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事管理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意义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工作,涉及集体和个人双重利益,在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及学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才市场的不断扩展,对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更加迫切,人事档案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前提,能真正使档案在组织人事工作中达到“观其卷,知其人,用其长”之效果,为高校的人才选拔和人才交流提供祥实的信息,进而有利于高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基础工作的规范能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价值,人事档案作为“人的管理”的基本信息的主要依据,它既存储了组织人力资源信息,又是管理的核心,是“人”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个真实反映,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真实准确、完整系统的人事资源信息,有利于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加快人才流动频率,提高人们的就业自由度。
二、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基础工作的方法
1.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条例、规定,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本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如《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制定材料的审核、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查(借)阅、转递等工作的规定、办法、制度,实行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2.规范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要做到完整、齐全。在具体收集工作中要明确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来源,理清收集渠道,这是做好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前提条件。材料形成来源有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的,有个人形成的;基层单位形成的,上级机关形成的;本部门形成的,其他部门形成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尽可能将各级层、各部门、社会群团组织等形成的材料,如: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晋升工资审批表、干部调动审批表、干部转正定级审批表、职称评审呈报表、教师资格审批表、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登记表、(离)退休审批表、教师公开招聘录用、聘用干部、续聘解聘、辞职、干部任免、入党入团、政审、公派出国、出境、各类奖励、处分、学历学位、教育、教学、科研材料,以及记载干部个人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材料。这些方面材料形成量大,有规律,时间性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抓住时机,第一时间收集齐全,成套材料必须保持其完整性,不可缺头少尾,对于因历史原因而无法收集完整的材料要按规定写出书面说明。要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网,确保档案材料收集的保障性,各部门在材料形成之日起一个月内及时归档,做到随办、随收、随审、随归。所收集的材料数量要精选,内容质量要好,有一定保存价值。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要真实准确。人事档案材料必须是由法定作者形成,材料文字清楚、所指对象明确,材料内容符合档案人的客观实际,材料内容没有涂改造假,没有模棱两可的语言。凡头尾不清、来源不明,又查不清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
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要规范,手续要完备。收集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的必须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中形成的综合性材料,要求本人签署意见者,本人必须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本人已阅知。任免、评审等之类的审批表须注明任免或评审职务的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及批准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和往返时间等。
3.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
首先,整理人事档案时要根据材料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用途,辩证唯物的甄别材料的真伪和保存价值,并确定其是否属于归档范围。其次,对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六个步骤,严格遵循《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严格把关,既不能整“欠”也不可整“过”,做到严格审核、准确分类、排列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档案材料审核鉴别工作必须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
一是审查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对原已归档且历史上形成的材料可维持原状,对新归档的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属于单份的必须完整。凡时间、来源和对象不明确或查不清的材料,一律不得归档。
二是审查材料手续是否完备。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或手续不完备的材料不可归档,要审核登记后统一到材料形成部门补办手续后方可归档。
三是要审查鉴定档案中的材料是否属于所管人员的材料及应归入人事档案的内容。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者,及时纠正调整。有不属于归档范围的内容和重复的材料,要清理出去,并在《剔除档案材料登记表》中登记后,按照销毁规定集中销毁,不得擅自处理。
四是审查人事档案归档材料的载体和记录材料是否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归档材料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字迹材料应是耐久或比较耐久的,不得使用圆珠笔、复写纸、红墨水、纯蓝墨水及铅笔书写,不采用喷墨打印件、传真件归档,应选用激光打印件或静电复印件归档,归档材料采用原件,一般不得使用复印件。对历史上形成的且已归档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可在维持原貌下进行必要的裱糊或复制。
干部人事档案分为十大类,即:履历;自传;考核鉴定材料;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个人科研学术水平、培训材料;政审、三个时间认定;党、团组织材料;奖励;处分;工资待遇(转正定级、招聘、任免调动、退(离)休、、辞职、退职、出国(境)、党代会、人代会、政协、派、群团会议等形成的审批表、登记表);其他材料。排列顺序为: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变动表、目录、档案材料、备考表。而每类档案材料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列顺序。一般情况下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适用于按时间排序,但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如第四、九类中含有不同性质的材料,采取二级分类法排序,先将性质相同的材料集中后,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而第五、六、八类适用于按材料内容和材料之间内在联系排序。分类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一步,要做到认真鉴别,准确归类。
技术加工即对一些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或纸张破损,以及纸张不规则或卷角、折皱等的档案材料,在保持其原貌状态下采用复印、扫描、拍摄、拆剪、补粘、折叠的方法进行复制、加工。在技术加工过程中不得损毁文字、照片,不得涂改、圈划、污损、撤换。
