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现代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有效性构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投资的项目已经规模很大,投资的方向也具有多元化,甚至走向国际化,这就导致迫切需要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这个先进的方法。对于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目前国内的水平已经趋向两极化,标杆企业的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比较高而且进行项目管理的积极性比较高,一般企业承包项目进行项目管理时则忽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这些都给发达国家的业主和承办商带来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国家还不具备科学的项目管理。因此,本文从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以及模式,进而提出构建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效性的措施,对于提高我国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1.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目前投资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也在增大,工期长,难度大,投资也具有多元化,这些都给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计划管理、风险管理和进度分析、可行性分析带来很大的难度,阻碍了中国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2.现代工程项目出现国际化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内很多的项目的完工都需要通过招标来完成,导致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能采用常规方法来完成。
3.项目存在高风险
项目的复杂化和国际化也给项目带来高收益,这样就导致项目的竞争越来越大,企业就得需要提高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来应对竞争。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再具有重复性,每一个项目的风格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
1.对项目进行全面控制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不是简单项目的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整个系统内部各要素错综复杂。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导致参与方越来越多,管理的步骤的要求也高,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控制也越来越精细化。因此,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各个步骤进行整体把握,有效推进项目的管理水平。
2.知识性管理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要求高知识的管理方式与之进行配合,两者之间需要达到高度契合的程度。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时间管理、信息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范围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系统要素多,系统庞大。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若想提高水平,尽量耗费最少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因素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就需要相应的智力因素来与之配合,这就将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提升到了知识型水平。
3.专业化和社会化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设具有高风险、复杂度高的特点,因此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专业化和社会化。专业化就要求项目管理的人才具有专业背景,要在技术、知识和资质方面过关,与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高技能的特点相对应。
三、构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剪短项目管理路径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上面,因此要对现代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路径进行细分,将路径进行剪短,这样能够保证各个路径之间的对接,从而确定各个项目之间能够合理的交叉,实现项目各个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科学的配合,使得整个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前进。
2.对有效性的目标控制好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就需要对项目的整体目标进行把握,不要偏离目标,这样才能够实现项目的各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出现脱节,同时还能够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处理。
3.发挥好员工的专业优势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这不仅仅要对管理层提高要求,同时还要对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在投资、进度和质量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人员不会失职,保证各司其职,发挥最大的效用。
4.充分利用好项目的资源
根据对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调研可以知道管理部门的素质、知识、技能、人脉、情商等对于项目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对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工程能够有效的利用企业的资源,能够将部门中的管理人员换成精明干炼和高效率的人才,这样对于整个管理部门的人力与资源的节约都都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金枝.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高效率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4):21-23.
[2] 牛志新. 关于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有效性的思考[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1(4):24-26.
【关键词】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规划;实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病,已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建设单位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着手转变管理模式,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同时建设单位应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1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是指在目标管理的内容和理念的基础上,以建设项目传统技术为依托,在建设的方式、管理组织、流程等方面加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同时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使建设项目的整个流程都实现信息化,进而高效、有序的完成建设项目的目标。
2.2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改革过去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完善工程管理方式。传统的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内很多企业内部加快了在项目管理方面改革的步伐,开始把信息技术融入项目管理中。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使整个项目组织置于信息化管理方式之下,促进了项目信息的高效传播。(2)促进了建设技术的信息化。如今,随着建设成本的不断增加,建设单位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工程质量不断降低,因此,增加建设项目中的技术含量,成为建设单位的共识。现阶段把信息技术融入建设技术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今后,建设单位应有意识发展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3)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要求参与者及时把握实时信息,因此,现代建筑企业内部不断优化管理结构,不断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节奏,使企业内部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这也无形中促进了现代企业信息化改革的进程。
3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3.1 系统规划
在系统规划阶段,首先是确定项目的实际情况,如项目目标、项目环境及现行系统的状况。其次,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同时考虑阻碍新系统开发的条件和开发新系统的优势、可能性。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和各方面的条件,确定开发方案,并核查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在方案审议通过后,编制成任务书,并组织人员实施新系统开发计划。
3.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其任务是分析调查现行系统,指出现行系统的缺点和局限性,并对其业务流程进行详细描述,初步确定新系统的开发目标。在现行系统的基础之上,确定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设计方向,同时初步建立逻辑模型。
3.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分为总体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的逻辑模型,结合实际要求,对逻辑模型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总体分析设计,其次是对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功能进行设计。
3.4 系统的实施
系统的实施是指实施新开发的系统,包括购置合适的设备、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程序编写等过程。
3.5 系统的运行和评价
即对已经运行的系统进行维护及评价,要及时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修改和评价工作,此外,还应对其进行推广等工作。
