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机使用安全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廊坊市自2005年开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共对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进行过两次调查,分别为2005年、2008年,经两次调查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共207.56万人,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为159.96万人,且含氟量从北到南呈现生高趋势,到大城县最高达到6.0mg/l以上,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5倍(国家饮用水标准为小于1.0mg/l)。因目前降氟设备市场不成熟,降氟方式多种多样,为了解决高氟水问题,各县、市、区对水处理设备进行了深入调查,最主要为安次区,为顺利完成廊坊市第一座集中供水水厂葛渔城水厂的水处理任务,使设备能够满足效果好,费用低,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安次区走访调查多个水处理厂家,调查多个使用降氟设备的水厂,其主要降氟形式及优缺点总结如下:
1、活性氧化铝吸附
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为降氟设备市场较老的一种降氟方式,主要原理为原水经石英砂、活性炭过滤后通过活性氧化铝罐将氟离子进行吸附在活性氧化铝上达到降幅的目的,活性氧化铝吸附能力大约在10000mg/kg以上,活性氧化铝吸附饱和后采用氢氧化钠进行再生,再生后再吸附循环运行。2000年在安次区葛北街曾安装过一台处理能力为15吨/小时的活性氧化铝降氟设备,经对两个使用该类设备的水厂及生产厂家的调查,该类设备造价约为1-1.5万元/吨,降氟成本约2-3元/吨,经调查分析活性氧化铝除氟初期效果较好,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氧化铝会产生板结现象,如果活性氧化铝发生板结,整套设备将报废不能使用,且再生过程中要用到腐蚀性较强的纯碱,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目前该种处理方法很少使用。
2、电渗析降氟
电渗析方法降氟也是一种存在时间较长的降氟方法,电渗析设备是通过离子膜将氟离子吸附到阳极然后排走,该种设备适合处理能力较小的单村降氟,原水经该种设备处理后降氟效果较好,安次区在2005年以前也安装过多台该类设备,电渗析降氟价格大约在2万元/吨,且运行成本较高、废水排放量较大,经粗略计算处理1吨好水的费用在4-5元左右,费用较高,不适合农村使用,也不适合集中供水水厂降氟。
3、沸石吸附降氟
在河南及辽宁一带有一种矿石叫沸石,该种矿石为火山沉积岩的一种,经过实验该种沸石有吸附氟离子的作用,吸附能力约为200-400mg/kg,但经调查该种矿石不能再生,矿石价格为2000元/吨,用该种矿石降氟只能随时检测,当含氟量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后就得更换,运行管理较为不便,且成本较高,因此目前使用较少,主要用于家用饮水机滤芯中。
4、活化沸石吸附降氟
目前还有一种除氟的滤料为活化沸石,该种沸石经煅烧等活化处理后能达到较好的除氟效果,该种活化沸石吸附能力较一般沸石高,大约1000mg/kg,且吸附达到饱和后能用明矾再生,该类设备造价较低8000元/吨左右,且运行成本较低约0.5元/吨,但该类设备对水质要求较高,HCO2-及CO22-对其降氟效果有明显影响且活化沸石降氟应在偏酸性环境下,如PH值大于7则需要加酸处理,后又需加碱中和,要求管理技术较高且不太稳定,目前在高氟区也很少运用。
5、反渗透降氟
关键词 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操作;机手培训;农机安全;云南昭通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07-01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和国家支农惠农的好政策,政策出台后各地农机推广工作发展迅速[1]。然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农机销售快速增长,但对购机者有效的技能操作培训监管工作严重滞后,从而导致农机安全事故频发,尤其微耕机,因不需要驾驶证,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工作,安全事故更是频繁出现。该文以昭通市农机购置补贴后农机推广中的安全问题为例,总结分析农机安a全问题原因,并提出一些防控建议。
1 基本情况
昭通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已累计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 575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电6 075台,小型拖拉机9 956台,耕整地机械31 570台。对昭通市农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培训工作的不配套,农民购买机械后由于使用操作不当等原因,时有事故发生,特别是微型耕整地机械,由于不需要驾驶操作证,购机者脱离有效监管,可以随意使用,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全市共发生微耕机使用事故209起,伤亡251人,其中死亡2人。
