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远程医疗服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范文第1篇

LiangXH等人设计的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一种紧急呼救模式,用于在紧急状况中提取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发送给附近的搜救人员[3]。LiuC等人提出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统作为医疗数据传输的平台,添加移动医疗的相关软件,供患者和医生接收信息[4]。HalterenAV等人设计出几种有效的监控设备BAN,他们通过患者佩戴的BAN终端传感器收集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体温、脉搏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移动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单元,并将其信息展现给专业人员查看[9]。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 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远程医疗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逐现弊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患者就医和咨询存在很大的不便。例如医生希望对患者的生理数据做详尽的了解,但是一部分数据的生存时间却十分短暂,医生无法完全掌握。同时,病人希望在自己身体状况有异常时得到及时的健康提醒,但是诊断方法是由医生保管的,这存在一定的距离差。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为医疗系统带来了质的改变,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不同区域的患者和医生的沟通,能够完成远程信息交流和远程诊治,在新型医疗体系不断改革的现代,远程医疗系统逐步影响着医患之间的诊治和就诊模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就医过程。

1 省级平台设计的远程医疗系统

在我国,由于国土面积辽阔,医疗资源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现状,大部分的优质医疗资源通常分布在发达城市中的一些大型医院中。而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其优质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给普通人的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人们就医难的问题,必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媒体功能,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高效卫生服务信息平台,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就医质量,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

将医院作为整个远程医疗系统的中心医院,并建立远程医疗平台。整个平台可由两大部分构成:远程医疗业务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前者是为医院提供远程医疗业务,例如:远程医疗教学、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听诊以及远程监护等,建立该平台需要电子病历、PACS以及HIS等系统的支撑。而后者是对远程医疗业务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调度,并通过建立患者健康档案以及共享专家医疗库等为患者或者医师提供门户网站和信息服务。

2 远程医疗系统网络架构

建立的医疗卫生专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医院,其接入的宽带应该高于10M;其他的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的医院,其接入的宽带应该大于等于4M。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医院,其必须要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公网固定IP地址;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医院,其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公网固定IP地址。为了保证远程网络的稳定性,网络运行商必须要确保网络的质量,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由于社区的医疗服务站的资金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可以用低速网络,如ADSL接入。用户通过使用VPN方式,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并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3 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实现

为实现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除了建立网络架构意外还应该构建系统的功能架构。首先就是设定远程医疗系统的工作模式。采用调度和管理模式,构建远程医疗系统。基层医院的提出的会诊申请、双向转诊和调度、专家信息、医疗机构的信息、费用结算管理以及专家门诊开放和短信服务等都由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服务中心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医疗信息查询以及挂号预约等医疗服务。

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必须要求各个参与医院建立和配备相应的远程控制软件和远程医疗设备,这包含:远程会诊室、远程会诊软件和设备、远程专家诊治系统、远程监护系统和影响诊断系统以及远程教学系统和视频系统等。在一些发达城市的、条件相对好的医疗单位可以和院中的IPTV系统连接,这样专家就能够在办公室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其次进行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设计。通过后台管理模式和网站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网上注册患者信息以及完成会员医院注册。患者和医疗人员能够通过网站对医院信息、专家门诊安排、专家资料查询以及预约和维护会员医院等一系列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通过后台管理,服务区管理人员能够对远程申请医疗教学资源、转诊申请、以及手术示教等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调度。

4 应用分析

建立远程医疗系统,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标准,确定了以业务应用服务、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基础服务和应用以及数据综合管理等作为系统的核心,基于我院的医疗结构现状和医疗能力,通过灵活的方式向远程医疗平台提供医疗数据。例如通过SOAP和中间数据库以及网络服务器等提供医疗数据。利用远程医疗平台将会诊方和需诊方相互连接,以此实现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和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设定的远程医疗系统平台如下图所示:

通过连接各家医院,创建形成了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建立该系统,成功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双向诊断以及远程医疗教学等一系列医疗活动。在年内成功进行了三次突发卫生事件的远程紧急视频指挥,突发卫生事件的相关医疗单位将医院的救援视频以及患者情况通过远程传输给紧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专家调度和集合,就突发医疗事件开展紧急研商会,并做出科学的应急方案,提供远程医疗指导。在该系统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并逐步构建了互联互通、安全实用、资源共享的远程会诊平台。通过建立专家资料库以及完善专家门诊和远程手术指导等,有效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的整体能力,对于那些看病难的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及对于重症的救治的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5 结语

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首先要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平台,通过搭建远程医疗系统网络架构,实现远程医疗系统的功能。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技术,构建新型的医疗服务机制。这对于提高医院的正确诊断率、带动医疗服务单位共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静.远程会诊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9(2):12-13.

