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培训方案

医疗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培训方案

医疗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方案》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十二五”期间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巩固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经批准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不过,如何能够让患者对基层医疗增加信心,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

协作模式

改变就诊模式

在当前的医疗体系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基础的HIS等医疗系统,还是预约转诊平台、远程影像会诊、“医联码”等应用,都离不开IT架构的支撑。如今,针对就诊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疗协作模式开始崭露头角。

“对于‘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思蜀援川’项目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大光华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国恩近日在《协作模式引领医疗卫生体系变革――“思蜀援川”医疗卫生项目效果评估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会上表示,“这一项目提升了医疗的‘可及性’”。

2008年的5・12大地震使我国四川等地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灾难发生后,思科投入约3.25亿元人民币,与中国有关方面一起启动了“思蜀援川”项目。这一项目从基层医疗的基本点出发,主要包括了协作式医疗技术(包括远程医疗和院内互联)和区域协作医疗网络云技术。

刘国恩认为,“思蜀援川”项目在医疗协作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基于医院内部协作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网络化的应用和符合医学要求的网络设备(包括提高临床效率的解决方案)。

二是基于医院之间协作的解决方案,各远程医疗中心配备了思科网真系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和远程影像诊断。同,移动医疗车上也配备了思科网真。

三是基于整个区域协作的解决方案,区域协作医疗网络云平台以数据中心作为集散节点,将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大型综合性医院和卫生局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云。

《报告》认为,区域协作医疗网络云有别于传统的医疗服务的提供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它能够在医疗网络的不同层级上使得各医务人员交流互动并实现资源共享。

协作在“思蜀援川”项目中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两辆设施齐全的移动医疗车,其中一辆配备了思科网真系统,用于开展农村地区的心理康复治疗及培训;而另一辆医疗车则配备了各种诊断设施,包括数字X光机、彩色超声和血液生化分析仪。第二辆医疗车主要由汶川县人民医院负责运营,穿梭在汶川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车的正常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远地区患者也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

“医疗体制改革既有体制方面的因素,又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表示,“在技术层面,协作模式能够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更快地实现变革。”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在今年1月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讲话中表示:“要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在较短间内使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水平,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众所周知,将患者留在基层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是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

英国Intertek天祥医学检验所总经理陆培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由于医疗资源和信息的不对称,基层医院病人较少,人们更愿意相信大医院。但是,拥有足够医疗水平的医生又很难去到基层服务。“一个医生如果要下基层,必须要在自己本职工作完成且有精力的情况下才能去,甚至还要和自己所在的医院请示、得到审批,所以下基层在现实情况下很难做到。”陆培表示。

以“5・12”地震前的汶川地区为例,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亟需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医疗服务的质量。然而,除了培训经费有限以外,实际上也很难有办法对分散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全员的、经常性的培训。

《报告》中提到,“思蜀援川”项目的远程医疗技术使得接受培训和为患者提供服务之间不再相互冲突。例如,在地震之前,汶川县的龙溪乡卫生院每年最多只能派出两位医师奔赴乡外接受培训,而远程医疗系统就位之后,卫生院全部6名医师都能定期接受培训。

同,远程医疗网络将汶川的医务工作者与整个四川乃至全国的医学专家都联系了起来。现在,远程医疗网络在汶川的站点平均每月有4.5次被用来进行远程培训。

医疗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odzsc”为你整理了这篇卫健委2021年上半年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卫健委2021年上半年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围绕“乡活”,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围绕“村稳”,持续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委托培养工作

1、围绕“乡活”,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及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7〕6号)和宣州区卫健、编办、人社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区管乡用”机制的实施方案》(卫健办字〔2019〕32号)规定,今年我区试点开始卫健部门自主招生。2021年,我区申报并审批乡镇卫生院招聘计划69名,拟在上半年人社部门招聘结束后,对未能招聘到的空缺岗位进行再次公告,进行第二次招聘,此项工作待于8月底向区领导汇报并与区编办、人社会商后,计划9月份进行。积极吸纳人才,壮大乡镇卫生人员队伍,完成全年招聘目标。

