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的艺术表现

电影的艺术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影的艺术表现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影音乐;天籁;地籁;交响

由张艺谋导演,章子怡、孙红雷、郑吴领衔主演,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与广西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自公映之日起就获得海内外众口一词般的好评。笔者认为,该电影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表现题材虽然老,但艺术表现手法新,思想内涵包蕴丰富,故事情节朴实感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在分析古希腊艺术“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时,曾经指出:“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个时代,它的同有性格不是在儿童的天性中纯真地复活吧?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到最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出永久的魅力呢?”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表现的是上个世纪50年生在穷乡僻壤的一个爱情故事,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它所讴歌的真挚爱情无疑能够让进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大观众,体味世间真情美好,感悟奉献人生的永恒。正如瓦西列夫在他的《情爱论》中所言:“爱情是作为男女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而发展起来的。爱情创造了美,使人对于美的领悟能力敏锐起来,促进对世界的艺术化认识。”笔者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感人至深,是源于多种因素的有机综合。下面,笔者想从个人专业的角度,就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音乐表现艺术论述浅见。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音乐表现艺术非同寻常。它既没有刻意为该电影量身定做插曲,也没有企图通过震耳欲聋的音块轰炸而获得特定氛围场景,而是以一段极具民族风格的五声羽调式旋律作为主题曲,随着电影剧情的展开、发展,或隐或显、或连或断地呈现。这段旋律与电影画面中随机出现的对话声、鸡叫声、鸟鸣声、水流声、读书声、钜碗声、织布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或特立独行、或前后呼应、或交织并行――通过这天籁与地籁的交响,营造出电影故事所历经的场景氛围。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建构与支撑作用。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情节以“倒叙”的方式展开――

我(生子)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从外地赶回故乡。生子拿起当年父亲与母亲的合影,此前仅有人物简捷对话的电影开始响起了音乐,这音乐由朦胧逐渐转为明晰,画面也由此前的黑白转为色彩斑斓,随着镜头由远及近地推,移,穿着红碎花上衣的母亲逐步从众乡亲人群中凸显。

母亲招弟年轻时是附近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美人,她不仅心灵手巧,而且由于她勇敢地恋上生子的父亲――一个从城里来的青年教师,而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佳话。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所叙述的爱情佳话,既传统又新颖。

说它传统,是因为整部电影从始至终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精神、民俗底蕴。电影中,囿于长期受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与世俗风情的制约规范,母亲与父亲在恋爱期间尽管连手都没有碰一碰,但却让人感到他们爱得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说它新颖,是“这一出”爱情故事的艺术展现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影片中的主题音乐既简洁又生动。它与剧情的展开如影相随般地贯穿始终――

母亲招弟看上了教书先生,她为了能够听到先生朗朗的读书声,不惜绕远路去前井担水。此时,悠扬的主题音乐响起,随着母亲担水路上的步移景换,鸡叫声、水流声、鹅叫声、鸟鸣声渐次响起,并且与主题音乐相互映衬――天地万物仿佛都在为母亲的人生抉择而祝福。

先生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回响着的主题音乐先是与先生领着学生的读书声叠加,而后随着先生的读书声音渐趋高亢响亮,音乐逐渐转为低回婉约――主题音乐此时只是为了衬托出先生读书声之朗朗。

母亲为了能够引起先生的注意,她痴情地每天在先生送学生回家的路边等候他。在金黄色的原野、绿色的树林的映衬下,招弟的粉红上衣、红色围巾格外醒目。此时,隐约、片断的主题音乐与孩子们童稚的歌声:“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交织融汇在一起,电影画面明艳,音响立体而丰满,此情此景、此音此响,构成了一曲赞颂健美青春、讴歌人生希望的视听交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招弟在灶间剥着蒜等候骆先生来吃饭之际,骆先生匆忙赶来向她道别,此时,主题音乐再次响起。随着招弟追赶载着骆先生回城马车的峰回路转,招弟在山上摔倒,盛着蒸饺的青花大碗也被摔破,这使得招弟由急转哀,悲从心来。此时的主题音乐改由板胡主奏,这音响凄凉而无奈,表现出在命运的播弄面前,招弟与先生的爱情面临着重大考验。

这个情节的出现,凸显出“悲剧”的作用――就是将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

在招弟沿路仔细寻找骆先生给她的爱情信物――塑料发卡的过程中,主题音乐一直与之相随相伴,这使得观众同招弟一起沉浸在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感怀、追忆之中。

当招弟打开柜橱,看到已经被钜好的青花大碗时,主题音乐适时响起,再次让观众与招弟一起感同身受般地重温真挚爱情的神圣与美好。

腊月初八,是骆先生与招弟约定的返校的日子。招弟顶风冒雪来到大路上去等先生。此时,由钟琴演奏的主题音乐陡然鸣响,弦乐声呜咽着作为陪衬,这音响与呼呼作响的北风、铺天盖地的大雪搅和交织,让观众越发感到招弟此情之诚、此爱之挚!随着天色一点点转暗,主题音乐也一点点扩大,推动着剧情一步步深入,震撼着观众的心弦……