[2]严刚,吴雪梅,陈茂华,李立盛.贵州省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0):12-15.

[3]张伟娜,吴美娟,王修来.移动远程医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5):87-89.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范文第3篇

在启动仪式上,美国著名华裔心脏科医生丰建伟与美国MD Anderson肿瘤医院教授张玉蛟,以及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的于金明院士一起,现场连线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肿瘤专家,为该院的一位肿瘤患者开展远程会诊,为这名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最佳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美国华人医师网络医院是由美国华人医生共同组建,注册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网络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中国杭州两国两地联网组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远程医疗网络技术平台。

美国华人医师网络医院以促进全球华人医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全球华人群体的远程医疗服务为目标,旨在解决中美远程医疗中的语言障碍问题,为全球华人医生提供第二诊疗意见。同时,平台还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特别是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华人患者,只需一个电话或网上留言,即可得到美国医学专家及时的中文医疗服务。

丰建伟表示,美国华人医生具有双语能力,并经过美国严格的学习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最新的医疗知识、诊疗技术,并且熟悉中美两国文化和医疗体制。这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相关学科的国际专家和权威。他们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更顺畅的、更高效的互联网技术,为分布在全球的炎黄子孙提供中文的在线解答及语音咨询等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范文第4篇

摘 要 “互联网+医疗”体系应用于医院中,可以对医院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予以缓解。长期以来,患者在医院排着长长的队挂号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另外,“互联网+医疗”体系在医院中普及,还可以对医院现有的资源情况进行宣传,随时接收患者的反馈信息,甚至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为患者简单诊疗且与其他医院实现资源共享。可见,“互联网+医疗”技术不仅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还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效率。本论文针对试析互联网+医疗在医院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 信息化医疗 智慧医疗 手机挂号 医患互动平台 远程医疗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国家总理提出了以“互联网+”带动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医院正处于信息化发展的阶段,为了跟得上国家的战略发展步伐,就要应用“互联网+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系统发展的结果,实现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创新,使得医院的日常管理规范化,一方面迎合了时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一直以来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医院的医疗效率亦将因此得到整体提高。

一、医院引进“互联网+医疗”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互联网+”是国家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一行业战略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给医疗结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促使在线提供医疗卫生的运行模式之间地建立起来,从而实现了智慧医疗。医院的发展也因此而开拓出新的方向。对于医院而言,由于“互联网+医疗”技术的运用,使得自身建设的步伐加快,并走上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2015年国务院针对医院管理问题引发了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其中对医疗机构所发挥的功能予以明确,并进一步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要用好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接受患者咨询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二)开展智慧医疗以使医疗保证真正意义地落实到位

“互联网+医疗”技术就是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信息技术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经构建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医疗健康服务。但是,医院的专业性强,且对医疗技术的要求很高,要拥有充足的医疗资源且具有一定的资质才能够促使医疗技术更好地推广。医院为了扩展医疗服务渠道以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患者提供移动医疗服务,这不仅使医院开辟新的医疗服务领域的需求,也使得医院内部塑造和谐环境的需求。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也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医院的移动医疗服务可以将医疗保障切实地落实到位,从而履行了关爱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的责任。

二、医院中对“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应用

(一)“互联网+医疗”实现了手机挂号

“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应用,原有的排着长队挂号的历史将宣告结束。患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实时挂号。挂号成功后,患者就可以获得就诊ID号、就诊序号、就诊的科室、科室具置以及正在等候就诊的人数等各类信息。患者通过手机就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并在约定的时间就诊从而避免长时间等候就诊。患者如果要挂专家门诊,就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与专家预约,挂号的费用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支付,也可以通过支付宝支付。此外,患者还可以先接受诊疗,挂号之后可以接受网上咨询,医生线上问诊后可以为患者配药。待整个的诊疗过程结束之后,患者就可以直接从网上支付费用。这样,患者就可以避免排队交费,也不需要对诊疗中产生的各个项目单独交费了。