2、围绕“村稳”,持续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委托培养工作:根据我区卫健、教体、财政、人社、卫健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宣州区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卫健〔2020〕2号)文件,我区与安徽省健康职业学院签订三年培养协议,每年拟招生培养64名,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委联系区教体局分别在城区、乡镇多所高校宣传,同时各乡镇也开展到村到户宣传,2020年实际招生13人,2021年已招生53人,已签订培养协议。此类毕业生完成培养后,我委将根据需要,统一安排到村医紧缺的乡镇、村,有力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消除空白村。

(二)深入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织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1、印发了《宣州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卫健办[2021]77号)和《宣州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卫生技术人员能力培训实施方案》(卫健办[2021]76号)文件。

2、经过摸排统计,确定2021年拟建设的79个单位名单。于6月份对拟建设单位进行现场评估,对存在问题现场指出,要求立即整改。

3、按照省培训方案制定我区乡村医生岗位技能培训大纲,由卫生院组织实施。和宣城市中心医院对接指定宣城市中心医院为培训基地,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和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培训由中心医院组织实施。

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已完成40个,完成率51%。人员培训中乡村医生岗位技能培训由卫生院组织实施,已完成120人,完成率60%,村卫生室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共26人已于6月28日开始培训。

(三)探索开展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创建

我区两所区级公立医院积极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开展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建设,宣城市中心医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开展心内科学科建设,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南京脑科医院开展精神科学科建设,已向宣城市卫健委提交了名医工作室申报材料,并通过专家初审。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资金问题。省实施方案中明确政府办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资金由属地政府承担,省级财政给予奖补。我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是民营的,标准化建设资金没有来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医疗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1.1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包含内容

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主要包括电动吸引器、血压计、洗胃机、呼吸(麻醉)机、输液(注射)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

1.2风险管理的内涵

医疗设备的风险有两层含义:一是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指风险发生后,医疗设备的损害程度,包括对设备的损害、对操作人的损害和对病人的损害。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风险管理主要包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生产后信息(对医疗设备而言,即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

1.3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风险来源

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属于抢救设备,其风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医疗设备本身质量存在问题,由材料选择不当、设计缺陷造成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增多。CFDA(Chin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的《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度)》中显示: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排行榜前十位有监护仪、输液(注射)泵、心电图机、呼吸机、婴儿培养箱等,其中22.3%是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的。数据表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不良事件占据了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绝大多数,且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其次,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不当,产生风险。GHTF(TheGlobalHarmonizationTaskForce,全球协调工作组)的相关调查显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约有三分之二都是由于操作者错误使用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者水平低下致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增多,亟需引起重视。最后,医院医学工程科缺乏专业性人才,医疗设备管理、维护、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医疗设备“带病”工作,存在安全隐患,使得风险上升。科室为了节约经费,在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特别是监护仪)附件损坏后不愿意更换,反而继续使用,使得设备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医疗设备临床工程师重事后维修,轻维护管理,不能控制维修后设备的安全有效性,使得设备使用风险陡升。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升医院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的增多,其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均规定了如何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保证其安全和有效。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风险管理对策

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使用中有很多风险,如何保证其安全有效,降低使用风险,已经成为医学工程科临床工程师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医院此类设备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应对策略。

2.1严格把关采购,从源头控制质量

医学工程科采购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时,应当做好论证工作,做到选型优、质量好、价格低。验收工程师仔细查看设备资质文件,同时现场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力争从源头上控制此类设备的质量,杜绝因产品质量导致的不良事件。

2.2加强操作者的培训,保证设备完好

一方面,医学工程科应当组织本科室工程师或厂家工程师对临床科室设备操作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规范;另一方面,设备操作员应当做好此类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当及时报修,保证此类设备的完好率为100%,随时可正常使用。