病中的招弟终于等来了她的心上人骆先生。她终于又能够听到她最爱听的骆先生的读书声了:“春天来了,万物都在生长……”主题音乐和着这久违了的朗读声,让观众揪着的心不仅就此放下,而且看到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磨难,招弟与骆先生的爱情也在生长。

骆先生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招弟,他们两人一爱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从青春年华走到年老体衰……

电影由彩色再次转为黑白,骆先生在县城病逝,众人前去接灵,抬棺。

漫漫抬棺返乡的长路上,漫天的风雪与抬棺人踩雪的“咯吱,咯吱”声、车队的轰鸣声、主题音乐声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沉痛悼念骆先生的感人场景。

悼念逝者,常常是为了激励后人。不同阅历、不同职业的观众,可以从中得到启迪,从而认真设计、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安排过丈夫的葬礼以后,年迈的母亲拿出多年的积蓄为村里建新学校捐款。她再次来到骆先生奉献了一生的教室,又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那是生子在用骆老师自编的识字课本在教学――“人生在世,要有志气。读书 识字,多长见识。大事小情,提笔就记。知今知古,知天知地……”

母亲沿着村路向学校走去,教室里,生子像当年的骆老师一样,以纯朴、清朗、穿越时空的声音在教孩子们读书。顿时,儿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的眼中置换,’画面中,又出现了青春貌美的招弟穿着碎花红袄,雀跃地走在那让她永远也走不完的初恋的小道上。此时,主题音乐不再以器乐演奏,而是以略带沙哑的女声独唱,唱出那令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音调。这音调是那样的感人,又是那样的平实:是那样的撩人魂魄,又是那样的直抵心底。此时的音乐处理,是由器乐向声乐的升华,这一升华再次印证了“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音乐艺术感染力。

上面,仅就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剧情展开,论述了它的音乐艺术表现。该电影之所以要采用这样的音乐艺术处理方式,与电影主人公――骆先生那里传递I}l的浓浓的文人气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在这部电影中,骆先生作为“文化”的代表符号,一方面具有赞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那就是忍辱负重,甘为人梯。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构。

观众注意到,在电影中一只青花大碗,既忠实传递着当地纯真朴实的家风,也盛放着招弟对于幸福美好婚姻的期盼。它既见证了招弟对于骆先生的相思相恋,也寄托着招弟对于“乌云散去,花好月圆”的希冀。

善思的观众注意到,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包容的内涵却十分丰富。事实上,包容丰富的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了永恒性。

在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流。“助人伦,成教化”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明线自始至终在讴歌着招弟与骆先生至死不渝的感人爱情;隐线则通过骆先生扎根三尺讲坛,为教育一代又一代村里的孩子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影片通过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骆先生的学生们所组成的浩浩浩荡的迎灵队伍,让观众在热泪盈眶之余,感悟到“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的世道人心。

正是出于该电影剧情铺陈发展与艺术表现效果的需要。导演张艺谋与作曲家三宝先生才决定采用这种极具表现张力与内蕴十分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郑板桥曾经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事实证明:运用天籁与地籁融会交响的音乐表’现手法,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可以算作是_二次可圈可点的艺术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张艺谋导演的最高艺术水准。而“最高的艺术一定以本身的不朽魅力去感动人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民族的文化精英,他们一定是能够把握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内核。通过他再把这个薪火传递给后代”。(范增语)观众注意到,张艺谋导演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的执导拍摄过程中,始终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做出努力,并且取得了成功。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2篇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一个崭新的名词应时代的发展而运生于世人面前,这就是“微电影”,微电影是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媒体业态,具有短小、快捷、精悍的特点,而且互动性、参与性比较强。她同微博客、微小说、微访谈、微旅游等碎片化的信息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微电影市场的火爆,源于现代人们对审美的无意义追求,即在“美化”生活的普遍欲望中,表现了一种泛审美意识。在泛审美意识下的微电影,一方面是在现代化运动中个体自由扩大的结果,另一方面包涵着自我意识的丧失和审美理想的落空,因此,微电影可视为一种伪审美精神,即沦为纯粹形象的物化追求。

其实,微电影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以香港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便有年轻人开始接触。发展到今天,微电影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席卷全球。一般来说,微电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微视频,即拍摄内容较短,往往只有几分钟,而在短暂的几分钟内拍摄者抓到了各种内容。微视频是微电影发展的基础;第二类为商品微电影,即投资商通过微电影的表现形式,吸引购买者购买商品的微电影;第三种则为独立微电影。这类微电影往往不依附于金钱等物质而存在,是个人或团队追求艺术理想的产物。

