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田径教学案例

田径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田径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田径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致力教改,建设具有新区大港中学特色的教育模式。

二、  工作目标任务: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参加体育锻炼、娱乐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并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每人每天必须保持2小时学习时间。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运动队长年训练计划,并积极贯彻落实到位。

4、认真备课,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5、加强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多开实践课,努力用新课改理论来指导实践,同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本学期每人开1-2次校级公开课,市、区级骨干教师每人开2次公开课,新分配五年内的教师本学期开2次校级公开课。

体育组开课表

姓名周次星期节次班级

张体成8三2九(5)

15四3九(6)

邵继忠11一4八(8)

常玉春15一2八(9)

张征兵17三3七(4)

於海燕16三3七(1)

刘岳松12三2七(12)

翟庆梅12二6八(2)

15三3八(7)

宣扬14三3七(3)

16三3七(3)

朱月芳13二 3九(7)

18二3九(7)

 6、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有教师开课时,其他无课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地走进课堂,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认真总结,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7、各位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工作,积极参与各类论文与教学案例的撰写与评比,每人每学期撰写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养成及时写教后感的习惯。

8、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活动。使得年轻教师迅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  本组的基本情况及重点工作:

(一)本组的基本情况

新区大港中学体育组成员名单

姓名毕业院校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技术职称训练主攻方向及擅长项目

宣  扬苏州大学1966、11本科中学高级总教练,负责运动队训练的全面工作。主攻方向:投掷、跳跃及运动后的恢复手段

翟庆梅苏州大学1968、3本科中学高级大型运动会入场式及群体运动会的方阵训练。篮球队技术及裁判规则指导

王桂林江苏教育学院1954.5大专中学一级群体运动会的方阵训练,田径裁判

邵继忠江苏教育学院1969.1大专中学一级短跑,田径裁判

张征兵苏州大学1973.3本科

 中学一级投掷,中长跑,体育心理及健康。

朱月芳扬州大学1974、3本科

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研组组长,长跑及“冬锻三项”

常玉春扬州大学1973、6本科中学一级短跑及跳跃,篮球队

於海燕南京体院1974、7大专中学一级教研组副组长,年轻运动员的选拔及长跑

刘岳松江苏教院1967、1大专中学一级主攻方向:“冬锻三项”

张体成扬州大学1980.5本科

学士学位中学二级体育保健、篮球裁判及训练

 

四、  教科研安排

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一次科研活动,具体时间为每周一上午第一节和每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初一备课组组长:於海燕  初二备课组组长:翟庆梅  初三备课组组长:邵继忠

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撰写教学论文。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级课题《多种力量训练方法对初中学生爆发力提高的实验研究》的攻关工作。迎接11月份市课题组的检查。

五、  以老带新,一帮一活动安排

张体成老师在教学、教科研方面由朱月芳指导,运动训练方面由宣扬指导。

 

六、  本组具体工作安排:

1、制定教研组计划及科研计划,上传本组公开课计划表

2、各人上传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3、制定校田径队常年训练计划。

4、加强运动队训练,积极备战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5、做好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报名工作。

6、参加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7、各人按期开课,本组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

8、继续加强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对市运动会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进行总结。

9、准备参加镇江市第七届“冬锻三项”比赛。

10、全面总结校运动队工作,写心得体会。

田径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对高中体育跨班级选项教学模式的探讨。方法:通过研究法、分析法、调查法、实践法、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课的分项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揭示了分项教学的魅力。结果;通过分项教学的开展和研究,使中学的体育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也步入了良性的轨道。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体育课堂 分项教学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一方面,而学校体育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跨班级选项教学是完成高中体育新课改模式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

二、实施过程和研究措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7月―2009年7月):组织理论学习,聘请专家指导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按计划组织实施,确定实验班级,明确实验要求,进行问卷访谈等调查。聘请专家现场分析,做好过程调查、分析、记载。设计问卷调查,各子课题分组进行问卷调查。

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倡“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教师的“一流意识、科研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观念大讨论、大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逐步形成责任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

四、设计实验方案,对实施课改的理论依据进行考证。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实施方案。

五、利用田径排球、传统学校优势,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形成以排球、田径为校本教研课程。

六、重视普及、培养学生排球与田径兴趣。新生入学,让新生了解国内外排球与田径发展状况,灌输和丰富学生排球与田径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排球与田径比赛,激发学生爱国激情;组建排球与田径兴趣小组、组织排球与田径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排球与田径才能。

七、实施教学计划。在高一阶段,涉及的教学内容除了五个选项科目外,还安排了田径、体操、游戏等内容,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高二的分项教学打好基础。高二实施分项教学后,各教学班以各个项目为核心,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主要有身体素质单元计划、选项科目单元计划和田径单项单元计划。

八、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学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年级排球与踢毽子、跳绳比赛等一系列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改变竞赛规则,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选择学生最喜欢、最受欢迎、最有社会价值的体育项目。

九、制定考试与评价体系。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身体要求规定:生长发育情况占10%,每个选修项目一般每学期安排2―3个考核内容(占30%),每学期安排2―3个身体素质的考核内容(20%),学习态度占10%、意志品质占10%、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占10%,不固定具体的考试时间,当学生认为可以达到考试要求时,随时可参加考试,学生对考试的心理压力明显降低,敢于考试善于考试的能力在提高,理论采取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相结合的办法(10%)。