2.3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

首先,医院引进专业人才,由医学工程科对人才进行培训。一方面培养工程师专业性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临床工程师规范化培训,促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健康发展,开展继续教育,为临床工程师职称评定和职务提升创造条件,提升医工人员积极性。其次,购买专业检测设备,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许多医院并不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不愿意投入资金购买质控设备,导致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沦为空谈。医院应当改变观念,加大对质控设备的投入,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以监护仪为例,可购买生命体征模拟器,在验收和维修后,可对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其安全、有效。最后,建立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质量管理体系,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目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案有戴明循环、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和9S管理法等。针对临床科室,我们采用9S管理法管理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即整理(Seiri)、整顿(Sec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此类设备,节约(Saving)维护成本,保障设备安全(Safety)、提高服务(Service)质量,提升操作人员素养(Shitsuke),努力做到让病人满意(Satisfaction);针对医学工程科,我们采用戴明循环(PDCA)[8]来管理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具体说来,有以下步骤。Plan:制定此类设备管理方案;Do:执行此类设备管理方案;Check:检查方案执行效果,分析其合理性;Action:反馈、持续改进方案。这样,医学工程科和临床科室紧密合作,通过闭环的质量管理策略,不断改进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大原因。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在救治病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来管理此类设备,可降低此类设备的风险,提升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者:郑飞 陈歆 苏科 颜明金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设备处

参考文献:

[1]李雨录.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6,29(5):122~123.

[2]金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9,6(9):43~44.

[3]郭恩宇,高鹏,刘秋莲.医疗设备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2,9(4):36~38.

[4]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EB/OL].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5]邵建国,周子健,钱许峰.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疗装备,2012,27(6):107~108.

[6]赵蕾,丛中华,李宏鹏.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全科培养”[J].现代科学仪器,2010,6:173~175.

医疗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一、活动目标

按照《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和各类卫生应急人员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全员参与积极性,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工作能力为目标,以卫生应急相关岗位技能培训和演练为依托,通过扎实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进一步增强预防为主、依法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理念,全面提升我县卫生系统整体卫生应急能力。

二、活动范围

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

三、活动内容

以理论、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为重点,紧紧围绕卫生应急管理、监测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等核心能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一)卫生应急理论、技能培训

1.开展全县卫生系统应急相关人员全员培训,实行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县级通过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形式进行,分类培训由县直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等专业机构结合相关业务培训一并组织实施,师资培训分别不少于1次;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少于1次。

2.专项培训。各类卫生应急队伍不少于1次。

3.各医疗卫生机构在本单位内部要结合所承担的任务特点,加强相应的卫生应急培训。

(二)卫生应急知识测试与竞赛

县卫生局将省卫生厅统一的《卫生应急知识竞赛题库》下发各医疗卫生单位(请登录县卫生局网站“公告、公示”栏目下载),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县卫生局将于7月中旬组织集中培训,根据情况开展卫生应急知识测试(竞赛)。

县卫生局将组建一支4人参赛队,人员构成为卫生应急管理人员1人、疾控人员2人和医疗人员1人,参加全市卫生应急知识竞赛。

(三)卫生应急演练

1.桌面演练。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至少开展1次。

2.实战演练。县级不少于1次。

3.应急队伍拉练。根据具体情况另定。

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点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要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析点评。

5.医疗机构应急救治能力演练。根据具体情况另定。

我县拟于7月中旬举办一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演练(内容另定),届时将组织有关单位人员现场观摩演练。

四、时间安排

2012年10月底前各单位完成人员培训演练和大比武任务,并于2012年11月10日前报送活动总结。

五、组织领导

医疗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思蜀援川”项目

地震发生后,思科公司、思科基金会和思科员工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为灾区捐款捐物。2008年6月30日思科CEO钱伯斯先生来到四川震区,7月1日钱伯斯代表思科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援建谅解备忘录。思科承诺在三年内向四川灾后重建投入不少于4500万美元(约合3亿人民币)的设备、技术、培训和解决方案。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界的多方合作,共同在灾区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21世纪教育与医疗模式,以改善和提高灾区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推动四川经济发展。“思蜀援川”就是思科公司基于该谅解备忘录,为支援四川5.12地震灾区重建而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向四川省政府提交第二年工作报告