一、微电影的审美心理本质

微电影是一种文化商品,应兼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如果只强调其中一面,将不利于微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微影视产业的商业模式仍不清晰,需要更多探索。

在笔者看来,微电影应该是电影,与正宗的电影大片不同的、应该是体现在“微”字上,可别小看一字之差,“微”字代表了制作成本投入小、故事编排小、时间缩短了,当然表演的关联人物也就少了,如果把好莱坞大片看成一只雄鹰,那微电影只能算是一只小麻雀,这也就说明了微电影和电影的本质是相同的,不能因为时间短了,成本投入小了就丢掉电影应有的元素和表现手法,拍摄技巧,其实,所有电影都是在讲故事,如何让故事讲的生动、富有感染力并与之共鸣,为之打抱不平,这就需要演员很强的表演能力了,也就是驾驭整个片子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肢体动作、语言动作的、心理动作等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放大。

二、微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一)故事情节是微电影艺术表现力的集中体现。对于传统电影来说,故事情节的好坏一直被认为是一部电影成败与否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基本的功能,譬如起承转合的结构要丰满、故事结尾的交待不能草率了事。在许多观众眼里,且不说故事讲得如何,但是至少应能够为人所接受,能够塑造人物性格,同时能够看出主题思想,这个电影才称得上是值得一看。那么,微电影剧本最应先关注什么?答案自然是故事情节。

一位微电影导演曾说:“写剧本时,首先要明白你将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微电影剧本只要把一件小事写明白就可以,千万不要去猎奇地搞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那样你自然会迷失自己找不到北。”然而现实是,每个人身边貌似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但真要拿一个出来写成剧本,却是难上加难――似乎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或者说又似乎根本没有哪个故事值得一说。在这样的困难之下,有些微电影编导只好决定用创作手法或风格上以“后天修饰”来弥补“先天不足”了。

(二)时空概念是微电影表现力的核心。微电影拍摄首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因为,在观看一部影片的全过程中,这一现象是能迅速被观众抓住的。这无疑是因为空间是感觉的对象,而时间却是本能的对象。空间是一固定的、严密的、客观的、不依赖我们意识的范畴,而我们处于影片再现的空间就像我们处在真实的空间中一样。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唱;电影配乐;艺术表现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以人声为表现工具,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的特点,较之其他的音乐形式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因此自公元前9世纪。合唱就成为古希腊音乐的首要特征,成为西方音乐的发端,更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从早期的宗教艺术,到后来的歌剧艺术、交响音乐以及当代的多元化音乐艺术,合唱贯穿了整个西方的音乐文化历程,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上世纪早期开始,合唱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又成了电影音乐这种新型艺术的重要内容,合唱以其自身悠长的历史内涵,丰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电影这种现代艺术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合唱在电影配乐中的历史源流

合唱与电影的合作并不是自电影产生就开始的,早期的电影音乐中纯器乐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电影配乐逐渐进入了交响化的状态。然而正是作曲家们这种交响化的创作思维,合唱这种具有交响化风格的声乐形式受到重视。1938年普罗柯菲耶夫为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创作的配乐,为增加表现力,普罗柯菲耶夫在片中使用了合唱,这部作品不仅成为台唱史上的名作,也是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自此,合唱以其卓越的表现力迅速地在电影配乐中普及,至今短短几十年的历程中,电影音乐中合唱的精妙使用不断出现,合唱在电影艺术表现中作用不断增强,成为电影配乐的重要形式。

二、合唱在电影音乐中的功能展现

合唱艺术在电影音乐中的作用是多样的,既可以营造气氛、渲染氛围,也可以体现剧情,表现故事背景,增强影片的戏剧力,在各种类型的影片中都有所体现。

1 营造气势

合唱是一种群体人声的音乐形式,可以表达出强烈的激情,甚至可以与管弦乐队中的铜管抗衡,也可以表达出深深的抒情甚至超过抒情性很强的弦乐。Ⅲ在烘托气氛,营造恢宏的音乐气势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常采用声画同步的手法出现在史诗性大片中。如1995年的史诗巨片《第一武士》,作曲家戈德史密斯在描绘亚瑟王告别的一场戏中,就使用了大编制的混声合唱团来烘托气氛,达到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又如在我国的史诗影片《荆轲刺秦王》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成功地使用了合唱这一手法。在描写战场的一段配乐中,衬托于撼动山川的鼓声中,铜管乐整齐的滑音之后,影片中响起幽远的合唱声,使音乐立即产生了严峻而遥远的气息。这种电影配乐的创作成为这部电影音乐中非常出色的一笔。此后,这种用合唱营造气势的配乐形式经常出现在这类古装大片中,如电影《英雄》中合唱的使用。