4.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是档案基础工作的环节之一。如档案的传递、接收、保管和保护、查借阅、档案检索等,要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八项制度操作,实行依法管档,科学管理。
档案归档入库后排架是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排架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快速准确的查阅到档案,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均根据各自实际选择其排架方法,常用的有:部门+姓氏笔画排架法、籍贯+姓氏笔画排架法、姓氏拼音排架法、汉字结构排架法、新的拼音排架法五种方法。笔者单位总结各方法利弊后采用的方法是:部门+姓氏编码排架法,即以学校各学院或部门划分为类区,再采用四角号码对姓名进行编码,取每字四码中的任意码组成一组x位数的号码(依习惯而取),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两字姓名用0补齐,从0—9的顺序往下排。重名重姓者可通过部门区分,另外可在档案盒脊附上标签,除编码、姓名外,再加上籍贯,查阅起来更加科学方便快捷,此方法简单明了,只要掌握四角号码编码口令即可,案卷间不必预留空余,易于随时增加或减少,便于Excel下操作。
关键词:规范 人性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47-02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具有沟通信息及协调科室内外关系的桥梁作用,并担负着科室以及所属病房管理和专科护理业务技术的直接指导任务,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应遵循护理的价值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既要以规范性管理保证为病人提供好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士提供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护士长要充分利用好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1 护理管理强调要以规范性管理为基础
1.1?转变服务理念
由“以疾病为中心”,医生为主、护士为辅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由于传统观念和护士工作经验的影响,护士尽管接受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教育,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护理质量。为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到善于发现患者的需要,并能及时解决问题。在病区中开展责任制护理,有助于护士树立整体观念,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增强患者的信任感,也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
1.2?严格执行护理行为规范
1.2.1?服务行为规范
要求护士做到“五规范”,即礼仪着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征询意见规范、接待患者、送别出院规范。平时经常检查提醒护士的规范化服务,设立患者意见箱,反馈护士的服务情况。
1.2.2?操作行为规范
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为基础,要求护士掌握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观察和记录6个重点。护理部成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及护理操作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在科室护士长的指导下,组织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并考核。记录护士培训考核成绩,并进行不定期的抽考。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长分批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核点评。重视护士评估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工作能力[2]。
1.2.3?护理文书规范
护理记录要与病情相符合,特别是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必须与真实病情相符合。在记录中,遵循“三个随时”,即有问题随时记、病情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录。遵循“三个重点”,即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遵循“三个不能有”,即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3]。安排护士交接班时对护理记录进行自查和互查,经过一段时期后,护士们不但掌握了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而且使要求成为下意识的行为,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
1.3?强化护理质量管理、规范护理行为
从护士的素质、行为、护理服务的结果和临床护理活动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检查护士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考察计算护理人员“三基”水平达标率、执行医嘱准确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等定量指标。检查是否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活动,检查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评价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定期对护士的行为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4?护理技术规范化,实现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能融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为指南,重视护理评估技术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各项技术用于不同患者时,首先进行评估技术,在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下,列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使护理目标达到预期结果。运用护理程序的五步骤实施,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4]。例如:施行导尿术,在操作前,护士必须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对患者做心理评估,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讲解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操作中,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检查问题原因,去除影响因素后再进行操作,并对患者作出相应解释;操作完毕,整理好床单位及用物,征求患者的意见,如对操作是否满意,有何需要等。这样既能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又对患者施行了人性化护理,使临床护理技术更规范、更完善。
2 护理管理必须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2.1?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管理活动要重视人的因素,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包括人,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也是由人进行掌握和控制,只有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辅助科室、后勤维修部门等的关系,只有经过良好的沟通,使各方面工作良性运转,才能提高效率,为病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现代护理强调人性化管理,护理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对护士有感情,尊重理解护士,爱护信任护士,工作中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护士产生亲切感。护士长要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高标准、严要求。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进步,增强科室及医院的向心力。
关键词:医院 内部人员档案 管理 现状 对策