2010年7月28日在“思蜀援川”项目两周年之际,思科公司向四川省政府提交了第二年工作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地震发生两年来,思科与合作伙伴通力协作,在改善当地教育和医疗状况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在四川省政府与思科联合召开的会议上,思科回顾了过去一年“思蜀援川”项目在震后援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和思科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仕炜出席了此次会议。

报告显示:到今年6月30日为止,思科在“思蜀援川”项目的总投资已达4280万美金,超过承诺投入的95%。公司把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传递到了十个极重灾区中的七个灾区,并且把这些技术和能力传递给了80所医院、卫生院和学校。

据思科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经理康思琳介绍:“思蜀援川”项目第一年主要专注于规划和设计创新的解决方案,实施试点以及测试效果,为第二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年的工作目标是朝着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更进一步。为此,第二年的工作侧重于五个方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培训计划,检验解决方案的成功应用情况,规避及化解风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思蜀援川”项目进入第三个年头,思科将在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的建设方面。

康思琳说:“地震之后,思科所做的不仅仅是恢复性工作,而是要建设更好的教育、卫生的基础设施,并且不只是针对城市人口,同样让农村人口也享受到这种质量的提升。”

创新的21世纪医疗模式

“思蜀援川”项目医疗计划,与汶川震后重建总体模式以及中国2020年医疗改革计划相辅相成,致力于打造可在四川省和中国其他地区复制的创新21世纪医疗模式。通过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使用,实施数字化医院、区域医疗卫生网络、远程及协同医疗网络、移动医疗网络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使重灾区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并将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带到重灾区,使更广泛的灾区群众能分享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四川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2020”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做出有益的尝试。

思科在项目第二年设计和实施的区域协同医疗模式,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并建立起一个技术平台来协助缓解偏远地区缺乏高水准医疗人员的难题,这也是当今中国农村地区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医疗问题之一。

思科“思蜀援川”医疗项目总监俞毅表示:“思蜀援川”项目在援建单个医疗机构信息化设施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搭建起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网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相互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促进长期医疗教育和最佳实践分享,从而不断带动区域医疗水平长期持续性的整体提升。”他说:“这个项目更多的是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机会和平台。要确保援建项目完成后,当地医疗机构和医生不但能够接受它,而且还要用得上、用得起。这些援建的系统和方案必须能够持续地被使用下去,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必须要延续运行下去。”

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一年中,一个全新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协同企业社会责任”(Collaborative CSR)正逐渐形成。这种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新理念旨在为社区和个人创造持续的优势。“协同企业社会责任”模式作为“思蜀援川”项目的关键要素,对于四川省灾后重建工作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科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仕炜表示:“一直以来,思科在中国积极致力于回馈社会。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思蜀援川’项目已开展两年,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我们在四川打造了21世纪医疗和教育技术及解决方案,并创建了可复制并能推广至整个中国和全世界的模式。在项目的第三年,我们将致力于帮助当地社区充分利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思科“思蜀援川”医疗项目第二年成果:

规划制订四川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蓝图和实施方案;

完成汶川县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和运营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成功测试了120救护车和协同医疗服务的区域调度模式;

建成德阳市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和四川省卫生信息化培训中心(位于什邡市),目前这两个中心都已投入运营;

完成四川省卫生厅应急指挥中心大厅的设计;

完成什邡市区域协同卫生网络,使用统一通信技术将什邡市32家医疗卫生机构连接起来;

建成4家数字化医院,成功实施了医疗级万兆网络、智能楼宇、数字化监控系统以及临床协同技术应用等先进技术;

完成其他几个地区数字化医院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完成川港康复网络二期工程的建设,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与成都华西医院部署思科网真系统(高分辨率的音视频与协同技术);截至目前,该网络已为106名患者提供了远程的物理和心理康复治疗服务,并开展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培训、案例交流讨论等活动;

向汶川县捐赠了一辆配有数字X光机、移动式彩色B超等医疗设备和思科网真系统的移动医疗服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