2 渲染氛围

合唱不仅能营造影片气势,还在渲染影片氛围上,效果明显,如在魔幻片、惊悚片中的使用。1976年,配乐大师戈德・史密斯为魔幻片《凶兆》(The Omen)制作了配乐。为了表现影片中的魔幻色彩,戈德・史密斯在整部影片用了超过60%的合唱作为配乐。他还借用了奥尔夫著名的《卡尔米娜・布拉那》中的开场大合唱,营造出庄严神秘的魔界氛围。因为此片配乐的成功,戈德・史密斯获得了他的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此后,在1982年的惊悚片《鬼驱人》(Poltergeist)中,戈德・史密斯再次使用了合唱这一形式来渲染影片的氛围。正因为合唱在渲染氛围中鲜明的表现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合唱、铜管、电子音效成为魔幻大片的传统配乐形式。

3 展现故事背景

西方的合唱脱胎于基督教,作为基督教的产物,具有浓重的宗教情结。从中世纪合唱作为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宣传宗教教义、体现宗教精神,到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合唱走向顶峰,合唱的产生和发展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因此,作为宗教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合唱常常出现在宗教类型的影片中。如1986年的英国影片《教会》(Mission)。为了表现影片中的传教内容,作曲家莫利克尼就使用了合唱的形式来演唱圣歌。

同时,为了体现影片的历史背景,配乐家们也常采用“仿古”的手法,用合唱来体现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是增加影片的古典风格,如1998年的影片《伊丽莎白》(Elizabeth)。影片将历史上真实的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的事迹作为蓝本,以文艺复兴为故事背景。这一时期,教堂合唱和世俗合唱是西方的主要音乐形式,并都达到了一个巅峰阶段,所以为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特殊风格,配乐大卫・希斯菲尔德(Da-rid Hischfelder)就在影片中大量的使用了合唱,营造了特定的历史氛围。

4 体现剧情

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可以由各声部单一的基本音色叠加成无穷多的复合音色,也可以由演唱方式的改变调配成适应音乐需要的各种变化音色,可以随着影片内容、风格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的音色,体现出人类的不同感情情绪,从而成为影片人物刻画的重要工具。如在1989年的美国影片《光荣的战役》(Glory)中,配乐者詹姆斯・霍纳就在影片中多处使用了合唱来刻画映衬人物的内心感受。影片开始的一场戏描绘的是战争开战之前。此时霍纳采用了鼓乐伴奏的合唱形式,气势磅礴,体现出主人公激昂的斗志。当镜头转换到战后战地医院的场景中时,凄凉的合唱随即响起,配合着主人公茫然惊慌的表情。刻画出主人公此时痛苦无措的心境。紧接着出现的宴会场景中,迷惑不明的合唱弥漫着,体现出主人公从战争残酷到宴会奢华转变过程中的迷茫。短短几分钟的开场戏中人物的语言并不多,合唱却无处不在,它是主人公心灵的独自,随着人物思想、情绪的改变而改变。此时的合唱已不仅仅是一种演唱形式,还是影片剧情表述的重要工具。

又如影片《魔戒3:国王归来》中,在弗罗多和山姆奄奄一息的一场戏中,战争开始了,合唱出现,平稳但坚定有力,然而配乐在慌乱的战争中,不时地后退、消失,但在最混乱的时候合唱与号角嘹亮的响起,人世间所有的仇恨与苦难得到了升华。此后,当魔戒被熔化后,合唱再次响起,画面中一片温暖祥和的中土大地,音乐圣洁、庄严。此段配乐中的合唱,不单纯的只是烘托气势,而是随着影片情节的变化而出现。而且每一次的出现又因为故事情节的变化而转变形象,巧妙地融入影片情节的陈述之中,成为影片表现的重要工具。

5 增强戏剧力

合唱有着丰富的音色、多彩的音量、宽广的音域、多样的形式,可以增强戏剧效果。如在1993年影片《辛德勒的名单》(Sehindlegs list)中。影片讲述的是关于犹太民族的故 事,合唱是犹太民族非常喜爱的音乐体裁,所以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在影片中多次使用了不同的合唱形式,这些巧妙的使用为影片增添了强烈的戏剧性。在表现焚尸场面的一场戏中,作曲家原创了一首合唱曲《牺牲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得到了生命》来配乐。在可怕的场面中,用极具表现力的合唱来渲染气氛,产生了鲜明的声画对比效果。形成了激烈的反差,增强了影片画面的戏剧力度,使电影的表现具有深刻的震撼感。此外。当影片黑白的镜头中出现红衣女孩独自慌乱地行走在街上,不知世事时,片中却响起一段童声合唱的犹太宗教音乐《耶路撒冷的神》,恰当地描绘出红衣女孩的形象特征,却又展现出她的心理感受。在无声的画面中传达出强烈的视听感受。巧妙地形成了声画对位的效果。

合唱在电影的的功能表现是多样的,既有背景式的,如上述的第一、二种功能,主要用于烘托,渲染;也有叙述式的,如上述的第三、四、五种情况,此时的合唱已经参与到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展现中,比之前两种情况,对影片的影响更加的深刻。