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对农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操作缺乏培训
农业机械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使用通常是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机械常识和使用操作技能。因此,要求使用者应进行必要的操作技术培训,方能使用农业机械产品。而在目前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农民在政策的引导下购买了大量的微型耕整机,却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培训。
当前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程序不够完善,农机经销商只负责销售农业机械,农机部门只负责核实机械、办理购机手续。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按要求对产品的使用操作进行宣传介绍,农机部门在机具核实过程中也对产品注意事项进行简单介绍,却缺乏有效的技能操作培训职能。这就给农机操作过程中的事故埋下安全隐患,大量的农机伤人事故就是因为对农机的操作失误、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
2.2 微型耕整地机械在使用中缺乏有效监管
大、中型拖拉机在使用中,交通管理部门需检查机动车驾驶证,因而必须通过农机培训部门培训合格后发给机动车驾驶证才能上路。而微型耕整机械不需要机动车驾驶证,经常出现使用者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可以不需要具备任何机械常识就上机操作的现象,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近年发生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
2.3 微耕机结构、操作简单,导致操作人员忽略安全问题
农业机械不同于其他产品,并不是只需按说明书使用便可。农业机械是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一定的机械技能和安全知识才能安全操控。微耕机使用操作比较简单,使用者往往忽视高速运转中所带来的危险,据统计,许多事故都是由于忽视了这一点而发生的。2013年,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发生的一起微耕机伤人事故,就是因为使用者在旋耕机刀片高速运转中清除刀片上的杂草而造成的。
3 对策
由于农业机械产品与其他使用产品有着本质区别,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各级政策部门必须充分考虑这一事实,把农机操作手培训放在突出位置,以解决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中机手操作培训缺失的问题。该文结合昭通市农机工作的实际,参与有关文献[2-3],提出以下对策。
3.1 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培训制度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明确由农机培训部门负责农机手的操作培训,并把培训过程中的基本培训费用(机油、汽油、柴油等)列入经销商的成本之中,明确各自的责、权、利。既做到谁销售谁负责,又有具体承担的部门,既解决了经销商点多面少,不易集中培训的问题,又可充分发挥农机培训部门人才、设备、场地的优势,确保培训质量落到实处。
3.2 调整农机购置补贴基本培训费到农机培训部门
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列入经销商成本之中的基本培训费用划入农机培训部门,主要用于购机者的培训工作开支,以确保农机培训部门的正常运作和培训效果的有效保证。
3.3 加大农机使用安全宣传及监督工作
各级农机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使用过程的安全防患意识,自觉遵守没有使用操作合格证决不上机操作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和村、社干部,都应加大农机使用安全宣传力度。农机监理部门应加大对农业机械使用操作合格证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没有持农业机械使用操作合格证上岗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决不让任何一个没有操作合格证的人员上机操作农业机械。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做好安全宣传、监督及管理工作。
3.4 完善农机防护和危险部位标识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危险部位加贴“危险!”、“注意事项”等标识、标志,以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
4 参考文献
[1] 毕正才,孙春霞,于杰.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6年的成效[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9(6):20-21.
