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居民职工养老保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现行制度的对比
第一,保障模式不同。城乡居民实行的是个人账户模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第二,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保费来自于政府、集体补助和个人缴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保费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缴费。第三,缴费基数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政府补贴由政府制定,集体补助由集体制定,个人缴费则实行分档按年定额缴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以本人工资和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第四,缴费比例不同。城乡居民个人分档按年定额缴费,个人所缴、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企业职工的缴费比例为缴费基数的28%和20%,其中12%进入社会统筹,其余部分计入个人账户。第五,领取待遇年龄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男性女性均为60周岁达到退休年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女性为55周岁达到退休年龄。第六,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同。城乡居民养老金计发办法是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制定,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累计额除以139;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是基础养老金每缴一年计发比例为1%,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累计额除以139。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对接的内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对接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城乡从业人员进城务工时,其养老保险关系如何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接;第二,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务工人员在返乡时,其养老保险关系如何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接。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对接办法
首先,已经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城乡进城务工人员,其养老保险关系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接,可采用以下几种衔接办法:办法一,折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后,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享受养老金待遇。办法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加,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金额补缴差额费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后,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享受养老金待遇。办法三,封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重新参保缴费,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后,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移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享受养老金。
其次,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但未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城乡务工人员在返乡时,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接,可采用以下办法: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视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转移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退休年龄后,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享受养老金。
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对接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加快养老保险对接制度的制定。
制度覆盖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对接的前提条件,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研究制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对接办法。建议采取折算、补差、封存等方式,妥善处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接问题,确保参保人员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流动,推进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两个险种对接的难易和复杂程度。一般来说,统筹层次越高,险种间对接难度和复杂程度就越小,统筹层次越低,险种间对接难度和复杂程度就越大。因为统筹层次的提高,统筹区域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程度就越高、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就会减小、养老保险基金便于统筹调剂,从而便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相互对接。
(三)完善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
(1)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第一,基础养老金。中央财政或省财政全额支付的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以及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提高和加发的基础养老金。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2)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1)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单位缴费。单位缴费按工资总额的20%进行缴纳。第二,个人缴费。按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缴纳,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
(2)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第一,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指数化月平均工资=〔(1×视同缴费年限+建立个人账户第一年本人月缴费工资÷建立个人账户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第二年本人月缴费工资÷建立个人账户第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当年本人月缴费工资÷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累计缴费年限)〕×本人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有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不同,计发月数就不同,退休年龄越大的计发月数越小,退休年龄越小的计发月数越大。第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且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月过渡性养老金。月过渡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的视同缴费年限×1.3%
3.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1)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单位缴费,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第二,个人缴费。本人缴费工资的8%。个人工资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2)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事业单位参保政策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事业单位参保政策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标准由各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事业单位参保政策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综上所述,国家目前执行的几种养老保险政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一致,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缴费到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都不一致,只有统一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才能使养老保险进一步推进。
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及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存在的难点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上不一致的问题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中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可以申请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城镇职工养老办法计发相应待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以申请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的领取条件时,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计发相应待遇。虽然文件对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及待遇计发作出了规定,但由于两种养老保险政策不一致,给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带来困难。
(1)记入个人账户政策不一致
第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转移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计算缴费年限。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只计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不计算缴费年限。
(2)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不一致
第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为中央财政或省财政全额支付的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以及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提高和加发的基础养老金。