4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况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基建项目信息化管理,并在意识转变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部以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实施为“抓手”和“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进程,对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以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为例进行分析。
4.2 农业部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我国农业部曾明确提出建立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运行,而且配套开发了“农业建设项目答疑服务平台”、“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员交流平台”、“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短信平台”,设立了技术支持部门,有专人负责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目前,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实现了在信息系统内部的申报、评审和批复,以及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产移交管理的统计分析等,基本覆盖了项目管理全过程。
4.3 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规划与实施
4.3.1 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基本条件
开展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要对照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内涵和基本特点,审查是否具备了基本条件,即是人才基础,要有一批既具备系统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知识,又能熟练使用信息网络的专业人员,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应设有相对独立的技术支持机构,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二是运行平台。要设计开发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配置可满足需求的各项软硬件设施,确保信息系统可高效稳定运转;三是运转机制。要建立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机制,包括培训机制、监督机制、纠偏机制、反馈机制、考评机制等。
4.3.2 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实施步骤
按照现代管理学基本方法,结合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实践,开展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调查研究。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调研方式,开展农业建设项目现行管理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以及开展信息化管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初步达到统一认识、目的;二是试点试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或项目作为项目信息化管理试点,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三是全面推广。在事权范围内,全面推进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并围绕需要,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培训,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四是考核评价。及时开展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考核评价,并将考评结果充分应用到项目绩效管理投资安排决策等方面,使之成为做好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抓手”。
5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式,在我国基础建设投入持续增长与建设项目管理要求逐步提高的形势下,要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就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最新项目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我国建设项目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增辉.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与实施[D].中南大学,2011.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
一、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不是广义的项目管理,而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建设工程项目从筹备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内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多方面的。除了业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实行必要的项目管理外,承包商、项目经理等根据合同对项目进行不同的管理。同时在项目生命周期进程中,还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的明确性。建设工程项目各主体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时间、进度和人员素质达到最优化。
第三,建设工程项目按时间顺序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终结四个阶段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招投标、采购施工安装、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和项目后评价等八个过程,这些工作构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运动周期各阶段过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第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性。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千变万化,甚至其功能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发生需要及时处理的各种问题,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
本文将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概念界定为: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通过协调和冲突处理技术,对建设工程项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对项目的影响做出判断、决策和处置,生产出符合最终目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产品的宏观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
第二,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
第三,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强调协调技术的应用。
第四,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强调冲突处理技术的应用。
三、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
项目协调是指项目管理者为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协调可以促使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个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以及各种系统的交界面之间相互协作与配合,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
项目协调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协作体系。从文化、行为、管理和技术的角来看,项目管理的协调机理,主要反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主体
工程建设项目协调的主体包括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是协调的中心和沟通的桥梁。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权威、具体化、规则和目标都包含在协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横向联系、任务组、矩阵结构等。同时,计划、时间表、专门化、等级关系和授权等都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组织普遍存在的特征,工程项目负责人要通过全面、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满足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要求。
(二)协调目的与原则
工程项目协调的目的在于形成合作、和谐的项目工作氛围,使协调体系产生“协同作用”,使工程项目管理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建设工程项目协调的原则主要包括等级原则、指令单一原则、控制范围原则和特例原则。等级原则即强调等级观念,所有的参与者都被置于控制关系的金字塔结构内;指令单一原则即每个参与者只从自己的直接领导那里接受指令;控制范围原则强调每个领导不能拥有多于其有效领导范围内的下属;特例原则指所有规范化事务均由下属来完成,领导可以留出时间处理既有规章不适用的一些特殊情况。
(三)协调对象与内容
建设项目协调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目标方面;管理方面;行为方面;文化方面。
(四)协调网络
成功的协调需要精心设计一个以沟通为中心的和谐的协调网络。这种网络是一组相互关系,它以横向、纵向和斜向的方式伸向建设工程项目内外的所有相关人员。协调网络的力量依赖于各参与方建立和维护与所有项目参与者的同盟关系的能力。这种与所有干系人的关系网络是解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尚方宝剑。
(五)协调技术
协调的手段在于综合应用各种协调技术。现代项目协调的对象包括了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组合。协调工作包括目标、管理、行为、文化四个层次,协调的对象包括项目各组织负责人和项目参与者。对于通报、沟通,协商、谈判四项协调技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多项同时使用。对于复杂的问题,特别是三大目标方面的问题,可以先通报、沟通,再协商、谈判,进行处理,若仍然不能处理,最后可以进行仲裁或诉讼。
(六)协调实施