医院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的一个专门档案范畴,是医院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医院员工个人工作、学习等情况的真实记录,也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管理部门客观、真实地考察了解和使用选拔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医院的整个管理体系中,管理层都根据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类科室、人员工作职责,而在人员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却比较少,对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规程和档案内容的界定、管理范围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考评缺少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档案交接不及时,缺少有效的核对,特别是对部分外调人员的档案手续“不规范”,甚至出现档案中姓名、出生时间等基本资料前后不对应等现象,使有人事资料不能及时完整收集,材料不准确,给医院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二)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部分医院人事档案收集的材料和信息不合理,大多是一些经历性材料,通过这些档案材料很难真实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和综合表现,更不能为医院管理层选拔使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而是目前多数医院在内部人员档案的收集上多是以纸质的文本材料形式,这种档案材料在整理、检索等方面极其繁重,导致档案的检索和利用速度受到制约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信息的需求;三是虽然部分医院能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但观念仍停留在“关门编研”、“重藏轻用”上,只注重对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却忽视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将档案信息利用与医院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有机结合。
(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取决于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目前,大多数医院往往只注重医疗技术方面人员的培养,而对从事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则重视不够。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是由人事管理部门人员兼管, 或由其它专业、科室转岗过来,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这部分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又缺少相应的岗前培训,他们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维护保养,甚至连基本的分类整理收集工作都难以应付,就更谈不上有效管理利用了。
二、规范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人员档案管理是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资料的合理使用将对医院的人才考核、选拔、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效的参考。因此,医院领导要对内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下大力气宣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医院各类人员,尤其是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具有良好的档案意识。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完善健全的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体制,对医院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工作内容繁杂、专业性强、点多面广、保密要求高,因此,各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依据《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严谨、科学、合理的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维护保养、查阅、借调、利用、转出、转入等工作环节都要有详细的管理规定,使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操作、有序进行。
(三)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档案利用率,影响到医院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甚至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因此,各个医院应当按规定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把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的宏观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在职交流、考察进修等方式多措并举抓培养,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业务技能过硬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医院档案工作需要。另外,还要档案人员事业心责任感教育,只有具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会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热情,才能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
三、结束语
部人员档案资料是医院管理层对医院内部人事调整的信息依据,对医院的发展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但只要医院领导能高度重视,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将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一.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博物馆开展工作和业务的基础和前提。1.借助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契机,我们完善了藏品管理,建立了专门的藏品管理制度,对库房文物藏品进行了调查、认定、登记。2.将馆藏实物、复制品、影印资料、标本账分建档,规范文物登记标准3.根据要求对藏品规范分类,调整遗留错误分类问题。比如雕塑造像类的木鸡、木牛登入木器账册中,雕塑造像类的人物俑、骆驼俑登入瓷器账册中等进行逐一更改4.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名称的规范性,对文物的馆藏号、名称、原名、时代、类别、质地、级别、数量、质量、尺寸、来源、入馆时间及完残程度等信息根据藏品帐册填写内容逐项修改,对漏填的信息进行补充,保证文物数据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和名称的规范完整。5.建立纸质和电子文物档案,对文物信息进行补充、修改,对出现文物命名不规范、不准确、时代错误逐一更改。例如瓷盘和瓷碟叫法混乱、瓷炉和瓷灯易混淆、文物命名不加时代和质地、纹饰命名笼统等等。
二.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对国家保存文物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统计,即我们所理解的"国宝大调查"。西夏博物馆库房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因空间有限,馆藏6915件文物都在此存放,未进行分类,大部分的文物在外面,质地不同的文物混合存放。文物库房占地面积相对近几年出土文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新馆藏品库房应按照文物的质地划分类别分库存放摆架,易碎及贵重的文物放到囊匣中。完整的器物整理归架,小的瓷片应选出部分有代表性和比较典型的标本编号分类排架,不上架的单另存放。
三.现馆藏文物条件简陋,设备单一,不利于文物保护和利用,西夏博物馆的重新兴建,针对馆藏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我们做了《西夏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方案中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对文物保存环境实施“稳定、洁簟钡骺兀为环境因素敏感的珍贵文物配置合理数量的储存柜架、无酸纸囊匣等,实现对文物库房、展厅和重点展柜等文物保护环境指令的及时感知,提升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
