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块化教学案例

模块化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模块化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模块化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单元模块化教学应该体现“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从整体策划单元教学出发,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努力寻求学科自身和学科间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同时将分散各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聚“点”成“块”,使学生能够体验作者情感并将情感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能力。

学案式教学,首先要明确学案的真正内涵,所谓学案,简而言之,应该是为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学习过程设计。它包括学习目标设置、学习内容解析、学习基础评估、学习策略设计、课前预习方案、课堂学习流程、课后反思总结等环节。

学案编制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编制的应该称之为导学案,二者不能混淆。

学案式自主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讨论和交流),并引导他们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面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编制学案,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对单元教学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从而明确提出每篇课文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做好问题记录。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质疑辩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释疑,同时设计评价方式,适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及时调整教学流程。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类聚原则,基于课程标准的解读,确定单元学习目标。通过一至两篇课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示范点拨,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单元中其他课文。并将阅读鉴赏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将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从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系列性出发,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进程,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写人记事散文”单元为例。

一、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散文的主体要求是: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通过指出写作顺序、说出详略、划分层次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归纳文章段落要点和文章结构特点包括线索、照应、过渡等来概括文章中心意思,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是要帮助学生结合作者和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合情合理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质疑。

3.“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就是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和自己喜爱的细节、场景描写、以及重要的抒情议论段落,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评价质疑、展示分享。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这些课文都包含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人生哲理。归根结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写人记事散文的一般特点,掌握学习这类文本的一般方法和切入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刚刚学习完了第二单元“古代叙事散文”,知道了解背景知识对理解文本的重要意义,着重训练了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对学习本单元有帮助。同时,在第一单元“现代诗歌”中运用的在反复阅读中,发挥想象,品味语言,从而感受溢于作品中真情的方法也对学生学习本单元有帮助。

2.学生在第二单元中,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理解掌握大量的文言知识,容易疲倦。本单元三篇文章要么写悲惨忧伤之事,要么写名人趣事,学生易于读通文本。

三、教学目标

1.独立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2.明确本单元三篇写人记事散文在选材上的典型性、深刻性及真实性等特点。

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等方法,了解文本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通过品析语句,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评价。

5.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字典、网络等工具,独立疏通整理文本中相关的字音、字形和词语;了解作品所涉及的作家及相关背景知识,做到知人论世,为分析理解作品做准备。

6.学生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按照单元要求独立完成每课的“自主预习成果记录案”;能够掌握常用的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如按照时空变化、情感变化、事情的发展、描述角度变化等;能够理解在写人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典型性格,选择典型的材料,了解选材与写人的关系。

7.通过品析文本,掌握运用描写、对比烘托等写人的常用方法。

8.通过阅读品评,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培养高雅的艺术趣味。

9.通过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来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四、评价方式设计

1.通过查阅每课的学生“自主预习成果记录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2.通过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梳理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形成测评卷,限时检测,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

3.通过片段作文写作一,检查学生对选择典型材料来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的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确定其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能够选择典型恰当的材料来写。

4.通过片段作文写作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在写人时对描写、对比、烘托等方法的掌握情况。

5.通过学生自学读本上的《怀李叔同先生》《金岳霖先生》《普通人》三篇文章,检查学生对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一般方法和切入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处理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梳理文章结构思路的一般方法,了解写人时要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并学会运用描写等方法让人物形象生动、品析语言。

2.难点:将学习写人时要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要学会运用描写等方法让人物形象生动等。

3.补充资料:读本《你的微笑》中“高山仰止”“芸芸众生”单元中的文章。

六、学习流程

(一)师生共同研读单元提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本单元主要的学习方法。明确学生在自主预习时要关注的知识点,即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确定学习本单元的课型

1.单元导学课。以教师为主导,编制导学案。师生共学《记念刘和珍君》,联系单元学习目标,讲方法、讲思路、讲要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本单元所遇到的问题;