项目协调系统的直接目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协作体系。这种体系要构造起存在于有意识、有意图、有目的的参与者之间的一种协作网络。所谓协调,就是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良好的协调能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协同效应。如果协调不力,则会使项目组织和团队丧失凝聚力。协调作用的全面发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协调;(2)团队协作;(3)管理组织和谐相处;(4)参与者行为协调;(5)工作进程协调;(6)业务流程协调。
四、结束语
我国项目管理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日益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协调是预防冲突的最有效手段。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技术应从目标、管理、行为和文化四个维度来考虑。良好的协调是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成功实现的关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日新月异,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必然带来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示范校建设 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研究
项目管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对项目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在社会很多领域广泛应用。项目管理以具体项目为研究对象,为达到预期项目目标,通过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导项目管理最大优势是能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有限资源,保证取得最优建设效果。
随着高职教育政策的变化,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利用项目管理理论高效推进示范校建设,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成为示范校建设单位需要面对的挑战。
一、高职示范校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示范校以项目建设为发展契机,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在办学实力、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方面全方位提升。由于项目涉及面广、难度大、时间紧等特点,在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内容规定笼统
通过梳理,笔者发现大部分示范校项目管理制度有《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高职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集中采购工作细则》《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项目总体及阶段性监控评价》《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实施意见》等,关于项目绩效考核、专家论证、项目验收和监控等方面尚未形成制度,造成实际项目管理缺乏明确统一标准。此外,项目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项目建设的条件在变化,制度也要及时完善。
(二)缺乏合格的项目管理人才
示范校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和管理能力,还要精通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只有配备德才兼备的项目负责人,才能保证各个项目的科学设计、分层管理和逐步推进。目前,大部分学校建设项目的负责人都是系部专业骨干教师,对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技巧缺乏系统认识。以笔者学校为例,8个建设项目中,有5个项目没有管理人员的参与,对项目管理缺乏科学设计。
(四)项目管理交流平台单一,沟通机制不健全
搭建畅通的内外交流平台是促进项目有效运作的保障。高职示范校建设项目通过项目计划编制、信息、绩效报告等实施沟通,对于建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项目领导小组例会、项目负责人例会、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此外,项目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沟通方式利用率较低,造成沟通上的延迟,不仅严重影响沟通效率,也对项目建设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二、完善高职示范校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示范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依据和基础。任何一项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必然造成管理秩序的混乱。一是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制定《项目建设档案搜集整理管理办法》《建设过程跟踪记录规定》《子项目建设组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及奖惩办法》《例会制度》《专家论证制度》等,争取项目的启动、实施、监控等各环节有据可依;二是修订、完善已有制度。随着示范校建设的深入,学校应根据管理经验和实际及时修改或删除不适合项目建设的条目,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继续加强对项目监控
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对项目实施有效监控,使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一是借鉴Project2000管理软件,自主研发示范校项目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组对建设目标和内容进行分解,并填报在管理平台上。监控组根据平台的数据把握项目组每周的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为领导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邀请专家组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听取教学基地和实习医院的意见。借鉴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
(三)完善项目管理沟通平台
项目建设是学校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平台,完善交流平台对项目建设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完善内部交流平台。除定期汇报、调度会、个别访谈项目成员等以外,借助QQ群、OA办公系统对项目进展、问题及经验进行交流,以及时提出意见、调整工作偏差;二是建立专家指导、行业参与的指导平台。示范校建设没有规律可遵循,需聘请示范校建设专家、行业医院专家参与重点问题研讨,解决改革创新设计及示范校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内外协作平台有助于沟通渠道的顺畅与高效运行,保障项目沟通及时有效。
(四)加强项目团队建设
高素质、高凝聚力的建设团队是加强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一是举办专题讲座,讲授项目管理基本知识、职业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职工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能力;二是选派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其他院校及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以专题汇报形式向其他老师汇报工作体会;三是充分挖掘项目组爱岗敬业、把职业当成事业的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团队成员形成合力和凝聚力。
(五)继续落实科研保障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针对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项目,以项目承载科研,把科研工作与示范校建设相结合,科研的视角、科研的方法、科研的思维引领项目建设全程,促进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通过科研探索卫生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与本质,形成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同类型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智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工程寿命
一、智能建筑
1、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楼宇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的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功能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它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和信息技术共同关心的新领域。
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中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2、智能建筑的分类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大楼自动化(又称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这3个自动化通常称为“3A”,它们是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的,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目前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突出某项功能,以提高建筑等级和工程造价,又提出防火自动化(FA)和信息管理自动化(MA),形成“5A”智能化建筑,甚至有的文件又提出保安自动化(SA),出现“6A”智能化建筑,甚至还有提出“8A”、“9A”的。但从国际惯例来看,FA和SA等均放在BA中,MA已包含在CA内,通常只采用“3A”的提法。
我国的智能建筑现在一般主要由4A组成,即 BA 大楼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CA 通讯自动化系统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SA 安全自动化系统 (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
智能楼宇自动化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具有互操作性,因此,还需要有一个能实现集中管理与协调的系统,以便各个子系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共同构成建筑物的自动控制网络。
3、智能建筑的特点
(1)环境方面 :
1 舒适性: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
2 高效性: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3适应性: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4 安全性: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5 方便性: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可靠性: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