(二)“互联网+医疗”实现医院之间信息共享

“互联网+医疗”可以为多家医院的合作提供便利,将医疗集团构建起来。患者只要选择一家医院,就可以享受合作医院的各项待遇。比如,患者到医疗集团内各医院就诊,只要首次登记好个人有效准确信息(就诊ID号、身份证号或医保证号等),之后到集团下属各医院诊疗时所使用的就诊ID号、身份证号或者医保证号等便可以通用,医院都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获得与患者有关的医疗信息,从而提高了诊疗效率。

(三)“互联网+医疗”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医院宣传的有效途径

医院开通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都有效应用,为患者提供移动医疗服务,使得医院的医疗服务更为快捷、高效,同时为推动医院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了让社会群体更加了解医院的性质以及服务特色,医院可以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宣传的有效途径,包括各科室特色诊疗项目及专家资历等等,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介绍,让社会了解医院,并通过网络平台针对所宣传的内容进行咨询。通过医院与社会群体不断沟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了解医院到信任医院,并愿意到医院就医。

(四)“互联网+医疗”实现了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互动

手机微信平台的开通,医院可以定期地向微信用户养生保健知识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流行高发病的预防措施。医院还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开通医疗讲座、免费开展医疗服务活动。通过微信平台,医院还可以向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医疗服务,解答患者的健康咨询,针对病况指导患者用药等等。同时还便于新患者对医院的治疗效果有所了解,针对就诊的经验进行交流。

比如,每到季节交替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患者患伤风感冒。由于感冒的原因不同、感冒的症状不同,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会有所不同。患者就可以通过医院微信平台进行咨询,医院就可以通过患者的描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诊断,进行配药。同时,医院还会向患者详细介绍一些基本护理措施以及饮食上的调理。如果感冒症状非常严重需要到医院就医时,医院会指导患者首先及时采取自我急救措施。如果患者不方便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更可以到患者处对患者进行诊治,以遏制病情加重。

(五)“互联网+医疗”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

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各种老年突发性疾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按照传统的医疗服务形式,医院并无法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也难以提供周到的服务。采用“互联网+医疗”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采用远程移动医疗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及时诊疗,还能够在线与其他的医院联合会诊。

比如,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移动设备,诸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等,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远程医疗并实施跟踪监护。患者要可以随身携带无线医疗传感设备,医院就可以随之对患者的体征变化时所产生的数据随时收集。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医院所收集到的数据会通过移动设备传输到数据库中。医生使用智能手机登录数据库之后,就可以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调出、分析,并做出诊断,基于此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出预测及相对应的诊疗方案。在进行远程医疗的时候,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还可以多医院的多个专家针对医疗方面的问题使用移动终端会诊,并共同提出指导方案。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还要通过校验标识对数据信息进行验证,以保证信息传输正确。

针对一些对生命具有威胁性的疾病,需要将评估机制建立起来,使患者在病症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参与治疗。患者的身上安装有检测设备,医院对患者实时监控,将病患的生命体征信息随时收集,并将电子病历系统建立起来。一旦患者有意外状况,就可以启动医疗系统,距离患者最近的医院就可以短时间内赶赴现场,途中就会获得有关患者的病情资料。医院的有关部门还可以共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估,基于此而将抢救方案制定出来并采取急救措施,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医疗机构开始根据自身的情况构建“互联网+”体系,互联网公司也根据医疗机构的行业特点以及服务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医院启动“互联网+医疗”,是适应时展的需求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周到的医疗服务。随着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诊疗流程对患者更透明,从而达到减少医患纠纷,建设和谐医疗环境,必将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淑,于广军,蒋蓓,等.基于移动在线技术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09).

[2] 谢新鹏,刘一强,吴汉森.全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信息卫生管理杂志,2014.11(02).

[3] 应亚珍.医保与医疗服务应统筹管理――美国凯撒模式对我国医改的启示[J].枣庄卫生,2013(03).