[关键词] 墨江县 培养 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233-0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农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农机驾驶员驾驶操作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机作业的效益,农机作业的安全,关系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机驾驶员管理成为农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现结合我县农机驾驶员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三年我县拖拉机注册登记、及驾驶员增加情况一览表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拖拉机的积极性,拖拉机保有量和拖拉机驾驶员在快速迅猛增长,伴随着由驾驶操作人员原因产生的农机事故也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很大危害,对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因素。现阶段,就如何加强拖拉机驾驶管理,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笔者认为拖拉机驾驶安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驾驶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很多拖拉机驾驶员认为拖拉机是干农活用的,不受任何法律法规限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地方性农机安全法规缺乏认识,对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知道,认为拖拉机是自己购买的,有牌照、有驾驶证就可以随便开、随便跑,能拉多少拉多少。酒后开车、拉客载人、超载混装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镇内不按信号行驶,闯禁行现象也屡见不鲜。
2.驾驶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农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很多营机户购买拖拉机后,虽然经过农机学校培训考取了驾驶证,但是在培训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对如何正确操作农机不懂,由于操作失误引发农机事故现象也时有发生。
3.驾驶员缺乏对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常识
有些拖拉机操作者,对拖拉机的日常维护工作不重视,出车前后,对拖拉机不注重日常检查维护,经常出现由各部件失灵、损坏和丢失而产生的农机事故。
4.驾驶员不注重日常安全教育培训,致使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错过提高安全驾驶技能机会和维护修理机能的机会,使拖拉机在行驶中遇见突发应急情况时,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因而引发农机事故。
三、对加强农机驾驶员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机驾驶员法律意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发手机短信、设立警示标语、驾驶员安全学习日活动、利用进乡村学校举办农机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驾驶员和群众进行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常识,提高农机驾驶员和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
2.拓展培训方式,改善培训体制
充分发挥农机学校的农机驾驶员培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在办学形式上,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现状,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培训人员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农机操作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要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定期集中起来,利用驾驶员“安全月”活动系统培训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采用“下乡联办、短期讲座、跟踪服务、现场示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帮助农机驾驶员快速掌握农机使用技术,使农机培训真正发挥效能。
3.加强安全检查,建立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是打造平安农机的保障。要把建立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作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来抓,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边提高,选出一条以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执法新路子,要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农机监理部门要主动与公安、安监等相关部门配合,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管理力度和打击力度,消除农机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做到警钟长鸣,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保持高压严打状态,确保农机生产。
4.加强源头管理,完善农机驾驶员考试制度
市县农机监理所要强化农机驾驶员考试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对驾驶员进行考试,严禁不考试发证及考试不合格发证,提高驾驶员责任,为农机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机驾驶员承担农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其素质的高低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强化农机驾驶员管理,从报名、培训、审验、教育等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一支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农机驾驶员队伍。
【关键词】农机培训;农业发展;意义;建议
在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强农民的农机培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强化农机培训工作更加有了现实需求。
1、强化农机培训对促进农业发展的意义
1.1有利于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