2.单元群学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狗包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学案,学生运用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学到的方法开展组内互学,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评价总结。

3.单元自学课。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自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生独立编制学案,组内释疑,全班展示,分组质疑,学生相互补充、评价、总结。

4.单元写作课。设计片段作文,当堂完成。要运用单元所学立意、构思、选材和语言特点、写作方法,进行及时演练,做到读写结合,要有目标、有要求、有反馈。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后,完成片段作文一: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确定其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选择典型恰当的材料来写,300字左右。

学习《小狗包弟》后,完成片段作文二:发挥想象,补写“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他......”的情节,300字左右。

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要求运用本课中学到的抓住细节描写来写人的方法,修改作文片段一或者片段二。

(三)按照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自主预习记录案”。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自主预习案”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解决部分疑难问题。选择本组准备在全班讲解的知识点,分工合作,按照要求制作学习案。

(五)教师审核各组的学习案后,由课代表排版印发。

(六)学生全面预习下发的学习案,研究针对本组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准备全班交流展示。

(七)基于学生自制的学习案,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展示,互动质疑。

(八)师生共同总结。

模块化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因此,形成一套为非计算机专业服务的、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什么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涵义体现在2个层次:一是同一门课程面向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如何体现与专业应用结合的特点;二是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有何不同,如何体现专业需求特点。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专业应用型的转型时期,多数高校沿用多年的以“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基本框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知识分层和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应用需求的导向不够明确。

二、“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1. 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调研,我们提出构建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体现知识分层设计的“知识普及课程群”(第一学期)和体现按专业分类的“专业应用课程群”(第二学期)两大模块。

(1) 知识普及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面向所有专业的知识普及课程群,采取“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内容”的“1+X”改革方案。入学时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能力考核,然后按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组班,再根据专业班级,设置公共基础模块以及与专业需求对接的专业需求模块教学内容。知识普及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2) 专业应用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整合专业应用类课程群的知识模块,按照专业应用需求,选择与专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进行教学。专业应用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如表2所示。

2. “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

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进行阶段模块化设计。课程教学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将综合案例分解为与相应知识模块相配套的实训项目,形成能力递增驱动的“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方法。(1) 知识普及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下面以新闻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知识普及课程群”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音频处理软件Cooffidi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Publisher)。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是集多媒体素材(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的采集、处理、集成为一体的综合案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Publisher的常用技能。案例在注重解决常用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多媒体集成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制作能力。

教学主线:如图1、表3所示。

  

(2) 专业应用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下面分别以工商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应用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和专业应用软件课程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示例1:工商管理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案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模块: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语言。综合教学案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用户为本”的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教学主线: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软件项目开发为实践教学主线。按“功能描述、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前端操作界面的设计”的项目开发流程,将“数据库基础知识一数据库设计方法一数据库操作命令一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分解到实践各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结束后掌握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设计。VFP语言课程以能力递增驱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表4所示。

示例2: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应用软件课程案例教学

课程教学模块:网站设计软件。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商务网站整站建设。教学目标:了解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实用网站建设的完整流程,掌握网站设计软件在专业领域应用的基本技能。

模块化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字:技能 教学案例 资源库 模块化教学

近几年来,浙江省高中阶段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将其列入高考已有两年。这两年来,进入到高职深造学习的学生计算机基础都比以前的略扎实些,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对学生基础变化了,课程同样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

本人曾对两届近2000名参加《信息技术》高考的学生,进入高职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进行跟踪分析,发现《信息技术》高考成绩对高职计算机基础学习影响不大,只要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都能通过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的考试。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比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要多出两个模块,分别是:数据库和网页制作两个知识点。所以向外省录取的学生,如果是高中阶段没学过计算机或是计算机基础比较弱的考生,那在浙江省高职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会有些费力。

参加《信息技术》高考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高中毕业就已拥有,那高职三年,我们应教给孩子们些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高职的特点就是传授技能,因此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要转向实用型,将计算机真正变成学生的工具,成为学生生活、工作中的一个万能工具。