三、合唱在电影音乐中的多样表现形式

合唱在电影中多是以无声源的主观音乐出现,配乐者们在电影中主要还是利用了它的音乐特性,而非表演形式。纵观合唱在电影配乐中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风格鲜明,顺应着电影内容或是风格基调的要求,配乐中的合唱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1 电影配乐中合唱多样的伴奏形式

电影中的合唱既有无伴奏的形式,也有器乐伴奏的形式。如在荣获第5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影片《走出非洲》中,在描绘农场劳作的戏中,与画面同步的就是无伴奏的男声合唱与女声合唱。器乐伴奏的合唱也是电影配乐中常用的形式,并且多样,既有交响伴奏的合唱,也有现代电子音乐的伴奏形式,如在《魔戒3:国王归来》的开始处,合唱被处理得圣洁宁静,就在这种氛围中响起了恍惚的电子音响,表现出大地的颤抖,咒语的吟喃。然而适应于合唱本身织体的多层性,器乐伴奏的合唱尤以交响伴奏的合唱比较普遍。

2 电影配乐中合唱多样的音色表现

根据剧情的需要,影片中合唱的音色是多样的,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多元性合唱都有表现。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就大量出现了童声合唱;而《魔戒》中的战争场面则多是混声合唱的(混声合唱是史诗、魔幻大片中常用的手法,多用于烘托气势、营造氛围);此外,女声合唱也是常用的演唱形式,同样是在《魔戒》中,当精灵女王出现时,在一片暗嚣的神秘音效背景下,影片中飘然出女声的合唱,带着浓重宗教吟诵般的音乐风格,女声合唱低沉、坚毅、庄严,这种低沉的音色非常自然地连接到此后的铜管乐器中,如此自然和协的音色转接可能是其他声乐器乐形式无法达到的,这正是合唱这种声乐形式成为魔幻电影配乐常用手法的重要原因。

3 电影配乐中合唱来源的复杂性

作为电影中的音乐,合唱的来源是多样的,既有原创的,也有非原创的。如《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合唱《牺牲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得到了生命》就是作曲家专门为影片创作的,是原创音乐。而《王者之剑》中的《卡尔米娜・布拉那》就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作的,早于影片就已经存在,属于非原创的合唱作品。不仅如此,电影配乐中的合唱还存在着原创与非原创相融合的情况,如在1995年的影片《红字》(The Scarlet LeHer)中,配乐约翰・拜里对作曲家巴伯《弦乐柔板》的改编。《弦乐柔板》原是巴伯的一首四重奏的慢乐章,后来巴伯自己将它改编成弦乐版本,在《红字》中拜里则将它改编成了一首合唱。这样的合唱配乐形式,即保留了原作的艺术特点,又根据影片风格进行了艺术再加工。这样的电影音乐来源比之其他音乐形式的音乐来源显得更为复杂。

这些多样形式的合唱配乐形式,体现出了电影配乐的艺术特征:为电影整体艺术而服务。电影中优秀的合唱形式都是根据电影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它可以成为气势烘托的工具,也能成为情节表现的手段。呈现出完美的视听效果。作为西洋古典音乐的重要基础,合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式表现,因此在电影配乐中,擅长使用合唱的作曲家多是科班出生,他们都接受过正规的欧洲传统音乐的教育。有着良好的古典音乐功底与修养。

[参考文献]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夜色温柔》;菲茨杰拉德;亨利?金;爵士时代

《夜色温柔》是亨利?金执导并于1962年上映的著名电影,其改编自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作。电影的背景被安排在资本主义发源地的欧洲大陆,具体剧情展开的时间为1917-1930年问,叙述的是一个年轻有为、出身寒微但医术高超的青年迪克对上层社会生活理想的追求以及最后惨遭失败并由此消沉颓废的故事。在《夜色温柔》中,电影中展现的场景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生活,主角迪克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参与了对富家女尼科尔的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与之相恋成婚。婚后的迪克由于必须照顾妻子而荒废了自己的事业,并由于与上层社会的格格不入而日渐消沉。最后,两人因为各自有外遇而离婚,迪克在事业和爱情均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回到美国,并在家乡小镇度过余生。在《夜色温柔》的剧情中,导演亨利?金通过电影艺术中声色效果的渲染,将小说《夜色温柔》中所要表达的悲剧情绪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从中可以使观众深刻地感受到迪克对人生选择的悔恨、希望的失落以及梦想不再的颓丧,对主角感情和精神双重崩毁的悲剧产生强烈的同情。电影《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悲剧,实际上也是时代的悲剧、爱情的悲剧以及迪克性格缺陷的悲剧,通过这三种悲剧作为情节发展的内在线索,使其悲剧美得到了充分的艺术表达,其深刻的社会主题得到较好展现。

