将其有机整合最大的优点是将“教、学、做”连锁式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节约课时和人力、物力,同时能充分调动所有教学资源。如在对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可先引入“外伤出血导致动脉血压下降”这一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然后与“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降压反射”理论知识进行链接讲解;紧接着进入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蛙心灌流”、“血压测量”等模拟实验;其后在机能实训室进行“人体动脉血压测量”实践;最后通过“健康科普基地活动”及“进社区服务”实现理论与临床的对接。
实践证明,通过对这三个层层递进教学环节的整合,能最大程度地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实现从临床―理论―临床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
五、讨论
(一)特色与创新
1.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使网络教学、虚拟实训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载体,使其变得“无处不在”,从多层面得以延伸和拓展。
2.案例实用性、真实性。用临床真实案例导入,以够用为度,引入相关知识点的链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3.评价客观性。提交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项目之一;虚拟仿真实训室提交的数据报告作为考核项目之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作为考核项目之三。综合以上三项再加上理论成绩即为“三合一”模式,是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程度的客观评价。“三合一”考核评价模式,能充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资源利用充分性。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医学机能虚拟仿真实训室、开放性的实践课信息化平台、《生理学》精品课程资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利用,优化资源结构,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
在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次,教师还要努力从讲台走向临床,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新理念,跟上医学发展的脚步。因此,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实践体验这一流程的构建与实施尚需进一步探索,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杜尚荣.感悟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张旭东,夏徽.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J].教学研究,2013,(01):71-76.
[3]赵丹丹,武英,李云.案例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6).
[4]李玉彬,余寅,韦素丽.案例教学法在解剖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0,32(3):226-227.
[5]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剖析,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15(4):150-152.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档案管理;流程优化;全寿命周期
一、任职教育教学档案管理需求分析
(一)任职教育教学档案特点
任职教育以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为牵引,施训对象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施训周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施训模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任职教育施训教学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方法创新,常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想定式、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理实一体化等多种创新教学方式。因此,任职教育教学档案产生周期短、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种类广、参考价值高、收集范围大,这对教学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任职教育教学档案管理问题
教学档案管理是任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学单位设有档案管理员,负责教学档案的收集、保存、汇编、装订等工作,目前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归档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由于某些教学活动组织参与者档案管理意识不高,教学档案选取范围不准确,教学档案归档不及时,教学档案内容不统一,档案格式标准,会造成档案遗漏、遗失、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档案完整性、实时性、可信性。二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量大、效率低。任职教育教学档案产生的源泉多,大多院校教学档案保存采用临时案卷和定期案卷形式,临时案卷主要收集平时产生教学档案,实时的放置在文件盒内。待学期或学年结束再进行档案选取、目录编排、装订封存等工作后转为定期案卷。档案员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时,持续周期时间长,档案筛选、补交、修改工作多,部门间档案管理协同程度低,一个档案可能存在多种格式和重复收集等问题,给档案提供者和管理员带来很多费时费力工作。三是不满足数字化建设要求。目前大多院校教学档案存档采用纸质版,纸质文档在打印、排版、装订、保存、借阅等过程存在诸多不便,而且若在教学评价、教学监察或和各种评比竞赛活动中需要提供教学档案电子版,则需要对纸质版进行扫描、拍照、图像处理等,过程极其繁琐。随着院校数字校园推广使用与大型教学活动数字化程度普及,传统教学纸质档案已经不能满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三)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种种弊端,广大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者对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开发了不同技术类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解决了教学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存储、档案检索、数据处理、系统构建、网络化应用等问题。这些档案管理系统档案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教学档案管理中的产生、收集、录入、筛选等工作量大的部分由人工完成,没有融入到管理系统中,不能满足数字化档案管理自动化、简洁化、系统化的要求。