我国政府为了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对于农民购置新农机的给予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同时各个地方政府采取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使用。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农机,新农机在日常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农民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接受新技术,而且容易操作失误或者未能采取正确的保养维护而使降低甚至是损害新农机的性能。但是通过农机培训,能够让农民接受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教育,了解目前新技术和新农机的特点,并提升正确操作使用、科学维护保养的意识和能力。
1.2有利于保证农机的安全生产
目前,各种农用机械设备在农村地区当中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并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绝大部分的农机操作和驾驶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和系统的道路安全驾驶培训、机械常识教育以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培训等。所以导致农机操作和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均比较差、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并且法律意识淡薄,这些均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通过系统和正规的农机培训教育,不仅能够在技术方面提高其驾驶和操作技能,更能够在意识提高对安全驾驶和安全操作的重视。
1.3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农机市场的繁荣。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农机产品的质量缺陷和农机售后服务的不完善。同时,由于农机市场潜力(钱力)巨大,许多质量低劣但是价格便宜的农机流入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威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农机培训教育,可以让农民深入了解农机的工作原理、配件知识等,能够有效增强农民识别假冒农机的能力。此举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机市场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在降低了农民购买到假冒农机的几率降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强化农机培训的若干建议
2.1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给予农机培训政策支持,发挥农机培训与广大农民紧密联系的优势,拓宽办学渠道,把农村机械、电气、维修办学许可授予农机学校,增加农机学校培训规模,同时把农机驾驶、农机维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国家惠农补贴范畴,解决农民因负担过重不参加培训和农村安全隐患问题。
2.2企业联合
交通警察执勤主要在国、省、县级公路,市区等,农机进不了城,也上不了高速,出入县乡、村级道路为主,交警警力触及不到,这一区间农机管理法律法规赋予的是源头管理的权利,显得相对薄弱,就要有一支正规执法队伍来管理,成立公安、农机联合执法中队既使农机执法正规化、经常化,又能改变农机路面监管的缺失现象。从天长市农机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成立公安农机执法中队一年前后对照,当地农业机械上牌率上升8个百分点,持证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年检率则提升了12个百分点,拖拉机违法载人、超载超限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2健全乡镇、村农机安全监管网络
农民农闲进城务工,农忙生产“急、短、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新的流转模式,兴办农机大院、农业、农机合作社成为必然,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扎实开展农机管理,建立健全乡镇、村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已相当迫切。以某镇已键全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与某镇未建立此网络为例,前者农业机械分门别类建立了到组的台账,农业机械注册、持证、年度检审等情况一目了然,在镇、村、组三级安全监管员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醒下,农机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农机“三率”也较高;后者只有一本笼统的台账,农机上牌率仅为72%,持证率64%,年检率也只有80%,而且在田检路查中感觉此地驾驶、操作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如果村组设安全员,农机大院、合作社有专管员,乡镇根据拥有量配备监管员,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分片有负责人,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局面一定会形成,而且与农机安全生产示范创建相吻合。
3纯农田作业小型农业机械实行登记备案
从某镇调查显示,300余台14.7千瓦以下小拖拉机已基本退出运输市场,从事农田作业,牌证纳管率不足30%,甚至有空白的村民组,目前农田作业机械牌证管理免费发放还未实行,如果由村安全员统一标准入户免费进行检验,统一格式登记备案,其中穿插安全常识的讲授,再由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录入建立电子档,统一制作发放备查卡片,既使农田作业机械在作业区间移动有了“身份证”,又使小农机安全监管有源可寻,如此低成本运作切实可行,农机户又能接受。
4降低农业机械驾使、操作人员申办证件成本
为何上牌率与持证率总不均衡,在日常与机手接触中就不愿持证原因多人多次交流,经费嫌高、时间嫌长仍是主要因素。农机手中大部份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来又很急,而申领农机驾驶、操作证件按流程要一个多月,时间上产生冲突;培训、考试费用加起来1千多元民,机手较难接受;在田检路查中有些机手驾驶、操作技能很熟就是不愿领证,也有上述因素。可以试行在不降低考试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社会化报考,既可减少办证时间、降低领证成本,从而调动机手办证积极性,提高持证率。
5对于超长期使用的农业机械制定强制报废时限
目前,在用的农业机械十年以上不在少数,某地抽查210台农田作业机械中:收获机械58台中有21台、大型拖拉机45台中有19台、小型拖拉机107台中有42台使用超过10年,这部份机械缺乏保养,车况差,修理不专业,私自改装,凑合用等情况也大有存在,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性能,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油耗高效率低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所以限时报废,应尽快落实,为提高拥机户更新的积极性,配套农机以旧换新的政策,不仅加快老旧机具淘汰,提高农机现代化水平,又使安全高效的农机作业为农业增收出力。
6增加经费投入,使用先进监管设备
由于经费困难,不少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检验方式还未使用检测设备,送检下乡的工作车也未配备,检测质量难以用标准来规范,使得农机检验流于形式。某市8县(区)无一家拥有正规检测设备、流动检测车,仅两家有简易检测装置,其他都还是人工检验,与农业机械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改变现状,以农机安全技术检验,促农机安全生产。
7对接公安采集信息,扩大农机违法处置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