一、时代的悲剧

电影《夜色温柔》中主角迪克的悲剧,事实上是“美国梦”开始破灭的具体反映,其是迪克个人的悲剧,更是美国进入20世纪后的时代悲剧。

(一)“美国梦”的破灭

激励一代又一代美国青年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由来已久的“美国梦”。自从英国移民通过著名的“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并建立第一个殖民地之后,美国即成为全世界通过奋斗即可出人头地的理想之地。尤其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随着美国国力的日益壮大,产生了诸多通过自身努力而白手起家的世界级富豪,更使全世界人们相信美国是一个只要努力奋斗即可跻身上流社会的梦幻国度。“美国梦”在19世纪末随着美国超过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而达到顶峰。但正所谓盛极而衰,达到顶峰之后的美国社会很快出现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危机,其中最典型的是阶级固化。一方面,有钱人纵情于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感官享受,道德沦丧、信仰不再,享乐是其打发时间的最好手段,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殊地位,其不得不违背各种传统的高尚道德信条而对妄图进入者进行打压。而另一方面,穷奢极侈的上层社会又刺激着出身寒微的普通青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聪明才智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获得进入上层社会,享受同样奢华生活的机会,却希望渺茫。以此为背景,美国进入了被称为“爵士时代”的20世纪20年代。正如《夜色温柔》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指出的那样,“这不仅是一个很多奇迹发生的时代……也是一个使人悲哀和绝望,充满嘲讽的时代”。《夜色温柔》这部电影即以美国“爵士时代”“美国梦”的破灭作为其时代主题,对“爵士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信仰状况等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顶峰必然出现的上层社会生活的浮华,以及浮华背后的荒唐、无奈、空虚和颓废。

(二)迪克的时代悲剧

主人公迪克具备“美国梦”中成功者需要具备的所有优良品格,他出身中产阶级,具有高尚的传统道德和社会良知,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优秀的专业训练,富有才华并有着良好的事业预期,为了帮助他人,勇于奉献和牺牲,对奢侈无度、纸醉金迷的上层社会生活充满厌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进入上层社会。迪克在为富家女尼科尔进行治疗时,不惜付出真挚的爱情对其进行挽救,并且突破各种阻碍与其成婚,婚后又将全部精力用于帮助妻子康复。但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才华横溢、富有牺牲精神的迪克进入上层社会的梦想在同富家女尼科尔结婚之后终于实现,并过上了如真正的富豪一样浪漫的奢华生活,到欧洲旅游以及出入各种高档酒会成为其生活的常态。本来故事情节到这里似乎已经可能完美结束,从而成为一个俗套的大团圆故事。但电影《夜色温柔》的情节由此急转直下,迪克表面上进入了上层社会,但并没有为上流社会的圈子真正接纳。上流社会的道德败坏、冷漠无情和自私自利很快就给了无法接受这些生活准则的迪克以沉重的打击。被上层社会抛弃的迪克只好孤独地回到自己在美国西部的家乡小镇,悲惨地度过余生。

迪克在《夜色温柔》中的经历,是其从艰苦奋斗、事业有成再到成为上层社会的寄生虫并最终被其抛弃的过程。迪克通过与富家女尼科尔的婚姻进入了上层社会,但随之而来的并不仅仅是其曾经羡慕的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灵魂空虚、精神麻木以及令人发指的冷漠势利和荒唐罪恶。当然,电影中的迪克并没有被同化为其中的一员,但随之而来的是上层社会对其彻底地抛弃,从而导致其精神崩溃、颓废堕落的悲剧结局。因此,迪克的悲剧首先是“美国梦”破裂后时代的悲剧,迪克梦想的失败首先是“美国梦”的失败。

二、爱情的悲剧

《夜色温柔》从题材上来看首先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因此主角迪克的悲剧命运反映在具体情节上是其所苦苦追求和维持的爱情的悲剧结局。爱情的悲剧是《夜色温柔》对悲剧美艺术表达的直接体现。电影中的主人公迪克来自美国西部小镇,是一位优秀的精神病医生。在为其精神病人尼科尔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迪克为尼科尔美丽容貌之下的“生命内涵感到怜惜”,两人很快在互相交往中陷入热恋并最终结婚。婚后的迪克虽然进入了同其本性格格不入的上流社会,但其同时担任了尼科尔的丈夫、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多种角色,不仅为尼科尔的康复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还需迎合尼科尔所在的上层社会进行各种其非常厌恶的社交活动,从而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而不得不在经济上依赖尼科尔。从而使尼科尔的姐姐认为,他们的婚姻只不过是因为治疗而进行的一场交易。迪克因为无法继续自己对事业的追求而痛苦和矛盾,但因为对尼科尔的爱情和怜悯,使其无法下定决心离开尼科尔。但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尼科尔在迪克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最终完全康复,终于发现自己的生活理念和迪克格格不入。随着对迪克的不满日益增长,其最终投入了与其门当户对的花花公子汤米的怀抱。而迪克却在悲观绝望的爱情悲剧之后孤独地返回其在美国西部的家乡小镇,平庸地度过余生。