二、教学档案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
在教学档案管理的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各职能部门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传承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条不可分割的管理链,各阶段的管理是管理链中的一环,越是前端的环节,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越强,它不但要管理好本环节,还要全面系统地为下一环节的管理着想,直至末端环节。而下一环节则须承袭上一环节的原则和设想,根据本环节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制定更有效的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只有如此,一环扣一环地延续下去才能达到周期内管理目标的最大化。
(二)教学档案全寿命周期系统
教学档案全寿命管理系统是指覆盖档案产生、筛选、收集、编存、修改、流转、删除等全寿命过程,以高质量档案内容和高效化管理模式为目标的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全寿命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流程中包含了档案全寿命周期前段的建立文档、档案判断、档案录入等环节,这些环节在由系统引导用户进行,也就是用户建立文档时就已经纳入到了档案管理流程,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系统教学文档产生、收集、录入等工作脱离系统单独进行工作繁杂的问题。
三、教学档案全寿命管理系统设计
(一)系统设计思想
1.全寿命管理流程优化采用全寿命流程化处理设计,对教学档案全寿命周期中的“产生、分类、编号、传递、编排、借阅”等环节,基于流程管理方式进行协同优化,避免了传统档案管理中人为操作的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不协同问题,保证了档案质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2.编程易实现、操作简单构建与实现采用B/S互联网架构,基于SQLServer数据库开发系统与ASP.NRT网络设计系统编程实现,人机交互界面良好,操作方式简单,用户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系统进行教学文档的编写、收发、查阅等基本办公处理,档案收集、目录编排、数据处理等复杂环节则系统自动进行。3.数字化推广实用性好建立了一种全面、全员、网络化教学档案收集、共享、传递途径,满足各部门档案管理及使用要求。同时,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可以嵌入到数字校园系统中去,推广实用性好。
(二)系统功能设计
教学档案全寿命管理系统主要有文档编写、档案判断、档案保存、档案管理、档案流传五大功能。文档编写主要通过嵌入各类办公应用程序应用,建立或上传各类格式的教学文档;档案判断主要是依照各部门出台的档案归档标准,对所建立、上传、接收的文档进行是否属于教学档案,如果不是则建立文档先保存在文档库,如果是则需进一步判断属于哪类教学档案;档案保存主要是在建立在档案分类后,由系统根据档案类别和日期,依据数据库和检索要求进行文件编号和命名后保存到档案数据库;档案管理主要是修改档案内容、分类,生成档案目录,档案管理员还可以对档案进行删除;档案流传主要是系统不同用户之间进行档案传递、接收。
(三)用户与职能设计
系统用户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普通用户,主要职能是进行教学档案初步判断,建立新档案,编排本人档案,接收他人档案,查阅部门档案等,但普通用户没有删除档案权限;第二类是档案员用户,档案员用户除了具有普通用户所有权限与职能外,还承担着对被普通用户筛除掉的非档案的文档进行再次判断与选取。另外,管理员具有删除更改部门所有档案的权限。
四、教学档案全寿命管理流程优化
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全寿命周期所包含工作主要有建立档案、档案保存、档案编辑、档案传递、档案删除等工作,系统采用“全员参与、协同合作、优化流程、自动处理”设计思路,根据不同用户职责规划系统功能模块,优化不同功能模块之间处理流程,保证教学档案收集范围大、归档专业强、管理自动化、使用效率高。所有教学文档在建立时必须先进行教学档案判定,若属于教学档案进行档案编号、保存、数据生产等流程化处理,从档案收集信息源头上保证了教学档案的完整性;普通用户与档案员双重筛选档案模式,从收集信息范围上保证了教学档案的标准性;基于数据库管理技术、互联网访问技术的设计,人人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系统进行档案编写、查阅、传递、管理,从信息使用途径上,保证了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系统功能框架与处理流程图设计如图4所示。系统进行档案建立、档案管理、档案传阅的工作流程如下
(一)档案建立流程
系统进行档案建立时主要进行的工作有建立文档、档案判断、档案分类、档案编号、入库保存。
(二)档案管理流程
档案管理主要进行的工作分为普通用户和档案员有两种,普通用户进行的主要工作有档案修改、档案查询、目录生成,档案员进行的主要工作有档案修改、档案查询、目录生成,同时还有可以进行档案删除以及对系统普通文档库档案再次档案判断选取。
(三)档案传阅流程
档案传阅流程主要包含档案传递和档案接收两部分工作,
五、档案全寿命管理系统使用制度
(一)用户端使用控制
院校机关出台系统使用管理规定,强制要求所有教学活动参与者必须通过该系统进行教学文档处理。信息管理部门则对办公计算机进行office等办公软件的限制使用,同时视情将该系统融入到数字校园管理系统中,培养用户的良好使用习惯,避免脱离档案管理系统处理教学文档现象发生。
(二)制定档案参考标准
院校级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制订出各部门教学档案收集范围、档案格式等标准,为用户在进行档案选取和档案编制提供指导,提高档案质量。
(三)定期组织档案数据评比
定期组织对各部门系统档案系统数据进行公示与评比,重点是档案内容、用户使用、档案数量、查阅次数等方面内容,配套相关奖惩制度,提高全员档案管理规范化、自觉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张莉雅.高等学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潘虹.加强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学档案建设的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6).
