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第1篇

1.认清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认为,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校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潜移默化地在点点滴滴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2.挖掘课程资源,把思想品德课的法制教育点落到实处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而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法律。这些法律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它并不是空洞的理论条款说教,而是设计了许多案例、情境、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当然要想把法律知识讲透,需要很多案例材料,而教材中就有许多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课本资源是可以拿来就直接用的,且每位学生手中都有,很好把握,这样既方便、快捷、直观,学生也容易接受。

2.1 要让学生知法。中学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先让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同时让学生明白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由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即:一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让学生懂得法律与日常生活中的规矩的区别,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法律对我们具有保护作用,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开法律,我们享受法律的同时需要法律的保护。

2.2 让学生明白与自己健康成长具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即凡不履行法律规定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让学生知道犯罪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知道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法不可违,违法必受法律的制裁。让学生在思想上对法律有最基本的认识,为学法打好基础。

3.不断优化教学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框时,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更多地运用讨论法,根据教材例子,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师进行引导。对如何依法维护隐私权,可结合具体情境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然后进行归纳说明。

4.探索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

要引导学生经历多种学习方式,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有效接受、自主探究和体验领悟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素质。在学习《拥有财产的权利》一课时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践行道德和法律。

5.搞好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学设计;主体;活动;主线;反思

在与联镇的“一帮一”的教研活动上,我校老师上的公开课《培养守法精神》,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教学设计很有个性、形式新颖、效果良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要学好思品课,就应使学生热爱思品课,对思品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因材施教,让每堂课都是新的。我的体会是:

1 有识有方,生动活泼,让教学设计“活”起来

“有识”,就是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有方”,就是指教学的生动活泼离不开方法和技巧。教师应是“兴风作浪”,使学生思维“沸腾”的能手。面对平淡的教学内容,他应会挖掘,会联想,会设疑,使教学一波三折。可以,设计问题,制造悬念,使教学在矛盾的揭示、展开和解决中进行,是使教学生动活泼的主要方法。本节课由“网吧纵火案”开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守法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讲述守法精神的三个基本要求时设置了多个活动:(1)法律知识大比拼:每人每次一部法律名称或法律规定;(2)火眼金睛:对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还要按法律的要求去做;(3)明辨是非:判断下列漫画中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并简要明理由;(4)我思我行:让学生反思自己所所行,有哪些是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打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按法律的要求去做?(5)请你点评:“面对敲诈,你该怎么办”的讨论;(6)案例分析:《见义勇为女学生以智取胜恶歹徒》的启示?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整合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围绕本课主题探究,十分踊跃,增强了亲和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较好。

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除了要善于“激疑”之外,还要善于创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善于使信息的流动充满课堂空间。因此,上课的形式要多样,课内外相结合。讲授课、讨论课、练习课需要交替进行,讲授课的方式应时时翻新,有时以逻辑分析见长,有时以事例铺陈为主,或小品表演,或高歌一曲,不拘一格。出小报、写小论文、开小记者招待会、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开办专题讲座、举行知识竞赛、组织兴趣小组等形式也可采用。本节课有知识比赛、漫画赏析、小型辩论、学生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多样形式,节奏恰到好处,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成了课堂的高效。

2 “一线二点三留空”,让教学设计“畅”起来

2.1准确理清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指,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思维规律的要求,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逻辑线索,做到教学内容安排先后有序,布局合理,脉络清楚。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一直存在“三缺”问题。一是“缺人”

――学生主体的严重缺失,教学设计不见“人”;二是“缺氧”――教学离学生生活太远,导致教学设计处于简单重复的状态,设计的内容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设计形式化;三是“缺水”――教师只关注“教”,不研究“学”,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为教学设计注入新鲜的活水。这样的教学不能感动学生,只入耳,不入心,即使明白了道理,也不会自觉遵守。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要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认识并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这一目标,设置了一条教学主线:“培养守法精神要知法、守法、用法。”所谓“知法”就是要学法懂法,了解法律的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所谓“守法”就是自觉守法,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所谓“用法”就是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围绕着这一主线,按照“知-守-用”的思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讲授“知法”时,采用了“法律名称或法律规定”的比赛,让学生明白“我们都是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接受法律的约束,因此,我们要珍视自身的公民身份。”这用在讲授“守法”时,采用了“查处的多宗研究生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作弊案,网上购买个人隐私资料、恶意开办银行卡网上兜售的系列诈骗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对法律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之所以会犯罪,关键原因不在于懂不懂法律的要求,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按法律的要求去做。提醒学生要注意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讲授“用法”时,开展一场“面对敲诈,你该怎么办”的讨论,点评:①赶快掏钱给他们,几块钱而已,免得挨打;②先把钱给他们,然后找人打他们一顿,把钱要回来③先设法稳住他们,然后找机会报警。通过这一环节,明白了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应对,敢于开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样的教学主线,教学思路清晰,符合学生的实际和一般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自然在教学的稳步推进中水到渠成了。