在迪克同尼科尔的爱情故事中,迪克的悲剧在于其同尼科尔之间存在的无法弥补的阶级差别。迪克情深义重、天真善良,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了尼科尔的健康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为其进行治疗和护理,并且尽量迎合自己与格格不入的尼科尔所处的上流社会。但是,在虚伪堕落、势利刻薄的上流社会,迪克的这种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上流社会的圈子从来就没有真正接纳迪克,尼科尔的姐姐认为两者的婚姻只是因为治疗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场交易。当然,对迪克最致命的打击还是来自于尼科尔本人,其在患病期间由于对治疗的依赖而爱上了医术精湛而且不吝付出的迪克,但其在完全康复后,却很快就投入了上流社会圈子中的阔少爷汤米的怀抱。在迪克发现尼科尔同汤米之间的关系后,汤米趾高气扬地对迪克说:“你要搞清楚,你的妻子爱的是我,不是你。”“她跟我在一起比跟你在一起生活更加富有。”如果说上层社会对主人公迪克的排斥是时代的悲剧,那么属于上层社会一员的尼科尔对迪克爱情的背叛则是独属于迪克个人的爱情悲剧。迪克对真挚爱情的追求由此彻底崩塌,纸醉金迷的夜色是如此温柔,但在迪克的眼中,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光芒。

三、性格缺陷的悲剧

毫无疑问,迪克在性格上有着为人称道的一系列优点,如情感真挚、感情丰富、勇于牺牲和奉献、积极进取、不同流合污等。正是由于这些优点的存在,迪克给观众的感觉是优秀、善良、富有正直的美德并值得同情的代表,其最终的悲惨结局才更显示出其悲剧美所具有的艺术力量。但是,迪克悲剧结局的产生除了上层社会对他的排斥以及尼科尔的背叛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其身上存在一系列的性格缺陷。

(一)对虚荣的爱慕、感情脆弱而敏感

一方面,迪克希望坚持自己的各种传统道德,对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模式感到厌恶,但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进入上流社会,享受上流社会的生活模式带来的各种物质享受。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上层社会对他的全面排斥,而其脆弱敏感的感情则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打击,没有勇气重新开始,因此剧中的悲剧结局是其性格缺陷的必然发展。事实上,尼科尔的家人之所以同意两人的婚姻,按照其姐姐的说法,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其进行一场治疗的交易而已。而迪克同尼科尔两人之间的爱情,固然有着迪克对尼科尔的真挚感情,但其意图借此进入上流社会也是促成两者结婚的重要原因。对上层社会生活虚荣的爱慕以及其自身性格同上流社会的格格不入,在两者的爱情故事的开始,就注定了迪克人生最终的悲剧结局。

(二)软弱而幼稚

在《夜色温柔》的剧情发展过程中,迪克其实也意识到其婚姻和事业两者之间潜在的矛盾,并因为自己事业的荒废而痛苦。这时候,迪克其实面临着结束这一悲剧的良好契机,其完全可以脱离尼科尔所在的上流社会,继续开始自己对事业的追求。然而,在这个时候,迪克致命的软弱而幼稚的性格对促成其最终的悲剧结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尼科尔的家人只是将迪克当成为尼科尔治病和护理的仆人,甚至连尼科尔本人都认为迪克只是个“下层子弟”,不可能成为其心目中“理想的规则”,迪克仍然对尼科尔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最终在尼科尔家族巨大的财富面前忘记了自我,丢掉了自己追求的医疗事业,丧失了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于是,当其对尼科尔的治疗完成后,尼科尔姐姐心目中的这一交易也就到头了,尼科尔立即背叛了迪克心目中幼稚的真挚爱情,而迪克则因为自己的幼稚和软弱彻底崩溃,从而最终导致了其人生的悲剧性结局。

电影的艺术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抄表技术;系统组成;展望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电力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早的时候,我国就推行了一户一表用电政策,电表数量激增,给电力部门抄表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自动抄表技术的应用不光是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还实现了抄表便捷服务,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误差,因此,在电能计量工作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 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概述

电能表得益于传感器、自动式仪表和集成电路科技的不断发展,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主要体现在:机电脉、电子式电能表已经逐渐适应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科技的更新需要。从今以后,机电脉冲式、电子式电能表将成为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主要设备。采集器和集中器采集器和集中器是用户比较认可的设备,它由嵌入式芯片、存储器和I/O 接口电路组成,今后很多电能表将采用这种设备,这将是电能表技术发展的趋势。

2 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的系统组成

常用的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它由三个系统组成,分别是:前端采集子、通信子以及中心处理子系统。