[3]姜雪.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现状与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2013(1).
[4]张锐.基于B/S结构的教学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1).
[5]温颖.教学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9(10).
关键词: 高职;物流法规;案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1
物流法规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熟悉国内外物流操作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等有关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与学生日后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物流法律法规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但是在讲授物流法规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教学内容杂乱,不成体系;一是学生没有法律基础,对法律学习有畏难情绪。为此,本文提出了专题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分析了物流法规教学过程中突出的两个问题,其次分析了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缺陷,最后详述了专题案例教学法在物流法规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 物流法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物流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第一,物流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由于并没有统一的部门法来规范,因此,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的部门法律法规来规范,实体法和程序法都有涉及。但是法律的学习是有阶梯性的,比如,没有学过民法的人去学习经济法、商法就会很吃力,因为在没有民法基础的情况下,有些法律概念、法律术语不容易理解。所以,物流法规教学就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而杂乱,体系不清晰的问题。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战场上侥幸存活下来的最后一批士兵,跟本科生相比,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都有些不足。对他们而言,学习那些艰深的法学理论,翻看那些晦涩的法律条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如何打消学生对法律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使高职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物流行业中所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就成为高职院校物流法规课程教学所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 传统教学法的主要缺陷
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为本位,着重知识的灌输,将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传输,没有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锻炼自己探索、组织、表述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如此所得的知识,不但有其局限性,且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只能培养出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很难适应经济的发展。传统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弊端。
(1)教学观念的偏差和局限。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无积极性。把人的培养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
(2)教学环节上的缺陷。首先,传统教学法重学轻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于哪些知识用处大,哪些知识用处小,在什么条件下怎样用以及知识之间如何配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没有足够的重视。过分地依赖教学大纲和计划,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灵活性。其次,传统教学法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身,不重视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实际要求,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只需听讲和记忆便可以掌握知识。
因此,探索一种适合高职物流法规教学的方法,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就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3 专题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物流法规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在物流法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专题案例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就是打破部门法的整体性,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法律知识,在不背离法学内在逻辑性的前提下,整合成若干专题,然后采用案例教学法向学生讲授这些法律知识。为了详细介绍专题案例教学法,本文从整合专题和案例教学两方面进行论述。
(1)整合专题。根据法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物流行业的专业性,将物流法规分成以下八个专题。
专题一,民法基础。民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因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民法学知识,所以在第一个专题先向学生介绍民法的基础知识是必须的。针对高职学生和本门课程的特点,不可能向学生讲授过深、过宽的民法理论。所以,有必要对民法知识进行筛选。为此,本专题分成两个部分,民法基础和合同法总论。专题二,货物包装法律法规。本专题主要讲解普通货物包装和危险货物包装的法律要求,货物包装破损的责任分担和索赔技巧,以及如何运用保价运输化解风险。
专题三,货物装卸法律法规。本专题主要介绍货物装卸的交接,验货期限与装卸员工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专题四,货物运输法律法规。本专题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陆路运输法规、水路运输法规、航空运输法规和多式联运与集装箱业务法规。
专题五,货物储存法律法规。本专题分别讲述仓储合同与保管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仓储合同中存货人与保管人的法律责任,存货人欺诈行为的防范技巧,保管合同中保管人与寄存人的法律责任。
专题六,物流加工法律法规。本专题主要介绍承揽合同中定做人法定义务,合同标的物转移与风险承担两部分内容。
专题七,货物配送法律法规。本专题主要讲解物流配货的赔偿法律责任和配送货损的免责条款设计。
专题八,经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本专题主要是有关程序法的介绍。重点讲解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在经济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因为程序上的漏洞而败诉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本专题让学生了解诉讼程序的一些规则。
以上八个专题,除了专题一(民法基础)、专题八(经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外,其余六个专题是按照物流行业的业务流程来设计,涵盖了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每一环节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上述八个专题的学习,可以很好的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规避法律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19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始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法传出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都引进了案例教学法。
在物流法规这门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适用的。首先,法律的学习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表现在法律有自己的一整套专业术语,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看法律条文就如同看天书一般,而且法律规定也比较多,法律关系也比较复杂。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枯燥的法律知识。其次,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与法律打交道。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对真实案例的讨论,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的在课堂上讲述几个案例,让学生讨论,而是需要精心的设计。整个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准备。
①准备案例。结合要讲授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案例。在上课之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行思考。
②计划课堂时间分配。制定好课堂时间分配计划,规定每一个环节的时间以及讨论问题的顺序。
③拟定提问名单。确保班上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确保至少有一名优秀的学生来打破僵局。
(2)引导教学过程。