首先,新生入校,不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及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作用。这时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向大一新生介绍计算机能给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充当什么样的工具。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尽量运用学生专业中的案例。

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应了解学生专业特点,挖掘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案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需要对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调研,收集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水平。教师熟悉了学生的就业需求,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才能更好的传道给学生。我想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教师应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其它专业教师一起下企业顶岗实践,参与社会调研,公共课教师参与到二级学院的调研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就业的工作背景及有关计算机的应用需求。教师也可以挂某些企业的计算机顾问,即能帮助企业解决计算机应用问题,同时也能收集到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问题,丰富了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教师需要走出校门,了解市场、了解社会,这样才不容易使课堂与企业脱节太多。

第三,高职教师的授业主要是技术的传授。只要教师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每次课能运用职场里的案例,使课堂变成职场,吸引住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会被调动起来的。本人任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年,在这门课里,关于“计算机硬件及维护”这一章节时,我都会安排一次《计算机组装》实训课,虽然课前同学们会有种种担心,怕拆了机子装不回去。但真正到了实训室,他们也都还是很兴奋,两人一组,一个拆,一个拍照片或用笔记录着部件名称及位置。教师也正好这时开始介绍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名称及功能。最后一步:装机子通电前,教师会检查各个装机情况,无通电烧毁配件的,就算组装过关,可通电。当通电后出现报警声,这时插入讲解装机故障判断知识点,学生也都愿意听,而且效果相当不错,最后留下若干问题让学生带到课后解决,形成作业上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增强了学习兴趣。一般这次实训课后,学生会对电脑有一个新的认识,看到计算机老师也会亲切不少,他们才会真心敬你为师。通过实训课,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增添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四,教师要勤于批改作业。曾经有很多其它课程的老师认为,计算机老师舒服,上课坐着,动动鼠标;下课,电脑上批批作业。其实这电脑上批作业不比本子上的容易。笔者学校的作法:要求电脑上批作业也要留批注。学生做的怎么样,批注上说明,每次批后结果上传到FTP上,学生随时可以看到自己做的作业情况,激发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往往经过数周后,学生都养成习惯,上网看看作业问题在哪,可以及时练习或是重交。有时,学生也有拖欠作业的,大家都认为到了大学,学习很轻松的,其实是学习自觉性差了一点。作业批改及时,也是培养学习自觉性的一个好方法。

为了解决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专业不同,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模块编排。教师做好模块推荐工作,学生可自由选择模块。

在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后,教研室要搭好教师交流平台,组织大家一起交流所见所想,及时汇总调研成果,为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献计献策。教师把社会实践调研中得到的启发编入到课程内容中。

通过教研室这个团队的力量,利用多方调研结果,编制教学案例资源库。教学案例资源库分为: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专业基础软件、计算机基础四大类。计算机基本操作主要是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编制的,不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内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自学,或根据学校条件由教师组织学生自学。

上表中三大类17个模块分别根据不同专业,由学生自由选择。每个模块又可按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三大类(笔者学校就有这三大类专业)分别编制6-12个教学案例。教师们可以使用自己的案例教学,也可以使用同事们的案例教学,大大增加了教学案例资源。通过一轮的使用,根据教学经验,教研室再次组织教师们优化案例,适当增删,通过几轮的教学,优化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期末考试由题库抽取相应模块的试题,试题模块贴近生活、贴近工作,通过学习、通过考试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这门工具。

参考文献:

[1]魏雄鹰, 李永前.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08(4)

模块化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软件;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单片机

1引言

随着家庭宽带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三网融合”工作的正式开展,数据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在各个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产品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对数据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通信领域的工程师,从事基于相关硬件的底层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熟悉微控制器的相关技术和通信协议已成为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目前,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往往分散在多门课程之中,实践课时也较为有限,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实验环境和教学环境在软件和硬件方向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实践也就成为提升教学质量而作出的必要尝试。