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移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转移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除转移个人账户外还需转移资金,目前已执行顺畅,没大问题,关键问题是现在没有并轨,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不是按此执行,是按本人工资根据其工龄按比例计发。我国现在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为50%,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的替代率为80%,导致参加养老保险人员与不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基本养老金相差太大,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三、使几种养老保险关系顺利接续和转移的建议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衔接
(1)个人账户的计入方法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及个人账户储存额一并计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及个人账户。
(2)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采取分段计算的办法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其参加的年限分别计算其基础养老金。第一,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时的基础养老金,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时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截止计算时间按个人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时间计算。由转出社保机构计算出结果后,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将计算出的基础养老金及个人账户缴费表提供给转入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构,待达到退休条件时参与计算。第二,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的基础养老金,按其政策进行计算。第三,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及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之和除以139。第四,达到退休条件时基本养老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及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养老保险;前景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实况
1.城乡居民所获得的权利不一致。当前,我国的重点都放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员的养老保险“双轨制”,从而显得十分不公平。但是,国家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水平悬殊的现象已经是不能够改变的事实。在农村,其经济都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且,农村很多的老人都需要依靠子女来供养。为此,国家一定要重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2.进城务工群体养老保险的实情。目前,在城镇工作的人口中,占据一定比重的都是进城务工群体,虽然城镇的养老保险水平较高,但进城务工人员的保险意识差、保险水平低,甚至不愿意参加保险。在2012年,我国的农民工人数已经在3亿人左右,但,参保农民工的人数只占了六分之一,很多的农民工都没有参保。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城镇职工参保的要求比较高,一定要缴满15年保险费才能够得到相对的权利,而农民工的工资本身不高,并不具备完全支付保险费的能力,为此,很多农民工都会选择不参保。此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并不是很高,并不能完全去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3.不同省市所采用的政策标准不一致。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言,主要是由个人养老金以及基础养老金组成,虽然我国明确规定了退休的年龄以及参保缴费的年限,但是,不同省市所采用的政策标准并不一致。比如,在北京,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岁,而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5岁。而对于基金筹集的方式而言,在广东是由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以及社会捐赠组成的,在重庆,主要是由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以及个人缴费组成的,而在江苏,各市、地区的组成也不尽相同。可见,我国不同省份养老保险所采用的政策标准是不一致的。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进手段
在2014年年初,我国已经提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积极呼吁各省推行该制度,原因在于以下三点。1.能够更加确切的达到城乡养老保险方面平等的目的。根据《暂行办法》可知,无论是城乡居民养老还是职工养老都需要缴费满15年才能获得养老金,同时,职工养老保险水平普遍都很高,为此,当职工满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有关要求的时候,无论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时间多久,都可以转入到职工养老保险中,并能够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从而能够促使参保人权益的最大化。而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不满15年的参保人而言,通过申请,能够转入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进而能够防止职工因为缴费年限不够而对自身的权益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国一定要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从而能够确保各种类别的人都能够享受养老保险所带来的权益。2.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最大的受益者应当是农民工群体。以往,城居保和新农保是分开的,为此,并没有统一的政策对两者进行管理。当在农村参加了新农保后,如果想要迁移到其他地方,此时的权益就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农民工在养老保险环节存在一定的疑虑。当前,我国有效的统一城居保和新农保就是能够促使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3.政策标准一定要一致。在2014年初出台的《意见》中,已经明确了十五个省的政策标准,比如,养老金的待遇及条件、基金筹集来源等。同时,对于缴费标准较高的,地方政府应当合理的增加一定的补贴,而且,对于缴费高于500元的养老保险而言,政府所缴纳的补贴不应该少于60元每年,从而能够突显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缴纳保险费越多,所得到的补贴就越多的激励制度。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
1.确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的科学合理。在实施了城居保以及新农保后,我国并没有及时调整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标准,并规定了养老金的标准是55元每月。根据有关的调查可知,在2013年前,我国的低保平均标准主要是189元每月以及352元每月。虽然当前我国已经提高了对农村低保的补助金,但是,并没有调整农民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为此,在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养老金保险制度后,明确要求了基础养老金的标准,并要求按照物价以及经济发展的实情及时做出调整。2.增强领取养老保险的选择权。就《暂行办法》的要求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职工养老保险人员满足退休条件后,能够办理两种养老保险的衔接手续。同时,为了体现社会的公平,我国要求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周岁,而女性退休的年龄是50周岁,其中,女干部退休的年龄是55周岁。在实行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后,要求男女在60周岁后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养老待遇。为此,我国一定要加大对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协调力度,从而能够避免社会矛盾的出现。总而言之,我国一定重视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完善,通过完善保险制度,能够促使社会更加公平,并能够为广大参保人带来更多的权益。
作者:钱小丽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1.1城乡居民保险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
若测算中国不同省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水平,就必需建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选取一些能够全面、精准反映不同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的指标来全面的指出影响不同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因子。在此基础之上,对选取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可以得出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的得分值。在易掌握、合理及简单等特征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各个省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内容相异的指标变量12个。这12个指标变量分别是:VAR1—居民养老保险年末参保总人数、VAR2—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VAR3—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4—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VAR5—总人口、VAR6—居民年末存款、VAR7—财政收入、VAR8—财政支出、VAR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VAR1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VAR1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1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结合构建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统计数据库中选取相关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1.2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矩阵及显著性检验
从原始评价指标相关矩阵中可以看出一些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是接近1的,可见其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值是小于0.05的,这表明原始指标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笔者有依据通过分析因子将其表示成独立并且相异的指标变量。
1.3因子分析检验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中的KMO检验与Bartlett检验2种方法在对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前验证在因子分析能否适用于该数据。结果表明KMO值为0.790,大于0.7,适合因子分析。另外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接近0,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此数据相关阵不是单位阵,适合于因子分析。因而,数据的选择符合因子分析要求。
1.4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及解释总方差