十、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撰写相关论文和教学案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好结题工作。

十一、成果分析: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体育课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性尝试。

(二)“基础+限制选修”学习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自我意愿及发展的内在需要,尽量满足其兴趣爱好,因而赢得了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大大强化了学习积极性,共同的兴趣成为强大的推动力。

(三)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对教学内容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参与这个核心,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重新优化组合,在教学上并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形成了我校特色校本教材。

(四)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改变约束性强的班级授课制,创造了以共同爱好与需要为基础、以悬想相同的学生分班授课制。这既拓展了更为广泛的授课时空,又使教学的中心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大,大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锻自练习惯。

(五)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评价与考试体系。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十二、总结:由于在实验研究中,要求行动者参加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转变了学生观念,为学生今后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应尽可能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和重新选择要求,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田径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改逐步深入,这样对体育课程的要求由原来健“体”已经转变为既健“体”又要健“心”,体、心双健。在此形势之下,本人总结了上课中对学生思维训练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对同人有所启迪。

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高中体育教学针对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心理成熟的状态要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高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体、心双健的目的。

1 案例

1.1案例一: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示范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紧接着提出问题: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示意借助动作的图解,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过的力学原理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他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经过学生的思考知道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两手及时推垫获得。学生再次练习并在其中体会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通过自身的思考与练结,经过教师的语言提示,掌握动作要领,完成动作的关键,使学生学会“思维着感知”,提高教学的效果。

1.2案例二: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那么谁先到终点?芽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芽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我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着感知”。

田径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2017小学体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实施有效教学研究为载体;以校本教研为推动,研训结合,注重层次,注重过程,切实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工作的影响力与作用力,不断丰富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内涵,切实把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目标策略:

1、树立正确的运动技能观。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加强自身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要注重自身学科素养与人文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以适应时展与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2. 增强责任意识。要对学生加强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提升实践反思能力。重视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有意识关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和把握教与学的心理,关注学习方式,关注师生互动,强调教学评价与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强调严格的管理与真诚的对话交流相结合。

5. 充分发挥以兼职教师及骨干为核心的示范引领与学科指导作用。

6. 具备良好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选择与利用、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加强搜集和处理体育资源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课例等)

三、主要工作:

(一)深化常规工作管理,做到有序有效有痕迹。

1、备课要为教学服务,形式多样,内容齐全(学年、学期、单元及课时计划),注重实效。总体要求是:钻研教材,研读《课标》,读透教师用书。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对学生需要和差异的把握,强调实用性的教学反思,实现有效备课。

2、 上好体育常规课,有组织,有内容,有方法,有负荷,有风格,有吸引力,有质量意识,有检测。严格规范体育课堂行为要求,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做好规定项目的考核。

3、 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及时准确地上传数据,要保存好原始数据,并做好自我检测报告。

(二)校本教研要有新突破

1、逐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改进和加强体育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工作,形成良好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规范管理,加强校本教研,在问题意识和意志的培养上下功夫,通过教学研究课设计、教学反思及教学案例的剖析,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服务。

(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1)课间两操(广播操 眼保健操)

学校加强对课间广播操操、眼保健操的管理,由老师按时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两操的质量。成立课间操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主任的考核,天天公布成绩。在本学期力争使我校课间两操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广播操三个一样,即:进出场一个样;队伍、队形一个样;做操质量一个样。眼保健操:正确、到位、整齐。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天体育活动课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任课老师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制定、执行锻炼计划,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班主任要把班级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学校将定期对各班锻炼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及时总结,形成制度。

(3)体育竞赛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4)课余运动训练

近年来,我校体育运动队在区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将这一成绩保持下去或者取得更好的名次,本学期要求做到早选苗,早训练。认真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运动队的日常管理,较为科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为本学期的区田径运动会和各单项比赛做好准备。

四、具体安排:

三月份:1、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体育课安全教育。

3、规范两操动作。

4、组建田径运动队、乒乓球队、毽球队。

四月份:

1、踢毽子比赛。

2、校眼保健操比赛。

田径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锻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运动技能。因此,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观念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1.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为了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体育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成为参与运动、自主学习的主体。

2.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评价观。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行之有效且客观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形成多维度拓展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

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仅是实施者,还是开发者和建设者;应参与课程的研究、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改进、补充教材资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多维度的开发和拓展体育课程资源的目的。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应注意以下三点。

1.体育课程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只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和内容,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运动、锻炼身体的兴趣。

2.对一些传统竞技运动项目,如田径、体操等,应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造、创新与拓展,才能适应中小学生的需要与发展。3.拓展体育课程的视野,特别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要求体育教师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达到多维度拓展资源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充分挖掘校内外、地方民俗体育资源,建立校本教材。

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多渠道地开发和组织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共享《体育与健康》信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共享课程资源是我们课改实验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不妨从三方面去领悟认知。

1.体育教师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这才会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实现,有利于深化学科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新课标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

3.要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要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相关知识,积极设计和制作录像课、教学课件、微课等,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室内体育理论课中,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课教学。

四、提高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创造性地实施新课标

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斯腾豪斯提出的课程开发和改革的模式,并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在新课改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以教学者的身份呈现,还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把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内容作为研究新课程的平台。想把自己变为“研究者”,要从以下两个途径去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1.培养浓厚的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体育教师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教研能力,如申报与确立省、市级课题,设计教学案例,自制教具,创编校本教材,组织业余兴趣小组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