2课程体系的改革

2.1教学目标

当前项目式课程教学的理念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正在深入推广,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本课程受当前技术发展和教学理念的影响,结合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校实际,确定了教学目标。作为通信专业的岗位能力课程,课程应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编程思想、编程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C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嵌入式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步骤、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硬件接口设计和驱动编写、协议应用和软硬件调试的方法等,从而具备基本的基于底层硬件电路和通信协议的应用软件设计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2教学内容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部分《数据通信技术》等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虽然原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强的联系,但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缺乏融合,使知识的应用性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可操作性受到限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构,强调C语言和单片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强化数据通信协议的应用,重视实践应用,放弃了单片机汇编语言等内容。最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编程基础、硬件基础、常用资源、通信协议和兴趣拓展五个部分。编程基础内容是C语言编程,以够用为原则作了取舍,课程所有源程序均使用C语言编写;硬件基础包括单片机编程必备的基础知识、开发环境和相关软件的使用;常用资源涵盖了常用的内部寄存器使用和中断系统及接口器件的应用;通信协议则主要基于常用串行通信协议的器件为基础培养学生基于通信协议进行软件设计的技能;兴趣拓展介绍了另外一些有趣的常用资源,难度不大,适于学生业余实践,不列入课堂教学。

在此基础上,借鉴原有课程的学习规律,研究课程间知识和技能的关联,将各部分教学内容组成一个个独立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模块,以技术应用顺序和复杂度确定模块顺序,再按照资源模块设计编制教学案例和项目。

3“案例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模式

3.1案例教学

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往往一头雾水,不知如果下手,需要老师引导把握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关键之处。案例教学就是很好的引导方式,经常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设计有针对性、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通过分解教学案例,学生可以掌握核心思想和设计步骤,并将知识和技能在新项目设计中应用。从而达到由模仿到自主设计的迁移。

3.2项目设计

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项目式、任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编制教学项目应采用工程实际和实际生活中的项目,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应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和大纲要求。学生的学习任务应循序渐进,在项目设计时首先完成新资源模块的学习任务,再进行新的综合设计。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本位的理念,摆脱灌输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学做一体,提高学习兴趣。对教学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考虑周全,以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较困难问题。

3.3基于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采用实践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实践过程考评的具体考核方法是对平时各项目的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等级制给分。期末考评是对综合项目设计的过程进行评价。过程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各占50%。对于参加各类电子设计比赛的优秀作品,通过课程组评审后可作为本课程的期末考评项目。

3.4教学实例

项目X:单位数码管的显示设计

4教学资源建设

4.1综合教学平台的建设

(1)实验箱。学院为课程配置了优秀的教学实验箱,实验箱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采用全开放的模块化设计,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时根据需要自主搭建电路,强化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电路的理解。

(2)虚拟平台。我们使用Proteus和Keil软件建立了虚拟开发平台,目前主要用于电路原理的展示和学生课余创新设计。平台具有电路原理清楚、显示直观生动、操作简便、设计自由、工具丰富等特点。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课余利用这个平台,自主搭建创新电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网络投影。在教学中引入摄像头和电子多媒体教室,对实验箱和元器件投影并进行局域网广播,使教学演示更加形象、直观。学生只要关注面前的电脑屏幕,学习过程更加清晰,感受更加直观强烈,容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减轻教师在课堂上表现抽象事物的压力。此外,电子教室方便教学管理(如电脑管理,布置和收缴作业等),同时也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整体把握教学进度。

4.2教学资料的建设

(1)教学案例和项目开发。课程骨干教师对相关行业长期作调研,了解实际工作岗位中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针对通信专业高职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不断开发教学案例和项目,并完成了相关电路原理图设计、虚拟仿真设计和程序编写工作。随时修正原有案例的不足之处,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的实施过程,以使课程趋于完善。

(2)教材编写。在前面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本着项目式教学方式、学做一体、构设工作环境、降低入门门槛、强化知识的应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的理念,我们课程组开发了自编教材。针对本专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将对教材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实际需求。

(3)其它资料。课程组开发了电子教案和课件、部分教学视频和一些课外学习资料,收集了常用软件和众多芯片手册。

5结束语

本课程经过一个教学周期的课改实践,其趣味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课程改革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课程还存在很多不足,只有不断深入、不断改进,才能实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叶健华,黎 峰.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 (3):18~23.