2.2突破几个关节点:每节课都需要确定几个下功夫的“关节点”。关节点主要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来确定,包括重点、难点、考点、疑点、易错易混点、“趣点”、“转折点”、盲点等。这几个关节点也就是上课的几个,要围绕启发学生思维这个中心,考虑问题如何提出,如何展开如何解决,还要考虑学生将会有何反应,对这些反应教师应如何处理。本节课由“网吧恶意纵火案”开始导入,引发学生思索守法精神的重要性,带领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对于本课中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教师用漫画(用自来水做假酒等)和知识链接(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守法精神和意识,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法、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在教学难点上,教学中教师根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古训,让学生反思自己所所行,有哪些是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明打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按法律的要求去做?(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明);讨论“面对敲诈,你该怎么办”;思考《见义勇为女学生以智取胜恶歹徒》的启示?最后用知识链接让学生学以致用,设想当遇到侵害时,会怎么做?教育学生把法律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培养学生做守法公民的意识。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非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机智和丰富的知识,能巧妙地化弊为利,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2.3要留空:“留空”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思维空”。除了“一线二点”需做到心中有数之外,其余的课前不考虑,而留待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时发挥。这对搞活教学,充分发挥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很大意义。因为教师只需将一线两点烂熟于心,不必背教案,上课也可不翻教案,主要精力完全用在观察学生,与学生作思想感情交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为教学设计注入新鲜的活水,随时启发学生思维。这样的课不仅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得到某种意想不到的富有创造性的新意。如果相反,课堂上没有发挥余地,教学何活之有,何新之有?二是教学设计书写留空白。书面教案除了清晰写明“一线”和重点写明“两点”外,留出空白,留待课后将不断获得的新意(如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和好的思维方法、适合学生的好教法好学法等)补充上去。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广博的知识面。否则,难以想通“一线”、想透“二点”,更难以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问答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进行即时发挥。

上述案例中,我发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有多处的留白,比如:列图表中的法律名称,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空白);当你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你认为应如何处理才好(略);当你遇到侵害时,你会怎样做?请简要明理由(略)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心灵去感受内心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社会和人生。

3 不断反思的习惯,让教学设计“醒”起来

要让堂课都是新的,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关注二次备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是针对所教班级学习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达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教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反思每堂课的目标是否清楚准确,活动安排是否适当,问题的设置是否新颖,充满悬念或相互冲突;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做到留有余地,与学生的对话是否预留较充足的时间;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保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备好了典型练习和经典例子,是否给了学生个性展示的机会等。

“每堂课都是新的”,我们才能充满希望和期待,以新的姿态去迎接每一堂课的到来;“每堂课都是新的”,我们才能把每节课上出新意,上出亮点,上成精品;“每堂课都是新的”,我们才能自觉地扩展,不断地刷新,让课堂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顾润生,感悟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七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认知法教学的例子案例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政治课课堂教学,五要素

近几年来,在教研人员和一些教师的努力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如: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至少要把握“五要素”,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深入学生心中。

一、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后三次借书给笔者,笔者也借给他几本他没有的,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书友关系,相互督促着看书。他其实是一位特别内向的学生,若不是因为借书这件事,可能笔者始终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对政治课有兴趣。但因为有了这样的接触,他因为喜欢与笔者沟通,继而喜欢政治课,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全面认识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人。这是笔者教改的一大收获 ----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了许多学生的不同特色,如声乐、器乐、绘画、外文、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开朗、内敛、冲动、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点。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友情,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三、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如果教学过程不开展活动,那么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得到贯彻,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学很容易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善于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好。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开展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活动的时间、节奏、参与的人数。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前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做到胸有成竹。开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会、内化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行动。

第二,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认真思考课本的问题。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以便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后,要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再进行抽查。以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第三,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个框题是讲述“礼仪展风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一定要比平时更加端正,更加注重礼仪。

第四,采取“就地取材”的原则,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例子既要鲜活,又要贴近学生实际。这种例子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列举这样的例子,学生觉得可信。例如在讲述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中礼仪的重要性时,就可以让全班同学观察一下坐姿不太端正的同学。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既可以提醒坐姿不端正的同学,又可以教育其他同学。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政治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总之,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师书恩编著《计算机辅助教育》(1993北京师大出版社)

4 彭立《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谈》(《中国电化教育》1997年11期)

5 王潞玲《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体会与反思》《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5期(中学文科·第2期)

6 张 梅《略谈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