首先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使各个评价指标的性质、计量等方面不存在差异。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矩阵。初始变量的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有2个是大于1的,分别是9.083、1.754,所以应提取特征值所对应的2个因子,这2个因子解释的方差分别为75.694%、14.617%,累积方差达到90.311%,也就是说可以解释原始变量的90.311%的方差。在旋转平方和载入中可以发现,基于旋转的2个因子方差产生了变化,不过能轻易发现它们的方差累积和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是90.311%。因此,选择这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公因子。
1.5公因子的选择及名称
因子的旋转成分矩阵是为了说明主成分在指标上的载荷程度,也就是变量在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基于SPSS19.0软件因子旋转矩阵的分析结果,我们采取因子矩阵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让列变量在因子矩阵遵循它的平方数朝着1、02个极端变化,进而得到因子旋转矩阵。这样,笔者可以通过变量在因子上的载荷值来解释各个公因子的定义并确定其名称。第1个公因子W1在评价指标居民年末存款(VAR6)、财政收入(VAR7)、财政支出(VAR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VAR9)、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VAR1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1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VAR12)上的载荷较大,这7项指标反映了各省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发展水平情况,因此W1可以称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因子。第2个公因子W2在居民养老保险年末参保总人数(VAR1)、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VAR2)、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VAR3)、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VAR4)、总人口(VAR5)上的载荷较大,这5项指标反映了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情况,因此,W2可以称为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因子。
1.6构建全面指标计算公式
通过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没有改变的数据以及因子系数详细分数,从而可以得出各观测值的因子数值。旋转后的因子分值式见式(1)~(2)。
2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体性分析
结合在2个公因子上省份的得分与排名,可以综合评价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在W1方面,广东、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是分值最高的6个省市,其中广东的分值最高为2.960331,远高于其他省市。假定以W1>0为区别条件,那么位于第1至第10的省市属于第1类,第2类则是位于第11到第31位的省市。第2类与第1类有较大差距的,这说明在W1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差异性较大,这也表明职工养老保险发展公因子对于各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公因子W2方面,河南的排名是第1位的,这与河南省的人口多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山东、四川、安徽、湖南的分值也是比较高的,排名在前14的省公因子W2>0。在公因子W1排名靠前的广东、上海、辽宁、北京,在公因子W2上的排名是靠后的。从W1与W2综合起来的排名来看,广东、江苏、上海、辽宁、浙江、山东的排名靠前,表明这些省市城乡居民保险发展水平是高于其他省市。
3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区之间和谐发展的建议
基于整体变量指标的解读,中国内地各省市可以根据其在公因子上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深化,进一步改善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和谐性。
3.1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参保缴费能力
社会保障的均衡发展,必须要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社会保障关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一项政府实施的积极政策,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经济相互依存而不能摆脱其发展。简言之,经济基础的雄厚与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低。第一,经济的增长越快,社会保障的基础就越雄厚,水平也就越高,就会干扰到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等,进而会影响养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集体补助及国家补贴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若经济不能很好地发展就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水平。因而,各省市的经济水平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各个省市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所必须要做的。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需求也就提高了,养老保险的水平才会有所发展,最终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才会实现。
3.2改革养老保险的制度实施方式
通过大量统计数据,阐述当前中原经济区统筹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在实现城乡统筹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统筹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养老社会保障
1 当前中原经济区统筹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1.1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1.1.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截至2012年底,全省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1167.6万人。
1.1.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普及
河南省在2011年8月份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 〔2011〕58号),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对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1.2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总体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截至2012年12月底,河南省参保人数突破3400万人,领取养老金人员726万人,参保率90.2%。年满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为1100万人,覆盖面71%。河南省开展试点的县(市、区),达到122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77%,覆盖城乡居民达到80%。2009至2012年各级财政累计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资金69.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河南省48.1亿元,省级财政补助8.4亿元。
2 当前中原经济区城乡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当前各项养老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整体偏低,满足基本生活水平较困难
2.1.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增长缓慢,替代率逐年下降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3年,职工基本养老金从700元上升到1893元。但年递增的速度却从2006年18.03%下降到了2013年的9.99%。养老金替代率也从2005年48.1%下降到了2011年42.9%。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职工养老金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低于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速度,造成退休职工生活实际水平呈下降趋势。
2.1.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低,难以保障基本生活(表2)
从2013年起合并推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满44年,如每年缴费为100元,60岁后月养老金待遇为96.15元。如每年缴费1000元,60岁以后每月养老金待遇为381.04元。扣除通胀因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未来能否养老令人担忧。
2.2城乡养老保险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省平均为1893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省平均为每月150元,两者存在巨大差异。(表3)
3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差异化的原因分析
3.1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基础和管理体制存在城乡差异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刚刚建立,还不成熟,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且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运行效率低下,农村社会保险资金被挪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2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不足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参与主体和政策支撑的政府,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广大农村所投入的财政性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资金的需要。(表4)
4 当前构建中原经济区统筹城乡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重点
4.1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奠定经济和社会基础
4.1.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扫除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障碍
一是要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依据居住地来登记户口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二是要扫除户籍制度对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阻碍。三是应该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分离。
4.1.2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公共财政适当向农村倾斜,促进农业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三是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和合理布局。四是以城镇化带动农业人口的合理流动,平衡城乡人口结构。