四.本馆主要以讲述西夏历史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西夏时期为主。七十年代西夏陵六号陵和2000年三号陵的考古发掘极大丰富的西夏博物馆的库房藏品,工作中发现在文物整理中存在诸多出土地点编号不清、标记不祥现象。六号陵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些仅用英语或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代替,如非亲自发掘者进行查阅、整理这些文物标本时,会感到非常困难,有些拼音字母完全无从推测,有时即便是亲自参加发掘的人员,时间久了以后,也不能准确说出拼音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例如H.C.M8.C.B.H和H.C.M8.C.B.I,多次了解得知分别代表六号陵西碑亭出土西夏文残碑和汉文残碑,但今都搞不明白H.C.C.B.I和C.B.H代表什么意思,还有M8E1和M8E2,代表六号陵东碑亭出土大字和小字残碑,有的整理者用E代表东,有的用D代表东,很是混乱。我认为出土文物的整理标记应统一规范,要改变传统的仅用汉语拼音或英语代表头一个字母的做法,应用中文汉字遗址名称,这样即使在没有其它相关资料的情况下,也可以了解该文物的出土地点、遗址名称等信息。有利于进一步顺利地开展出土文物的整理工作,经过考古发掘人员的整理,出土文物一般都有器物卡片,这些属于藏品的原始的档案资料,在移交经过整理的出土的文物时,需要提供原始的档案资料,以便增强出土文物的资料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藏品保管部人员对文物的认识和管理。
五.新发现文物要从建立基础档案做起,对原已登记在册的文物通过保存现状、特征的变化,不断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根据本馆性质及需要我们不断征集新的文物,及时聘请文博界专家学者进行鉴定,待手续齐全入库后,及时上帐,做到文物库房相关人员账目规范、透明化。在统计文物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文物的信息价值和作用,让久居深宫的藏品活起来,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规范化管理;计量;认证
强化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对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计量测算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把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数据放置在实验室检测计量中,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进而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加科学化的参考信息。
一、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准备
(一)全员参与。实验室领导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配备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实验室领导是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作为实验室组织的根本,实验室各级人员只有充分的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保证计量认证的有效建立和正常运行。
(二)依照要素要求明确职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根本目的是提供正确的检测报告,因此,实验室应按照《评审准则》各要素的要求,确定检测报告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环节并加以控制。为了对各个质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应将各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实验室在开展质量活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合理配备硬件、软件和人员。
(三)明确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实验室的领导者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实验室的工作性质、要求以及内容,制定出相符的质量方针以及质量目标,进而更加顺利的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设计工作。
(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质量目标、贯彻质量方针、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定期对实验室各环节和各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内部审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技术发现影响工作及服务质量的因素,并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各负责部分需要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定的评价,及时修订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运行法规,也是计量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包含: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一,程序文件是规定各实验室质量活动方法和要求的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因此要做好文件的保存和管理工作;二,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是规定质量基层活动途径的操作性文件;三,针对具体的作业活动,是程序文件的细化,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四,质量记录表格、文件包括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质量活动见证性文件。
二、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
(一)规范实验室检测环境。首先,有化学分析项目的检测室,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室或储存柜,有毒有害试剂应存储于保险柜中,并由两个人保管;其次,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按要求处理“三废”,做到无害化排放;再次,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各检测区间的分布要合理,避免产生交叉污染;最后,对涉及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项目,实验室需建立紧急应急预案。
(二)加强人员培训。首先,实验室应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监督、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方式证明培训的有效性;其次,作为检测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检测标准规范等内容;最后,实验室应按《评审准则》的要求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存档。
(三)优化档案资料管理。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技术规范等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检测报告、供应商等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四)强化对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一,《评审准则》中规定检测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应进行标识管理,即使用合格、准用、停用三色标识。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有效期等内容;二,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三,建立检测仪器设备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该工作内容有: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型式标识、制造商名称、系列号以及标识,启用日期及验收记录,检定或校准记录及合格证书,使用和维护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四,强化标准物质管理,在有效期内,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保障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量认证的实质是对实验室一种法定认可活动,是对实验室从事检测能力的评价和承认。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和运行,需要逐渐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_各项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不符合工作的控制要求,为客户提供“公正、准确、规范、满意”的服务,实现实验室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