①转换师生角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首要任务是向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以及把握教学进行的程序,维持课堂秩序。在课堂上的主要发言人由学生来扮演。
②积极组织教学。首先使学生快速进入讨论的正题。其次把握教学节奏,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最后善于做好阶段性小结和最后总结。
案例教学法的主旨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来收集分析信息、分析查找问题、拟订备选方案和做出最后决定。该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处于积极的、独立的地位;教师不仅给学生灌输知识,还要使学生的手和心都动起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4 结语
本文从物流法规教学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物流法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教学内容杂乱、不成体系和学生没有法律基础、对法律学习有畏难情绪这两个突出问题。然后评价了传统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最后详细论述了专题案例教学法在物流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运用专题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较为清楚的掌握以后工作中最常用到的法律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庆华.物流企业法律风险与管理对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王萍,赵霞.经济法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谭玲,范湘凌.范例教学理论在经济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物流学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1.案例教学法在物流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必要性
1.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以后的事。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1]
1.2物流学的学科性质。
物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处在发展之中,学科体系尚处在不断完善时期,但是从物流学的学科特性和发展趋势考察,该学科表现出了综合性、集成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性。[2]现代物流是一个实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与传统物流相比,现代物流是对货物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用户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并为之计划、执行与控制以满足社会与顾客需求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的结合,物流业涉及面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及海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及邮政运输业、仓储业、流通加工业、包装业、物流信息业等,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可以存在多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1.3案例教学法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流理论。
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和灵活性。物流学的理论学习非常枯燥,仅靠教师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理论,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不高,不利于理论的学习,但通过具体案例的阅读分析,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与他人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案例教学法在物流教学过程中运用遇到的问题
2.1典型案例少。
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来源渠道有限,主要是教材、教参中的案例以及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案例相当有限。例如,在介绍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时,教材、教参及网上的相关案例主要是推荐介绍“海尔的三流一网”,供应链构建的案例介绍则主要是“惠普打印机的供应链构建”等,就是说,虽然关于物流案例介绍方面的书籍很多,但是典型的案例却严重雷同,并且国外案例多于国内企业物流案例介绍。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就成了很大的难题,案例教学原本是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过程,但是教师所能搜集到的案例却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无法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2.2案例陈旧。
就现在的教材、教参的编撰到出版大多都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在教材、教参中所能看到的案例一般都是发生在2年以上。网络搜索可以搜到时效性比较强的案例,但可靠性比较差。企业实践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课堂讨论的陈旧案例可能已经过时,课堂上讨论的案例已经不能反映物流管理发展的实践,对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的指导性就更差了。
2.3案例介绍不详细。
案例背景介绍不详细,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了解案例的详细内容,在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案例分析上难度很大。在前面介绍中,物流管理案例以国外企业案例介绍为多,教师没有深入这些企业,在案例背景介绍不详细的情况下,教师做到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抽象的物流理论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师不能驾驭这些案例的情况下,案例分析课就变成了案例讲解课。
2.4案例与教材内容不贴切。
很多教材上的案例与教材内容匹配性差,阅读性的案例多于分析性的案例。抽象的物流理论,如果有非常贴切的案例,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但是,教材上所提供的案例多以某个物流企业的发展介绍、某个生产或销售企业物流发展介绍为多,结合教材理论内容的案例则不多。
案例教学能很好地帮助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物流理论以及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就笔者亲身的教学经历而言,在备课过程中最头痛的事就是找到合适的案例,所以案例教学的突破口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指导教学实践。
3.解决案例教学法在物流学教学过程所遇问题的对策
3.1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教师深入物流企业搜集第一手素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材、教参和网络资源进行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在案例搜集过程中遇到了上述所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物流专业教师应该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深入企业,搜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案例,就是将备课过程从书本、网络搬到企业实践中去,搜集第一手资料,但是这必须有学校的支持,加强与企业的投资力度,给教师走出学校、深入企业搭建平台。教师走进企业,深入企业物流管理实践,整理物流案例丰富课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2邀请企业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
学校邀请企业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走进课堂,将他们多年的物流管理经验向学生介绍,让学生直接和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物流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他们在管理过程中的亲身体会将促使学生运用物流理论对真实企业的物流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强。
3.3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走出课堂。
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企业,亲身感受企业物流的管理实践和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向物流操作人员学习,从操作实践中了解物流知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这门课,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这门课非常枯燥,如果把学生带到企业,运输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等一目了然,并且可以通过物流操作人员的实践操作演示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原理,这门课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总之,应在学校的支持下,密切与企业联系,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丰富物流学教学的案例搜集以及案例教学法形式的多样化,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在物流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但武刚.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1,(1):46-49.