(2)功能方面 :
1 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2 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
3 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
4 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
5 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
1、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起源于英国人A.Gordon在1964年提出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LCC)理论,另一个来源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卢谦指出,建筑物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修乃至拆除各个阶段的管理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全寿命管理系统,为保证和延长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年限,必须根据其全寿命周期来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视角,运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相对分离的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我们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如下: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项目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DM+PM+FM
2、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传统的建设项目分为前期策划、准备和设计、施工与运营4个阶段,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分为项目前期开发管理(DM)、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管理(PM)和项目使用期的运营管理(FM)3种模式;从建设项目的参与情况分析,建设项目管理类型可分为投资与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与施工等建设方的项目管理、项目咨询或监理方的项目管理、项目运营使用方的项目管理等类型;不论项目决策层还是项目管理执行层,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费用少、进度快、质量好。由此可得到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三、智能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参建各方的任务及管理措施
1、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参建各方的任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1)掌握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施工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合同管理、施工信息管理和与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等。
(2)掌握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建设项目总承包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安全管理、项目的总投资控制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与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有关的组织和协调等。
(3)了解业主方和项目其他参与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②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设计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
③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供货方作为建设项目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供货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供货方的成本目标、供货的进度目标和供货的质量目标。
2、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贯穿于智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整个过程。不论是在智能建筑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建设阶段,我们都要考虑到这几方面的管理措施。
(1)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使用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按照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更加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从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使人们可以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上,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节能、节水设施和符合国家标准的、节约型的、无污染的环保建材,加强可回收物的收集和储存,实施施工废物处理,一次性装修到位等措施,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达到环保和生态的目的,提高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
(2)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智能建筑项目决策阶段是通过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对项目的建设方案做出决策,使项目的建设充分反映业主的意愿,并与地区环境相适应,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
智能建筑项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工程采用什么样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式、选用什么样的结构类型、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关系到建设投资的综合功能是否充分体现规划意图。设计的严密性、合理性,也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败,是建设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与环境保护等措施得以实现的保证。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保证,以及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通过检查评定、试车运转,考核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并通过验收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竣工验收对质量的影响是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3)全寿命周期进度管理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智能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不论是决策阶段、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对工程进度有一定的影响。决策阶段如果不能及时的提供决策意见,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业主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包括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施工进度、物资采购工作进度,以及项目动用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
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设计任务委托合同对设计工作进度的要求控制设计工作进度。出图计划是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依据,也是业主方控制设计进度的依据。
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这是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供货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供货合同对供货的要求控制供货进度,这是供货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四、全寿命周期管理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现了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M)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FM)的集成。在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中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信息技术,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信息门户(PIP)与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的民众建设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它追求最佳综合效益,倡导以人为本,在项目决策和计划实施时既考虑建设期、运营期,又前瞻性地关注项目的发展期,实现项目经济、环境和各时段的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目前,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新趋势,得到了全球项目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智能建筑中应用,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适应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计划出版社
[2]Raftery,J,Risk Analysis in Project Management E & FN Spon[M],UK (1994)
[3] 谈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作者:王秀梅等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岳宜宝.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Partnering模型[J].建筑,2003.(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