远程医疗服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远程会诊;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

1 概述

当前,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显得供不应求,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也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匀而日益突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每位患者的就诊耗时,以及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医疗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也成为了该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医疗的优势尤为明显,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医疗领域、移动通信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关注。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对移动医疗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包括移动终端,如手机、移动电脑、便携式医疗数据采集设备等;传感器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等)来提供更快捷的医疗服务及信息传递。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更加灵活和贴身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可能,改变了过去患者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方式,如利用移动网络提前预约的操纵可大大降低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利用各种便携通信设备可让患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向医生进行咨询以及听取医生的可靠建议,同时医生也可通过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及通信网络来随时了解自己患者的各项身体参数,从而更加灵活的确定医疗方案。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移动医疗正在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医院信息化的改革进程。

2 移动医疗在医院的应用分析

2.1 网络预约挂号

图1中给出的就是网络预约挂号的系统结构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是和医院的信息化系统HIS以及医院的服务平台数据库连接在一起,首先由医护人员管理号源数量,发放某专家的号源空额至HIS中,而平台数据库同HIS实现数据共享,将空余号源显示在网站页面上,而患者可通过各种有线网络或无线移动终端对该网站进行访问、注册、预约。经过审核的预约申请将会通过网站反馈至HIS并记录患者信息,而未通过验证或针对号源已满的申请则由网站提示预约失败,这样就省去了患者来回奔波的辛苦;而当预约成功患者持预约验证信息来到医院时,就可立即拿到当初预约的专家号,节约了大量的排队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2.2 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是指处于异地的不同医疗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视频会议软件等工具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实时的远距离协商,共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例如可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查看患者的病案记录、医学图片等,并可在线与身处异地的医生及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从而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要开展远程会诊,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通信质量的稳定性,为避免网络拥塞而导致数据传输的不稳定性,考虑到视频传输信息量较大,应保证带宽的冗余,并根据需求规模酌情增加。二是硬件方面,由于患者病历资料数据量大,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耗费时延过长,造成系统不堪重负而陷入瘫痪,因此对服务器硬件有较高的要求,应尽量避免各个硬件设备出现“短板”效果,限制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另外,还需配备投影仪、摄像机、扫描仪路由器等辅助设备。

3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的个性化移动医疗服务

3.1 无线射频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当前移动医疗领域热门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进行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使用RFID的优点主要有:监视、跟踪进入高危区域的人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推动限制措施的执行;采用RFID技术的腕带存储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允许医院管理员对部分数据进行加密,RFID电子标签上的电子编码可对应到数据库中,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尤其是交流困难的患者进行身份的确认。

3.2 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使用传感器,可以自动获得患者的体温、心跳、脉搏、呼吸等数据,自动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并发出预警。个人健康监护方面,传感器应用在饮水机以监测老人的活动情况;应用在床铺下以监测人的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应用在佩戴在身上的求助装置,进行紧急情况的呼叫。

3.3 无线和移动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移动医疗中使用无线通信来完成数据传输变的非常便利,可在患者活动的范围内布设无线通信网络,而患者身上携带的移动医疗设备就可以通过该网络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患者身体各项参数指征传输至医疗机构,从而使患者获得第一时间的贴身服务,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或病情突发的患者,这种及时的医疗服务可能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挽救患者生命。根据目前无线通信的硬件技术水平而言,可以轻松的将各种小体积的通信节点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缝隙的信号覆盖。

从网络的传输范围来划分,无线移动网络可分为:(1)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如蓝牙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前文提到的射频技术等,此类技术通信带宽较小,通常用来传输信息量不大但却重要的参数;(2)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1b协议的WiFi技术的最大带宽理论可达400Mbps,当然实际数值根据信号频带不同、干扰源不同还存在一定差异,该种网络完全可以满足移动医疗服务所需的网络数据传输支持,目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3)还有范围更广的无线网如celluar/3G和卫星通信网等。

4 结束语

移动医疗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等待解决,例如在无线传输的模式中,如何实现病患数据的保密传输;在庞大的医疗数据面前,系统如何快速的完成增、删、修、查等操作;如何制定合理的备份机制和方法,防止数据损毁;在系统遭遇攻击或遇到故障面临瘫痪时,如何快速恢复运转,保障患者就诊,以及一旦出现数据错漏导致医疗事故后,如何定责等方面,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机制管理层面的问题。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善,这些问题将逐渐被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医疗一定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