[关键词]贯穿式案例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外贸流程
一、“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简述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家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从市场调研、贸易磋商、合同履行到出口结汇及业务善后,以一笔业务的讲解和处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分组成立一家外贸公司选定一种出口商品和买家,跟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出的要求,同步完成一笔出口业务。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在模拟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外贸业务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动因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就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围绕着一笔出口业务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学正是伴随着处理这一笔出口业务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的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我们这一笔出口业务就成功完成,我们这门课程也圆满结束。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弥补了项目教学的不连贯性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现在通行的是项目教学法即打破课本的章节,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各个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但是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和职业能力分解成几个项目,而并没有注重项目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完整的课堂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项目,“贯穿式”案例教学方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即继承了项目教学的优点又通过一个完整的出口流程将整个课堂的项目完整的贯穿,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学生的操作结果也易检验,易查看。
3.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
就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本身就是对整个外贸流程的讲解。所以,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以一笔出口业务为例来讲解整个外贸流程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而且以业务流程的方式来教学,加强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直接挂钩,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背景
教师以一家外贸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讲解整个外贸流程,例如:广东思风外贸有限公司出口一批长毛绒玩具到美国纽约MAGIC公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8人一组)成立外贸公司选定出口商品和进口方,履行一笔出口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每组同学提交:选定产品的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出口产品信息展示、报价核算详细过程、交易磋商环节往来邮件、销售合同或形式发票、信用证申请书、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报关单等相关的阶段性结果和单据作为学生过程考核的依据。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本课程职业岗位群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高职高专的职业岗位定位的要求,我们这门课程针对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
(2)本课程能力目标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定位,我们来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作为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开发客户的能力;交易磋商的能力;签约能力;履约能力以及合同善后的能力。这五大能力也正是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要训练的能力目标。
(3)“贯穿式”案例过程中外贸流程的讲解方法。根据能力目标,我们把外贸流程分为十二个流程来讲解。业务流程一:国际市场调研,并要求学生制定外贸业务经营方案,培养学生开发客户的能力。业务流程二:产品展示,商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要求展示该组出口商品的详细信息。业务流程三:贸易术语。业务流程四:出口商品的报价,价格计算,要求能根据给定资料计算商品的价格。业务流程五:交易磋商。业务流程六:合同的签订。业务流程七:落实信用证。业务流程八:办理出口运输。业务流程九:办理保险。业务流程十:办理商检报关。业务流程十一:制单结汇。业务流程十二:业务善后。这十二个业务流程就包含了整个外贸业务的全过程,教师演示完外贸业务的全过程,就要求学生提交外贸业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4)“贯穿式”案例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流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分小组汇报教学、模拟角色教学、设立情景表演教学、报告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易接受所学知识。
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通过“贯穿式”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并履行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并保证合同条款的正确性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熟练地与有关方面当事人建立各种关系,换位思考,增强学生公关意识及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正确进行索赔和理赔工作。使整个课程教学浑然一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各项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用俊,白林.商科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模拟公司”实践模式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许彦斌.运用“模拟公司”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3]焦雨生,汪琳.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