模块化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43-03

1引言

针对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和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国家六部委就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在全国选择确定了5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培养培训基地(其中高职院校25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340多所)。我院被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依照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制定的《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及信息产业结构、IT发展水平及我院实际情况,我系制定了“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主要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考核及教师定位等方面试行改革。

2改革方案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培养目标职业化,专业方向市场化

培养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针对性,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计算机专业方向拟调整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银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金融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金融信息管理)等专业。

2.2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弹性化

课程设置依照模块进行划分,每个模块中涵概的教学内容要富有弹性,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课程模块依照教学计划进行设置。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成立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有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调整。

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研

校内调查:对在校计算机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教学建议及意见,以便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校外调研:主要面向企业及毕业生。以问卷形式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动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课程模块及教学内容。

2.3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方法案例化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导学生兴趣,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是在项目模块化后采取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项目为切入点,项目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项目教学设计思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导入课程模块及教学内容):

组织项目(教师预先准备1~2个项目,作为某一课程模块导入。)

制定项目计划(设计项目中需要包含的功能模块)

分解项目(项目模块化)

细化模块

整合模块中涵概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

实施项目计划

如期完成项目计划

项目测试与维护

2.项目教学流程(以VB课程为例)

项目名称:信息技术系管理系统

项目流程:如下所示

3.项目教学手段

(1) 兴趣诱导

项目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需要教师准备充实、完善的教学案例及实习内容,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包含一定知识点及技术含量的综合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实习任务。每个案例都围绕项目进行。

(2) 分组学习

实践课可采取分组学习,按课程模块进行分组。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试行以来,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懂得学习。

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变得爱学习。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完成目标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获取一种成就感。

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要完成一个案例,必须掌握案例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使学生变得会学习。

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们相互沟通,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4考核方法多样化,技能考核专业化考核方法:

针对课程模块的特点,学生考核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具体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笔试(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机试(Windows、Office等)

笔试+机试(程序设计、数据库等)

平时考核(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网络工程布线等)

项目考核(图形图像制作、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

技能考核:

要求计算机类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考取至少一个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就业必要的职业技能。

2.5任课教师定位化,主攻方向目标化

依据教师的专业优势,按课程模块相应定位。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在各自定位的课程模块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模块特点,制定明确的课程模块教学目标及切实可行的课程模块教学计划,组织完善的课程模块项目,选择适当的课程模块教学案例,采用适合课程模块的教学方法,保证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任务。

为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尽快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我系利用每周三下午,组织计算机教师及部分优秀学生进行观摩教学。参加讲课的教师,主要以课程模块化分。通过观摩教学,使教师们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适合教学对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使教师尽快进入项目教学状态,信息技术系成立了项目设计小组及制作小组,并启动了校内科研计划――信息技术系管理系统。项目设计小组由程序设计课程模块的教师及部分学生组成,主要承担某一项目的系统分析、模块建立及数据库开发;项目制作小组由图形图像制作、网页设计及多媒体技术模块的教师及部分学生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前台界面开发及精品课程课件制作。

3结束语

以上是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依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状况,计算机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会与企业发展同步,按企业岗位及时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富有弹性,以适应企业需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还需围绕教学效果及时改进,不断完善。

不同学科应遵循不同的教学模式,同一学科中不同课程模块,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适合课程模块特点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文件汇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计算机教育, 2005,(12).

作者简介:柴巧叶(1963-),女,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网络应用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

通信地址:太原市迎新街南巷10号山西金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