2.1 前端采集子系统

因为采集信息方法各异,将系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本地自动抄表系统;另一类是: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1)本地自动抄表系统的实现是靠一个红外转换设备来实现的,它把电量转变为红外信号,以此作为通信信号。工作人员在抄表时,所用到的是简单式、快捷式、稳定式的抄表微型计算机,这样就实现了非接触式读出数据,减少了事故的概率。

2)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最前端是由电子式电能表或加装了光电转换器的机电脉冲式电能表构成,且机电脉冲式一般都添加了光电转换器。同时,在整个系统的最前面,使用电量被转变成电脉冲的形式传送给上一级别的设备采集处理。当前,在很多系统种,会用到两级式数据汇聚的框架,即由安装于用户生活小区单元的采集器收集十几到几十个电能表的读数,而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下的集中器则负责定期从采集器读取数据。

2.2 通信子系统的含义

即为把数据传递到控制芯片的一种通道。为使其适应多变的环境和,它常常由光纤传输、无线信号传输、电话线和低压电力线载波传输这四种传递方式,就是按照通信介质的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而通信子系统又是自动抄表技术中的核心所在。数据通信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理环境特点、用户用电行为、技术水平、管理体制和投资成本等因素所限定。而我国不同地方对通信方式使用的侧重点不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相对是先进的,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络很完善,因此低压电力线载波技术也得以推广;而国内,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只能依靠电话线实现通信。最近几年,得益于扩频技术的实质性发展,低压电力线载波 2 外界干扰的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所以我国也有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在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中的应用有逐步推广的趋势。

2.3 中心处理子系统

中心处理工作站和软件一经组合,就结合成中心处理子系统。可以说,它是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核心部分,全部的资料凭借信道传输到这里,工作人员凭借软件来对数据进行评估,最后得到解决的方案。那么,在硬件默认的情况下,还可向下级集中器或电能表等部件发送指令,最终实现对用电量控制的问题。

3 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的通信方式

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通讯系统有多种形式

3.1 电力线载波通信

电力线载波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常把信息调到高频的信号,并将其放置在电力线路上。明显的优势是:节省资金,让电力线成为通信的信道,且没有另寻道路,有“即插即用”的功效。当前,我国的高压电力线技术发展得很好,尤其体现在 10 kV 以上的电压等级方面。但是,低压电力发展得却不尽人意,也制约了其广泛的推广和利用。

3.2 无线扩频通信

扩频技术利用无线通信的形式,把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出现的序列去调制数字的信号,最终达到到扩展频谱的目的。通过接收、解扩、解调等方式,最后恢复初始信息。其信息有较强的安全性、抗干扰性,距离可持续至几十千米。扩频技术的应用的典型就是:利用电力线的作用,把信息传到集中器里,再把数据发送到外面,使得电台和他们有联络。复合通信在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操作中,采用简单、古板的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技术工程的运行了。基于此,相关专家提出了复合通信式的方案,来弥补这个疏漏。

4自动化抄表系统的应用对象

在自动化抄表系统建立以后,很多的部门都可以使用这一系统来进行工作,不同的部门在使用这个系统的时候,使用的都是数据反映出的不同功能。最大程度的使用数据才能使得自动化抄表系统的优势得到更多的使用。在使用自动化抄表系统的时候,不同的部门对于数据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营业部门在使用数据的时候,使用的是电能表上的电量指示数,营业部门需要根据这些指示数计算出用户的用电量,然后进行电费的收取工作。在进行电费计算的时候,要涵盖大量的用户,比如民用电能的用户还有就是工业用电的用户。在使用了自动化抄表技术以后,可以使计算的数据更加的准确和可靠。对于电力企业中的计量部门来说,电能表的指数可以反映出电能表的运行情况,电能表的运行是用电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电能的依据。生计部门,它能够利用自动化抄表系统统计变电站的母线平衡以及各条线路上的线损率,为其他有关部门对电能表进行校验提供指导,从根本上维护电力企业和用电户的利益。

5 电能计量自动抄表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自动抄表的安全性是自动抄表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自动抄表操作的安全性;二是隶属于中心处理子系统下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其抄表过程较为复杂,即为:分散的集中器、采集器与核心处理站间交换数据的过程。那么,在通信中需要做的是什么?第一,确保所抄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第二,防止其受到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传输网络的攻击。而对其保护的方式方法则分为很多种了,其不仅仅包括安全类型的,有安全内核技术、综合运用密码技术、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还包括访问权限方面的访问控制技术,还有网络反病毒、信息防泄露、防火墙设备、以及入侵性的检验等等。

6 小结

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电力工业的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的,实现电力的自动化抄表已经成为了促进电力工业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自动化抄表方面,自动化技术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在现在已经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对于电表的抄表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工作人员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很大的工作量,这样不但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得电力工业在发展时候可以更加的快速。在自动化抄表方面,已经有很多种的方式可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各种方式的自动化抄表都要进行必要的分析,使得抄表的自动化可以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月台.试论电能计量自动抄表技术的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